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合集下载

贝多芬最著名笫交响曲主题及内容

贝多芬最著名笫交响曲主题及内容

贝多芬最著名笫交响曲主题及内容【贝多芬最著名的第九交响曲】一、导论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他创作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交响曲。

其中,以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而其主题更是家喻户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及内容,以及对这一伟大作品的理解和个人观点。

二、关于第九交响曲在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和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音乐作品本身。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于1824年首演,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在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及内容第九交响曲包含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音乐创作才华。

而最为人熟知的主题无疑是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即“欢乐颂”(Ode to Joy)。

这一主题是由著名诗人歌德的一首诗歌改编而成,它描绘了人类对自由、友爱和幸福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除了“欢乐颂”,第九交响曲的其他乐章同样充满了激情和情感。

第一乐章的壮丽和史诗般的气势,第二乐章的温柔和细腻,第三乐章的跌宕起伏,都展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和情感深度。

整个交响曲以其宏伟壮丽的气势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部具有如此深远影响力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以及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欢乐颂”这一主题,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断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幸福和自由。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深刻地触动人们的内心,唤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及内容进行全面评估,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部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音乐才华,也能对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有更深入的理解。

正如诗人歌德的诗句中所表达的那样,“欢乐颂”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介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被许多音乐评论家称为音乐史上
的经典之作。

这部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作曲才华,更突破了传统音
乐形式,引入了合唱和独唱声部。

第一乐章:序奏
第一乐章以雄壮而震撼人心的序奏开场,通过庄严宏伟的旋律激发人们内心深
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起初静谧温和,随后递增至高潮,为后续各个乐章铺垫。

第二乐章:田园诗
第二乐章名为田园诗,带给听众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该段描绘了大自然万
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柔和动听的旋律传达出关于生命、宁静和喜悦等主题。

第三乐章:舞曲
第三乐章是一支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舞曲,充满了韵律感和动感。

这一乐章快速
流畅的旋律将听众带入一个欢快喧闹的氛围,使人们陶醉于音乐中。

第四乐章:合唱
第四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的部分。

这一乐章引
入了声乐独唱和合唱团体,并演绎出了强大并具有振奋人心意义的主题。

其着
名的“欢乐颂”,宣扬了人类团结、友爱与自由的理念,成为音乐历史上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

结尾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华丽绝伦,以其杰出的音乐构思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赢得了世人赞誉。

通过对序奏、田园诗、舞曲和合唱这几个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部分进行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字数:约263 个字)。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交响乐和合唱乐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也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我个人的欣赏感悟。

1. 起源和背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部分的作品。

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最后一乐章采用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谢勒的诗歌《欢乐颂》作为歌词。

贝多芬在谱写这部交响曲时已经失聪,但他的音乐创作依然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这部作品首演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2. 音乐结构和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豪华的管弦乐队声响和宏伟的合唱部分而闻名于世。

整部作品气势恢宏,音乐结构紧凑,旋律优美动人。

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部分,以《欢乐颂》的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结的热爱。

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3. 欣赏感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义于无声”是我对这部作品的最直接的感受。

音乐无需言语,却能深深触动人心。

每次倾听这部作品,都能让我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仿佛置身于一场内心深处的宇宙之旅。

4. 总结与回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一部集大成的音乐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创作天赋,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触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

这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将会永远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美好和幸福。

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

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

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

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音乐杰作。

每当我聆听这首交响曲时,我总是被其激情澎湃和令人动容的旋律所深深吸引。

交响曲开头那温柔而明亮的钢琴独奏,仿佛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旅程的开始。

然后,它逐渐被弦乐器声音所包围。

乐章渐入佳境,旋律渐渐变得愈发强烈、庄重。

音乐开始不断地上升,饱含力量与激情。

而当合唱团加入时,交响曲真正变得壮观宏大。

歌声犹如天使的呼唤,给人希望和快乐的感觉。

合唱团的乐章展现了爱和团结的力量,这是贝多芬在他的时代中推崇的价值观。

第九交响曲的结尾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乐曲突然变得安静而温柔,仿佛是音乐世界中的沉思时刻。

然后,它突然爆发出强烈而激动人心的音乐,震撼着我的心灵。

合唱团再次加入,唱出了著名的“欢乐颂”主题,使人不禁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感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让人陶醉的作品。

它传达了贝多芬对人类团结、爱和欢乐的信仰,无论我何时何地聆听,它总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部作品是音乐界的瑰宝,启发着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和意义。

对我来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它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它能够唤起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使我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每次聆听它时,我都会被其激情、力量和美丽所震撼。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全球共识的作品,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动了世界各地的听众。

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还延伸到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总的来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它深深地触动人心,唤起人们对生命和人类的思考。

每次聆听它,我都能体验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好,这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体验。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

一部经典音乐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是贝多芬的杰作,更是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交响曲不仅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其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进行一次深入的赏析,探究其音乐结构、情感表达以及历史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

这部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是慢板、快板、舞曲和终曲。

在整个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尤其是在终曲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团和独唱演唱,使得整个交响曲更加宏大壮丽。

此外,贝多芬还在终曲中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诗歌《欧地那》,使得音乐与诗歌相得益彰,表达出了对人类幸福的美好向往。

其次,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

整部交响曲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尤其是在第三乐章的舞曲中,贝多芬以欢快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而在终曲中,贝多芬则通过合唱团和独唱演唱,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整个交响曲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得听众在欣赏时不禁被其深情打动。

最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引入合唱团和独唱演唱的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它不仅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局面,更是在音乐表达上开辟了新的天地。

此外,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还成为了世界和平与团结的象征,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庆典和纪念活动中,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颗明星。

综上所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在音乐结构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欣赏这部交响曲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更能被其对生命和美好未来的热爱所打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将永远被铭记在世人的心中,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颗明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

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读后感》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当我第一次听到它的时候,就像是被一道神奇的闪电击中了一样。

我以前对贝多芬只是有一点点了解,知道他是个很厉害的音乐家。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去了解他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背后故事,我才发现他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英雄。

你能想象吗?贝多芬在写这首曲子的时候,他的耳朵已经听不太清楚了。

这就好比一个画家,眼睛看不清楚了还在坚持画画,这得多难呀!他得靠着自己内心的声音,靠着对音乐那种深深的热爱和执着,才能把《第九交响曲》写出来。

我听着《第九交响曲》,感觉就像是跟着贝多芬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冒险。

乐曲刚开始的时候,那种低沉的旋律就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我仿佛看到贝多芬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皱着眉头,在努力捕捉脑海里的每一个音符。

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挥动,好像在和看不见的钢琴键对话。

这时候我就在想,我要是能穿越到那个时候,就坐在他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创作,那该多好啊!我把我对《第九交响曲》的喜爱告诉了我的音乐老师。

老师就笑着对我说:“你可算是体会到了一点点贝多芬音乐的魅力了。

”老师给我讲了更多关于贝多芬的故事。

她说贝多芬的生活很坎坷,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音乐。

我就问老师:“那他为什么在这么苦的情况下还能写出这么伟大的曲子呢?”老师说:“因为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呀,就像鸟儿不能没有翅膀一样。

”我听了之后,觉得特别有道理。

我又和我的小伙伴们分享了我对《第九交响曲》的感受。

有个小伙伴说:“我听着就觉得很吵,没什么特别的。

”我当时可着急了,就像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被别人否定了一样。

我大声地说:“你再仔细听听呀,里面的每一个旋律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呢。

”我给小伙伴们讲起了第一乐章里那种激昂的节奏,就像是勇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第二乐章的旋律变化多端,一会儿像是欢快的精灵在跳舞,一会儿又像是深沉的智者在思考。

小伙伴们听我这么一说,又重新去听了一遍,然后他们就说:“哎呀,好像真的不一样了呢。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还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类团结、和平与美好未来的思考。

本文将就该交响曲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音乐欣赏体验。

第一乐章:让音符奏鸣首先是交响曲的开篇,由强烈的主题以及激情四溢的音符构成。

这个乐章凭借其高度变化的节奏和动态,打破了传统交响曲先缓后急的模式,直接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独特且富有张力的音世界。

第二乐章:忧郁与温暖这个乐章是一个悲劇性而充满浪漫色彩的悲怆行板(Adagio)部分。

它表达了生命中不可避免而又无法预测性质——悲剧事件的悲痛,同时也散发着一丝希望,温暖和鼓励。

第三乐章:轻盈的舞曲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它通过音调、节奏和情感的温柔变化来形容和表达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既欢快又颇具舞曲风格,令人难以抗拒地跟着旋律摆动。

第四乐章:合唱交响曲篇这是整个交响曲最出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乐章。

它以庄严肃穆而庄重的方式结合了管弦乐器与声乐团队,展现了对人类团结和友爱的美好愿景。

其中包括著名的歌词“欢迎至光之门”(Ode to Joy),向听众传递了正能量和希望。

符号与主题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了许多符号和主题,这些符号代表着具体意义或寓意深远。

比如,通过使用特定音调、节奏或重复元素,贝多芬使我们与他共同感受到他所传达的情感。

结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以及象征性的符号和主题,向我们传递了对于团结、和平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部交响曲以其深刻而感人的音乐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以上是关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解析的简要内容。

通过详细分析每个乐章,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

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

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

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

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一乐章: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

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

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

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乐章开始只用A和E两个音组成的几小节引子,它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失败封建王朝复辟给人的阴森迷茫情绪。

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断续的音调像是在回忆什么,突然引子的音调飞聚在一起组成了乐章的第一主
题,它好象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的缩影。

随后的连接段主题时,它好象是久遭压迫的人们在胜利时对幸福的憧憬。

然而降B大调的第二主题立即出现,这哀怨的音调正是共和人对一波三折的大革命发出的一声叹息,并且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在后面骚动的发展部和咆哮的再现部中高潮迭起,恰似法国人民三次将革命从危急中挽救出来,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

第二乐章:表现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

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

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

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引子奏出的正是前一乐章基本主题的下行分解和弦。

随后急速跑出的第一主题用赋格的形式发展开来,小提琴演奏四小节后中提琴以卡农的形式加如进来,而后大提琴也加入追逐的行列。

渐渐第一主题成了第二主题的节奏背景。

第二主题俨然是一个人快乐到了极点的状态。

极度兴奋的发展部中,第一主题的快乐也演变为了兴奋,四小节赋格在这里成了三小节赋格。

诙谐曲的中段,犹如贝多芬沉醉在他最爱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最简单朴实的快乐。

往昔快乐的回忆梦幻一般匆匆闪过。

第三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一主题在乐章中不断地变奏,但始终始终改变不了它沉思的面貌。

第二主题不时在第一主题的变奏间插入,极其温婉动人,让疲惫的心灵得到一丝抚慰。

如果你能沉下心来感受,你就不会感觉冗长,乐章临近结束时两声明亮的号角响起,你会触到英雄的思想,它暗示着已经思索出最后光明的出路。

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

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音乐已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

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

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

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

《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

《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

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

”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

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

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

这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

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

参考文献:
[1] 唯民.贝多芬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 于润洋.西方音乐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
[4] 胡企平.交响音乐名作鉴赏[M].上海音乐出版,2000.45.
[5] 冯伯阳.音乐作品欣赏导析[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6] 费魏因迦特纳.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7] 《谈谈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背后英雄风格构思》吴永瑜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年 10期
[8] 《浅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内容和思想倾向》廖乃雄人民音乐, People s Music, 编辑部邮箱 1979年 Z1期
[9]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9 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4 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