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作文讲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

【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立意探究】

本题首先要明确核心:风景。

“风光”一词本具有多义:1、景色名胜(我所见物象);2、光彩体面(人所见我);3、繁华境况(我所体验)。既然有另一句“有人说”搭配,只能取“风光”与“风景”的交集,物质层面为风景名胜,精神层面为生活境遇。就写作而言,自然以后者为高。如能由眼所见上升到心所感,就是艺理兼具的好文章。

其次要观察分歧点:险峰vs寻常巷陌

险峰:高级、辽远、危险、挑战、超越……

寻常巷陌:平常、狭小、平稳、安处、停驻……

这引导我们去比较所处地位、从事的事业、生活面的宽窄等对于所见风景的影响。

因为有“亦”字,材料默认两种风景并存,甚至可以同时拥有。所以本题不要求进行破彼立此的驳论,可以任选其一作为主题,写一种高处或地处所见的风景即可。或者说,只要写出某种生活状态下可以体验到的有价值的事物,就算切题。

本题“关乎”可以有两种理解,使前后半句有两种逻辑关系。

1、关乎=影响到

得出观点:发现、欣赏风景的行为,会影响到阅历、眼界、胸襟。

由此可以写要多观察生活、多体察他人,由此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胸襟。

2、关乎=与……有关

得出观点:发现、欣赏风景的能力,受阅历、眼界、胸襟的影响。

由此可以写不同阅历、眼界、胸襟所见风景不同,风景不在眼前而在心中,或要见风景先拓心胸。

就语法规则来说,前一种理解更为自然;就立意深度来说,后一种理解更易出彩,因为前者是判断价值,老调高唱即可,而后者在追索原因,需要理性分析。

总之,应围绕“怎样的人看见怎样的风景”或“怎样的风景带给人怎样的影响”来写。【问题探究】

一、标题的拟定

下列作文标题是否符合立意?

《人生处处是风景》、《灵魂的谋面》、《寻常风景见胸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心体会风景》、《风景自在人心》、《世间何处无风景》、《心明照景芳》、《朴素之美》、《不同的风景》、《张开双臂》、《能观风光能赏景》、《怎样的人看风景》、《走好自己的路》、《审美的眼光》、《风景这边独好》、《风景的那端》、《漫步人生风景路》、《一花一叶一世界》

二、开头如何表明观点

如何借文学作品内容的片段作为开端,引出观点?

小小的瑞可指着家中的一隅。那里没有茂盛的鲜花,没有清晨露水的滋润,没有蜜蜂甜蜜的造访,但她甜甜地笑道:“这是我的花园,这是我的小天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热血青年心中的绮丽之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这是经历过人生起伏后的平凡之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风景自在人心。

当今社会,修仙小说成为风潮。我认为欣赏风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不断修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境界越高,风景越美丽。

(要考虑语段间的逻辑关系。)

一名小学教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现在的我们像关在笼子里读万卷书的小鸟,即将飞出笼子,发现风景,欣赏风景。而我们所拥有的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更关乎胸襟。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而我说最美风景在心中。

(两段之间观点不一,第二段又另起炉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便是站在最高处俯瞰众生的壮志绝美;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是在田园生活中得自在悠然美。

站在山顶上,脚下众生是一处风景;而站在山脚下仰望的远方,也是一处风景。其实生活处处皆风景,只是不知是否能填补你心中美景的空位。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你自己。

(忌重复,忌不明。)

《诗经》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外界环境的冷热交替如此慢条斯理。此刻的人们裹好大衣,避开风尘却忘了真正的清凉是源于自己内心的窗明几净,真正的风景需要从容淡定的面对与欣赏。

三、论据如何体现虚实的关系或观点。

生活在工业时代的我们,常常向往古时诗人所描绘的室外田园的生活。于是长恨生不逢时,亦恨工业文明摧残了无数风景。其实这只是他缺少真正能够审美的心,而时代又恰巧给了他一个推脱的借口。若给他一个机会住到田家,估计也只是雇几个农人下田干活儿,自己却要成哀嚎:“没有电的日子真难过。”即使工业文明带来了层层高楼,但我们身边人士有许多随处可见的风景。若能抛开浮躁,心平气和的用心看世界,亦能在喧哗的城市中看见唐代那一朵花悄然绽放,听见宋代那一片叶辗转飘零。

诚然,这样的人生经历非常人所能体验。但欣赏风景,发现风景,关于阅历,关于眼界,关于胸襟,处处都有风景,风景自在人心。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中给我们构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理想境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何来如此动人之景?还不都是诗人在经历人生后心中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幻化而生。

风景用眼去观赏,更是用心去体会。汪曾祺晚年上山下乡,终日在贫瘠的土地上奔波。末了工作,他总是喜欢到山林里去采摘果实,过年回家,同行的伙伴拎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他却带回当地的野蘑菇,一家人围炉而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以欢喜心过生活,收获的是风景里闲适的姿态。透过画面的背后,住着一个豁达而开阔的灵魂。

(所举实例是否是风景?结尾和事例是否统一?)

【学生习作】

皆是醉人景

山岛竦峙,洪波滚滚,是胜景。豪侠争相睹,一抒心中志。

可这漫漫天地,都有柔情,寻常巷陌间,自在娇莺恰恰啼。只要目亮心清,青石甬道上驳驳青苔都是说不清的苍郁。

心带满腔欣赏柔情,石壁上都可以开出重瓣莲花。

喜马拉雅山上有僧窟,僧人若一步踏入便永世不出。只求修净心神,涤了魂魄,出窈窕入冥冥。粗简饭食,饱受苦寒,但这些僧人往往都极长寿。因这窟中方寸,不是无穷黑暗,而是无上清净佛光普照之胜景。

无限胸襟,自囿于一窟,心却怀尽了人间与佛国,无上自在。僧人圆寂后,这就不是僧窟,而是佛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