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第7章复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7章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69cdf50e2524de5187ef8.png)
第七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单个资本单个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组成部分。
每一单个资本只是社会总资本中一个独立的、可以说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
社会资本的运动,由社会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的总和,即各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构成。
单个资本的形态变化和周转,是社会资本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就是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全社会各单个资本的总和,亦称社会总资本。
两大部类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时候,运用理论上高度抽象的方法,用社会总产品概念反映社会生产的总成果。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I)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II)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两大部类划分是从产品最终用途出发所作的高度抽象,这种分类使生产与消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等社会生产的基本比例关系变得简洁明了。
三次产业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产业可以分为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讯、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化娱乐、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能覆盖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的服务生产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发展状况有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并有助于我们通过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各自的比重的变化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卖方市场从构成交换关系的供求矛盾考察市场,可知供求的经常性的不一致无非就是两种状态: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e9e32e0e55270722182ef705.png)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为巨型企业 的增长、垄断组织的扩大莫定了基础;出 现许多大型混合联合公司,表明垄断统治 的进一步加强。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七 章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 (P.169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 主要形式,规模,生产和经营多样化) 二是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增强;
统一价格的卡特尔;③规定生产规模的卡特尔。
特点:企业作为卡特尔成
员,在生产、商业和法
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
也就是各自保持其法人
资格,独立进行生产经 营,但必须遵守协议所 规定的内容。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七 章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价格“卡特尔”
组织机构:卡特尔
成立时,一般签订书面
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
断组织发展时期。19世纪最后30 年发生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而引 起的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巨大发 展,为实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奠 定了物质基础。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七 章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统治最后形成时期。 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已发展成为全部经 济生活的基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主义。
三资本输出占据重要地位 ;(对国外进 行投资或贷款,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形式: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 本输出)
四是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和新殖 民主义。(新的控制和掠夺方法,通 过贸易、投资、借款、技术合作、人 员交流等形式)
漫画:美国西岸铁路四 漫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巨头垄断市场
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垄断 是一种勾结、串谋行为。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17f6b217b7360b4c2e3f640e.png)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 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商品的价值由 c + v + m构成,其中的(c + v)已经转化 为成本价格;m作为剩余价值已经转化为利 润,利润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又进一步转化 为平均利润。所以,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 生产价格 = K + p 。
2
4、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价格通常被看作企 业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正常 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括在成本价格 之中。总收益大于总支出的余额即为真正利 润,即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3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 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了 利润。 2、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只 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 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
m 利润率p ˊ 100% cv
5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 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变 化。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在剩余价值率 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部门的利润率与部 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呈反方向变化 。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的年利润率与 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减少预付资 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 的节省成正比例变化。
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和借贷双方的 竞争。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率取取决于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在供求双方竞争中, 如果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平均利润的分割就 有利于职能资本家,利率就会下降。反之, 借贷供不应求,利率就会提高。 3)如果借贷资本供求平衡,利率就由 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政治经济学第7章学习教案
![政治经济学第7章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74218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e.png)
政治经济学第7章学习教案第一节: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与政治关系的学科。
本章将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框架,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
第二节:主要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政治经济学对经济活动和政治关系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揭示其相互影响的本质。
- 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学科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2. 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应用-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包括政治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长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
- 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包括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和效果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3.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和学说- 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品及其理论要点。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地位。
-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框架。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3. 理解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第四节: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理论框架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节: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
2.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的不同观点。
3.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第六节: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不同政治经济学流派的理解程度。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3fcb4be0f01dc281e53af0c1.png)
币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 • 从物质构成角度,社会总投资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
资(厂房、住宅、机器、公共建筑、码头等)和对 流动资产的投资(增加各种库存品和国家物资储备 等)。
2020/9/26
• 从资金来源角度,社会总投资分为: • 重置投资是指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主要用于重新购
• 3。收入政策 • 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
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 • 具体政策措施有: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特定情 况下);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等。 • 4。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 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 • 产业政策主要有: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
等。 • G(财政支出):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G可以分为: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直接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活动的支
出。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等。 • 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 移的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补贴、国债利息、失业救济 金、养老保险等方面支出。
置、替换和更新已经报废的现有固定资产及企业的改 建。也被称为更新改造投资。 • 新增投资又称净投资,是指用社会积累资金进行的投 资。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用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基本 建设投资(如新建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新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进行非经营 性固定资产投资等); • 二是用于新增流动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增加企业库存 品和国家物资储备等。
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dc20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9.png)
(G—G`)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第三节 借贷资本与利息
一、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 二、利息和利息率
61
三、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四、银行信用
五、股份公司与股票 六、证券交易与证券交易所
第三节 借贷资本与利息
二、利息和利息率
1、利息 2、利息率
62
3、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4、利息率趋向下降的原因
第三节 借贷资本与利息
成本价格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9
用K表示,公式:K=C+V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成本的经济意义
1、成本是资本家出售其商品的最低界限 10 2、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
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 11
生息 资本
来源不同
59
区别
贷款对象和借款目的不同
借贷资本 利息来源及体现关系不同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
积累中折旧费
闲置待用流动资本 60
借贷资本
形成 来源 特点
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
1、商品的资本(资本商品)
性资2、和本所必循有要环权性和资周本转(提财供产了资可本能) 3、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1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产业资本家和 2 商业资本家是如何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理解 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利润怎样转化为平 均利润,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掌握商业 资本的职能及流通费用的补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政治经济学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ed045b6016fc700abb68fca5.png)
PPT文档演模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转化为 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 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市场价格表现为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 现。
政治经济学第7章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政治经济学第7章
*第七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掌握:三个转化、两个过程
剩余价值 利润
利润
平均利润
价值
生产价格
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商业利润、银 行利润。
PPT文档演模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政治经济学第7章
• 3.商业资本的作用(商业部门的作用)
•A
•A
•A
•A
•B
•B
•
•B
中
•C
•B
间
•C
商
•D
•D
•C
•E
•C
•E
PPT文档演模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二)商业利润的来源与实质
1.商业利润的来源 ★形式上:商业利润来自商品的销售价与出厂价的
差额。 ★本质上:商业利润真正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
2.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根本原因: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时期 预付资本 C V C:V 剩余价值率 M 平均利润率
t1
400
200 200 1:1 100%
t2
900
600 300 2:1 100%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资本社会化和垄断形成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资本社会化和垄断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888ddb17866fb84ae45c8dfc.png)
第一节 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节 例证分析
第一节 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一、生产与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二、垄断的组织形式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五、垄断统治下的竞争
一、生产与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1、自由竞争的含义 所谓自由竞争, 所谓自由竞争,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了争夺有利的生 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2、自由竞争的特征 第一,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的、 第一,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的、单个 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制为主; 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制为主; 第二,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础, 第二,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即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 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 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第三,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 第三,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 增大利润; 增大利润;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的原则,一般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的原则,一般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1、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形式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3)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当然, 当然,也还存在着非垄断企业之间 的自由竞争。 的自由竞争。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905159c4bb4cf7ec4afed066.png)
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如果用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A表示劳动力,Pm表示生产资料,那么,购买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如果用P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那么,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
从生产领域回到流通领域,把由生产阶段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如果以W'、G'分别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货币,则售卖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W'一G'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用公式表示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5、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https://img.taocdn.com/s3/m/31b26d2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a.png)
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 价值额+一年中流动资 本周转的价值额 预付资本总额
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受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的影响。一 般而言,固定资本占比越大,周转速度就会越慢。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四、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与途径
劳动期间与流通期间
劳动期间:制造产品所需要的连续工作日。 流通期间:主要是商品资本转变为货币资本的时间,不包括货币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资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以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这是根据划分方式不同对资本类别进行的区分 根据生产资本价值的流通和周转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区分,称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根据生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进行的划分,被称为不变和可变资
本。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资本总和,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周转公式:
n=U/u n代表年周转次数,U代表一年的时间,u代表周转一次的时间。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生产资本的结构:影响周转速度的另一种因素。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所谓生产的资本结构就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及大小。
固定资本:以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他们其价值 可以 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被逐步转移至产品中去。根据它们在流通与 周转中的这一特点,被命名为“固定资本”。
第七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 概念:生产领域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等。 资本运动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购买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A(劳动力)
G-W Pm(生产资料)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269b5d17bed5b9f3f90f1c9d.png)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一、成本价格1.概念: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用K表示,公式:K=C+V商品价值转化为W=K+m2.意义:产品出售的最低价格界限竞争胜败的关键,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盈亏的界限。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C与V的区别商品价值:W=V+c+m成本价格:K=C+V m剩余价值二、背景资料:马克思主义成本与西方成本的比较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十分强调,成本价格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成本价格同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照全部的劳动耗费计量的,它包括物化劳动耗费c 和活劳动的耗费v+m。
它同商品的价值是完全一致的,即等于c+v+m。
成本价格同生产商品的实际的生产费用的差额是剩余价值或利润。
因此,成本价格是不包括利润的,利润是商品的销售价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剔除资本的私有性质,生产成本概念对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也是同样适用的,也是投入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总和,表现为产品价值中的c+v。
2.西方经济学也十分注重对成本价格的研究。
但其成本价格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成本价格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价格通常被看作是企业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括在成本价格之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经济学更关心的是相对于作为现实成本的会计成本来说的机会成本,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主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 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符号P,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m 转化为p,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3.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产物四、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1.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2.剩余价值率的公式:3. 利润率的公式:4.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关系联系: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量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https://img.taocdn.com/s3/m/1ec3c8d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6.png)
可见,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瓜分剩 余价值的过程。
三、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土地归私人所有者占有,农业由资本家经营。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即通过暴力手段掠夺土地,强制农业小生产者与土地 分离。在英国较为典型。 •封建地主经济通过改良方式,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改造地主庄园,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在自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重要影响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 •生产成本的高低, 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概念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但资本家只关心资本的投入 和产出,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眼中被看作是由生产过程中所耗费 的全部资本的产物。 •当剩余价值不被看做可变资本的产物, 而是被看做全部预付 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 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
平均化过程, 商业资本家要获得与产业资本家一样的平均利 润。
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如商品
的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等, 这些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 内的继续而产生的相关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即在商品变 为货币、货币变为商品的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 如商店的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的工资等。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8e4f87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7.png)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 问题
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三、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
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1、 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 个别资本——独立地进行循环周转运动的资本。 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 的总和。
“社会资本〞以外还有别的资本吗? 个别资本是怎样运动的?
社会总产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是社会总 商品。
因此,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
分类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在价值形态上又称为社会总产值,可分 为三个组成局部:〔1〕生产资料旧价值的 转移C,〔2〕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新价值V, 〔3〕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新价值M。
在使用价值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 可分为两局部〔1〕生产资料,〔2〕消费 资料〔生活资料〕。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根本实现条件: Ⅰ〔V+M〕=Ⅱ C
2、由根本实现条件引申出的另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C+ⅡC Ⅰ〔C+V+M〕=Ⅰ〔V+M〕+Ⅱ〔V+M〕
第三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 条件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Ⅰ〔V+M〕 〉Ⅱ C Ⅱ〔C+M-M/X〕 〉Ⅰ〔V+M/X〕
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一、供求平衡与不平衡 1 、供求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在货币和信用的条件下强化了供求
不一的可能性。 3、供求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
的。
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第四节、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第七章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f1dc2ce2bd960590c6771a.png)
• V • • • C O Q* Q1 Q(预算规模) (预算规模)
5.4 搏弈与公共决策
铁三角: 当选代表、 官僚、 铁三角 : 当选代表 、 官僚 、 特殊利益集 团 ___公共决策的结果往往有利于铁三角 公共决策的结果往往有利于铁三角 铁三角的意愿为何得以多数票通过? 铁三角的意愿为何得以多数票通过? (1) (2) (3) ) ) )
2.公共决策行为与个人市场决策行为
的区别
2.1 2.2 2.3 2.4 2.5
偏好的表达方式不同 显示偏好的能力不同 显示偏好的动力不同 偏好体系不同 强制性
3.公共决策的内容与决策者的态度 3.1 公共项目的选择
• 人们倾向于赞同与自己切身利益或自己效用 评价高的公共项目
3.2 成本分担方式的选择
• 6.2.2 数量约束
6.3 对预算规模的控制
6.3.1 改变对官僚的激励 问题: 问题: 6.3.2 用私人生产代替公共生产 问题: 问题:
• 一个案例 •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分析
第七章
公共选择理论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政治决策
1.公共决策的方式 .
• 1.1 集中决策(独裁者模型): 集中决策(独裁者模型) • 1.2 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 • 包括: 包括: • (1)全票通过(一致通过)规则 全票通过( 全票通过 一致通过) • (2)多数票通过规则 多数票通过规则 • 1.3 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 (1)是帕累托改进 ) • ( 2)决策成本高 , 生产效率低下 (多次投票 ) ) 决策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多次投票) • ( 3)偏离产品组合效率(通过的是低位投票 ) 偏离产品组合效率 ( 者所满意的规模水平) 者所满意的规模水平)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fc06910310a6f524cdbf850d.png)
第二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
一、市场体系的结构
二、市场组织
一 市场体系的结构
市场体系:是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反
映,是各种市场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共生中 发展而成的有机统一体。 市场体系特征:
统一性、完整性、竞争性、开放性。
市场体系结构: 主体结构、客体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案例分析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是价 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价格的变动 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引 起价格升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增 产、中东等世界主要原油产区局势动荡、美国夏 季汽油消费高峰期来临,造成油价上升,而油价 上升又引起需求减少,油价下降这样一个过程足 以说明这样一条经济规律。 商品的需求是由商品的供给来满足,供给是生 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 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或能够出售的能力。市 场的供给量除了取决于供给者生产能力,也取决 于卖者的数量,如果卖者数量增加,供给量也增 加。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和其供给量是同方面 变动。就国际石油而言,如果油价较高,石油生 产商的利润空间就大,因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就 高,提供的石油数量也高,反之亦然。
二、市场组织
1. 市场流通组织; 2. 市场管理组织; 3. 市场调节组织。
第三节 市场规则与交易费用
一、市场规则
二、交易费用
一
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就是国家凭借政权力量而按照市场运 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所制定的市场活动主体都必 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市场规则特点:
科学性、系统性、强制性、公平性、开放性
第七章 社会总资本运行中的市场
第一节 第二节 市场和市场机制 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d565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f.png)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要素贡献分配
1.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必要性 (1)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要求。 (2)是生产要素的作用决定的。 (3)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实现形式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很多,主要有资本要 素参与分配的利息、股息、利润,土地等要素参与 分配的租金,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技术转让费和技 术贡献报酬等。
(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 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 距的历史阶段。
(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 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 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也就是说, 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情;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也是国情。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 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
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对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是没收的办法 第二,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办法 第三,对农业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所有制经济采
取的是合作化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手段是( ADE )
A. 公开市场业务
B. 商品市场业务
C. 货币市场业务
D. 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E. 再贴现率政策
8.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 BE )
D. 控制舆论工具
3. 垄断利润的获得,主要是通过( A )
A. 垄断价格实现的
B. 自由竞争实现的
C. 市场调节实现的
D. 行政干预实现的
4.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B )
A. 卡特尔
B. 混合联合公司
C. 托拉斯
D. 康采恩
A.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同盟
C. 大型跨国垄断公司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二 多选题:
1. 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导致生产集中主要因素有( BCDE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C. 自由竞争造成的优胜劣汰
正确 错误
6. 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定货或采购,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低级形式。( 正确 )
正确 错误
7. 跨国公司就是跨国进行生产的工业企业。( 错误 )
正确 错误
8. 二战前,经济国际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垂直型的国际分工。( 正确 )
正确 错误
3. 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 ACE )
A. 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B. 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C. 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
D. 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E. 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4.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CDE )
A. 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本题关键词: 1)是国家调控经济的物质力量,2)有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地区结构的调整,3)是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七 论述题:
1.试述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答:答:(1)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成长的资本。 (2)金融资本的形成: 第一.工业生产与资本集中和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银行资本的集中;银行业集中又导致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新作用,即从普通的信贷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第二.银行垄断资本的形成和银行新作用的出现,促使银行垄断资本通过贷款、购买工业企业股票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直接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同时,工业垄断资本也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去控制银行或自己创办银行,实行了资本融合;第三.工业垄断企业和大银行之间在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最后,通过金融联系、资本渗透,人事 联合三条途径,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逐渐溶合生长为金融资本。 (3)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资本形成的同时,产生了金融寡头。 第一.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第二.金融寡头通过“人事联合”实现其在政治的统治; 第三.金融寡头通过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控制报纸、出版、通讯、广播、电视等各种机构和企业,实现对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统治。
B. 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 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 垄断与竞争并存
E. 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5. 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 ABCD )
A. 为过剩资本找到出路,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的手段
B. 控制输入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手段
C. 扩大商品输出的手段
D. 使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治的手段
E. 缓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矛盾的手段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ACE )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 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 单选题:
1.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D )
A. 资本输出
B. 占领殖民地
C. 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D. 垄断
2.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方式主要是( A )
A. 参与制
B. 个人联合
C. 影响政府决策
C. 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经济运行进行间接干预和调节
D. 国家与私人垄断企业联合投资兴建新的企业
7.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中最主要的是( B )
A. 直接调节与控制
B. 间接调节与控制
C. 行政手段调控
D. 法律手段调控
8. 经济全球化在制度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被称作( B )
5.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要地位的竞争是( C )
A. 各个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B. 局外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
C. 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
D. 大量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6.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是指( C )
A. 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
B. 私人垄断企业购买国营企业的一部分股票
2. 垄断价格的形成改变不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错误 )
正确 错误
3. 垄断不可能完全消除竞争。( 正确 )
正确 错误
4.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就可以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正确 )
正确 错误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发展的经济。( 错误 )
A. 生产全球化
B. 经济一体化
C. 资本全球化
D. 贸易全球化
9. 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 A )
A. 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B. 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结果
C. 垄断大资本对外援助的必然结果
D. 实行扩张货币政策的要求
10. 欧洲联盟的本质是( D )
9.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存在一定的区别。( 正确 )
正确 错误
10.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矛盾的协调是通过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来进行的。( 错误 )
正确 错误
六 问答题:
1. 国有垄断资本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1)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表现在:第一.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可以兴办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从而部分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第二.国家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在调节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润的狭隘界限;第三.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综合调节,使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得以协调发展; 第四.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缓和了劳资矛盾,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第五.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一些协调。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表现在:第一.财政支出增大、财政赤字日益严重,使人民税赋加重,进一步削弱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生产与消费矛盾更加发展,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第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导致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涨”;第三.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果形成公私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危机;第四.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包袱。
D. 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规模经济优势
E.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促进
2.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 ABCD )
A.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 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 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E. 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A. 对工资收入的调节
B. 对利息率的调节
C. 对物价水平的调节
D. 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 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9.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 BCE )
A. 资源全球所有
B. 生产国际化
C. 贸易国际化
D. 人口流动的全球化
E. 资本国际化
10. 第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集团,主要有( ABCDE )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非洲经济共同体
E. 东南亚国家联盟
四 判断题:
1. 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正确 )
正确 错误
本题关键词: 1)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成长的资本,2)其形成:第一.工业资本的集中和银行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银行资本的集中,导致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从普通的信贷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第二.银行垄断资本通过贷款、购买工业企业股票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直接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同时,工业垄断资本也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去控制银行或自己创办银行,实行了资本融合;第三.工业垄断企业和大银行之间在资本融合的基础上,即通过金融联系、资本渗透,人事联合使他们逐渐溶合生长为金融资本。3)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