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间禅定的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世间禅定的种类
(2011-11-08 08:33:49)
转载
分类:戒定实修
标签:
杂谈
据《般若注释》经中所记载,出世间的禅定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小乘禅,第二种是大乘禅。小乘禅的定义是:依“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三科,修习“九住心”,证“四禅八定”,以观“苦、集、灭、道”四谛等法修习,从而厌三界苦,欣涅槃乐,破人我执,断烦恼障,出世解脱,得阿罗汉果的定。大乘禅的定义是:若能依万法皆空而禅修,既可缘广大境,修“九住心”止息(“九住心”就是欲界禅修里将心止于一处的九种修行的次第),能具平等智,将整个身心安住在不增不减、不取不舍、不净不垢的境界里,自他普度,破法我执,既能断除欲界的所知障和一切烦恼,更能证得菩提涅槃二果的禅定。大乘定一般叫做犹如虚空般的定,密乘的定叫做金刚定,菩萨的定叫做勇士定。定也有“正得定”和“后得定”之分,禅修出定后于四时的行、住、坐、卧,皆不忘失佛法行仪,内心安稳而清明。
大乘禅定就是六度之中的“禅定度”,“禅定度”是修心最佳、最妙之方法,所谓禅定就是把心稳定下来,不散于他处,禅定是让心静下来的最好的方法,通过禅定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再慢慢悟自己的心性,这就是观察自心的最妙之法。就像吃糖一样,吃糖要将糖先放在嘴里,然后再慢慢地品嚼享受它的甜味是一个道理,“禅定度”也要一步又一步地逐渐进深而稳定,“禅定度”有不同的层次,据《戒律结论》云:“禅定度”又可分为积德禅定、不动禅定、自在禅定三者。
1),积德禅定:一般来说禅定也需要很多条件,在喧闹繁杂的城市里禅修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城市里的人大部分都有自己安静的住所,条件好的还有别墅之类,这样在自己的住处就可以打坐和禅修,但还是比不上无人的静谧之处,或寺院山林等地。我们自己禅坐的地方需要有一个比较清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前面也不能摆很多很重要的东西,比如令人爱不释手的物品,或者亲近爱人的照片等等。不然的话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看着它,又要想入非非了。因此,我们要把这个禅修的环境弄得比较干净一点,不要有太多杂乱的东西,要比较整洁。修习禅定最好有一个舒服的坐垫,因为坐垫不好身体就会不自然,坐着不舒服,老是腿疼,心就静不下来,心就会乱。所以,禅定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很舒服的坐垫,身体放松了,我们的心也会慢慢相对能更静一些,因此禅定时身体的姿势、座垫都很重要。《经部》云:“坐垫舒服,则会身体安乐;身体安乐,则会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则会得到禅定。”故此,铺个好点的垫子,选好一点的环境,不受他人的干扰就行。身体的姿势要用毗卢七法:以毗卢七法的姿势而进入禅定,即两足跏趺、手结定印、脊椎正直、颈部微俯、眼观鼻尖、舌尖抵上鄂。在有些经典里讲的五支坐法,实际上也一样的。
真正禅定的时候,我们的心不让其散于他处,不起心动念,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平静下来当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心就像瀑布流水一般,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所以我们禅定的时候,首先要让自己的思想聚集起来,因为忙碌而散乱的思想会去思考很多问题,难有片刻的宁静。我们要自己去寻找一些所缘境,比如佛像等等,我们可以看着一尊佛像,或者一个水晶,或者一朵花,就看着它,让我们的眼睛完全注视着它,心观着佛像。但不要用我们习惯的思想去观察,比如,这个佛像是什么佛?是铜的、还是金的,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看水晶也一样,不要去想它是什么颜色?是圆的、还是方的;看花也一样,不要去想那是什么花?是红的、还是白的。。。。。这些统统都不要去想。我们就只是看着它们,完全把我们的思想定住在这上面,不让它走开,不让它胡思乱想。经常忽然出现的各种意念,都是干扰。比如城市里的人,静坐的时间本来可以是很多的,早晚都可以静坐,但他们却把时间都耗费在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或者出去喝茶、喝酒、闲聊、胡扯、瞎逛之上了,还有些人总喜欢去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白白地浪费了珍贵的时间。另外,周六、周日本来也是有时间静坐的,可他们却总是想着我们明天要去哪哪玩呢?或许会想起今天某某人怎么这么说我呢……,很多事情就会接撞而来,除了积累恶业以外并没有积累到一点善德。我们平常的习气使我们很难把心收回来。因此,我们首先就要让自己定下来,完全地定下来,不接收外界的影响和干扰,放下对外缘的思虑,心自然就定下来了,如此修行就能够积修行的善功德,所以叫做“积德禅定”。在大圆满里这种禅定也叫做“定住心”。
2),不动禅定:我们的心好不容易定下来了,身心也都放松了,但不一定一点摇动也没有,因为,我们还是有动力的活泼的凡人,比如,瀑布的水从山顶流到谷底时,会非常急速地下落,但流到谷底时,速度就会放缓很多,但还是有流动的,想让瀑布水流到谷底就不再流动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禅定也一样,想一入定就如如不动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打坐入定时,心有时侯也会向外散,故叫做掉举;或者内收昏沉,那么,在掉举和昏沉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修一段时间的定,然后再放松。我建议,最好在七天之内都修定,第二个七天时,修定和放松,互相更替。比如先定十分钟、再放松一小会,它们两个一起修。什么叫做昏沉呢?在禅定时,困惑,沉闷,昏迷,睡眠,思维不太清晰就叫做昏沉。怎么办?当精神昏沉、模糊、混乱时,就吃清淡一点,少穿衣服,呆在山顶等清静之地,放松心情。什么叫做掉举呢?在禅定时,自心专注不够,思想很难驾驭总是向外跑走,定不下来。怎么办?心散于他处的时候,多吃点有油的食物之类,多穿衣服,坐在低层的地方,让心静下来。就
以如此的方法来调节心态,整理情绪。心态调节是很重要的,如果心态混乱很不正常的话,心就定不下来,最终导致功亏一篑。其他的障碍是我们放松的状态修得不好,因此,我们还是很紧张、很疑惑、很僵硬,这时就要调整心态,要往好的方面转变,然后我们要通过不断地进行放松、安静、入定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后我们就会获得自然的安静,自然就消除了一切昏沉与掉举的现相。然后就是要对外在的东西不执取,比如,通常我们眼睛看见什么,耳朵听到什么,马上就会产生反应。不执取的意思就是对眼睛看到的,或者耳朵听到的这些东西,都不要产生一个对它有概念的认识,不要让它马上产生反应,而是随它去,听也随它、看也随它。我们看见什么都可以,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和概念去分析它,不要去想那是谁啊?他在说什么呢?否则我们又随念头跑掉了,随它去、随它看、随它听。这就叫对外在的不执取,这样一来,我们的心自然就不动了,就像山谷里的水随波逐流,流到大地,最后再慢慢地流到大海里一样,水自然就不再是山谷那样的急流,而是缓流,最后就不流了,我们的心就不动了,就像瀑布的水流到大海之后再也不流一般,这种禅定就叫做“不动禅定”。总的来说,“不动禅定”就是在如此平静的心态下不动杂念,处于清静透明的状态,就是积德禅定成长的成果。当他正处于平静状态时,如果没有很大的外在影响,他就不会动摇。在大圆满里这种禅定叫做“破住心”。
3),自在禅定:我们经常做放松、安静、入定三个阶段的训练,消除昏沉、掉举、紧张、疑惑、僵硬之后,自心逐渐就能稳定,安定,那时候,我们对外界的贪欲也就放下了,再也不执取了,所以我们就不会再对外在的事物产生特殊的看法,也不会产生意念、观点、概念了。这就是不二的实相,“二”则是二元对立,静静地安注在不二的实相那个境界当中,那时候非常自在,也非常自由。
当我们不再更多地去观察外在,不执取也不造作,也没有在自己的思想上,又造作出了一个禅定和一种态度,这样我们原始的清静就将自然地呈现出来了。当我们不再去执取外在时,自然就会呈现出一个自心安住的状态,这就是远离二元对立的一个现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因此你们要记住,不断地去思考。真正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才会变成我们的现实,才能领悟,回复到我们真正平静的状态,才能发觉到这个状态就像瀑布水融入大海时,就再也没有了大海水和瀑布水的分别和概念,都融通为一体了,到这个境界时,也就没有了定与不定的观点和概念,如如不动,自由自在,所以叫做“自在禅定”。总的来说,“自在禅定”
是“不动禅定”成长的成果,已得到来去自如、随心所欲的禅定,非常自在。在大圆满里这种禅定叫做“养住心”。
到了“自在禅定”的阶段,我们就可以把“定”和“松”变成一体,不要再刻意地去“定”,也不要刻意地“松”,就让它合二为一。我们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与培养合二为一的状态,让它持续一段时间。我们修“定”和“松”需要的时间要根据个人的修行情况而定。只有打好了前面的基础,才能再去修习第三个阶段:在“定”、“松”合一之中培养“养住心”。那么最终通过修习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只有当我们排除掉了昏沉与掉举,才能真正领悟到清静、自在和透明,清晰明朗的智慧就出现了,明净的心灵就开始见到自己的本性了。以上说的这三种禅定就是出世间的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