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确保手术的精确度
纳米炭混悬液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 应用
纳米炭混悬液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大小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可以更好地穿透组织和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纳米炭是一种具有较小颗粒和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因此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很高的应用潜力。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腔镜手术是一种可选择性较高的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切口,降低创伤和并发症。
然而,腔镜手术对于肿瘤的定位和切除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辅助荧光成像来提高手术精度。
此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和淋巴结转移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纳米炭混悬液是一种含有纳米炭的溶液,可以用于荧光成像和止血。
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可以通过将纳米炭混悬液注射到肿瘤周围的组织中,利用其近红外荧光成像特性,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
此外,纳米炭的高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止血,减少手术出血。
另外,纳米炭混悬液还可以用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通过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到肿瘤周围的淋巴结中,可以利用其近红外荧光成像特性,检测淋巴结的情况,从而指导淋巴结的清扫。
在实际应用中,纳米炭混悬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浓度,以适应不同的手术需求。
此外,由于纳米炭无毒性和生物相容性较高,因此可以安全地用于手术中。
总之,纳米炭混悬液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荧光成像和止血的双重功能,可以提高手术精度和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辅助剂。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纳米炭混悬液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还将不断扩展和深化。
近红外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近红外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在近些年的医学领域中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该技术可以深入组织内部进行无创检测,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的优点。
本文将从近红外成像原理、仪器设备、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近红外成像原理近红外成像技术是通过近红外线的光谱特性来实现对样本物质成分的分析和检测的一种现代光学成像技术。
近红外线与其他光谱区别在于其波长较长,穿透力强,对于吸收杂质的光谱信号影响小,同时红外线功率较低,对样本不会造成危害。
近红外光可以穿透许多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可达数厘米,从而可以在深层组织内部进行检测,如在体内对肝胆、甲状腺和肺部疾病进行检测和诊断等。
近红外成像技术还可以直接观察组织内部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变化,而这些物质则可能是一些疾病的指标之一。
二、仪器设备在近红外成像技术中,光源是关键的一环。
现有的仪器大都采用LED或激光光源。
由于LED光源工作稳定,寿命长,且不会产生光学污染,因此目前大多数商用设备都采用了LED作为近红外光源。
相机设备部分,目前的近红外成像设备市场上主要有无影像设备和有影像设备两种。
其中无影像设备采用纯近红外成像技术,不需要通过屏幕来观察图像,更适用于临床病人的检测。
有影像设备则采用了可见光与近红外光的双重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切换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来实现更丰富的图像操作,方便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
三、应用范围在医学领域中,近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眼科、皮肤科、胃肠科、肿瘤科、神经科等多个疾病的诊断、治疗中。
具体应用如下:1.眼科:在眼科学中,近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用来对视网膜和玻璃体的后部进行显肿和血管影像的检测。
2.皮肤科:在皮肤学中,近红外成像可以用来研究人体皮肤层化结构和皮肤中的组织组织结构变化,检测皮肤炎症、癌变等现象。
3.胃肠科:在胃肠道检测中,近红外成像被广泛应用于小肠、结肠的组织解剖学、动态变化的观察,以便医生更准确快速诊断病情。
ICG技术和临床运用
ICG技术和临床运用ICG(Indocyanine Green)是一种聚合物荧光染料,具有光学特性。
ICG技术通过注射ICG荧光染料,利用其在近红外波长下的荧光特性,实现对目标组织/器官的成像、检测和治疗。
ICG技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消化道疾病、血管手术、眼科手术等多个领域。
ICG技术在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运用上,主要应用于胆道系统的检测和手术。
常见的病例有胆道结石、胆囊炎、胆管癌等。
在胆道结石的检测中,医生可以通过将ICG注入患者体内,利用ICG荧光染料的特性可以在近红外波长下对胆道进行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结石位置,从而指导手术切除。
在胆管癌的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ICG技术对肿瘤进行标记,使肿瘤更加清晰可见,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手术切除。
另外,在血管手术中,ICG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脑血管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注射ICG荧光染料,将染料注入血流中,然后利用近红外光源对大脑进行照射,在近红外波长下观察染料的分布,可以实时监测供血情况,减少手术风险。
同样,ICG技术在心血管手术中也有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血管通路和血液灌注情况,指导手术。
眼科手术是ICG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特别是在黄斑部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
ICG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黄斑部病变,如黄斑裂孔、黄斑变性等。
通过注射ICG荧光染料,医生可以在近红外波长下观察病变的位置和程度,从而指导手术治疗,例如黄斑裂孔手术和黄斑复合物脱离手术。
除了上述应用,ICG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如肝癌手术中的肿瘤检测、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器官移植中的血管重建等。
ICG技术的优势在于其无创、无放射性、迅速、直观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ICG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在深部组织中的荧光强度较低、荧光信号易受弥散和光干扰等。
因此,对ICG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仍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术中甲状旁腺显影技术的研究进展
术中甲状旁腺显影技术的研究进展作者:向阳森杨昆宪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3年第36期【摘要】随着健康体检与癌症筛查的普及,甲状腺肿瘤的早期检出率逐渐增加。
甲状腺肿瘤的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而甲状腺腺体后方的甲状旁腺对机体钙调节和维持内环境平衡至关重要,术中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是避免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步骤,故甲状腺术中对甲状旁腺的精准识别尤为重要。
目前,甲状旁腺的识别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巧,术中准确而快速识别甲状旁腺的技术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最近几年,荧光图像引导手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越来越受欢迎。
为此,本文将对术中甲状旁腺荧光显影技术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如下综述。
【关键词】甲状旁腺荧光显影自发荧光近红外自发荧光生物电阻抗波谱激光散斑对比成像Research Progress of Intraoperative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Parathyroid Gland/XIANG Yangsen, YANG Kunxi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36): -168[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ancer screening, the early detection rate of thyroid tumor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Surgical resection is usually the main treatment of thyroid tumors, and the parathyroid gland behind the thyroid gland is very important to regulate calcium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The protection of parathyroid gland during operation is the key step to avoid hypoparathyroidism after operation, so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arathyroid gland during thyroid surger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present, the recognition of parathyroid largely depends 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skills of surgeons. The technique of accurate and rapid recognition of parathyroid 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fluorescence image-guided surger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intraoperative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parathyroid gland and its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Key words] Parathyroid gland Fluorescence development Autofluorescence Near 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Laser speckle contrast imagingFirst-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Medicin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36.037甲狀腺肿瘤的发病率在女性最常诊断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1]。
光电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光电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光电技术日益成为医学领域中的新宠。
光电技术以光子学为基础,结合了光学和电子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光照射和电信号接收为主要手段,实现了对医学领域中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光电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一、光电技术在影像学的应用影像学是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光电技术在影像学的应用也已经成为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其中,光学成像技术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它通过对光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对患者身体内部细胞、组织结构、器官、血管等的高清晰度成像,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目前常用的光学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多光谱成像技术、荧光分子成像技术等。
OCT是一种使用光波干涉技术的无创成像技术,通过利用低相干激光束扫描组织内部,获得高分辨率的组织结构数据。
多光谱成像技术主要通过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对病变组织进行识别;荧光分子成像技术则是将荧光标记物注入患者体内,通过拍照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的荧光信号,进而推断病变组织的性质及范围。
二、光电技术在光治疗中的应用光治疗是一种通过用特定波长及光强照射来治疗患者的方法,它是光电技术在医学中的又一重要领域。
光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光信号的特殊属性,特别是光信号在组织中的吸收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在癌症治疗和皮肤治疗方面,光治疗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癌症治疗中,光治疗就是指将光源照射在癌细胞上,在这些细胞里进行特定的光化学反应,从而使癌细胞死亡或减小病变范围的一种方法。
在皮肤治疗中,光治疗则主要通过照射深入皮肤的红外线、紫外线等光波,来进行创伤和瘢痕的修复、神经系统的修复等治疗。
三、光电技术在荧光探针及分子影像中的应用荧光探针及分子影像是一种将荧光探针注入到病灶处,或者通过荧光筛选出受体蛋白、酶等分子的成像技术。
它可以非常直观地确定某些分子的位置、分布情况以及相互作用等信息,进而实现更加精准的诊断。
红外手术导航原理
红外手术导航原理
红外手术导航是一种现代医疗技术,通过使用红外线来指导和辅助外科手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红外成像:红外手术导航系统通过红外成像技术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血管分布等信息。
红外线可以穿透皮肤表面,反射或透射到不同深度的组织,形成对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2. 图像处理:获取的红外成像数据经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可以生成三维立体图像,显示出患者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3. 实时导航: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红外手术导航系统实时查看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帮助他们准确定位目标组织,避开重要器官和血管,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4. 辅助操作:红外手术导航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跟踪和定位功能,帮助外科医生对手术器械和操作位置进行精准控制,减少误差,提高手术效率。
红外手术导航系统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能够为外科手术提供精准的导航和辅助,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损伤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1/ 1。
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maging,NIRSI)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在临床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阐述NIRSI的原理与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原理NIRSI是一种成像技术,基于近红外(NIR)光在组织中的散射和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组织表面NIR光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光谱,进而对组织的成分、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
NIR谱图可以获得有效的生物分子组成信息,如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水等指标,以及钙离子、荧光染料、药物等的分布情况,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定量信息和高灵敏度的表征手段。
应用1. 脑功能成像NIRSI可以通过监测耳和额叶区域的组织NIR信号,实现对脑功能活动和缺血缺氧状态的观察和诊断。
在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NIRSI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实时监控患者的脑部灌注、代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研究还表明,NIRSI能准确识别脑死亡患者,具有广泛的临床价值。
2. 心血管疾病诊断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NIRSI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NIRSI可以实现对心脏及周围血管的血流、血氧饱和度、组织代谢等指标的测量与评估,同时也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
NIRSI技术支持的成像软件还可以通过对差异信号灰度值和高斯模型拟合来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为心血管科医生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手段。
3. 肿瘤诊断NIRSI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有着极大的潜力。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信号反射、传输和吸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可以被NIRSI较为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出来。
NIRSI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组织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变化,来评估肿瘤组织的血供情况和代谢状态;同时,NIRSI技术也可以利用组织对荧光染料的吸收和散射特性,实现肿瘤的早期检测和定位。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新型导航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新型导航技术引言: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导航技术被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新型导航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影像引导技术1. CT/MRI引导: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是快速、无创且精确的影像检查方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CT/MRI图像来确定病变位置、大小和形态,从而制定手术方案。
同时,这些影像还可以被导入到手术室内,供医生实时观看,以确保手术精度。
2. 三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了CT/MRI等影像数据与计算机模拟,将人体解剖结构呈现为立体图像,为神经外科手术提供了更直观、精确的信息。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独特的解剖结构制定手术路径和操作步骤,大大减少手术风险。
二、神经功能监测技术1. 脑电图(EEG)监测:脑电图监测是通过记录脑电信号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脑电图监测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脑电活动以及脑功能变化,从而调整手术策略和保护健康组织。
2. 皮质刺激/定位:皮质刺激/定位技术利用微电极直接刺激或记录患者大脑皮层上的电活动。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确定大脑功能区域位置,避免损伤到关键神经结构。
同时,它还可以被用于定位病灶,并进行治疗评估。
三、立体定向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计算机导航系统实现高精度和安全操作。
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的穿颅长针穿刺、吸引硬膜下血肿和深部脑结构植入物等操作。
立体定向技术结合了电磁定位、光学测距和显微镜图像分析等方法,不仅提高了手术精度,还减少了患者的创伤。
四、生物标记技术生物标记技术通过使用特定的荧光标记剂或放射性同位素来帮助医生精确定位病灶位置。
例如,荧光染料可以注射到血管内,以提高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管分布的认识;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标记肿瘤细胞或其他特定组织,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好地辨别健康组织和肿瘤组织。
icg示踪淋巴结原理
ICG示踪淋巴结原理
ICG示踪淋巴结是一种利用吲哚菁绿(ICG)进行荧光成像的技术,其原理基于吲哚菁绿的特殊荧光特性和与淋巴系统的相互作用。
吲哚菁绿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高吸收率、低光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当局部注射吲哚菁绿后,这种荧光染料能够迅速被淋巴系统吸收,并与其中的白蛋白结合。
由于淋巴系统的转运速度相对缓慢,吲哚菁绿在淋巴系统中能够存在较长时间,从而可以随着淋巴系统的引流被引流至淋巴结。
在这个过程中,吲哚菁绿会发出近红外荧光,可以被特殊的显像设备所捕捉。
通过显像设备,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到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准确找到淋巴结,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还可以用于评估淋巴系统的功能和引流情况,对于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ICG示踪淋巴结原理基于吲哚菁绿的特殊荧光特性和与淋巴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显像设备实时观察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为手术导航、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基于近红外荧光制剂的多模态多功能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模型中的应用
基于近红外荧光制剂的多模态多功能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模型中的应用师长宏【摘要】多模态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整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新近报道的七甲川菁(heptamethine cyanine)染料是一类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制剂.该染料独特的光学特征使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靶向治疗和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包裹该类染料可用于NIRF/MRI双模成像,标记核素后可实现NIRF/PET双模成像,共轭结合化疗药物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多个七甲川菁染料的复合物已被用作多模态成像,成为光热、光动力学和组合治疗肿瘤的新策略.%Multi-modal fusion molecular imaging technology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a variety of molecular imaging techniques,and has become a hotspot and trend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imaging. Heptamethine cyanine dye is a class of novel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dye with tumor targeting properties. With its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the dye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umor molecular imaging, targeted therapy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 Nano-materials containing heptamethine cyanine dye can be used for NIRF/MRI dual-modal imaging. NIRF/PET dual-modal imaging can be achieved after labeling with nuclides. Conjugated with chemotherapy drugs,targeted delivery of anti-tumor drugs can also be achieved. Complexes of multiple heptamethine cyanine dyes have been used formulti-modal imaging as a new strategy for photothermaltherapy,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combined treatment of tumors.【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18(026)002【总页数】5页(P234-238)【关键词】近红外荧光;多模态成像;肿瘤模型;分子影像【作者】师长宏【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西安 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小动物分子影像技术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对动物模型进行结构和功能成像,从而反映全身、局部器官与组织甚至分子水平的变化;甚至能够进行定量研究,精准描述疾病模型的生理变化过程。
手术导航定位技术概述
机械定位是最早实现临床定应的定位方式,一般通过框架立体定向仪或机械臂实现[3],手术器械被主从机器人的从机械臂操纵或在框架立体定向仪进行运动以进行手术,机械臂或框架立体定向仪可根据实际手术需求具有转动、平移、枢转的多个自由度,在提供自由度的各关节处设置传感器,传感器可为角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重力计、惯性传感器,以根据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和正运动学计算,获知手术器械的当前位置,但是为加快计算速度,机械定位一般是在手术器械当前位置上迭加运动增量来计算下一位置,因此使用时间越长误差越大,对于软组织区域的操作,由于组织自身变形漂移,也会出现较大误差;且定位设备体积软大,安装拆除不便,便携性也较低。
手术导航定位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对手术导航定位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各种定位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情况,并列举了对应于各种定位技术的国外内研发、生产的手术导航系统。
关键词:手术导航光学电磁机械图像引导
1引言
传统的手术操作是根据手术前拍摄的磁共振、CT等影像,判断病灶部位、规划手术方案,或者在术前反复获取病灶的X光,不连续地获取手术器械与病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无法在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对照和操作预警,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感染风险。手术导航系统可在术中实时获取手术器械位置及其与病灶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通过可视化手段直接呈现,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成功率,有效降低了手术损伤,主要包括术前图像获取模块、配准模块、术中实时跟踪定位模块、可视化模块,手术导航系统中极为关键的部分是对手术器械精确的实时跟踪定位,根据其跟踪定位技术可分为光学手术导航系统、电磁手术导航系统、机械手术导航系统及图像引导的手术导航系统。
2.5多定位方式联合使用
由于各种定位方式各有优缺点,有的导航系统还会将两种定位方式联合使用,以保证定位精度。专利CN108289720A公开了克瑞肖株式会社研发的整形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同时在手术器械上安装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二位置检测部件分别用于检测第一、二传感器的位置,当第一、二位置检测部件之一操作异常时,将其中操作正常的一者设置为主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可以是光学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包括倾斜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专利CN108420529A公开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的基于电磁定位技术和术中图像引导的手术导航仿真方法,利用电磁定位技术实现手术器械在图像坐标系下的实时跟踪,根据超声图像信息,对术前三维CT模型和术中超声图像在手术过程中实时配准。
αvβ3靶向荧光剂术中近红外显影精准切除膀胱癌
Chuang.The Forth Aff 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i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 0bjective To synthesize a bladder cancer(BC)一specif ic probe for near—inf rared(NIR)imaging—guided surgery.
Methods Indocyanine green (ICG)was conjugated chemically with arginine—glycine—aspa ̄ic acid(RGD).Toxicity of synthesized
ICG—RGD was detected through MTT assay.Specificity of ICG —RGD was assessed in mice injected with MB49 BC cell line subcutane—
— RGD was optically stable, biocom patible and absorbed by BC cells specifically. The retention time of ICG — RGD in tumor was 48 h.
The highest tumor—to—background ratio (TBR) was 9.8.Tumor margin was showed clearly by intra—operative NIR imaging through
有 良好 的 光 学 稳 定 性 和 生 物 兼 容 性 ,可 被 膀 胱 癌 细 胞 特 异 性 摄 取 。 在 肿 瘤 内滞 留 时 间 可 达 48h,最 大 肿 瘤 背 景 比 为 9.8。通 过
《2024年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常见示踪剂的对比观察及简化手术方法的研究》范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常见示踪剂的对比观察及简化手术方法的研究》篇一一、引言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技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手术方法的优化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对比观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常见示踪剂的应用效果,并探讨简化手术方法的可能性。
二、材料与方法1. 示踪剂选择本研究选取了临床上常用的几种示踪剂,包括蓝色染料、放射性核素以及近红外荧光染料等,对各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进行对比观察。
2. 手术方法(1)传统手术方法:采用传统的蓝染法或放射性核素显像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2)简化手术方法: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尝试简化手术步骤,如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辅助的微创手术等。
三、结果1. 示踪剂对比观察(1)蓝色染料: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可能存在染色不均匀、易被其他组织吸收等问题。
(2)放射性核素:准确性高,但操作复杂,需专业设备及人员支持。
(3)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高灵敏度、低毒性、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2. 简化手术方法的效果(1)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辅助的微创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通过合理规划手术路径、精准定位病灶等方法,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手术步骤。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不同示踪剂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各有优缺点。
近红外荧光染料因其高灵敏度、低毒性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手术方法上,通过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辅助的微创手术等手段,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然而,尽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带来了便利,但仍需在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常见示踪剂的应用效果及探讨简化手术方法的可能性,得出以下结论:(1)近红外荧光染料作为一种新型示踪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研究进展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研究进展吴爽; 孙晓; 丛斌斌; 王永胜【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9(029)007【总页数】5页(P540-544)【关键词】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示踪剂【作者】吴爽; 孙晓; 丛斌斌; 王永胜【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外科三病区山东济南25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已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处理的常规[1-3]。
SLNB在提供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信息的同时降低上肢淋巴水肿、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
目前,国际及国内指南推荐联合使用核素和蓝染料进行乳腺癌的SLNB,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假阴性率[5],然而蓝染料及核素示踪剂均存在一定缺陷。
理想的示踪剂应具备较好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靶向性(示踪剂由外周淋巴管网进入淋巴系统并快速积聚、停留在第一站淋巴结) [6]、可视性(确保SLN可被准确地识别,肉眼可见或可经特殊设备探测发现)和易质控,同时需要具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操作便捷、价格低廉和不良反应轻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新型示踪剂应用于乳腺癌SLNB,本文分析传统示踪剂的局限性,并将介绍近年来新兴的示踪剂,探讨其应用的可能性。
1 染料示踪剂蓝染料法进行SLNB时,要求检出所有蓝染的淋巴管汇入的第一站淋巴结。
检出全部染色的淋巴管是避免遗漏SLN、降低假阴性率的关键。
对于蓝染料示踪剂,国内多应用亚甲蓝(美兰),国外多应用专利蓝及异硫蓝。
三种示踪剂行SLNB 的成功率和假阴性率相近[7]。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肾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自吲哚菁 绿 (indocyanine green,ICG)被 批 准 应
收 稿 日 期 :2018-06-06 修 回 日 期 :2018-09-11 基 金项目:国家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No.81172444);山 西 省 重 点 研 发
用于临床 中 主 要 包 括 无 机 近 红 外 荧 光 探 针 和 有 机 近 红 外 荧 光 染 料 。 近 红 外 荧 光 探 针 主 要 与 纳 米 粒 子 、光 量 子 点 的 修 饰 有 关 ,其 中 包 括 的 重 金 属 成 分 (如 镉 、硒 )、涂 覆 材 料 存 在 潜 在 细 胞 毒 性 ,这 限 制 了 其 在 临 床 上 的 大 规 模 应 用 。 目 前 ,在 临 床 上 较 为 常 用 的 近 红 外 荧 光 染 料 包 括 花 菁 类 染 料 、酞 菁 、方 酸 菁 、硼 二 吡 咯 甲 烷 类 似 物和卟啉衍生物等,通 过 与 特 异 性 靶 向 抗 体、多 肽 等 有 机 小 分 子 的 结 合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克 服 了 近 红 外 荧 光 染料无特异靶向 性、水 溶 性 差 等 缺 点。 其 中,花 菁 素 类和卟啉衍生物的应用最为普遍。下面对临床上在 肾脏手术中应用的3种近红外荧光染料进行了总结。 1.1 ICG 目 前,ICG 为 近 红 外 荧 光 成 像 中 最 常 用 的近红外荧光成像 染 料,其 为 水 溶 性 物 质,具 有 阴 离 子特性和两亲性,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776u[6-7],通 过 静 脉 注 射 入 人 体 后 迅 速 与 血 浆 蛋 白 结 合 ,其 激 发 光 波 峰 为780nm,发 射 光 波 长 为 820nm,此 段 波 长 处 于 组 织自体荧 光 波 长 之 外,从 而 可 以 进 行 近 红 外 荧 光 成 像。最早 于 1959 年 被 美 国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 准 应 用 于 视网膜血管造影,由 于 其 具 高 安 全 性、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低 等 优 点,后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心 输 出 量 测 定[8]、肝 功 能测定 及 [9] 视网膜造影 等 [10] 方 面。 由 于 近 年 来 近 红 外成像 设 备 的 极 大 发 展,其 又 被 应 用 于 淋 巴 结 显 影[11]、血 管 造 影[12]、重 建 手 术[13]、胆 管 造 影 和 [14] 肿 瘤显像 等 [15] 方面,并且ICG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 事 件 发 生 率 为 0.34% [16]。 不 过 由 于 其 非 靶 向 性 限 制 了其进一步 的 临 床 应 用,能 够 与ICG 耦 合 的 靶 向 载 体的发展有望克服这个缺点 。 [17] 1.2 5- 氨 基 乙 酰 丙 酸 (5-aminolevulinic acid,5-ALA) 5-ALA 是原卟啉合成的主要底物,已被 FDA 批 准应 用于肿瘤检测和肿 瘤 治 疗 (光 动 力 疗 法)。 其 主 要 通 过 局 部 或 口 服 给 药 ,在 体 内 被 诱 导 合 成 荧 光 分 子 原 卟
callisto eye工作原理
callisto eye工作原理
CALLISTO eye手术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准的术前生物学测量: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获取患者眼部具体情况的数据,为手术提供精准的参考。
2. 无痕、精准标记:在术中,借助虹膜导航系统,可以无痕、精准地标记散光晶体轴向和视轴中心,为手术导航提供准确依据。
3. 实时追踪患者眼球运动:通过先进的动眼跟踪技术,可以实时追踪患者的眼球运动,确保手术过程中的精准导航。
4. 全程电脑操控:整个手术过程采用电脑操控,能够依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眼部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参数设置,实现精准无痕标记下的散光TICL晶体植入。
5. 数据采集与备份: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无缝采集和备份手术视频及图片等数据,方便后续的回顾和分析。
综上所述,CALLISTO eye手术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精准的术前生物学测量、无痕精准标记、实时追踪眼球运动以及全程电脑操控等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手术导航,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秉持“医工结合”服务现代医疗
秉持“医工结合”服务现代医疗作者:廖潇莎来源:《科学中国人》2013年第10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樊瑜波在“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曾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速度递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
产业的飞速发展必定导致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
本文的主人公,正是一位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荣骞。
他不仅是从事医疗器械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致力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可谓为该领域的发展尽心竭力。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自2002年于暨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起,杨荣骞选择现代医疗仪器作为研究方向,不仅在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与仪器仪表的理论和设计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扩展了基础医学知识,紧密结合临床对医学仪器的需求,负责企业规划的多项医疗器械新产品的研发,完成了妇产康复治疗仪、LEEP手术系统等5个产品的研制。
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师从中国无创医学领域开拓者之一陈亚珠院士从事肿瘤物理治疗领域的研究。
深入研究实时温度测量的理论和技术,提出了基于结构光的三维红外成像方法,在结构光系统标定、三维表面数据快速重建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发表SCI 论文4篇、EI论文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职后,杨荣骞组建和带领由青年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科研小组,开展以手术导航、心功能评价和放射治疗等为特色方向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科技项目多项。
提出基于配准的四维心脏图像全自动分割、精确近红外摄像机标定、标记点自动提取与立体匹配等新方法,设计高精度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完成了手术工具的标定、跟踪定位等算法。
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论文3篇、EI论文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1项;获软件版权1项。
紧跟前沿科技结合临床应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人类预期寿命在延长,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对国民健康形成巨大威胁。
医学影像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
医学影像手术规划和手术导航1.外科医生戴上HoloLens,该平台会在患者身上显示手术螺钉的正确安装位置,帮助医生快速找到这个位置。
通过显示精确的角度数,来支持实时校准。
2.利用手势单独调出脊柱图,有利于医生查看和分析。
可放大缩小全息界面,让一些重要的信息停留在视野范围内。
3.为了让MR 图像叠加层的精度更高,Scopis用红外摄像头添加了额外的 3D 追踪,所以我们看到HoloLens 和手术器械上面装有一个个小小的定位点3D 跟踪增加了全息图像覆盖的精度,就算移动患者的位置也不会造成精度缺失,它会跟着患者一起移动。
4.“全息导航平台”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降低患者和医生受辐射照射的危险。
因为手术时医生要通过核磁共振、CT 等数据来判断手术位置、角度和深度,但有了它的协助,可以减少医生判断的时间。
二. 法国Medtech公司研发 ROSA新一代多功能手术机器人/ns/info-progress/show-132317_181.html1.定位精确。
ROSA具备4种注册和配准方式(体表标记点注册、颅骨植入标记点注册、框架标记点注册、无标记点的激光自动注册),其中无标记点的激光自动注册是目前惟一实现术中激光定向、定位的机器人系统。
2. 计划精巧。
强大的影像处理功能可将病人多种影像资料(如CTA、MRA等)进行高质量融合,形成三维图像,进而根据靶点核团或血肿形态、颅内血管走行等设计个性化手术路径。
ROSA机器臂术中运行范围大,具备360°六维自由度和自动传感装置,理论上无手术盲区或手术死角。
3. 操作安全。
ROSA机器臂动作幅度可控精度为0.1mm,可满足操作精度要求极高的DBS植入术等手术。
ROSA手术计划软件可融合fMRI、DTI等数据,根据手术目的和入路特异性保护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
4. 操作简易。
相比胸腹腔手术常用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ROSA术前准备更简单,术中操作更容易,提前设定好手术靶点和手术路径后,机械臂自行定位和穿刺。
单孔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优势研究
单孔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优势研究刘政呈; 杨如松; 曹珲; 邵丰【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9(048)018【总页数】5页(P3099-3103)【关键词】近红外荧光; 单孔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成像;三维【作者】刘政呈; 杨如松; 曹珲; 邵丰【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3随着螺旋CT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早期肺癌被检出,使得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使用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 cm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疗效和肺叶切除术相似[2]。
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肺段切除术更推荐用于早期肺癌的手术治疗[3-4]。
保证足够的切缘距离是肺段切除术的最关键因素,段间面的精确界定尤为重要,使用近红外荧光胸腔镜可以通过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反染法简单、快捷、精确地确认段间面[5]。
相比于三孔或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住院时间、置管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更少,术后康复更快[6];然而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技术难度更大,对段门结构的解剖操作及对术者的要求更高[7]。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本院完成的185例单孔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总结其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2月完成的单孔近红外荧光胸腔镜肺段切除术185例患者为试验组,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完成的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227例患者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1)薄层胸部CT见肺部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2)具备以下至少1个特征:①原位腺癌;②CT示磨玻璃成分大于或等于50%;③病灶倍增时间大于或等于400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确保手术的精确度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探针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导航卵巢癌实体瘤和转移灶的精准切除,此方法有望在临床上用于腹腔恶性转移肿瘤的精准手术导航。
相关研究论文以《活体内自组装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用作增强卵巢癌转移灶的手术导航》(“NIR-II Nanoprobes in-vivo Assembly to Improve Image-guided Surgery for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898)。
手术切除通常是恶性肿瘤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外科医生触诊和目视检查并不足以确保区分恶性和正常的组织类型,因此可能导致不完全切除或健康组织不必要切除。
相比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中视觉检查及触诊,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其即时性、高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可见光区(400 - 75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I, 750 - 900 nm)荧光,由于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和严重的自体荧光干扰,极大地限制了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以及淋巴结转移病灶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
此外,手术切除过程中需要荧光探针具有长效的肿瘤内滞留时间和光稳定性。
图1 表面分别修饰配对DNA(L1/L2)和修饰靶向蛋白的近红外探针。
对于这两种配对DNA修饰的探针采用两针注入法,通过肝脏、肾脏的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