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提升

王顺书

2012级经济管理

关键词: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运行持续改进

摘要:通过对管理体系的宣贯、培训,岗位职责的细化确定,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有效运行,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及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使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根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夯实发展基础,分公司开展了主题为“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的管理提升活动。

2013年我有幸参加公司、分公司组织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通过对近10项目的内部审核,在看到公司在体系运行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公司在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根据审核发现,结合公司管理提升活动,谈谈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

一、管理体系的宣贯、培训

目前,公司对体系的认识参差不齐,有不知道体系是什么的;有认为体系是增加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的;有认为质量只是质量部的事的;有认为审核中审核组发现了问题就是体系运行无效的。

所谓管理体系,就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建立并运行管理体系是为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持续稳定地改进产品质量的,体系运行越完善,越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质量不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产品,服务,个人,过程,工作等,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质量的衡量依据主要有三项:一是体现顾客价值,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二是降低资源成本,减少差错和缺陷;三是为顾客提供卓越的、富有魅力的质量,从而赢得顾客,在竞争中获胜(卓越质量理念)。

管理体系是一种方法和工具,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审核组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如果需用很大的精力来改进,且改进后对今后工作意义不大(如工程要完工),审核组就不会写入报告;如果审核中发现工作中做得较好的,审核组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管理体系的宣贯、培训,需要公司每年组织各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更需要项目部内部组织培训,学习:

各部门应组织学习与工作职能相关的2013版《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熟悉文件的要求和相关职责内容,进一步理顺部门工作内容,加深对体系的认识,将体系的管理方法、管理标准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管理活动中;每年至少组织学习一次《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新进部门人员需组织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

体系管理部门应对部门负责人、主要管理人员、作业队负责人、技术主管、技术员、主要作业人员进行体系应用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人员更换频繁时组织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二、岗位职责的制定

现有的项目部部门工作中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及扯皮或越职现象。体系要求制定出各部门(人员)工作岗位职责、权限。工作中根据岗位职责、权限进行。

对各部门岗位职责进行确定、检查部门职责符合性及有否漏项,对岗位职责进行分配、评审、审批。定期进行有效性、符合性评审(至少1年1次)并做好评审记录,工作出现漏项时由项目部作工作安排(一次性工作采用口头安排,经常性工作采用文件安排)下次评审进行改版。

三、管理制度的建立及运行

目前,项目部在制度的建立及运行中,有的项目部基本没有管理制度;有的项目部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制度建设不系统、不全面;有

的项目部管理制度写的看着很好,但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项目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管理制度成摆设,出现两张皮现象。

项目部需根据法律法规、公司、分公司、业主、监理的相关要求,各部门对照部门职责对管理制度进行理顺、确定(管理职责、目标、管理规定、工作流程序、考核、表格等)并进行评审、审批。定期进行有效性、符合性评审(至少1年1次)并做好评审记录,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出现漏项及不符合的条款时,由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并组织评审,经主管领导审批后下文执行,并在下次评审时进行改版。

体系要求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并提倡:

1)管理法制化:建立和强化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有效和有约

束力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在内部形成法制化管理机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只有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没有“下不为例”。

2)工作程序化: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要做到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工作标准和优化的程序,任何人做同一类性质的工作都形成预期的、相同的结果(管理和作业可复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随意性。

3)考核目标化:确定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要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准则(可测量的指标或可比较的平台)。通过考核使员工在受到激励的同时也明显地感受到压力,主动寻找机会增强自身能力、知识和经验,识别自己在某项活动中将会遇到的约束,并利用自己的能力去突破这种约束和克服困难,取得理想的结果。

4)记录格式化:在有利于信息利用、考核、责任追溯、提供免责证据的前提下,识别必须/应该建立和保存的记录,实践表明,记录格式化是保证信息完整、简洁明了、填写和整理方便的有效途径。

即:

1)凡事有人负责:每一项工作均应责任明确、接口清晰,应做到权责对等,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有责无权、有权不负责、超权限或不履行应尽义务、踢皮球现象。

2)凡事有章可循:“千个师傅千个法、条条大道通北京”不是标准和规范化管理所提倡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一定会有满足组织某一阶段特定条件的最优先方案,因此,充分识别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策划好完成每一项工作的实施计划/方案,是避免随意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期的保证。

3)凡事有人考评:每一项工作均应策划和设置监测/见证点,均应及时对其过程能力、结果进行评估,“纠偏”和考评有机结合,将会有效降低“废返”概率。

4)凡事有据可查:建立/收集“免责”证据是每一位员工做好记录的源动力,建立/收集/整理有利于向相关方(包括潜在顾客)提供信任的证据和保存可利用的信息是做好记录的源动力,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使记录完整、准确、简洁明了、不流于形式、便于追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