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题:《秦岭—淮河分南北》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
一、说教学分析。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得知:前面第一课和第二课都是讲中国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从本课开始阐述我国不同的地域差异,到第六单元会更详细讲述区域差异,所以从结构上说本课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与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从内容上说本课是对我国的区域地理做了一个宏观的介绍,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地理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地理分区做知识上的铺垫。而作为本节课的《秦岭—淮河分南北》是这课开篇,所以尤为重要。
2、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大部分学生没有出过远门,对不同地域的风情和习俗了解甚少,因此对南北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进行理解。
虽然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内容之前接触过的地理区域知识(自环境和人文环境),但用比较方法来学学习还是第一次。所以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会较多使用地图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类型图等,由于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历有限,读图、析图、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学生的弱点。加强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上面的课程分析、学情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结合地图说出我国的四大区域;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及作为我国的地理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南北方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以及主动探究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3、情感目标:通过图片、资料、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通过比较认识到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山川壮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南北方的差异比较。确定依据是:从课程标准要求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描述南北方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南北方的差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到差异才能为下面探究打下基础。
2、教学的难点:南北方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依据是:从探究的角度:差异的形成原因本来就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要通过读图来理解。读图是初一学生的弱项,读图能力是学生必须会的却又提高很慢的,加上这类地图学生第一次接触更难了。从学情角度看,学生从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难度的。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1、“三自一导”法:三自是自主阅读、自主质疑、自主求索。一导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是我上课一直在用的、常规的教学法。我认为它在最大的优点是让学生上课一直有事课做,不容易走神。
2、讨论法: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为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动感与直观感,增大教学容
量,提高教学效果,还将采用多媒体以辅助进行教学。
4、为了增强学生直观、感性认识,本课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偏重于读图、描图、讨论方面,达到提高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将以教师启发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的形式进行。本课时按南北方的划分——感性认识南北方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差异——理性认识南北部的差异的原因——南北方生产方式上的差初步形成异因地制宜的观点——总结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的逻辑思路进行设计。运用各种图片、视频、统计资料等事实依据,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由结果分析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归纳和掌握到运用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体现了课标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风光的照片配上轻音乐。让孩子们欣赏着、感叹着、好奇着。
新课导入:展示课本的两位同学的春节问候信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疑惑,增强了同学们对学习这一部分地理区好奇心,并引出标题。)
(二)新课的教学;
一、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描一描: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描一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记住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大致的范围。
2、比一比:和书本14页的中国气候类型图相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和书本11页的中国地形图相比较。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3、得出划分区域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既能加深印象又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能力同时进行培养抽像思维概括的能力,然后得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就比较水到渠成。)
二、秦岭—淮河分南北
1、认识秦岭、淮河.播放视频“秦岭——淮河分界线”,介绍东西走向的秦岭两侧春冬季的不同风光。结合视频和课本23页。回答:(1)说出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2)指导秦岭—淮河与黄河、长江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认识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的位置。视频通过视频,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秦岭—淮河南北差异,过渡下文作铺垫。)
2、出示PPT组图: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北方的建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南北方那些方面存在差异。并对课本23页进行判断,其中哪些属于南方地区的,哪些属于北方地区的?(生答)。
过渡:以上是南北方在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除了人文环境上,南北方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呢?PPT组图出示: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图片和文字描述,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南北方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3、再次播放视频“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秦岭东西走向横贯中原地带,当秦岭北侧刚刚初春化冻,而秦岭南侧已经是春花烂漫,鸟语花香了。为什么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生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