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马冬晗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学霸马冬晗是谁?学霸疯狂学习计划表有羡慕有质疑最近一张“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和获清华特等奖学金时的答辩视频被疯转。
视频里,清华大学精仪系女生马冬晗的考试最低成绩都是为95分,被网友们戏称“清华学霸”。
据了解,她曾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三年成绩班级第一,现任该系团委副书记。
在她的学习计划表里,从周一到周日,每个小时都做了非常明确的学习安排,网友们看完后评论:“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深刻感觉自己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她貌似一周只洗一次澡”!而且,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也是一样的传奇。
清华学霸马冬晗
这段视频是2011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的现场,这项奖学金每年只有5名本科生能够获得,而马家姐妹就占去两个名额。
其实早在去年秋天,马冬晗答辩的视频就在网上传开了,当时就在“人人网”等大学生集中的网站里备受关注,这两天又被大批网友分享,在网上炸开了锅。
这段视频在几个门户网站的点击率已经超过30万,在微博里的单条转发量也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里超过5000次。
马冬晗这不到6分钟的答辩紧凑地宣传了自己的“光辉学史”:三年学分总成绩班级第一;各种科研、竞赛获奖28项;精仪系各类球队的队长,还能跑马拉松、主持晚会、朗诵诗歌。
有网友调侃马冬晗是“全能女神”,尤其是她那张密密麻麻的周计划表,成了网友们膜拜的“神器”:她把每天的时间都切割到了每一个小时,何时做微积分的习题,何时开班会,都精确到分钟,连午休的那一个钟头都能挤进去两三件事,睡觉也只留了5个小时。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
“清华学霸”走进清华大学
清华学霸马冬晗姊妹
2008年,马冬晗和马冬昕分别因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银牌和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而被保送清华。
姐姐马冬晗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妹妹马冬昕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
马冬晗马冬昕走进清华园,成为清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对保送进清华大学的孪生姐妹。
记者获悉在清华大学刚评出的去年校园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中,马冬晗、马冬昕分别以综合评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获得本年度清华特等奖学金(全校共有5人获此殊荣)。
她们目前双双被保送“硕博连读”。
这对姐妹花可不光是学习上出类拔萃,她们也是校园里的活跃分子。
姐姐马冬晗曾担任
精仪系第36届学生会主席,这是精仪系学生会历史上第一位女生主席,妹妹马冬昕先后担任过化学系学生会学习部长、清华大学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姐姐是系乒乓球队队长、羽毛球队副队长、排球队队长,妹妹是系女排队队长,乒乓球队、田径队队员,姐妹俩均多次在学校各项体育赛事中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她们还都是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队员,姐姐曾任宣传副队长,现任带兵分队长,妹妹曾任常务副队长,现任带兵分队长;马冬晗曾在北京高校《国旗教育论坛》暨“国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妹妹曾在“传承清华精神,践行科学发展”清华大学2008级新生演讲比赛上获得一等奖。
清华的特等奖学金是本科生的最高奖学金,是专门针对大四学生开展的一项奖励活动。
在本年度的特等奖学金评选中,全校近30个院系,每个院系推举一名学生,马冬晗和马冬昕分别作为各自系里被推举的人选,经过筛选后,有10名学生入围,再经过网上公示、答辩等环节的考核,最终只有5人获得特等奖学金,而马冬晗和马冬昕姐妹俩分别以综合评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毫无争议地获得“特奖”。
双胞胎妹妹还当选人大代表
去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第一名是马冬晗,第三名就是她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
说起这位化学系的马家妹妹,成绩丝毫不输马冬晗,不仅学习成绩三连冠,还是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去年11月,马妹妹当选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升旗仪式中,这对双胞胎是国旗的左右“护法”,为了能让升旗时间一秒不差,姐姐设计了个新滑轮,妹妹则跑去把旗杆重新量了一遍。
目前两姐妹在清华直读博士。
姐妹俩是清华的学习标兵
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张超告诉记者,马冬晗的这张学习计划表并非近期制订,在去年特等奖学金答辩的时候,她将其放在了演讲的ppt中,当时就引发全场震惊。
他告诉记者,马冬晗、马冬昕姐妹在学生处老师这儿是出了名的。
“她们刚刚进入大学时,基础不见得特别好,但是很勤奋,在学习、社工各个方面都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成绩。
”张老师称。
“她们可以称为学校学习生活的标兵,有着很强的榜样的力量。
”张老师说。
网友感慨有人质疑有人称赞
如此忙碌的学习计划表震惊了不少网友,因为和这张“比领导还忙”的日程相比,很多人的大学生活简直太空虚了。
一位叫“柴远Milan”的网友将马冬晗的计划表制成自己的模板,打算向“学霸”学习,也把一天完美分割为24块,计划虽不及马冬晗紧凑,但也很充实,可是两天的实践让他彻底放弃了原计划,操作难度太大。
这让围观的网友不得不感叹“学霸就是学霸”,一般人学不来。
不过这样“疯狂”的学习生活也引起了一片质疑声,不少网友认为在大学里不必这么要强,非要门门争第一,因为“发发呆、散散步也是生活”,但力挺她的网友也表示理解,认为人各有志,只要能够承受就是好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选择权在自己不必过于非议
翻看网友对此事的留言,其中持批评意见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太累了,失去了人生的意义,高等教育可悲;另一种则是觉得这样的学习工作太功利,未必能够成为大师,高等教育亦然可悲。
抛开这名女生奖学金答辩时过于详细的叙述不说,如果仔细聆听,不难发现她的成绩很好,承担的学习工作很多,她只是一个试图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把自己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最好的大学生而已。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关心,也可以引导,但是她的成长选择,其实也只是一个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适应。
只要她从中成长得益,我们更应该报以鼓励的目光。
高等教育是有特殊性和多样性要求的。
它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个培养成年人或者准成年人的园地。
教育不但是教会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选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位被称为“学霸”的女孩和她的双胞胎姐妹,在紧张的课业之余的确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这种选择在她们身上证明仍有可取之处。
同时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在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成长模式做出选择。
你可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你也可以选择在大学培养自己的社会能力,或者有些学生更重视业务水平的提升。
高等教育并非没有方向和目标,但是相比义务教育或者高中阶段,大学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成才路径。
一个学生选择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甚至苛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升自己的学习,只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之内,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多样化体现,不必过于非议。
这些年,社会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议论颇多。
总体上看,大家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值得欣喜,但是同时也存在对高等教育期望过载的现象。
如果大学教学课业量大,大家就担心大学教育没有自由发展空间;如果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则容易被批评为失去培养大师的土壤。
我们都承认,大学的教育一定是要在关注和批评中不断摸索成长的,但是大学教育仍然有一定的独立性色彩,有一定的专业化手段。
我们在批评和期望之余,给大学教育留一些空间和自由度,则是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关键。
来源:/finance/201210192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