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合集下载

第二讲 重商及重农主义

第二讲 重商及重农主义

3.引申


为什么重商主义者会认为贸易顺差会使国家富强 呢? 来自亚当-斯密的回答:



像个人一样,重商主义者用硬通货或“财富”的增加 来证实一国想使财富增加就要使支出少于收入; 货币被错误地等同于资本,贸易顺差也被错误地等同 于收入超过消费的部分。 重商主义不过是由“商人和制造业主”向贪财的国会 兜售的一套保护贸易的谬论,而这些谬论又是建立在 “财富是由货币构成的流行见解”之上的。
杰勒德-马利尼斯(1581-1641)

1622年,出版《古代商业法典》,表述 了其重商主义的观点:


为商人的地位进行辩护; 提出,政府管理商品对于保证出口商品的高质 量是必需的; 一国拥有更多的货币将导致物价上涨并刺激商 业的重商主义观念;
查尔斯-戴维南特(1656-1714)

1698年《论英国的财政收入和贸易》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是指在经济增 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 升也越快的现象。当贸易产品部门(制造业)生产效率迅 速提高时,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也会提高。国内无论哪个 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尽管非贸易部门 (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并不大,但是其他行业工资也会 以大致相同的比例上涨。这会引起非贸易产品对贸易产品 的相对价格上升。我们假定贸易产品(按外汇计算)的价 格水平是一定的话,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固定汇率的条 件下,会引起非贸易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起总体物价 水品(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加权平均)的上涨。如果 为了稳定国内物价而采取浮动汇率的话,则会引起汇率的 上升。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使实际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实际 贬值。
1.3 对谁有利或者为谁谋利

第二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第二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 提出不值得信任商人的观点,呼吁政府对商 业进行管制;
• 1699年出版《论贸易平衡中可能的获利 办法》提出出口净利润的观点。
• 提出国家财富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19
让•巴蒂斯特•科尔伯特 Jean Baptiste Colbert (1619-1683)
• 法国路易十四(“太阳王”)时期的财政部长(16611683);
22
作为重商主义者的配第
• 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避免大规模的走私活动; • 应对进口商品征关税(制成品和原材料区分对待); • 反对禁止出口金银的法律,却痛惜只付给外国人作为
运费的金钱等; • 赞成国家应该拥有大量人口,提出人口众多可以增加
对政府收入的思想; • 反对绞死小偷,却并不出于人道主义的动机,认为将
6
重商主义学派为谁谋利
• 有利于商业资本家、国王和政府官员,特别有 利于那些最强大的、地位稳固的拥有最优惠的 垄断地位与特权的人。
• 部分经济思想家认为可以将重商主义理解成寻 租行为(“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极端事 例。
• 垄断地位、贸易保护和管制形成经济租金,而 政府官员和垄断商人则共同分享经济租金。
13
历史借鉴:重商主义影响犹存
• 19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时,许多国家都采取提 高进口关税、本币贬值的措施限制进口。
• 重商主义影响的更近事例是1990年代初期,许 多美国人特别关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的 庞大贸易赤字。
• 日本也曾一直实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日本持续的巨额贸易顺 差不仅反映一定程度的“国外商品的恐惧症”, 还反映日本“攫取”利润丰厚的国际市场的渴 望。
14
托马斯•曼 Thomas Mun (1571-1641)

第二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第二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 除发展反映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支付关系的国际收支平衡 表的经济学和会计学思想外,重商主义者(不包括配第
或曼)对现代经济学理论贡献甚微。 • 重商主义不了解,为使国家变得更富有,不仅可通过使
邻国变得贫困来达到,还可通过发现本国的更多的自然 资源、制造出更多的资本货物及更有效地使用劳动力来 达到这一目的。 • 重商主义也没有理解,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可以同时 增加所有国家的财富,向工人支付高工资并不一定导致 工人的懒惰和劳动力的减少。
2
• 民族国家正在兴起,最强大的国家都在 攫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国家之间的经 济竞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趋激烈。
• 需要形成一个取代封建观念的拥护民族 主义,赋予商人尊贵和重要地位,能为 经济与军事扩张进行政策辩护的学说。
3
重商主义的主要信条
• 金银是最佳的财富手段,一国的财富等同于该国拥有 的金和银的数量;
• 提倡民族主义,只有以邻国的牺牲为代价才能扩大出 口和积累财富;
富的士兵与水手,还能保证劳动力的充足供给与低工 资水平;
4
重商主义信条的问题
• 重商主义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海 军与商业舰队,自然容易导致军国主义;
• 不相信自己的诚实与判断力,结果导致政府对 商品生产的监管陷入令人困惑的境地;
• 出现重视出口而不愿意进口的“商品恐惧症”,
商人的利益超过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 重商主义者并不希望他人也从事贸易活动,从
7
垄断商人牟利的实例
• 为确保羊毛制品的利益,英国禁止使用羊毛制 品的替代品的印制棉制品的“印花布” 。1721 年,法律禁止使用印花布,却允许生产出口 “印花布”。17世纪晚期,尽管按照宗教传统 要求埋葬死人时使用亚麻制品裹尸,而法规要 求须使用羊毛制品。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 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
➢ 代表人物:孟克列钦(法)、柯尔培尔(法)、 托马斯·孟(英)等。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及主要观点
➢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 早期的重商主义(15A.C-16A.C中叶) ➢ 又称为货币平衡论(货币只能流入,不能
➢ 3、国家的干预是合适的吗?
➢ 经济学家张曙光:中国该放弃重商主义了 ➢ 重商主义还在影响我们? ➢ 经济观察中国须弃出口创汇‘重商主义’
➢ 重商主义政策的后果
➢ 重商主义的政策支代表的大商业资产阶级 的利益,并且在国内来讲,忽视了农业的 发展,所以,在英法等国,对重商主义的 思潮都进行了了相应的反思,并在法国出 现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s)
主要代表人物
➢ 魁奈 (Francois Quesnay, ➢ 1694~1774) ➢ 原为路易15的宫庭御医, ➢ 和皇室贵族有密切关系,声望极高。 ➢ 1756在大百科全书提出“农业家” ➢ 1758 经济表 (&货币、语言被尊为人类三
大发明)
➢ 杜尔阁 ( A.R.J. Turgot,
➢ 1727~1781 ) ➢ 在路易15时期担任13年州长, ➢ 绩效良好 ➢ 担任财政部长(任期极短1774~1776被罢黜) ➢ 改革政策(与经济相关者) ➢ 废除境内谷物的贸易障碍; ➢ 将傜役改为以现金支付; ➢ 废除行会制度; ➢ 税制改 革 : 废除人头税; ➢ 严格控制公共支出
内; ➢ 第四、为了保证贸易顺差, 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如通过
法令保护国内工商业来发展对外贸易,限制进口等;
➢ 第五、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生产必须服从对外贸易的需 要;
➢ 第六、流通是利润的源泉,即贱买贵卖的结果。只有对外 贸易才能为一国带来真正的利润。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法国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

法国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

法国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历程(经济124班马闯)十六至十八世纪,欧洲各国动荡不堪,同时期的法兰西几经易主,从波旁王朝到路易十四君主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再到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政治的动荡却不能阻止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思想界在久经禁锢之后迎来解放: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伏尔泰到魁奈。

在上述大背景下,法国经济思想界经历了从重商主义向重农主义的演变。

重商主义起源于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中期已发展为较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英国的托马斯〃孟是重商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贸易论》被马克思誉为划时代的著作。

但重商主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柯尔培尔的实施。

1661年,路易十四开始亲政,法国君主专制渐渐达到顶峰。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并进一步巩固王权,1665年,路易十四任命柯尔培尔为财政总监,将法国经济的生杀大权交给了他,由此拉开了柯尔培尔改革的序幕。

柯尔培尔认为欧洲的货币总额是一定的,要增加本国的货币量,必须通过对外贸易掠夺其他国家的货币财富。

为此他大力提倡发展工业,只有工业发展才能保证商品的不断出口和货币财富的流入。

为此,柯尔培尔采取各种措施,发布了许多政策法令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如给从事工业生产的资本家发放补助金和贷款,颁布了保证产品质量的规章和制度,实施了鼓励外国技术工人移居法国的政策等。

另一方面,柯尔培尔对国家税制做了改革,对改善国内市场状况和促进国内工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柯尔培尔主义忽视农业发展,直接导致了法国农业的没落。

客观的说,柯尔培尔主义使法国工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带动法国步入欧洲顶级强国之列,同样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法国资产阶级较欧洲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人民普遍重视农业。

柯尔培尔忽视这一因素,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柯尔培尔强调国家干预,紧抓工业,改革税制,对非特权阶级的剥削日益严重,没有特权的商人和贵族的反对浪潮不断高涨。

1683年9月6日柯尔培尔去世时,整个法国特别是巴黎欣喜若狂,法国人民奔走相告:税收将被取消,黄金时代将再次来临。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5 戈森定律? 戈森定律是以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命名的边际效用价值,其内容就是欲望与享受的相互 关系及变化规律。是现代“效用论”的基础。戈森认为: 1.人类为满足欲望和享乐,需不断增 加消费次数,而享乐因随消费的增加而递减,享乐为零时,消费就应停止,如再增加,则 成为负数,使享乐变为痛苦。2.假如有人在几种享乐之间有选择自由而无充分享受的时间, 则不论这几种享乐起初的绝对量如何不同,要取得最大的享乐总量,必须在他们之间依次 消费其享乐量(个量)最大者,直到各种欲望之数量(个量)彼此相等为止 3.在原有欲望已被满 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多的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6 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是指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马歇尔用商品的均衡价格来衡量 商品的价值,认为均衡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而需求价格的决定和供给价格的决定有很大 的区别,他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提出 均衡价格论,指出在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 时,产量和价格也同时达到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供求状 况决定的,是由商品的均衡价格衡量的观点,这是马歇尔庸俗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7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理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相对抗. 认为利息相对现在财物和未来 财物的主观评价的差额。从需求的角度.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 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的角度看,利息主要 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 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他的理论基础是:不同时期的需要与资力不同,对将来欲望及 其满足手段的评价较低;现在财富比将来财富具有技术优越性。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
9 巴师夏的和谐经济理论? 巴师夏的理论基础是交换价值轮和分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和谐的社会组织”, 其根据产生于商品的“交换”,认为任何“交换”都是“互相帮助、互相替代对方工作,相互服 务”的过程。这种以对等利益为基础的交换,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保持了“和谐性”; 土地所有者、资本家、工人都分别通过提供服务,得到地租、利息和工资;并且随着社会 生产 的发展,各自的收入也会同时增加。所以,在“和谐的社会组织”里,是没有阶级矛盾 和阶级冲突的。社会的大趋势是”和谐”。 10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同 时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食物赶不上以几何级数速度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因 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 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 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11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价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 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函数,因此,任何商品 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即一旦经济制度处于非均 衡状态时,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地使经济制度调整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瓦尔拉斯是最先建立 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 12.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国家的作用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因而竭力 反对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比财富本身重要得 多,发展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认为一国的生产力力可以促进该国科学、艺术 和政治的发展,并能增大人民的福利,增加人口、财政收入和国家实力。国家都必须经过 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五个 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他认为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实行保护关税,发展生产力,向第五 个阶段过度。 13.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标志旧福利经济学形成,庇古以基数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他 唆研究的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仅限于经济福利,即可以用货币直接或间接的加以度量的福 利;社会总福利可以用一国的国民收入来表示;如果国民收入增加,并且没有收入分配不 均的情况,那么经济福利就会增加;要增加社会总福利,就必须增加社会总产品量。 特征:1 经济学是解决物质问题的,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是 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2 用物质福利或效用来表示个人福利概念。3 社会应使整体福利 综合达到最大,其中有利于穷人的收入分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福利。 14.新福利经济学?

法国重农学派与我国的重商主义

法国重农学派与我国的重商主义

古代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比较班级:10级农林经济管理姓名:何金梅学号:2010123052古代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比较———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与法国重农学派摘要:18世纪中期法国的重农学派是以魁奈和杜尔阁为代表人物,倡导通过发展农业来恢复法国经济。

与此类似,中国古代也有着许多主张通过重视农业来富国富民的思想,两者在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别,两者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差别。

关键词:重农学派;重农抑商思想;比较分析一.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概述中国最早的重农思想产生于西周时期,这比法国重农学派的产生要早2000多年。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考察的时间范围始于西周,止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前。

重农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经济思想。

不同于法国重农学派,中国古代重农思想时间跨越大,涉及人物多,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就表现在这些人物的经济思想之中。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西方经济史流派简介

西方经济史流派简介

12
世纪30年代后 五、凯恩斯学派(20世纪 年代后) 世纪 年代后)
1.概述: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
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 荣
2.为谁牟利:整个社会 3.代表人物:凯恩斯 汉森 萨缪尔森等 4.主要信条:强调宏观经济学
需求导向 经济中的不稳定性 工资和价格刚性 积极地财政与货币政策
4
1.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 处于健康状态;反之,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 。 2.认为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间存在着相互 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
5
二、古典学派(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
1.概述:它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
2
1、认为贵金属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
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 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 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一国拥有的贵 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 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 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 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
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 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十分强调 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认为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这只 “无形之手”,实现均衡发展.
5.区别:在价格决定时,强调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
对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更加重视 将边际分析扩展到不完全竞争市场
13
谢谢!! 谢谢!!

学习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阅读感受

学习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阅读感受

学习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阅读感受
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是两种经济学派别,主张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经济发展应以贸易为核心,主张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来促进本国贸易优势和贸易顺差,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实力。

而重农主义则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应以农业为基础,主张保护农业利益,提高农业生产力。

从阅读感受来说,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经济理论。

了解这两种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上的一些经济政策和决策,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比较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学在不同时期提供的不同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分析当代社会和经济问题时,采用多元的视角,不拘泥于单一的经济理论。

总而言之,了解和思考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理论的不同观点,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这些理论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分析当代经济问题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共28页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共28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学派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纵观世界文明史,西方世界历来是重视商业的,而相比之下,华夏文明就是典型的农本主义文明。

差异的存在并非巧合,而是众多地理、政治和文化因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共同作用造成的。

在欧洲世界,商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在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以后,商业城市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而地理位置的逐级优越性决定了殖民国家的占统治地位的顺序。

从最先受益的西葡,到逐渐占统治地位的日不落帝国,商业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大不列颠的繁荣,统治者也看到了商业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商业,而商业也必然成为大西洋沿岸各国争夺的重中之重。

作为欧洲商品运输者的倾向于自由贸易的荷兰船主,英国自然不会允许对手的一夜暴富而必然予以干预和打击。

重商主义的思想体系就这样被人们毫无保留的奉为圭臬。

几乎所有的17世纪国家都在尽可能的拥有大量的贵重金属,鼓励对外贸易和出口,发展原材料加工产业,增加人口和劳动力。

所以,这也就很容易理解重商主义支配下的殖民地就仅仅成了黄金白银的储藏库,而殖民地特有原料的加工行业也就被拥有这一殖民地的国家所垄断,不允许任何外人插手。

反观中国,重农轻商的思想绵延至今。

从商鞅变法时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时的对商业的沉重赋税,从盐铁等暴利行业的官营到明清时期的海禁。

甚至从士农工商的排序中,也能看出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对于中国来说,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拥有土地,就意味着能够相对稳定榨取巨额财富。

而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安居乐业,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同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农业和商业的地位。

农商地位的差异,导致了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土地革命革命性之差异,导致了古代到近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地位的交换,也能从一定角度给于李约瑟之问一个回答。

我想,对于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总结。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重商主义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金银就是财富,财富就是金银2、财富源泉的观点,两个源泉:挖矿(金银矿藏的开采)流通领域(重视对外贸易多卖少买)。

3、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保证贸易顺差。

4、国家干预经济,初步分析国家队要大力管理。

5、奖励增加人口,管理食物价格,人口越多越好,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6、民穷国富论,穷人越穷越好,国内人穷,消费就少多出来的商品就可以卖到国外,为国王他们带来财富,重金,重视贸易,强调国家干预是核心思想。

孟克列钦1. 早期早起重商主义者,《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2. 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3. 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经商,保护自然资源4. 使家富足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托马斯.孟1. 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2. 商人占国家经济中重要地位3. 反对禁止输出货币政策4. 发展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掠夺殖民地5. 发展本国手工业柯尔培尔:1、财富观:金银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武力对外掠夺2、发展工业:重商抑农3、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地位4、国家干预:提出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全国税率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大约14、15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16实际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02:51.59]早期和晚起重商主义的差别:用什么方法来增加财富是区分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标志,早期: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早期重商主义者提倡少买多卖,提出自由贸易,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者虽然也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提出发展工场手工业,坚持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比较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财富观的比较,及财富的内涵

比较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财富观的比较,及财富的内涵

比较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财富观的比较,及财富的内涵02班05组徐兴山摘自/html/class/article/2010/0621/4038_3.html 什么是财富?这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

人们对它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

例如,有人出于分析个人的享乐目的,把财富定义为个人效用,用于研究满足个人主观偏好的方法;有人出于分析资源静态配置的需要,把财富定义为交换决定的价格,把一切暂时不稀缺的资源都不当作财富;有些财产多的人及其理论代表,为了在收入分配中永远处于有利地位,把经由人用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的劳动产品财富,和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财富等同起来,否定劳动产品财富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特殊意义;还有些人把金钱财富增值作为经济活动的最高目标,把人力只作为和机器原料一样的为了追求金钱财富必须贬损、别无用处的资本,无视人力对人所具有的直接财富意义。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重商主义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拥有金银或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标准。

重商主义者反对古代思想家和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维护自然经济和反对货币财富的观点,他们从商业资本出发,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把金银即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

他们的观点反应的当事流行于西欧的追求黄金的狂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晚期的重商主义者提出了二元论的财富观,即认为财富既是人为财富,又是自然财富。

如英国十七世纪的托马斯•孟说过,发展外贸,力争出超,要使赚得的“人为财富”“以现金的形态被带回本国”。

同时又认为:“以为金钱就是贸易的生命”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世界上还只有少量的钱币在流通的时候,就已有了交换或以货换货的大规模贸易了。

”不仅英国,而且法国较晚的重商主义者如孟克列钦,也“一方面认为货币是财富,……另一方面又说使国家富足的不是充足的黄金和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

重商主义者们认为财富的来源是流通领域,但并非所有的流通领域都是财富的源泉,只有输出地商品换回金银的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

流派梳理

流派梳理

前古典时期:重商主义(15-17世纪)代表人物:威廉•配第背景:当时市场迅速的兴起,商人阶级的抬头、民族国家之兴起、发现新大陆和远东,使得重商主义成为近代经济学的起点。

文艺复兴运动都直接间接导致了民族国家的兴起。

重商主义成为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先驱。

政策主张:1.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2.保持贸易顺差3.主张国家干预国家或者政府作用:国家干预贸易,主要体现在一下四个方面:出口退税、贸易壁垒、进口替代、鼓励出口。

重农主义(18世纪50-70年代)代表人物:魁奈背景:法国是农业大国,18世纪的法国,国民经济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奴制依然存在,封建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存在。

政策主张:1、崇尚“自然秩序”2.强调自由放任3.农业最重要政府作用:整顿税收,简化税制,只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单一的地租税。

坚持强调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符合自然秩序。

古典时期:古典经济学(17-18世纪)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背景:17世纪中叶后,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此时保护关税制度和居住资格法令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因而要求政府尽可能地减少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成了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政策主张:在自由放任和消除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各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自然而然地会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应该交由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去引导。

政府作用:一是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成员不受其他成员的欺侮,三是建立和维持某些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新古典时期:新古典经济学:(18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马歇尔背景: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

政策主张: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重商主义——精选推荐

重商主义——精选推荐

第九章知识点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该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1、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

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国家支持商业资本的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古典经济学时期重商主义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他们坚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金银就是财富,财富就是金银2、财富源泉的观点,两个源泉:挖矿(金银矿藏的开采)流通领域(重视对外贸易多卖少买)。

3、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保证贸易顺差。

4、国家干预经济,初步分析国家队要大力管理。

5、奖励增加人口,管理食物价格,人口越多越好,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6、民穷国富论,穷人越穷越好,国内人穷,消费就少多出来的商品就可以卖到国外,为国王他们带来财富,重金,重视贸易,强调国家干预是核心思想。

孟克列钦1. 早期早起重商主义者,《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2. 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3. 反对外国商人在法国经商,保护自然资源4. 使家富足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生活必需品托马斯.孟1. 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2. 商人占国家经济中重要地位3. 反对禁止输出货币政策4. 发展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掠夺殖民地5. 发展本国手工业柯尔培尔:1、财富观:金银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从武力对外掠夺2、发展工业:重商抑农3、对外贸易:保证贸易顺差地位4、国家干预:提出取消地方关税,统一全国税率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大约14、15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16实际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02:51.59]早期和晚起重商主义的差别:用什么方法来增加财富是区分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重要标志,早期: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早期重商主义者提倡少买多卖,提出自由贸易,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者虽然也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但提出发展工场手工业,坚持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一、古典经济学时期(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1价值理论2、分配理论3、货币理论4、经济增长理论威廉。

配第的方法论:第一次提出一种定量的客观的分析方法,其研究扩展到生产领域,提出“政治算法”,重视数学和统计学,是统计学之父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他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耗费的劳动构成了商品价值“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者所耗费的劳动构成商品价值威廉配第的分配理论:点出当时社会存在三种阶级之间的对立,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认为工资和利润相对立,农业工人的工资和地主的地租是一种对立关系,利息要受到地租的制约。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布阿吉尔贝尔1. 农业繁荣论,认为赋税过重,导致土地收益减少,不正当的农业政策,要减轻赋税,刺激消费,重视农产品生产2. 财富观:反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货币实际上不是财富,提出废除货币。

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以农产品为主,农业是生产财富的源泉3. 经济自由:保持经济自由发展,按自然法则来走,提出“比例价格的概念纯产品学说(魁奈):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真正的财富是土地上产出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既农产品。

纯产品实际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超过了当初耗费的作料所多出来的东西。

除农场主和工人付出劳动以外,大自然也参与了劳动,纯产品即大自然送给土地所有者的赏赐,此“地租”存在是合理的。

其片面性:1、没有认识到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2、错误的把农业生产看成唯一的生产部门。

社会阶级结构:分为三个阶级,生产者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其中第一个阶级是唯一的生成者阶级,第二个阶级是占有纯产品的阶级,他是按照创造和占有纯产品来划分阶级的,最早提出了阶级的划分,但抹杀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区别,实际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经济表:对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流通做初步分析,研究三个问题: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资本在三个阶级间如何分配;三个阶级如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为什么农业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有六个前提:社会实行普遍的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社会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社会资本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各阶级间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只考虑阶级间流通,不考虑阶级内部的流通;不考虑对外贸易经济表的评价:优点1、运用抽象法2、其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魁奈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在生产过程的形式4、把各界及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看成是在生产过程的要素缺点:1、片面地把农业是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2、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3、把社会生产分为两个部门而不是两大部类,最终不可能从理论上接军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问题4、没有体现出剩余价值的生产,在流通结束时候,没有留下工业品满足本阶级饿生产消费和生活需要,这是错误的重农学派的特点:1、自然秩序(相对于人为秩序,重农学派认为是自然秩序是完美的秩序,是要不违反社会就会幸福稳定,倡导经济自由,提出口号“自由放任”)2、重农思想(以反对重商主义,反对柯尔培尔主意来重农,认为农业是唯一可以提供剩余产品的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但重心仍在农业,农业才是财富的源泉)(3)亚当斯密价值理论1、劳动价值论: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对政治经济学的最大贡献);2、收入构成价值论:价值由三种收入(地租、工资和利息)构成,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值波动;三个阶级:只拥有土地:靠地租生存的阶级只拥有资本,靠利润生存的阶级只拥有劳动力,靠工资生存的阶级斯密教条劳动力—劳动—工资资本家—资本—利润地主—土地—地租收入构成价值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经济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资本,工资和地租决定,既收入价值论,但是忽视了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料下的付出,实际上先有价值再有分配,而斯密逻辑关系正好相反,是错误的观点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经济自由主义和国际贸易理论,赋税原则)。

亚当。

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经济自由和国贸理论:1. 经济自由放任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国家职能只限于下面三个方面:a保卫本国不受侵犯b保卫社会成员人身财产安全c能够承担公共工程和公共福利,强调赋税还是要存在的2. 认为国家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来发展经济(4)李嘉图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历史与现实上的意义:1、比较优势院里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买一,解释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

2、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的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

4、只看到国与国利益一致的一面,没看到竞争的一面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他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有两大源泉,商品的稀少性和生产商品的必须劳动量;然而,李嘉图体系存在两大难题:①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②等量资本提供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以工资学说,利润学说,地租学说为核心工资:工资多少取决于工人及其家庭多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认为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并最终趋向于自然价格,工资从长期来看是下降趋势利润:资本家的收入,即剩余价值,其变化由工资决定,并成反比,利润与工资共同够成了商品的价值。

地租:主要分析级差地租,不认为地租是大自然的恩赐,(级差地租有两种形态,由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产生的地租;由土地连续投资所得的不同产量而产生的地租)(5)19世纪初期的西方经济学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 一个规律——土地肥力递减规律2. 两个前提——a食欲b情欲3. 两个级数——食物这些生活资料每25年事按算术倍数增加的,而人口数量则是以几何级数来增加的4. 三个结论a制约原理,人口必定受生活资料的限制b增殖原理,生活资料增多,人增多c均衡原理,人口受各种因素限制,所以生活资料的增加和人口增加能保持一个均衡比例5. 两种抑制——现实的手段和预防的手段a用战争手段,但并不鼓励b现实中人们出于养家糊口的担忧而资源减少人口是预防手段,他认为私有制存在很合理,贫困的原因是人口多6. 反济贫法——认为济贫法养活了一些不该活的人并不反对对穷人一种有限控制措施a对贫困人口进行预防控制b建立济贫院,控制生育,要求其劳动,提供生活保障c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开垦更多土地评价:大多数认为他的人口理论否认了人口的社会性,否认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在某一方面影响了现代进化论,是现代人口论的奠基人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有效需求:人们既有购买的欲望,又可以买得起,不光要靠资本家和工人消费,重点鼓励以地主为代表的不生产阶级的消费萨伊政治经济学“三分法”萨伊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评价:1. 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结为财富,用抽象的谈论财富生产、分配和消费,替代了以往常用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谓本质和历史的分析2. 用三要素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3. 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抹杀了生产在整个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从而把生产分配和消费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萨伊的效用价值论1.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劳动、资本和自然力是生产三要素,三要素创造了效用,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2. 生产费用论:劳动对工资,资本对利息,土地对地租,3. 供求论: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所以价格决定价值,而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所以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

萨伊的分配论生产三要素是价值的源泉,共同创造价值,马克思称之为“三位一体公式”认为利润的两部分,利息和高级工资,他具体分析时混淆了利息和利润,地租是地主节约和劳动的报酬萨伊定律:认为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持有货币的多少不会影响商品交换,认为商品交换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若双方生产数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部分商品生产过剩,有刺引起经济危机,而这时一个偶然因素,因此他认为经济危机不存在四个结论:1. 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的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2. 每个人和全体共同繁荣利害相关3. 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害国内的产业和生产4. 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6)1 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节欲论劳动者使用自己的体力,指挥生产,做出了牺牲,资本是资本家节制消费欲望而投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