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撒下课外阅读的“种子”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粒种子》优秀教学设计

5.思考作业: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种子为什么会发芽?它们是如何生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然,保护植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的生长过程,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3.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生长过程,并与家人分享。
五、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家人分享,培养孩子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一粒种子》,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对于描述种子生长过程这样的实践活动,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一粒种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在学生心田播下阅读的种子

在学生心田播下阅读的种子作者:聂春梅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5期(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中学)摘要:语文老师要用较高的语文素养在学生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并努力创设好读书环境,去培育这颗美丽的种子,用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之施肥,让这颗阅读的种子发芽、壮大。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环境;高效课堂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30年,从最初的传统教学到现在能动学堂教学,其间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其实,不论选择何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阅读教学。
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完整的书。
”语文教学改革已倡导多年,但老师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没有改变强迫孩子们做大量阅读题的习惯。
这只是重视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并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的阅读需求,长此以往,大量的阅读题只能让孩子们感觉阅读索然无味,甚至开始厌恶阅读。
恐惧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让每个孩子都爱好读书,学会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需要。
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因为当孩子们尽情遨游于书海时,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我们首先应在孩子的心田播下阅读的种子,怎样才能顺利地撒下这颗美丽的种子?这需要用我们语文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去陶冶孩子。
俗语说:“打铁需要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更有人说:“老师应该是一条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奔腾不息的河流。
”具体而言,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熟悉教育理论,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及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对相邻学科如政治、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所研究,更要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现在虽然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但长时间的“读屏”让他们的“阅历“颇为丰富,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若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是无法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阅读心田的,没有理由让学生爱上阅读的。
课外阅读:种子传播的奥秘教学实录

课外阅读:种子传播的奥秘教学实录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课外阅读:种子传播的奥秘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
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
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
方。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课外阅读:种子传播的奥秘,植物妈妈有办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一等奖

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一等奖1、四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一等奖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其实答案就在种子身上。
种子有着神奇的“旅行本领”,借此,它们可以处处安家,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活动目标1.收集观察,初步认识植物的种子。
2.通过阅读相关内容和亲身观察、调查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法。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活动建议观察感知1.收集植物的种子,看看种子各是什么样子的?向小组内的成员说说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2.在你身边还有哪些植物是有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研究1.阅读参考资料2和3,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评价1.根据自己这个小组的实际情况,选择你们喜欢的一项或几项活动进行实践后,完成活动报告。
(1)你也可以去查找学校里的植物标本,看看植物与它的种子。
(2)你可以和学校里的园艺师交流交流植物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
(3)你还可以到野外能找到种子的地方,看看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我的活动报告时间:植物名称:植物样子:(画出来)种子样子:(画出来)种子的传播方法:2.用一句话评价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
课堂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

课堂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何炳章先生在《课外阅读:为孩子储蓄自己的童年精神》中指出:“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
”这是我们在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
而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的家庭环境,阅读氛围参差不齐;学生个性差异明显,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阅读的价值取向千差万别,这些制约因素都是教师无法控制的,可是我们可以用一堂堂精心设计的语文课,把热爱阅读的种子,播洒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本文将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引领学生课外读书兴趣,阅读中外经典,加深课内课外联系,打通两者联系渠道,谈谈本人的粗浅之思。
一、课前播下第一枚种子:太棒了,明天我也讲一个!课前两分钟,设置一个“我阅读,我展示”环节:由学生提前自愿报名,展示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
一本书的名字,一个故事的梗概,一首小诗,一段美文,一点心得……只要有同学说,小学的孩子就会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的分享,然后就会有孩子摩拳擦掌的模仿,一节课一个机会,一学期的日程马上提前预订一空。
有了这个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阅读方向,有选择的请学生讲述相应的内容,使这个环节融入新授课的导入环节。
对于就自己的阅读方向不明确以及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请求”学生“帮忙”,让他们查找某方面的资料等等。
能帮上老师的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动力呀,往往让老师惊讶的结果就在这时产生了:尚且有阅读困难的她或者他,却捧着大部头,孜孜不倦的读起来……这个小小的环节,对于讲述者,我们关注的是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有机会受到完整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不必苛求一定要达到某种效果,单单是通过这样一个短小的交流,再加上老师对上台者的有意识的重点表扬,不知道有多少小小的心灵在呐喊:明天我也讲一个!二、课堂播下第二枚种子:课文原来如此丰美!1、以教材中某一课文为基点(1)向同题作品延伸。
题目相同或相近的作品,由于作者不同,人生阅历和体验不同,情感立意不同,所表达的主题也不同;文体不同,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目的也就有异。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拓展 种子word版

————————精选资料,欢迎阅读下载————————
最小的种子你知道吗
最小的种子是一种陆生的兰科植物的种子,这种植物的名字叫斑叶兰,植株矮小,成短的根茎状,9月开花,花白色,小而芳香。
它的种子没有胚乳,种子数量很多,但非常细小,小得像灰尘一样,每粒种子只有200万分之一克重。
因此,用这些种子来繁衍后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用无性的分枝法来繁殖。
自从1960年摩瑞尔首先成功地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试管繁殖,目前已发展到大约有35个属150多种的兰科植物,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大量繁殖,使兰花生产达到了工厂化。
“试管”兰花也已商品化。
新加坡已用组织培养等方法,每年外销兰花创汇200万美元。
————————精选资料,欢迎阅读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播撒智慧的种子

小学语文教学:播撒智慧的种子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小学语文就像一个大大的花园,里面撒满了智慧的种子呢。
在语文课上,老师就像一个园丁,用心地照顾着这些种子。
老师会给我们读好听的故事,那些故事就像温暖的阳光,让智慧的种子开始发芽。
有一次,老师读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我明白了遇到事情要自己去尝试,不能只听别人说。
老师还会教我们写字,一笔一划,就像在给种子浇水。
我们认真地写着每一个字,让智慧的种子长得更壮。
当我们写出漂亮的字时,心里可高兴了。
学古诗也很有意思哦。
古诗就像营养丰富的肥料,让智慧的种子开出美丽的花。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快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我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我们自己也可以努力让智慧的种子长得更好。
比如,我们可以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童话书。
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小学语文教学真的很重要呢。
它就像在我们心里播撒智慧的种子,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让我们一起在小学语文的花园里,看着智慧的种子茁壮成长吧。
《一粒种子》阅读教案

《一粒种子》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知道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3、通过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4、熟读词语高雅、秘诀、头头是道、耗费、浓郁。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阅读课。
(板书:一粒种子)
你们都读过哪些课外书,给大家交流一下吧!
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
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二、读课文
1、初读课文。
2、带问题读课文
这是一粒神奇的种子,凡是看见它的人,没一个不喜欢它。
它先后到了国王、富翁、商人、兵士的手里,结果却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落得个被弃的命运。
最后,它来到了一个年轻农夫的面前,这一次,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
三、感受句子的美
1.开得花呢,当然更美丽,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它;并且有浓郁的香气,不论是芝兰,桂花,玉簪,都比不上它。
2.白花花的胡子密得像树林,盖住他的嘴,像在树林里露出一个洞——因为嘴笑的合不上了。
四、读后感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成长规律,做事情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带班方略-播下希望的种子 收获一路花开

带班方略-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一路花开01班情分析处于一年级的学生,有暖心的“小太阳”“小勇士”也有“小淘气”。
他们善良可爱、淳朴天真,集体荣誉感强。
不足之处是规则意识、卫生、学习等行为习惯有待提高。
02育人目标根据班情,撒下智慧的种子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03带班理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我的带班理念是:用智慧撒播一粒粒种子,收获一路花开。
04策略做法一、播撒养成的种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习惯的培养。
”首先,进班习惯。
面对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园,对于在学校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多时候是迷茫的。
所以从开学时,早上我指导他们应该如何进行早读,从一开始就培养了领读员,这样早上他们就在教室有序地开展早读,很好地利用了早读时间。
下午进班后,让他们把今天的上午没有完成的任务,利用这个时间补充上去,完成的孩子将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午间也是井然有序的。
其次,听课习惯。
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数学课上孩子们的表现,我更关注他们在其他课堂上的表现。
我要求孩子们无论在什么课堂上都要做到认真听讲。
当然这不仅仅是我的口头上的要求,我还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积分记录在表格里,挂在教室门口的位置。
他们一下课都站在门口的位置看自己得了多少分。
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我会及时表扬,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这个仪式感满满地展现给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内心不仅是一种羡慕更是一种表现的冲动。
最后,课间习惯。
对于一年级孩子安全意识淡薄,他们下课就像脱缰的野马,又蹦又跳,追逐打闹屡见不鲜,所以课间安全也成了重中之重。
我通过小组之间互相监督,要求他们不做危险动作,下课了不追逐打闹,不推不搡。
虽然一开始效果不佳,但我不断地强调与提醒,加上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逐渐有所好转。
良好的课间习惯是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部分,这也是良好班风的一部分,孩子们可以较快融入学习环境。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2篇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一粒种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课前准备:1.准备好课本《一粒种子》的内容和图片。
2.准备好一些植物种子供学生观察和探索。
3.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导入:1.通过观察植物种子,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一粒种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并正确运用。
3.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想象植物的生长过程。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和理解。
5.引导学生绘画一幅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画,用图画来展示自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6.教师进行集体评价,并展示学生的图画。
四、拓展活动:1.参观学校附近的花坛或园艺区,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作为课后作业,学生可以种植一颗植物种子,观察和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并且通过实际观察和参与,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植物生长的奇妙和自然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植物生长的过程-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发芽开花- 结果成熟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精选2篇(二)教材名称: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夏天》授课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夏天的特点和气候;2. 掌握描述夏天的常见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对夏天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重点:1. 学生能正确地描述夏天的特点和气候;2.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能流利地运用夏天的相关词语和句子进行口头表达。
“课堂种子课外花”

“课堂种子课外花”内容简介:该系列收录了鲁冰的原创童话六十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评语是这样说的:“鲁冰用诗一般富有韵律的语言,充满奇思妙想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个质朴幽默的童话故事,充满童真童趣。
”本书深度挖掘优秀民间文学,从中国节日习俗、民间传说、古诗词、传统童谣等中汲取养分和灵感,从而生发出这部“饱含民族气韵又浸润着安徒生气息的童话”。
本书童话在结构上采用单线型、复线型、桔瓣型、串珠型、板块型等方式,让一篇篇童话摇曳生姿、意态纷呈。
本书诸多篇章与中华文化有关,比如源自《二十四孝·鹿乳奉亲》的《呦呦鹿鸣》,源自《二十四孝·单衣顺母》的《鹊桥》;《杏花故事》中的孔子、董奉、杨贵妃……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大山,本书中的童话就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
本书集中表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并创造了艺术美,让一首首清新、澄澈、纯净的爱的歌诗流进读者心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注入读者的精神世界,从而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书中的童话《蜘蛛开店》入选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版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
编辑推荐:《鲁冰花园》所收的童话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民间文学,这在当今的商业大潮中,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也必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如何在课堂内外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与童话阅读?读了“课堂种子课外花”系列图书,你或许会得到启发。
这套书中不仅有入选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的《蜘蛛开店》,还有鲁冰创作的许多童话。
每本书都附有创作谈,作者对书中的童话进行了逐一阐释解读,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作者为什么会写那些童话,那些童话在作者脑子里是怎样形成的……图书卖点:犹如一颗种子飘向孩子们的心田,鲁冰童话《蜘蛛开店》入选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啦!在“鲁冰花园”里,还能采集到哪些种子哪些花?作者简介:鲁冰,童话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童话集《第七朵鲁冰花》《樱草花的远方》《小石头童谣》《大地的书页》,长篇童话《书圣传·诗圣传》《羽毛笔》《鲁冰花开》等五十多种。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修订版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种子教案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种子教学目标:知识:1.学会9生字,认读9个字,认识三个新偏旁“禾木旁”“双耳刀”“反文旁”。
认识新偏旁“横撇弯钩”。
2.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空气和阳光。
能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能填出合适的量词。
情感: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春天来了,你们看到或感受到了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生自由说一说)几阵春风,几场春雨,万物都醒来了,谁还在睡懒觉是种子小朋友!板书课题,5种子,齐读(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记“种”字字形。
认识新偏旁“禾木旁”)你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名字说一说。
让我们到课文里看一看他们吧!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拼音。
2.检测字词句(课件)春雨/一()春雨春风/一()春风阳光/一()阳光化成/冰雪化成水珠cang收藏师:我最喜欢收藏卡通图片,你喜欢收藏什么冰雪化成水珠去干什么了指导读句子冰雪早化成水珠交给土地妈妈收藏去了。
wai外面师:和外相反的词是谁3.再读课文,不丢加字,不唱读。
读后标好自然段。
4.分段查读,正音。
导:漫长的冬天过去了,种子在干什么三、细读悟情(一)读全文看看种子在干什么。
1.生汇报,师:你从哪知道的(第二段)你还知道什么(种子妈妈有些生气了)你读读这句话好吗还从哪句话知道它生气了读一读,出示句子:它拧着一个个小鼻子,轻轻地呼唤着:“醒醒吧!我的淘气的孩子们。
”你们怎么从这句话知道她生气了想想拧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土地妈妈是怎样呼唤的想想它是怎样拧种子宝宝的试读这句话。
指名读。
导:种子终于醒来了,它有哪些活动呢2.自读第三自然段。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001]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001]](https://img.taocdn.com/s3/m/8918dc1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e.png)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粒种子》教案范文[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种子,种子有什么作用。
2.学习《一粒种子》这篇课文的主旨和思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和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并理解课文中描述的主人公种下一粒种子,以及通俗易懂地讲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这篇课文向学生传授植物种子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点”所承载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时间教学内容和过程1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主题以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5分钟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将种子分成十几份共同研究。
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粒种子》这篇课文。
15分钟教师使用课件辅助讲解植物、种子的基本知识。
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一粒种子》这篇课文。
10分钟让学生自己宣读课文、制作绘本、写日记等。
4分钟教师设计情景对话环节,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互动交流。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集体授课:教师利用PPT进行讲解,对种子的概念、种子的作用等进行详尽介绍。
2.课内辅导: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3.朗读练习:巩固学生阅读、听力、口语技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4.情景对话: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口语交流,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沟通能力。
5.互动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题活动、读书报告、课堂小结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五、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交流:通过课堂问答、报告或课堂小结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收获和理解情况。
2.作业评估:指定学生编写读书报告、绘制绘本等,来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考试评估:在期末考试中出题,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可选)六、教学反思1.亮点: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学习理解《一粒种子》这篇课文,感受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024年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案

2024年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一粒种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生命力”、“顽强”等。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一粒种子》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这颗种子是如何生长成一颗大树的吗?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理解字词的意思。
4.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种子为什么能够发芽生长?它具有哪些品质?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粒种子》,你们还记得种子的品质吗?2.精读课文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研讨交流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4.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种子一样的困难吗?你们是如何克服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那么它最终是如何成长的?2.深入阅读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研讨交流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种子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如何将种子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生分享自己的计划,教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通过学习《一粒种子》,你们对种子品质有了哪些认识?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书人教版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书人教版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要在语文课上撒播语文的种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语文课,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关键词语文味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从中,我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时候只是一味在解决写什么,而不是在研究怎么写。
究其原因是我们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下去,学生将失去学习语文的能力,不会自主领悟语文的精妙之处。
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要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撒播语文的种子,要让学生语文课上有学习语文的收获。
课堂教学要有“语文味”,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有人说,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下一番苦功夫。
一、开篇导入之“语文味”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
例如,我结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而上的一节区级诗歌教学公开课――《传承中华文化轻叩诗歌大门――走近苏轼》的开头导语这样设计:随着优美动听的《高山流水》配乐,我以抒情的语言娓娓道来:“同学们,唐诗宋词升华了我们的文化修养,古典音乐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 __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苏轼就是其中一位成就极高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今天,老师愿意牵着你们的手,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一起走近苏轼。
”美妙的音乐,诗意的语言,一下子把大家带入了诗的境界,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了充满“语文味”的学习中。
二、课堂指导之“语文味”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
“课外阅读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报告平桥中心校课题组为了适应重庆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书香校园,决定在重庆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组下开展“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背景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书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从小就应沿着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今的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校小学生语文基础差,家庭缺少学习氛围,家长也不会为孩子挑选和购买课外书籍。
小学生普遍没有阅读习惯,课外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很低。
如何让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呢?我校根据市、县总课题的布署,制定了《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实验方案》,着手对学生阅读渠道和阅读内容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小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养成,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积累与基奠,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养分。
撒下阅读的种子——例谈图画书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表学研纪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语文/教海撷英撒下阅读%种子-例谈图画书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卞国湘【摘要】图画书是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挖掘其资源,拓展课文,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图画书也是进行习作训练的很好的尝试。
教师通过对图画书内涵的挖掘,在阅读中不断内化道德情感,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图画书拓展资源读写结合道德内化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
它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 合奏。
一般图画书的教学更多的是针对幼儿园及低年级儿童,因为一 本图画书,它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描绘得既清楚又好看,画面 的连贯,精心的设计,文字与图画的 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并且通过丰富的图像语言直接传达。
一个 字,是“读”画面,也可以读出个大意。
所 以,低幼儿童从图画书中激发了阅读兴趣,汲取了营养,阅读能力也得 了的。
图画 书 ,在中级的学 中大 ,它就像一位智慧天使在孩子们的心中撒下了一颗颗阅读的种子、爱的种 子、美丽的种子。
作为教师在语文教 学 中,它的,同图画书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巧妙运用。
―、图画书—课堂教学的拓展学语文 教曾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要 学 的语文得 大的 发32!2018.1展,要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
”因此我们在用好教 书的同 ,把教 书 为一的 ,大 ,,文。
而图画书 是的教学 ,用课堂教学中。
例如,执教四年级的《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时,我并没有按部就班地教课文内容,而是先给学生阅读图画书《爱心树》,读完这本图画书,我也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生活中,分别是谁担任了图画书中的小男孩和大树这两个角色?在整篇课文学完后,我又让学生回答在课开始阅读图画书时提出的问题,学生从这一问一答中,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了课文中传达的母爱伟大的内涵,也让学生明白了要学会感恩、学会奉献的道理。
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要求:1、认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3、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二、教学重点:1、识生字12个,积累词语11个词语和句句子。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三、教学难点:知道种子通常在春天发芽长大,初步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媒体录音。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题: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春天)2、师过渡:是啊,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瞧,种子也从泥土中醒来了,听,他在说着悄悄话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听听种子在和谁说话,他又说了些什么?(出示课题:一粒种子)(二)检查自学的生字词语:1、游戏一:点泡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2、游戏二:照镜子(书空泥、粒、渴、喝)(三)学习课文:1、师: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
(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
2、学生交流:(1)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一小节)①组内朗读第一节。
②做动作,演一演(2)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二小节)①指名读第二小节。
②演一演。
③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3)第三、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三九小节)①默读37节: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②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它有什么特点?③板书:松土(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撒下课外阅读的“种子”
何炳章先生在《课外阅读:为孩子储蓄自己的童年精神》中指出:“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
”笔者认为,园内开花园外香,如果课外阅读是花香四溢,那么课堂教学必然是满园春华之沃圃。
本文将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中外经典,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打通两者联系渠道。
一、课前播下第一枚种子:太棒了,明天我也讲一个
课前2分钟,设置一个“我阅读,我展示”环节:由学生提前自愿报名,展示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
一本书的名字、一个故事的梗概、一首小诗、一段美文、一点心得……只要有同学说,小学的孩子就会瞪大了眼睛津津有味的分享,然后就会有孩子摩拳擦掌的模仿,一节课一个机会,一学期的日程不难提前预订一空的。
有了这个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阅读方向,有选择的请学生讲述相应的内容,使这个环节融入新授课的导入环节。
对于就自己的阅读方向不明确以及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请求”学生“帮忙”,让他们查找某方面的资料等等。
能帮上老师的忙,对学生是多么大的动力呀,往往让老师惊讶的结果就在这时产生了:尚且有阅读困难的她或者他,却捧着大部头,孜孜不倦的读起来……这个小小的环节,对于讲述者,我们关注的是个体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的阅读都有机会受到完整的关
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听述者,我们关注的是整体的共享性,让全体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稚嫩的心声总会得到同样稚嫩的回应。
当然,不必苛求一定要达到某种效果,单单是通过这样一个短小的交流,再加上老师对上台者有意识的重点表扬,不知道有多少小小的心灵在呐喊:明天我也讲一个!
二、课堂播下第二枚种子:课文原来如此丰美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以教材中某一课文为基点。
(1)向同题作品延伸。
题目相同或相近的作品,由于作者不同,人生阅历和体验不同,情感立意不同,所表达的主题也不同;文体不同,选材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写作目的也就有异。
如,学习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再读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再读读林语堂的《听戏》;通过对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作品的比较阅读和分析,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领悟到了文学大师们立意有别、各有千秋的写作艺术。
(2)向同类文章扩展。
这同类可以是题材的同类,也可以是文体的同类,也可以是某一写法的同类。
如,学习了第九册冯骥才的《珍珠鸟》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我与鸟有个约会》这篇散文,该文写作者以关爱之心待鸟在阳台上放枣招揽鸟儿,并多次试图接
近鸟儿,结果落了个枣尽鸟飞的结局。
其目的是让学生比较两篇散文在内容、构思、特色、艺术构思、风格方面的异同。
在比较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和鉴赏。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
2. 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点,向整部作品扩展。
由于教科书的容量有限,有些中、外名著只能选其中的一节或几接文字,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影响。
以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景阳冈》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激发兴趣:《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那么你最喜欢哪一位?课外认真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笔录出其故事的梗概,并写出你如何喜欢他?学习了《草船借箭》,布置学生读读《三国演义》,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一个“三国英雄会“活动。
这样,兴趣有了,任务有了,那汇报便是学生在“三国英雄会”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笔录内容、感想的张贴展示了。
学了《猴王出世》,让学生读读《西游记》;学了《临死前的严监生》,来读读《儒林外史》;学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让学生读读《红楼梦》……
3. 以课文为基点,向同作者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
学习了冰心奶奶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品读《小橘灯》、《寄小读者》等;学习了《海伦·凯勒》后,带领孩子赏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了安徒生的《丑小鸭》,再去读读他另外的童话,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
既是相类似主题的童话作品,
又是出自同一个作家之笔的文章,学生往往带着浓厚的兴趣。
这些童话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既让学生同情不幸的穷人,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善良、纯洁的高尚品质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诗歌教学中,同一个作者的作品更具有广泛性。
三、课终播下第三枚种子:我读书,所以我很棒
但凡语文老师,都会在无意有意中做知识的迁移拓展工作,我们则加大了这个环节的关注力度,使之成为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自然延展的关键桥梁。
课文讲授完毕,集中为学生做一个相关阅读内容链接:可以从作者的其他作品中选择;可以是与课文风格相类的名篇;可以是和作品同时期的其他名篇;可以是课文内容中涉及到的美文名篇……可以是精悍小文,可以是鸿篇巨著;不要担心大部头,只要相关的,大胆地告诉孩子,不要担心孩子太小,吓着孩子,恰恰相反,小孩子面对“重大问题、庞然大物”的镇定,着实应该吓着成年人。
这只是一个“知道”的过程,不一定非是一个掌握的过程,多知道一些,有什么不好。
何况学生们下节课保不准就因讲述其中某个大部头,赚来无数双大眼睛的注目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
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这也正如何炳章先生所推崇的“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分内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