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光线
视听语言之光线

4、逆光
大多时候图像是生动有力的黑色与光亮的部分共存。对于 在阴影中勾画出物体的外形明亮轮廓的出现是非常有用的。 逆光的另一种特点是它能很好展示出透明,半透明属性以 及表现出沿着明亮的明缘的细节或纹理。对于表现富有戏 剧性的图像这种光是非常冲击力 。
脚光
“ 光源低于人的 头部,由下往上照明人物称为脚光照明。
在人物前面称前脚光,投影朝上,和顶光一样产生不 正常的造型效果。在影视摄影中,常用此来表现画面 中特定的光源效果:如油灯、台灯、篝火效果等。有 时也用来刻画特殊情绪的人物形象或丑化人物形象。
”
按光的形式划分
散射光
散射光的存在是由于外 景自然光被云彩遮住或 者是某种散光物质遮挡 光线所形成的一种散射 的效果。由于散射光没 有明显的光源方向,没 有明显的明暗关系,光 线的形式使得画面的效 果柔和而平淡。
像平面效果。 能帮助隐藏皱纹与瑕疵,因此经常用在人物肖像与产品的
摄影
光线与影调
2、侧面光:轮廓线条、层次,可表现场面重大、人物众多 以很好的表现出物体的轮廓形态、纹理及立体感。明暗关
系明显和对比强烈。
3、顶光:骷髅、恐怖、狰狞、丑化、魔鬼 隐藏在这阴影底下的大部分形状会给人一种神秘的气氛。
4 LOREM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 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都是 LOREM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 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分类
顺光
顺侧光
侧光
侧逆光
逆光
顶光和脚光等
顺光
01 对象的朝机面接受同等照度,对象各部分均得到同 等程度的描绘;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染观众情绪特写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3.象征意义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鸟瞰角度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
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视听语言——2.光

•
光的外部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环境的 引导和时间信息的引导两方面。
1) 光的空间引导
•
其实,在我们把光和阴影区分开来的时候,也 就意味着一种空间上的分离。因为,光和阴影 将事物臵于二者之间。
•
借用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的话说:“每一道光线都有最亮的 一个点,也有完全消失的一个点……光线由其 核心到黑暗的旅程,即是它历险与戏剧的所 在。”
•
这时,我们可以说创作者刻意向观众隐藏了主 体,从而引发观众的好奇以及对不明确事物的 恐惧。而且,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也缺少过渡, 从而强化了刻意隐藏主体的效果。
•
换句话说,确定了主体,也就确定了我们需要 通过灯光呈现或者隐藏什么;而确定了主体与 背景的关系,也就确定了呈现与隐藏的程度。
•
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标准布光的光式进行改 变,就可以获得另外一些常见的布光方式。包 括:明暗对比布光、平调布光以及剪影布光。
•
•
在了解了光的一些基本性质之后,需要注意的 问题是:在电影中,我们并不需要遵守光的性 质,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创作意图。 歌德在评价鲁本斯的一幅作品时,注意到了其 中光的不一致,但他认为:“这种相反的光线 作用,其造成的效果确实是极生动的,但是你 们也许认为它违背了自然规律。而我却要在你 们大谈它违背自然规律的时候插上一句,这就 是:它还大大地高于自然。”
明暗对比布光
•
明暗对比布光在标准布光的基础上减少或取 消了补光的使用,极端时甚至取消背光,以 强化主体与背景的明暗对比。根据之前我们 所讨论的光的功能,我们会发现:明暗对比 布光能突出空间的立体感,强化光作为戏剧 性元素的效果。
•
当然,虽然明暗对比布光强调明暗之间的反 差,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种方式缺少光的 层次感。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补光的控制来 获得不同的明暗对比的效果。
视听语言-光线和色彩分析PPT课件

视听语言
光是影像造型元素中的核心元素。
电影的叙事构成中,对于人物塑造中的形体、动作、服装、化妆、光 线等都可以形成独特的镜头语言,但光线更具有视觉的外在性。
.
17
光线与造型
一、光位:决定物体造型形状的主要因素 1、正面光又称为质感光、色彩光 不能完展示出影像的外形和纹理,其结果是使物体看起来像平面效果。 能帮助隐藏皱纹与瑕疵,因此经常用在人物肖像与产品的摄影
主光决定形 副光决定神 主光决定效果 副光决定感觉
.
37
色彩的理解
色彩是看得见的能量
——鲁塞尔
.
38
人眼的色彩感知机理
一、人眼的感色系统 视网膜中的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 “感色纤维间联结的设想”。
.
39
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征
二、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征 人眼的彩色视觉有三种基本特征,每一种特征既能从色光的客观刺激
反差取决于两个因素:光的性质、光的比值
光的性质也叫光源性质,它分为直射光、漫反射光两种
.
30
光线与影调
人工光线与自然光线。
.
31
光线与影调
A、直射光:硬光、男人光
可以是自然光,也可以是人工光(聚光灯)
光效: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形成明显的亮暗反差、强烈的视觉起伏 感,物体显得坚硬沉重粗糙,人物显得坚强、有力量,性格豪爽、粗 犷
光
.
1
光是什么
光,是能够作用与人们的视网膜,刺激视神经引起视觉感受的电磁辐 射。
.
2
.
3
物体色
物体色是由投射光和它自身的表面两个因素决定的。
.
4
.
5
光线的基本作用
1、完成曝光,实现影像的确立; 2、控制画面亮度和反差,形成明暗影调位置; 3、确定场景气氛; 4、突出强调人、景、物的造型特点; 5、为影片确立视觉基调; 6、协调画面的构图。
影视视听语言3(色彩、光线、影调)

《站台》中正是通过自然光效,让两个人的爱在阳光下暴露无疑,以此来说明两个人爱的纯粹、本真,可惜的是两个人在那样的年代下无法自由恋爱,要受到政策和政府的管制。
《钢的琴》中运用戏剧光效的拍摄方式来展现陈桂林偷琴时被发现的无奈,通过此种拍摄方式,将主人公对于梦想的追求和责任的担当得以戏剧化地表现,展现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哲学。
暖色调
冷色调
颜色的象征寓意
添加标题
红色——热烈、喜悦、勇敢、斗争
添加标题
黄色——醒目、庄重、高贵、光辉
添加标题
蓝色——安静、深远、幽清、阴郁
添加标题
绿色——生意、健康、活泼、平和
添加标题
白色——清洁、坦率、朴素、单调
添加标题
紫色——柔和、幽婉、华贵、娴静
添加标题
品红——秀丽、鲜艳、飘逸、悦目
添加标题
《站台》采用中间调的影调方式,贾樟柯擅长于将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故事中的画面常常以自然的光效为主,影调方式偏向于中间,更加客观、理性。
《盗梦空间》采用低调的影调方式,给人一种暗虚、模糊不清、阴暗的感觉。制造出来恐怖的感觉。
以光的反差:
软调: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画面质感强,表现细腻、温柔,色彩和谐,常用于抒情、压抑、恐怖的气氛。 硬调:明暗对比强,反差大,色彩对比强烈。常用来表示梦境、梦幻、幻觉。 中间调:明暗分布比较均匀,反差适中。
影调的整体风格和局部对比:
整体风格:大多影片都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影调风格。 局部对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突出一定的情结。
《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衣服色彩的变化,素白-碎花-紫红-大红-蓝色-白色,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塑造了人物形象。
色彩的功能
《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颂莲白衫黑裙的学生装束设计,以此来说明颂莲的“纯真”:还未收到封建思想的侵蚀和“同化”。
视听语言之光线分析

光线
光是什么
光,是能够作用与人们的视网膜,刺激 视神经引起视觉感受的电磁辐射。
光线
1Hale Waihona Puke LOREM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2 LOREM
电影光线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光线的使用 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
3 LOREM
光线的形式决定了影片的人物形象 风格。
侧光有正侧光和 斜侧光之分
EIUSMOD
画面层次丰富, 立体感强。
EIUSMOD
注意光比,光比 不能太大,
EIUSMOD
EIUSMOD
表现有个性的人 物常用侧光
EIUSMOD
对粗糙表面质地 能很好地表现出
来。
侧逆光
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反侧光,是指光源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成 130度左右的照明形式。
Lorem
的视觉起伏感,物体显得坚硬沉重粗糙,人物显得坚强、 有力量,性格豪爽、粗犷
效果光
效果光的光源方向可以 是任意的,是由于某种 特定光源所产生的效果。
光线在电影中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2、渲染环境气氛 3、表现人物情绪 4、作为重要的情节因素 5、构图作用 6、创造节奏
什么是影调
影调是景物的明暗关系表现在影象上的明暗层次,是构成 影象的基本因素。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 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
4 LOREM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 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都是为了完成人
物的塑造和环境的表现。
5 LOREM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 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分类
顺光
考研笔记,最全的视听语言(下)

视听语言•分类:•1、按光源划分:•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①散射光(软光);•②直射光(硬光);•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①主光:•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②副光:•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①顺光(正面光)• 优点: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 色彩效果。
• 缺点: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
• 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③背光:又称逆光,来自被拍摄物的背后。
(剪影)• 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 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光源来自被摄体的上方。
•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⑤脚光:光源来自被摄体的下方。
•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光线语言•光线构成了塑造银幕空间的重要手段。
•不同照度的光线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
•由光线所形成的明暗、阴影暗示人物、事件的性质。
•1935年,《浮华世界》又译(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
从而使色彩真正作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进入了银幕的世界。
•(一)属性•1,色相• 即色的属相,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这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又称色别。
• 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以及有色物体表面反射的各波长辐射的比值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
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
大致可以分为:配不出来的。
不同比例混合调配产生的颜色。
如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复色:也叫“三次色”。
视听语言课件 - 光线 (八)

光的特性
• 强弱:光有多亮 • 软硬:光的指向性高还是低,或者说 直射光还是漫射光。 • 冷暖:光是偏暖调(红色)还是偏冷 调(蓝色),或者说光的色温低还是 高(越偏红色温越低,越偏蓝色温越 高)。 • 角度:光发散的方向
主光
• 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 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 • 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 一般布在脸侧45°的地方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天使艾米丽》
低调(暗调)
• 拍摄时往往采用较暗的背景,光照不明亮 ,曝光不过度 • 使画面中光影的界线显得分明,明暗反差 较大,高亮度的区域较小,营造出低沉、 凝重、冷峻、压抑的氛围
《花样年华》
中间调
• 介于高调和低调之间,显得平和适中,光 影的明暗对比也不强烈,近乎于人们现实 生活中的视感觉。
突出原则
• • • • 在一个群体当中,谁最亮,谁最突出 从背景中突出人物 从群体中突出主体 从整体中突出局部
影片读解
•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深入敌后》
• 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 •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 通常用于刻画骷髅、恐怖、狰狞、丑化、 魔鬼
脚光
• 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 • 在这种照明下通常看到的阴影是颠倒的, 所以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也会产生一种 怪完成曝光,实现影像的确立 • 造型作用: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 、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 构图作用: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 ,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 上的美感。 • 戏剧作用
视听语言
许龙 2014.8
第八讲 光线
光
• 光是影像造型元素中的核心元素。 • 电影的叙事构成中,光线更具有视觉的外 在性。
视听语言—光线以及色彩全面分析

暗反差、强烈的视觉起伏感,物体显得坚硬 沉重粗糙,人物显得坚强、有力量,性格豪 爽、粗犷
光线与影调
B、漫反射光:散射光、软光、女性光 可以是阴雨天气光、也可以用散光灯 光效: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物体亮度均匀、
视听语言—光线以及色彩全面分析
光是什么
光,是能够作用与人们的视网膜,刺激视神 经引起视觉感受的电磁辐射。
物体色
物体色是由投射光和它自身的表面两个因素 决定的。
光线的基本作用
1、完成曝光,实现影像的确立; 2、控制画面亮度和反差,形成明暗影调位
置; 3、确定场景气氛; 4、突出强调人、景、物的造型特点; 5、为影片确立视觉基调; 6、协调画面的构图。
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征
二、色彩感觉的三种基本特征 人眼的彩色视觉有三种基本特征,每一种特
征既能从色光的客观刺激方面进行定量,也 可以从观察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来描述。 前者称为物理学概念,后者称为心理学概念。
明度
在物理学中,光的强度是采用亮度的概念来 表示的。
无论光包含何种光谱成份,都可以用亮度来 进行定量分析,与亮度相对应的心理学概念 是明度。
造型力度通过面积和影调来反映。
影片的视觉基调,不是影片中某几场戏的光 线处理好坏,而是全片的光线设计,要有统 一感。
光线与影调
二、影调:整体亮度:深浅、轻重
反差:大—重—强大
小—轻—弱小
反差取决于两个因素:光的性质、光的比值
光的性质也叫光源性质,它分为直射光、漫 反射光两种
光线与影调
2、调整控制 (1)利用滤色镜控制色调 (2)调整曝光 (3)利用色光照明控制色调 (4)利用“闪前”和“闪后”控制色调 (5)数字模式调整色调
视听语言教案(精选)

视听语言教案(精选)第一篇:视听语言教案(精选)视听语言元素——光线1.影视用光概述• 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
• 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
•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 按光调分,可分为低调光与高调光。
2.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
,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
3.侧光:也叫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称轮廓光。
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立体感和空间感强。
逆光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常常用它来捕捉剪影。
4.顶光:来自顶部的光线,人物在这种光线下,其头顶、前额、鼻头很亮,下眼窝,两腮和鼻子下面完全处于阴影之中,造成一种反常奇特的形态。
5.直射光: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光。
直射光(硬光),照在被摄体上,形成明显反差,用侧光照明,并有明显的投影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和皱褶。
6.散射光:光线软,受光面和背光面过渡柔合,没有明显的投影。
对被摄对象的形体、轮廓、起伏表现不够明。
光线柔和,宜减弱对象粗糙不平的质感,使其柔化。
用于拍人物老的显得年青些,年轻的显得漂亮些。
7.光线语言λ光线构成了塑造银幕空间的重要手段。
λ不同照度的光线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
λ由光线所形成的明暗、阴影暗示人物、事件的性质。
8.《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用高调的照明表现了战前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实空间的还原色彩和战争空间的黑白影调。
9.《天堂电影院》一部自传体回忆影片,过去的时空在创作者心目中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为此导演采用了给人予岁月感但却温暖的金黄色的影调,而影片主人公恋爱的一段,影调在金黄色的基础又变得亮起来。
10.《教父》黑帮们出没于黑暗和幽暗的建筑中,画面常常以黑色作为背景,人物面部呈现半明半暗的状态,导演以此突出黑手党的神秘、恐怖以及地下意义。
光线在视听语言中的含义

光线在视听语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线不仅仅是提供照明,它还能够塑造空间、展现情感、指示角色位置以及推动叙事。
具体来说,光线在视听语言中的含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塑造视觉形象:光线可以通过明暗、强弱、色彩等因素,为角色和场景塑造独特的视觉形象。
例如,明亮的灯光可以营造出一种欢快、积极的气氛,而阴暗的角落则可能暗示着秘密、危险或压抑的情感。
2. 构建空间感:光线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区域,从而创造出层次感。
例如,主场景可能会被照亮,而背景可能会被柔和或暗淡的光线所笼罩,以此来强调主角和环境的关系。
3. 表现情感:光线可以通过阴影、反射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暖色调的光线可能表示快乐、希望和亲近,而冷色调的光线则可能表示悲伤、恐惧或疏远。
4. 指示角色位置:在影视剧中,光线可以用来指示角色的位置以及他们的关系。
例如,背光可能表示角色的背后,从而在空间上将他们与其他角色分隔开。
5. 推动叙事:光线可以作为叙事的一部分,通过变化来揭示剧情的发展。
例如,突然的暗淡光线可能表示事件的悲剧性转折,而逐渐变暗的光线则可能预示着角色的衰落。
此外,光线在视听语言中还具有象征意义。
比如,逆光可能象征着被拒绝或被遗忘的角色,而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则可能象征着隐藏或掩盖的事物。
同时,光线也可以作为隐喻,如明亮的光线象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而阴暗的光线则可能象征着消极、困惑或停滞不前。
总的来说,光线在视听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塑造视觉形象、构建空间感、表现情感、指示角色位置以及推动叙事等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对影视剧的直观感受,同时也为叙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视听语言光线色彩

(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不同的 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4、视点 镜头视点是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 (1)、客观镜头 客观镜头是指代表摄影机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镜头。客观镜头代表
俯 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 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达蔑视、
视
贬义的态度
3、拍摄角度的作用
(1)、叙事的作用。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更完美 地刻画人物、叙述情节,能不能把场面表现好。随着叙事的展开,选择最佳的 角度,并且不断调整角度,对于完成叙事至关重要。
侧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外部轮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还适合表现人物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流。
(3)、背面角度 概念:摄像机在被摄主角人物或物体的背面位置拍摄。 特点: ①、通过镜头背面角度,观众不仅能看到主体背面的轮廓线,更能看见主体所
关注的背景画面,体察到主角心理感受和内心感情。 ②、演员表演所呈现的信息几乎为零,引发观众想象空间,可以制造悬念。
由长焦距调整为短焦距变焦摄影焦距推向或离开一个静态对象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位置不变景别景深改变拍摄运动中的对象摄影机位置不变被摄对象处于运动中调整角度和焦距避免失焦摄影机移动的同时变焦机位焦距不断相应调整难度较大
视听语言
影像 声音 剪辑
画面造型语言:景别、角度、景深、构图、光线、色彩 镜头语言:运动、场面调度
着创作者的眼睛,它全知全能,且无处不在,类似于小说中的第三人称叙事。
(2)、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是指代表剧中人物视线或心理活动,如回忆、想像、幻觉的镜头。主 观镜头往往带有特定人物独特的心理感受、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鲜明的情感色 彩,因此,主观镜头用来作为人物心理刻画的主要手段。
影视视听语言---光

• A 高调 如果摄影师采用强度大的主光,又添加 辅助光使之填补阴影,让效果变得柔和分 散,对比减少,便称之为高调。 高调由于光线柔和,画面明亮,常出现 在音乐片、喜剧片、创造一种欢快、清新、 纯洁的气氛。 eg:基耶斯洛夫斯基《白色》
• B 低调 在影视作品中,光影界限分明,对比强 烈,则称之为低调。 低调不高调正好相反,往往表现黑社会 和犯罪的题材。 戒者故意使用低调,起到渲染的作用。 eg:伯格曼《第七封印》
合称好莱坞80年代四大导演
• 五、光影还可以用作寓意、象征、隐喻、 引发观众的联想。加深观众对剧情的领悟 和对人物的理解。 • eg:《末代皇帝》 导演:(意)贝尔托卢 奇 1987年
色彩
• 一、色彩心理学 每种色彩给予人的生理刺激和心理感受 是各丌相同的,因而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 意义也是丌一样的。
• eg: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 丌仅是时空转换,更侧重不导演的情绪表 达。
• 例外:将黑白手法反其道而行之
•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thanks for your view
• 三、表现时代,交代时间,用光巧妙处理 可以含蓄地表现时代背景。 • eg: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
• 四、利用光影刻画人物性格,映现人物的 心理活动和变化。 • eg:《现代启示录》
补充知识
• 导演: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 代表作:《教父》《现代启示录》 导演:马丁· 斯科塞斯 代表作:《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 导演:乑治· 卢卡斯 代表作:《星球大戓》 导演: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 代表作:《辛德勒名单》《大白鲨》
底光
• 概念:底部的光线,不被摄物体,摄影机 器成90度左右的垂直角度。
侧逆光
• 概念:来自照相机的斜前斱(左前斱戒者 右前斱),不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20°~150° 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侧逆光。 • 特点:侧逆光照明具有很强空间感,画面 调子丰富,生动活泼。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笔记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笔记一、镜头部分。
1. 镜头的概念与分类。
- 概念:镜头是视听语言的基本表意单元,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
- 分类:- 根据焦距分:- 广角镜头(短焦距镜头):视角广,画面有明显的透视变形,可容纳更多的景物,常用于表现宏大的场景或制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如强调空间的广阔或物体的渺小。
- 标准镜头:接近人眼的视觉效果,画面比较自然,没有明显的变形,适合拍摄常规的场景和人物对话等。
- 长焦镜头(长焦距镜头):视角窄,景深小,能将远处的景物拉近,压缩空间,常用于特写拍摄人物表情或突出远处的主体。
- 根据运动方式分:- 固定镜头:摄像机位置、镜头光轴和焦距都固定不变的镜头。
它能给人稳定、客观的感觉,适合表现静态的场景或营造宁静的氛围。
- 运动镜头:- 推镜头: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画面由远至近,主体逐渐变大,重点在于突出主体、强调细节或者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 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拍摄,画面由近至远,主体逐渐变小,可用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有结束感或者揭示新的元素。
- 摇镜头:摄像机位置不动,镜头光轴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运动拍摄。
可以展示空间环境,或者跟随主体运动,如拍摄一场体育比赛中的观众席扫视。
- 移镜头:摄像机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拍摄,可以是横移、纵移、斜移等。
能够连续地展示空间环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跟拍人物在走廊中的行走。
- 跟镜头:摄像机跟随运动的主体一起运动拍摄,使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中的某个位置,能够突出主体的运动状态和轨迹。
- 根据景别分:- 远景:表现广阔的空间环境,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主要用来展示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或者大规模的人群场景等,如山脉、城市全貌等。
- 全景:包含人物全身的画面,能够展示人物的整体形象以及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常用于场景的介绍或者人物的出场。
- 中景:一般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是叙事中最常用的景别,能够兼顾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吉尔
2、环境造型 《边城》清新、明净的环境 ——柔和的平光
《边城》作者沈从文,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 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 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 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 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 纯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 纪录性,在电影作品中忠实于真实事件与人物的再现; 实景拍摄,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在实际空间中 进行拍摄。避免了隶属于舞台观念的戏剧性用光。
长镜头的运用,使每一个镜头都成为完整的一段,既体 现了创作者忠实于自然的客观性,也起到了突出影片形 式与风格的独特作用。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将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混用,使 演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能够获得意大利电 影的绝妙的真实性”。 结构形式,影片结构简单和动人,朴实无华。不使用倒 叙、闪回等,而是选择了一种最为简单、最为鲜明、最 为直观的结构形式,这也是影片的纪录风格所决定的。
4、表现性光效阶段(1970S)
创作的主体意识崛起、主观性强化,影调风格渐 渐背离“真实再现”传统,呈现出表现主义色彩。 《一个和八个》(张军钊 ):大反差的光线和 黑白对比的版画式色彩,以表现人物雕塑般的力 度与沉重感。 顶光——压抑、沉闷、严峻、苍凉
《黄土地》漫散光——柔和醇厚 凸显人的浑厚、温和,环境的压抑、黯淡。
伦勃朗式用光:
拍摄时,被摄者脸部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 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 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3、自然光效艺术化阶段(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实景拍摄、自然光效、纪实风格 光源——自然光源、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源) 用光的追求——创造“真实的艺术美” 《末代皇帝》、 《现代启示录》、 《巴黎最后的探戈》、 《克莱默夫妇》、《天堂的日子》
第三节 光线
光是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 摄影师也是作家,只不过他用光写作。 当导演给我阅读剧本时,我主要竭力考虑怎 样用光写这个剧本。用文字写一部电影剧本有它 的素材,而用光写作也有它不同的素材:如颜色、 阴影、光线。若改变一部电影的光的基调,便能 改变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也会影响影片的情节。 ——[意]斯托拉罗
《第七封印》
中世纪,一名十字军骑士东征返回,途中遇 到了死神的化身。当时正值欧洲大瘟疫肆虐,他 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内心充满了疑问:生命的 意义何在?死的本质是什么?他决定和死神赌一 盘棋,如果他输了就让死神带走。棋局断断续续 地下着。骑士也着继续自己的旅程。在途中的所 见所闻让他渐渐明白,拯救他们的不是上天的法 力,而是人类孕育生命,相亲相爱。
(二)光的基调涉及: 1、光的性质的控制 光的质量:光线的集中程度。越集中越高。 光的强度:光线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强。 光的方向—— 前置光:无阴影,物像扁平。 侧光:光影明晰,立体感强。 背光:体现轮廓。 顶光:压缩物体,明暗反差大。 底光:拉长物体,造成不正常的阴影。
自然光源——《天堂的日子》 导演:泰伦斯· 马力克 摄影:阿尔曼德罗 第5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魔幻时刻”——日出前、日落后各半小时左右, 天空转为深蓝或红色,但仍可清楚照映出大地上 所有景物的轮廓,看起来像是从天空架设灯光, 再照到地面的效果,摄影界称之为“魔幻时刻”.
人工光源—— 《末代皇帝》
由于光的巧妙的帮助,不端正的容貌可以变 得好看,一张脸可以显得憔悴或丰满,苍老或年 轻;一间屋子可以显得温暖而舒服,或是寒冷而 简陋,可能一下子令人眼界一新,也可能灰溜溜 的引不起人注意。 ——爱因汉姆
三、光的艺术功能 1、人物造型 《现代启示录》——越战期间,美军上尉威拉德接到命 令,去寻找脱离了美军的科茨上校。 科茨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如今却已陷入疯狂。 他在柬埔寨境内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推行着野蛮、血 腥、非人的残暴统治,还不时地向美军进行疯狂的近乎 妄语的广播宣传。 科茨借助威拉德的手完所引起的疯狂。 战争狂人基戈尔:高光 战争中发疯的库尔茨:半明半暗的光线 越战的目睹者威拉德上尉:顶光与侧光营造恍惚不安感.
他渴望着能够解脱,但是他摆脱不掉黑暗。 ——林洪桐
这是一部反映两种文明社会矛盾的影片, 为此我采用不同性质的光——一种是傍晚夕阳西 下时柔和的光,一种是用美国先进工业社会所拥 有的电子设备制造出来的人工光——来表现这种 冲突。 ——斯托拉罗
《苔丝》 波兰斯基
亚历克
《正午》:紧张、残酷、焦虑 ——硬光+顶光
2、画面的明暗比例 低调——阴影多 高调——受光区面积大 《末代皇帝》 “开始小皇帝完全处于阴影的包围中,然后慢 慢加入光线,最后产生自我的阴影。通过人物从 阴影走向光,再从阴影与光的对立走向平衡,用 光的运动写出人的变化。” ——斯托拉罗
《红高粱》 高粱地:热烈、浪漫
——强光、高调
3、光营造节奏 《魂断蓝桥》结尾分析 (一战期间,陆军上尉克罗宁在休假中邂逅芭 蕾舞女郎玛拉,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身,然而 征召令提前到来,克罗宁未道别便赶赴战场,后 来玛拉以为爱人已战死沙场,伤心之余沦落风尘。 战后玛拉与克罗宁意外相逢,她自觉形秽无法继 续这份恋情,最后玛拉在两人初识的滑铁卢桥上 自杀身亡。 ) 采用光的变化营造紧张的节奏。
一、电影的用光阶段 1、无光效阶段(电影诞生初期) 光的功能——完成摄影曝光 光源 ——自然光源
2、戏剧光效阶段(1930S 默片鼎盛时期) 光源 ——人工光源 光的功能——修饰镜头、美化主体、强调环境 三点布光法则 主光 : 突出被摄主体的重要部分或细节。 辅助光:弥补主光造成的阴影。 轮廓光:分隔主体和背景。增强被摄主体的立体 感。 强化了镜头的绘画感,舞台化的戏剧色彩明显。
二、光的基调 光的基调指的是影片的光线在视觉上的明暗 关系及其效果,它是构成视觉基本的主导因素。 (一)光的基调:高调、低调、明暗调。 1、高调:较强主光、多种辅助光减低光影反差。 ——明亮、柔和、均匀
2、低调:回光灯:光量大、光质硬、射程远。
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被摄物体轮廓鲜明、 质地粗糙。 ——冷峻、低沉、神秘、恐怖 3、明暗调:介于高调、低调之间。客观、中性。 ——平和、自然、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