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全部诗词

卜算子咏梅全部诗词

卜算子咏梅全部诗词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这首词的内容及详细解释: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释:
- 上阕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孤独和坚韧。

在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无人问津。

黄昏时分,它独自忧愁,还要承受风雨的侵袭。

- 下阙则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和不屈。

它不愿意与群芳争艳,任凭其他花朵嫉妒。

即使凋零后化作尘土,它的香气依然如故。

这首词以梅喻人,通过描写梅花在逆境中依然坚守自我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后,依然坚持高洁的品格和爱国情怀。

整首词意境清幽,情感深沉,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卜算子 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 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注释】①驿:古代官方设置的供递送公文或其它差役者中转休憩的交通站。

②碾(nian):压碎。

【译文】一枝野梅孤寂无依地吐芳在驿站之旁的断桥畔,黄昏来临时花容已甚憔悴,更加上风雨的侵袭,尤觉惨淡了。

梅花原本开早百花之先而无意争占春光,苦心经营自己,所以,随它群芳的嫉妒,绝不在意!即使在风雨中凋谢飘落,花瓣成泥或被碾压成尘,但形可灭神却永驻的,只要清香依旧留在人间,也就足以自傲,足多自豪了。

【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末句想见劲节”。

(《古今词统》)现代·唐圭璋:“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

起言梅开之处,驿外断桥,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于浮花浪蕊。

次言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之遭遇如此,故惟有独自生愁耳。

下片,说明不与群芳争春之意,‘零落’两句,更揭出梅之真性,深刻无匹。

咏梅即以自喻,与东坡咏鸿同意。

东坡放翁,固皆为忠忱郁勃,念念不忘君国之人也。

(《唐宋词简释》)”【赏析】咏物原是为的抒情,所以,咏物之作贵在舍物之形,抉物之神,然后合一己之情于某物之神,铸就物我相化的“意”。

陆游这首词之所以传为名篇,脍炙人口,就是因为它传述了词人一种坚毅的,虽死无悔也不变其志的心态。

词所透出的孤高风姿,不免遭受“孤芳自赏”的微辞,但是,在历尽磨难,备受打击之后,要力抱劲节,坚持心志,不孤芳自赏难道去随波逐流?脱离具体时空背景,滥加求全责备,若非大言欺人,则必属深文周纳,擅长罗积之举。

需要指出的是,后来龚定庵的“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其实出之此词词意,只是放翁侧重于守持精神,定庵则强调己力的自信。

前者虚,后者实;前者劲节情出之委婉语,后者直言其崛强,如此而己。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创作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

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

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鉴赏: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赏析:梅花品格与情感寄托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赏析:梅花品格与情感寄托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赏析:梅花品格与情感寄托《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词意而创作的咏物词。

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全词运用逆向思维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真等手法,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一、作品原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2、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三、创作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

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卜算子·咏梅》是由陆游所创作,这首咏梅词属于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注释①驿yi 去声):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

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卜算子·咏梅》讲解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

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处境。

作者所歌咏的梅,不是游人云集的园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

“驿外断桥边”,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

“驿”是驿站。

驿站本来就已经远离繁华的城市,而这株梅树还不属于这个驿站,她生长在驿站之外的一个断桥旁边。

桥断而没有修,可见那里的荒凉偏僻了。

自然,她只能“寂寞开无主”。

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养护。

这里使用了“寂寞”这个形容人的感觉的词语,就是把梅当作人来描写的。

“无主”是没有人过问的意思。

卜算子咏梅的全诗意思

卜算子咏梅的全诗意思

卜算子咏梅的全诗意思
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宋代诗歌,作者是陆游。

这首诗歌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形象和品质,以及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和崇敬之情。

以下是卜算子咏梅的全诗意思: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在驿外断桥边的梅花树,孤独寂寞地开放着。

黄昏时,风雨袭来,梅花遭受了磨难和摧残,但仍然不屈不挠地生长着。

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梅花虽然遭受了磨难和摧残,但仍然不屈不挠地生长,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诗人所敬佩的。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不愿与群芳争艳,无意与之争权的思想和心境。

最后两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和赞美,强调了梅花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貌。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什么?《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什么?《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什么?《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无主:无人关注。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著(zhuó):遭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梅花是古代高洁品德的象征,它不惧风寒,在春未到时傲然开放,向世人传递着春来的消息。

而真正到了群芳争艳的时候,它又早已隐去,并不在意谁会成为最美艳的春花,也不计较世人会不会记住自己的容颜。

德行如此,本不应该为自己的孤独寂寞感到惆怅,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结局早已知晓。

但词中的梅花却在自悼寂寞,还为黄昏时分遭受的风雨感到痛苦,因为居然出现了一些不曾料到的折磨。

词中的梅花其实就是陆游自己,既是对自己清高品德的认同,也有对朝中小人的愤慨。

自己已经主动退出了政治舞台,回到家乡过着清闲落寞的生活,完全不再争取任何的名利。

但他们却还是不愿放过自己,仍然在耍各种心机与阴谋,似乎要将自己完全铲除才罢休。

既然如此,也就不必戚戚于险恶的遭际了。

词的末句突然间振起,回到了梅花应有的傲骨。

零落成泥看来是躲不过去了,那就不必去躲,只要自己始终坚持本志,天地间终究会留下属于自己的清香。

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白居易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传世名篇,描绘了寒冷的冬天里,梅花的坚韧和傲然的美。

下面将给大家带来一篇《卜算子咏梅》的译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诗】白居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无名小卒咏梅【译文】钟鸣麦秋来到这废弃的桥头,寒冷清冷无人的花开在这儿,已是黄昏时分,寂寞地独自忧伤,风和雨就更甚了。

无意苦争春,任由一片群芳们妒忌。

梅花零落,变作泥埋在尘土里,唯独花香哈那是照旧。

【赏析】白居易的诗《卜算子咏梅》写出了梅花的坚韧与傲然之美。

诗人选取了驿外断桥边这样一个荒凉寂寞的背景,将孤独感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之中。

手法简练利落,字字珠玑。

首句“驿外断桥边”,寥寥数字勾勒出桥下萧瑟风景,形象鲜明。

接着描述梅花“寂寞开无主”,用独特的笔法,表达出梅花高洁独立的个性。

接下来的两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深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下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千古传诵的经典之句,令人陶醉。

梅花不力争春,不畏严寒,傲然自足。

梅花独放异彩,引来群芳们的妒忌。

诗人用梅花的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悲壮和坚韧,使得整首诗的气势更加凌厉。

全诗共八句,表面上看简短,意境却空灵高雅。

结尾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独特品质,自然展现了梅花的最高境界。

虽然梅花已经凋零,但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芬芳。

这种情态,使得整首诗既有悲伤的意境,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坚强品格的崇敬。

【总结】《卜算子咏梅》是白居易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作者许多其他的辞章诗文不同,通过对梅花形象的赞美,传达了生命的永恒和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清冷风景取,以零落梅花喻,展示出梅花孤傲的气质,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它也给人以启示,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卜算子咏梅的所有诗

卜算子咏梅的所有诗

卜算子咏梅的所有诗一、原文《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衍生注释:1. “驿外”:指驿站之外。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2.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3. “群芳”:百花,这里借指诗人的政敌。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面写梅花,实则借梅花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境遇和情怀。

情感上,充满了孤独寂寞以及不屈不挠的高洁情感。

诗人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打击,就如同那驿外断桥边无人理会的梅花一样。

表现手法方面,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以梅花的“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来形容自身的孤独落寞。

同时,以梅花无意争春、任群芳妒以及即使零落成泥仍香气不改,体现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

四、作者介绍: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他始终坚持抗金,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其诗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动人。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题目是关于描写一种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气节。

小李写道:“这让我想起了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坚守自己的芬芳,我觉得人也应该像梅花一样,即便处于逆境,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2. 公司组织员工参观廉洁文化展,小张在观后分享时说道:“在廉洁的道路上,会有诸多诱惑与压力,就如同梅花面临风雨一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们就应该像梅花一样,拒绝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保持自己清正廉洁的品质,即便遭遇磨难,这种高洁的品质也不能改变。

陆游《卜算子·咏梅》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及赏析

【导语】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阴(今绍兴)⼈,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学家、史学家、爱国诗⼈。

陆游⼀⽣笔耕不辍,诗词⽂俱有很⾼成就,其诗语⾔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彩鲜明,具有很⾼的史料价值。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陆游《⼘算⼦·咏梅》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算⼦·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意苦争春,⼀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过问。

暮⾊降临,梅花⽆依⽆靠,已经够愁苦了,却⼜遭到了风⾬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思去争艳⽃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化作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样散发出缕缕清⾹。

注释⼘(bǔ)算⼦·咏梅:选⾃吴⽒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

“⼘算⼦”是词牌名。

⼜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算⼦》:“⽑⽒云:‘骆义鸟(骆宾王)诗⽤数名,⼈谓为“⼘算⼦”,故牌名取之。

’按⼭⾕词,‘似扶著卖⼘算’,盖取义以今卖⼘算命之⼈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主:⾃⽣⾃灭,⽆⼈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遭到。

⽆意:不想,没有⼼思。

⾃⼰不想费尽⼼思去争芳⽃艳。

苦:尽⼒,竭⼒。

争春:与百花争奇⽃艳。

此指争权。

⼀任:全任,完全听凭;⼀: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借指诗⼈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篇1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篇2原文阅读: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及解析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及解析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及解析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此诗作于1961年,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此词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的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原文:《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诗意: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

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

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

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

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

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

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诗、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诗、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原诗、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翻译】: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赏析】:?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

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

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

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饱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

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

梅花以自己的热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

“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卜算子咏梅原文加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加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加翻译原文: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翻译:
桥边的驿站旁,
门户虚掩寂寞空无人主。

天色已晚,我孤身忧愁,
独自感受风雨的烘托。

并无意于与春天争竞,
不愿与众花光彩相妒忌。

凋落下来化作泥土,被碾成尘土,
只有花香依旧如故。

解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游所作的《卜算子·咏梅》。

诗人触景生情,写的是一个黄昏时分,寂寞而凄凉的场景。

驿外的断桥旁边,荒凉寂寞,没有人烟。

长日已落,天色渐暗,诗人孤身一人忧愁不已,风雨的陪伴进一步衬托了他的孤寂之感。

然而,诗人却表示并不在意与春天的竞争。

他不愿与那些美丽的花朵争奇斗艳,也不愿产生妒忌之心。

他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形容自己的状态,似乎是将自己与凋谢的花朵相托比,认为自己已经变得如同尘土一般平凡。

然而,诗人认为自己的香气依然如故,表示自己情感不变,内心依然保持着柔美与芬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寂寞和凄凉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内心的美好和宁静。

无论外界如何荒凉,自己的内心依旧能够保持着芬芳与独特。

这种坚守自我、不愿易于妥协的精神,让人思绪万千。

诗中的断桥、黄昏、雨声,以及诗人孤身一人的形象都给人以深深的印象,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中的寂寞、荒凉的感慨和自己内心寻求安定的追求。

这首诗深邃而富有哲理,反映了唐代诗歌的悲凉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三、《卜算子·咏梅》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卜算子咏梅的古文和译文

卜算子咏梅的古文和译文

卜算子咏梅的古文和译文
原文: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卜算子·咏梅》“更著风和雨”中的“著”的读音
⑤著(zhuo):值,遇。

⑥一任:完全听凭
⑦零落:凋零
⑧碾:轧碎。

⑨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
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有关美德和忌妒的外国名人名言)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

“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咏梅的诗,喜 欢哪一首或哪一句为什么?写 出来并与同学们交流。
梅花 陈亮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消息, 不怕雪埋藏
严冬阻挡不了 春天到来的脚 步,深雪哪能 埋藏梅花的芬 芳气息。颂扬 梅花的坚贞不 屈的精神。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以庭院为背景,衬托其丰姿
知人论世
感受时代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心情
陆游词背景: 毛泽东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 次词写于1961年12 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 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 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 灾害时期,国际上 的 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 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 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 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 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 验。即使如此,作者仍 己的思想感情。 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 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 难的决心和信心。
凌寒独自开。 赞赏梅花不畏严寒
遥知不是雪, 以梅拟雪,赞其高洁 为有暗香来。 喻其志趣品格
张谓 早 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
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凌寒独开 的丰姿 ,写出 了诗人与寒梅 在精神上的契 合
自我创设:
1、 课后收集一些写梅花的诗 词,进行交流并和这两首诗比较 欣赏。 2、你喜欢那种香草作为自己 品格的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 字表达。
紧扣文本,联系经历 各抒己见 ,言之成理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 法? 列举在中学中你学过类似 写法的作品。
托物言志
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 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 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 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 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 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 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 骨的真实写照。
卜 算 子 咏 梅
陆 游
朗 读 欣 赏
·பைடு நூலகம்
诵读全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文本研读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
给你什么感受?有什么作用?
文本研读
意象 感受
驿外 断桥
烘托愁
荒凉 破败
孤独 寂寞 惆怅 萧瑟 凄凉 惨淡
比较阅读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 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1)梅花的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形象不同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 陆 游:低沉孤高。 调不同 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陆 游
卜 算 子 咏 梅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志在 恢复中原,因“喜论恢 复”‘受到投降派忌恨, 受人排挤,结果被几度黜 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 的诗人,《剑南诗稿》共 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 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 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 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 的最强音。
整体感知
词牌
卜 算 子
词题
咏 梅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 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只零一无 有落任意 香成群苦 如泥芳争 故碾妒春 。作。, 尘 ,
更已寂驿 著是寞外 风黄开断 和昏无桥 雨独主边 。自。, 愁 ,
野梅
黄昏 风雨
困 难 处 境
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 从哪里体现的?
一无 任意 群苦 芳争 妒春
孤傲 高洁
只零 有落 香成 如泥 故碾 作 尘
矢志 不渝
合作探究
1、词中的“梅”、“群芳”的形象 各自隐喻什么?联系本词的时代背景 谈谈你的看法。
梅:
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 当权的投降派。
2、有人认为陆游的咏梅词充满 了消极悲观、孤芳自赏的情调,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 理由。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当年腊月半, 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 俱来雪里看。
诗 概 括用 你一 对句 梅话 的或 认者 识一 。句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 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 傲雪斗雪,不居功自傲,不屈不挠,奋勇当先,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 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 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 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 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 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 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 莫及。”
梅 花 欣 赏
梅花喜欢漫天雪
破 蜡 红 梅 未 上 春 。
满 城 桃 李 望 东 君 ,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竹 篱不 茅受 舍尘 自埃 甘半 心点 。侵 ,
花 中雪 气虐 节风 最饕 高愈 坚凛 。然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