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得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得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得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得文化内涵、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得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就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得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得“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得dragon 形成了鲜明得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与繁荣。
中华民族就是“龙得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就是帝王得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就是至高无上得, 我们把自己得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瞧作就是中华民族得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得关于龙得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得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就是邪恶得代表, 就是一种狰狞得怪兽, 就是恶魔得化身。
中英文化得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得内涵, 给人带来得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得“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tigers”, 而不就是“Four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得bat与吉利得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得习语都含有贬义, 如as blind as abat(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得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就是一种邪恶得动物,它总就是与罪恶与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得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abat(有眼无珠), bat成了睁眼瞎得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得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havebats in the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bat“神经错乱”。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1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文化长廊中西方“龙”文化对比朱祝新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唐卫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龙”文化往往被认为与西方“dragon”文化相似。
但是,由于“dragon”文化充斥着消极邪恶的气息,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外国友人误会了中国“龙”文化,并造成“龙”的文化形象一落千丈。
为了消除人们对“龙”文化的刻板印象,加深人们对中国“龙”文化的了解,本文从词语“龙”与“dragon”的使用范围、发展历程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出发,深入阐述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龙;dragon;文化作者简介:朱祝新(1995.9-),女,汉族,安徽安庆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唐卫红(1975.8-),女,汉族,湖南蓝山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162-021、引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人”是中华儿女的自称,“龙”是民族自信心的源头。
然而,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龙”却与西方“dragon”相对应,这种对应与事实不符,它忽略了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造成了“龙”的文化误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中国“龙”形象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如2006年出现的“弃龙风波”和2008年“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反映了部分中国人开始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
所以,为了加深人们对中国“龙”文化的了解,本文从词语“龙”与“dragon”的使用范围、发展历程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出发,深入阐述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2、词语“龙”在使用范围方面的不对称文化影响着语言,语言承载着文化,不同的语言所承载者的文化内涵也不同,因此在中文“龙”与英文“dragon”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不相同,其使用范围亦有所不同。
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
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龙,是中西方文化中丰富多彩的神奇生物,一直以来被人们所神秘化和崇拜。
在中西方文化中,龙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形象,更是一种象征,体现着人们对力量、智慧和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崇拜。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影响,中西方文化中的龙形象在外貌、特征和寓意上产生了显著的不同和变异。
首先,中西方文化中的龙在外貌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描绘为蛇形的神奇生物,有着长长的身体和鳞片。
它的眼睛圆而大,口中露出尖锐的牙齿,身上生有金黄色的龙鳞。
中国人认为龙有祥瑞之气,是吉祥和权威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常常被描绘成有翅膀、四肢的怪兽,长有尖锐的爪子和锐利的牙齿。
西方人认为龙是邪恶和破坏力的象征,龙的形象通常伴随着火焰和烟雾。
这种明显的形象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文化对龙的特征和寓意的理解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上天赐予的吉祥之物,象征着皇权和君主的权威,被人们尊崇为神圣的存在。
中国人相信龙可以带来宏伟壮丽的景象,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描绘为恶龙或巨龙,被认为是邪恶和破坏的象征。
西方人相信龙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带来混乱和灾难。
这种特征和寓意上的差异与中西方文化对权力和神秘力量的追求及对世界观的不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中西方文化对龙的崇拜方式和庆祝活动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舟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划龙舟以庆祝这个节日。
而在西方文化中,尽管龙的形象常常被用于相关符号和庆典中,但没有像中国般丰富的形式和庆祝活动。
这种差异可能与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传统和价值观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中西方对龙的崇拜方式和庆祝活动的重视程度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映射下的龙的变异可以从外貌、特征和寓意、崇拜方式和庆祝活动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
这些差异不仅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反映了中西方文化背后不同的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差异。
东西方的“龙”文化差异[1]
请叫Chinese_long而不是Chinese_dragon中国的龙(龙)都是蛇身的,而外国的龙(准确地说那个字应该是上立下电)。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中国的十二生肖,只有龙是世间不存在的想象的动物。
其它都是生物界实际存在的动物。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会想象出“龙”这一造型?而且关于它的来源与构成,各有种的理解。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它呢?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
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
有说〔tng〕蛇没有脚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
(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
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
”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è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
这显然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对于龙的主体原形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
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
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
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
龙即大蛇,蛇即小龙。
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
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考察龙,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么是其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从龙一出现的初期,一直延续下去,恒定不变,而且是构成龙的主体部分,缺了它,龙就不成其为龙,这才是龙的基调、主干或主体原形。
在龙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躯体,那龙便不再存在了。
龙变来变去,头有时像鳄鱼,有时又像马;它的脚有时像蜥蜴足,有时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长的身子从未变过。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比较
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班级:2011级汉硕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任课教师:韩鉴堂姓名:赵晓青学号:1111110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具有代表中华精神意义的事物中,龙的地位尤为彰显。
中国人敬龙,爱龙,把龙奉为图腾,在许多事物上将龙作为装饰,用来表示福祉。
中国有数千年的龙文化,海内外数亿中国同胞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将中国文化称为“龙的文化”。
九州大地上,“龙”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称为中国文化的凝聚和沉积,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传人”无疑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并且为每个人喜欢,随着世界越来越小,对龙的这样的特殊感情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内,龙是最多并最引起注目的饰物,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跨文化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未来促进跨文化交际,人们开始对中西方龙文化进行比对,很多人都认为而这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它们都是没有考证的传说之物,体积庞大,都能飞翔,能力无边,都是想象中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又都在文化中长久的保存下来。
但事实上,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
Dragon一词与龙的对译正如phoenix与凤凰的强行对译,这样的强行对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笔者试图从中西方文化中dragon和龙的不同起源和发展背景,探索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和意义。
一、中国龙一)龙的形象关于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
《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
”《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月螭(chi)龙。
”宋人罗愿的《尔雅翼·释龙》:“角似鹿、头似驼。
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辞海》解释“龙”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内涵
解析动物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与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自然而然地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赋予动物词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从传统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两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
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文化中, 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封建社会, 龙是帝王的象征, 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
时至今日, 龙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至高无上的,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称作“东方巨龙”, 龙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却认为dragon 是邪恶的代表, 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
中英文化的差异使同一动物词有不同的内涵, 给人带来的联想截然不同。
人们若想用英语表达汉语中的“龙”这一概念, 最好将其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如“亚洲四小龙”可译成“Four tigers”, 而不是“Four dragons”, 以免引起误解。
蝙蝠(bat)1. bat邪恶的bat 与吉利的蝙蝠。
西方人一提起bat就害怕。
蝙蝠令人厌恶, 使人联想到丑陋与罪恶,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 , 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蝙蝠因其中“蝠”字与“福”字同音, 摇身一变成了吉祥物。
2. bat在英语国家里,民间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它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
所以英语中凡带有bat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 (有眼无珠),bat 成了睁眼瞎的典型形象。
另外,英语中的bat还有“怪诞”、“失常”等含意,如,to have bats in the belfry “精神失常”,crazy as a bat“神经错乱”。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被认为是神话中的神兽,具有神灵的力量和象征意义。
而在西方,龙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底蕴,但与中国龙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将对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进行对比学习。
1. 龙的形态中国的龙形态多为蛇形,长有鬃毛、长须以及四脚。
它们多为祥云环绕、口吐珠宝,是东方文化中的贵族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多呈现出类似于巨蜥的形态,大多长有翅膀、坚硬的鳞甲、尖锐的爪子和锐利的牙齿。
2. 龙的象征意义中国的龙自古以来被视为祥瑞吉祥之物,具有祈福、保佑人民平安的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带来好运和繁荣的代表,也是中国皇帝权力的象征。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被视为怪物、恶魔等,代表着邪恶、破坏、毁灭。
西方龙所代表的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危险形象。
龙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表现邪恶力量,被勇士们打败。
3. 龙的传说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龙传说,如“龙生九子”、“龙吟虎啸”等。
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西游记》中的龙王争宝和龙宫宝库。
龙王争宝中的龙王都是深海中居住的海龙,他们掌管着海洋、天气和水域生物的命运。
而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龙传说。
例如,希腊神话中的巨龙拉达曼提斯,是所有龙中最有名的一位。
它的身形庞大,能够吐出火焰烧毁一切,代表着人类面临的威胁和障碍。
在英国传说中,圆桌骑士的亚瑟王将会与一只邪恶龙战斗,完成自己作为国王的成就。
4. 龙的艺术表现中国的龙文化在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表现。
中国画中的龙通常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被视为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典范。
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龙被视为一种精神化的设计元素。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更多被用来在装饰品、家居用品等领域中进行表现,如盘子、壁挂、雕塑等。
在艺术表现上,西方龙通常更注重形象的真实、生动和具体表现。
总体而言,中国“龙”与西方“龙”在形态、象征意义、传说以及艺术表现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差异。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形象,其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高尚的品质。
许多中国人把自己视为“龙”的传人,因为“龙”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
与此不同,西方的“龙”文化则比较古老而神秘,通常被视为邪恶和野蛮。
接下来我们将比较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文化差异。
首先,中国的“龙”文化与西方的“龙”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和传承。
中国的“龙”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据考究,人们早期是将与龙相似的动物封建慑或图腾,表示对这种物种的信仰和崇拜。
再加上医药和会书,龙就成为了众人信仰的神话。
而西方的“龙”文化则主要源于希腊文学和北欧神话,其形象多被描绘成勇猛而残暴的怪物。
这种巨大的怪物在西方的文化中代表了恶魔和魔鬼,通常用于描述不可捉摸和难以征服的敌人。
其次,中国的“龙”文化被视为华夏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形象长期被视为权威和尊崇,有时被视为国家的象征。
许多帝王都在自己的宝座上雕刻个人的龙图案。
例如,中国的皇帝就称为“龙”,在中国的宫廷文化中,龙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与之相反,尽管西方也有描绘“龙”的文化,但西方人并没有把“龙”文化作为国家的象征。
相反,西方文化中的“龙”常被描绘成猛烈而野蛮的独立存在。
最后,就“龙”的外表而言,中国人比较喜欢宝石和龙鳞的使用,通常用这些宝石和龙鳞来装饰龙的身体。
中国龙一般都在东方文化中被描述为长长的身体,形似蟒蛇带有爬行虫类的特点,有几只爪子并有鱼鳞。
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龙被视为一种美丽而和谐的形象,并且通常被用来代表优美的中华文化。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文化中,“龙”通常被描述为残忍和丑陋的怪物,有着翅膀和长长的尾巴,常被用于描绘神话和恐怖的场面。
总的来说,中国的“龙”文化和西方的“龙”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的“龙”文化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特点和精髓,被视为国家的象征;而西方的“龙”文化则主要是神话和传说中的形象,通常代表着邪恶和野蛮。
龙在东西方的不同含义
龙在东西方的不同含义
龙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显著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个充满积极和建设性意义的象征。
它被视为一种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吉祥瑞符,代表着皇权、智慧和和平。
同时,龙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根脉象征,与中国的起源、形成、发展和进步紧密相连。
中国人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显示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通常与负面和破坏性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西方神话和传说中,龙被描绘为喷火怪兽、害人邪魔,常常作为英雄或勇士的对手出现。
虽然西方龙也有正面的形象,如守护宝藏和公主,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的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龙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诠释的多样性。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对龙的解读的差异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
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它曾作为先民们与神沟通的工具而存在,担负着村落的兴衰。
它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器皿,承担起天神代言人的角色。
人们还用泥沙土石在田里制成龙的形象,以此求雨。
姑且把巫术与宗教因素撇开,龙的起源与原始图腾信仰也能找出不少联系.图腾,源于印地安语,原意是“他的亲属”或“标记”.原始氏族,对周遭的自然物象知之甚微,这样,他们就凭借着猜测,认定有那么一种具有超凡主宰能力的物种,它与降雨息息相关,控制着世界的秩序,而他们,又与这种特定的物种有着亲缘关系,因此,他们将这种动物作为本氏族的象征和保护神,并将其取名为龙,遂自称为“龙的传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是有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的,从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子孙到尧、舜、禹的族人,以至再后来的吴国、越国的子民。
这些关于龙的神话虽已经过后人的修改和加工,但仍然涵载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参与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
在中国神话里,龙到底长一个什么样子,似乎没人能说得清。
在宋代,古人明确提出了一个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到了当代,龙的形象可塑性更强,在卡通、电影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和图腾,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也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魔幻色彩的存在,常常被描绘成具有强大力量和恶意的生物。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西方对龙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表现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对龙的文化认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存在,被看作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代表着权力和皇权。
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创作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如绘画、书法、雕塑、节庆、建筑等领域。
龙在中国文化中还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呈现出各种形态的生物,它既可以是天空中飞翔的巨龙,也可以是水中游弋的蛟龙,还可能是地下潜行的地龙。
龙在中国文化中也与自然界的一些象征相联系,被认为是农业、水灾、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主宰者。
龙在中国文化中既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也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象征。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对龙文化的理解完全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描绘成一种凶恶的生物,它有着巨大的身躯和锋利的爪齿,常常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龙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无法征服的怪物,它不但可以呼风唤雨,还可以吐火喷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西方的文学、电影、游戏等作品中,龙常常被描绘成一个邪恶的存在,被英雄们所追杀和征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对龙文化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一种祥瑞的象征,是人们心中崇高的存在,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视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是人们深恶痛绝的对象。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对待自然和神秘事物的态度的差异。
除了文化认知上的差异,中国和西方对龙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常常被用以祝福和崇拜的目的,常常被绘制在建筑物、器物和服饰之上,代表着吉祥如意、权威和尊贵。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和雕塑中,龙的形象也经常出现,代表着力量和神秘。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
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高贵、神圣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常常被描绘为邪恶、凶残的生物。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龙的认知和想象不同所导致的。
2. 狗: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视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常常与忠诚、友爱等积极情感联系在一起。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有时会被赋予贬义,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等表达。
这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狗的角色和地位认知不同所导致的。
3. 熊:在中国文化中,熊常常被赋予勇猛、力量的象征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熊则更多地被描绘为可爱、憨厚的形象。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熊的描绘和想象不同所导致的。
4. 狐狸:在中西方文化中,狐狸都具有狡猾、奸诈的象征意义,但在中国文化中,狐狸还有神秘、灵性的意味,如“狐狸精”等形象。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中西文化对于狐狸的认知和想象有所重叠但也有所区别所导致的。
总的来说,中西方动物寓意的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动物的认知和想象的不同方式和角度。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1. 引言1.1 介绍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龙,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传说中,龙是中国传统神话文化中的一种神秘生物,被视为吉祥、权力及神灵的象征。
中国古代帝王称自己为“龙”,龙被当作是帝王的象征,体现了尊贵与权威。
龙在中国文化中还象征着力量、智慧和勇气,同时也被当作是保护祥瑞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非常尊崇,被广泛用于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中。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的“龙”则具有截然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在西方传统中,“龙”常常被描绘为一种具有恶意的生物,经常是魔法与黑暗的象征,被视为邪恶与毁灭之力的代表。
西方文化中的龙常常被描绘为巨大的有翼怪兽,常常被英雄所驱逐或打败。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对比,不仅展示了不同文化对于神秘生物的不同理解,也显示了文化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中国“龙”与西方“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及传统观念。
【2000字】1.2 阐明比较研究的重要性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对比分析,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同一符号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进而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及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中国“龙”与西方“龙”这一共同的文化遗产,推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促进文明的共同进步。
2. 正文2.1 中国“龙”的起源与象征意义中国“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
中国“龙”与西方“龙”文化对比学习中国的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而西方的龙文化与中国的龙文化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下面将对中国和西方的龙文化进行对比学习。
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认为是神话中的生物,具有神秘、威严和神圣的意象。
中国人认为龙是一种具有超凡和神奇力量的生物,代表着正义、权威和力量。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通常被描绘为一种凶暴和邪恶的生物,代表着恐惧和毁灭的力量。
中国的龙文化与天文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认为龙是天和地的象征,是天地间的连接者。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龙控制着天空、海洋和江河,决定着天气和水文的变化。
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与天文学和地理学没有太多联系。
中国的龙文化在艺术和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人利用龙的形象来装饰建筑物、绘画、雕塑等艺术品,使其具有伟大和庄严的气势。
而在西方的艺术中,龙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具有恐怖和暴力的形象,用来表现恶劣和邪恶的力量。
中国的龙文化在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皇室的象征,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龙的象征,如龙袍、龙床等。
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龙被视为一种神话生物,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出现。
中国的龙文化与西方的龙文化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中国的龙文化强调龙的神圣和正义的意象,与天文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中,并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西方的龙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龙的恐怖和邪恶的形象,与天文学和地理学关系较小。
通过对比学习中国的龙文化和西方的龙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两种不同文化对龙的诠释和表达方式。
龙在东西方的寓意有何不同?
十分漫话误会了艺术52东方的龙=祥瑞在神话传说中,龙代表祥瑞之兆。
在目前的考古史上,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出现于八千年前的查海遗址。
河南博物院馆藏的《四神云气图》是目前最早的带有“龙形”的壁画。
图中的巨龙呈“S”形弯曲,龙身覆满鳞纹,背生双翼,张牙舞爪。
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翼翅;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出花朵。
作为人类幻想出来的虚拟生物,龙被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
它骁勇而坚韧,充满智慧与勇气。
总之,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正面角色。
◎ 辽宁查海遗址的石堆塑龙◎《四神云气图》 学姐,龙年到了,我挑了一件中国龙的小玩具想送给外国朋友,不知道她会不会喜欢? 龙在东西方的文化寓意是不一样的,你需要向她介绍一下这件礼物的寓意!好奇女孩小艺学姐雷切尔文/ 雷切尔53西方的龙=恶魔西方的龙出现的时间比中国的要晚,大约是古希腊的早期。
在古希腊神话中,龙的角色大多是宝藏的看守者,是英雄们寻宝路上的“绊脚石”,代表了贪婪与邪恶。
◎ 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宙斯大战提丰,提丰被形容成一只有一百个喷火龙头的怪物西方龙的形象到中世纪才基本确定下来,之前龙的形象大多是蛇一般的怪物。
我怎么觉得这个怪物长得不像龙呢?对于远古时代的西方人来说,龙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 原来如此,那西方的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龙之于蛇就如同鲸之于鱼。
”在西方,龙最开始是一种巨蛇,它可能没有爪子,就算有也不重要,因为神话中它的进攻“武器”主要是尾巴。
两千多年前,罗马诗人琉善是这样描写龙的:“它们的力量在于尾巴,对它们的猎物而言,第一次攻击便是致命的。
公牛都无法抵御它们的力量,巨象在它们面前也是必死无疑。
”如今,西方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中世纪的文学与艺术作品。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龙的形象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从守护财宝的怪物演变成了纯粹的恶魔。
十分漫话误会了艺术中世纪,教堂、城市纹章、旅店招牌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原先的长蛇逐渐变短,并长出翅膀,身体变得巨大,牙齿有剧毒,还能喷火。
东西方龙纹样的比较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11TEXT /李微妙东、西方的龙纹样都是人类祈求解释超自然现象而产生的视觉语言。
古人面对不可理解的生死、痛苦、幸福、灾难等现象,用形象构成视觉语言消灾祈福。
龙纹样由于民族、地区、时代、习惯不同,形态、表现方式和含义相异,是某一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化、审美意识的反映。
以下分别介绍东、西方的龙纹样图案,试图就它们的含义,作相互对照比较、归纳整理。
一.龙的起源“龙是世界各地自发产生、幻想的动物。
从古到今集中了人们的信仰和敬畏,长期以来一直存续在人们的生活和心中;是梦幻动物,古人对于自然界发生的洪水、风暴、干旱、地震等不可理解的灾害,认为存在一种幻想的动物,龙就应运而生。
造成威胁的动物,如鳄鱼、蜥蜴、恐龙等,就根据它们的形态联想勾画出幻想的龙的形状。
以古代中国为首,世界各地同时发生了对龙的信仰。
”[1](一)东方龙的起源:1、中国龙是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古人对动物和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神物。
约公元前四千年,彩陶上出现类似龙的雏形;约公元前二百年“碑帖拓本”描绘黄龙驾云升天图像,明确龙的形象。
2、印度龙“约公元前三千年的印度,龙的原型是描绘为眼镜蛇的守护神。
信仰图腾的那伽族给眼眼镜蛇起名‘那伽’,作为龙神崇拜。
”[1]3、日本龙公元前三千年前的陶器就描绘着蛇,绳纹时代成为信仰对象。
集合了中国、印度龙的象征意义,成为农耕、求雨、保护河流等象征。
佛教东渡,中国的道教和阴阳五行说和四神传入日本,蛇逐渐转化成龙;平安时代龙代替蛇成为掌管方位、季节、雨水的神。
(二)西方龙的起源它是传说生物,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
中国龙是“龙生九子,每子不同”,西方龙是“龙生百子,每子不同”。
有海龙、火龙、毒龙、九头龙、龙兽、亚龙、双足飞龙等。
一般指Dragons。
闪米特人的一支创立了犹太教,有人认为犹太教中的Seraphim 就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
二.龙的形象(一)东方龙的形象1、中国龙公元前七世纪《管子》有:“龙变小如蚕,若变大,覆蔽天下。
中西文化中龙的意义比较(一)
中西文化中龙的意义比较(一)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西方的龙(dragon)的意义的剖析,揭示出当代西方对龙的意义理解的一个误区——龙性为恶是基督教统治后才在人们思维中形成的固有模式,并进而通过与中国的龙进行意义比较,得出龙的形象源自于祖先们的共同记忆的结论。
关键词]:龙神兽求雨文化内涵提丰派松卡德摩斯基督教撒旦圣乔治贝奥武甫埃达认知因子集体无意识原始记忆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文化十分发达,对龙也有多种解释。
《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
”《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宋人罗愿的《尔雅翼·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中文“龙”是由日文翻译来的,来自英语“dragon”,再往前则是拉丁语“draco”。
本文中西比较的“西”的范围主要指欧洲国家,尤以北欧和西欧为主,他们对“dragon”的含义有众多解释,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种:一种蟒或巨大的蛇;神话中的怪兽,是一种巨大的爬行动物,通常结构像蛇和鳄鱼,有坚硬的爪子,皮肤上有鳞片,通常都有翅膀,有时会吐火,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的结合。
上古和中世纪对龙的描述包括:金苹果园的守卫,月亮女神的坐骑,被贝奥武甫和圣乔治等屠龙者所杀……第三种解释则出自《圣经》,在旧约的拉丁文和希腊文译本中,海里和陆地上的两种巨兽(Leviathan和Behemoth)也许和龙有关。
新约中称为“古蛇”的就是撒旦。
尽管现代大部分人被第三种解释所影响而认为龙是恶的化身,本文则着重论述第二种解释为龙的原初含义。
面对浩瀚的东西方文化,我们希望自己能看到它们根本上的异同。
然而,近观之后我们发现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动物:“dragon”一词和中国的“龙”所指不同——正如“phoenix”和“凤凰”的强行对译。
但不能否认的是,“dragon”和“龙”又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没有确实考证的传说之物;身躯都很庞大;都能飞翔;外形十分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华夏民族,龙的传人。
提起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虽然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龙是一个荒诞不真实的形象组合体,但它真实地存在于东西方的文学中。
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它有着各种截然对立的性格形象,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学范畴里,充满着传奇,却又相互关联。
本文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社会、历史文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东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差异,从而更好地揭示其产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一、中国文学中的龙形象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
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的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在上下数千年中,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在中华大地上继承传播之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
因此,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龙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中国的象征。
那么他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呢?它的本质内涵又是什么?1、龙的起源关于龙的起源,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他的形象及其名字的来历。
在早期,古人面对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亦对自然反应感到无能为力,于是就寄托于外物,在虚幻的想象中,龙,这一综合各种动物特点的形象便产生了,成为了原始社会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在古书的记载中,它的形象丰富。
从早期的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到《荀子·劝学》里的蛇没有脚而能飞,再到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等的分类,再到《论衡》“龙之像,马首蛇尾。
”到后来的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甚]的腹,鱼的鳞,鹿的脚掌,鹰的爪子。
到《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
可见龙的形象逐渐复杂,不断丰富。
在闻一多先生的名篇《伏羲考》中认为:龙即大蛇,蛇即小龙。
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
这便是龙的形象演变史,这也是在社会发展的情形下的人们想象性的创造。
关于其名字的来历,有一个极其形象的说法:“大旱之望云霓”中国人对此深有体会,“久旱逢甘霖”更是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
风雨来临,往往先自传来的便是轰隆隆的雷鸣之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早期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先民们,站在久旱的农田里,百无一计。
当突然听到天际传来隆隆雷声,再看到浓云之中金蛇狂舞,便欣喜若狂,知道甘霖即将到来,便对隆隆之声刻骨铭心,充满了无限崇拜。
这便是中国先民们抽象出的一个有形有声的概念,并用拟声法将之命名为“隆”,年复一年的盼“隆”望“隆”,期盼“隆隆”之声送来甘霖。
文字出现以后,先民们又创造出一个“龙”字专门表示这个概念,并读作“隆”。
2、龙形象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农牧业社会形成之后,人们把龙奉为神,这样作为最开始的图腾元素在社会中失去作用,龙逐渐的被神化了。
特别是在宗教产生之后,龙和佛道结合形成了龙成为了佛道里面的神异之兽。
中国的龙王信仰可以说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产生,在于佛道结合后,龙成为了主宰雨水的雷神,风雨神等,受到各地民族普遍崇拜。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约26世纪,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大战,传说中,黄帝派出了"应龙"介入对战,应龙是一种可以掌管风雨,长有翅膀的巨龙.只惋惜这条应龙班师有利,被蚩尤一方的风伯、雨生杀得节节溃退,黄帝的部队也被风伯、雨师召来的暴雨给淹了.后来,黄帝请来天女"旱魃",引来大旱,才将狂风骤雨支住,获得成功。
他们能够升天入地,沟通天人。
能够为神仙乘驭,来往于天地之间,如黄帝乘龙升天,颛顼帝喾亦乘龙往来。
在道教中,龙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沟通神灵的乘骑工具。
在屈原的《离骚》中写讲"为缺驾飞龙兮,纯瑶象认为车,何合心之可用兮,吾将遥适以自亲."以龙为立骑,仿佛是不少文人的忧事,这是由于在现代,建炼降仙的思维非常风行,文人们在不容于世后,往去愿望籍此离别现真世界的尔虞我诈.而超凡是脱俗的龙,便承当起交流得任务,成为大文豪们上天的交通工具.同时他还是玉皇大帝的部下,《西游记》中有四大龙王,在玉皇大帝的统领之下,广降甘霖。
同时许多用品也用龙作为装饰。
在商代,龙往往被刻于青铜器上,用于祭祀.出于神的威风的需要,龙的形象庄宽浑朴、充斥震慑感.到了奴隶社会晚期,人们不再将龙的形象局限于礼器,龙开始在日用品如镜子、丝帛上现身,为了与生活更揭近,龙的形象徐徐变得平和,隐得愈加疏民.在儒教的影响下,他又成为古代帝王的象征,古代帝王们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因而在《三国演义》第十回中,刘备和曹操已经就龙的问题进行过一番议论,曹操还作了不少评价"龙能大能小,能降能现;大则吞云吐雾,小则现介躲形".外表上说龙的变幻,实践上语带单关,但扔开政治不讲,这一段龙的刻画的确出色.熟习《三国演义》的人都知讲,诸葛明人称"坐龙",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个称谓颇值得玩味.古往古来,人们分是用龙、凤喻人中英雄,被称为龙的人,若无缘生在帝王之家,就往往既才干纵溢又品性刚刚曲,有一正点脱颖而出又有一点顾影自怜. 这一时期龙的形象被帝王们垄断,用于王室修建的装潢,当龙在屋檐梁柱上耀武扬威的时候,它们变得高高在上,骄纵无道.到了当代,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信任龙就是神之类的鬼话,龙的图案也可以马马虎虎的应用了,于是龙的形象也变得愈加随便,可塑性更强.如龙变成卡通片里那种愚乎乎的心爱形象.3、龙的文化内涵在上文的简单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本质内涵。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龙为神话中的神异动物,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民族的象征和王室的标志。
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中国的龙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着中国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观念:第一层,龙的观念从中国龙的形象中蕴涵着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四大观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主体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
第二层,龙的理念在中国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后面,包含着中国人处理四大主体关系时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追求天人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阴阳矛盾关系的和谐,多元文化关系的和谐。
第三层,龙的精神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这是中国龙形象、龙文化的最深层文化底蕴。
而且发掘中国龙文化的深层内涵,有助于解决当代世界的一些文明冲突。
二、西方文学中的龙形象在西方的语境中,龙被写成Dragons和seraphim两个含义。
在西方文明中各个方面、本质、含义、特征都最接近中国本土的龙的概念就是Seraphim,Seraphim在西方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与中国本土的龙在中国神话与宗教中的地位、作用、意义最吻合。
一些希伯莱神话的历史资料间接地表明Seraphim早期形象要远远比Dragons更接近中国本土的龙,有四肢与六个由火焰组成的翼的大蟒,十分酷似中国早期神话中的应龙,是正义力量化身的龙。
它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标志,北欧的战士把他们的船头刻成龙头形,中世纪英国曾以龙为皇家的徽记。
在远东,龙被认为是行善的生物,无翅膀,但被认作是空中之神。
现在西方龙一般指Dragons,通常被想像成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蝙蝠的翼、身披鳞片,有蛇一样的舌头,能喷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条大蛇,有带刺的尾巴。
Dragons的出现要远远晚于Seraphim。
基督教的诞生,使Dragons的命运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Dragons成为Satanas的代名词,龙从此被视为恶魔的象征。
三、东西方文学中龙形象的比较龙跟Dragon不能等同。
龙(或者Dragon)“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透过它,我们才能摸到中外文明的脉搏。
”我们只是把它们分别作为中西方神话中形象的代表。
“追寻中西方龙文化思想的差异。
千百年来,中西方交流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中西方的龙,恐怕也曾在这种种交流中相会过不止千百次。
相同点:在两种文化中,关于龙的虚幻想象有好有坏。
在中国文化领域内,却以好居多。
龙在中国一直很神圣的,它是一种吉兽,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称。
它展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无形而伟岸的伟大象征,是一种蕴涵在华夏文明中的强韧与威严,一种早以烙印在血脉中的印记。
但是在一些作品里面它也被弱化。
《西游记》中,四海龙王被孙猴子一顿棍子挨得心惊肉跳,后是龙王的太子果犯了天条而自愿当了唐僧胯下的白马。
龙在《封神演义》里的遭受要更悲凉些.龙王三太子被调皮的哪吒抽了筋,交了鳞,龙王爷也被哪吒不知天洼地薄高地称为"老泥鳅".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龙原是作为吉利的瑞兽,在庶民口中形象极为良佳,何以到了此时,人官的立场却小大转变?这不得不归罪于统治者们垄续龙形象的行动.帝王们声称自人是"实龙皇帝",盼望把龙作为王权的象征,在压低龙的同时也抬高了本人.这种行为自然惹起了庶民们的不谦,因为龙文化具有的历史太少,统乱者们不能够完整把龙形象据为人有,于是人们也塑制出一些恶龙的形象,指代历史上的暴臣,这就是龙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嬉哭喜骂的缘由.在西方文学领域里,以坏居多。
在中东世界,蛇或龙都是邪恶的象征;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条蛇。
希腊人和罗马人有时把它看成是邪恶的力量,但有时也把居住在大地深处目光锐利的龙看成是仁慈的力量。
在基督教,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因而在绘画中匍匐于圣徒与殉教者足下。
无论是《尼伯龙根》中恶龙,还是在给别人做守护者的龙或者是在现代游戏里的龙,他们充当里面的小角色,成就了英雄的威名,最终沦为在英雄身后的可怜虫。
如在古希腊传说,金羊毛的故事中,看管金羊毛的龙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伊阿宋在一班酒肉朋友的辅助下,把不幸的龙给杀死了。
2、不同点:龙,在东方是吉祥的象征,龙是神明,受万民祈拜的。
在西方则是邪恶的嗜血的而且大多守护者很多宝藏或美女。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是中国人精神上的领袖。
在多的中国文学作品中,龙总是与超脱世俗之外的神同时出现的。
神仙脱俗飘逸的特质也同样写道,神“不食五谷,吮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
龙在古代瑰丽的想象中成为神仙的坐骑,腾云驾雾,被赋予了灵飘逸的仙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