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不少教师都认为”估算”仅仅是一种运算能力。

然而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同时,在对第一学段(1~3年级)的”知识技能”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可见,”估算”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运算能力,它是在遵循正确的运算法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对数的一种感悟。

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本文拟就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2--乘法估算”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和想法。

【教学实践片断】
(一)创设情景、感受估算
谈话引入:假期里,小明所在的班级到少儿科技馆参观,他们一共有29人,每张门票是8元,他们带了250元,够吗?
1.讨论得到乘法算式:29×8
2.思考:根据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怎么解决?[结果:用估算]
3.你会估算吗?试一试。

4.反馈交流得到: 29×8≈240(元)
30×8=240(元)
240<250 带250元够了。

学生解释:我们把29看作30是估大了,所以估出来的结果也比原先的得数大了,然后用240与250比较,判断出250元就够了。

5.小结:我们用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可以算出结果。

看样子,估算真的能帮我们比较快速地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二)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情景引入:过了一会儿,科技馆又来了一批小朋友,这次是32位小朋友,带250元钱够嘛?
1.尝试估算:请你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简单记录你的解决过程。

2.反馈交流:32×8≈240
30×8=240
240<250 带250元够了。

3.评价:真不错!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那么你有没有再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个结论是否合理呢?(学生沉默)
4.引导:把32位小朋友看作30位小朋友,少算了2人,也就是少算了--(学生又开始思考、讨论。


5.再次反馈交流:32×8≈240
30×8=240, 2×8=16,
240+16=256,
256<250,带250元不够。

6.比较: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认为够买,但是事实却是不够的呢?(讨论得到:把32看成30,是估
小了。

30×8=240元,也就是240元够买30个人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门票。

经过比较,发现32人带250元是不够买的。

)(三)解决问题、运用估算
1.小明在参观动物园时,得到这样的信息: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重点交流:为什么在计算例题29×8时的结果需要进行比较,但是这题的结果不需要比较,只要算出就可以了?
感悟:不是所有的估算结果都是需要比较的,我们要去分析是属于什么问题。

比如就野牛体重的这题,只要知道野牛体重的大约数就可以了,自然就不用去比较了。

2.一篇文章有400个字,小丁叔叔每分钟可以打字53个,8分钟可以完成吗?
重点交流:和例题32×8比较,同样是估小了,却可得到”可以完成”的结论。

感悟:估小都能完成,如果不估小那就一定能完成了。

【反思】
1.估算如何检测?在原来有估算的检测中,估算仅仅是作为”口算”的一部分进行的,”形式决定结果”,由于书面形式的考试只能从书写的结果去评判”对”或”不对”,无法体现各不相同的思路与方法。

这给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机会”。

从精算的结果中取一个近似值即可,而且百分之百正确。

在”屡试不爽”的前
提下,使估算成了一个”花瓶”--有名无实!现在”课标”中提出估算是培养数感的一条途径,那么就应该注重学生在估算过程中的种种所思所想,让他们在叙述方法(想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估算的经验。

2.估算的价值如何体现?毫无疑问,”算用结果”正是计算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计算教学的价值所在。

那么估算作为计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也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正因如此,估算教学需要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思考:什么时候用估算?是不是所有的问题解决都能用估算?如教学实践中解
决”带250元钱够吗”的问题。

当出现这一问题时,不少学生的第一反应是”算算看”。

然而通过引导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遇到这一问题时,人们不是通过精算去解决的。

使他们初步认识到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估算意识如何培养?什么是意识?在不同的领域中,对”意识”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其中,在心理学中的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可见,要学生养成估算意识,就是要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能自觉地想到用估算进行解决的一种条件反射与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对他们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仅仅是一个起步,主要方法有两种。

(1)在比较中加深认识。

如上述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了初步的估算方法后,在解决”32位小朋友,带250元钱够不够”的问题时,
他们通过迁移,用刚学的方法进行尝试解决,认为也是够的。

当教师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少算的2人还需多少钱时,他们通过比较少算的钱数与两个总钱数之差的大小发现是不够的。

他们的认识从”够”到”不够”的转变,是”比较”帮助了他们。

通过比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使他们对估算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

(2)在感悟中积累经验。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练习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用估算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使他们感悟到估算有时估大、有时估小;用时需比较后才能得到结论,有时不需要比较就可以下定论......这些感悟的获得,借助了现实的情境,使他们透过事实本质,不断获得经验积累,对于他们估算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