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自然资源及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台河市自然资源及农业
2001-12-09
城乡一体,自成群落。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4 人。
主要有14 个民族构成,汉族占总人口的92 %,满、朝鲜、回、蒙古等族占8 %。
地理位置: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倭肯河中上游。
位居东
经130 °至131 °44 ′,北纬45 °16 ′
至45 °37 ′之间,版图面积6221 平方公里。
东与密山市、宝清县接壤,西与依兰县相连,南与林口县、鸡东县交错,北与桦南县为邻。
地形地貌:东西直径130 公里,南北直径84 公里。
从东部起到南、西三面环山,东部区为山,中部丘陵,西北部平原。
市境内有二十七座高的山岭,均属完达山系余脉,最高山峰勃利县通天二林场李牧营沟的界山,海拔1008 米,平原和丘陵地区平均高度都在海拔235 米左右。
倭肯河贯穿我市辖区、勃利县境内。
气候特征:七台河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土壤结冻期在每年10 月至 5 月上旬,长达230 天左右。
年平均积温 5.1 ℃,最高温
度33.7 ℃,最低温度-30.3 ℃。
年平均降雨量492.4 毫米。
资源:主要河流17 条,穿越全境集水面积达1248 平方公里的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滋润着两岸丰腴的土地。
我市现已形成水库26 座,其中桃山水库积雨面积2100 平方公里,蓄水量 2.64 亿立方,是黑龙江省第二大人工水库。
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亚区”,草木茂盛。
林地面积164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1 %。
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有柞、桦、椴、松等20 多种,木材积蓄量1042 千立方米。
山药材、山野菜极为丰富,党参、桔梗、刺五加等野生中药300 余种;木耳、猴头、榛蘑等食用菌类10 余种,都是难得的绿色珍品。
鹿、熊、狍、雉鸡等野生珍稀动物长年栖息在密林中。
迄今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黄金、石墨、膨润土等十余种,尤以煤炭最为丰富,是七台河一大优势能源。
七台河煤田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个稀有煤田之一,已探明储量17 亿吨,远景储量41 吨,分布面积810 平方公里,可采煤层厚度60 米以上,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焦煤和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煤种齐全,品质优良,焦煤约占总储量的44 %以上,又低硫、低磷、低灰、高热值的特点,发热量在5700-7800 大卡,素有工业食粮“精粉”之美誉。
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一座新兴煤炭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主焦炭生产基地,全国保护开采的四个稀有煤田之一。
七台河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完达山脉,北接三江平原,西、北与佳木斯、双鸭山市接壤,东与宝清县、密山市相连,南部与牡丹江市、鸡西市毗邻。
全市总面积62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67平方公里,现辖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和勃利县。
1997年末全市总人口83.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2万人,农业人口占
53.8%。
有汉、满、朝鲜、回、蒙古、藏、苗、壮、布依、侗、土家、白、高山、瑶、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等多个民族。
七台河市土地类型多样,耕地、牧草地、林地、荒草地等都有大面积分布。
全市有耕地面积19.8万公顷,牧草地面积0.5万公顷,林地面积32.6万公顷,荒地面积4.1万公顷。
七台河市矿产资源分类为煤炭、金属等32种。
以煤炭为主,煤种齐全、煤质好,低硫低磷,发热量平均在6000千卡/千克以上,可供炼煤焦用煤占总储量1/3,是国家重要的焦煤生产基地。
七台河市现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为20亿吨,有14处远景预测区,储量达16亿吨。
非煤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有石墨、沸石、膨润土、大理石岩、珍珠岩、玄武岩、花岗岩、陶土、硅石、莹石等16种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有黄金、白银、铁、铜、铝、白钨、锂、铍、钽等。
七台河市地处完达山西段,森林资源丰富。
山林面积33.1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53.4%。
全市林业用地14万公顷,其中天然林地5万公顷,占35.7%,人工林5.9万公顷,占42.4%。
主要树种有柞树、桦树、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杨树等,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68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0%。
七台河境内有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大小河流24条,水资源总量11.7亿立方米。
市内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桃山、吉兴河、互助3座水库是省重点水库。
七台河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共四处,桃山水库风景区、吉兴河水库风景区、通天林风景区、石龙山水库风景区。
七台河市地处低山丘陵区,属完达山余脉,远眺山峦叠起,夏秋季节,绿色铺满大地,一片片森林宛如一道道绿色屏障,不仅有利于生态平衡,还形成了绿色银行。
这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地上农业资源也占相当的比重。
在全市总面积6212平方公里土地上,其中山林3313平方公里,占53.4%;河流水域378平方公里,占6.2%;耕地1354平方公里,占21.8%;荒坡草地693平方公里,占11.2%。
在全市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43.86%。
可谓是地下宝藏地上粮,亦工亦农两翼齐飞。
自然植被
七台河属于“长白山植物亚区”,植物种类近千种。
全市林地面积32.64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2%,当山花野草旺盛季节,只要你走近密林深山,你将被扑鼻而来的芳香所陶醉。
大自然赐给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着有松、椴、柞、桦、杨等20多个树种,能为房屋建筑、桥梁建造、家具制造等行业提供丰富优质的木材原料。
七台河牧地草场肥沃,拥有30万亩野生草场,生长着繁茂的小叶樟、三棱草、落豆秧等多种宜牧草类,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优良场地,在山区和丘陵地带,还有大量天然野生繁殖的党参、桔梗、防风、刺五加、黄芪、五味子、穿地龙等300多种名贵中草药材,成为北方中草药采收的重要基地。
在荒山林地中,生长着丰富的黑木耳、猴头、榛蘑、榆黄蘑、元蘑等10多种食用菌。
蕨菜、黄花菜、山辣椒、刺老芽等20多种山野果菜已经形成采收、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产品深受海内客商的青睐,并远销俄罗斯、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各地。
由于这些产品生长在远离市区的密林深处,生态环境污染极少,基本达到生产绿色食品的本质要求。
同时,大森林里还繁衍生息着野生鹿、熊、狍、雉鸡、林蛙等珍贵动物,这里不仅奏响了生态平衡与绿色银行的交响曲,而且有些动物药用范围广泛,价值也很昂贵,皮毛加工更为时尚。
气候环境
七台河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冬季较长,气候寒冷,最低气温在零下34度左右,夏季较短,温和湿润,最高气温在37度左右,年均温度为4.1度,年平均为2450度,年均无霜期152天。
年均降水量为518.5毫米,作物生长期年均在植物生长季节,正是本地热量最丰富的季节,雨热同季,光照充足,能满足
种植作物的生长需要。
土壤状况
七台河区域内土壤共有7个土类33个亚类,以暗棕壤、黑土、草甸土为主。
土壤肥沃,实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绝对优势。
近年来,我市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超坡度开荒等一系列保护措施,通过推行用地养地相结合、改土治水等有效措施,改善了土地状况,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全市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现有耕地164万亩,其中旱田面积占85%,水田面积占15%。
分布在丘陵岗坡土壤,是全市耕地中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土壤以暗棕壤为主,黑土层厚度达10-20厘米,土质肥沃,通透性强,土温高,适宜各类作物生长,主要栽培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更适宜红小豆、绿豆及杂粮或经济作物类的亚麻、烤烟、甜菜、葵花、瓜果蔬菜、薯类作物生长。
分布在川洼地的耕的土壤多以黑土为主,黑土层在20厘米以上,土壤营养成份含量高,是栽培水稻、大豆等作物的最佳土壤,并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是永续利用的宝贵资源。
水利设施
七台河水资源十分丰富,行政区域内水源广阔,主要河流17条,均通过主干河流倭肯河流入牡丹江交叉汇入松花江。
区域内已建成各类水库26座,其中“八五”期间国家投资兴建的桃山水库蓄水量为2.64亿立方米,居于本省第二位。
桃山水库建成后,基本保证了全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市坚持“水利建设,规划先行”的工作方针,在加强水利规划和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同时,以水源建设、防洪工程和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全市万亩以上灌区的中鲜、互助、吉兴河、倭肯、长兴、泥鳅河等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重点灌区水田实灌面积十多万亩。
西部涝区、连珠河涝区、碾子河涝区建设已具规模,除涝面积20万亩。
水利工程设施对全市工业、农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转观念、破旧习,逐步改变小富即安的旧意识,充分认识到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是走出困境兴业富民的根本出路,上下齐心合力,在调整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上花气力下功夫,取得可喜成果。
种植业
在种植业上,全面实施“两高一优”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效益为目的,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增加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解决温饱转到努力改良品种、提高质量、适销对路、增加效益上来。
引导农民南菜北种、野菜家种,要引进优质新品种、种植绿色粮菜,发展绿色食品,搞好、搞活、搞精农产品深加工等。
在种植业内部,坚持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扩大杂粮、杂豆和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努力发展经济作物,营造了一批非粮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由于调整对路,引导正确,使我市生产的红小豆,白瓜籽、葵花籽、小毛葱等产品成为农民手中的摇钱树,并走出国门,闯入国际市场。
地产瓜果和棚室蔬菜除满足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周边市县及省外各地。
畜牧业
“八五”以来,七台河畜牧业被推上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位置上,市委
和各级政府把畜牧业纳入目标管理,十年间财政投入200余万元,民间资金投入和银贷资金逐年递增。
1999年当年畜牧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资金达到1.6亿元,是十年前的9倍,社会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官办、民办相结合的体系,诊疗、防治、供料、繁育站所达到110多个。
短短十年间,畜牧业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各类养殖业户6200户,牧场420家,专业小区27个,专业村52个,绿色养殖基地4个,特色养殖基地16个,猪、鸡、鸭、鹅、肉狗、肉免、肉牛、绵山羊、奶牛良种覆盖面积分别达到80%。
各类基地提供的畜禽产品量剧增,1999年肉蛋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是1990年的5.6倍,自给由10年前的20%,增加到自给有余,一跃转为对外输出,牧业产值达到1.97亿元,为1990年的4倍。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5.3%上升到29.7%,近于三分天下有其一。
近几年,注重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发展食粮动物,大力发展草食节粮动物,适度发展珍稀奇特动物,如鹿、七彩山鸡、鹧鸪、獭免等均由异国他乡纷至我市安家。
畜牧业发展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已初见成效。
水产业
七台河市水面资源主要由两大水系组成。
倭肯河、挠力河两大水系构成了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水产养殖水面,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两大水系的干、支流流域。
全市水面资源7.9万亩,现已养鱼面积4.78万亩。
全市水产养殖业虽然起步较晚,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发展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养鱼规模是九十年代的3倍多。
目前,养鱼品种不断增多。
从鲤、草、链、鳙四大家鱼发展到鲫鱼、鲶鱼、罗非鱼、淡水白鲳、鳊花、泥鳅、牛蛙、林蛙等十多个名、特、优、新品种。
全市驯化养鱼发展迅速,面积达到4400亩,占池塘养鱼面积的35%,成为发展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林业
全市国有集体林场37个,其中地方国有林场17个。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在抓好主业生产的同时,实施“以副养林”战略,大力发展非林产业,搞好多种经营生产。
全市地方林业系统年均造林50000亩,育苗1200亩,封山育林60000亩,小流域和侵蚀沟治理造林5000亩,农田防护和水土保护造林4000亩,年均生产木材50000立方米。
开发山区绿色食品,办起山野菜、山药材、食用菌、红松坚果、蓝靛果等采集、加工、生产基地30余处,同时,利用自然景观,兴建森林公署和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业。
199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实现6627万元,其中造林、森林抚育、育苗、木材生产等第一产业产值2672万元;林产品加工业的第二产业产值1579万元;种养加、采集、仓储、育服、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产值2376万元。
地方林业经济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
林业三大产业比重为40:24:36,林业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加快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进程。
农林旅游业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农业旅游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目前,全市有旅游区6处,其中利用农、林、水资源开发旅游业就有5处。
桃山水库系黑龙江省第二大水库,大堤雄伟壮观,岸边风光秀丽,库区设有观赏游船,供游客观赏沿途风景。
库中富养各种鱼类,为游客垂犯错误休闲
提供了幽静的场所。
通天林场位于本行政区的勃利县南部,山峰海拔1008米。
林场境内群山环抱,山水秀丽,原始森林雄伟壮观,人工红松林已有80年树龄,可谓鬼斧神功,不是天工胜天工。
吉兴河山庄,在本行政区勃利县西南20公里处,依山傍水,自然风光无限。
夏、秋季节,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山庄建有宾馆、娱乐场所、大佛守山世型雕塑、色彩斑斓的九龙壁等几十种观光景点。
石龙山水库位于本市茄子河区东南20公里处,库面四周群山环抱,山水秀美。
岸边建有万佛寺、宾馆,供游客小憩和娱乐。
万宝湖儿童公园建设在市中心区,凭借万宝水库优势,山水映衬,景色迷人。
公园设有飞船和各种游戏车,妙趣横生,是游客和儿童玩耍的娱乐天地。
农林牧副加工业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发展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已成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始终把目光瞄准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采取科技引路、政策保护、增加投入等举措,大力发展农、林、牧、副加工业,积极开拓市场,拉龙头、带基地、联农户。
近年来,我市农林牧副加工企业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由弱变强,发展迅速。
目前,全市已有粮油加工企业30余家,饲料加工企业10余家,木材加工企业40余家,畜牧加工企业10余家,乳制品加工1家,薯制品加工企业50余家,山野菜、食用菌加工企业10余家,全市各类农产品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5个,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链条.
今年的农业生产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重点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种植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万亩,其中粮豆薯面积11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49万亩,饲草饲料作物面积1万亩,粮经饲比达到70.7:29.7:0.6,经饲作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各类农作物优质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春耕生产资金、物资、科技投入比上年均有所增加。
由于抓住了最佳播期,各种农作物的一类苗均占播种面积的96%以上,是近年来苗情最好的年份。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基地建设、龙头带动能力、产销衔接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种植业基地面积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特色绿色面积达到40万亩,占基地面积的3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全市已签订单面积已达63.86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畜牧业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
牛、猪、羊和禽存栏达到6.76万头、13.6万头、8.04万只和193.25万只,分别为上年同期的97%、106.4%、104.9%和93.6%。
出栏可分别达到2.08万头、10.32万头、2.51万只和202万只,分别为上年同期的88.9%、111.9%、93.3%和100.7%。
肉类总产量达到1.59万吨,为上年同期的110.8%,蛋类产量达到0.73万吨,为上年同期的98.6%。
上半年牧业增加值可达到8544万元,同比增长6.7%。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上半年,全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缴税金0.29亿元,同比增长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