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课稿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复习公开课评课稿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复习公开课评课稿整理复习就是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提携和升华,就是将学习过的知识"线",通过整理而形成“线络“,并由“线络”提携到"线络"中全面运走"线",而帮助"线络"找出知识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
因为学过的内容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因此,整理复习课应充分体现学过为主、包过老师把握复习课特殊性的特点,在课前布置学过《图形与变换》的学生进入学过记忆整理。
从而确保了学习知识要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进行梳理,而只有梳理到位了,学习知识才能够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把握。
因此构成了这节课的第一部分,也是第二部分1)强调学生的自主梳理过程。
“看了不如说了,说了不如干了”。
传统的复习课一直都是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而学生只是作为听客与陪衬。
这堂复习课又让学生亲身体验梳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给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独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发展与成长。
2)体验关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这节课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帮助同学们体会平移,旋转,放大,缩小和轴对称图形的关系,以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包教师精心设计的从三角形旋转,圆平移,得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使同学们明确地领会到轴对称图形是可在今次复习中经过若干变换方式而形成。
同学们更深层次地把握了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知识结构,对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进行综合应用。
3)重在开放、重在主体。
这节课的第三个亮点就是包老师安排同学们做了一道开放性习题——一题多解,将圆经过平移后形成轴对称图形。
包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做,然后进行交流展示。
让学生独立发现运算中既能平移圆又能平移直线,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前提是圆心与线段的圆心位于一条直线。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及时知道是否符合学习要求、是否暴露了问题→是否解决了问题。
适时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别强化训练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评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复习评课稿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都是从已学知识入手,比如第三节课,老师让学生一起背《水调歌头》,之后一个问题:月亮怎么会有圆有缺?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就如第三堂的模拟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第一节金老是的找证据不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吗?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另外,我们小组就还是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该不该留到课后回家完成。
有些人认为应该在课堂中完成,理由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巩固科学概念的形成。
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既然时间已经到了,那就该下课,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一)》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聊聊这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课。
这堂课啊,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之旅!老师一开场,就用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小故事,把咱们都带进了作文的奇妙世界。
比如说,老师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公园里迷路,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回家路的故事。
这一下子就让咱们明白了,写作文就像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得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而且呀,老师在课上给咱们展示了好多优秀的作文范文。
那些范文写得可真棒!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让咱们能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说有一篇写春天的作文,作者把春天的花朵描写得五颜六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让咱们好像真的看到了春天的美景。
还有哦,老师特别耐心地给同学们指出了写作中的问题。
有个同学写自己的一次旅行,但是写得太简单了,老师就告诉他要多描写一些路上看到的风景和自己的心情。
经过老师的指导,这位同学修改后的作文变得精彩多啦!总的来说,这堂作文课让咱们学到了好多写作文的小窍门,就像拿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作文世界的大门。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刚上过的这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课。
这堂课可有意思啦!老师不是干巴巴地讲知识,而是带着咱们一起做游戏。
比如说,老师让咱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讲出来。
这让咱们一下子就有了好多写作的灵感。
还有啊,老师给咱们看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然后让咱们根据动画片写故事。
这可太好玩啦!有个同学写得特别好,他把动画片里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表情都描写得活灵活现的,就好像那些小动物就在咱们眼前一样。
另外,老师还让同学们互相交换作文,互相评价。
这让咱们不仅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还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比如说,有的同学发现自己写的句子不够通顺,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错别字太多。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如何阅读一本书”评课稿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如何阅读一本书”评课稿——以阅读之微光照亮生活之语文尊敬的x老师,亲爱的各位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感谢x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个研磨学习的平台,感谢工作室给予了成员们学习成长的机会,感谢x老师和x老师为我们呈现的两节精彩课堂。
今天我评课的题目是《以阅读之微光,照亮生活之语文》,评x老师执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次教研活动借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这股劲风,立足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努力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大胆整合课本内外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生活资源,尝试构建适应小学生未来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的课堂教学新型设计。
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课文、单一知识的课时教学为综合性、整体性的大单元教学,统筹单元情境与任务来培养语文学科素养。
下面我就结合周老师这堂课谈谈自己对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
一、学用结合,流程清晰本次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是“我的假期阅读计划”,x老师执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为本次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第四学时课。
课前x老师先出示了整个单元目标的学习导图,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在大单元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以聊天的方式导入课题,复习了之前学习的内容。
接着学习《古人谈读书(二)》,理解文章大意,总结出朱熹读书的方法。
再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后,根据自己带来课外书籍,向大家交流读这本书的读书方法,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有效的信息串起来。
周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方法和能力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考思考和践行,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
不仅为学生制定自己的假期阅读计划提供了方法范例,也让学生再一次感知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二、立足整体,亮点突出我认为,本堂课是基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富有实效的一次实践探索。
传统的语文单元课文,因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统筹性,致使课堂教学相互间显得分散而低效。
周老师的这堂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是继前三个有序连贯的课时教学任务完成后的第四个任务,其课堂亮点主要有:1.教学环节实效显著,教学目标梯度合理该课拟定的三个教学目标紧扣阅读方法这个核心素养,简洁的教学过程,合理梯度,自然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课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课一、教学目标本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课文和知识点;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语文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白猫黑猫》一课,旨在通过该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课前预习内容,发放预习资料,鼓励学生提前准备。
2、导入与热身通过问题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宠物猫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文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根据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
4、课文分析通过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5、课文运用通过课文中的练习和拓展活动,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阅读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宠物猫的知识,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7、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关于宠物猫的短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四、教学资源1、课本:《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2、预习资料3、课堂活动设计4、写作指导材料5、读物资料:有关宠物猫的书籍、文章等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预习情况评价: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预习能力。
2、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态度。
3、学生的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4、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本次教学的效果和取得的成果。
初中历史评课 大单元教学
初中历史评课大单元教学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次历史课程以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展开,主题为“中国近现代史”。
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小组讨论、历史情境模拟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选取精当,紧扣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得当,将中国近现代史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大单元结构。
同时,教师还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一些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历史资料,丰富了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过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历史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次大单元教学,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从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改进建议在未来的教学中,建议教师进一步优化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同时,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六、总结本次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评课总体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简评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评课稿
简述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
马老师的讲解很充分,充实,于我们对本单元的把握与讲授做了丰厚的储备。
各种优点不再赘述。
强调两点:
一、加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比较集中,如:转化、割补、拼组、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等积变形、极限、、推理等方法。
老师不但自己能理解这些数学方法,还要在讲授的过程中逐步向学生渗透,并让学生逐步建立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现行教材特意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目的是1、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接充分地理解“曲与直”、“圆与方”的联系与意义。
老师要理解教材的编排目的,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圆的本质。
初中语文大单元评课稿范文
初中语文大单元评课稿范文今天听了[老师名字]的初中语文大单元课,那真的是像一场精彩的语文之旅,我就忍不住想跟大家唠唠这堂课的亮点和一点点小想法。
一、单元整合,妙啊。
这堂课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单元整合的这个设计。
以往咱们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一篇篇课文单独来,就像一个个散兵游勇。
但这位老师呢,把整个单元当作一个大的军团,进行了巧妙的整合。
比如说,这个单元都是跟“人与自然”相关的课文,老师就从主题入手,把几篇课文里关于描写自然景色的部分拎出来做对比。
学生们一下子就发现了,不同的作者观察自然的角度、描写的手法那是各有千秋。
像[课文名字1]里用的是细腻入微的工笔描绘,把一草一木都刻画得像工笔画一样精致;而[课文名字2]则是用一种大写意的手法,几笔就勾勒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这就像是把散落在各地的珍珠串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让学生们能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不再是盲人摸象,只看到局部,而是能看到整个大象的全貌了。
这种单元整合的设计,真的是让知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是相当给力。
二、情境创设,绝绝子。
老师还特别擅长创设情境。
一上课,就像是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
老师说:“同学们,咱们现在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要深入大自然这个神秘的宝藏库,去探寻文字里隐藏的秘密。
”一下子,学生们的眼睛就亮了,那种好奇和兴奋啊,就像小火花一样在教室里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
在讲到描写风雨的课文时,老师又把教室变成了一个“临时气象站”,让学生们模拟气象播报员,根据课文内容来播报当时的风雨情况。
这可不仅仅是个好玩的游戏,学生们为了当好这个播报员,得仔细研读课文,分析风雨的特点,什么风是呼啸而过,雨是淅淅沥沥还是倾盆而下,都得搞清楚。
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语文的学习中,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枯燥的任务,而是像在玩一场超级有趣的冒险游戏。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课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评课稿尊敬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x老师给予我们小学团队这次研讨和学习的机会。
同时,也感谢为本次教研活动殷勤付出的所有老师们。
下面,我以《得法获新知》为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堂课的认识:一、找准目标,明确方向基于单元课的学习,想要理解课文,需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将这节阅读课(一)的目标确立为:1.有速度地阅读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把握和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并连接各部分的主要意思,加小标题(《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厘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素,加小标题(《好的故事》)。
2.能用图示梳理把握和整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重构旧知,生成支架上课伊始,老师通过整理学生课前完成的预习单,并统计出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来源于学生真实的情况,做到了以生为本。
然后,通过知识建模帮助学生重构知识,要素法、段意合并法、题目扩充法是学生已经熟知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重点教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重组旧知,生成新的支架,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学生梳理把握和整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接着,运用第三篇课文固化知识,帮助学生巩固习得的方法。
最后,请学生挑战一首诗歌《有的人》,希望学生能活学活用。
整堂课既扎实又充实。
三、活用四学,历练思维这节课中,教师灵活运用四学,帮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通过学习《少年闰土》,教师有的放矢,扶放结合,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在群学、共学中不断追问,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他们生成学习的方法。
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去深化和巩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多元学习,综合运用观察优生1名,x老师要求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她能完整、简洁、通顺地完成任务,后面的学习也能自主灵活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观察中等生1名,首学单完成不理想,x老师带着学生梳理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后,能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讲了:人们纪念伯父,让我想起了我和之间的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评课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评课稿
1、词句掌握度:评价教师是否认真讲解了本单元的生词、重点句子和段落,是否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理解运用。
2、段落写作指导:评价教师是否通过示例段落或写作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段落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中心思想、段落结构、细节描写等。
3、语境理解:评价教师是否通过语境理解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能力。
4、口语表达:评价教师是否通过课堂讨论、口头表达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课堂互动:评价教师是否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如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6、教学手段:评价教师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像、音频、视频、实例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7、教学效率:评价教师是否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否高效。
综上所述,评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时,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三单元评课稿范文
三年级部编版下册三单元评课稿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部编版下册三单元评课稿范文篇1说教材《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已有初步了解。
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
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
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寓意深刻。
教学重点: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积累有关词语,创设情景让学生轻松总结寓意,继续学习写字。
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说设计思路:《南辕北辙》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理解寓意。
在教学过程,我把教学难点易化,浅引,疏导让学生理解寓意,学有收获。
现在谈谈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做法: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
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在教学中,我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学生升入第四学期,我不再把识字教学视为难点,可前已布置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阅读文章解决不认识的字,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课间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当学生读音有错误时,我一般是让同学评价和发现错误,共同改正。
二、扎实教词语注重积累课堂上,我紧紧抓住动态生成问题“那个去楚国的人非常固执”。
引导他们把握课文的主线,进入到课文的情境,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品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
然后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放飞想象注重拓展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及建议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及建议《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这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作文。
这次作文呀,好多同学都写得很棒!比如小明同学,他写的《那一刻,我长大了》,通过讲述自己第一次独自睡觉的经历,把那种害怕又努力克服的心情描绘得特别生动。
他写道:“黑暗中,好像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我紧紧地抓住被子,心都快跳出来了。
”哇,这让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他当时的紧张。
不过呢,也有一些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
比如说,有的同学描述事情的时候太简单啦,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好好地写出来。
还有的同学,用词不太准确,让整个作文读起来有点别扭。
那咱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啦,要把事情讲得详细又有趣,多想想自己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还要用对词语,这样咱们的作文才能越来越精彩!好啦,同学们,希望大家继续加油,写出更棒的作文!《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评课稿》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这次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作文。
这次作文里,有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作品呢!就像小红写的《感动的瞬间》,她讲了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事。
她是这么写的:“那个年轻人微笑着站起身,轻轻扶着老人坐下,那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车厢。
”是不是感觉特别美好?但是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哦。
有的同学写的作文跑题啦,题目是写成长,结果写着写着变成了玩耍的经历。
还有一些同学,错别字有点多,这可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哟。
希望大家以后写作文的时候,认真看清楚题目,多检查检查有没有错别字,相信你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好!《六下语文第三单元作文建议》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次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作文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可以让大家变得更厉害的小窍门,快来听听!比如说,咱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多加点细节描写。
就像写做饭,别只是说“我做了一顿饭”,可以写“我小心翼翼地切着菜,那土豆在我的刀下,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小方块,就像排着队的士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评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评课稿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重点难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1/5×2)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师:我们解决了2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出示问题)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学生讨论汇报。
(根据“2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
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个1/5是多少。
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
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应该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师:我们已经知道,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
再涂出1/5的1/4,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涂?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师:我们可以得到1/5×1/4=1/20。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评课稿
明确内涵 践行模式——小学语文单元课的实践路径——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单元课评课稿2018年4月,教研室领导在高段的教研活动上做了《三性教育下小学语文“单元课”教学模式及解读》的分享,今天,我就摘取这篇文章里的重要观点进行评课。
一、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合理我们依据小学语文“单元课”的概念界定结合“水”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解析单元主题“水”;感知单元内容。
2.初步感悟四篇课文;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3.储备关于较复杂的提纲和详略分明两个难点的知识;制定集体活动计划。
二、教学环节设计及重难点的确定科学依据小学语文“单元课”模式解读与操作建议,我们确定了如下的内容小学语文“单元课”环节设计:(只呈现PPT ,不读)环节一:调动已知,解析主题,建立联系。
本单元是“人与自然”组元的单元,引导学生去关注“水”与自然、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前面几年的语文学习中也接触过与水有关的课文。
为了唤起学生的先验知识,建立起与本单元的联系。
本节课在这一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回顾一至四年级学过的10多篇课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水有哪些认识。
环节二:概览内容,感知整体,形成期待。
【教学重点】本环节将让学生形成符号表征层面的结构性知识,是单元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单元里的所有内容,只有看清楚了有哪些、是什么,才能为探寻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本单元有3篇主体课文,一个语文天地,一把金钥匙,内容清晰明了。
本节课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带领学生从目录开始,去逐一翻阅教科书相关页码的内容;提前预设并相机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句话点评;提示了《一个苹果》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使用图形组织形式梳理单元内容,初步形成本单元符号表征层面的结构性知识。
环节三:支架引路,四学初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本环节将让学生形成意义层面的结构性知识,是单元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畅谈初读感悟,畅聊自己的疑难困惑,为后续的学时课学习做情绪上的铺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例9评课稿
评课稿评课教师:XXX评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评课单位:XXX小学评课课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例9评课范围:数学课堂教学评课目的:通过评课,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促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专业成长。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教师通过例9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学里的加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将加法的概念、加法的运算规律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加法的知识。
3.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练习等,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1. 导入情境设计巧妙。
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发地思考问题,并从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师生互动紧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频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回答的方式灵活多样,使学生在参与交流中,积极思考,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3. 练习设计独特。
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题,既有规范的数学运算题,也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1. 教学目标达成明显。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彩的讲解,学生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有所领悟,能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
2.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愿意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学习氛围良好。
3. 课堂秩序井然。
教学过程中,学生听从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秩序良好,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保持了课堂的良好秩序。
四、评课总结本课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显著,教师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得到知识的启发和启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养成。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评课稿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评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选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和散文,包括《屈原》、《李清照词二首》、《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名篇。
这些作品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富有思想内涵,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古代诗词格律常识;2.通过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3.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生水平评估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诗歌鉴赏和对比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如下:1.问题导学: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比阅读:通过对比不同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多维度评价:通过课堂测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实施效果本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对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4.通过多维度评价,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
统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和信念”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整体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而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非常适合作为公开课来学习。
陈老师在这课教学中能结合语文要素: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做到了文道统一,完成了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她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抓住课文重点和难点提出统摄全文的问题:划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然后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勾划出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并作批注;学生自读自悟后,补充资料深入理解,探讨交流,使学生逐步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坚强不屈的品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情。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陈老师这节课从实际出发,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理出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后,把重点放在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关键词句上,引导学生围绕李大钊的言、行去读、悟、质疑,交流,来达到感悟人物形象的目标,这样就能在品词析句中更深刻地去感悟人物形象。
整堂课线清,点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学习任务,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二、在学生有疑处补充资料精讲。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使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而陈老师的这节课正是这样。
先让学生默读感悟,引导学生进入了文本后交流。
而陈老师的教学流程都围绕着学生的有疑之处进行,并由师质疑,推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尤其是针对学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烧掉资料,为什么在严峻时局下不离开北京,通过补充1927年的背景资料和李大钊的生平资料,使学生在读、思、悟中真实地看到了一位忠于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了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Unit1MyBody评课稿(教案)陕旅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陕旅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My Body》评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进行评课的内容是:陕旅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My Body》。
一、引言在陕旅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中,Unit1《My Body》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单元。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身体部位的词汇和句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身体部位的英语表达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以下是对本单元教学的评课稿。
二、教学目标与达成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使学生能够听说表示五官和身体部位的新单词,如head、eye、nose、mouth、face、ear等,并能够运用This is …/That is …/These are …/Those are …等句型进行描述。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达到这些目标,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本单元围绕身体部位展开,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位置。
同时,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画自己”、“指部位”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法、游戏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特别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1.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关于身体部位的英语表达,还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2. 教学反思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平衡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学到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建议教师在课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第四单元语文评课稿
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评课
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李冬梅
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语文复习课,曹老师准备的很充分,首先让学生回归书本,看书本都学习了什么课文,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秋天”,包括三篇课文:《秋天到了》、《风姑娘送信》、《石榴娃娃笑了》。
本节课运用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很好,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
曹老师能够创设问题的情境贯穿于整堂复习课中,练习题和复习的知识点能够对应起来,使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闯关的形式,通过闯关看到秋天的景色,比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在课中又安排了归类识字,从笔顺、笔画、形近字、等方便进行识字的复习,而且在课前还让孩子回家进行识字的梳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得到放松,一方面也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比较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同学提提醒,哪些字容易错,这既是孩子自己复习的过程,也是生生间互相指正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3.课文复习的时候,在屏幕上出示本篇课文的内容,并将背诵的篇目以填空的形式进行背诵,而且将这三篇课文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背诵复习,有连线、有填空等题型,并且将进行一些句式的仿写,一会儿??一会儿??,学生说的很好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4在四关闯过之后,出示四副秋天的画面,而且每个画面代表语文七色光里面的四个成语,引出的很巧妙,将秋天的美景展现给大家,让我们眼前一亮,很值得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时间安排不合理,例如笔顺那一部分可以少用些时间,练习要进行整体的反馈。
如果后面出示四副图的时候可以闯过一关出示一幅图作为奖励,复习一个成语,四关过后将四幅图联系到一起进行再次熟读和背诵对应的四个成语。
总体而言,这是一节很成功的复习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学习。
篇二:八年级5单元评课稿
实习生公开课指导教师点评东宝中学于丽萍
东北师范大学王丽艳老师所上的课 do you want to watch the game shows 是一节理念先进、设计巧妙、活动丰富、效果突出的一节听,说课。
本节课有舒缓的图文导入,也有高潮涌起的“合作探究”以及收起旋律的“盘点收获”。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体现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主要几个特点:
1、教学内容处理手法新
这节课王老师以教材为基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地进行了整合处理。
她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出本课话题-电视节目种类,由图片和视频引出本课词组,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自己生活的内在联系,由学生自编自演的电视节目介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增加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重视这些单词和短语,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利于最后的对话输出,这种词组到句子,再到语言综合运用的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特点,达成高度。
2、体现了英语组的教学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模式
小王老师很好地展示了我们组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课最后升华部分就是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平时的训练加上王老师的指导,这节课孩子们小组表现优秀。
近几年来,优化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我们学校以及我们英语组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
我们组一直在学习“诱思探究”的教学理论与模式,树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
学”的教学新理念,大胆尝试“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经过多次的组内教研教改,要求全组教师教学策略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作业练习层次创新等,积极响应我们学校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中,王教师就安排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两人、小组和全班性的,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
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还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游戏,表演,对话等,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
3.良好的自身素质与教学素质
建议可以采取表扬加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应答进行反馈,增强正向反馈效果,由于是学生,所以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有待于关注。
篇三:必三第一单元整合评课稿)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评课稿
翁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整合教材,新颖设计。
翁老师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新梳理,设计了四个环节:温故而知新、精讲点拨、练出高分、延伸扩展。
环节之间以儒家思想的演变的理解和运用为核心环环相扣,紧扣课标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翁老师的课,具体来说
1、目标明确,重难点分明
2、利用导学案,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温故而知新。
3、注重解题方法的贯输(审、读、联、答)
4、知识衔接非常好,
5、纵向分析、横向对比,知识联系紧密
6、充分调动学生概括归纳,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得到培养,锻炼。
7、充分体现了论从史出。
8、能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9、知识由浅入深,利用高考试题真善美学生信心
10、联系现实,增强德育教育,深化主题,上升高度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使再好的课也有它不足的方面。
翁老师这节课由于容量大,时间有限,解题分析时间少,再透彻些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最后,今天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精华中,进一步强调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更体现学科的特点。
篇四: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评课稿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评课稿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基于这个理念,刘老师这次作文教学始终贯穿一个目标: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了,体现在内容丰富,学生写的都是自己的实际生活,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梳理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刘老师是颇具匠心的:以看画面引出话题;通过生谈感受,定位主题;以学生阅读习作部分明确习作要求,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选材;通过列举片段指导学生运用习作方法把事写具体。
又通过学生片段展示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教学设计具有层次性,科学而有效。
本次习作教学我认为有三点是值得我学习的:
第一,关注情感的激发。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可
见,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首先就要让学生乐于动笔。
本堂课的教学,刘老师注意通过交流课件演示、片断引导、语言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习作训练之中。
第二,关注方法的指导。
崔峦说:作文课不是口语交际课,也不是讲作文知识课;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不能空讲做法,应该是写中悟法,写中用法,习作能力的根在于阅读教学,而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在阅读教学中悟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在上课过程中,刘老师让学生回顾本组课文的习作方法(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用两个片段尽力把本次习作与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紧密相结合,突出本次写作的难点。
出示片段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悟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
并且通过“温馨小提示”启发学生把想要写的情节说具体。
这样一步一步地展开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思想。
使学生做到每次习作有一得。
同时在学生展示习作片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点评,形成写作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第三,关注自由的表达。
课上,刘老师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以童心、童趣对待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重视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努力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做学生愿意打开思维和语言的闸门,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