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学的方式,都直接来源于教学策略的引导。
因此,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得保证教师教学策略选择的正确性。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必然是具有实用性的,不实用的,不能发挥教育功能的教学策略是失败的。
所以,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根据何种教学原理,教学策略的制定都必须有一个核心指向,就是教学的实用性。
这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真正实施并落实却是一个难题。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的实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无法实现,特别是对农村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和严重。
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受限于资源和信息的不足,在教学技术和设备上往往处于劣势,而教学策略的失效,更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无法得到实现。
因此,如何运用具有实用性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农村地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毕竟,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育资源不平衡给教学带来的缺陷。
在实用性教学策略的运用上,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从本地教育背景和学生组成情况出发,在把握这些情况的基础
上,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如在《感受自然》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按照通用的教学参考书组织课堂教学,不能完全按照一般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因为,一般来说,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许多教学参考书或者教案,都会针对“自然”这个核心词汇组织教学策略,将自然美景、自然风光引入课堂教学,这对处于城市,远离自然环境的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
但是,对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自然风光本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已经没有太多的神奇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跳出一般的教学思维,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制定其它教学策略,执行其他教学方法。
如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城市风光大量引入课堂,营造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冲突的效果,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从感性认识跃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更新
语文是开放的,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对教学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只有在丰富、新鲜的教学信息刺激下,学生才会真正地热爱语文,才会主动地进入课堂教学语境,才能主动地探索知识。
而这在素质教育下,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而言,信息的开放性和时效性显得更为重要。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加上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离信息源地
较远,都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及数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此,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教育信息的收集和采用上,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扩充,努力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让教学信息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更新的教育资讯和知识。
如在《奇妙的克隆》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把当前克隆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给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资源。
如对克隆羊“多利”的介绍,对克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争议焦点,都应该进行一定的讲解。
这些信息对城市学生而言,也许是常识,但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并非如此。
在许多农村地区,网络的普及率还相当低,初中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在城市学生看来很普通的信息,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都是新闻。
三、善于利用本地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施有所欠缺,教师就应该善于利用本地的环境资源或者人文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以弥补教学硬件上的不足。
如进行《动物尾巴的功能》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设置课堂导入:首先让同学们来讨论一下自家养的牛、猪或者羊等动物它们尾巴的作用有哪些?有些同学说:牛的尾巴是用来拍苍蝇的,有的同学说猪尾巴来回摆动是用来给自己降低体温,起到散热作用的。
老师再将问题转入教学内容中,介绍鸭嘴兽、袋鼠、啄木鸟等的尾巴的作用。
这
样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外再对课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总之,在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师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正确指导教学的顺利进行,关键看教师的应变能力,看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