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父豢龙的遗迹与轶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父豢龙的遗迹与轶闻

董父豢龙的遗迹与轶闻

董父豢龙的故事在桐乡大地流传已数千年之久矣。董父者,虞时人,黄帝裔孙。《左传》载:昭公二十九年秋,龙现于绛郊,魏献子问何故?晋太史蔡墨曰:“昔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传说龙非甘泉不饮,董父遍寻之,终在鬷川找到甘泉。鬷水东依凤凰垣,西傍峨嵋岭,南通涑水河,北邻鬷川坡。水域宽旷,泽水浩荡,碧波万倾,一望无际,实属豢龙之佳池。董父便择鬷水之源,北坡高阜,向阳结庐而居。从此,鬷水更名为董泽湖,董父居所命为董泽里。董泽湖盛产莲藕、蒲苇。《左传》云:“董泽之蒲,可胜既乎?”杜预注:“闻喜东北有鬷川,即董泽也,舜封董父之国矣。”

董父豢龙于董泽湖,水面广阔,碧波浩淼。为便于观察五色群龙的活动嬉戏情况,他在董泽里之南筑一观龙阁,高数十仞,浩瀚的董泽湖尽收眼底。翌年,帝舜传旨亲谒董泽赏龙。董父在湖心屿建一赏龙亭,迎帝赏龙。帝舜看到其不远

处,有一怪物昂首水面,隐约可见,忽而腾空而起,盘旋空中,数丈龙身,蜿蜒矫捷,日映鳞甲,五光十色。顿时,又见十数条潜伏泽底的五彩蛟龙,齐飞空中,翩翩起舞,变幻莫测,紊而有序,驯养有素。帝舜观后赏心悦目。董父又把圣驾迎至居所,登临观龙阁鉴赏。风和日丽,水波不惊,浩渺董泽,水天一色。遥望湖面,彩龙盘旋,或上下翻腾,相互纠结,或吞云吐雾,影影绰绰,群龙戏水,一览无余,董泽胜景,蔚为壮观。帝舜观赏之后,赞叹不已。董父豢龙是我国史书中最早关于龙的记载,它不仅证实了闻喜是龙的故乡,龙文化的发源地,闻喜也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董泽环湖,风光旖旎。湖内碧叶接天,红菡映日,蒲苇荡漾,诗情画意;湖岸杨柳数行,松柏参天,凤垣钟映,峨眉黛翠,乃河东胜景。历代达官显贵留下了许多赞赏佳句。清顺治进士,湖广、福建布政史,闻喜东宋翟凤翥有诗曰:董泽蛟龙窟,奎璧三萯昂。清虞乡知县,闻喜蔡村李绣裳有诗曰:豢龙客往池犹在,留得莲花唱彩歌。清乾隆闻喜知县李迚唐有诗曰:豢龙客去余香在,凭吊年年策骑来。

董泽里是董氏家族的发祥地,自帝舜赐姓董父迄今已四千余年,世系繁衍,源远流长。缘于董父豢龙,故董氏家族的堂号有豢龙之说。董父后裔为宏扬祖德,激励后世,在祖居董泽里建有“豢龙祠”一座。祠庙位于村南观龙阁前,座北面南,占地面积二亩余。祠内北边建有正殿三间,

内有董父之女塑像(女乃帝妃,俗称娘娘庙),前有献殿;东侧建偏殿三间,内有董父塑像。南边建戏台一座,庙门面南。随着董氏家族的生息绵延,支派纷繁,为使祖裔族序分明,金大定十一年(1711)九月十一日,由董氏后裔进义校尉董洪、董才等七人在“豢龙祠”内,建立

“董氏宗谱碑楼”一座。彭城刘若虚撰序,西河靳氏书丹。其序云:董氏后裔,夷皆姓等,而族源延远,皆宗于此焉。董斐然的《董氏创建祠堂纂修家谱始末》文中记载:李唐之季,村有三董,厥后东属绛、中西皆闻。由唐历五代至宋南迁三河之地。据《元和姓纂》列董氏郡望有四:陇西(甘肃)、弘农(河南灵宝)、河东、范阳(湖北琢县)。时至今日,董姓已有后裔子孙八百余万,遍布九州大地,列中华姓氏排序二十九位之大姓。

董泽湖地灵人杰,董氏家族孕育了众多俊杰英贤。董父裔孙辛有为周大夫,辛有裔孙董狐为晋太史,被誉为“秉笔直书”的良史。董狐裔孙董翳被项羽封为翟王,子孙遂居陇西。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广川人),“今文”经学大师,倡导“三纲五常”,开创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河。三国时董和及子董允(湖北人),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颇得信任。还有善医道者董奉(福州人),为人治病愈者植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赞医源于此。唐有宰相董晋,金

代戏曲家董解元所著《西厢记诸宫调》传世。明有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上海人),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等诸多历代先贤达贵,彪炳千秋。

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唐玄奘天竺取经之后,中国时尚兴建佛寺。董泽里建村两千多年来,地处南北通衢要冲,南来北往客旅商贾云集。村民亦农、亦渔、亦商,村庄繁荣富庶,便在村前创建“普照寺”一座,与永济的

“普救寺”、曲沃的“普济寺”齐名。寺院座北面南,占地十余亩。建筑物由南向北,依此是山门、钟鼓楼、千佛殿、十八罗汉殿、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有厢房、碑廊等建筑。寺院东边为禅院,即住寺佛徒生活区。“普照寺”历唐、宋、明、清,几经修葺,保存完好,香火兴旺。然而一九三八年春,日寇侵占董泽故里,“普照寺”全部毁于兵燹。

北宋徽宗时,董泽里赵氏家族的英杰赵鼎脱颖而出,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南宋高宗朝两度为相。他力主抗金,举荐岳飞收复失地襄阳六郡,被誉为复兴名相,彪炳史册。由于受奸臣秦桧的诬陷、迫害,绍兴十七年(1147)在吉阳军(海南三亚市)绝食而死。孝宗即位后,追封为丰国公,谥忠简。元至顺四年(1333),鼎之六世孙国子博士赵筼翁奉旨在丰公董泽故里创建“董泽书院”。并请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撰写了《董泽书院记》,记述了兴建董泽书

院的缘由。记文中云:“宋丞相忠简赵公鼎

……相其君于危难之间……公子孙以此多留江南,而其族人之在董泽者无恙也。我国家统一,始得以音问相通,今国子博士筼翁,公之六世孙也,得请于朝,祠公闻喜县学。董泽之族人闻之,来走京师见筼翁,筼翁谒告与之归,作书院于其乡,以淑其人,庶几公之遗愿焉” 。虞集撰文《闻喜县志》有载,元立《董泽书院记》碑碣尚存。

董泽书院即丰公祠位于董泽里东门里,座北朝南,占地四亩余,布局为前后两院。前院北有议事亭三间,内壁悬有“白首丹心”,前檐悬有“气作山河”御制牌匾两块。东西两侧有耳房各两间,东耳房立碑碣数通。南有戏台一座,东西两侧各有大门一座,戏台后高悬着“敕建丰公祠堂”牌匾一块,东西两边各有敞廊五间。

后院北有大厅三间,内有赵鼎塑像一尊,厅门悬有“

忠正德文”,前檐下悬有“箕尾星辉”

御制牌匾两块。南边议事亭檐下悬有“董泽书院

”金字牌匾一块,东西各有厢房五间,西北角有后门

一座。

《闻喜县教育志》载:“闻喜县境内,据旧志记载,

较早的一处(书院)是董泽书院。”董泽书院的创建,为学子们求学营造了良好的馆所,四邻县乡的莘莘学子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