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比较与指标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比较与指标对应关系统计工作者既是国民经济数据的制造者,又是经济数据的管理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统计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综合经济知识,包括统计知识、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等等。由于统计和会计的工作目的不同,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本文以《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为例,谈谈对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认识。
一、统计与会计紧密相连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和微观经济组织,统计则侧重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在使用方法上,会计主要是对价值形态的管理和反映,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在特点上,统计及时、全面、灵活,会计则实际、准确、严谨。虽然统计和会计存在差异,但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二、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相同点
㈠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统计财务状况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企业的成本费用、收益、分配及人员状况等内容,具体到《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分为三部分:
1、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
2、损益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制造成本及三项费用,数据来源主要取自企业的生产成本及费用明细账和企业的相关原始资料。
㈡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㈢部分审核关系是相同的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的部分审核关系是和会计公式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三、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重点调查指标时有调整,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㈠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而会计报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在基层企业统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的情况下,统计与会计价值量计量单位的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认真或核算错误,个别企业会出现上报数据主观技术性差错。
2、定报报告期期别、表式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报表式的设置上有所不同,会计既核算本月数,也核算累计数,统计财务报表只核算累计数。表式设置不同对有些报表数据也有影响,如有的企业上报1-5月报表时,错报为5月数据。
㈡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帐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此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帐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累计折旧帐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如企业填法人情况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统计财务报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各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在企业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
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净额)”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而“上缴的各种费用”、其它费用等统计指标都要从会计科目中摘取,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5、根据会计帐户发生额取得的统计指标
“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和“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指标是根据会计帐户发生额取得的指标。“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反映的是本报告期内计入成本费用的应付工资数,而它的借方发生额是发给职工的实发工资,余额是应付未付的工资。应注意此项指标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工资的区别:资产负债表的应付工资是余额、是负债,而此项指标是提取的工资数额。理论上来讲“应付工资(贷方累计发生额)”就是提取的人工成本费用,但遇有会计账目调整,可能就包括了部分调整数额。没有实施新准则的企业“应付福利费总额”取得方法和“应付工资总额”相似。而实施新准则的企业从2007年1月1日起,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
㈢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帐款(净额)+存货;负债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以上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在不理解此类审核关系不同的情况下,有的单位统计人员就把没有要求统计填报的会计科目数值,填入他认为相关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