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
2017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张 (上传)
![2017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张 (上传)](https://img.taocdn.com/s3/m/1e8d602deefdc8d376ee32c5.png)
课后扩展:集思广益
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相比,唐朝 的民族关系有哪些新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因战争、动乱而迁徙,杂居 交融。 唐朝:和睦相处 ,密切交往而全面交融 。
1.唐朝政府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
说明唐朝(C )
A.国力十分强大 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2.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 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 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 它始建于1 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 成公主入吐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 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 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可汗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年内,日本先后13 次派出遣唐使,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 五六百人。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 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5.名著《西游记》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 我们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郑和七次下西洋 D. 时,西行前往_____ 取佛经 间
佛教 ⑵. ①促进中国_____ 的发展; 玄 ②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奘 影 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 西 ③他写的《___________ 响 行 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
要典籍。
玄 奘 西 游 路 线 图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宋金对峙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宋金对峙](https://img.taocdn.com/s3/m/7ee57f36c8d376eeafaa319e.png)
宋高宗
不杀岳飞,放 虎归山,一旦抵抗 派得势,我的地位 不保,底细必然泄 露。杀掉他可得金 人欢心。
秦桧
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
正当抗金斗争顺利发 展的时候,宋高宗和权臣 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 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于是向金求和。宋高宗连 下12道诏令命岳飞等人班 师。1141年,宋高宗解除 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兵权, 与金议和。秦桧还指示爪 牙诬陷岳飞,以谋反罪名 杀害了他。但岳飞坚持抗 金的正义斗争,赢得了广 大人民的尊敬。
重点 金的崛起以及宋金的对峙。 难点 如何客观看待岳飞抗金。
一、金的建国 二、靖康之难 三、岳飞抗金
大金得胜陀颂碑
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1068—1123),女真部 落的杰出首领,金国开国皇帝,又名完颜 旻。一生驰骋疆场,完成建国与灭辽两件 大事,为女真的统一与发展建立了不朽的 功勋。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对女真部落 联盟组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还 重视发展生产,他还组织人力创制了女真 文字,对女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
1.岳飞诗云“靖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
灭”中的“靖康耻”是指c( )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西夏和金订立盟约 C.金军虏走宋徽宗和宋钦宗 D.宋金和议 2.北宋、南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是 (B) A.对少数民族称臣 B.向少数民族送银两 C.对少数民族割地求和 D.都被少数民族打败后订立盟约议和
能力拓展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
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 约为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 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 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 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 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最新名师精品】岳麓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PPT课件 (1)
![【最新名师精品】岳麓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05f21bf1ec3a87c24128c471.png)
戚继光 (1528~1587年)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 抗倭的民族英雄,今山东蓬莱 人。17岁时就担负起防御倭寇 的任务。他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 性的胜利.
台州 福建
广东
平远台
想一想,戚家军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南人, 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官,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为内官 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 强盛; (2)造船水平的高超; (3)航海技术的掌握; (4)指南针的使用; (5)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6)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船长、 水手通力合作等。
船的数 壮大号举宝船!62艘(共 百余艘)
17艘
4艘
船只 大小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长24.5米 宽6米
120吨 100吨 0吨
郑和远航促成的经济文化交流图表
出使国
输入当地的技术
带回中国的技术
占城(今越 南)
①种植一年三熟的稻米 ②制作豆腐 ③铸钱技术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 ①种植小麦
4. (2010·扬州中考)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 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 “戚爷”( B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5. (2010·聊城学业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d47eda3186bceb19e8bb1b.png)
• 6、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 C 时唯一对外通商的城市是 • A、杭州B、香港C、广州D、泉州
歌 谣
• 明代引进农作物, • 棉织丝织青花瓷, • 明中后期资萌芽, “机工”出卖劳动力, • 清朝国策大错, • 对外“闭关锁国”, • 长期与世隔绝, 玉甘花向马铃薯, 商贸出现大城市, “机户”长成资本家, 雇佣关系就成立。 对内“重本抑末”, 先进技术不学, 二百年来国弱。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机工: 早期的手工工场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 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明皇都积胜图 (北京的繁荣景象)
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
知识回顾(经济发展)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先进 商业(商品 农业(引种 高产农作物) 技艺) 经济活跃)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主义萌芽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
何行业?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为什么说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 唐朝时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 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清朝时,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共同 管理西藏地区事务。实行“金瓶挚签” 制度,由驻藏大臣监督确立西藏宗教 的最高领导人喇嘛、达赖的继承制度。
第20课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3、商品经济的活跃
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初一下册历史第15课演示课件.ppt
![初一下册历史第15课演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35e497f90f76c660371a41.png)
1
安徽民谣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2
A
18年
B 3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
18年
4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今南京) 开国皇帝: 朱元璋(明太祖)
18年
5
18年
6
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 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 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 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科举制度维护了封建社会,是造成中国封 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因素之一。它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 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 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 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 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23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生于 元至正二十年 (1360年),死于明 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是明太 祖(朱元璋)第四
②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你收集到的故事。
18年
12
明 朝 君 权 的 加 强
明代锦衣卫
18年
锦衣卫印
13
2、加强君权的措施
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f600a7e5022aaea988f0f77.png)
第3课 盛唐气象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3页 0117页 0174页 0258页 0333页 0398页 0436页 0458页 0545页 0616页 0676页 0730页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 放的时代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 世”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 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ppt课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b361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4.png)
从公元1500年到1750年左右,包括欧洲的 封建制度、宗教战争和亚洲的明朝、清朝 等时期。
近代历史时期
现代历史时期
从175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包括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 帝国主义等。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包括两次世界 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社会背景
经济方面
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经济形 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如古代的农 业经济、中世纪的庄园经济、近 代的工业经济和现代的知识经济
详细描述隋朝的统一过程和历史 背景,包括隋文帝的统治和隋朝 的政治制度等。
安史之乱
讲述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过程 和影响,重点分析唐朝由盛转衰 的原因。
战争事件
抗日战争
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 和重要战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 史的影响。
解放战争
讲述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 果,分析解放战争对中国政治制度的 影响。
例如,世界大战、革命、独立战争等历史事件对 现代国际政治关系、国家体制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
历史人物对现代政治的影响
某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理念或者行为对现代的政 治观念、思潮和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历史的经济制度对现代的影响
01
例如,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历史上的经济制度对
现代的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对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 深入讨论。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也 可以进行组内分享和讨论。
课堂小测验
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可以设置一些小测验题目,检验学生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 题等形式进行测试。
思考题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ppt课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5852fd284ac850ad0242fe.png)
7
三、科举制的影响(作用)
▲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的一大变革。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如唐诗)
4.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
最早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
8
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古人评价)
28
为什么唐朝文化昌盛,民族交往与交融频繁,社 会欣欣向荣,社会风气开放,对外交流频繁?
因为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唐朝文化昌盛、社 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基础。
29
第4课 唐朝的中外交流
一、遣唐使
1.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 2.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生、留学僧跟随 3.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20
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 出。” (p.10课后活动 第2题)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 情景?
---描绘了唐玄宗开元时期,人口众多, 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社会稳定.
21
第3课 盛唐气象(开明与开放是根基)
13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渊就
是唐高祖。定都长安。 唐高祖退位后,李世民登基,李世
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14
▲唐太宗采取的政策、措施(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的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隋炀帝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己骄也?--唐太宗”)
5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科举制度创立和发展.推荐PPT文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科举制度创立和发展.推荐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274ea38ad51f01dc281f1f1.png)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创立殿试制
创设糊名制
开设武举
女皇武则天
624~705
武并州则文天水(改今革山西科文举水东制),人 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 生和考官作弊,武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 用至今。为了严防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②具有较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有利于选拔出有 真才实学的人才;
③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展示交流 学生阅导读入 课文,讨论回答问题
四、精讲解疑
《科举考试图》
知 识 抢 答
① 官 ④ 占 ⑤不 要② 是③哪吏主三 唐常可 经什科科些代国体的科以吏么举举?两科地中主,部制?进制晋举位最要考正士的分南?重制查择式科殿基北为要度后创分和制本朝哪的是试量立明举特时两是什才的经征期类那么录标科有选?两?用志拔谁科?
改国号为___。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______
2、由于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拔了——,——等有
才能的人,
3、唐玄宗的姓名—,前期主要年号是___,他任用—、
和——为宰相。
4、唐玄宗的治理国家的措施 (1)——(2)—— (3)——(4)——(5)—— 5、玄宗统治前期,不仅“______”,而且经济文化 有 新的发展,——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唐朝科举制度
分科考试
基本特征
择优录取
进士科
常科
分类
明经科
制 举“非常之人”
唐太宗李世民
唐5承99~隋6制49,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课件(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课件-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038ca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d.png)
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前两位画师被杀的奥秘,在 描摹时只是脸型的轮廓有些像朱元璋,但却画得满脸和气, 在慈祥仁爱中,又显得威严沉稳。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悦, 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分赠给诸 王和公主。
再 见!
故宫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 后,改名为天安门。
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开放课堂:
明成祖是如何继续 和发展强化君权的 呢?
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 的控制
阳而 抨明
君 权 的 加 强
……
之 郊
败 坏 人 材 有 甚 于 咸
八 股 之 害 等 于 焚 书
击代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武 曾
,
明
朝 君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
权 的 加 强
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 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 郊坑儒还要厉害。”
--顾炎武
发散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有不 同看法:
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
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
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
役”的爆发。
三、“靖难之役”
经过三年的“靖难之役” 以燕王朱棣的胜利告终。朱 棣夺取了帝位。他就是明成 祖,年号“永乐” 。
明成祖
四、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 的控制
2009-2010学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2009-2010学年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357603183c4bb4cf7ecd1f9.png)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1、隋朝统一南北;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隋朝采起措施发展经济,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隋朝出现了前所末有的繁荣景象。
2、运河的开凿: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后,,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3: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科举的先河。
隋疡帝有创设进士科606年,科举制正式形成。
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
给知识分子提供参政的机会。
第二课:“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618年,李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世明就是唐太宗,627-649唐太宗统治期间,年号贞观。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当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加强中央权力: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力。
4、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明经科:考儒家经典。
进士科考:诗赋和政论。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史称“贞观之治”第三课:“开元盛世1、武则天的政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制,勤俭持国。
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4、农业工具:曲褤犁和筒车。
唐朝都城长安繁荣。
科举制度: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出现: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2024
![七年级下册历史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8828f4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1.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2024一、隋唐时期(581 - 907年)1. 隋朝。
- 统一全国。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大运河的开通。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 科举制的创立。
- 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很难有做官的机会。
- 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唐朝。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 用人方面:虚心纳谏(如魏征),广纳贤才(房玄龄、杜如晦等)。
- 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 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 女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 影响: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开元盛世。
-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措施:-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6课《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文学常识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6课《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文学常识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e35a2627d3240c8447efdf.png)
文史常识-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科举,就是由国家设立科目,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这种“开科取士”的办法,从隋朝开始,逐渐形成制度,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
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实行了1300多年,可以写成专著。
这里只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隋:春还秋往科举制在隋代,仅是萌芽状态。
隋文帝设秀才科,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沈既济描绘当时情况:“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鸟聚云合。
”(《选举论》)隋文帝“罢外选”的实质,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士族门阀的权势,用科举制代替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
所谓“秋往”,指州县贡士,秋季到朝廷应试;“春还”,指考试完毕,春季返回原地。
隋朝虽创立了科举制,并不经常考试,效果尚不显著。
唐:春闱秋卷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
唐朝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
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几十种,其中主要的是明经、进士两科。
制科是皇帝下诏,临时设置的,科目约有百种,较重要的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科。
常科考生的来源,一是生徒,即京师和州县学馆的学生;二是乡贡,即在家读书,经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合格者(称为“举人”)。
州县设宴招待赴京应试的举人,称为“鹿鸣宴”。
生徒、乡贡都到尚书省受试(称为“省试”)。
考官初由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担任,开元中改由礼部侍郎担任,所以省试亦称“礼部试”。
如临时由其他官员主持考试,称为“权知贡举”。
礼部试毕,须送中书门下详覆。
录取,谓之及第、摧第、登第、登科。
常科考试的时间是每年二月,故称“春闱”。
(闱,是考场的意思)朝廷张榜公布录取名单,谓之“春榜”。
唐人诗歌中吟咏科举考试者很多,如:姚合《别胡逸》:“记得春闱同席试。
”齐己《送刘蜕秀才赴举》:“都人看春榜。
”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后,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遂成为登进士科的代称。
考试的内容,明经科主要考帖经,进士科主要考诗赋,难易悬殊,朝野都重进士,轻明经,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
初一历史ppt课件
![初一历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0ed0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春秋战国
0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讲述了这一时期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战争。
近代历史事件
01
02
03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讲述了这场战争的 背景、过程和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一次重要农民起义 ,讲述了这次起义的背景 、过程和影响。
$number {01}
初一历史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文化史 • 中国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事件
01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蒙昧、落后、野蛮
详细描述
1. 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依 靠原始的农耕和狩猎为生。 2. 社会结构简单,没有明确
2.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统一和 稳定成为主流。
详细描述
1.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成为主导,社会分 工明确。
02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01
政治制度
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皇权衰落,外患
02
内忧,民不聊生。
经济状况
经济落后,小农经 济占主导地位,工
业发展缓慢。
04
社会结构
社会等级制度严格
03
,贫富差距大。
的阶级和权力区分。 3. 文化和技术发展缓慢,缺
乏进步。
奴隶社会
总结词:文明、进步、剥削
详细描述
01
02
3. 文化和教育开始发展,出 现文字和宗教。
05
04
03
1. 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 生产力得到提高。
2. 社会出现明显的阶级区分 ,奴隶与奴隶主对立。封建社会总结词:稳定、繁荣、等级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266cb2e45c3b3566ec8b47.png)
第17课 X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课题: X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二、课标内容1.概述X和下西洋的史实。
2.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法制教育:中华人民某某国对外贸易法总则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中华人民某某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经营者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X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2.能力方面:通过引导、讨论、探究、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教学设想1.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体验历史事件的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2.结合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X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戚继光的抗倭,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外国侵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4.联系到当前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上,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学习别国好的、有价值的方法、经验,摒弃消极的影响,使我们能大踏步地沿着健康地方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六、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对外贸易运输的方式有哪些?是陆地、空中、海运,你们想一想,哪一种方式既经济又实惠?是海运。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讲优质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讲优质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fc104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e.png)
1352 年-1368 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学习目标
1.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基本史实。 2.掌握明太祖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作用,认识明朝君权的 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 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3.认识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改革影响,过于死板,束缚知 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 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四书:《论语》 《孟子》 《大 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 记》 《周易》 《春秋》
史称“八股取士”
南京江南贡院科举考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6.八股取士的影响
年代
汉代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世界主要科技发 明
45(件) 45(件) 67(件)
472(件)
中国
28 32 38 19
皇帝怎么会知道我的事,是谁在监视我?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
二、朱元璋强化皇第权 二章:集权固国——强化皇权
(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目的: 为监视官民,巩固政权。 内容: 明太祖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厂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职能: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作用: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评价: 是明朝君权空前强化的表现。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 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 革行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