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既有助于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又能够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表演能力。
本文将探讨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和方法。
一、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1. 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早期的学前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拓展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协作精神为主要目的,但是缺少文化内涵的引导,在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而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儿童可以在身体的感受中,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感受到民族文化特色,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开发儿童的身体潜能民族民间舞蹈在形式和舞技上都比较自由,当孩子在跳舞时,能够更好地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3. 促进发展孩子的表演能力全身的肢体表演和面部表情,都是民间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幼儿期,因缺乏经验,孩子们更难以做到在表演中细节的把握和自我情感的表达。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表达自我情感。
二、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方法1. 常规课程中引入将民族民间舞蹈纳入常规的幼儿教育课程中,让孩子在播放音乐、跳舞等环节中,学习到一些民间舞蹈的形式和动作。
在儿童的生活中引入民间舞蹈,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并有意识地慢慢接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2. 组织专业培训对于幼儿园中专业教师而言,应该加强其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课程体验、专业培训和文化活动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民间舞蹈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舞蹈人员和艺术家为幼儿园开展讲座和演出,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民族舞的作文550字
民族舞的作文550字民族舞是一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舞蹈形式。
它通常源自特定民族的传统、历史和价值观,并通过动作、音乐和服装来表达这些元素。
民族舞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族舞蹈。
民族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它还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使命。
在中国,民族舞蹈多样丰富,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点。
这些舞蹈通常结合了特定民族的传统服装、音乐和习俗,展示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著名的苗族舞蹈“踩竹竿”就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展示出苗族人民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民族舞蹈除了展示民族文化外,也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舞蹈技巧。
通过学习民族舞蹈,人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姿势、优雅的动作和协调的身体控制能力。
其次,民族舞蹈还可以增强人们的健康和体能。
舞蹈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和灵活性。
最重要的是,民族舞蹈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共同参与和欣赏民族舞蹈,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除了在传统场合上表演,现代社会也为民族舞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许多民族舞蹈团和表演团体在国内外举办各种演出和比赛,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和文化交流。
此外,电视节目、电影和互联网也为民族舞蹈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通过这些媒体,民族舞蹈可以触及更广大的观众群体,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然而,民族舞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表达不再感兴趣。
这导致了传统的民族舞蹈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其次,由于舞蹈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一些传统的舞蹈形式可能不再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因此,创新和保护传统之间的平衡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资源的不足和培训机构的缺乏也限制了民族舞蹈的发展。
在总结,民族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舞蹈赏析论文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信民间舞蹈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无论是大众熟悉的春晚,还是各种晚会、比赛等,可以说,中国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民间舞蹈。
罗雄岩教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中曾经提到:“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聚居、杂居、交错居住的情况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民族一词习惯上多指少数民族。
”因此,民族舞蹈也常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
一、民间舞蹈的现状和特征近几年来,不论是在各类大型舞蹈比赛还是全国舞蹈汇演中,都涌现出许多题材多样、形式繁多的舞蹈作品,其中也有较为成熟的民族民间舞,它们以其新颖的视角、全新的编排、深厚的韵味、浓郁的民族舞风,通过重新审视、深入挖掘本民族文化内核形成的佳作,如《酥油飘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行者》、《邵多丽》《红河谷•序》等等。
同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也已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在其原有艺术形式上进行再创造,既是对某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更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弘扬。
在纷繁多变,多姿多彩的舞蹈中,民族民间舞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特征:1)传承性。
人类舞蹈文化经久不衰,其奥妙就在于保存了人类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质。
无论经历过多少次历史的变迁与民族融合,民间舞蹈始终是民间文化的载体,这个特性体现在各个历史阶段。
2)群众性。
民间舞蹈产生于民间,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风格鲜明,韵律优雅,朴实无华,饱含真情实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劳动和生活,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3)自娱性。
民间舞蹈的突出特点是自娱性。
它源于人们的“本能冲动”和“自我表现”意识,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核心,在舞者愉悦、观者快慰的艺术交流中,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4)民族性。
这是民族民间舞蹈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
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讲,民族性,首先体现在民族的内容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上,其中包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的性格、气质特征等等。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舞蹈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融合音乐、戏曲等艺术的综合性艺术。
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民族民间舞最早起源于巫,巫是对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心理和思想有着深厚影响的一种民俗,通常需要伴随着某种舞蹈以完成仪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舞蹈逐渐演变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舞,如汉族祈祷丰收的秧歌,维吾尔族祭祀的麦西热甫,藏族跳丧的锅庄,北方少数民族治病的萨满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为某种特殊目的而跳舞,而是发展为生活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自娱自乐,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
一、民族民间舞的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风格。
我国疆土面积广阔、民族众多,受到地域、历史、自然、风俗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种类超过700种。
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民间舞蹈是区别于现代舞的艺术种类,具备形象和典型的艺术特征。
(一)载歌载舞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秧歌,沧州东方高跷,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以及南方的花灯等。
北方的秧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表现出粗犷、热情与奔放的情绪;南方的花灯伴随着温婉、优美的旋律,表现出秀丽、别致的风格特征。
又如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伴随着高昂的音乐,展现出彪悍、强壮的民族特征。
音乐增强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展现出各民族人民的典型特征与性格。
(二)利用道具民族民间舞通常都会运用音乐、服装、布景等素材,并使用道具以准确定位角色、提示环境与场景,如蒲扇、手帕、船桨等,揭示舞者的身份与地位,同时展现场景与环境。
比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用一条红绸带表明了舞者的身份--一位扭秧歌的老艺人,绸带的轻抖、甩动展现出一个深爱舞蹈的艺人形象。
[浅谈,傣族,民间,其他论文文档]浅谈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
浅谈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一、引言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文化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有效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典型状态和样式。
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之母,民间舞蹈源于民族文化。
傣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是其深远和厚重文化内涵的反映,如果只关注舞蹈形式的绚丽、结构的精密、表现手法的完美而忽视舞蹈背后文化内涵的价值,是无法真正理解傣族舞蹈的真美内涵的。
因此,我们在研究傣族民间舞蹈时,应对其民族文化内涵给予高度重视。
二、安详、舒缓的动律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
傣族舞蹈中透出山JlI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
舞蹈动作中那些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胯、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弯曲,使整个体态由多种曲线组成,形成婀娜多姿的s型,无论手的推拉和脚步起伏的动作,还是孔雀舞中的美丽造型的流动美,都具有造型丰富而个性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会使人们感到秀丽山河的自然律动美,还会使人们感到傣族人民生活的宁静祥和,朴实自然,更能使人感受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恬静幸福生活的向往。
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感情内在而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感。
傣族舞蹈中上肢的手和下肢的脚以及头都极富有表现力,下体多保持半蹲状态,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与手臂形成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
舞时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舞姿。
舞时一般前脚掌着地,但不强调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时轻而稳。
傣族舞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小腿的灵活运用外,手和上身丰富的舞姿也极具特点,手式多样,同一姿态,同一动作,手式不同就有不同的舞蹈形象和含义。
在动态形象上,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均匀的节奏中,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舞步的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全脚掌平稳着地等,是动律的基本特征。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舞蹈类型、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舞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舞蹈类型。
其中,民族舞是指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的舞蹈《手拉手》,藏族的舞蹈《格萨尔王》等。
而民间舞则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农村地区的舞蹈形式,其风格简单自然,如广场舞、秧歌等。
这些舞蹈类型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风土人情。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动作、舞蹈步伐、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理解舞蹈的内涵。
此外,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也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增强观众对舞蹈的感官体验。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蹈演员通过独特的身体技巧和舞蹈动作,展示出优美灵活的身姿和独特的舞蹈韵律。
舞蹈中的舞姿要求优雅、大气,力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通过舞蹈的训练,舞蹈演员能够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肌肉的柔软性和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绎祭祀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族民间舞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的表演艺术中。
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广受欢迎,更成为中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性上,更彰显在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影响上。
舞蹈是人们情感和意志的表达,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观看舞蹈还是参与舞蹈,都能够使人们心境愉悦,体验到独特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纯朴自然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方式。
浅析中国民间舞
浅析中国民间舞浅析中国民间舞中国民间舞是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样漫长的历史性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舞蹈文化艺术,它并不是舞蹈界的学术权威凭空想象出来的艺术术语或艺术名词,它是经过千百年来的艰辛磨练而形成的一个庞大的舞蹈文化系统,它本身含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内容。
反过来说中国民间舞蹈是由各个民族具有的不同特点、不同性质,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各个民族又以自己各个地域的不同地方风貌、人文景观、生活习惯,孕育出多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那些失去了审美价值或因历史上某此原因被遗忘、被失落、被禁止的民间舞蹈,成为了历史民间舞,那些在人民大众的心目中得到认可和接受的就流传至今,并被时代生活赋予了新的内容,促进了中国民间舞蹈的向前发展,演变成今天舞文化中特殊的主体地位。
民间舞蹈,顾名思义,是源自于民间的舞蹈,它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诸多舞蹈艺术种类的来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中产生,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具有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反映着一定历史务件下人们的生活习俗和社会状况,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注入新的内容,表达着人们最真实,最纯朴的思想感情,并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和个性特征,它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来源,并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传承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情贯古今的艺术。
中国民间舞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体系,是伴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而日益繁荣与不断升华的中国舞文化。
中国民间舞蹈跨越数千年悠久历史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不断孕育着时代精神,不断由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发展,不断注入其新的艺术活力,才使其得以繁衍生存,推陈出新。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舞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反映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生命律动的呈现,群体活动的形象。
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娱乐、集体传承的中国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苗族芦笙舞的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苗族芦笙舞的艺术特征关键字:苗族舞蹈;芦笙舞;艺术特征;内容形式;服饰;深远影响前言芦笙舞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具有深厚浓郁的生活兴趣,庄严而深重的宗教。
芦笙舞不仅仅深深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用以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友情等交流方式。
是真正把器乐、唱歌、跳舞融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形态。
一、苗族芦笙舞历史溯源关于苗族芦笙舞的起源,苗族群众有着朴素和美妙的传说。
相传XXX开天地之时,大地呈现的是一片冷落。
那时,苗族先人是靠狩猎飞禽走兽来作为自己的衣食,当时,为了能使捕捉鸟兽变得简单,因而一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树木和竹子,做了枝能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的管,吹起芦笙勾引各类鸟兽。
从此,人们每次上山狩猎均有所获,因而芦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从而流传到今。
这类传说与现今仍流传着浩瀚模拟鸟兽鸣叫和形状的芦笙曲调及舞蹈动作的现象虽相吻合,但要弄清它的起源,仍有待从史料方面进行研讨。
《阿卯古史传说》记载中写道,上溯到远古时代,苗族先人由于"敌人闪XXX从XXX地来攻打,战不堪敌,厥后就往熏风吹来的方向迁移,苗族的先民从北向南迁移路途中,"青年人骑牛游渡"过黄河。
到深夜,最先过河的人们担心跟在身后的人失散,就用吹起芦笙燃起篝火的方式指导人们集拢。
在寒气的入侵下,人们跟随芦笙吹起的旋律,纷纷都跳起了芦笙舞。
芦笙与笛子相似,是每位苗族青年男子亲密的好友。
在苗家舞蹈的坝地上,常见青年男子身背芦笙口吹笛子,或是将笛子插于腰带上又吹响芦笙。
《云南少数民族》以为,"传说千变万化的芦笙调就是苗家人的'文字'"。
在歪头山,芦笙一响,总有歌舞相伴。
关于芦笙舞活动的历史,过去文献中多有涉及;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清以来,更广见于文献和志书之中。
明人XXX《南昭野史》有"每XXX跳月,男吹芦笙、XXX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的记载。
小学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引入研究【论文】
小学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引入研究摘要: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舞蹈文化不仅可以为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情感、态度与行为等方面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料,还可以切实有效地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
在小学舞蹈教育过程中,通过融入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小学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耕种、收获、喜庆节日等,都要举行歌舞盛会。
羌族的舞蹈朴实自然,是少数民族舞蹈中的瑰宝。
由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面临着被同化或是消失的危险,本文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小学中的舞蹈教育课程为例,浅谈民族民间舞蹈融入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舞蹈教学;羌族舞蹈;文化传承;一、在小学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一)教育价值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能给人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以一种形象教化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种积极正面的影响。
羌族虽然历史悠久,但它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几乎都只靠祖辈的口口相传。
首先舞蹈在德育教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民族民间舞蹈都是在歌颂民族英雄所做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其具备了教化后人的功能,羌族也不例外,治水英雄大禹就是家喻户晓的羌族代表。
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会提升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进而加深对该文化的了解程度与关注度。
有了本民族文化先入为主的印象之后,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学生才会有保护与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所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是当今的教育者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除了通过歌颂民族英雄的方式来教化后人之外,羌舞“萨朗”自身特有的自由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功能。
例如,“萨朗”舞蹈开头和结尾处有固定的程式,不能随意改变。
傣族民间舞“三道弯”的研究论文
傣族民间舞“三道弯”的研究论文一、傣族的分布与形成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自由性情憨厚、勤劳勇敢的民族。
是我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也就是云南省西南部边境一带,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接壤。
在云南傣族主要聚居区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景东、景谷、普洱、元江等县。
其中德宏西双版纳傣族人口最多。
根据汉文资料的记载,其先民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百越人;汉晋时期称作滇越、掸、的古民族。
唐宋时期,由于他们喜用金、银箔装饰门齿和文身,所以有金齿、银齿、绣脚、绣面等名称。
元朝时,称作金齿、白衣、或百夷;清代以来称作摆夷。
但这些都是他称,历代的这些称呼都是根据该民族的形体装饰和服饰特点来称呼的。
傣族自称,一直是“傣”。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按照我国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
傣族,又有傣勒、傣那、傣雅等民族自称。
汉语称水傣、旱傣、花腰傣,服饰上有一些差别。
傣族属于汉藏语系。
傣族有自己的文字。
属于印度婆罗米字母体系。
傣族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茂密,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河谷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宜于农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栽培。
傣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
长期以来,西双版纳享有“滇南谷仓”的美称。
该地区的傣族村寨多依河傍水,椰树高耸,人们都住在干栏式竹楼上,翠竹掩映,溪流环绕,优美宁静,别有一番南国田园的景象。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哺育出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善良,民间舞蹈中浸润着亚热带特有的风情。
傣族普遍信仰的是从印度传入的小乘佛教,但至今依然保存着佛教传入前的鬼神崇拜的原始信仰。
傣族还有这样一种传统习俗,男子未成年时,要到佛寺识字、读经,过一段僧侣生活。
与宗教相关的活动很多,如修功德“作摆”的佛会,以及原始遗存的插秧、收割时的祭祀等。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创造者,和广大人民同生存、共甘苦,是人民大众的最忠实的代言者,具有十分强烈的人民性,因而,更具有广大的群众性,被人民所创造,被人民所利用。
舞蹈发展的历史使我们知道,各种不同类别的舞蹈,表现不同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舞蹈在表现题材领域的不断扩大,舞蹈形式也相应地有了发展和变化,必然地产生出新的舞蹈体裁和新的舞蹈品种。
因此,我们学习研究舞蹈的种类,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的艺术发展规律,熟悉和掌握舞蹈艺术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各种样式和方法。
这对于我们进行舞蹈创作、舞蹈欣赏、舞蹈评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舞蹈在长期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1.民族民间舞蹈的大众性民族舞蹈原于人民大众,以其通俗浅显、直接便捷的特点,直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与情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人民劳动的结晶。
因此,只有反映、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和情感,才有发展动力。
大众性这个民间舞蹈审美特征涉及到的民间舞蹈创作价值取向,关系到民间舞蹈的生命力的问题。
忽略和轻视了这个审美特征,脱离人民群众所最本质的属性,就得不到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因此,要在作品中捕捉住人民大众的神态和神韵的特征,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之产生生活原型的共鸣,产生情感感应。
民间舞蹈的大众性或通俗性,并不是排斥其高雅性,更要准确把握“俗能通雅”、“雅里透俗”的辨证的艺术规律。
“俗”并非艺术的目的,要通过“俗”达到“雅”的艺术境界,“以艺术作品鼓舞人”。
舞蹈是以形体为表现工具,以抽象和具象艺术语言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创造特殊氛围和意境的艺术门类,所表现的生活、事物、情感等都是高度抽象化的具象视觉形象。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
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
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本文通过对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的欣赏,探讨了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一个扭秧歌的人》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
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
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历史上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等,以及各族各地文化观念,宗教礼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造成中国民间舞样式之多,内容之广,风格之别,动律之异的鲜明特色。
从具有原始图腾痕迹的模拟舞,到带有原始遗风的祭祀舞,以至具有宗教色彩有寺院舞蹈形式或民间风情舞、礼仪舞、庙会、灯会、走会、花会上的舞蹈表演以及专职艺人的出现,并登上艺术性舞蹈表演的舞台,因而中国民间舞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活的文化见证。
在辽阔的三江流域和松辽平原广大地区主要居住的是汉族,受其历史和自然条件影响下,形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具有地区特点的民间舞蹈,据统计有700余种。
其中北方规模较大,比较著名的是秧歌,如东方高跷身歌,山东的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号种三大秧歌。
还有陕北秧歌、河北秧歌等不下百余种,南方有采茶灯、莲花灯、竹马灯、云南花灯、香山花灯等各种名目的花灯种类繁多。
北方的秧歌等各种民间舞蹈多具有粗犷刚强,热情奔放的特点。
南方的花灯等民间舞蹈则以优美委婉、秀丽别致见长。
两江之中的淮河流域的花鼓灯等民间舞蹈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刚柔并济的特色。
居住在草原、高原、山区或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舞各具鲜明特色:草原上蒙古等民族具强悍刚强的风格特点。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
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态势论文一、引言民间舞蹈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真实反映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态势进行分析。
二、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民间舞蹈是古老而纯朴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我国的民间舞蹈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较为曲折的历程。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民间舞蹈是贫苦农民为了感谢神明庆丰收、祈求五谷丰登和平安幸福而创造出来的,这种古老的舞蹈被传承了下来至今。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民间舞蹈因为现代舞艺术的风靡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来是在农村中传承的民间舞蹈却因为现代技艺的传授而得到了创新,形成了新的舞蹈风格。
随着社会的变迁,加之舞蹈艺术的演进,中国的民间舞蹈有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现如今,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团体,而昆曲、京剧、豫剧等传统民族舞蹈也在不断发扬光大。
三、民间舞蹈文化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演出市场需求增加在过去,民间舞蹈主要在农村地区流传,在城市中的传播较少,观众群体也主要局限于当地居民。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文化交流的增加,民间舞蹈进入了城市舞台。
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方式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2. 舞蹈公司数量增多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民间舞蹈都成立了专业的舞蹈团体,比如如山西天鹰民间舞蹈团、云南勐库民间舞蹈团、广东珠海民间舞蹈团等。
这些团体不仅推动了当地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也为民间文化创作和交流提供了机会。
3. 传承机制完善中国的民间舞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由于缺少有效的机制和方法,许多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推广和传承。
而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视,建立了完善的传承机制,加强了民间舞蹈的保护、创作和传播,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民间舞毕业论文
民间舞毕业论文民间舞毕业论文范文一、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文化结构1.民间舞蹈是人体动态文化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
民间舞蹈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连,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和性爱等一切领域。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发展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
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很少在史书中留下它们的踪迹。
然而极为宝贵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尤其是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仍较多地保留着原形态的舞蹈特征,具有舞蹈史前史的性质。
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
2.民间舞蹈的文化结构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结构。
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通过文化层次分析法来剖析研究,以便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揭示其全貌和特质。
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化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民间舞蹈的时间性,即民舞文化的纵向面,展现民舞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可称之为‚时间文化层‛,即其历史层面。
从时间文化层来分析民间舞蹈的形态,可分解为‚原生形态‛和‚变异形态‛二种形式。
二种形态的生成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民舞群体的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等方面的综合互动作用。
原生和变异二种形态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累积和融合,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民族民间舞论文民族民间舞蹈论文
浅谈民族民间舞价值的开掘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流失问题着手,以人文精神关怀为根本,以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及文化市场发展规律为例,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关键词:开掘,民族民间舞,舞蹈语言,价值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界定及现状
(一)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界定
民间舞是相对于宫廷舞而言的,也是由舞蹈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而来。
它强调是民间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
“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当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以后一直发展成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社会功能性的舞蹈而发展为民间舞蹈”[1]。
民间舞蹈指舞蹈形式及流传的社会层面——具有民间性。
民族舞则是从地域、民族性角度来界定,指具有某种民族特性的舞蹈内涵或形式。
它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形态的形式表现。
比如中国民族舞蹈,在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及风俗习惯等影响下,
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个性及样式。
民族舞蹈指舞蹈的内涵和个性——具有民族性。
(二)民间舞蹈与民族舞蹈的现状
1民族性流失
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差异,积淀了不同的文化传说。
目前,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理念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在现代
化进程中逐步变化,西方的动作、节奏、叙事等手法,冲击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其形式化,民族性的元素减弱。
“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2]。
而民族民间舞这一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发展现状让人担忧。
现在众多舞蹈打着民族民间舞的名义,却完全没有民族舞的内涵,壳是民族性,而魂却已完全不具备民族性。
2民间性流失
在中国文化史研究上,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受文革影响,普遍认为传统的东西是陈旧的、有害的,应学习西方的、现代的文化。
一度造成重视现代创新,而压制传统发掘,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裂,甚至对立。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也成为革新对象,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刚刚向本位靠拢的民族民间文化又一次偏离轨道,受到冲击,不再保留其民间性本色。
而在其变化过程中,民间性只是形式化的宣传口号,已经逐步与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等相去甚远,而不能在民间普遍流传和发展,这也是众多民族民间舞只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而丧失广泛群众基础的原因所在。
二、民族民间舞的价值体现与开掘
(一)民族民间舞的价值层面
民族民间舞蹈价值大体分三个层面: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首先,它是物质的,受原始的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形式。
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出现的早期原始舞蹈,即民族民间舞蹈的雏形,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和体态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内涵。
其次,它是制度的。
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性使得它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艺术形式。
作为祭祀、庆典、群众自娱等,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中呈现可见的物质性、动
态性等符号,符号象征物具有指称、意味和记忆等功能,有选择的保存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形成较稳定的舞蹈语言。
第三,它是心理的,也是最核心的。
心理是维系一个民族情感的最稳定的因素,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民间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心理沉淀和文化积累,即蕴藏在民族群体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念、生死观念等。
这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
(二)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核心与内容的挖掘
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挖掘应该从两个方面挖掘。
1技巧应该为表现内容而服务
技巧,固然在民族舞蹈上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其稳定的象征性、表象性符号,而这只是局限于物质的和制度的层面体现。
重形式轻内容的作品成为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普遍现象,不关注作品本身“意义是什么”,而只问“文本是如何构成的”。
普遍认为,只要好看、只要美、只要让人快乐,就是“好舞蹈”。
这便是本末倒置,完全将技巧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颠覆。
2内容应该表现为人与民族心理的体验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种心理体验,一种文化状态,是指民舞的载体——舞群的思想观念,即其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婚姻观念、生死观念、审美取向等。
舞群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主体文化
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舞群的年龄、职业、接受教育的程度等对其思想观念也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
文化观念集群中,最核心的观念是价值观念。
比如说,原生形态的祭祀舞蹈的核心是万物有灵观念,其中以祖先崇拜尤甚,其目的是希望得到祖先神灵的庇护,通过参加祭祖民俗活动,与祖神进行勾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寄托。
3价值体现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社会价值
民族民间舞发源于生活,又经人们的创造而升华,挖掘它,不仅能充实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宝库、丰富了优秀传统民间舞蹈的内容,而且可向世人讲述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2)历史价值
一个民族赖以生息的自然环境,会在一个民族的人民长期与自然灾害和野兽等斗争过程中体现。
而民族战胜迷信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勇气,逐步积累的传统美德也会在民族文化中体现。
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能从中体现出来潜在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民族民间舞的价值所在。
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争战、祭祀等一切
领域。
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间舞蹈,经过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流传于各民族群众生活中。
它们的表演形式、风格特色及其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风土民情、道德伦理、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民间舞蹈是社会文化交织融合的总汇演。
(3)学术价值
从历史纵向来看,民族民间舞是一块“活化石”,它承载着一个时代或一段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艺术意识及生活方式。
以此为标本,追根溯源,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这一特定的艺术形态,来了解、研究一个民族的过去历史面貌。
同样民族概念从属于社会范畴,拥有稳定民族心理意识的社会群体,一点一滴积累和映射出这一群体在某一历史时期横向的社会关系,从这一层面来看,民族民间舞所浓缩的正是它所处在的艺术创作层面的真实写照,这样,更有利于对其所处社会的深入研究。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其价值无限,尤其具有了解过去,指导现在,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片面的形式追求,而长期忽视、轻视内涵价值的挖掘,造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歧路发展。
而真正让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朵艺术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必须从根源——内涵价值——着手,以本正末。
所以,我认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真正具有民族个性,有其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从根本上,不只是体现某一个人的心理及生存生活状态,更能体现一个群种,一个民族的内心世界,及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世界观、价值观。
也只有这样,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才真正有出路,才能真正有价值的被开掘,有利于现代社会的借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2]费孝通.《关于民族识别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3]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