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案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②牢记步骤
找准相关句(判断) 对照辨析 (确认)
③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
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
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 排无:原文中找不到根据的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讨论的话题
•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
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
(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
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
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
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
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
糕,包括尾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
是“节物”。回顾题目?
中西方派定节日的不同。
•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
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
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
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
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
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
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散布匀称,大
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
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
聊,深化一下感情。
过节可以和谐人事,
回顾题目?
沟通人心。
•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
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
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
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请根据语境提示默写。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长河中,美丽的大自然一直被吟咏、传唱。
其中,千姿百态的植物有着别样的魅力与美感。
因此,花草树木常常入诗入文,传情达意。
同样写“花草”,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 1)______,______”写出春游的欣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2)______,______”传达迁客骚人的览物之喜,而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以“(3)______,______”描绘出桃林的唯美奇幻。
同样是写秋天的“草木”,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由“(4)______,______”触发了被贬的愁思,而曹操在《观沧海》中则以“(5)______,______”写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抒发了一位政治家的豪情。
花草树木本无情,将情意寄寓其中,诗文因此而摇曳生姿,意蕴无穷,令人回味。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学校举办“名著联读•经典趣创”展示活动。
请你以《西游记》《海底两万里》为素材,完成题为“悟空忽见‘鹦鹉螺号’”,短视频制作的相关任务。
(1) 根据短视频题目,设计开场内容(不需出现片名和制作者信息)。
(2) 根据下面语境补全短视频中的对话片段。
孙悟空(惊异)俺老孙来也。
咦,此为何种怪物?尼摩船长(骄傲地)这可是能在水下行走的“铁兽”,载我穿行海底两万里。
孙悟空(不解地)你这来历倒稀罕,可也为求取真经?尼摩船长(沉思)①______。
孙悟空(好奇地)那可也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尼摩船长(自豪地)②_____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3.根据所给材料对出下联。
一位手艺人正专注修复“孔子抚琴”的泥塑,晾干、烧制、打磨、上色;一名钳工正在与钢铁“对话”,研磨、锉削、划线、钻削……用时间淬炼本领,用汗水浇灌理想,在劳动中磨砺技艺,以技能铸就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精品解析: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③,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2024年永吉县初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1—5题每句1分,6—7题每题2分,8题4分。)
1.文化传承,滋养生命!让我们在魅力古诗中漫溯畅游吧!
辛弃疾梦回沙场,“1.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激昂悲壮,渴望功名;苏轼打猎,“2.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朝廷,壮心不已;岑参戍边,“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文天祥兵败被俘,“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诸葛亮临危受命,“5.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心系社稷,忠贞不二。他们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4)句意: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攻打魏国。使: 派遣。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解析版
专题14:现代文阅读(说明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二十四节气》,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①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歌中所唱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②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
惊蛰节气,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春耕季节。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④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人们会根据节气准备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动。
例如:立春时,人们会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清明时,人们会到郊外踏青、祭扫。
⑤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说文解字》对“满”的解释是“盈溢”,一种丰盈到能够溢出来的状态。
小满这个节气的名字,在“满”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按通常规律,有小则有大,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它告诉我们: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做人适当留白..。
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智慧。
⑥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世界对二十四节气价值的认同。
【注】①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选文有改动)1.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①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天人合一》阅读题及答案
《天人合一》阅读题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
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
”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
《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主张“赞天地之化育”,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
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
经过历代大儒的传承、发挥,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
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
《阴符经》则用天、地、人“相盗”之说来体现天与自然之间相互补益的密切关系。
重庆市2024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4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上)9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
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烦频袭来之际。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第四单元综合与测试(解析版)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第四单元综合与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中国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诞生于传统中国农业宗法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适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的性质。
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毕竟脱离了它赖以发生的农业社会土壤,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之下,它历史地位的下降与蜕变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在背靠传统、面向未来中能脚踏实地建设我们的节日。
②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因为近百年的人为阻断,节日习俗本身损毁严重。
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
由于记忆的缺失,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许多传统节俗,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
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直接造成节日文化传承的困难。
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恢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
比如春节的社火表演、狮舞龙舞、年画等,都是烘托年节气氛的重要元素。
③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
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人们对传统节日更多的是文化欣赏与精神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富而不是必需。
④同时,新型社会政治节日、外来节日也在不断地分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
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及多样化的文化选择面前,传统节日要想生存发展并影响民族的未来,就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必须对节日内涵与节俗形式进行合理的文化重组与再造,以获取新的生命力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竖立新的节俗标志象征,是民族节日存续的关键。
⑤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第一单元 【B卷培优卷】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一单元B卷·培优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
今天,就让我们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一起去看风景!1.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
(2分)①春:①夏:①秋:①冬: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宣传标语。
(2分)3.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2分)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第二环节:第三环节:唱四季赞歌。
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
【答案】1.①春:万紫千红①夏:烈日炎炎①秋:天高云淡①冬:大雪纷飞 2.答案示例:走进自然,领略美景。
3.诵四季诗文。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积累。
作答时,从自己的词语积累中选择出表现相应季节景色的词语即可,注意书写正确,不能有错字,可以选择最有把握的。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据此可拟写为:赏自然美景,品人生百味。
3.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
作答时注意所设计的活动要与四季有关,例如诵四季诗文,赏四季美图等。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8分)(1)《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3)《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4)大诗人李白不仅喜好四处游历,还爱结交朋友,对朋友总是一往情深,请写出他对朋友深切关怀的诗句:,。
【答案】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开启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A(传染/感染)。
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听到了牧童的短笛在成天liáoliàng亮地响;在老舍笔下的冬天里,我们看到水藻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奉献给了自然;在刘湛秋的四季里,我们感受到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cūguǎng;在《世说新语》里,我们认识了聪慧的谢道韫B同学们,在这段旅途中,我们当志存高远,孜孜不倦,用奋斗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iáo liàng zhùxùcūguǎng(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A处:______。
(3)语段B处填上适当的标点:______。
【答案】(1)嘹亮贮蓄粗犷(2)感染(3)省略号【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嘹亮,liáo liàng,意思是声音圆润而响亮。
贮蓄,zhùxù,意思是储存,积聚。
粗犷,cūguǎng,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传染”通常指疾病、病毒等从一个人或物体传播到另一个人或物体上,而“感染”则指受到某种情感、气氛、思想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这里,文质兼美的文章带给读者的是情感上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用“感染”更为恰当。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根据语境“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听到了……在老舍笔下的冬天里,我们看到……在刘湛秋的四季里,我们感受到……在《世说新语》里,我们认识”可知,此处应表示列举的省略,故用省略号。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政府不但要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还要给予其方法上的指导。
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烘拖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fú)好画。
C.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chuàn)向云霄里去了。
D.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点辍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
B.“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
C.“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是假设复句。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围棋有“三得”,即“得好友、得人和、得心语”。
②围棋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不仅如此,围棋还常被人们称作“头脑体操”,能使头脑得到锻炼,促进健康,可“得天寿”。
④也就是说,围棋可以使人们广交朋友,教人们和谐相处,让人们能够进行心灵的沟通。
⑤因此,围棋也成为了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A.①④③②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⑤③②D.②①③④⑤5.古诗文默写(1)乡书何处达? 。
2024年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2024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2024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1空山鸟语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妒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
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
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象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二)(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常考题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先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全段或全文的整体意思入手,分析句子的含义。
3.抓住修辞方法理解句子。
仔细体味、揣摩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助于我们领悟句子中所蕴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思。
4.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答题技巧】: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例: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这句话是总起句,在文中起到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的赞美之情。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例: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
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
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
低头从我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
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
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
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
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上(1-4单元);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
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
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
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劳动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
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
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
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传统节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
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
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
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
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
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
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20 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
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二十四节气”入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西藏中考题)
(二)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15-19题。
(14分)“二十四节气”入遗彰显传统文化魅力①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
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
―――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1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
2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要说文,先得解字:“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
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3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4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
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
5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6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
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
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7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
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
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8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
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
9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
新年的饺子年糕、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
10“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
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11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
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
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
12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
“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现代文阅读答案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3、第2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用意是
4、根据上下文,第4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节”。
B.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由衷的喜爱。
C.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D.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关心“人事”。
请说说你对“节日媚物”这个现象的理解。
1
②
7、本文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色。
3.通俗说明我们祖先对节日的态度,引出下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
4.原文: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
6.心态: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7.要点:点出语言特色,结合内容说明,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