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18年秋季《犯罪学》期末考核[标准答案]1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解析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分子C. 犯罪现象D. 犯罪原因答案:C解析: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关注的是犯罪现象本身,包括犯罪行为、犯罪分子以及犯罪原因等多个方面。
2.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应用科学B. 理论科学C. 实证科学D. 交叉科学答案:D解析:犯罪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具有交叉科学的性质。
3. 犯罪预防的首要环节是()。
A. 犯罪预测B. 犯罪控制C. 犯罪侦查D. 犯罪惩罚答案:A解析:犯罪预防的首要环节是犯罪预测,通过对犯罪现象的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犯罪的发生。
4.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实证研究B. 理论研究C. 历史研究D. 文学研究答案:D解析: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等,而文学研究不属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5. 犯罪学的研究目的不包括()。
A. 揭示犯罪规律B. 预防和控制犯罪C. 惩罚犯罪分子D. 提高社会治安水平答案:C解析:犯罪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揭示犯罪规律、预防和控制犯罪以及提高社会治安水平,而惩罚犯罪分子是司法机关的职责,不属于犯罪学研究的目的。
6.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指()。
A. 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B. 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C. 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D. 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答案:B解析:在犯罪学中,“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即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
7. 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预测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答案:D解析: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预测性原则,而主观性原则不属于犯罪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8.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
A. 揭示犯罪原因B. 制定犯罪政策C. 预防和控制犯罪D. 惩罚犯罪分子答案:C解析:犯罪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控制犯罪,通过研究犯罪现象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犯罪学》期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犯罪学》期末答案第一篇: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犯罪学》期末答案期末作业考核《犯罪学》答案一、判断题(错)1.“万恶淫为首”,此为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孔孟儒学所奉行的性道德信条。
(对)2.人类性行为不仅是性生理本能的反映,而且是包括、情感、道德形态影响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学因素的相互作用。
(错)3.我国现今性犯罪的增长同淫秽色情信息的恶性传播之间,存在着间接的因果关系。
(错)4.我国《宪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虽有“青少年”这一称谓,但对“青少年”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表述和界定。
(错)5.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结构来分析,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比“文革”前提前了1到2岁(错)6.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分类,可将犯罪分为暴力犯罪,财产经济犯罪,性犯罪,激情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街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
(对)7.犯罪概念回答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犯罪的形式标准、犯罪的本质意义以及犯罪的应然期待。
(对)8.犯罪的形式标准,严格地说,就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具体犯罪。
(对)9.总体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现象构成,个体犯罪现象包含在总体犯罪现象之中,它们是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错)10.某个个体犯罪现象的变化对于总体犯罪现象的波动,有直接而根本的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犯罪学犯罪分类结构。
(1)犯罪主体性质类型,基于主体性质的特殊特征,展开犯罪分类。
(2)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基于行为性质的特殊特征,包括行为方式、行为对象、行为附随情况等的特殊表现。
(3)犯罪特殊类型。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有哪些?(1)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2)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3)完善和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预防和化解上狠下功夫(4)加强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化建设3、财产犯罪的社会原因有哪些?(1)贫富差距,贫富差距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根源,是财产犯罪滋生的重要原因。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行为的类型:指根据一•定的FI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所做的分类。
2、自然犯罪:是指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和正直的道德情绪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人的本性,因此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视为犯罪。
3、被害赔偿:是指犯罪人或国家对于被害人因被害而遭受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损失,损害或痛苦所进行的返还、恢复原状或补偿。
自然犯罪4、犯罪的心理预防:是指旨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行为选择,而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5、犯罪治安预防: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2、AB3、ABD4、ABC5、ABCD6、ABCD7、ABD8、ABC9、C10、AC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1、X2、X 共12分)3、V4、V5、V6、X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1)菲利认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都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中,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总的来说,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较大。
(2)据此他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即每-•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促使犯罪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并由此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故犯罪也有年终平衡,其增多或减少,比国民经济的收支还有规律。
(3)菲利的三因素论实际上标志着犯罪学多因素理论的建立,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相应的犯罪控制理论,即在重疏导、轻刑罚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刑罚替代措施”的概念,主张以社会防卫概念取代刑罚的概念,在刑罚制度方面,主张广泛使用保安处分和其他预防性措施,并极力推崇不定期刑。
东师大学犯罪学18秋在线作业2-2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18秋在线作业2-2
作业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如何构建网络伦理,确立网络道德规范()
A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
B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监督水平
C使网民了解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行为是违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网络自律
D健全和完善计算机安全与犯罪法律体系
【答案】本题选择:C
2、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小学文化
B初中文化
C高中文化
D文盲
【答案】本题选择:B
3、4.如下,哪一个不是社会化存在的特征()。
A社会互动过程
B个性形成理论
C社会角色形成
D再社会化
【答案】本题选择:D
4、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以()定罪处罚
A拐卖妇女、儿童罪
B绑架勒索罪
C偷盗婴儿罪
D绑架妇女、儿童罪
【答案】本题选择:A
5、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答案】本题选择:C
6、我国主要城市中流动人口犯罪率最高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深圳
D广州
【答案】本题选择:C
7、以下哪一选项不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因素()
A经济因素
B失业与流动人口问题
C腐败现象。
犯罪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控制D. 犯罪对策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埃德蒙·胡克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乔治·赫伯特·米德答案:B3.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是因为()。
A. 社会结构的不平等B. 个体缺乏对规范的认同C. 社会对个体的控制失效D. 个体的道德沦丧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定量研究B. 定性研究C. 历史研究D. 哲学思辨答案:D5. 犯罪学中“犯罪黑数”指的是()。
A. 未被报告的犯罪B. 未被侦破的犯罪C. 未被起诉的犯罪D. 未被判决的犯罪答案:A6. 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包括()。
A. 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B. 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C. 一级预防和三级预防D.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答案:D7. 犯罪学中的“犯罪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犯罪的空间分布B. 犯罪的时间分布C. 犯罪的社会分布D. 犯罪的心理分布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学中的犯罪类型?()A. 暴力犯罪B. 财产犯罪C. 环境犯罪D. 道德犯罪答案:D9. 犯罪学中的“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B. 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C. 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D. 犯罪行为的道德评价答案:A10. 犯罪学中的“犯罪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犯罪行为的社会因素B. 犯罪行为的个体因素C. 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D. 犯罪行为的法律因素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D. 犯罪对策E. 犯罪心理答案:ABCDE12. 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可以分为()。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容内的防预境环述简、4 。论理化文亚述简、3 。容内要主的论理突冲化文述简、2 。想思学罪犯的洛法罗加述简、1 � 。分 03 共 �分 6 题小每�题小个 5 共题大本�题答简、三 值贬人害被、6 症点盲者害被、5 究研涯生罪犯、4 论理程过化会社、3 法方证实、2 则原和饱罪犯、1 �分 42 共�分 4 题小每�题小个 6 共题大本�释解词名、二 防预境情�D 防预会社�C 防预罚刑�B 防预害被�A � D �是施措防预的 生发罪犯制 限和约制�计设关相的罪犯防预行进�所场和域区的案发常经或案发能可对、02 式形罪犯和因原罪 犯 �D 件条罪犯和象现罪犯 �C 害危罪犯和果结罪犯 �B 念意罪犯和动冲罪犯 �A � A �是 式形现表其 。力动部内的为行罪犯持维和动推是�要需理心的形畸人个于生产机动罪犯、91 大越性能可犯再小越龄年犯初�D 小越性能可犯再小越 龄年犯初�C 关无性能可犯再与龄年犯初�B 大越性能可犯再大越龄年犯初�A � D �是系关的间之犯再与龄年犯初人罪犯�为认般一、81 派学罪犯会社�D 派学罪犯代当�C 派学罪犯证实�B 派学罪犯典古�A � B�是派学罪犯的化别个的罚刑调强、71 罪犯新重防预�D 罪犯击打厉严�C 机动罪犯制抑�B 件条和会机罪犯制限�A � B �是线防道一第的统系控防罪犯、61 素因关相罪犯.D 源根罪犯.C 因原罪犯.B 件条罪犯.A 。素因然必的生发罪犯是�用作定决起中生发罪犯在� B � 、51 性规违 .D 性染传 .C 性样多式形 .B 性害危会社 .A 。 � A �是性属质本的为行罪犯、4 ”论元 多因原罪犯“ .D ”论元四因原罪犯“ .C ”论元三因原罪犯“ .B ”论元二因原罪犯“ .A � A �为称人后被观因原罪犯的特斯李、31 罪犯力暴.D 罪命革反.C 罪犯年少青.B 罪犯会社黑.A 。的始开� B �究研从是学罪犯的国中新、21 利菲.D 哈巴尔费.C 沁边.B 亚利卡贝.A 。 � A �是的父之法刑代近为称尊被、11 性识意无.D 性容受.C 性发诱.B 性感易.A 。 � C �的罪犯是 这�施实 利顺罪犯使抗反不时害侵到受在且并中手人罪犯入落 点弱的己自于由人害被 、0 1 兰西新.D 亚利大澳.C 国英.B 国法.A 。的布颁� D�是》法偿赔害损事刑《部一第上界世、9 人害被的假虚.D 罪犯性迫被.C 人害被性态状.B 人害被性会机.A 。 � B �为称又人害被的在潜、8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犯罪者”的标签。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之一?()A. 社区警务B. 犯罪情报分析C. 犯罪心理治疗D. 犯罪现场勘查**答案:C**4.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或不足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埃米尔·涂尔干B. 罗伯特·K·默顿C. 特拉维斯·赫希D. 劳伦斯·科恩**答案:A**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分析的主要方法?()A. 地理信息系统(GIS)B. 犯罪模式分析C. 犯罪心理画像D. 人口统计学分析**答案:D**6. 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习得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罗伯特·阿德勒**答案:A**7. 犯罪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B. 马克斯·韦伯C. 埃米尔·涂尔干D. 罗伯特·默顿**答案:A**8. 犯罪学中的“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遇到了犯罪的机会。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B. 罗纳德·克拉克C. 乔治·费尔巴哈D. 劳伦斯·科恩**答案:B**9. 犯罪学中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
犯罪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题型:单选:20道/20分多选:5道/10分名词解释:5道/15分简答:5道/25分论述:2道/20分综合论述:1道,10分名词解释: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的知识与理论体系;2.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应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3.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4.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5.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6.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7.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8.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素质及其相互关系;9.犯罪预防:是指国家、社会群体、组织、社区和个人所采取的旨在消除犯罪原因、减少犯罪机会、威慑和矫正犯罪人,从而防止犯罪发生或减少犯罪发生的策略与措施的总和;10. 犯罪的社会预防: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发展经济,完善制度与文化,组织和管理社会,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和克服犯罪的社会过程; 11. 犯罪治安预防:即犯罪控制,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利,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者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12. 犯罪的技术预防: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利用各种技术防范手段,即时发现犯罪、阻止犯罪、制服犯罪人的活动;13. 犯罪的刑罚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简答:1.体系犯罪学的特性:1.犯罪学以承认犯罪的不可避免为研究对的逻辑起点2.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这一定位集中表明了犯罪学的价值基础3.犯罪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表现出犯罪学在内容与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位置;2.犯罪学的功用:1.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2.导向功能——指导形式政策;3.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3. 犯罪学研究的系统观两条法则:1.整体法则要求研究者将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和全部出发,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整体结构和功能2.双向法则要求我们在犯罪学研究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两极做双向的考察4. 古典犯罪学的预防犯罪思想:1.法律控制论2.心理强制论3.报应刑论5. 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1.科际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2.重视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3.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4.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6. 犯罪现象的特性:1.直观性2.综合性3.因果性4.相关性5.饱和性7. 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行为方式8被害人特征:1.被害性首要的、基本的、本质的特征,包括北海的倾向性、被害的受容性、被害的敏感性;2.互动性,包括四种模式:单向性的加害行为由犯罪人主导、单项诱发模式被害人的引诱、相向加害冲突模式、敌对变融洽模式;3.可责性:是指被害人因自身的某些原因,如轻佻、疏忽甚至引诱、挑衅、刺激和推动等态度与行为,而促使了被害的发生,从而对自身的被害负有一定的伦理或者法律责任,并应受到一定的谴责;书P125,重点内容,自己看清楚并理解9. 犯罪原因的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犯罪原因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以此为指导对犯罪原因的主要认识:1.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现实的;2.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动的社会事物即犯罪原因在价值评定上并非总是一致的;3.犯罪原因是一个过程;10. 犯罪的自然原因的特性:1.原生性2.间接性3.具象性11. 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特性:1.决定性2.普遍性3.系统性4.间接性5.可控制性12. 犯罪的个体原因的特性:1.综合性2.个体性3.终极原因性13.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1、犯罪预防与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相同步的原理2.社会控制适度原理3.结构整合与价值整合并举原理4.成本——效益原理14. 社会预防的功能:1.社会建设功能2.社会整合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化功能与社会心理调节功能;15.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1.人格的塑造和养成2.心理调节3.主观激励4.推动社会进步5.社会控制功能16. 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1.针对性2.专门性3.有效性17. 犯罪的技术预防手段:1.监测手段2.抗阻手段3.自救手段P380,要会区别这三种手段和相应的装置,也有可能出选择题论述:每套卷子,原因论与预防论各出一道题,要求答出:核心概念、要点及自己的展开论述原因论:1. 经济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02:1.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其中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给社会治安造成的威胁,是最主要的负面效应之一;首先,大量的流动中的人口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次,大量的人口流动伴随着巨额的资金流动,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再次,大量的流动人口是犯罪分子犯罪后理想的藏身之处;因为这些原因,侦破难度也很大;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一方面是不正当的竞争引发的犯罪1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侵害他人权益;2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3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政策即地方保护主义4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5经营者利用广告户其他手段,进行虚假宣传6经营者以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7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8经营者销售商平,违背消费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9经营者从事非法的有奖销售10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11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在于企业破产倒闭时,精神崩溃,抱怨对方,进而实施的犯罪,如焚烧对方厂房、民宅,有的伤害竞争对手,等等3.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1过分注重物质利益2极端个人主义,为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4.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真空和漏洞:1经济管理中的漏洞2治安管理中的漏洞5.贫困与犯罪:城镇人口的失业导致的绝对贫困以及因贫富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相对贫困,与犯罪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己能展开说一些就行2. 政治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12:1.政治冲突与犯罪:最简单的说法是阶级斗争,是犯罪人与现存的政府、现行的法律有矛盾而谋求另一个政府或国家与以取代2.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1权力过于集中2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3权力行使缺乏监督,造成这一因素的原因包括,党内监督有时难以真正到位、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主动性不强、新闻舆论监督力度不够、群众监督难以形成合力;4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理顺,即党的纪检部门、政府的监察部门和人民检察院的三家协作体质尚未理顺5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其主要包括,一、干部选用机制仍沿用委任制,本质要求是自上而下的对上负责,自上而下的任免;二、干部使用制度僵化,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三、干部任用考察漏洞多;四、干部提拔年龄界限过于严格;3. 教育因素与犯罪出大题,P217:1.学校教育因素与犯罪:其包括,1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2基础教育不够普及,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中小学生不正常的“择校热”,片面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是农村贫困地区居高不下的“辍学率”;3教育方式陈旧,一方面是教育内容脱离当今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陈旧,如体罚等;2.家庭教育的因素与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的不当,1溺爱型,导致孩子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以自我为中心;2虐待型,这极容易伤害子女的自尊心,诱发谎言,导致子女与父母的对立,或使孩子“破罐子破摔”,甘愿沉沦;3放任型,即父母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放弃教育责任;使孩子极易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染上恶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且善于模仿,并且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极易受家庭成员的影响;预防论:1. 综合治理:中国犯罪预防的基本模式重点,P310:1.模式的框架与特征:1强调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全社会的统一行动来预防犯罪2综合治理是一种开放性的、全方位的犯罪预防模式,它虽然也注意对具体的犯罪人、犯罪行为和微观环境的控制,但更注重对宏观环境的改造和社会自身的完善;3综合治理模式的提出和确立,是基于一种明确的社会政治理想和对治理犯罪的乐观主义态度,因而它强调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预防犯罪姿态;2.模式的形成:11979年6月针对青少年犯罪,出现较为清晰的综合治理思想21981年综合治理作为犯罪预防的方针和实践模式被明确提出;3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已经成熟;3.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2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3法治原则4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原则4.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1是实行党和政府统一领导,专门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2综合治理委员会,是综合治理工作专门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并对同级政府以及党委负责;5.综合治理的力量体系:1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机关2地方党委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政协机关3国家政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武警部队、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监狱4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性自治组织5公民6.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1社会预防2心理预防3治安预防4刑罚预防2.“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李斯特,德国,重点,P325,为什么:1.与刑法预防和治安预防相比,社会预防是一种积极预防和治本措施;它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赖以产生和生存的社会原因与条件,而不在于对犯罪行为进行事后惩罚和强制;2.社会预防力图把犯罪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化解于社会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与刑罚预防和治安预防相比,无需额外投入,综合成本更低,综合效益更优;3. 犯罪的刑罚预防重点,出大题,P390:1.概念:是指国家通过刑罚的设立和适用来遏止犯罪和震慑犯罪人以防止犯罪再发生的预防活动;主要理解:1主体是专门的国家机关2工具是刑罚3对象包括犯了罪的人和没犯罪的人4目标是遏止犯罪和防止犯罪再发生2.刑罚预防功能的具体表现:1传达刑法的禁令,规范公民行为2引导社会心理,制止犯罪冲动3减少再犯机遇,改善罪犯心理;3.刑罚功能的局限性:1受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一定对象的限制2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消灭犯罪3刑罚只能对受它影响的人产生预防犯罪的功效,不能对所有人有用;4刑罚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具体人对刑罚的认识;4.刑罚预防的基本途径:1明示刑罚适用的对象2具体适用裁量刑罚3实际执行刑罚5.影响刑罚预防效果的因素就在书P396,自己看一下具体内容:1刑法规定的不合理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2刑罚适用中的不公平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3刑罚执行中的某些弊端也必然影响刑罚预防的效果6.刑罚预防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1刑罚适用的必然性2刑罚适用的及时性3刑罚适用的教育性7.对犯罪人的矫治:P401,自己看综合论述:自己自由发挥,可能关于犯罪学、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其他给的重点:有可能是选择题或论述题,最好看一遍,能记住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了解2.古典犯罪学派代表人物及着作:自己看书P27,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1.贝卡利亚意大利、犯罪学之父论犯罪与刑罚2.边沁英国道德与立法原理宪法论司法证据原理,最大贡献之一:监狱设计,圆形开放式监狱3.费尔巴哈德国、近代刑法学之祖、哲学费尔巴哈的父亲3.实证犯罪学派代表人物:自己看书P30,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1.龙勃罗梭意大利犯罪人论,其主要观点:1天生犯罪人理论2罪犯控制理论2.菲力意大利犯罪社会学其主要观点:1三因素说: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犯罪饱和法则3犯罪控制理论4刑罚替代措施的概念3.加罗法洛意大利其主要观点:1犯罪类型包括自然犯罪真正的犯罪和法定犯罪不是真正的犯罪2自然犯罪的原因是心理或道德方面的异常4.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1.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2.犯罪原因论的差异3.刑事责任论的差异4.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5.刑罚目的论的差异5.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要能区别1和2,并能简单陈述理论,书P371.社会结构理论:1文化冲突理论 2紧张理论 3亚文化理论 4社会生态学理论 5激进派犯罪学1、2为重点,要了解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社会化过程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2社会控制理论3标签理论4整合理论其中1、3为重点,要了解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6.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重点,书P46,7.犯罪学现象的内容:1.犯罪状况2.犯罪特点3.犯罪规律重点为2、3,要会别并简单陈述8.犯罪现象的状况1.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1新犯罪形态:白领犯罪、环境犯罪、智能犯罪、游戏型犯罪、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有组织犯罪2犯罪人构成: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率有所上升、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女性犯罪比例上升、累犯、惯犯和职业犯比例上升2.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书P88,看一遍,自己会说会区分9.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书P99,会自己简述10.被害现象:书P141,自己看一遍11.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P151,了解是什么,并会区分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在此互动模式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2.冲突模式,在此模式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3.被害人催化模式,由于被害人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犯罪,在此模式中,被害人负有相当程度的责任;4.斯德哥尔摩模式,在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喜爱的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的情况;12.第五章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自己看一遍,重点是第一节第二部分13.时间与犯罪:书P184,读一遍,了解就可以;14犯罪亚文化重点,P249:1.概念: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2.特征与功能:1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2联结性与同化功能3畸异性与自卫功能3.诸现象:1反社会意识2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3犯罪的非语言符号4犯罪技巧5罪犯特征6文身。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犯罪现象B. 犯罪行为C. 犯罪心理D. 犯罪预防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学研究的范畴?A. 犯罪原因分析B. 犯罪行为模式C. 犯罪者心理分析D. 犯罪者家庭背景答案:D3. 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惩罚犯罪者B. 预防犯罪C. 研究犯罪心理D. 制定法律答案:B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理论推导D. 案例分析答案:C5. 犯罪学中,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犯罪动机B. 犯罪手段C. 犯罪结果D. 犯罪对象答案:A6. 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有关。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以上都是答案:D7. 犯罪学理论中,强调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影响的理论是()。
A. 经典理论B. 标签理论C. 社会控制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8.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预防措施的评估主要依据()。
A. 预防措施的成本B. 预防措施的实施难度C. 预防措施的效果D. 预防措施的普及程度答案:C9.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行为的预测主要依据()。
A. 犯罪者的年龄B. 犯罪者的性别C. 犯罪者的社会背景D. 犯罪者的行为模式答案:D10. 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行为的产生与()无关。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犯罪者的基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治理D. 犯罪惩罚答案:ABC2. 犯罪学研究中,影响犯罪行为的因素包括()。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环境因素D. 法律因素答案:ABC3. 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理论推导D. 案例分析答案:ABD4. 犯罪学理论中,以下哪些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A. 标签理论B. 社会控制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经典理论答案:BC5. 犯罪学研究中,对犯罪预防措施的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2.AC3.ABC4.ABCD5.AB6.ACD7.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犯罪学》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犯罪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狭义的有组织犯罪,专门指那些组织严密、等级森严、内部分工明确、有严格行为规范、为了获取巨额的经济利益而进行有预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的集团性犯罪。
()A.错误B.正确2.在西方,有些犯罪学者由于主张由人类就有犯罪的“犯罪永恒论”,因而认为犯罪是不可能预防的。
()A.错误B.正确3.犯罪学包括()。
A.中国犯罪学B.外国犯罪学C.比较犯罪学D.沿革犯罪学4.“性商品化”是性道德滑坡的“启动阀”。
()A.错误B.正确5.下列不属于根据犯罪主体犯罪目的不同而划分的财产犯罪的犯罪类型是:()。
A.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B.以挪用或移作他用为目的的财产犯罪C.暴力型财产犯罪D.以毁坏财物为目的的财产犯罪6.犯罪学史上,最早提出“暴力犯罪”概念的是()。
A.加罗法洛B.纽曼C.马丁·R·哈斯凯尔D.刘易斯7.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原因的文化要素()。
A.社会群体B.精神内容C.意识价值D.制度规范8.抢劫和抢夺犯罪受季节和时间的影响比较大,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9.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A.14周岁至16周岁B.14周岁至18周岁C.12周岁至18周岁D.16周岁至18周岁10.广义的性犯罪包含如下哪几种行为?()A.性越轨、性骚扰、性罪错行为B.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行为C.性变态行为D.性淫乱行为11.根据主体特征的不同,社会危险行为现象可以分为()。
A.精神障碍患者B.瘾癖人员C.未成年人D.特殊危险人员E.其他危险人员12.()是指一切违反性道德规范,破坏人伦传统和社会秩序,受到相关法律、道德、风俗、等惩罚,禁止和谴责的性行为。
A.广义的性犯罪B.性越轨行为C.狭义的性犯罪D.性罪错行为13.以下选项属于计算机安全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的是()。
A.应用于各个网络的软件自身并不完善B.机犯罪的行为性成本很低C.信息阻隔技术、加密保密技术等相对滞缓D.计算机犯罪方面的立法差强人意14.犯罪被害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一
犯罪学期末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犯罪类型2、犯罪动机3、业务过失犯罪4、犯罪行为5、预防犯罪6、青少年犯罪7、犯罪人8、社会帮教9、犯罪场10、被害人11、经济犯罪12、犯罪学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A、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行为D、罪错行为E、过误行为F、不道德行为2、当前我国犯罪的主要类型是()A、暴力型犯罪B、淫乱型犯罪C、经济型犯罪D、政治型犯罪3、绝大多数犯罪都离不开的三大要素是()A、犯罪环境B、犯罪行为C、犯罪人D、被害人4、实施犯罪行为的人,其感情结构特征是()A、情感的低级性B、情感的非社会性C、情感的变异和偏执性D、情感的丰富性5、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基本含义,主要明确了以下面的问题()A、领导问题B、力量问题C、手段问题D、对象问题E、目的问题6、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是()A、群众预防B、道德预防C、社会预防D、心理预防E、治安预防F、刑罚预防7、根据我国刑法,刑事惩罚包括的五种主刑是()A、剥夺政治权利B、管制C、拘役D、有期徒刑E、无期徒刑F、死刑8、我国暴力犯罪的类型是()A、危害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B、危害公共安全C、侵犯公民人身权利D、侵犯财产E、妨害社会管理F、妨害婚姻家庭9、业务过失犯罪的客观条件是()A、技术因素B、业务活动的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C、业务活动规则和法规方面的因素D、其他客观因素10、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是()A、纠合性B、偶发性C、野蛮性D、反复性E、报复心理F、好奇性11、犯罪学与哪些学科有着紧密联系()A、刑法学B、犯罪心理学C、教育学D、伦理学12、新中国成立后,犯罪案件发展、变化的历史现状,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13、常见的犯罪人分类有()A、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B、初犯与再犯C、常态犯和精神病犯罪人D、暴力犯与智能犯E、男犯与女犯14、犯罪场的构成内容包含的因素是()A、时间因素B、空间因素C、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D、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况15、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的最基本环节是()A、犯罪预测B、犯罪预防C、犯罪处理D、犯罪改造16、特殊学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教育()A、政治教育B、劳动教育C、文化教育D、技术教育17、累犯和惯犯实施的犯罪最多的是()A、诈骗罪B、盗窃罪C、流氓罪D、强奸罪18、产生暴力犯罪的心里动因是()A、反社会的动机B、满足穷奢极欲的动机C、报复的动机D、对暴力的模仿和情绪易于激动的动机19、处罚经济犯罪的原则是()A、综合治理的原则B、突出打击重点C、严格依法办事D、决不让经济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20、从行为特征上划分,女性流氓犯罪主要的类型是()A、享乐型B、淫乱性C、依附型D、报复型四、简答题1、在阶级社会里犯罪能否消灭?2、犯罪学的任务是什么?3、犯罪人利用被害人心理和行为的弱点作案有哪些情形?4、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犯罪预防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7、80年代以来,我国犯罪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什么?8、犯罪学研究再犯和累犯的意义是什么?9、简述犯罪的社会原因。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犯罪学复习试卷一、填空题(10%) 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14%) 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B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ACD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BD)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三、名词解释(24%)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 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 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 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五、论述题(20%) 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犯罪学复习试卷答案D、专家评估法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 2、AC 3、ABC 4、ABCD 5、AB 6、ACD 7、ABD 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完整word版)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②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③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④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
2.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一、心理学因素1、本能因素2、人格因素3、感情因素4、智力因素5、能力因素6、认知发展因素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8、精神疾病二、心理学因素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3、体型因素4、遗传因素5、神经生理学因素6、生物化学因素3.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
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1、法制原则2、人道主义原则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4、具体化原则5、统筹协调原则6、科学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5.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
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
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构成要件符合性).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
通常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就是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如果具有违法性,再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有责性,即行为人是否负有责任.通常来说,符合前两个要件的,就具有有责性。
《犯罪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犯罪学》试题班级__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试题说明:本页为试题纸,请自附答题纸于本页后面。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共2题,每题50分,要求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试题正文一、论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与区别?(50分)答: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犯罪学与刑法学由它们的目的、也包括研究对象紧紧地联系起来。
为了防止和减少犯罪而与犯罪作斗争是这两个学科的共同目的。
犯罪是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刑法学也不能说不研究犯罪。
但是,它们却是以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方向上各自发展。
两个学科的共同目的,是从终极意义上说的,实际上两个学科的直接目的是有区别的。
犯罪学的直接目的是,探讨犯罪产生原因,寻找有效的犯罪对策,以防止和减少犯罪。
刑法学集中研究一定国家的现行的刑法规范,分析犯罪的法定构成条件,以便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定的刑罚。
注释刑法学的直接目的是,刑法的准确适用,刑法学是在准确适用刑法惩罚犯罪的前提下来防止和减少犯罪。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的科学,所以,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犯罪学与刑法的关系。
犯罪学可以为刑法指明方向,而刑法为犯罪学框定了研究的有效范围。
刑法对犯罪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为犯罪学提供了研究犯罪概念的逻辑点;法律所定义的犯罪始终是犯罪学所研究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对象;刑法和刑法学为犯罪学中的犯罪对策提供了最充分、最明确的刑事法律对策及其实践。
犯罪学对刑法学的作用是巨大的。
犯罪学对刑法和刑法学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犯罪学对刑法立法、司法和执行都具有全面的影响。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1)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的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依据,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侧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准确地惩治犯罪。
犯罪学从犯罪发生的过程入手,通过揭示犯罪原因,寻求预防犯罪的方法,以制定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2)研究对象不同。
东师大学犯罪学18秋在线作业3-1答案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犯罪学18秋在线作业3-1
作业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
1、如下哪一选项不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A限制流动人口
B促进城市化建设与推动农村经济化改革并举
C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并重
D强化基本培训辅导
【答案】本题选择:A
2、()是预防犯罪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
A统计调查
B犯罪现状
C犯罪预测
D犯罪对策
【答案】本题选择:C
3、性犯罪主观因素的驱使不包括:()
A思想意识因素
B社会意识因素
C生理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本题选择:B
4、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不具有()的特点。
A突发性
B残酷性
C团伙
D冒险性
【答案】本题选择:C
5、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大多以()为主
A精密型
B脑力型
C临时型
D粗放型
【答案】本题选择:D
6、城市流动人口的人员成分大多是()
A农民
B白领
C服务员
D工程师
【答案】本题选择:A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犯罪的“标签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K·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泽尔**答案:B**3. 犯罪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结构中的哪些因素导致的?()A. 社会不平等B. 社会道德沦丧C. 社会文化冲突D. 社会经济危机**答案:A**4.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获得的。
A. 遗传B. 模仿C. 环境影响**答案:B**5. 犯罪学中的“犯罪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因为()。
A. 犯罪动机B. 犯罪机会C. 犯罪能力D. 犯罪倾向**答案:B**6.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强调()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作用。
A. 社会规范B. 法律制度C. 道德观念**答案:A**7. 犯罪学中,犯罪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的结果。
A. 社会不平等B. 社会冲突C. 社会矛盾D. 社会压力**答案:B**8.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生物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与()有关。
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心理因素D. 文化背景**答案:A**9. 犯罪学中,犯罪的“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的冲突。
A. 意识与潜意识B. 自我与超我C. 本我与超我D. 本我与自我**答案:C**10.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文化偏差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
A. 社会文化差异B. 社会文化冲突C. 社会文化认同D. 社会文化适应**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犯罪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犯罪原因B. 犯罪预防C. 犯罪控制D. 犯罪惩罚**答案:ABC**2.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学习理论”包括哪些要素?()A. 观察学习B. 模仿行为C. 强化机制D. 惩罚机制**答案:ABCD**3. 犯罪学中,犯罪的“社会控制理论”包括哪些因素?()A. 社会规范B. 法律制度C. 道德观念D. 社会舆论**答案:ABCD**4. 犯罪学中,犯罪的“生物理论”涉及哪些方面?()A. 遗传因素B. 生物化学因素C. 神经生理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BC**5. 犯罪学中,犯罪的“心理分析理论”涉及哪些心理结构?()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东师2018年秋季
《犯罪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刑事科学,是指研究犯罪事实与规范处置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包括刑事事实学与刑事规范学。
(对)
2、犯罪行为性质类型分类,可将犯罪分为暴力犯罪,财产经济犯罪,性犯罪,激情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街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
(错)
3、犯罪主体现象,是指犯罪事实在其实施者的特征的侧面,所展示出来的外部表现形态和联系。
(对)
4、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犯罪,总的来说,呈现出大起大落的发展趋势。
(对)
5、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多愁善感,遇到挫折时或者一蹶不振或者垂头丧气。
(错)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方针是“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错)
7、在严重暴力犯罪中,数量最多,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爆炸案件和强奸犯罪案件。
(错)
8、从作案时间来看,强奸案多发生于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其中尤以夏季为最;抢劫则由以前多发生于年初岁末转为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对)
9、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富国强民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也是根本消除暴力犯罪现象的物质基础。
(对)
10、犯罪这一社会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存在着过去的遗迹、现在的基础和将来的萌芽,这是犯罪预测的现实前提。
(错)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犯罪预防体系的基本特点。
答:犯罪预防体系,是指参与预防犯罪的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各种举措围绕着犯罪预防这个共同目标有机联系、协调运行的工作体系。
犯罪预防工作体系与其他工作体系一样,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1)整体性,这就是要求把有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加以系统化,形成一个整体并运用于实践,则可以发挥单个组成部门单独无法发挥的作用。
(2)层次性,体系都是有结构的,而结构又是分层次的。
层次反映出体系内的主从关系、协作配合关系及其各自的功能。
(3)综合性,也就是说,系统是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各种措施的综合体。
(4)动态性,体系应该说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如同其他实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