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东师教育学期末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1、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2、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5、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答:1、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2、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
3、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答:“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是正确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答:正确。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答:一般教育常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系统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第
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即条件)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正是这种“未特定化”,为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敞开了无限多样的可能性。人的“未特定化”,使他能适应环境,使用权他不受特定的生活环境的限制,使他为了生存也无须改变自己的生物本性、生物结构,而只需变化自己的外在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现代科学研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为人的可教育性展示了广阔前景。当然,人的可教育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可教育性,既区别于遗传决定论(或生物预成论),也区别于教育万能论。人对教育的需要性:人不仅具有可教育性,而且有对教育的需要性,这是因为人是“合群的动物”,作为个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要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更需要教育。人具有十分丰富的潜能,开发人的潜能也离不开教育。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对教育的需要性。不仅人类个体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亦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与发展。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是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教育使得文化的保存、延续、发展和丰富成为可能。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
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答: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打架这样的事情经常见,不知道奇奇打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如果不严重,老师这样做的确有些不妥,这样可能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奇奇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老师私下找奇奇沟通谈心也许效果会好些。如果问题很严重,假设:老师为什么让全班投票,也许奇奇经常欺负班里的同学,经过很多次教育也没有改观。给班里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这样我认为老师应该把问题反映到学校主管部门,学校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是让学生留还是走应该由学校决定,让班里的学生投票这样,奇奇心理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班里的公敌,心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