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绪论”

合集下载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能源资源
黔金丝猴
白 头 鹤
华南虎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
能源资源
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 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 河湖、泉水景观多,水好,景色美。 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 森林美景多。
贵州环境独 特,地貌类型 多样,其自然 风光资源的特 点是:
煤水结合、 水火电互济, 能源资源 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
组合态势良好、 开发前景广阔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旅游资源
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
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水能资源方面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 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 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 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 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 总量的4.4%。按单位面积占 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 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倍,排名全国第3位。贵 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 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 优。
煤炭资源方面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 2006年,全省煤炭保有储量 达507.28亿吨,居全国第5位, 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 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素以 “江南煤海”著称。煤炭资 源分布相对集中在六盘水市 和毕节地区,在煤种上又构 成各具特点的能源优势,可 供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 炭生产基地。
生物能、天然气、铀矿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省情教程》绪论解析

《贵州省情教程》绪论解析

屯堡文化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 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 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 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 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 、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 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 丰富的资源。
天龙屯堡
1.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九洞天风景名胜区 11、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 12、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13、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区 14、平塘风景名胜区 15、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16、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17、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18、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贵州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 • • • • •
阳明文化
•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 ,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 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 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 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 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 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贵州省情“绪论”

贵州省情“绪论”

五、教学安排 (1)“贵州省情”课程在教学 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堂 教学时数为18学时。采用讲解重点、 难点问题,分析重点理论等方式进行 课堂讲授,并开展学生自主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 绪论 特殊的地理环境 悠久的发展历史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容 课时(分钟) 4 (180) 4 (180) 3 (150) 3 (150)
第一章 绪论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 特 殊影响
不利方面:
(1)自然生态脆弱。喀斯特地貌上的土地自然保 水保肥的能力较差。 (2)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水土不配套。贵 州人均耕地只有0.70亩,大大低于全国人均1.57亩的 平均水平。土层浅薄、坡度较大、肥力较低、水土流 失严重。大多田高水低,利用困难。 (3)不利交通通信发展。贵州山区的崇山峻岭, 深切河谷,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困难。
(4)“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 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课 堂教学出勤,课堂报告质量等情况, 评定平时成绩。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考 试周统一考试, 该成绩占课程总成 绩的70%,即70分。
第一章 绪论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就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贵 州的优势是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四 大方面。资源特别是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 发和综合利用;生物要注意保护,延续物种;旅游要 保护好环境,利用优势气候,发展以原生态为特色旅 游项目。
第一章

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_作文范文_

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_作文范文_

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贵州省情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要了解贵州,必须翻开历史的篇章,从而可以看到贵州的人、贵州无穷尽的山水、贵州民俗及贵州民族文化。

他们沿着漫漫历史长河走来,来自中华大地不同地方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带来各自的文化;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汇于贵州,与这里原住居民一起定居,子斯成长子斯;“大杂居,小聚集”相互交流、碰撞、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耕耘着共同的家。

从而这里成为了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团结和谐的人间天堂。

走进贵州,感受贵州文化,感受民族和谐。

关键词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团结和谐人间天堂作为一名贵州人,明晓贵州是伟大祖国怀抱中的一块宝地,是一个多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充满发展前景的山区省份。

那么,我们为何不去了解,查阅,论证一下我们的家呢?贵州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民族的多样性,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等,都是我们主要谈论的内容。

但这更有利于把贵州推向世界,让贵州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也迎来经济、文化上的利益。

一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要谈论贵州文化状况,每一项都必须追溯的远古时代,特别是贵州文化、民族,要把这一一说完,就得一一证明。

贵州文化大致可分为解放前文化和解放至今文化和当代文化。

首先,原始文化中,著名的黔西观音洞文化,他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贵州高原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可把历史追溯的距今24万年以前,并用大量的材料揭示了贵州丰富的史前文化。

文中在《贵州黔西观音洞数据报告》中指出:“观音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系统。

其次,从水城硝灰洞和盘县大洞遗址的猫猫洞文化,再到新石器时代。

再次,还有最有名的夜郎的遗址和遗物的文化,也对贵州文化作了史前论实。

文化,虽然“夜郎自大”这种说法现在不流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创造的。

2019年贵州省情绪论+第一章

2019年贵州省情绪论+第一章

03 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三)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阶段
♦大规模实施“温饱工程”“粮食高产示 范工程”,提高粮食产量;
♦2000年48个贫困县整体越过“温饱线”, 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1000万人 下降到313.46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 比重由34.4%下降到9.74%。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二 、 生态环境脆弱
基础设施 薄弱
经济结构 单一
贵 州



长 期


贫 困
自然灾害
教育、科技、医

频发
疗水平落后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看一看:
贵州这些年变化
02 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
议一议: 1、贵州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样的变化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40年来贵州的减贫成就 (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三)推进脱贫攻坚创新
看一看:
时代楷模——黄大发
(三)推进脱贫攻坚创新
1 • 大数据与大扶贫深度融合 2 • 颁布实施扶贫条例与体系(两个第一) 3 • 开展“双扶”活动 4 • 表彰先进激励斗志 5 • 开展“法治扶贫” 6 • 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实现“两个率先” 7 • 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设施建设
04 全面推进贵州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三步走
到2020年,乡村振 兴取得重要进展,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 任务。
到2035年,乡村振 兴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基 本实现。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 __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xx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省情教育课件1、2、3章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贵州省情》教研室 二〇一三年四月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指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 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 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 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 “贵州印象”
国酒茅台 壮美秀丽的黄果树大瀑布
多民族元素 遵义会议旧址
生态植被 自然环境
宜人气候
耕作条件
河流水系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 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 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贵州地势西 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 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贵州铝土矿质佳量大, 是中国铝土矿三大产区之 一。铝土矿保有储量达 4.18亿吨,居第2位。集 中分布在贵阳、清镇、修 文、遵义一线,以清镇、 修文最多,占全省铝土矿 储量的74%。
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特殊的地理环境
二、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从古夜郎到贵州
“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 史前文化
古夜郎 的兴起
郡县制 的建立
牂牁的 发展
名称及区 划的由来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贵州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 候温和,利于各种生物繁衍,也适 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天然溶洞, 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 源,提供丰富食物;碳酸盐出露, 利于打制石器;所以,贵州高原是 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 的发源地之一。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贵州省情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贵州省情》第一章学习心得学习了《贵州省情》第一章绪论,知道我们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在明代建省以来,曾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记载,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都是我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的特殊影响。

还得感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大人的慧眼,是他对我们的鼓舞及信心。

他说“贵州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他用“山川秀丽”来评价“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人”。

也就是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勤奋、努力,那么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

果不然,我省遵循扬长避短、发辉优势的原则,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理资源,在农业、纺织、陶制、矿冶、酿造、民族文化等方面开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直至“十一五”期末,我省在全中国仍处于落后状态。

到了“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后,我省重点实施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就这样我省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幸福。

还真是后来居上呀!愿我省的未来变得更加美丽富绕,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篇二: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地域文化(贵州省情)一、填空题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

水(落差 大,便于开 发)、煤 (储量大)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4、贵州生态良好
海拔、纬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森林覆盖率50%,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被 誉为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大公园”。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5、贵州区位便利
交通
贵广高铁,贵长高铁; 9个民航机场;乌江 水运;县县通高速, 乡乡通邮路,村村通 公路。
重视对省情的认识。 周恩来总理对贵州客 观评价一席话,一洗
各级领导、部门和科 研工作者高度重视贵 州省情。2006年省政
“三无”陈旧认识,
激发人们改变贵州贫 穷落后面貌的热情。
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做出了“欠发达、 欠开发”的基本判断
三、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
1、发展速度不快,经 济总量不大和发展方式 粗放,经济质量不高。
2、贵州文化多彩。 、科学决策,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需要。 、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3、贵州资源丰富。 、宣传贵州,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 、用辩证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4、贵州生态良好。 、用开放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5、贵州区位便利。 、从本质上去认识贵州省情。
6、注重贵州省力的研究。
1
2
培养贵州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需要
人们的爱乡之情不是自发产生的,是基于对家乡的了解 和认识不断形成的。
科学决策,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需要
对省情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影响着整个目标的成败。
3
宣传贵州,实际上对外开放的需要
要让世界了解贵州、认识贵州,就必须向外界宣传贵州。

贵州省情教育4-6章课件

贵州省情教育4-6章课件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民 族 特 点
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
1.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 主要分布汉族; 2.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及毕 节、六盘水等各县主要分布苗 族; 3.黔南、黔西南及安顺、六盘 水等主要分布布依族; 4.铜仁玉屏、江口、石阡、万 山区及黔东南自治州各县主要 分布侗族。 1.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 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 侗、藏缅等语族; 2.少数民族语言均属汉族语系, 分属苗语、瑶语、壮傣语、侗 水语、彝语5个雨支。 1.民族文化:音乐、舞蹈、喜 剧、民族节日、民族风俗; 2.宗教信仰,贵州少数民族中 有多种信仰。
年龄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城乡构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1.0-14岁人口为8764581人, 占25.22%; 2.15-64岁人口为 23004671 人,占66.21%; 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2977216人,占8.57%。
城镇人口1174.81万人, 占33.81%,低于全国 49.68%的平均水平
上学期内容回顾
1 2 3
贵州“绪论 ”
“三无”: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特殊的 地理环境
1.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环境 2.组合态势良好的自然资源 3.行政区划 1.从古夜郎到贵州 2.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3.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悠久的 发展历史
本学期教学内容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拓展知识点
它的重要意义是:
国发〔2012〕 2号文件 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它的出台,意味着贵州 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 机遇,它将单一的贵州发展 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进一步 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要求、给予了支持。

有关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

有关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

贵州省情论文有关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贫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探索的不仅仅是贫穷的现状,而且还有贫穷的过去。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贵州省情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解放四十年来,我省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贫富差距很大。

与相对发达的黔中、黔北地区相比,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则处在另一极点上。

这些地区多少年来十分艰难、痛苦地挣扎在贫困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

该县位于黔西南边缘南、北盘江夹角的崇山峻岭地带。

全县土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16万9千人。

主要居民为布依族,点总人口的74%。

册亨县原是一个布依族自治县,1984年取消自治,归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并列为全省26个贫困县之一。

近四年来农村人均口粮只有350—400斤,人均年纯收入130—150元,远远低于全国乃至本省的农民人均口粮和纯收入水平,大多数农民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贫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探索的不仅仅是贫穷的现状,而且还有贫穷的过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总是一直处于贫困的境地之中。

(一)农业基础薄弱册亨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现有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1.2亩,比全省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0.71亩还多0.49亩。

但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差不多占现有旱作耕地的一半。

全县稻田面积中,中低产农田就占了70%。

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仍占相当大的数量(约55%),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田总量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赶山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天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多陡峭,流径量大,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

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0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总面积的半数。

根据有关部门对南、北盘江浸蚀模数的计算,每年县境内通过大小溪沟、河流外泄泥沙约140万吨,计有5千多亩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

《贵州省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贵州省情课程英文名称:The situ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程编号: 106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 1课程归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时间:2016 年5月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

《贵州省情》课程目的是贯彻中央、贵州省政府及其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把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使大学生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激发贵州大学生热爱贵州、宣传贵州和建设贵州的积极性和热情。

本课校级为公共必修课,通识课。

2、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省情基本理论知识,对贵州省情特征、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适用专业、学时数及学分数: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全校所有本科专业。

18学时时数。

1学分。

二、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卷)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贵州省情教程》,贵州省教育厅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资料:1、《贵州读本》,钱理群等主编,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82、《龙行贵州》张晓松等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2007.43、《贵州秘境》杨正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6.94、网络教学平台资源(rs.)。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视频教学资源。

四、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贵州省情》教学的基本内容: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贵州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贵州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贵州省情”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人物、事件等能够清楚;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对一些基本特点和知识要点能够识记并适当分析;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对重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

贵州省情教程 绪论

重视对省情的认识。 周恩来总理对贵州客 观评价一席话,一洗
各级领导、部门和科 研工作者高度重视贵 州省情。2006年省政
“三无”陈旧认识,
激发人们改变贵州贫 穷落后面貌的热情。
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状
况做出了“欠发达、 欠开发”的基本判断
三、贵州省情的认识过程
1、发展速度不快,经 济总量不大和发展方式 粗放,经济质量不高。
水(落差 大,便于开 发)、煤 (储量大)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4、贵州生态良好
海拔、纬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森林覆盖率50%,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被 誉为天然的“大空调”、“大氧吧”、“大公园”。
四、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

5、贵州区位便利
交通
贵广高铁,贵长高铁; 9个民航机场;乌江 水运;县县通高速, 乡乡通邮路,村村通 公路。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重要连 接地带()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十一 省市之一
课堂回顾

1、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2、如何认识省情? 3、贵州省情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认识省情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认识省情? 贵州省情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1、贵州历史悠久。 、培养贵州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需要。 、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贵州省情。
铜仁地区
贵阳市 安顺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什么叫省情?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涉及 面广、变化较快。
CONTENTS

贵州省情[最终定稿]

贵州省情[最终定稿]

贵州省情[最终定稿]第一篇:贵州省情贵州省情考试题型为:填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1、省情的概念P1 绪论第一句答: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 P11最后一段3、答: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贵州十届十次全会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

4、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P12 最后一段到P13第一段答:第一,;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第二,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牢牢把握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两个关键。

第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

第五,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5、天无三日晴对贵州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P2 答: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大气降水比较丰富。

二是光、热、水基本同季。

三是立体气候明显。

从不利方面看,贵州大气降水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对降水的利用十分困难。

所以,灾害性气候是贵州农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6、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P3 答: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

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

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基地。

7、贵州封闭半封闭状态形成的两个原因 P7最后一段答:一是“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对发展交通通讯十分不利,阻碍了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流。

二是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8、贵州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9、贵州的地貌特点 P15 最后一段4—5句答: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省情》总结1000字左右

《贵州省情》总结1000字左右

《贵州省情》总结1000字左右篇一:贵州省情总结贵州省情总结第一章一、贵州的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第二章一、地理环境贵州是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四川,重庆 +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的山区自然条件。

1.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岩溶地教多。

2.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一、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以西平均1500米以上,最高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166米。

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高峰是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

第二、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第三、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800米以下,最低东部玉屏县,平均541米。

最低峰在东南部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一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占61.9%广泛分布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跌水、悬挂泉、喀斯特湖。

地下溶洞、暗河、伏流、暗湖、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

二地貌类型:92.5%为高原山地和丘陵,山间小盆地仅占7.5%1.北部大娄山,赤水和乌江分水岭1000-1500米2.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2572米,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区网”的成员。

黔金丝猴的生存区。

3.西部有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

最高峰是韭菜坪2901米4.中部有苗岭,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雷公山,2178米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物种基因库”大娄山+乌蒙山——苗岭——武陵山三、地理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区。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区。

论贵州省情

论贵州省情

论贵州省情省情是一个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科技文化、社会变迁、人口民族、政治经济状况等等......省情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千百年来,贵州虽山河依然,地形地貌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其具体的、局部的形态,尤其在行政区划、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变化较大。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贵州已从封建统治变化为民主文明的社会,从边远的蛮荒之地变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从“人无三分银”变为基本过上小康生活,特别是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及大西南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的基本建成,缩短了贵州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基本改变了贵州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一个开放的、快捷的、便利的贵州已在祖国大西南崛起。

由于省情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对省情的认识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不断研究、分析,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反复。

自古以来,因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所站的角度不同,对省情的认识也不同,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省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过去贵州因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山大雨水多,加上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屏障;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们对省情基本特点的认识也有了明显改变。

过去人们认为“天无三日晴”的气候不好,是贵州发展的劣势;现在随着农业实用技术的进步,认识观念有了新的转变,认为雨多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丰富的雨量不仅有利于喀斯特山区农业防旱抗灾,又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生长。

过去因为山大坡陡,交通闭塞,认为贵州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现在因交通条件改善,成为祖国西南的交通要道。

过去因为开发粗犷,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卖出的是“傻大黑粗”低级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 特 殊影响
不利方面:
(1)自然生态脆弱。喀斯特地貌上的土地自然保 水保肥的能力较差。 (2)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水土不配套。贵 州人均耕地只有0.70亩,大大低于全国人均1.57亩的 平均水平。土层浅薄、坡度较大、肥力较低、水土流 失严重。大多田高水低,利用困难。 (3)不利交通通信发展。贵州山区的崇山峻岭, 深切河谷,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发展困难。
第一章 绪论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 遵循客观规律就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贵 州的优势是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四 大方面。资源特别是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 发和综合利用;生物要注意保护,延续物种;旅游要 保护好环境,利用优势气候,发展以原生态为特色旅 游项目。
第六章
第七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与构建和谐贵州
2 (120)
2 (120)
(2)学生按照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教 学大纲的要求,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还 应该仔细阅读文字教材,查看参考资料, 结合对家乡的了解,准备一份5分钟左右 的课堂报告(口头、书面、幻灯片皆可), 每堂课安排3名同学上台讲解。 (3)根据教学进度和学习情况,教师 将适当布置平时作业。未能上台讲解的同 学所准备的课堂报告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 的一部分。
第二节
第一产业方面 农业方面:夜郎时期,贵州已能制造 和使用铁制农具;隋唐五代时期,已会灌 溉和牛耕技术;元、明、清时期,土地资 源大规模开垦;近代,贵州的农作物品种 已比较齐全。
第二产业方面 纺织业方面:4000多年前,贵州祖 先已会原始的纺织技术。唐代,纺织技 术发展能织多种布类。清代,遵义地区 发展了丝织业,安顺的“五色扣布”和 “顺布”已相当有名。秦汉时期的蜡染 工艺保持至今,一枝独秀,日益完善。
五、教学安排 (1)“贵州省情”课程在教学 计划中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堂 教学时数为18学时。采用讲解重点、 难点问题,分析重点理论等方式进行 课堂讲授,并开展学生自主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 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 绪论 特殊的地理环境 悠久的发展历史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容 课时(分钟) 4 (180) 4 (180) 3 (150) 3 (150)
第一章 绪论
避害方面,主要是土壤和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因素 。农业应以林业和山地畜牧业为主;耕作业应发展适合 贵州的农作物;还可以利用播种与收割在时间上的合理 安排来趋利避害,如“两段育秧”技术就可避免“烂秧 天气”、伏旱和秋绵雨等;利用一些地区(如罗甸)的 “天然温室”气候,培养蔬菜等。
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 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贵州居住着56个民族,有汉、苗、布依、 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 蒙古、畲(she)、瑶、毛南、仫佬 (mulao)、满、羌1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 族人口占37.8%。贵州的发展中,各民族 共同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总的讲主要体现 在 1、在第一产业上 2、在第二产业上 3、在第三产业上
教育方面:东汉时期,独山人尹 珍开始在贵州办学;明代贵州设多个 府学;清代兴办官学,书院就有130 个,还有学子到国子监深造,乡村私 塾也大量兴起,出现了许多举人、进 士,还有了有状元;辛亥革命以后, 特别是在抗战时大学的内迁,为贵州 现代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2、为什么学习贵州省情?
作为贵州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贵州省情, 就无法面对贵州的现实和未来作出理性的思 考和正确的选择,就难以树立“为家乡的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2、为什么学习贵州省情?
2007年秋贵州省教育厅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切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 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省高校开设“贵州省情” 课程。目的是:使贵州高校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 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 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大学生热爱贵 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 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制陶业方面:新石器时期, 贵州已能生产一些粗糙的陶器; 汉代,已有较高制陶工艺,能生 产舞蹈俑、托案俑、镇墓兽、陶 羊、陶猪、陶鸡等,还有全釉和 半釉制品。
矿冶业方面:汉代就发现了朱 砂;唐代,朱砂和水银已成为贡品, 并有了土法开采金、银技术;宋代, 贵州的朱砂、水银、雄黄成为交易 的重要商品;明代,在贵州已有煤 炭开采,并作为生活取暖所用;清 代,贵州已有多家较大冶炼厂,矿 冶技术有较大发展。
酿造业方面:夜郎时期,就有“枸 酱”生产出售。魏、晋时期,贵州已能 利用蒸馏技术生产烧酒。唐、五代时期, 贵州的牂牁酒已很有名气。明、清时代, 贵州酿酒普及,有米酒、包谷酒、高粱 酒等,最有名气的是“茅台烧”。在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贵州茅 台酒获酒类国际金奖。
交通运输方面:春秋末年开通进入云 南的古道;秦代修“五尺道”,通夜郎到 诸小邑;汉朝,开辟了四川、贵州、番禺 的通道;明代,驿道运输有较大发展,彝 族女土司奢香修“龙场九驿”,自龙场 (今修文),经黔西、大方到毕节,成为 通向西部的主要干道,龙场驿为枢纽,使 西部与省内各地连为一体。这时还开通了 通往湖南、广西、四川的水路交通。近代, 初步形成黔桂、黔湘、黔川、黔滇4条公 路干线的省内骨架,开始出现了航空运输。
第一章 绪论


(3)矿产丰富、组合良好。贵州已发现矿产 128种,探明储量的76种,保有储量位居全国 前十位的有41种,优势矿产有铝、磷、锰、重 晶石等。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成为 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 (4)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贵州特有的山、水、 洞、林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原生态自然风 光资源。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有利方面 (1)降水丰富。贵州年降水量多在1100~ 1300毫米之间。 (2)光、热、水同季。夏季阳光充足,也是 雨水最多的季节,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4)“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 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按时、按质、 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课 堂教学出勤,课堂报告质量等情况, 评定平时成绩。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考 试周统一考试, 该成绩占课程总成 绩的70%,即70分。
3、怎样学习省情?

四、注重省力的研究 省力是省情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省力在本质 上决定省情。所谓省力,就是一个省的发展能力, 最基本的是一个省的社会生产力。所以,研究省 情的重点是研究其社会生产力。自然条件、自然 资源等对一个省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 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才能使自然条件得以利用, 使自然资源得到开发,才能变为现实的社会财富。 所以,研究省情,必须把重点放在省力的研究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一、“天无三日晴” (有利和不利方面) 二、“地无三里平” (有利和不利方面)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
第二节 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贡献 第三节 美好的发展前景
一、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二、“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三、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贵州省情
授课教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周能
课程的概述
• 1、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 2、课程级别:省级必修课 • 3、课程定位:通识教育课 • 4、课程任务:了解贵州省
思考:



1、什么是省情? 2、学习省情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3、怎样学习省情?
什么是贵州省省情
主 要 内 容
第三产业方面 文化方面:贵州历史上民族文化伴随着 人民社会生活的发展,有民族歌舞、民 族节日、民族戏剧、民族建筑艺术、民 族习俗等。2006年5月全国的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贵州有30多项。 包括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 沙滩文化、长征文化等。2008年,贵州 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近300处。贵州 多元文化并存,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结 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资源。
3、怎样学习省情?

三、要从本质上去认识和把握省情
所谓本质,是指省情各种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 律,任何现象,都是各个省情要素内部联系的外在表现。 特点(或特征)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他种事物特别显著 的特征或不同点。特点是事物的本质反映。只有把握了 省情的基本特点,才能认识省情的本质。如何才能把握 特点?一般是通过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只有通 过纵向的(自己同自己的历史比较)和横向的(同全国、 同兄弟省、区、市比较),才能找出自己的特点,才能 从本质上把握省情。
为什么要学习省情 怎样学习贵州省情 第一节绪论内容
1、什么是省情?

省情是关于一个省的自然、地 理、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 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 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 态系统。涉及面广、变化较快。
2、为什么学习贵州省情?
学习省情的目的和意义是:Biblioteka 3、怎样学习省情?
一、要用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省情
1)是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省情是一个 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2)是要用发展的观点; 3)是要用辩证的观点。
3、怎样学习省情?
二、要把一个省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考察

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要受到 全国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军事、法制、 外交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尤为 突出。因此,研究和认识省情,决不能离开全国乃 至世界的大环境,孤立地看待一个省的发展。“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跳出本省的局限, 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认清省情的基本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