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与立春,夏,秋,冬
四季时间的划分
四季时间的划分
四季时间段划分如下:
1、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分别是3月、4月、5月。
2、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分别是6月、7月、8月。
3、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分别是9月、10月、11月。
4、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分别是12月、1月、2月。
相关信息: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份。
在现代天文学上,则以春分(3月20日或21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和冬至(12月21日或22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现在,在全国有个统一的划分四季标准: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升到高于10℃,那么杨柳吐绿,春天来临;如果降至低于10℃,那么,梧桐叶落,冬季开始。
用同样的道理,也确定出22℃是夏季开始和结束的指标:连续五天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期就是夏季;当温度在22℃和10℃之间,这段时期就是秋季。
二十四节气美丽传说故事以及来历
二十四节气美丽传说故事以及来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篇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
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
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
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
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
为了记忆方便,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喜爱。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 日短至” 、“ 短至” ),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 日长至” 、“ 长至” ),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代表着中国传统农历中每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本文将详细介绍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一、春分:新生与希望的开始春分是农历二月或三月中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国农历中的起始点,标志着春季的开始。
它表示昼夜时间相等,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方的中心位置。
春分之后,白天逐渐变长,阳光渐渐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大地回复生机。
在农耕社会中,春分是农民们开始耕作的时期,预示着一个新的农业生产季节的开始。
二、夏至:夏天的正式开始夏至是农历五月或六月的一个节气,其间阳光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上的最北位置,表示北半球的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夏至是夏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人们进入炎热的夏季。
夏至这一天,阳光最为强烈,庄稼生长迅速,人们开始收获成熟的水果和谷物,庆祝丰收的喜悦。
三、秋分:收获与感恩的时刻秋分是农历八月或九月的一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
秋分这一天,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阳光直射点位于赤道下方的中心位置。
秋分标志着秋季的来临,气温逐渐下降,大地逐渐变得宜人。
在这个时节,农民们忙于收获农作物,人们开始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成果。
秋分也是中秋节的前一天,人们会欢聚一堂,共享丰收的喜悦,同时表达对自然和谐的感恩之情。
四、冬至:寒冷与希望的交汇冬至是农历十一月或十二月的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开始。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阳光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上的最南位置。
冬至之后,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寒冷的冬季开始转向温暖的春季。
农耕社会中,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人们会吃饺子等暖和的食物,希望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代表了自然界四个季节的交替和循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它们不仅仅是农历中四个节气的名称,更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感悟。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可是咱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它们对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文化传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咱们先来说说春分。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从这天起,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对于咱们来说,春分意味着春天已经过了一半啦。
在大自然中,春分时节处处透着生机。
天气越来越暖和,草木开始发芽生长,花儿也争奇斗艳地开放。
农民伯伯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播种新一年的希望。
在古代,春分还有祭祀、踏青等习俗。
人们会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
接下来是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候北半球接收到的阳光最多,天气也最热。
在这个时候,蝉鸣蛙叫,荷塘里的荷花盛开,一派热闹的景象。
对于农业来说,夏至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充足的阳光和雨水有利于庄稼的茁壮成长。
不过,炎热的天气也容易让人感到疲惫和烦躁,所以咱们得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再说说秋分。
秋分这一天,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
和春分不同的是,从秋分开始,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变长,天气也逐渐变得凉爽。
在田野里,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们忙着收割,享受丰收的喜悦。
秋分也是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古代,人们会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最后是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了最寒冷的时节。
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这一天,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虽然天气寒冷,但也意味着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这四个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它们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起居。
比如,在春分和秋分,要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在夏至和冬至,要根据季节特点调整饮食和作息。
而且,这四个节气还和咱们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代表的意义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代表的意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四个重要节点。
它们标志着我国的四季交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逐个介绍这四个节气所代表的意义。
春分,是农历二月中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春分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长短相等。
这个时候,万物回春,大地苏醒。
春分代表着希望、生机和新的开始。
在寒冷的冬季之后,人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期待所有的一切都能重新焕发活力。
春分也是春耕的开始,农民们在这个时候准备着播种,为新的一年劳作。
同时,春分也是人们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时间节点,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夏至,是农历五月中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天气最炎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夏至代表着夏季的正式到来,意味着大自然的繁荣和豪情万丈的夏天。
这个时候,万物生长旺盛,农作物成熟,绿树成荫,花开满园。
夏至也是人们休养、度假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利用长夏的阳光去外出旅行、登山或者享受户外的活动。
同时,夏至也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喜欢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秋分,是农历八月中气,也是秋季的开始。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长短再次相等。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麦田金黄,菊花盛开,人们感受到秋天的深沉和丰收的喜悦。
秋分代表着收获、感恩和对于生命的肯定。
农民们在这个时候收获农作物,庆祝辛勤努力的成果。
同时,秋分也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人们赏月、吃月饼,表达团圆和思念之情。
秋分还被视为季节转换的重要节点,人们需要做好身体保养,适应气候变化。
冬至,是农历十一月中气,也是冬季的开始。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温度逐渐降低。
寒冷的冬季带给人们安静和宁静的感觉,大地休息着,动物进入冬眠。
冬至代表着团圆和祈福。
在这个时候,人们喜欢家人团聚,共度寒冷的冬季,并且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有好运和平安。
冬至也是我国传统的冬至节,人们会吃汤圆、糖葫芦等食物,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二十四节气顺序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 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阳 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 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 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 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 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 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 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 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 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 黄经165度;于阳历9月7-9日 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 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 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 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 下降,昼夜温差大。白露基 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 渐渐转凉,寒生露凝,以白 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小雪日戏题绝句》·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阳历 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 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 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 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 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 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 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 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 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 腌制“咸货”。
《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四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 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阳 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 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 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 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 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 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 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 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 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四离四绝日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禁忌?
四离四绝⽇是什么意思?有哪些禁忌?四离四绝⽇是什么意思:我国古代劳动⼈民通过对⾃然和天体运⾏的研究,把⼀年分为⼆⼗四个节⽓,四离指春分、秋分、夏⾄、冬⾄的前⼀天,称为“离⽇”,四绝是指⽴春、⽴夏、⽴秋、⽴冬的前⼀天,叫做“绝⽇”。
四离四绝⽇的说法,主要是提醒⼈们在⽇常⽣活中的⼀些重要⽇⼦,还是应该遵循⾃然规律的时间节点进⾏。
四离⼆⼗四节⽓中的春分、秋分、夏⾄、冬⾄的前⼀天,在术数上叫做“离⽇”。
全年共有四个这样的⽇⼦,所以称为“四离⽇”。
《⽟门经》中说:“离者,阴阳分⾄前⼀⾠也。
”分就是春分和秋分,⾄就是夏⾄和冬⾄。
前⼀⾠就是前⼀天的意思。
四离者,春分前⼀⽇叫做⽊离;夏⾄前⼀⽇叫做⽕离;秋分前⼀⽇叫做⾦离;冬⾄前⼀⽇叫做⽔离。
四离⽇在黄历上⼀定是写着“⽇值四离,⼤事勿⽤”的字样,是⼀般择⽇忌⽤的⽇⼦。
四绝《⽟门经》中说:“四绝者,四⽴前⼀⾠也。
”也就是说在⼆⼗四节⽓中,⽴春、⽴夏、⽴秋、⽴冬的前⼀天叫做“绝⽇”,全年共有四个这样的⽇⼦,所以就叫四绝⽇。
依我国古代的阴阳五⾏学说,“⽴春⽊旺⽔绝,⽴夏⽕旺⽊绝,⽴秋⾦旺⼟绝,⽴冬⽔旺⾦绝。
故先⼀⽇为绝也。
”意思是:⽴春后⼤地回春,⽔(冬)就绝了;⽴夏后渐热,⽊(春)就绝了;⽴秋后天渐凉,⽕(夏)就绝了;⽴冬后天渐冷,⾦(秋)就绝了。
故把四⽴前⼀⽇叫“四绝⽇”。
四绝⽇在黄历上⼀定是写着“⽇值四绝,⼤事勿⽤”的字样,是⼀般择⽇忌⽤的⽇⼦。
四离四绝,⼤事勿⽤传统择⽇学认为,四离为四季之开始,四绝为四季之终,古⼈害怕穷尽,总结认为不吉。
所以不择四离和四绝⽇办⼤事,⼀般会有诸多不利,⽽⽆益处。
从⽞学⾓度看,此是四季相交、节令转移、阴阳杂乱之际。
这也符合现代前沿科学的混沌机理,即当系统达到某个临界数值时,系统间会出现时⽽有序时⽽混沌的现象。
因此不能⼀律理解为迷信,做事还是避开这些节令为好。
四⽴四离四绝⽇禁忌有哪些?在传统⼆⼗四节⽓中,把⽴春、⽴夏、⽴秋、⽴冬合称为“四⽴”;⽴春、⽴夏、⽴秋、⽴冬的前⼀天称“四绝⽇”。
二十四节气顺序排列表
二十四节气顺序排列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的一项重要遗产,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生活的重要标志。
从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和承载方式有所改变,但其核心意义并未改变。
二十四节气源自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事经验,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划分为二十四段。
每个节气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农业活动。
立春代表着新一年的开端,雨水标志着降雨的开始,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响起。
随着节气的变化,季节逐渐推移,每个节气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排列经过精心设计,它们与农历月份错落有致,既反映了自然变化的规律,又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例如,立春激励人们在新年之初为未来的劳作做准备;立秋提醒人们收获季节的到来,为秋收做准备。
这种顺序排列给农民们提供了时间的参照,帮助他们安排农忙和休闲。
二十四节气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和谐的思想。
人们将特定的自然现象与节气相联系,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日习俗。
例如,清明节时人们扫墓祭祖,白露时节人们习惯喝白露茶以祛湿,冬至时人们吃饺子庆祝团圆。
这些活动和习俗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培养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变化。
尽管农耕生产已不再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但二十四节气仍然保留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科学意义。
它们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变化,提醒我们生活的规律和周期性。
此外,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总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独特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它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观察和农事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和谐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的意义仍存,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规律,保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关爱。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代表的意义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代表的意义【篇一: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ryb电动内啮合齿轮泵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ryb内啮合齿轮泵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ryb电动齿轮泵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yhb轴头油泵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bc系列变频专用内啮合齿轮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例如:ryb系列燃油泵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点火油泵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zyb增压燃油泵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zyb系列增压燃油泵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名词解释nyp高粘度泵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nyp高粘度保温泵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
内环式高粘度泵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
nyp内环式高粘度泵如“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四离日和四绝日禁忌你知道吗
四离⽇和四绝⽇禁忌你知道吗当⼈们翻看⽼黄历的时候,有时会看到有些⽇⼦的⽤事宜忌⾥写道:“⽇值四离,⼤事勿⽤”,或“⽇值四绝,⼤事勿⽤”,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与我国传统节⽓⾥的“四⽴”有关。
太君⽈:“四⽴:是⽴春、⽴夏、⽴秋、⽴冬,四绝:为春分、夏⾄、秋分、冬⾄。
”碰到这种季节的前后⼏天,地球轨道上的磁场和电波都会⾃然震动,影响⽓流、云层和天⽓变化。
⽓流快,在季节前变天,⽈⽓盛。
⽓流慢,季节后变天,谓⽓衰。
天⽓会骤变。
患台风、寒潮或⾼温、暴⾬。
这个时候⼈和动物都会随着季节换⽑和更新⾎脉,因此⼈们在这种时间要顺天循道,不能酗酒乱性、⾈车探险,要戒烦戒燥,虚⼼静⽓,可防治伤寒流感传染病及慢性病者的旧病复发。
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遵者平安长寿。
四离⼆⼗四节⽓中的春分、秋分、夏⾄、冬⾄的前⼀天,在术数上叫做“离⽇”。
全年共有四个这样的⽇⼦,所以称为“四离⽇”。
《⽟门经》中说:“离者,阴阳分⾄前⼀⾠也。
”分就是春分和秋分,⾄就是夏⾄和冬⾄。
前⼀⾠就是前⼀天的意思。
四离者,春分前⼀⽇叫做⽊离;夏⾄前⼀⽇叫做⽕离;秋分前⼀⽇叫做⾦离;冬⾄前⼀⽇叫做⽔离。
四离⽇在“黄历”上⼀定是写着“⽇值四离,⼤事勿⽤”的字样,是⼀般择⽇忌⽤的⽇⼦。
四绝⼆⼗四节⽓中的⽴春、⽴夏、⽴秋、⽴冬的前⼀天,叫做“绝⽇”。
“四绝者,四⽴前⼀⾠也。
”⼀年中共有四个“绝⽇”。
绝⽇,听起来很吓⼈是吧!其实它是“⽴春⽊旺⽔绝,⽴夏⽕旺⽊绝,⽴秋⾦旺⼟绝,⽴冬⽔旺⾦绝。
故先⼀⽇为绝也”的意思。
若你为⾃⼰选择了嫁娶或订婚的⽇⼦是⼀个“绝⽇”的话,那绝对是没有什么好⼝采的,所以千万要在⽇历上择吉,⼀定要找专业⽼师。
切不可因⼩失⼤。
四离四绝,⼼安体静 四⽴⽇(和四离四绝⽇)在民间被认为是季节交替的⽇⼦,全世界万物⽣灵都要适应季节变换。
在季节交替的⽇⼦,⼈的⾏为要顺乎天道,修神养性,调节情绪,保持⼼安体静状态为佳,精神要内敛,不可释放精华。
所以古代典籍中有记载称,在四⽴⽇(和四离四绝⽇)不可⾏房事,否则⼀次折寿三年。
详解二十四节气
详解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很普及的历法知识,提起来应该是家喻户晓,她是我国古人计算时令变化的、十分独特的历法。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
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惊蛰:蛰,藏的意思。
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
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正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
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
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
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
田间管理日益繁忙。
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的时候。
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
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实,秋收季节即将来临。
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很多人喜欢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记24节气,为大家介绍了几种24节气顺口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1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二十四节气农谚歌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3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一、春分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历二月或三月的节气,表示阳光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方。
在春分这一天,昼夜长短相等,昼夜平分,正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上,北半球正式迎来了春天的开始。
根据中国农历的计算,春分一般出现在3月20日左右,并且是农历二月至农历三月间,也就是温暖的早春时节。
春分是自然界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时候,很多植物开始发芽,春风带来春耕的气息。
二、夏至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历五月或六月的节气。
夏至意味着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夏至那一天的白天是全年最长的,晚上则是最短的。
夏至一般出现在6月21日左右,也是夏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一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白天时间最长,人们开始感受到炎热的夏季气息。
夏至也是人们向太阳当令进行祭祀的重要节日。
三、秋分秋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历八月或九月的节气。
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下,昼夜长短相等。
秋分时节,万物即将进入收获的季节,气温开始降低,天空逐渐清爽。
秋分一般出现在9月22日左右,也是秋季的开始。
人们开始感受到凉爽的秋风,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
在中国,秋分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祭奠祖先,感恩自然,庆祝丰收。
四、冬至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历十二月的节气。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白天。
冬至过后,阳光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进入寒冷的冬季。
冬至一般出现在12月21日左右,也是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冬至这一天,夜晚最长,白天最短。
人们庆祝冬至的习俗多种多样,比如吃饺子、喝酒、赏月等。
冬至也标志着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即将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
结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们标志着四季的交替和自然界的变化。
了解这些节气的日期和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还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无论是在春日的绿草如茵,还是冬日的白雪皑皑,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顺序排列表
《小满》·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芒种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 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 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 的起始。斗指巳,太阳黄经 达75°,于每年阳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 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 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 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 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 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农 历说:“芒种,此时可种有芒 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 种也”
二十四节气顺序排列表
季节 月份 节气 中气
2月 立春 雨水
春 3月 惊蛰 春分
4月 清明 谷雨
5月 立夏 小满
夏 6月 芒种 夏至
7月 小暑 大暑
8月 立秋 处暑
秋 9月 白露 秋分
10月 寒露 霜降
11月 立冬 小雪
冬 12月 大雪 冬至
1月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 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补充 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积 累和经验总结出来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需 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的情况,农事活动完全 根据太阳运转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 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 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 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Hale Waihona Puke 分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 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 于每年的阳历9月22-24日 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 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 分"、"半"的意思,除了指 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 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 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 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 气温逐日下降 。
二十四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
二十四节气 名词解释
二十四节气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
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1、立春:代表寓意春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2、雨水:代表寓意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3、惊蛰:代表寓意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4、春分: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3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春分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5、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二十四节气(历法)
二十四节气(历法)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释:[犁田] 翻地的意思。
[番豆] 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耘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什么是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分辨节气的及指导农事的一种方法。
人们常常说二十四节气。
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二十四节气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欢迎大家分享。
春分的意思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约为3月20日~21日期间)。
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春分地球现象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白昼短于黑夜)。
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夏至的意思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秋分的意思秋分(autumnal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
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四个关键的节气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射到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节点,也即我们常说的一年四季中的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欢迎阅览!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四个节气,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详解,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春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四节气,在3月20日或21日;表示春季中间,昼夜等长。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第十节气,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热将至,该日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节气,在9月23日或24日;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先说“春分、秋分”。
从汉字字面可以解释为“昼夜均分”的意思。
春分是春天昼夜均分的一天。
秋分是秋天昼夜均分的一天。
再说“冬至、夏至”。
从汉字字面可以解释为“冬天夜长到头了”。
夏至可以解释为“夏天昼长到头了”。
有些人把“至”当成“到”来解释,是误解了。
冬至绝对不是冬天到了的意思,夏至绝对不是夏天到了的意思。
您如果从前也听人这样说,并且信以为真的话,要赶快纠正过来,以免被人当笑话说你。
“至”在这里是“极至”的意思,即“到头了”的意思。
什么到头了?冬天是说“夜长到头了”,夏天是说昼长到头了。
或者换一种说法:冬至是中午的影长变长到头了;夏至是中午的影长变短到头了。
用天文学的术语说,冬至是太阳走到南回归线了,该回头向北了。
夏至是太阳走到北回归线了,该回头向南了。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四个日子是中国传统历法里的24节气里的四个节气。
分别是第四、第十、第十六、第二十二节气。
或者说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正中一个节气。
天文学上分别以黄经0°、90°、180°、270°定义这四个黄经点。
西方天文学上这四个点的名称是:wintersolstice,summersolstice,spring(vernal)equinox,autumnalequino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为什么,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比立春,夏,秋,冬重要 ?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的时间。
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分的而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和最南端。
也就是说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只有南北回归线以内。
而赤道正好把它分为两段,一段在北半球,一段在南半球。
这样,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即夏至左右)北半球天气比较热,就是夏,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即冬至左右)南半球天气比较冷,就是冬。
当太阳直射既没有太靠近北,又没有太接近南时(即春分或秋分左右)就是春或秋。
也就是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全球全世界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而立春,夏,秋,冬会因地区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中国立夏时,澳大利亚则立冬。
但夏至这一天就是这一天,像1月1日这一天一样,全球人都过,不会改变。
2
春分,秋分,夏至,东至与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的区别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叫节气,分别是一天。
具体的说这两分两至都有具体时刻,可以具体到这一天的某小时某分某秒钟。
不过,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们分别是一天。
春分日一般在3月21日
秋分日一般在6月22日
夏至日一般在9月23日
冬至日一般在12月23日
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叫季节,分别是三个月约91天。
春季一般是公历3、4、5月
秋季一般是公历6、7、8月
夏季一般是公历9、10、11月
冬季一般是公历12、1、2月
两分两至一般都在它们对应的季节的中间一点。
春分在春季,夏至在夏季,秋分在秋季,冬至在冬季。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
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东至—(12.22)这些的节气。
节气:节气可作两个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气中的一类。
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为另一个节气。
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
称十二节气。
二、二十四气的泛称。
节气一般是按阳历算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大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
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节气都是指的时刻,即太阳黄经等于15度时,便是清明节。
而春夏秋冬是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