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和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历史基础。

然而,随着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也随之增加和提高。

这就给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提出了重要挑战。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兴趣。

而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结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衔接措施,导致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对初中历史教学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和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1.2 问题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历史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关系到学生历史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如果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没有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断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起来,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益,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兴趣,进一步完善历史教学体系,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

通过本教学设计,教师将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学生。

这些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在历史思维、分析能力和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针对这一特点,本教学设计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使之更加系统化、深入化。

(2)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主要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及其影响。

(2)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够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4)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史料阅读、历史地图分析、历史事件对比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形成批判性思维。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主题辩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激发探究历史的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探究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初中和高中历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学科。

由于两者之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学习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们开始探索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学习进阶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賴特提出的,它主要讲述了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时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实践、意识和自主。

在这一理论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来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一、知识内容的衔接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现代史等内容,而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学生则需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

为了使学生顺利过渡,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初中历史知识的表象理解逐渐向高中历史知识的实践运用过渡。

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社会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和社会变迁,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初中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通过讲解和讲述的方式传授知识;而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从单一的讲述向引导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转变。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大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支持和研究,为学生顺利过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关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历史事件,主要以国内历史为主,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随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所提高,学生需要接触更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理论,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难度存在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辩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转变需要学生进行认知和学习方式上的转变,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引导和教学方法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研究意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学逐渐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阶段,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是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提高历史素养的重要阶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体质量。

通过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可以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连续性和顺畅性,避免因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或学习困难增加的情况发生。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等问题,通过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关键,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浅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浅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素材

浅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哲理性的语言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例如:讲到中国改革开放时,就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

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状态之中。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后,对历史的学习就会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也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历史学科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世界发展之趋势。

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历史学科对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

二、有效衔接,发展学生。

1.夯实基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

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课教案——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2. 掌握初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2.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期望。

2. 了解初中历史学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联系和区别(10分钟): - 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对比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关系。

3. 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15分钟):-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分析、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4. 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15分钟):- 分析高中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古代史、现代史、中国史等;- 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 - 引导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5. 拓展与巩固(10分钟):- 提供相关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研究活动;-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索兴趣。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期望和目标;- 学生对本节课的反思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2. 相关历史学科的参考书籍和资料;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答;2. 学生的课堂笔记和思考总结;3.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项目;2.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科相关的竞赛和活动;3. 定期组织历史学科的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新课程体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新课程体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就要 给学 生 “ ”朝代 歌 。 补 2 3激 发 学生兴 趣 ,调 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 和主 动性 .
高 中新 教材 的学 习 。 ( 作者 单 位 :山 东省淄 博市 临淄 区 第三 中学 历史组 )
2 l  ̄5J 第l期 ( 第19 ) 0o F 上 3 总 9期

22 进行 学情 调 查与 分析 ,确 定教 学 内容 与方法 .
了解 学 生 各 方 面 的情 况 , 是 进 行 教 学 与 设 计 的 一 得 出结论 ;布 置作 业 时要 设置 一些 开放性 试题 ,等等 。 种 依据 。 了解学 生 初 中 学 习 的 内容 ,清 楚 学 生 的知 识储 3 小 结 备 ,对 较 好 地处 理 高 中 教材 内容 、选 择 教 学 方法 ,进 行 有 的放 矢 的 教学 是 有 帮助 的 。高 一教 师 可 以依据 课 标 、 “ 路漫 漫 其 修远 兮 ,吾 将 上 下而 求 索 。 ” 以上 是笔 者 对 初 高 中历 史 教 学衔 接 问题 的探 究 还 是 浅层 次 的 ,今
自然 忘 记 。 因此 学 生历 史 基础 知识 薄 弱 ,缺 乏 高 中 新教 习 技 巧 的 点拨 非 常重 要 。比如 研 究 问题 要 论 从 史 出, 史
材预 设 的基 础 知识 ,一 些常 识性 的 东西根 本不 知道 。 论 结合 ; 比如 原 因分 析 法 ,要 关 注 分析 的角 度 ,可 从 政
要 关注 。指 导 学 生上 课 时做 到眼 、 脑 、手 、 口并用 , 既 2 引 导 学 生 掌握 一 般 历 史 学 习 方 法 。 高 一 新 生对 )
识的衔接 和过渡 , 认为所讲 内容非常基 础 , 生在 初中肯 定 本 环 节 。新 教 材信 息 量 大 , 呈现 方 式 多样 ,有 文字 、 图 学 已经掌握 了 孰知学生根 本就不知道 , , 教学双方都很 困惑。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案例研究》中期报告
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以激励教师自主发展为目标,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完善和健全各种制度,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成长。
2.积极创设有利时机,鼓励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丰富教师学习活动氛围,促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养内涵的有利提升,从而享受自主成长带来的快乐。方案与计划,进一步明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明确每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要求课题组教师认真实施课题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研讨活动,并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论文和经验总结。确保课题实施质量,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4.学校对此项工作的关心指导不够。小课题研究被看成个人行为,独自发展,关心支持不够。而我个人能力和经验也有限,学习机会较少,迫切需要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对此,我们只有积极联系,争取关注;同时借助网络,与类似课题研究者,学习切磋,努力提高。
下一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进行相关具体研究。继续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和提炼分析工作,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形成初高中有效衔接的基本理念、操作模式和途径策略,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组织结题鉴定,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短期培训、交流,收集资料、做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初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分析,形成《初高中历史教材对比表》;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接着,设计调查问卷项目及内容,在高一年级发放了两百份问卷,要求学生认真如实填写,敦促上交。然后整理数据,分析现状,了解内情,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再集思广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了开题报告。
2.历史教学因为课时有限,往往渗透探究教学只是点滴的、零散的,对此我们抓住课堂点滴,重视培养学生历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历史故事、视频资料等。同时,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喜欢历史,爱学历史。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主要掌握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和史实,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就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一、初高中历史教育的不同之处初中历史教育重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史实,使其有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思考,并学会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历史方法和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高中历史教育从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出发,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的史实和知识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领悟。

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1. 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可以定期组织学科组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初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

2.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基本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式、图解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则需要采用更加深入、系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加深入、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

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深化和拓展。

三、结语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历史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和思想。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一、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和变化。

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首先需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和体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确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在高中阶段所需要达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打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渐进式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可以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阶段,可以深化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注重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文献来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在政治课上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四、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形成闭环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反复梳理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初高中历史衔接(仅供参考)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1、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1)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2)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2、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联系与区别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区别:(1)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2)在课程内容方面:二、初高中衔接的历史教学策略1、了解研读高中历史课标:(1)明确课标内容的主题——文明史“标准”规定必修课历史必修(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例如:必修一“标准”明确指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主线是政治文明史,“标准”中的政治史就是围绕这一主线而讲述的。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所以历史必修(Ⅰ)是以政治制度史为主。

“标准”行文时,总是将政治制度排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之前。

历史必修(Ⅰ)开头即指出:“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结尾,又写道,要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课标”要求了解以下政治制度: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形成、发展和影响)及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等)。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愈发重要。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连续性与连贯性,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梳理教材知识体系首先,应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材进行梳理,包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不同层级之间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教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样的梳理,可以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和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

例如,在古代历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之间,应注意强调其历史联系和演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注意同一时期或同一主题的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老师讲解之前,可以预设一些问题或者小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内容背后的联系。

二、注意知识深度的拓展其次,应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度的拓展,以便为高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相较于初中历史知识等多一点深度和复杂度,因此,初中历史课程的深度拓展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文化、制度、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打破纯粹事实式的学习模式,提倡学生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人民群众与政治统治者、制度变革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主题展开深度的思考与研究。

此外,还可以采用讲座、实践考察、作品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个维度上对历史事件和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培养历史思维最后,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应该注意到历史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不仅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历史学科属于一门以研究过去为主的学科,历史思维的培养是历史学科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关键。

因此,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文献、调查历史事件、讲述历史故事、复原历史场景等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历史思维训练,以便让学生习得更加敏锐、批判和全面的思维方式,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和判断力,培养面对未知问题时的自信和无畏精神。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报告一、概述1. 本报告旨在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相衔接,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顺畅地过渡。

二、研究背景2. 我国教育体制中,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然而,过去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并未得到很好地延续和发展,这造成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顺畅的问题。

三、调研方法3.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师为对象,调查他们在教学中对于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四、调研结果4.1 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知识内容的断档问题,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需要重新学习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

4.2 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高中历史课程则更侧重于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个顺畅的过渡。

五、问题分析5.1 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过渡不自然,二是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时间。

5.2 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没有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而直接面对高中阶段较为复杂的历史内容和分析要求,造成学习困难。

5.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而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转变考虑在内。

六、解决对策6.1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6.2 高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将初中历史知识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过渡。

6.3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习惯养成,引导学生从记忆知识到历史思维与方法的“跳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七、结语7. 通过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我们得以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按照调研结果提出的解决对策,积极推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畅衔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3)设计调查问卷,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较为客观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意识。将问卷进行统计分类,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
根据研究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课题研究,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反思再学习,实践,总结出研究过程的心得体会,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经验文章。
2、通过丰富而生动的个案,充分呈现初高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讨论和学习,本着课程改革“从问题中来”的指导思想,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过程如何建构历史教学衔接的方法,丰富和完善老师的教学。
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
2、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初高中有效衔接的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初高中历史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学校历史科目的教师人数较少,很少有交流研讨的机会,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参研教师重视教学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教,逐步提高自身历史专业素养,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更好的投入到历史教学工作中。经过长期的考察,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端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正确认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史学基础以及建立基本的学史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调查研究、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积极面对教学中的困境和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垫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和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能够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提升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历史知识总结和回顾
2. 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
3. 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学会运用不同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进行历史资料的处理和挖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初中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教学: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讲解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3. 深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技巧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未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做出计划和安排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历史文献和资料
3. 学习笔记
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关系
2. 分析一份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教学延伸:
1. 拓展历史知识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春元主要成员:李春元林进白吉王俊哲拉姆王然卓玛央宗四郎珍玛格桑曲珍立项序列号:LZEGKT LS001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5月31日--2014年6月10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下初高中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新课程下的历史教材,初中是主题式体例,高中则是模块加专题体例。

初中教学需要打下非常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适应高中模块专题式的历史的学习。

然而,本课题研究地当下的历史教学现状及初中教师的配备使初中历史教学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初中学生历史时序感的缺乏、通史知识不全给高中专题教学带来困难。

2.林芝二高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1)学生学情分析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相对独立。

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校对历史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我区甚至很多初中没有专业的历史教师。

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较差,加之汉语基础较差,历史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因而理解知识能力有限。

加之当前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本为专题史形式,给学生历史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我校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状况分析我校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初中上调,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对新课改高中历史认识不足,在教学中,盲目以高中历史专题为教学的根本,忽略了学生的课程基础实际,忽略了学生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使历史教学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给学生学习历史造成了更大的负担。

另外,在课程任务较重的情况下,部分老师教学还存在着靠经验教学的情况,缺少教学理论素养,教学水平提高严重受限。

二、研究价值与预期目标我们的研究主要是改变我校当前历史教学状况。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抱怨,不埋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研究,集全组之力寻求解决之道。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迅速融入高一历史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有诸多不适应。

本课题研究及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完成从初中历史的主题式通史学习、识记和感性理解为主的浅层次学习到高中历史的模块专题式学习、抽象理解为主的深层次学习的过渡。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历史教学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初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学习态度。

如何在新课标下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应该统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研究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为高中历史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为实现这一目标,初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纲要和教学大纲,明确每个年级的教学重点和要求,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该与高中的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衔接和连贯性。

初中历史课程可以围绕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展开,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而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和知识面。

通过这样的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有一个清晰的学科脉络和逻辑框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应该提高教学方法的质量。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历史教学方法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初中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研究方法。

而在高中阶段,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能力。

通过提高教学方法的质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应该重视跨学科的整合。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可以将历史与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历史研究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和策略{内容摘要]:新课程下,初中和高中无论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广度还是教法学法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如何使初高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与课程改革的发展是高一老师应研究的课题。

只有做好历史知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才能使高一新生尽快度过适应期。

[关键词]:衔接、理念、教法、学法高中课程改革于2006学年在浙江省全面启动,表明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这次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是从教学体系到教学理念的全方位改革。

初高中无论课程体系、课程编排、课程深广度还是教法学法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在知识和能力衔接上甚至严重脱节。

那么,如何使初高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与课程改革的发展?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高中学习初期阶段的疑难,尽快度过适应期?关注和研究初高中衔接非常必要。

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的必要性一、初中学情。

搞好教与学的衔接,必须掌握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为此,我仔细翻阅了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与社会》(我区是浙江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还进行了新生座谈和问卷调查。

将了解到的初中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后,我认为课改初中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改生的优势。

兴趣比较多,知识面相对较广,个性活泼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具有的优点,课改生尤其如此。

他们对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特别感兴趣,关注较多。

课堂学习比较主动,参与意识强,发言比较积极,常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便踊跃回答,一人答错了,另一人会举手补充;不少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学习讲究互助,喜欢讨论,表达交流能力较强。

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相当一部分学生能设计一些活动方案,靠自己解决问题。

总体而言,课改生综合素质较高。

2、知识基础薄弱。

课改生虽然兴趣广,知识面较宽,但对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感兴趣的不多,反映出汲取历史知识的兴趣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历史学习。

另外,《历史与社会》是着重于“培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以主题式编排,分别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整合了原有初中历史和人文地理的部分知识,以及部分与初中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人文学科知识,对学生学会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课程重学习过程,重能力,重人文素质教育,不重知识积累。

再加上内容上实行中外交叉合编,知识链接广,所以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事件叙述简要,有的尽是点到而已,非常简化且浅化。

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学生只知道有这回事,即便有所叙述,学生也只知大概。

总体看,初中学生缺乏高中新教材预设的基础知识。

3、学习能力较低。

从课标来看,能力要求基本上是识记、了解、理解,虽有处理信息能力和评价能力,但要求比较低。

而历史学科必备能力,如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基于鉴别、鉴赏之上的历史评价能力,基于历史理解之上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还有处于核心地位的历史思维能力,初中极少要求。

思维的深度、广度和严谨度都很欠缺。

虽然教材也提供了许多专题探究,但据我了解,真正组织、指导学生去探究的少之又少,多是从中跳过。

从进入高中后的初期学习看,学生基本停留在翻书找答案的简单学习阶段。

4、学习习惯较差。

传统观念造成学生普遍重理轻文(主要指政、史、地),平时考试为考而背,考后自然忘记。

由于本课程在我区初中学业考试(高中入学考试)中采用开卷考形式,又以百分比折入总分,其权重低,从学校到老师、学生普遍不重视。

学习压力的大大减轻,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变得没有必要,日久便没有了预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听课一般也是我讲你听,我写你抄,轻轻松松,探究和深入思考越到初三越是稀少。

课堂虽然热热闹闹,却华而不实;学生看似跟着老师在转,其实学习比较浮躁。

思维简单,一些问题甚至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对难一点的问题不愿深究,有畏难情绪。

上述学情,是高中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学法指导的基础和重要依据。

二、高中新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

高中新教材突破了“知识为本”的传统观念,摆脱了“知识体系”的束缚,改变编年史体例,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了知识,形成有层次、多样化的知识结构。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知识量大。

新教材采用大量图片,增加了“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栏目,使教材焕发出较强的活力,有很好的可读性。

但大量的正文信息,“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加上教材每课后面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和思考,都需要学生花不少时间去阅读,获取信息,进而思考。

加之高中新教材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严密的知识体系,采用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强,专业性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

2、能力要求高。

有的专家将新课改下的历史思维能力概括为:阅读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已知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要求较之初中大大提高,以第一个能力要求而言,新课程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卡片和文字阅读材料,其中有许多文言文和译文,读起来拗口,生涩,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还要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难度很大。

3、理论性强。

高中历史学习要求学生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题,这些理论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因和结果、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形式与内容、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内因和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等,学生既缺乏对这些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清楚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但却要运用它们去分析解决问题;此外,还要求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揭示历史规律、历史的本质,以及历史的启示等;还要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作定性和定量分析。

所有这些都有很强的抽象性。

4、综合性增强。

虽然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和其他人文学科的部分知识,但侧重于知识的整合,要求低。

高中历史需要用语文学科、政治学科和地理学科的某些知识解决历史问题,侧重于能力整合,其难度更大,综合性更强。

综上分析,初高中存在知识、能力和习惯等方面的巨大落差。

那么,在高中初期阶段,如何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学科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对策一、实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真正转变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通识培训和新课程标准学习进行过不少,但如下的感叹也常听见:“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穿新鞋走老路。

”说明知道理念不等于接受理念,接受理念不等于落实理念,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曾经听一位名师这样说过:“没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只有新课标、新教材,还是旧课程。

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没有新课标、新教材,就是新课程。

”这话真正说到点子上,新课程主要新在思想上,新在方法上。

行动受思想、受观念的支配,只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才能较好地进行初高中的衔接和进一步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一)、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衔接。

这里的“理念”不是着眼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而是从学科角度谈谈对历史新课程和新课程教学的一些理解,较好地完成与初中课程的对接。

1、高中历史教学要突出学科特色。

《社会与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都属人文学科,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是如何培养“人”。

初中《历史与社会》阐述社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应该怎样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主题,“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促进学生整体地、历史地去认识社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这里的“进一步”讲的就是学科上的衔接,我以为应该是基于学科特色上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及学科教学目标的衔接。

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曾说:“我想历史其实就是好的知识。

历史知识是没有用,它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却是好的知识。

一个人不但要学有用的知识,更要学好的知识。

有用的知识可以培养工匠,只有好的知识才能培养出好的人。

”正如许教授所说,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人明己,知往鉴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格意志;是用历史的智慧和情感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精神支撑。

2、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这是教育、教学的真谛所在,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指导依据和指导方向。

首先要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

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制定的过程与方法不是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而是老师自己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其次要正确认识三维之间的关系,三维不是互相割裂的三个方面,而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整体。

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知识和能力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便成了空中楼阁。

知识的获取与重现伴随着相应的能力,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同样能力的提升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知识基础之上,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没有过程与方法,就不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目标,所以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进教学的保证。

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一定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来实现的,它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实际上,为写目标而写或备课不备目标的现象较为普遍。

只重知识而忽视能力,更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无论从教学的有效性考虑,还是从历史学科的特点考察,重视三维目标落实应是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依据课程特点、教材编排和初中学情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1、组织课堂教学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浙江省的课标,所以要遵循浙江省指导意见实施课堂教学,这是原则性。

新教材各版本的共同特点是知识量大,以多种方式呈现,一方面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并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材料,另一方面也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教学进步上的困难。

还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上的欠缺和高中新教材专题模式的编排,老师在上课时往往要作知识上的铺垫,增加部分知识以补新教材体系上的不足,老师们常常完不成课时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学进度的困难进一步增加,这种状况在新课程实施之初尤其突出。

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好好研究和落实《指导意见》,究其原因,固然有我们对指导意见认识上的疑虑和不足,也有主观上对它的轻视。

经过一年的磕磕碰碰,实践摸索,指导意见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灵活性就是在落实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对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该删的删,需增的增,该调整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