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六艺”中,属于文学教育的是:A. 礼B. 乐C. 射D. 书2. 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无类”的平等观念,这一思想体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4. 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教育贡献?A. 创立白鹿洞书院B. 注释《四书》C. 编写《资治通鉴》D. 提出“格物致知”的教育方法5.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实行新式教育,下列哪所学校是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A. 京师大学堂B. 南洋公学C. 复旦公学D. 交通大学6. 毛泽东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是在哪个时期?A. 抗日战争时期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D.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7. 1986年,中国颁布了哪部法律,标志着中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C. 普及高等教育D. 实现教育现代化9.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其中哪一项成就最为显著?A. 高校数量的增加B.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C.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D. 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10.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素质教育B. 应试教育C. 精英教育D. 职业教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包括经义、诗赋、__________ 等。

中国教育史1-3答案全

中国教育史1-3答案全

9第一次作业判断题题目说明:(10.0 分)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作品。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2.启发式教学思想最早诞生在中国。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3.生活教育论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4.原始社会时期没有教育存在。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5.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是完全相反的。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6.《学记》是孟子的作品。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7.学习西方是近代中国教育的主旋律。

正确错误纠错(10.0 分)8.孔子的人性观是性善论。

正确错误纠错论述题题目说明:(10.0 分)9.几个题做在一起,一并一次性提交。

1、试析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答: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当时北大虽为全国最高学府,但问题很多。

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的学生继续下来,纨绔子弟的积习很深。

学校管理陈腐僵化,官衙气息浓厚。

蔡元培就任后,逐步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一)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二)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三)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四)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和活动能力。

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气息极浓,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和新思潮的发源地。

北大的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强烈影响,许多改革经验为其他高校所吸收,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2、试析壬子癸丑学制的特点。

答: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末癸卯学制相比,有明显进步,其特点主要有:其一,缩短了学制期限,较之"癸卯学制”,共缩短3-4年,有利于增加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

其二,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废除了封建特权和等级限制。

其三,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等小学已可以男女同学,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设立了女校。

其四,从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看,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反对体罚,要求教育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国教育史习题(真已含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真已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1.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

2.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2 分),其内涵是指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不论贫富、贵贱和国别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教育的普及(2 分)。

4.《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1 分),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2 分),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 分)。

5.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

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

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大学》《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

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 。

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创办的高等学府,因设在齐国稷下而名。

是当时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对我国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8.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由于不同阶级利益的驱使和学术资料源流的不同,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习题答案中国教育史第四版习题答案中国教育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中国教育史时,习题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中国教育史第四版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最早的教育形式是:答案:家庭教育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答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教育制度是:答案:郡县制4. 唐代的国子监是:答案:最高学府5.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颁布的《史书考证法》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内容是:答案:强调史书的考证和研究方法二、判断题1.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唐代开始出现的。

答案:错误2.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编撰的。

答案:正确3. 清朝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诗词。

答案:正确4. 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主要面向富有人家的子弟。

答案:正确5. 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起源于隋朝,成熟于唐朝,并一直延续到清朝。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诗词,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提供了一种公平、公正的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答案: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现代化的轨道。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运动包括了废科举、兴学堂、创办新式学校、推行新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改革举措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的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的答案
退回
简答: 6、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见解:
答: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其教育思想集 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
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2)、要爱与教相结合;
(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 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 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 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 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 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 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退回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监生历事: 2、卧碑: 问答:
3、颜元重“实学”和“习行”教育思想的意义何 在
4、王夫之有哪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教育观点? 回首页
1、监生历事:
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 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 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 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 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 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 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 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退回
3、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 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 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 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 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 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 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 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教育史课后答案整理

教育史课后答案整理

一,选择题1,古代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2,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庠序之学)。

3,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学在官府)。

4,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于(国学)和(乡学)构成。

5,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武功之学)。

6,颁布"挟书令"的人是(秦始皇)。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汉代)提出的。

8,初步建立学校系统——官学和私学是在(汉代)。

9,太学实行五经课试法是在(汉代)。

10,中国教育史上于太学之外别立国子学始于(西晋)。

11,打破汉代以来儒学为宗,标志我国专科教育开始的事件是(立四馆)。

12,汉太学教师称为(博士)。

13,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

14,董仲舒的主要,论著是(《举贤良对策》)。

15,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对我国的封建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6,从朴素唯物主义出发,比较正确解释了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的人是(王充)。

17,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是(《颜氏家训》)。

18,封建教育制度初步形成于(秦代)。

19,地方官学起于(汉代)。

20,唐代采取了(重振儒术和尊重佛道的文教政策)。

21,从学校入学资格看,唐代学校教育具有(严格等级性)。

22,科举制产生于(隋代)。

23,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性三品")。

24,韩愈的主要著作是(《师说》)。

25,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在(香港)创办英华学院。

26,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蒙养学堂)。

27,1877年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在(上海)召开。

28,1890年,第二次基督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决议,将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改为("中华教育会"),这个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从此形成,它从单纯编辑出版教科书扩展为为对在华基督教教育进行指导。

中国教育史作业题与答案汇编

中国教育史作业题与答案汇编

中国教育史作业1单项选择题第1题颁布“挟书令”者()。

A、汉武帝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文帝答案:B第2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提出的。

A、秦代B、西汉C、东汉D、曹魏答案:B第3题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是()。

A、《颜氏家训》B、《师说》C、《养性》D、《傅子》答案:A第4题()确立了完整的州郡学校教育制度。

A、曹魏B、晋C、南朝D、北魏答案:D第5题原始教育活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

A、生活教育B、文化教育C、技能教育D、艺术教育答案:A第6题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A、西周B、春秋C、战国D、东周答案:B第7题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B、孔子C、老子D、孟子答案:B第8题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A、庠序之学B、国学C、私学D、泮宫答案:A第9题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是()。

A、孔子B、老子C、孙子D、孟子答案:D第10题在孟子看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学知识B、“明人伦”C、学手艺D、学军事答案:B多项选择题第11题原始时期的教育有以下特点()。

A、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B、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C、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D、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E、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答案:A|B|C|D|E第12题孔丘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A、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B、要有不耻下问和实事求是的态度C、学、思、行结合D、启发诱导E、因材施教答案:A|B|C|D|E第13题孟轲提出的教学思想有()。

A、反求诸己B、盈科而进C、教亦多术D、专心致志E、深造自得答案:B|C|D|E第14题两汉私学兴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A、政府严厉督促办学B、汉初缺乏官学设置C、士人必读儒家经典,在政治上才有出路D、有一批学术造诣很深者但仕途不得志E、古文经学者为了扩大学术影响,不得不到民间传授答案:B|C|D|E第15题魏晋南北朝官学教育制度呈现的新变化有()。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答案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答案

中国教育史一、名称解释:1、六艺教育P22——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稷下学宫P54——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

稷下学宫的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稷下学宫的性质是:既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也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3、三表法P63——所谓三表法,就是检验人的认识与言谈是否正确的三条标准。

这是由墨家提出的。

三表:第一表,即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第二表,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第三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

这三表法表现了尊重实践、尊重民众意愿的进步性。

4、化性起伪P74——这句话概括了教育的作用。

是荀子提出的人性论——性善论的组成部分。

荀子认为,人的成为禹,是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应当注意选择环境,则教育的作用显得更主动,教育是依一定的规矩对人加以改变的过程。

只有寻求政治、教育、环境和个体之间作用的协调与有序,人的造就就是可能的。

5、《中庸》P93——《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据传是由孔丘之孙子思所作。

《中庸》共33章,主要阐述先秦儒家的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

孔丘以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进而对中庸作了阐发,其意为既无过,也无不及,不偏不倚,“两端执其中”。

在政治和道德实践中,杜绝一切过激的行为,以恰到好处为处事原则。

因此,中庸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此是一种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方法。

6、玄学P143——玄学在形式上复活了老庄思想,并以此来诠释儒家经典。

玄学家们将《老子》、《庄子》、《周易》并称“三玄”,以此作为构建思想体系的基石。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中国教育史习题及答案1. ( 单选题 ) 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本题3.0分)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2.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本题3.0分)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3. ( 单选题 ) 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本题3.0分)A、辟雍B、瞽宗C、序D、庠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4. ( 单选题 ) 我国教育萌芽于()(本题3.0分)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5. ( 单选题) 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本题3.0分)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6. ( 单选题 )《理想国》的作者是( )(本题3.0分)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夸美纽斯D、卢梭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7. ( 单选题 )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 (本题3.0分)A、福建船政学堂B、天津水师学堂C、广东水陆师学堂D、江南水师学堂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8. ( 单选题 )抗日根据地教育的总方针和政策是( ) (本题3.0分)A、教育要为抗战服务B、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C、教育为劳动人民服务D、教育为统一战线服务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9. (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驰名中外的一所高等军事学校是( ) (本题3.0分)A、鲁迅艺术学校B、延安大学C、陕北公学D、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310. ( 单选题 )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又称 ( )(本题3.0分)A、壬子学制B、壬戌学制C、癸丑学制D、壬寅学制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11. ( 单选题 )制定《白鹿洞书院教条》的教育家是( )(本题3.0分)A、王守仁B、吕祖谦C、朱熹D、陆九渊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312. ( 单选题 )民国初年提出“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教育家是( ) (本题3.0分)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范源濂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13. ( 单选题 )维新派创建的新式学堂是( )A、万木草堂B、南洋公学C、浦东中学堂D、南开中学堂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4. ( 单选题 )明清时期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是( ) (本题3.0分)A、《蒙求》B、《幼学琼林》C、《小儿语》D、“三、百、千、千”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315. ( 单选题 )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016. ( 单选题 )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 )(本题3.0分)A、《弟子职》B、《弟子规》C、《劝学篇》D、《学记》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17. ( 单选题 )宋代蔡京主持的兴学运动是( ) (本题3.0分)B、熙宁兴学C、元丰兴学D、庆历兴学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318. ( 单选题 )唐代专门管理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是( ) (本题3.0分)A、崇文馆B、弘文馆C、礼部D、国子监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319. ( 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是( ) (本题3.0分)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20. ( 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专科学校是汉代的( ) (本题3.0分)A、四姓小侯学B、鸿都门学C、太学D、郡国学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321. ( 单选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颁布的教育法令是()(本题4.0分)A、《教育令》B、《学制令》C、《帝国大学令》D、《学校令》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422. ( 单选题 )法国提出高教改革三大原则的法案是()(本题4.0分)A、《郎之万一华伦法案》B、《富尔法案》C、《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案》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案》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423. ( 单选题 )主张在综合中学实行能力分组的美国教育家是()(本题4.0分) B、巴纳德C、杜威D、贺拉斯·曼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424. ( 单选题 )日本教育行政制度的类型是()(本题4.0分)A、中央集权型B、地方分权型C、中央、地方合作型D、州集权型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425. ( 单选题 )学按收费昂贵.学生寄宿,培养大贵族子弟的独立学校是英国的()(本题4.0分)B、公学C、技术中学D、现代中学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解析:得分:426. ( 单选题 )西方第一个全面阐述“学制”的教育家是( )(本题4.0分)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拉伯雷D、赫尔巴特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427. ( 单选题 ) 道尔顿制的创始人是()(本题4.0分)A、帕克赫斯特B、克伯屈C、帕克D、华虚朋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428. ( 单选题 )学习科目为哲学、法律、数学、修辞、天文、音乐的古罗马学校正()(本题4.0分)A、初级学校B、文法学校C、修辞学校D、音乐学校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429. ( 单选题 )提出“要素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本题4.0分)A、夸美纽斯B、柏拉图C、裴斯泰洛齐D、卢梭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430. ( 单选题 )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本题4.0分)A、“六艺”B、《四书五经》C、“七艺”D、“七技”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4。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中国教育史题库附参考答案-全(1)1111

中国教育史题库附参考答案-全(1)1111

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劳动的需要,起源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需要相应的,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言传与身教,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

3.原始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与军事训练教育。

4.文字的产生,文字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5.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有多种传说,如五帝传说时期的成均,有虞氏之学庠等。

6.夏代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

7.夏代王都所在地有序这种学校,但它并非独立的、纯粹的教育机关,教育只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8.夏代据说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据《孟子》,这种地方学校就是校。

9.从有大学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10.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时代的历史特征就是“学在官府”。

11.西周时期的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小学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

12.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

13.六艺教育起源于夏朝,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14.“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结果是打破了“学术官守”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到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为“文化下移”。

15.春秋时期200多年,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而已,一是鲁僖公修泮宫,一是郑国的子产不毁乡校。

16.私学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17.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将士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

18.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

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选择题)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官学的的衰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A.西周B.春秋C.战国D.东周2.私学的教学场所一般是()。

A.固定的B.不固定的C.在都城D.在乡村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B.孔子C.老子D.孟子4.“六经”中除了《诗经》、《尚书》、《礼》、《乐经》和《春秋》外,还有()。

A.《左传》B.《道德经》C.《中庸》D.《易经》5.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原则。

A.深造自得B.教亦多术C.专心致志D.启发诱导6.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

A.学行结合B.学教结合C.学辩结合D.学与反省结合7.孔子的道德教育要求,对于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作到()。

A.仁B.忠恕C.孝悌D.爱8.《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的是()。

A.荀子B.子贡C.颜渊D.子思9.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过而勿惮改”C.立志D.力行10.孔子讲的温故知新的“故”指的是()A.刚学过的书本知识B.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C.刚了解的社会知识D.过时的知识11.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A.庠序之学B.国学C.私学D.泮宫1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是()。

A.私学盛行B.教育平等C.刚刚萌芽D.学在官府13.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由国学和()构成。

A.畴人之学B.乡学C.家庭教育D.大学教育1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武功之学B.生产劳动教育C.艺术教育D.礼乐教育15.私学发端于()。

A.西周B.春秋中叶C.春秋末期D.战国初期(二)多项选择题1.孔丘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A.学、思、行结合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E. 持志养气2.春秋战国时的“显学”是指()。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1)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1)

《中国教育史》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六艺: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是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西周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2. 有教无类:是著名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的一个观点。

他主张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问题上不应该有种类、族类的区别。

这种观点,主张把教育普及到一般民众,对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冲破“学在官府”的格局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 《千字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本蒙学课本,由梁武帝时学者周兴嗣编写。

全书共一千字,以押韵的方式组成连贯通顺的四字句,便于儿童朗读背诵。

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和封建道德等方面,是一本十分流行而且相当有影响的蒙学课本。

4. 六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和编撰的文化经典,具体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5. 教学相长:是《学记》概括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可以助长学,学也可以助长教,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

6. 乡三物:是西周乡学的教学科目,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7. 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标志着太学的正式建立。

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学术、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大学。

8. 《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著,全文三字一句。

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随即提出封建教育纲领,然后介绍一些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勉学好学故事等。

该书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

9. 白鹿洞书院:宋代著名书院,位于江西庐山。

唐贞元间,洛阳人李渤及其兄李涉曾在此读书,并养一白鹿相随。

其后,李渤做了刺史,在其当年读书之处建亭榭,名其地曰白鹿洞。

其后又几经变迁。

北宋初年成为著名书院。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本科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

本科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

本科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答:形成于夏代。

历史性变化:(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礼乐射御书数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

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教育有别,根源在于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职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有哪些历史性变化?答:形成于夏代。

历史性变化:(1)教育目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为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在夏代,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后代培养成能射善战的武士。

(2)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在夏代,变化有重视军事训练、宗教教育和人化道德教育。

(3)教育方式与手段:原始时期在于言传身教,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在夏代,教育主要为学校教育,夏都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地方上也有学校。

(4)等级性:原始时期教育权利平等;在夏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2.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礼乐射御书数礼: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以宾礼亲邦, 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

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乐:诗歌、音乐、舞蹈。

乐教包括乐德、乐语和乐舞。

射:射箭的技术训练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文字数:数的顺序名称、记数的符号、甲子记日法、朔望的周期、计数的方法、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总之,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及文化知识3.春秋时期历史性的教变革有何表现?答:表现:私学取代官学。

“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由于世袭制度、王权衰落、战争动乱导致了官学衰废。

而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更新需要私学的兴起。

与官学相比,私学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私学的社会阶级基础是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工、农等自由民反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联盟。

私学在组织上政教分设,教育对象为平民,私学的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是专业化的脑力劳动者;教育思想上,私学思想自由,各派有自己的的教学思想、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上,私学教育突破了“六艺”教育,传授各派政治观点;教育场所上,私学无固定场所,以教师为中心,可自由流动;私学目标是培养多规格人才。

4.孔丘在教育史上有哪些贡献?答:1.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重视教育;2.他创办大规模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学在官府”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是文化教育下移至平民;4.培养从政的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改革准备条件;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编《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强调学思行相结合;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要重视立志,明确人生方向;11.要求教师有良好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学而不厌;12.认真总结教育经验,提出不少创见,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1.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答:战国时期是社会大转变时期,生产力大发展为更多的人脱离物质生产从事脑力劳动,为思想、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

战国时期又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阶级矛盾尖锐,构成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战国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大繁荣时期,战国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加强自己的势力竞相网罗招致士人、由于士需经过一定的学习与训练才能造就,因此人们拜师求学,促进了私学的大发展。

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进行施教,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与兴盛(养士之风盛行与百家争鸣)2.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

答:(1)性质:是一所由管家主办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兼有官学与私学的双重性质);是一所集讲学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

(3)意义: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留给人以思考。

3.试比较儒墨教育思想的异同答:(1)两家在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上都肯定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都阐述了环境和教育对人品行形成的影响,而墨家从人性平等立场认识阐述教育作用是比儒家的人性论更显进步。

(2)两家教育目的都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培养人才。

儒家要将人才培养成为君子,注重三方面修养“仁知勇”,教育观点为“学而优则仕”;墨家要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求”的兼士或贤士。

兼士与君子在外表与内质上都有很大不同,表现了完全不同的人格追求。

(3)在教学内容上,儒家以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和文事而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墨家教育内容主要是: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和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4)两派在教学方法上也各有特色,儒家: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事实求是的态度。

墨家:主动;创造;实践;量力。

4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不同答:(1)两人都提出了分工思想,认为人类靠分工协作得以生存,而荀况提出“群”其范畴更广并表现了明显的社会等级意识。

(2)两者教育理论基础不同,孟子:“性善论”;荀况:“性恶论”。

(3)教育思想上,孟轲以“内发说”为特征特别强调学习中个体的自觉。

“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求”“专心致志”。

而荀况提出“外铄说”重视个人知识的积累。

(4)孟轲在教育作用与目方面的看法: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荀况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目的在于培养“大儒”,基本主张是“学恶乎始?恶乎中?曰……..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5)教育内容上,荀况重视古代典籍的学习,尤其是儒家经典的传播。

(6)荀况对学习过程有相当完整而系统的分析:闻--见--知--行5评法家教育思想的得失答:从进化的历史观引出了“法后王”的主张,从富国强兵的愿望导出对“耕战”的倡导,这些都是进步的,而后来走向轻视传统文化的极端,和否定教育文化的偏颇就消极了。

法家主张绝对的“性恶论”,只讲法治而弃置人治,实际是否定了教育存在的价值。

尽管法家不少主张适应了完成统一的需要,但法家对人们所理解的教育持否定态度。

法家教育思想勇于实践,不仅会摧残教育本身,还会窒息思想文化的发展。

6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历史地位答: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第四章1.评述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措施?答:(1)秦朝教育政策遵循一个中心原则,及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在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

(2)措施及评价答:①统一文字:利于统一政令的推行和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汉字走向统一,规范化,定型化;同时文字的统一,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中国统一,形成中华民族统一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严禁私学:具体表现—焚书坑儒—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

它是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的反映,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堵截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吏师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使教育上出现了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

但秦又一次人为地官师合一,取消了专职教育,却是教育发展史的一大倒退。

2汉朝文教政策是如何演变的?汉初:各家并存,推重“黄老之术”①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②允许开办私学③废除“挟书律”汉武帝:“独尊儒术”①立五经博士②开设太学③察举制的完全确立3.概述汉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答:(1)概况:汉学校有官学有私学。

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东汉还设有鸿都门学、官邸学。

中央官学以太学为主,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

私学分为经馆和书馆。

教学内容:单一的儒家经典,都属今文经学;教学形式:处是采用个别或小组教学,后“大都受”集体上课方式考试形式:设科射策考试年限:西汉一年一试,东汉两年一试(2)评价:太学的设立意味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同时中央太学和地方官学的设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办学校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

私学中经馆和书馆不仅是对春秋时期私人讲学传统的继承,实际上也是后来私塾、书院的历史渊源。

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在汉朝初步形成。

4.评述汉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答:特点:重视师法、家法评述:使统治者利用师法、家法的“保真”效果来维护经学的权威性,以保证政治思想的稳定,同事章句之学和师法家法的结合,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

5.评述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答:(1)基本内容①主张教化与刑罚并用,但施教以道德教育为主②教育内容:“六艺”③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④三大文教政策(2)评价:三大文教政策的提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起深远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的道德观成为道德教育的依据。

有助于当时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也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6.评述王充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答:(1)教育目标:培养“文人”和“鸿儒”,即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

评价:这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应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

教育内容:“博通百家”,王充不仅要求人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还应从现实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中获得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看,现实知识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2)评价:王充的教育思想以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尤其他“不避上圣”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

敢于破除传统、批判权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第五章1.试述魏晋时期教育制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答:(1)魏晋时期的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日渐衰微,两汉独尊地位已成旧梦。

(2)中央修复太学,魏实行“五经课试法”,把学校教育与文官选拔考试统一起来;古文经学占据优势;两晋时期太学继续发展,人数多,生源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