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考点总结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总结资料.doc
1绪论1:什么是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到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2:分离的主要目的?浓缩:、富集、纯化、掩蔽与除杂3:对分离方法的一般要求?①分离度大、回收率、富集倍数高、重现性好②设备廉价、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③所需能量或分离剂少④对分离组分的玷污和损失小4:絮凝:使用絮凝剂,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架桥的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5:凝聚:在特定的电解质作用下,破坏悬浮固形颗粒、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6:固液分离的方法:(沉降、离心和过滤)3多组分精憾1:什么是蒸馅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的工程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2:易挥发组分(沸点低挥发性大饱和蒸汽压高轻组分)难挥发组分(沸点高挥发性小饱和蒸汽压低重组分)3:什么是饱和蒸汽压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汽压4:部分气化部分冷凝才能被分离5:什么是挥发度达到气液平衡时,某一组分在蒸气中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之比6:相对挥发度大于1,能分离;等于1不能。
7:蒸馅(操作方法)的方式有哪些?简单蒸憾、平衡蒸憾、精馆、特殊精徭(水蒸气精憾衡沸精徭萃取精徭)4膜分离技术1:膜的定义?如果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开来成为两部分,那么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
2:膜必须具备的两个特性?膜不管薄到什么程度,至少必须具有两个界面。
膜正是通过这两个界膜应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
3:浓差极化?溶质A在膜表面的浓度XAi高于在料液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4:由压力差引起的膜分离(微滤超滤反渗透气体分离)5:什么是电渗析?以直流电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了交换膜对水溶液中的阴、阳离了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个水体中的物质分离过程。
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考点总结
•取代基效应——在苯环上引入取代基,一般使吸收 峰向长波方向动,即发生红移。
•共轭效应——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加,吸收峰向长波 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
二、红外吸收色谱
特征区: 4000~1250cm-1 指纹区: 1250~400cm-1
典型官能团的红外吸收峰
如,-OH:3700~3200 cm-1 ;-C=O:1600~1850 cm-1 ; -C-O:~1100 cm-1 ; 芳环C=C骨架:~1600 cm-1 、 ~1500 cm-1 ;
三、光吸收定律——定量分析
A=-lgT=εl c
四、质谱的基本原理
1.有机化合物简单断裂过程
根据σ-断裂、α-断裂、β-断裂会写各类有机 物的断裂过程
2.伴有重排反应的断裂过程 Mclafferty重排
3.同位素峰 根据同位素峰(M+2)/M的相对丰度,判断分子 中是否含Cl、Br、S元素。
五、核磁共振波谱
1. 由1H NMR推测出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 2. 由IR证实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3. 利用MS断裂规律验证分子结构式是否合理.
第七章 精细化学品的剖析
一、精细化学品剖析的步骤
谢谢大家
谢谢
一、紫外可见色谱
1.紫外可见光谱的分类 有关的电子有三种:①形成单键的σ电子;
②形成双键的π电子;③未成键的n电子(孤对电子)。 以 π→π* 、 n→π* 为基础。
2. 溶剂效应的影响——红移、蓝移
3.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点
(1)脂肪族化合物(不饱和化合物) •共轭效应——随着共轭链的增长,吸收峰向长 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
七、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色谱系统的特点:分流和尾吹装置
精细化学品现代分离与分析考点
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一、名词解释1.基团频率: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2. 衍生化法------衍生化是一种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参与衍生反应,溶解度,沸点,熔点,聚集态或化学成分会产生偏离。
由此产生的新的化学性质可用于量化或分离。
样品的衍生化的作用主要是把难于分析的物质转化为与其化学结构相似但易于分析的物质,便于量化和分离。
当检测物质不容易被检测时,如无紫外吸收等,可以将其进行处理,如加上生色团等,生成可被检测的物质。
像这样的方法叫做衍生化方法3.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脱。
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4.化学键合相——硅胶或离子交换树脂表面键合有机基团作为固定相正相液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基团,流动相为非极性的正己烷等。
反相液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的长链烷基等, C8和C18用的最多,碳链较长的C18对有机物的保留能力较强。
流动相为极性的水加甲醇等。
应用范围广5.热分析——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质量,温度,热量,力学量,光学量,磁学量等)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DTA——即差热分析法,是以样品与非活性参照物之间的温度差作为两种物质(一般为参照物)之一的控制温度的函数被监测。
DSC——即差示扫描量热法,相似于差热分析,除了流入样品和流入参照物之间的热不同外,是以温度和时间的函数被监测。
TG——即热重法,类似于经典的重量分析,它以样品的质量作为温度的函数。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6.硬X-射线----阳极的原子序数越高,所得到X-射线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穿透能力就越强,这就是硬X-射线。
7.化学位移δ=o refsampleννν)()(-* 610V(0)——照射试样用的电磁辐射频率 8.丰度——同位素在自然界的百分含量二、选择题紫外跃迁能的大小次序: σ→σ*> n→σ* , π→π*>n→π*。
分离分析化学复习总结
分离分析化学复习总结分离分析化学复习总结第二章.一.蛋白质沉淀技术1.盐析沉淀技术原理: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降低了用于溶解蛋白质的有效水量,减弱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使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3)盐离子引起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导致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两种常用方式:1)Ks盐析——粗提2)β盐析——精制和纯化盐析影响因素:1)无机盐的种类;2)蛋白质的浓度;3)温度;4)PH适用性:盐析适用于蛋白质、酶、多肽、多糖、核酸等物质的分离纯化。
(适用于一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1.等电点沉淀原理:蛋白质在PH为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净电荷为零,蛋白质之间静电排斥力最小,溶解度最低,易沉淀析出。
适用性:等电点沉淀法适用于疏水性较大的蛋白质(如酪蛋白),而对于亲水性很强的蛋白质(如明胶),由于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等电点的PH下不易产生沉淀。
2.有机溶剂沉淀原理:1)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与水互溶的极性有机溶剂,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可解离基团的离子化程度减弱,水化程度降低,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沉淀。
2)是极性有机溶剂与蛋白质争夺水化水,而使蛋白质分子沉淀。
适用性:有机溶剂沉淀适用于蛋白质、酶、多糖、核酸等物质的提取。
(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3.选择性热变形沉淀原理:利用蛋白质、酶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敏感性不同,而有选择地使之变性沉析,以达到目的物与杂蛋白的分离适用性:择性热变性沉淀法分离纯化热稳定性高的目标产物4.絮凝技术原理:通过静电引力、范德瓦尔斯力和氢键力的作用,使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强烈地吸附在胶粒表面,产生了架桥连接,生成粗大的絮团絮凝处理对象:胶体或者接近胶体的细小悬浮物常用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衍生物、苯乙烯类衍生物、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明胶,海藻酸钠,骨胶,壳聚糖)二.其他基础知识1.生成沉淀的类型:分级沉淀;共沉淀;均相沉淀2.分级沉淀的顺序取决于溶度积和离子浓度3.共沉淀剂分为无机共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4.聚集速率和定向速率影响着沉淀生成的类型和性状5.均相沉淀法的主要途径:改变溶液的PH;在溶液中直接产生沉淀剂;逐渐除去溶剂;破坏可溶性络合物一.萃取分离的基本参数1.分配系数Kd:在一定温度下,被萃取物在两相间的浓度之比为常数,称为被萃取物A的分配系数。
精细化学品复习考点
1. 精细化学品:对于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经过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称为精细化学品。
2.精细化学品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应用的科学。
3.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4.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5.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在CMC附近,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性质都会出现转折,如表面张力、电导率、去污能力等6.乳状液:一种或多种液体以微滴状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
这种形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
7.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即增溶作用。
8.生物降解性是有机化合物因受微生物作用而转化为细胞物质.同时分解成可为能源利用的、没有公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的一种性质。
生物降解性也称为生物分解性能。
⑵完整的降解一般分为三步:a初级降解,母体结构消失,特性发生变化;b次级降解,降解得到的产物不再污染环境;c最终降解,完全转化为CO2、NH3、H2O等9. 化妆品:是指以涂搽、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 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防晒剂:是一类防止紫外线照射的物质,可分为物理性的紫外线屏蔽剂和化学性的紫外线吸收剂。
化学分离法知识点
化学分离法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分离前的预处理1.组分分离的概念1)富集:对摩尔分数小于0.1组分分离。
2)浓缩:对摩尔分数处于0.1到0.9范围内组分的分离。
3)纯化:对摩尔分数大于0.9组分分离。
4)回收因子R i:R i为分离后所测得的回收量Q占样品总量Q o的比值。
R i=Q/Q o5)分离因子S B/A:对于A、B两种组分而言。
分离程度可从用分离因子表示。
在分析分离中是表示被测组分A与干扰组分B的分离程度。
其定义式为:S B/A=(Q B/Q A)/(Q OB/Q OA)=R B/R A在分离过程中要求分离因子越小越好6)纯度:纯度系指分离产物中含杂质的多少。
对于在常量范围的无机物定量分析而言,纯度要求99.9%以上,对于高纯物质则要求高达99.999%甚至更高。
2.化学分离前的预处理:为了从固体混合物中得到单一组分物质,通常要先将其溶解或分解、熔融、浸出等,转变为溶液状态,最后才进行化学分离。
因此把在化学分离之前将固体混合物处理成溶液这一过程,称为化学分离前的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溶解法(酸融法、碱融法),熔融法(酸熔法、碱熔法、半熔法或烧结法),物质的浸出(直接法、转换法、细菌浸出法),有机物分解五种。
3.分离目的: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确认目标物质的结构、获取单一纯物质、去除有毒或有害物质。
第三章沉淀分离法1.沉淀分离法:是在溶液中加入溶剂或沉淀剂, 通过化学反应或者改变溶液的pH值、温度、压力等条件, 使分离物以固相物质形式沉淀析出的一种方法。
沉淀分离法分为:常规沉淀分离法、均相沉淀分离法和共沉淀分离法。
2. 均相沉淀法:1)概念及特点:借助于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缓慢而均匀地产生沉淀剂以获得较纯净的晶形或非晶形沉淀的方法。
2)沉淀按其物理性质不同,可粗略分为两类:晶型沉淀和不定形沉淀。
不定形沉淀又称非晶型沉淀或胶体沉淀。
晶型沉淀中又分为细晶型和粗晶型。
3)如果要获得晶体沉淀,一般认为首先是构晶粒子在过饱和,然后进一步成长为按一定晶格排列的沉淀。
化工分离技术知识总结
化工分离技术知识总结化工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石油炼制、塑料化纤、湿法冶金、同位素分离,还是生物制品的精制、纳米材料的制备、烟道气的脱硫和化肥农药的生产等等都离不开化工分离技术。
化工生产中的原料和产物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需要利用体系中各组分物性的差别或借助于分离剂使混合物得到分离提纯。
它往往是获得合格产品、充分利用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步骤。
伴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分离技术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一方面,对传统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进步,分离效率提高,处理能力加大,工程放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新型分离装置不断出现;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技术进步提出了新的分离要求,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吸附技术等现有分离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分离工程研究的前沿课题。
一、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化工分离过程是把混合物分开组成各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操作。
一个标准的化工生产设备装置,主要是由一个反应器与具有提纯原料、中间产物与产品的多个分离设备构成;首先分离过程为化学反应供给符合品质的原料,去除有害物且使收率提高;再者对反应物在分离提纯时获得合格品,并使未反应的得到循环利用价值;另外,分离过程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不可多得的作用,所以分离过程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非常明显。
二、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是由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
其目的只是简单地将各相加以分离,只要用简单的机械方法就可将两相分离,而两相间并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例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和静电除尘等。
而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各种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现象发生,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在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又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也即是以能量与物质分离的过程。
1、平衡分离过程平衡分离过程是借助分离媒介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同等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分离方法知识点总结
分离方法知识点总结分离方法是化学分析中最基础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将混合物的组分分开,使得目标成分得以单独检测和分析。
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分离方法的原理、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分离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分离方法的原理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溶解度、极性、大小、电荷、形状等性质的不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以不同方式分布于不同介质或在同一介质上呈现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分离目标物质的目的。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色谱法、电泳法、萃取法、结晶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利用不同成分在固体或液体载体上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它根据混合物中成分在吸附剂或液相载体上分配的速度不同,使得目标成分被分离开来。
色谱法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其特点是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 电泳法电泳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场作用下迁移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根据电泳介质不同,可以分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电泳等。
电泳法的特点是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适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分析。
3. 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溶解度差异使混合物成分在两种不同的溶剂或相区分配的不均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通常萃取法包括溶剂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萃取法的特点是分离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和富集。
4. 结晶法结晶法是根据固体不同成分的溶解度差异,通过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将目标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结晶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固体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二、分离方法的分类根据分离原理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分离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分离方法和化学分离方法。
1. 物理分离方法物理分离方法是利用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不同性质分离的方法,包括色谱法、电泳法、萃取法、结晶法等。
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
2.2.4.1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一、塔板理论(plate theory,1941年,由英国人Martin
和Synge创立。) 色谱流出曲线:正态分布曲线?曲线的色谱峰:先窄后宽?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tR:试样中组份从进样 到流入检测器浓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R':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tR'= tR - tM (1-1)
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 VR:试样中组份从 进样到流入检测器浓度达到最大值所流过的流动相 体积。VR tR F0 F0:载气体积流速(mL/min) 死体积(Dead volume) VM:色谱柱固定相颗粒所剩 余的空间及色谱柱到检测器管道接头之和。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柱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吸附色谱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填充柱 毛细管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空间排阻色谱
2.1.2 色谱分析法与其他分析方法的比较
2.2色谱理论
2.2.1 色谱分离原理
混合组分在色谱柱内能得到分离的原因:混合物 中的不同组份在色谱柱中差速迁移。
不同组份的分子在色谱柱内迁移的速度不同的原因: 不同的组份与固定相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在固定相 与流动相中分配的不同。
2.2.2分配平衡: 组份在色谱柱中随着流动相迁移时,组份会在固定 相及流动相中进行分配,在一定的温度下,分配存 在一个相平衡。物理相化学。 气固色谱:吸附脱附平衡 气液色谱:溶解挥发平衡
现代分离技术知识点总结
分离的概念: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一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分离的形式1.组分离(族分离):性质相近的一类组分从混合物体系中分离。
例如:药物和石油的分离。
2.单一分离:将某种化合物以纯物质的形式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多组分相互分离:混合物中所有组分相互分离(复杂天然产物分离为纯组分)4.特定组分分离:将某一感兴趣物质从中分离(其余物质混合在一起)5.部分分离:每种物质都存在于被分开的几个部分中,对每一个部分而言,是以某种物质为主,含有少量其他组分(每种物质都存在于被分开的几个部分)富集:目标化合物浓度在某空间增加浓缩:溶剂与溶质的相互分离纯化:目标产物中除去杂质纯度: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所含杂质多少的概念。
重结晶是化学合成中最常用的提纯手段分离科学的表述:是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富集或纯化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分离技术应用原因:1.实际样品的复杂性2.分析方法灵敏度的局限性干扰的消除:1.控制实验条件2.使用掩蔽剂3.分离满足对灵敏度的要求:1.选择灵敏度高的方法2.富集评价分离效果:1.干扰成分减少至不再干扰2.待测组分有效回收质量分数> 1% 回收率> 99.9 % 以上质量分数0.01% ~1% 回收率> 99 %质量分数< 0.01 % 回收率> 95 % 或更低分离的目的:①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②确认目标物质的结构③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他用④除掉有害或有毒物质:例如污水排放分离技术的特点:①分离对象物质种类繁多②分离目的各不相同③分离规模差别很大④分离技术形形色色⑤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分离科学的内容:1.研究分离过程的共同规律(热力学、动力学、平衡)2.研究基于不同分离原理的分离方法、分离设备及其应用分分离的基本原则:1.离因子尽可能高;2.分离剂或能量尽可能少;3.产品纯度尽可能高;4.设备极可能便宜;5.操作尽可能简单;6.分离速度尽可能快。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复习要点
分离:运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旳差异,通过合适旳装置或措施,使各组分分派至不一样旳空间区域或者在不一样旳时间依次分派至同一空间区域旳过程。
把混合物中某些组分或各组分彼此分开,或把混合物中各相间彼此分开旳过程叫分离(化工词典)。
分离旳目旳1确认对象物质或精确测定其含量;2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3浓缩(富集)某个或某类物质;4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措施选择性和敏捷度。
分离科学;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旳过程旳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旳一门学科。
富集:通过度离,使目旳组分在某空间区域旳浓度增大。
分离与富集旳关系:富集需要借助分离,即分离与富集是同步实现旳。
富集与分离旳目旳不一样,富集只是分离旳目旳之一。
浓缩:将溶剂部分分离,使溶质浓度提高旳过程。
浓缩与富集旳异同:浓缩时溶质互相之间不分离;富集往往伴伴随浓缩,由于以富集为目旳旳分离最终都会设法使溶液体积减小。
纯化:通过度离使某种物质旳纯度提高旳过程。
根据目旳组分在原始溶液中旳相对含量(摩尔分数)旳不一样进行辨别:措施 被分离组分旳摩尔分数富集 <0.1浓缩 0.1-0.9纯化 >0.9分离科学 旳重要性:1分离是认识物质世界旳必经之路2 分离是多种分析技术旳前提3富集(分离)延伸了分析措施旳检出限4 分离科学是其他学科发展旳基础5分离科学提高了人类旳生活品质富集倍数=待分离组分旳回收率/基体回收率为何要研究敞开体系?由于分离体系往往是敞开体系,如:研究多相中旳某一相(相与相之间有物质进出);色谱柱或固相萃取柱旳某一小段,如一种理论塔板(段与段,或塔板之间有物质进出);固定相或流动相(两相间有物质互换);离子互换树脂表面旳保留行为(树脂与淋洗液之间有物质互换)。
相平衡-相变化到达平衡,系统中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相旳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时间而变。
分离因子S :两种物质被分离旳程度。
回收率R 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精细化学品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作用:润湿作用、乳化作用、泡沫作用、分散作用、增溶作用、洗涤作用二、.润湿的应用润湿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工业、金属缓蚀,也用在农药中,以增强其对植物或虫体的润湿性,提高杀虫效力。
另外还用在照相乳剂涂布时。
三、增溶定义: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不溶或微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不同于溶解,乳化。
应用: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常可借此增溶,形成澄明溶液或提高浓度。
还用于在乳液聚合、石油开采、胶片生产、洗涤等方面。
四、乳化与破乳作用乳化的定义:加入表面活性剂,在强烈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的过程。
乳状液的定义:一种或多种液体以微粒状态均匀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互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体系,又称乳液、乳剂或乳浊液。
乳化剂的定义:除水相、油相外,加入的凡可以阻止分散相聚集而提高乳状液稳定的第三种物质。
乳化剂的作用原理:A、降低界面张力。
当水相与油相混合时,加入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可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分散成稳定的乳剂。
B、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化剂有规律地排列在液滴表面形成乳化膜,可阻止液滴合并。
乳化剂在乳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乳剂也就越稳定。
破乳定义:使稳定的乳状液的两相达到完全分离,成为不相溶的两相的过程。
是与乳化作用相对应的作用。
原理:改变乳状液的界面膜性质以降低界面膜强度或破坏其界面膜,从而使稳定的乳状液易于发生破乳。
加入表面活性剂是物理化学法破乳的重要方法。
所用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两种特性:其一是应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强烈吸附油、水界面并将原乳状液中的乳化剂从界面上顶替下来或部分顶替下来;其二是它在界面又不能形成过于牢固的膜,防止形成新的乳状液界面。
六、乳化剂的工业应用1、化妆品:乳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工业方面,主要是膏霜、露液等,提供皮肤所需油性及水性成分,有效保持皮肤柔软性、润滑性;另外还应用于化学卷发液或染发剂中可防止损伤头发。
精细化学品复习总结
精细化学品复习总结精细化学品复习总结1.精细化学品的特性1、⽣产特性:⼩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度⾼;采⽤间歇式多功能⽣产装置2、经济特性:投资效率⾼、附加价值⾼、利润率⾼3、商业特性:独家经营,技术保密;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配有应⽤技术和技术服务2简述精细化学品和专⽤化学品的区别精细化学品是⼩批量⽣产的有差别的,是化学型的。
专⽤化学品是⼩批量⽣产⽆差别的,是功能型的。
3简述表⾯活性物质和表⾯活性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表⾯活性剂是这样⼀种物质,它在加⼊量很少时即能⼤⼤降低溶剂(⼀般为⽔)的表⾯张⼒(或溶液界⾯张⼒),改变体系界⾯状态和性质的⼀类有机物,从⽽产⽣润湿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洗涤、分散抗静电、润滑加溶等⼀系列作⽤,以达到实际应⽤的要求。
溶质对⽔有表⾯活性的物质称为表⾯活性物质,表⾯活性物质可能是表⾯活性剂中的⼀种。
表⾯活性剂都是典型的不对称双亲结构,表⾯活性剂都有两部分组成,⼀部分易溶于⽔,具有亲⽔性,⼀部分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表⾯活性物质不⼀定有这种结构。
溶解于⽔中以后,表⾯活性剂能降低⽔的表⾯张⼒,并提⾼有机化合物的可溶性,表⾯活性物质却不⼀定。
4.表⾯活性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典型的不对称双亲结构,表⾯活性剂都有两部分组成,⼀部分易溶于⽔,具有亲⽔性,叫作亲⽔基,⼀部分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称之为亲油基,5.表⾯活性剂⽔溶液的特性表现在哪两个⽅⾯?表⾯吸附和溶液内部胶团的形成6.举例说明胶团聚集数的影响因素.溶液极性增强表⾯活性剂和⽔的相似性⼤,胶团聚集数减少,加⼊⽆机盐胶团聚集数增⼤。
(亲⽔基团↑,胶团聚集数↓;极性↑,胶团聚集数↓;亲油基团↑,胶团聚集数↑;极性↓,胶团聚集数↓;)7.表⾯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表⾯活性剂亲油基有、亲⽔基位置和C-H链分⽀的有关,C-H链越长,cmc↓,亲⽔基越靠中间,cmc越⼤,C=C越多极性基团越多,cmc越⼤,C-H链上H被F取代,CMC越⼩,CMC(⾮离⼦型)<CMC(离⼦型)8.⾼能固体表⾯和低能固体表⾯有何特征,简述表⾯活性剂在⾼能和低能固体表⾯的吸附⽅式及作⽤.⾼能固体表⾯容易被润湿,熔点⾼,硬度⼤,表⾯活性剂的亲⽔基在固体表⾯产⽣化学吸附,把⾼能固体表⾯变成低能固体表⾯,把易润湿表⾯变成不易润湿表⾯,起防⽔作⽤;低能固体表⾯不易被润湿,熔点低,硬度⼩,表⾯活性剂的亲油基易吸附在低能固体表⾯,把不易润湿表⾯变成易润湿表⾯,。
精细化学品的现代分离与分析
第一部分 色谱1、色谱的分类 ⑪按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法,反应色谱法。
⑫按两相状态分类①气相色谱:气固色谱,气液色谱②液相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③高效液相色谱 ④超临界流体色谱 ⑬按固定相性质分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棒色谱。
2、分离原理当流动相携带样品通过色谱的固定相时,样品分子与固定相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样品分子在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
与固定相分子作用力越大的组分向前移动速度越慢,与固定相分子作用力越小的组分向前移动速度越快,经过一定的距离后,由于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本性质差异很小的组分之间也可得到很好的分离。
⑪术语①分配系数K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当分配体系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即 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 s c m②分配比k :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总量之比,即 k =c s V sc m V m =K V s V m③死时间t M :惰性物质从进样开始到出现峰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④保留时间t R :试样组分从进样开始到出现最高峰时所需的时间。
⑤调整保留时间t ’R :扣除了死时间的保留时间,即 t ’R =t R -t M⑥相对保留值r 12:色谱中采用一种物质为标准,其他物质的调整保留值对此标准物质的调整保留值的比值,即 r 12=t ′R1t ′R2=V R1V R2⑦保留指数I :I X =100× lgt ′RX −lgt ′Rn lgt Rn +1−lgt Rn+n ⑧死体积V M :色谱柱中未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隙体积(包括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空间体积及从进样器到柱和从柱到检测器的连接管路的体积)即V M =t M ∙F c⑨保留体积V R :从进样开始到试样色谱峰出现最高点时所留过的流动相的体积。
现代分离及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
现代分离及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化学工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应用性能,增加规格品种,以适应各方面用户的不同要求。
自70年代以来,为了摆脱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和原西德首先将化工发展重点转向产品具有特定功能的精细化工。
随后美、英、法、前苏联等国也都因为精细化工的高效益而纷纷转向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
现在,一个国家的精细化率已经成为反映其综合技术水平和发展水平,以及化学工业集约化的标志。
由于精细化工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化学工业的战略重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使得现代分离及分析方法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也尤为突出。
二、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现代分离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
目前,已成为精细化学品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
其中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属于色谱法。
色谱过程的本质是待分离物质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平衡的过程,不同的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会不同,这使其随流动相运动速度各不相同,随着流动相的运动,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相互分离。
根据物质的分离机制,又可以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等类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及质谱法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三、各种分离与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1色谱法色谱法原理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毛细管、钢笔或者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
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检测等用途。
气相色 谱:气相色谱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色谱方法,气相色谱系统由气源、色谱柱和 柱箱、检测器和记录器等部分组成 。
精细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精细品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因此,需要对精细化学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下面就对精细化学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1. 精细化学品的概念和种类:精细化学品是指在化学品中,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质量高、环保型的细化学品,它可以是一种单一的有机化合物,也可以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比如染料、药品、香料、化妆品、农药、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等。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精细化学品可以分为医药领域、农药领域、香料领域、染料领域等。
2. 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发酵法、生物法、萃取法、氧化法等。
在化学合成法中,可以通过有机合成路线来制备精细化学品。
而在发酵法和生物法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来合成精细化学品。
萃取法主要是用来提取天然产物中的精细化学品。
氧化法则是利用氧化反应来制备精细化学品。
3. 精细化学品的应用:精细化学品在医药、农药、染料、香料、涂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医药领域,精细化学品可以用来制备抗癌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在农药领域,精细化学品可以用来制备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在染料领域,精细化学品可以用来制备高性能染料;在香料领域,精细化学品可以用来制备高档香料;在涂料领域,精细化学品可以用来制备高性能涂料。
4. 精细化学品的质量控制:精细化学品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纯度、控制反应条件、监控产品的纯度、控制产品的稳定性等。
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5. 精细化学品的环保性: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精细化学品的环保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产生废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汇总
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在分离过程中使目标化合物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加。
浓缩:将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剂蒸发掉,使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质的浓度都同等程度提高的过程。
纯化:通过分离操作使目标产物纯度提高的过程。
纯度:用来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高低或所含杂质多少的一个概念。
分离目的:1.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2.确认目标物质的结构3.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他用4.除掉有害或有毒物质.分离方法分类: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物理分离法(离心分离、电磁分离),化学分离法(沉淀分离、溶剂分离、色谱分离),物理化学分离法(蒸馏、电泳、膜分离)。
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原则:依据被分离物的性质、分离的目的1.根据样品所带电荷,选择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树脂2.根据样品离子吸附性强弱选择强型树脂或弱型树脂3.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大小4.根据离子交换反应类型5.树脂的酸碱性6.温度7.再生剂的消耗8.树脂的稳定性、粒度和孔径。
离子交换的应用:1.水的软化2.分离氨基酸3.分离纯化抗生素4.提取分离生物碱5.脱色、脱水。
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因素:1.树脂的粒度、比表面2.树脂交联度增大,速度减小3.温度升高,速度增大4.溶液浓度增大,速度增大5.搅拌速率6.离子的性质(价态、水合离子大小越大,速度减小)7.非水介质,速度减小。
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因素:1.离子价数2.水合离子半径(电荷数相同,原子序数增加,水合离子半径减小结合力增加)3.溶液PH。
4.离子强度、竞争结合5.交联度高,膨胀度低,选择性高6.温度7.有机溶剂8.辅助离子与树脂之间的辅助力.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按物理结构:凝胶型、均相型、大孔型。
按功能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氧化还原树脂、两性树脂双水相体系性质:1.黏度2.两相密度差3.表面张力4.相间电势差5.相分离时间双水相体系应用:1.生物工程领域,酶核酸等的分离纯化2.中草药有效充分提取3.贵金属分离双水相萃取的工程问题:1.萃取过程及设备2.高聚物和盐的去除、回收及循环超临界萃取:一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直接从固体或液体样品中萃取目标物质的分离方法超临界流体特点:超临界流体密度与液体接近,黏度接近气体,其既有对物质的高溶解度特性又有气体一语扩散和流动的特性,临界点附近的温度压力微小变化即引起密度的显著变化,扩散系数介于气液之间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原则:化学性质稳定,对设备无腐蚀;临界温度应接近室温或操作温度;临界压力较低,溶解能力强,选择性好,廉价易得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因素:1.压力增大,溶解度增大2.温度升高,流体密度减小,溶解能力减弱,被萃取物蒸汽压升高,在流体中溶解度增加3.提携剂4.超临界流体的流量 5.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物的极性 6.原料颗粒的粒度7.提取时间超临界萃取过程有等温法、等压法、吸附法三种工艺流程,特点分别为1.温度相同;高压萃取低压分离;易于操作;能耗高2.不需要压缩装置,只需循环泵,能耗低;需加热冷却装置;温度对溶解能力的影响显著3.需填充适当的吸附剂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1.中草药成分的提取,2.天然香料的萃取,3.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有害组分的去除;4.环境样品的前处理固相萃取:利用被萃取物在液固两相间的分配作用进行样品前处理的一种分离技术.优点:被测物回收率高,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快速易于自动化,有机溶剂使用少,能处理小体积样品,可同时处理大批样品,不会出现乳化现象。
现代分离技术知识点总结
分别的概念:分别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安排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一次安排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分别的形式1.组分别〔族分别〕:性质相近的一类组分从混合物体系中分别。
例如:药物和石油的分别。
2.单一分别:将某种化合物以纯物质的形式从混合物中分别出来。
3.多组分相互分别:混合物中全部组分相互分别(简单自然产物分别为纯组分)4.特定组分分别:将某一感兴趣物质从中分别(其余物质混合在一起)5.局部分别:每种物质都存在于被分开的几个局部中,对每一个局部而言,是以某种物质为主,含有少量其他组分(每种物质都存在于被分开的几个局部)富集:目标化合物浓度在某空间增加浓缩:溶剂与溶质的相互分别纯化:目标产物中除去杂质纯度:表示纯化产物主组分含量凹凸或所含杂质多少的概念。
重结晶是化学合成中最常用的提纯手段分别科学的表述:是争论从混合物中分别、富集或纯化某些组分以获得相对纯物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分别技术应用缘由:1.实际样品的简单性2.分析方法灵敏度的局限性干扰的消退:1.掌握试验条件2.使用掩蔽剂3.分别满足对灵敏度的要求:1.选择灵敏度高的方法2.富集评价分别效果:1.干扰成分削减至不再干扰2.待测组分有效回收质量分数> 1% 回收率> 99.9 % 以上质量分数0.01% ~1% 回收率> 99 %质量分数< 0.01 % 回收率> 95 % 或更低分别的目的:①分析操作的样品前处理②确认目标物质的构造③猎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他用④除掉有害或有毒物质:例如污水排放分别技术的特点:①分别对象物质种类繁多②分别目的各不一样③分别规模差异很大④分别技术形形色色⑤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分别科学的内容:1.争论分别过程的共同规律〔热力学、动力学、平衡〕2.争论基于不同分别原理的分别方法、分别设备及其应用分分别的根本原则:1.离因子尽可能高;2.分别剂或能量尽可能少;3.产品纯度尽可能高;4.设备极可能廉价;5.操作尽可能简洁;6.分别速度尽可能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红外吸收色谱
特征区: 特征区: 4000~1250cm-1 指纹区: 指纹区: 1250~400cm-1
典型官能团的红外吸收峰
如,-OH:3700~3200 cm-1 ;-C=O:1600~1850 cm-1 ; ~ ~ :~1100 cm-1 ; -C-O:~ :~ 芳环C=C骨架 ~1600 cm-1 、 ~1500 cm-1 ; 芳环 骨架:~ 骨架
第七章 精细化学品的剖析
一、精细化学品剖析的步骤来自 谢谢大家3.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点 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点 (1)脂肪族化合物(不饱和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不饱和化合物)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随着共轭链的增长,吸收峰向长 随着共轭链的增长 共轭效应 随着共轭链的增长, 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 (2)芳香族化合物 •取代基效应 取代基效应——在苯环上引入取代基,一般使吸收 在苯环上引入取代基 取代基效应 在苯环上引入取代基, 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红移。 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加,吸收峰向长波 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加 共轭效应 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加, 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
一、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 )、 紫外可见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质谱
二、化合物结构的综合分析
1.
由1H NMR推测出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 NMR推测出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 推测出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
2. 由IR证实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证实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证实可能存在的官能团 3. 利用 利用MS断裂规律验证分子结构式是否合理 断裂规律验证分子结构式是否合理. 断裂规律验证分子结构式是否合理
A—涡流扩散项;B/u—分子纵向扩散项; 涡流扩散项; 分子纵向扩散项; Cu—传质阻力项(包括气相和液相传质阻力项) 传质阻力项(包括气相和液相传质阻力项)
五、色谱分析 1.色谱柱总分离效率 色谱柱总分离效率
衡量色谱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离度 衡量色谱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分离度R 总分离效能的指标 分离度综合了柱效率和选择性。 分离度综合了柱效率和选择性。 柱效率和选择性 2. 定性分析 保留值、相对保留值、 保留值、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 3. 定量性分析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的使用前提条件、 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的使用前提条件、 的使用前提条件 计算公式和特点。 计算公式和特点。
九、薄层色谱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比移值 Rf值
从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第三章 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紫外可见色谱
1.紫外可见光谱的分类 紫外可见光谱的分类 有关的电子有三种: 形成单键的σ电子 电子; 有关的电子有三种:①形成单键的 电子; 形成双键的π电子 电子; 未成键的n电子 孤对电子)。 电子( ②形成双键的 电子;③未成键的 电子(孤对电子)。 为基础。 以 π→π* 、 n→π* 为基础。 2. 溶剂效应的影响 溶剂效应的影响——红移、蓝移 红移、 红移
3、气相色谱液体固定相 、
固定液的选择 非极性组分 非极性组分——选非极性固定液 选非极性固定液 组分 沸点顺序出柱 低沸点的先出柱. 顺序出柱, 按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的先出柱. 中等极性组分 中等极性组分——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选中等极性固定液 组分 选中等极性 基本按沸点顺序出柱. 基本按沸点顺序出柱. 沸点顺序出柱 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顺序出柱. 若沸点相同,则按极性顺序出柱. 极性顺序出柱 强极性组分 强极性组分——选强极性固定液 组分 选强极性固定液 极性顺序出柱 极性强的后出柱. 顺序出柱, 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后出柱.
七、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色谱系统的特点: 毛细管色谱系统的特点:分流和尾吹装置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
1.液 液分配色谱法(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1.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2. 高效液相色谱仪 梯度洗脱装置,作用: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 梯度洗脱装置,作用: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
总复习
第二章 现代分离方法
一、色谱法的分类 二、色谱分离原理 三、分配系数(K) 分配系数( ) K值可以判断出峰的先后顺序 值可以判断出峰的先后顺序
气相色谱法理论 四、色谱法理论 ——气相色谱法理论 (1)塔板理论 ) 色谱柱的分离能力(叫柱效能)大小主要与有 色谱柱的分离能力(叫柱效能)大小主要与有 效塔板数目n或有效塔板高度 有关 效塔板数目 或有效塔板高度H有关。 或有效塔板高度 有关。 (2)速度理论-范氏方程 )速度理论- 各项提高柱效的方法。 各项提高柱效的方法。
五、核磁共振波谱
1.自旋偶合裂分 自旋偶合裂分 裂分峰数的计算: 规则、 裂分峰数的计算 n + 1规则、 (n+1)(n′+1) 规律 规则 2.核磁谱图的解析与结构推测 2.核磁谱图的解析与结构推测
第四章 现代分离方法在精细 化学品中的应用
一、各种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
第五章 现代分析方法的应用
三、光吸收定律——定量分析 光吸收定律 定量分析
A=-lgT=εl c
四、质谱的基本原理
1.有机化合物简单断裂过程 有机化合物简单断裂过程
根据σ-断裂、 -断裂、 - 根据 -断裂、α-断裂、β-断裂会写各类有机 物的断裂过程
2.伴有重排反应的断裂过程 伴有重排反应的断裂过程 Mclafferty重排 重排 3.同位素峰 同位素峰 根据同位素峰( 的相对丰度, 根据同位素峰(M+2)/M的相对丰度,判断分子 的相对丰度 中是否含Cl、Br、S元素。 中是否含 、 、 元素。 元素
六、气相色谱法 1. 气相色谱仪
检测器的选择
常用气 常用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性能 TCD FID ECD FPD 类型 浓度 质量 浓度 质量 适用范围 各类气相物质 含碳有机物 含电负性物质 含 S、P 有机物 通用性选择性 通用性选择性 通用型 通用型 选择型 选择型 10mVcm/g 10-2mVs/g 800AmL/g 400mVs/g 2、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