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分析

合集下载

舞蹈教学: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分析

舞蹈教学: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分析

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分析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风民俗、历史文明、经济生活、歌舞艺术等方面的宝贵遗产丰富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羌族舞蹈文化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羌族舞蹈文化用形象的、动态的艺术形式,将其传统生活文化特征展现出来。

羌族舞蹈除了在羌族聚居区活动频繁以外,高校教育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羌族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的开发,羌族舞蹈文化在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羌族民族民间舞蹈高校教程已经初见端倪。

羌族舞蹈文化已经从理论到实践、从民间到舞台、从大众走向高校教育的过度。

笔者认为在高校羌族舞蹈教育中要着重点、循规律、找根源,科学有序的教与学,才能将羌族的舞蹈文化保留传承下来。

一、羌族舞蹈的教学重点高校艺术教育相较于民间舞蹈来讲,高校舞蹈的教学更为规范性,更具有艺术审美;民间舞蹈更具有原生态,更具备民族特性。

近些年来,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渐渐走向一种创作窠臼时,我们的艺术作品应该走向回归,倡导原汁原味。

正如舞蹈家杨丽萍《云南的响声》展演,它的成果无异于给中国的舞蹈注入了新的血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保持这一民族特色、如何得以艺术传承,是高校羌族舞蹈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正确把握民族风格、准确拿捏舞蹈动律特征是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掌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风格羌族萨朗舞蹈的风格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战争、古代遗风等多方面因素催生、演化而来。

大致概括为:载歌载舞、质朴典雅、粗狂健美、明快有力、热情豪放等西南少数民族特点。

羌族作为最为古老民族的代表之一,它保留了能歌善舞、祖先崇拜、祭祀祖先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属性。

在不同的歌舞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展现。

羌族舞蹈按照基本属性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

其主要分类与职能本文暂不做深入探讨,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自娱性舞蹈中的萨朗。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探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挖掘舞蹈的内涵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们应该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入挖掘舞蹈的内涵,了解每种舞蹈背后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沿革。

只有充分理解舞蹈的内在含义,学生才能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从而提升舞蹈的表现力。

通过课堂上的专业理论讲解,研究相关的舞蹈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各地的舞蹈风俗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从而提高表现力。

二、培养良好的舞蹈身体素质和表现技能要想在舞蹈表演中有更好的表现力,首先要求学生们有良好的舞蹈身体素质和表现技能。

身体素质的培养是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和体能训练来达到的。

包括柔韧性、力量、耐力、平衡等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们的身体更加协调灵活,更容易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力量感。

表现技能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动作的精准度、表情的生动性、肢体的表达力等方面。

学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舞蹈技能的培养和表现技能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升舞蹈表现力。

三、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和表演创新在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和表演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特点和表演风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和表演培养。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使舞蹈更具时代感和个性特色。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表演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表演和展示自己的舞蹈魅力。

四、开展多样化的舞蹈活动和比赛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舞蹈活动和比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民间舞蹈文化特色及教学研究论文

民间舞蹈文化特色及教学研究论文

民间舞蹈文化特色及教学研究论文民间舞蹈文化特色及教学研究论文摘要:羌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浓烈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以其独特的形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对羌族民间舞蹈的传授,把握民间舞蹈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民族特色,积极推动羌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羌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以及教学措施。

关键词:羌族;民间舞蹈;文化特色;教学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文化能够为人的情感、行为和态度等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人们更好的发展。

①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这个民族能歌善舞,每逢收获、耕种和大型活动都举行歌舞盛会。

另外,羌族舞蹈自然纯朴、欢快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部分高校舞蹈专业对民间舞蹈的教学比较重视,其中羌族民间舞蹈的教授也是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从民间舞蹈文化特色方面分析羌族民间舞蹈教学措施。

②一、羌族民间舞蹈概述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个民族善歌舞,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其舞风热情奔放、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羌族民间舞蹈功能比较多,包含娱乐健身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感召功能等等,这些功能给羌族民间舞蹈带来更多的艺术价值。

分析羌族舞蹈种类的过程中,从地区分布来看,杂谷脑河流域舞蹈动作多以长线条舞姿为主。

这类舞姿的舞步可以划分为:情胯-顶胯-顶脚-跟动胯-踏步胯-悬空甩胯等等,③一系列动态胯动作中对舞蹈类型的影响很大。

④羌族主要生活在高山深谷中,山地地形比较突出,人们上下山时需要用膝部发力,而这种动作体现在舞蹈中就表现为人们跳舞的过程中喜欢用膝盖颤动来打拍。

羌族舞蹈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使羌族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二、羌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分析(一)与民族民俗历史的结合羌族的民族民间习俗较多,比如一年一度的塔子会、祭祀会、羌历年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特色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民间风俗活动中舞蹈是主要形式。

羌族舞组合教案

羌族舞组合教案

羌族舞组合教案标题:羌族舞组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羌族舞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羌族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掌握一段羌族舞的舞蹈组合,并能够流畅地表演。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羌族舞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羌族舞的兴趣。

2. 播放一段羌族舞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羌族舞的独特魅力。

基本动作练习:1. 教授羌族舞的基本动作,如手臂的起伏、腿部的踏步等。

2.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舞蹈组合编排: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羌族舞进行学习和表演。

2.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在编排中加入个人创意和特色。

3. 指导学生如何将基本动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流畅的舞蹈。

练习与完善:1.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舞蹈的练习,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2. 教师定期组织全班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从他人的表演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3.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完善舞蹈的细节,提高整体的表演水平。

总结与评价:1. 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进步和成就。

2. 与学生一起总结羌族舞组合教案的学习经验和感受,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其他民族舞蹈表演,拓宽他们对多样舞蹈文化的认识。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民族舞蹈,并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资源:1. 羌族舞表演视频。

2. 羌族舞音乐。

3. 学生自行搜集的羌族舞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基本动作练习情况。

2. 学生在舞蹈组合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整体水平和表现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的安全,在进行舞蹈动作时提醒他们注意姿势和用力的控制。

2.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舞蹈表达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理解力。

以上是针对羌族舞组合教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知。

舞蹈教学: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虽然民族民间舞蹈早已被纳入到高校舞蹈教育中,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人才,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样化、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冲击着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而且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并没有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

因此,我们高校舞蹈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培养既有较高专业技能,又有文化素养的舞蹈人才,促进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不全面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源于群众的生产劳动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舞蹈形式,且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是人民群众生活和劳动的缩影。

但是,很多高校舞蹈教师忽略了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对各个舞蹈的特色和外在形式投入了较多的研究精力,在教学中也体现了这种片面性,仅此学生学习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

其次,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各种舞蹈类型和舞蹈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尤其是交谊舞风靡成为了各种社交活动的最常见的舞蹈形式,其优雅易学,男女双方以默契的舞步和含蓄的形体,伴着舞曲节奏,展现出高度的和谐,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高校舞蹈教学也受这种现象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难以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足够的重视,这种观念自然也会使学生倾向于西方舞蹈的学习。

因此,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高校舞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健全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认识。

(二)只注重舞蹈技巧训练,忽视了情感培养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肢体的变化来传达人的主观情感,因此舞蹈是肢体动作和主观情感的完美结合。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表达情感的产物,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如果没有对舞蹈表演注入特定的情感,人们看到的只是机械的肢体动作,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更无法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在高校民族民
间舞教学中,“风格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从节奏、舞姿、表情和服饰等方面对
高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进行分析。

首先是节奏。

中国民间舞有独特的节奏感,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呼应,展现出浓厚
的民族特色。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掌握特定的舞蹈节奏,来准
确地表达舞蹈的情感和意境。

腿部的跳跃动作、手臂的摆动等都需要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展现出舞蹈的独特韵律。

其次是舞姿。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舞姿的展示非常重要。

舞姿是舞蹈表现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达人物的情感、角色和气质。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舞姿通常与传统文
化和民间习俗紧密相关。

少数民族舞蹈中常见的“拖地”动作、手臂的特定姿势等,都是
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舞姿的学习和理解,能够
准确地表达舞蹈所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最后是服饰。

服饰是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族
民间舞都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这些服饰能够体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在高
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需要穿着符合舞蹈风格的服饰,通过服饰的选择和搭配来增强
舞蹈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学生也需要通过对服饰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不同
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羌族舞蹈课教案设计

羌族舞蹈课教案设计

羌族舞蹈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羌族舞蹈课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羌族舞蹈的历史、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基本的羌族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羌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艺术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羌族舞蹈音乐和视频。

2. 展示羌族传统服饰和乐器。

3. 提供羌族舞蹈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扩音设备(可选)。

3. 羌族舞蹈服饰和饰品(酱菜、扇子、大手帕等)。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羌族舞蹈的图片、音乐和服饰,激发学生对羌族舞蹈的兴趣,并让他们猜测羌族舞蹈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向学生简要介绍羌族舞蹈的历史、特点和地域分布。

主体:1. 观看羌族舞蹈视频,并解释视频中使用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暂停视频、解说舞蹈动作的要领和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

2. 分发羌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册,让学生参考学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的难度。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排练一段羌族舞蹈。

老师可以给予每个小组一段专属的羌族舞蹈音乐,让他们自主编排动作。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排练的羌族舞蹈。

同学们可以进行点评和鼓励。

总结:1.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羌族舞蹈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羌族文化的理解。

2. 强调羌族舞蹈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扩展活动:1. 邀请专业的羌族舞蹈表演团体来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

2. 组织学生参加羌族舞蹈比赛或文化活动。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动作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对学生的羌族舞蹈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习心得。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在体验中了解羌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学习和表演羌族舞蹈,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羌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实践

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羌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实践

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羌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实践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羌族民间舞蹈教学设计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羌族文化的亮相和推广,羌族民间舞蹈作为其独特的艺术形式,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重视。

因此,在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中,如何有效地教授羌族民间舞蹈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羌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旨在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羌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承和弘扬羌族文化,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羌族舞蹈的起源、风格、特点等,同时培养他们的舞蹈技巧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的民族民间舞蹈技巧;了解羌族舞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习羌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舞蹈编排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舞蹈表演专业羌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充分结合羌族文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羌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训练:包括手臂、肩膀、腰部等身体部位的灵活性训练;蹲、跳、转等基本动作的训练;以及各种舞蹈基本姿势的学习等。

2. 羌族舞蹈的特色动作学习:学生通过观摩和模仿真正的羌族舞蹈,掌握其独特的舞蹈动作,例如旋转、起腿、扭腰等。

3. 羌族舞蹈的编排和创作:通过学习羌族舞蹈的传统编排方法和创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表演能力,使他们能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羌族舞蹈作品。

4. 羌族舞蹈的历史与文化:对羌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相关传说等进行探讨,增加学生对羌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讲述、解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羌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区域特点等,提高他们对羌族文化的认识。

2. 示范与模仿:教师扮演示范者的角色,展示羌族舞蹈的动作和技巧,学生则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掌握。

3. 观摩交流:学生通过观摩正宗的羌族舞蹈表演,感受和体验羌族舞蹈的魅力,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羌族舞蹈教学设计

羌族舞蹈教学设计

羌族舞蹈教学设计一、介绍羌族是中国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区。

羌族舞蹈作为羌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羌族舞蹈以其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音乐,传递着羌族人民的生活、思维和情感。

本文将设计一堂关于羌族舞蹈的教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羌族舞蹈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羌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学习羌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3. 培养学生对羌族舞蹈的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羌族舞蹈简介a. 羌族的地理分布和文化特点;b. 羌族舞蹈的意义和作用。

2. 羌族舞蹈的基本动作a. 初步了解羌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旋转、跳跃、扭转等;b. 学习羌族舞蹈基本动作的技巧和要领。

3. 学习一支羌族舞蹈a. 选择一支适合初学者的羌族舞蹈;b. 分解舞蹈动作,逐步学习;c. 练习整支舞蹈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舞蹈表达和演绎a.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表达能力,提高舞姿的灵活性和流畅性;b. 引导学生用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5. 团队合作和演出a.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b. 设计舞蹈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所学舞蹈。

四、教学方法1. 讲解:通过讲解羌族舞蹈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示范:老师示范羌族舞蹈动作的正确姿势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 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配合进行舞蹈动作练习,增强合作意识。

4. 自由表达:鼓励学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视频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舞蹈表现,以便评估他们的动作技巧和舞姿流畅性。

2. 演出评估:根据学生在舞蹈展示活动中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舞蹈技巧、舞蹈表达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收集羌族舞蹈的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种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舞蹈也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于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民族舞蹈,在创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

一、“风格性”在民族舞蹈中的含义所谓“风格性”,指的是在舞蹈表演中所体现的特定风格或风格的特征。

针对不同的舞蹈类型和文化背景,风格性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民族舞蹈中,风格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作特点:动作是民族舞蹈中最基本的元素,具有良好的风格性。

民族舞蹈的动作总体而言比较简单自然,轻松优美,强调感性表现和情感沟通。

2.姿势特点:姿势特点体现了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反映,既形象地反映各自的身份感受,也表达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3.节奏感和音乐性:节奏感和音乐性是民族舞蹈的独特特点之一,是动作和姿势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

音乐和节奏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既可以表达民族主义情感,也能够产生实际的生活效应。

4.服装、背景和属性等方面的特征:由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服装、背景和属性等方面的设定也都独具特色。

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舞蹈来传递出祖先们留给后代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积淀。

在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舞蹈风格性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顺利掌握其中的动作、姿势、节奏感和音乐性等特点,能够更加自如地表现出各种民族舞蹈的特色。

下面将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加强对民族舞蹈的风格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民族舞蹈类型,强调舞蹈特点,分析舞蹈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民族舞蹈的特色。

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舞蹈的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舞蹈造型关系,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富有特色,所以每种民族舞蹈存在其风格性不同。

2.强调学生的表现力和创意在掌握了民族舞蹈的风格性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舞蹈的创作和演绎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创意。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舞蹈表现力。

要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舞蹈演出、观摩专业舞蹈教学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舞蹈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艺术鉴赏教育,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舞蹈的感悟能力。

二、加强舞蹈技巧和肢体表现的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肢体表现力。

可以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如舞姿、节奏感、身体柔韧度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舞蹈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眼神的运用、肢体语言的运动等,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舞蹈创作和演出活动。

要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和演出,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培养他们的舞蹈创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舞蹈创作和演出活动,不断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舞蹈表现力、加强舞蹈技巧和肢体表现的训练、开展多样化的舞蹈创作和演出活动、加强专业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

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一、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随着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相关的学科专业,并开设相应的课程。

民族民间舞蹈专业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为培养舞蹈人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设置舞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出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资料、影音展示等方式来展示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应注重通过示范、引导、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培养他们的舞蹈技能和表达能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也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氛围的繁荣。

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舞蹈比赛、展示活动,举办民族舞蹈节、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

还可以邀请民间舞蹈艺术家来校开展交流与指导,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舞蹈技能。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和理解,加强学生的身体力行和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也需要面向国际,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可以与国外的舞蹈学院、文化机构等合作,开展师生交流、联合研究、共同举办交流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发展机会。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文化传承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

最新羌族舞蹈教案

最新羌族舞蹈教案

羌族舞教案
一、定义:
为满足特殊的身体或生理状况和(或)疾病、紊乱等状态下的特定膳食需求而专门加工或配方的食品(包括婴儿食品)。

这类食品的营养素和(或)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

二、国际上一般认为的特殊膳食:
特殊适应性食品。

是针对特殊人群的定向性营养食品。

该类食品应在外包装上明确标示其有别于普通食品的特殊使用人群、针对性的特殊配方、特殊的生理和营养成分及明确的含量。

特殊人群饮食调控的科学本质是:控制常规饮食,补充特殊膳食,强化针对营养,减少代谢负担,促进身体健康。

特膳食品根据特殊人群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状态,针对性地确定其生理及营养需要,即在整体综合性调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抗性调节(保留、强化、添加或弱化某些生理与营养成分),以极低的热量提供其有针对性、定量性和多样性的完整的食品价值。

三、涉及两类人群:
正常生理状况下具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
——婴幼儿、孕妇、乳母、老年人。

羌族舞蹈教案

羌族舞蹈教案
2、筛胯:手在胸的前方半握拳,重拍在右,用胯带动,左右筛动。
3、小腿划圈,小腿要灵活,向内侧划圈,动作要快。
4绕胯用跨带动身体。顶胯到左边,从左划到后,再到又,然后划一个完整的圈,幅度要大。
1、讲述动作。
2、示范。
1、集体完成
2、互相监督
3、优秀生示范
1、知道动律要求。
2、注意协调
28min
1、讲解动作。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过羌族舞蹈吗?看过羌族舞蹈吗?
答:………
○○○○○○
○○○○○○
Δ
了解羌舞的来源,知道其特点。
新课
内容
新课
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羌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准备动作:脚位自然位,身体直立,上身微微向后靠,双手下垂。
1、双手插腰,准备原地的摆肩练习,重拍在右肩上,用肩带动身体,身前后摆动,左肩随动,脚和手一样,同时进行。
3、掌握羌族舞蹈的特点,用其学习的动作创作小组合。
教学内容
羌族舞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羌族舞蹈的基本体态与动律。
教学重点
1、把握羌族舞蹈的动作、节奏、风格。
2、要求同手同脚要协调,重拍永远在右边。
教学方法
指导法、示范法、讲授法、反复练习法
教学
顺序
时间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 min
1、教学常规
3把握羌歌表达的情意教学方法指导法示范法讲授法反复练习法教学顺序时间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整队一周1教学常规1整队集2师生问好3清点人数4宣布上课内容5安排见习1口令指挥2语言清晰3声音洪亮的内容目标要求要求

羌族课间舞蹈教案

羌族课间舞蹈教案

羌族课间舞蹈教案教案标题:羌族课间舞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羌族文化和传统舞蹈的特点;2. 学习羌族课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3. 培养学生对羌族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羌族舞蹈音乐;2. 羌族服饰和饰品;3.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4. 舞蹈教学视频或示范。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投影仪播放羌族舞蹈视频,激发学生对羌族文化和舞蹈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羌族舞蹈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其在羌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探究:1. 向学生展示羌族服饰和饰品,让学生了解羌族舞蹈的视觉特点。

2. 向学生示范羌族课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的扭转、身体的摆动和脚步的变化。

3.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基本动作,并鼓励他们在练习中发挥创造力,加入个人风格。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羌族舞蹈音乐。

2.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编排舞蹈,结合之前学习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3.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编排的舞蹈,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鼓励和建议。

总结:1. 回顾羌族舞蹈的特点和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活动中展示他们学到的羌族舞蹈,增强对羌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舞蹈编排和表演水平,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或羌族舞蹈演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羌族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舞蹈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舞蹈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撰写完毕后,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年级和教育阶段的要求。

同时,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希望这份教案对你有所帮助!。

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分析

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分析

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分析摘要少数民族民间舞在舞蹈教育中的“风格性”是其民族的特色,它是对传统文化的载体。

而在舞蹈课中,突出了“风格性”特征,必须重视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民族舞蹈所表现的心理形态,并对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注重和研究民间舞蹈的文化;在学习民族舞蹈的时候要注重使用方式。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族民间舞;分析引言我们的国家有很强的文化底蕴,而舞蹈是最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的。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内容,它对舞蹈创作、传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舞蹈文化发展的根本。

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舞蹈,在其文化的继承中,运用形体语言来表达大自然、历史、人文、自我,并对其进行形式上的表达和升华,从而达到艺术形式与精神文化的交融,更好地展示了国家文化传统精神。

对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美学观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舞蹈教学中,民间舞的文体特征应当成为我国的重要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发展而持续地进行,并与其所处的时代、文化特征以及民族民俗的风格性特征相适应。

开展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

1.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的概念1.1 民族民间舞“风格性”含义“风格性”是一种由文学创作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一种舞蹈艺术表达方式,是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突出特点,是一种具有民族舞蹈作品和民俗舞蹈的生存内涵。

文体特征是古典名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舞种与舞种之间的差别[1]。

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可以体现宗教文化、阶级统治、生活环境、文化特色等各个时期的特点,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演出的时候,它以优美的身体形式把国家文化的精神展现给观众,影响着人民的精神。

1.2 民族舞蹈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心理素质也在发生改变,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也在发生着改变[2]。

通过对舞蹈的了解,识别出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和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这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进程。

二是民间舞蹈群体表演的特征:民间舞蹈基本上以群体表演为主。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及其对策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及其对策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及其对策重视历史文化的结合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于我国西南省份,由其特有的文化和居住环境,羌族又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羌族形成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羌族以歌舞为长,在歌舞中运用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还原出民族生活的风俗习惯与风土人情,表达出民族热情、质朴的特色1。

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高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民族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文化与现实衔接不够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具备教学经验和艺术素养的教师人才稀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外来的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冲击影响。

在实际的四川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历史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语言、历史背景,才能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贯彻民族的灵魂。

羌族的舞蹈根据形式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娱乐性舞蹈、祭祀型舞蹈。

在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舞蹈起到了有效的衔接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想学生展现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如宗教信仰、历史演变等,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中一些特殊的装扮和形体,同时也能为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将舞蹈教学与历史文化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贯彻民族文化内容2。

重视还原民族特色民族是世界的,民族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我国民族种类众多,正是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发展,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羌族是西南地区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甲骨文时就对羌族有了基本的描述。

随着历史的变迁,羌族逐渐形成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文字、医药、宗教等方面均有涉及,其中最能展现民族特色的当属羌族舞蹈3。

因此,在实际的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发挥出民族特色,以原汁原味作为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本方向,注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原历史面貌,还原风土人情,还原民族特色,避免受到外界文化的侵扰,形成民族的力量。

作为羌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羌族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融合了当地的特色,还将文化与精神融入其中,如在羌族的舞蹈中,多以女性角色为主,且在舞蹈表演中,也以凸显女性的地位为主,这实际上是羌族女性崇拜的因素导致的,结合历史可以知道,羌族作为母系氏族的一个分支,在舞蹈表现上注重发挥女性的阴柔之美,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

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分析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对于舞蹈的“风格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舞蹈的风格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以下是对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风格性”进行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文化背景与民族特色每个舞蹈都有其所属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这是舞蹈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每个舞蹈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舞蹈的风格性,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在教学《牧民之舞》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牧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特色,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该舞蹈的风格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和视频,展示舞蹈的演示和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二、动作特点与舞蹈形式每个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舞蹈形式也是其风格性的重要体现。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动作解析和舞蹈分解等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每个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舞蹈形式,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舞蹈训练。

在教学《蒙古舞》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该舞蹈的基本动作特点,如肩部起伏、胯部摆动等,并重点讲解和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表现出蒙古舞的力度感和韵律感。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分解,逐步学习和练习蒙古舞的各个部分,最后将这些部分整合到一起,完成整个舞蹈的演练和表演。

通过对动作特点和舞蹈形式的分析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风格性,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水平。

三、情感表达与个人风格舞蹈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表演中,舞者需要通过情感的传递和个人的表达,展示舞蹈的风格性。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和把握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培养他们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教学《京剧舞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和分析优秀的京剧表演,了解京剧舞蹈中的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并通过模仿和表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舞蹈的独特魅力和个人风格。

高职羌族舞蹈教学重点和发展思考

高职羌族舞蹈教学重点和发展思考

随笔高职羌族舞蹈教学重点和发展思考刘杰摘要:我国拥有56个民族,羌族是其中的一份子。

羌族历史悠久,有着特殊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羌族舞蹈。

羌族舞蹈和羌族的生活劳动、宗教信仰有关,体现的是当地民族风情、文化特色。

高职教育引入羌族舞蹈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羌族文化魅力,同时也能提高民族凝聚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关键词:高职教育;羌族舞蹈;舞蹈教学;难重点;发展高职教育中,舞蹈教学是很重要的部分。

传统舞蹈教学内容单调,如今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教育改革工作使得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涌入课堂,其中包括羌族舞蹈。

为了提高羌族舞蹈教育有效性,了解羌族历史有很大必要。

了解其文化艺术特色以后,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发挥高职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引导性作用。

一、羌族舞蹈历史与艺术特点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羌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是重要的少数民族。

国内羌族大多分布在四川地区,居住在高山、半山地带,因此羌族还有一个艺术性的名字“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人擅长歌舞[1]。

羌族人的个舞蹈结合了其民族的劳动场景、生活场景,真实还原了羌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羌族舞蹈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自娱、祭祀以及礼俗。

羌族舞蹈形式主要为萨朗、席步蹴、跳盔甲、羊皮鼓舞[2]。

作为好客的民族,羌族舞蹈大多围绕火塘载歌载舞,人们手挽着手进行,如同我国藏族的锅庄。

因此也有人称呼羌族舞蹈为忧事锅庄、喜事锅庄[3]。

羌族舞蹈大多和其民俗活动实现了完美结合,因为羌族人常年在高原生活,所以羌族舞蹈风格和羌族人民的行动往来、劳动方法十分相像。

羌族舞蹈有着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配乐,歌词言简易懂,不论是记忆还是演唱都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羌族舞蹈另外一个特点在于,每一段结束的舞步和起步的舞步都有严格要求,而中间的舞蹈部分舞者则可以随意变化、自由发挥。

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情感和氛围环境表现自我。

在羌族舞蹈中手臂动作相对来说比较少,而腿部的动作则相对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分析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风民俗、历史文明、经济生活、歌舞艺术等方面的宝贵遗产丰富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羌族舞蹈文化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羌族舞蹈文化用形象的、动态的艺术形式,将其传统生活文化特征展现出来。

羌族舞蹈除了在羌族聚居区活动频繁以外,高校教育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羌族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的开发,羌族舞蹈文化在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羌族民族民间舞蹈高校教程已经初见端倪。

羌族舞蹈文化已经从理论到实践、从民间到舞台、从大众走向高校教育的过度。

笔者认为在高校羌族舞蹈教育中要着重点、循规律、找根源,科学有序的教与学,才能将羌族的舞蹈文化保留传承下来。

一、羌族舞蹈的教学重点高校艺术教育相较于民间舞蹈来讲,高校舞蹈的教学更为规范性,更具有艺术审美;民间舞蹈更具有原生态,更具备民族特性。

近些年来,当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渐渐走向一种创作窠臼时,我们的艺术作品应该走向回归,倡导原汁原味。

正如舞蹈家杨丽萍《云南的响声》展演,它的成果无异于给中国的舞蹈注入了新的血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何保持这一民族特色、如何得以艺术传承,是高校羌族舞蹈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正确把握民族风格、准确拿捏舞蹈动律特征是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重中之重。

(一)掌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风格羌族萨朗舞蹈的风格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战争、古代遗风等多方面因素催生、演化而来。

大致概括为:载歌载舞、质朴典雅、粗狂健美、明快有力、热情豪放等西南少数民族特点。

羌族作为最为古老民族的代表之一,它保留了能歌善舞、祖先崇拜、祭祀祖先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属性。

在不同的歌舞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展现。

羌族舞蹈按照基本属性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

其主要分类与职能本文暂不做深入探讨,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自娱性舞蹈中的萨朗。

能歌善舞、歌舞相应是各少数民族中一个重要特征。

羌族萨朗在轻快明亮的歌唱中,人们随着悠扬的旋律纵情起舞。

萨朗是一种集体式舞蹈,先随欢乐的氛围舒缓悠扬,后随着人们情绪的高涨其舞步更为明快,歌声也伴有节奏加快、高亢,舞步将在兴奋、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而后,人们相互觥筹交错、酣畅淋漓。

酒、歌、舞是羌族少数民族中传统习俗中必可缺少的要素,正所谓有歌有酒必有舞,歌助酒兴群起舞。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歌与舞是两个互动的要素,兴致越高其歌舞样式越浓。

羌族舞蹈中其载歌载舞、群体自娱特征赋予了本民族豪爽、热情的民族性格。

遗风遗俗是先民留给羌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民俗、礼仪、女性审美、生殖崇拜直接影响了羌族舞蹈特征。

羌族的歌舞主要以本民族的历史和礼仪为主要内容,具有严格的程式,在边跳边唱、载歌载舞、节奏鲜明、旋律简洁流畅中,体现了羌人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羌族是一个保留了母系氏族遗风的民族,羌族萨朗多以女性舞蹈为主,其挺拔端庄、肩与胯部富有跳跃性的舞步、往复“S”型轴向转动等舞姿特征,体现了女性崇拜、生殖崇拜的古风遗俗,优美的韵律体现了羌族人妇女古拙质朴、健美性感的阴柔女性之美。

羌族舞蹈的历史是羌民族的一面镜子,他们在长期与氏族以及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坚强、勇敢的民族性格。

羌族聚居区主要集中于重峦叠嶂、悬崖陡峭的自然环境下,但正是靠着羌族先民们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实现了与大自然的和谐。

在羌族舞蹈中,踏、颠、措、跺的力度赋予了羌族舞蹈明快有力、粗犷健美的舞蹈风格,也正是附和了羌族人民坚强、勇敢、豪放、乐观的民族性格。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学员准确把握舞蹈风格是跳好民间舞蹈的关键。

无论是教或是学,准确定位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就能够体会到少数民族艺术带来的美妙乐趣,而了解舞蹈风格背后的民族性格则能使舞蹈者在舞动中实现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层对话。

(二)拿捏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征动律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作用如同每个民族的服饰,它能够形象化地赋予该民族特有的标签,各民族中,其头饰、边饰、衣袖、装饰等不同特点显著的将各民族加以区分。

而舞蹈动律则是区分各少数民族舞种的重要标尺,在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学员要准确拿捏好各民族的动律特点,把握好肩、胯、腿部甚至手、指、脚、头的动律特点,否则将张冠李戴,将民族民间舞种混淆。

羌族舞蹈是仅四川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等地。

古羌民族是各民族的兄弟民族,其中藏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等皆与其有着共同的炎帝部落血统。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其舞蹈形态和动律特征存在共同的特征。

随着舞蹈工作者的不断钻研、共同努力下,提取各民族代表性的元素特征,强化各民族特色,已经形成了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训练教程。

作为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程,笔者认为可以从肩部、胯部、腿部的不同动律特征教学出发进行拿捏,才能准确掌握该民族舞蹈的训练核心。

1.肩的动律特征肩部的动律在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过程表现为两种:身体的辅助性动作和小幅度的舞动。

在羌族萨朗舞蹈中辅助性的动作是随着舞步及重心的移动而成,这与氏羌原始舞蹈的遗风有关,即集体性的羌族舞蹈中,人们牵手、连臂进行舞蹈,时而拉手、挽臂、手勾腰带等方式进行圆圈舞蹈,这样以来上肢的动作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成为辅助身体的协调性动律特征。

另外,羌族舞蹈的肩部动律继承了西南少数民族及高山民族特有的动律特征——一顺边。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同脚同肩,通常是右脚、右胯、右肩斜前方的动态样式,轴向转动时的侧身顶胯,其肩膀与胯部的同向有力度的统一动态,将该民族的独特动律特征展现出来;双臂的舞动多以小臂的摆动为主,伴随有小臂随胯部进行圆线路的动作,大部分为以身体带动手腕,手肘下沉,压腕划圆,划圆的方向与身体转动的方向一致;在双肩的练习中交替进行圆圈的环绕配合于左右身体重心的移动也是其它少数民族舞蹈中极为少见的样式。

肩是羌族民间舞蹈动律练习中基础的复合性单元,学员要在舞步、重心的变幻中实现协调统一,既要理解到动而不静的限制性动作练习,又要体会到静而不动的复合型运动规律。

2.胯的动律特征在羌族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胯的动律练习是区分本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羌族胯部的动律与其羌族人民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古人遗风是分不开的。

由于羌族聚区多为崎岖的山路,人们在行走于陡峭的山路和崎岖的石梯式,形成了坐胯、懈胯的舞蹈形态;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筛筛子、筐箩筛等劳动工具的运用,更是以胯部为中心的环动才能使得生产劳作不易产生疲劳感;羌族曾经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所以在羌族舞蹈动律中频繁出现顶胯、甩胯、转胯的特征,正是体现了人们对于丰满、圆润的曲线美的女性崇拜。

羌族最具代表性的胯部动律为“胴体的轴向转动式”的形态。

在这一最具代表性的胯部运动中,舞蹈动律随着舞者的重心移动,当胯向两侧斜前方顶出时,重心在出跨一侧的腿上,膝盖部微屈、相靠、腰胯以上至肩部以下(胴体)做轴向的环动。

上身在形成这一动律中向前微倾,在上身与胯以及重心的配合下形成特有的“S”型的优美体态。

在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除了准确把握顶胯、甩胯、转胯的准确运动线路和力度要领以外,更应该注意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处理。

只有上身、中断(腰胯)、下身的统一,才能够将其胯部训练要素得以真正掌握,体现羌族特有的胯部审美。

3.腿的动律特征羌族民族民间舞蹈中腿部的动律是动律学习中最多的单元。

羌族先民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经常游走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中,上身为主要的受重力点,腿部的灵活性凸显出来。

从膝盖开始要保持松有度的弛微颤状态,这样才能在行走中不会劳累,其山路中用脚试探性的行进中,构成了重心慢移向前,腿部动作形成微颤、富有弹性、沉稳有力的特征。

在萨朗舞蹈中腿部动作将其腿部动律体现的淋漓尽致。

羌族地区人们腿部动律形象的比喻为獐子腿,在山间行走时羌人们像獐子一跃一跃优雅而快速的穿梭,轻快而灵活且有力,像极了大自然的精灵。

羌族人对于自己像獐子一样的比喻并非排斥,相反是对身体强健、腿脚灵活的一种赞美。

萨朗舞蹈过程中频繁的出现小腿以膝盖微轴心快速向里或向外的划圈,以膝盖支点的前后悠动,以及双脚交替点踏、左右欢跳等动律组成了其特有的舞步组合。

在腿部松弛、自然弯曲的状态下进行,伴随着脚下舞步的变化、身体重心的移动,膝部也相应的做出上下颤动,每一次的往下踏步,膝部自然弯曲、往下衬,并带动身体重心的移动,即使在做跳跃动作,重拍也一般多为往下踏移重心后,再跃离地面,呈现出平缓的抛弧线路线来。

腿的动律是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学员掌握了其微颤、沉稳、弹性、灵活、强健等特点,自然就提高了对该民族的辨识度,更有利于掌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律特征。

二、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对策中国羌族舞蹈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文化、历史、审美价值,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

高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传承载体,他们拥有年轻、朝气、接受能力强等可实施性、传承性、发展性的素质水平。

我们在保护好羌族聚居区自然人文环境的同时,应该借助这一高素质人群,将羌族的舞蹈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创新发展、发扬传承。

(一)扎根民间,拟定采风计划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其首要的就是取之于民间,民间的原生态的舞蹈样式是艺术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动力。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我们应该紧密的联系民间艺术,定期定量的进行采风计划。

羌族舞蹈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摆手、出脚的舞姿造型,而是应该扎根于羌族聚居区在与羌族人的共同交流、舞蹈传情中汲取养分。

舞蹈教育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无需强求原生态舞蹈的完全保留亦或是完全的改变,而是在艺术的审美范围内进行二度创作。

这一过程是舞蹈专业学生深入民间,有体验、有所感、有所悟后对课堂练习的一种交流回馈。

民间采风是一个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崎岖的过程,作为高校的大学生不应该急于求成,而是应该看清羌族民族民间舞蹈从原生态样式到专业教育体系的线索与脉络,进而更好的为教学所用。

(二)普及文化,提高教师水平高校是一个相对宽松、自由、开放的大环境,尤其是少数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院校更是为羌族舞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着本民族与生俱来的热情和自然,这种原生态的因子是宝贵的民族精神。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平台,无论是传统习俗、民族节日还是大大小小的歌舞演出机会,这些都是推动发展羌族舞蹈高校教育事业的再创造性的条件。

而对于舞蹈教师来说,他们是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的纽带。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先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解读好,将动作背后的文化因素掌握好,才能够清晰的表达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全面的理解,简言之,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