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走向全面小康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走向全面小康之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长期从事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人,对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通常有这样一个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
目前我市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现状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因素影响理论与现实的偏离。
民以食为天,居民通常是优先考虑食品消费,然后才会考虑其它消费,但是当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有一定能力提高食品消费质量的时候,如果非食品消费增长的需要胜过对食品消费增长的需要,那么非食品消费会一定程度地挤压食品消费增长的空间,这时居民消费并未完全是一种由食品消费向非食品消费增加的自然转移。
而那些源于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使食品消费更多的是表现在量的满足上,而在质的提高上却显得冲力不足,因此恩格尔系数发展到某一阶段才会表现出有一点儿数值偏离,也正说明了我们现在的消费结构还仅仅是一种“内敛型”的消费结构,并未完全地自然扩张。
只有在消费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消费结构布局才能逐步合理,才能与理论上恩格尔系数界定的小康更接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小康。
2、收入总水平与小康社会存在着较大差距。
尽管我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升级,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距离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
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2003年度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85元,距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差距。
3、不可小视的社会不同阶层的内部差距。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一部分人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总体平均数值上的小康也不是完全意义的小康,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应该是总体达到指标要求,还要考虑到社会内部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目前最低收入户家庭与高收入户家庭的差距与小康发展目标的差距就很大。
4、心理预期影响消费结构布局。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居民个人未来的预期收入不理想,加之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有些政策措施还不完善,这些难以量化的因素综合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消费心理,左右着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而现实中每一次消费结构调整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既有时代背景的被动因素影响,也有来自于消费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影响。
五、措施和建议
全民进入小康社会并不是遥不可及。
对于我市而言,时间很紧迫,任务很艰巨,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1、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是全民进入小康社会的根基。
经济健康有序、稳定繁荣地发展,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将会为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成为可能,为改善人文居住环境提供保障,才能按照我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全民奔小康的愿望。
2、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增加收入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对于百姓来说,不开源就只能节流,节流与消费结构升级和扩大消费水平逆向。
持续稳定地增加城市居民收入,不仅要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更要关注低收入水平阶层,如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一些无一技之长的体制外人员。
因此要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国内生产总值支出的比重,适当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为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提供保障。
3、调整产业结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也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动力。
产业结构需要不断适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居民消费领域的拓宽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引导人们的消费走向更高层次,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性循环,为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4、提高素质、适应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教育,提高总体水平,优化人才结构布局。
文化素质是影响消费文化的最基本因素,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接受消费、推动消费的动力,达到提升消费的层次、质量和理念,适应小康社会消费结构的生活需要。
5、加强保障、减轻顾虑。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提倡“即要享受今天,也要保障明天”的理念,应加强保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取消人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忧虑,刺激人们对即期消费的欲望,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
6、改善环境、促进升级。
商品房价格居高,服务欠规范。
这都影响了消费结构升级,应对市场加强监管。
教育的不合理收费挤占了居民家庭的大笔资金,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制约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旅游行业的欠规范管理及旅游黄金周期间出游人数的过分集中,虽然烘托了一种火爆的气氛,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望游兴叹”,限制了部分人的消费,应考虑建立职工的旅游休假制度并合理设置不同行业的休假时间,强化透明旅游行业管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轿车进入家庭,也有很多现实的制约因素,道路、车位、维修、运行、环保、安全等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要求把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三个转变”统筹起来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抓,这很重要,很紧迫。
将秉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的工作理念,努力推进同步小康。
一是发展为要。
发展是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要确保同步小康,就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
要注重发展的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城镇人口、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个比重”。
要注重发展的效益,把社会就业、企业利润、环境保护、政府税收作为衡量标准,实现综合、多赢的效益。
二是民生为本。
要一切为人民打算,一切为人民服务。
重视老百姓最根本的、最长远的利益,加快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重视就业、教育、扶贫、住房、医疗保障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
三是企业为基。
把企业作为发展的基本力量,通过投资项目生成企业,鼓励老百姓创业,吸引外来投资者兴业,壮大企业队伍,发展生产力。
四是环境为重。
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走集约化、特色化、循环化的发展道路,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