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基础概论
第一篇农业经济学基础概论
第一章概论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农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农业经济学: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农业中的产权关系、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农产品市场组织、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分配、农民的消费及扩大再生产等问题,为选择科学的农业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提供依据。
从生产力角度:研究农业生产力的内容、性质、特点;分析现代农业生产力内部结构及其功能;阐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寻求科学组织与合理利用生产要素的方法和途径。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产生
1.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1)古希腊色诺芬(Xenophen, 约430~354BC )的《经济论》;
(2)古罗马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和玛鲁麦拉的《论农业》;
(3)西欧中世纪(5-17世纪),庄园经济兴盛,使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得以流传。
2.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相对独立的农业经济理论逐渐萌芽。
1770年英国经济学家阿瑟.杨出版了《农业经济论》,被视为农业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二)发展
18世纪德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业经济学家:尤斯蒂、贝克曼等。
1.泰尔,1809-1821年出版《合理农业原理》(四卷),确立了追求最大利润的农业经营目标,德国农业经济学创始人和欧洲大陆农业学界的泰斗。
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要素
2、普及科技成果,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
3、推动农业科研、教育、生产的结合,实现 三者的共同发展。
4、提高农民的素质。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
高 度 的 综 合 性 直 接 的 生 产 性 明 显 的 周 期 性 广 泛 的 服 务 性 强 烈 的 社 会 性 鲜 明 的 教 育 性
复习思考题
6、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 7、科技成果推广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8、结合实际,论述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9、如何加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业科技推广工作?
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目的要求:理解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 要意义,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 构的现状;掌握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 求和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四)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
1、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经过鉴定,保证其性 能确实可靠,并把试验、示范和推广结合起来
2、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做到领导、技术人员 与群众三结合,把推广科技成果、普及科技知识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结合起来
3、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因地制宜,适合当地 需要
4、要把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有机地 结合起来
2、按资本的来源划分,可分为生产单位的 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
3、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可分 为生产领域的资本和流通领域的资本。
农业经济要素(农业经济学课件)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洁净而又可再生的能源,可替代化石能源转 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 农业是生产生物质的产业,在我国的节能减排及向低碳经济战略转型 中,生物质能可发挥重大作用,也能成为生态农业的新内涵。
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 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 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利用率不到3%。
全社会从业人员持续增长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近年开始逐渐降低
劳动力结构优化
中国农业劳动力规模巨大,十分丰富。
劳动力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消费者。 研究解决好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问题。
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用单位面积劳动力数量作为衡量劳动力过剩或者富裕程度的一个指标,即:
劳动力密度=劳动力数量/土地面积
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的敬畏,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农业能源的未来趋势
自开放以来的资料显示,GDP增长率和能源消费增长率基本保持 同步波动,能源弹性系数基本稳定,但新世纪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率 一度高于GDP增长率。
─ 能源消耗增长率 ┈ GDP增长率
根据目前农业领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情况,未来 可能存在如下基本趋势:
(一)生产性和生活性能源消费的双增长 (二)产业增长与发展的能源压力增加 (三)清洁能源普及存在诸多现实困难
农业经济学第二章背诵要点
第二章
第一节
(了解)农产品供给的含义
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背)供给变动及其影响因素:
1. 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某种特定功能的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价格,还取决于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相关农产品主要有两种情况:①竞争性农产品,即指在资源利用上相互竞争的农产品。在特定资源条件下,如果有两种竞争性农产品,当其中一种价格不变时,另种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前一种农产品生产的供给量发生相反方向变化。②连带农产品,即在生产种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另一种农产品。当两种农产品中的一种价格不变,另一种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就会使前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如,羊皮和羊肉是连带产品,当羊皮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多养羊,从而就会增加羊肉的供给量;相反,羊肉价格也会对羊皮生产供给量产生影响。
2.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时,就会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降低,供给量减少;相反,当农产品生产要素的市场价
格下降时,就会使农产品的市场成本减少,从而在农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利润上升,供给量增加。所以,降低生产成本是增如农产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措施。
3、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业资源从基础条件
上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可能性,资源条件的优劣也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多与少。农产品供给总量是与社会需求联系在起的。即社会需求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就要相应增加,否则,就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农产品的增长.可以通过劳动集约、土地集约或资金集约来实现,但劳动、土地、资金集约相对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星有限的。若要继续增加农产品产量,就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即在资源既定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从而增加供给。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使物质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农业经济学
农业生产要素及基本理论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及功能
1. 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2. 劳动力
3. 资本
4. 科学技术
1.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不仅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而且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水资源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水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
自然资源的重要影响:
自然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不同禀赋,直接影响到劳动者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发挥。
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的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
自然资源的分布还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内涵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
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即我们所说的农业人力资源存量,就是指能够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即为农业劳动的人力资本属性,主要包括农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术掌握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劳动力的决定性作用:农业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首要和唯一能动的生产要素,离开了劳动力,任何生产要素都无法形成生产力。劳动者还能发现或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并能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3. 资本:劳动者运用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不能直接用于消费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劳动产品。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分化的产业:植物种植业、动物养 殖业、微生物培育业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的特点
我国农业的定义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和农作物栽培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第一性生产: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 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物物质生产的过程; 农业的第二性生产:指动物生产,既要以第一性生产为基础,又要以土 地为生产场所,表现为动物和其它生物体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2、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 实施时期: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后期 ➢ 制度弊端: 忽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 忽视农产品供求调节的市场作用 促进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形成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一、“三农”问题的缘由
二、“三农”问题成因
三、“三农”问题的破解
(三)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3、政策的主要内容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
4、制度变革的路径
第四节 农业与农民、农村
➢ 第一、农业经济学不断分化和细化,而且各学科之间不断相互交 叉和渗透,农业经济学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专题培训课件
2.1家庭概述
二
、
2.2家庭农场的几个理论
问题
家
庭
2.3外国家庭农场
农
场
2.4中国家庭农场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①家庭农场概述 ②家庭农场的类型
①家庭农场存在的必然性问题②家 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济③家庭农场 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④家庭农场的 农业劳动者⑤农户内部的分工协作
⑥家庭农场的作用
①美国的家庭农场②法国的家 庭农场③日本的家庭农场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①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②农业合作经
济组织产生的原因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
4.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行的基本原则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特 征⑤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与条件⑥发
四
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意义
、 农
4.2农业合作经济基本理 论
①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起源②西 方早期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论流派 ③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及合作社理
第一篇 农业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三
3.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概述
、
①农业社会化服务产生的理论基 础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 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④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动力机制
农
业
①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历
社
程②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农业经济学PPT
重点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难点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现象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总论
第二节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和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总论
要点
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功能 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 要素的不可分离性 • 要素作用的非均衡性 • 部分要素的可替代性 • 要素组合功能的系统性 • 要素组合比例的变动性
2、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应遵循的规律
农业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农业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农业 生产过程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投入与其所能带来的最大 的产出之间的关系。
Y=F(R,L,K,T) Y表示产出,R表示土地,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T
例: 劳动和土地
粗放经营:减少土地,增加劳动
精耕细作
只有各种生产要素保持最佳比例关系才能得出 最佳的产出,有些要素投入虽然具有一定的替 代性,但这种替代能力是有限的。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下标LK) =-ΔK/ΔL
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下标 KL)=-ΔL/ΔK
3、技术进步成为主导力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ekIvjrL_d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和两者相互运动规律的科学。
农产品特征:1. 生产季节性:(价格波动——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有效储藏等)2. 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品质确保困难、品质的地域特征、有效供给 3. 易腐性:有机物--易腐品;时间的重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关联;购买量受限制4. 品质差异性:分级与选别5. 粗重性6. 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弹性不同
土地利用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的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的后果的社会性
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分类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
农业集约经营: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规模报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生产要素不变,改变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另一种是同比例增加或减少。后一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模变化。农业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是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农业劳动力资源数量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可以参加农业劳动的人和尚未达到或已经超过农业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
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农业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人口在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农业经济》课件
农业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合作
通过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提 高整体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 产者的合法权益。
CHAPTER
04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维护社会稳定
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 提供就业机会,缓解社会 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农业经济的分类
按生产类型分类
农业经济可以分为种植业 、畜牧业、渔业等类型。
按经营方式分类
农业经济可以分为家庭农 场、集体农场、国营农场 等类型。
按地域特点分类
农业经济可以分为平原地 区、山区、沿海地区等类 型。
CHAPTER
农业金融创新
农业将借助金融创新,如农业保险、农业众筹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农业将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技术,降低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绿色发展。
农村振兴
农业将与农村振兴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手工艺等产业, 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农业经济具有地域性、季节性、 周期性等特点,同时受到自然环 境、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农业经济学重点
农业经济学
名词解释5*3
填空21*1
判断10*1
简答6*5
论述3*8
第一部分钟甫宁版教材
农产品特点:①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产生的短期一次性收获与周年均衡消费的矛盾
②农产品通常可以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并且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进入最终消费
③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类农产品,不仅事关国计民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
且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1.以土地和水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2.劳动力3.资本;4.科学技术土地的特点: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的区位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粗放经营:指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实行粗耕粗做,广种薄收,主要依靠扩大土地面积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
方式。
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总收益和单位投资的平均同时递增;第二阶
段是总收益继续递增而平均收益递减;第三阶段是投入
到一定限度后总收益也出现递减。
农业规模报酬:由纯粹规模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酬。
农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使单位农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一种
投入产出关系。
农业土地规模效益:指由于土地规模不同而产生的农业经营效益的差别。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指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经营条件下,能够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
《农业经济学》课件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素质
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是促进农业发展 的重要途径,包括加强农民培训、提 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等。
农业劳动力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劳动力 流动成为常态,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 济产生重要影响。
农业资本与技术
农业资本投入
农业资本的投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等。
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等。
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与规划
1 2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的含义
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是指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农业内 部各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
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原则
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 原则等。
农业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关系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也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壮大和升级。
2023
PART 05
农业政策与法规
REPORTING
农业政策的定义与类型
农业政策的定义
农业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各种措施 和手段的总和。
农业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体 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 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 性。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1、农业生产的要素及其功能
农业生产的主要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不同作物和动物的生长条件有重要影响,也影响着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图能圈理论
图能圈理论是建立在五个假设基础上的。其中,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的距离。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包括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对外输出劳务,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为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我们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例如改革户籍制度和放宽政策,以鼓励人们流动。同时,我们需要确立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我们需要加大相关制度改革的力度,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同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农业经济学》全套课件(149页精品)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 一、农业的范畴 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
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 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 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 二、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
第二节 农业的经济属性
• 一、农业的分类 • 狭义农业与广义农业 •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 三色农业 • 等等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与水资源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和特点 农业集约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 地价与地租 农业水资源
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
• 一、概念 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要素; 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 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表层面;主 要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等要 素构成。
• 资本集约: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资 本,通过增加物质资料的投入来达到增产目的 的集约经营方式。
• 技术集约: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科 学技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采用先 进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措施,依靠技术进步达到 增产目的的集约经营方式。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集约经营的意义
• 弥补我国人均农业资源的不足 • 采用先进的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措施,提
农业经济学5土地与水资源.
5.1.3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的物 质条件和自然基础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大量必须的既作 为劳动对象又作为劳动资料发挥作 用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5.1.4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1.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2)全国耕地分布不平衡,多数耕地集中在
2.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
(1)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 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
(2)技术集约型。指通过采用较多的先进技 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 方式
(3)资金集约型。指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 而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3.土地集约经营的重要意义
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是土地 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1.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土地供给
土地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 市场上,某类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 售或出租的数量。
由于土地不可再生,因而土地自然供给 是无弹性的。
但由于土地用途是可改变的,因而对某 一用途的土地而言,土地供给是可以变 化的,即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有弹性的。
(2)土地需求
土地需求是指在某一时间内,某一土地市场 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者或承 租者愿意并能够购买或租入土地的数量。
二章节经济发展与农业
英国 0.62 1.49
0.3 0.3 0.68
第四节 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
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缩小,这种必然的倾向,会引 起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即,简单而言:
劳动生产率=产量/就业人数 产量=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数
将上式写成成长率的形式:
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 就业人数增长率=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
210871
农业生产总值
(亿元)
343 453 827 1762 5800 14457
2473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比例
50.5 39.4 32.9 33.3 21.8 17.7
11.7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我国的GDP在近50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长, 1999年的GDP是1978年的6.84倍。
五、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计算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 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 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
➢农 业 产 品 数 量 与 劳 动 时 间 的 计 算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直接指标、间接指 标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农业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指标的种类和形式
农业气候指标包括表示农作物出现生长不正常、遭受危害或发生明 显减产的农业气候灾害指标、表示农作物或生产过程的节奏规律的农业 气候指标等。由于这些指标主要用光、热、水等基本气候要素值来表达, 分为光能指标、热量指标、水分指标三类。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三)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农业规模报酬
01
02 农业规模经济
03 农业土地规模
效益和适度规
模经营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不仅是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保持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重要举措。土地的合理 利用与开发必须以坚持土地利用原则为基础。除此之外,还要
五、农业生物资源
(一)生物资源的定义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
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二)生物资源的特征
再生性
表2-2
可解体性
多样性
区域性
未知性
获取的时间性
可引种驯化性
不可逆性
稳定性和变动性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概念与特点
二、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面临的挑战
四、合理配置与利用
(一)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二)水资源状况影响农业生产布局 (三)水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态环境资源 (四)水资源是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概念与特点
二、对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用水面临如下挑战:
三、面临的挑战
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 泉”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二)土地的特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1.自然特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土壤肥力的可变性
土地生产力的差异性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三、面临的挑战
四、合理配置与利用
第二节 水资源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农业生物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是指那些属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 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能为农业生产对象所利用,例如 太阳辐射(光能)、二氧化碳、氧和水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1.并不是所有水资源都具有经济物品属性;
2.水资源并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经济物品。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概念与特点
二、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面临的挑战
(二)水资源的特点(基于经济学视角)
四、合理配置与利用
1.水资源可以自然补充,重复利用; 2.水资源不能通过人工方法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加以浓缩; 3.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又是生产条件; 4.水资源的需求呈刚性; 5.人类难以对水资源循环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一)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二)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加强土地利用与开发的深度 (四)拓宽土地利用与开发的范围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概念与特点
二、对农业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概念
三、面临的挑战
四、合理配置与利用
“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 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2.经济特性
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三)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农业对土地有特殊依赖性
2.农业生产中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谢谢!
四、合理配置与利用
(一)农业用水缺口大 (二)农业生产和用水之间的区域不平衡 (三)水生态环境恶化 (四)水利建设基础薄弱
第二节 水资源
一、概念与特点
二、对农业的重要性
(一)增强节水意识 (二)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三)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四)合理配置水资源 (五)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 (六)研究和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七)加强执法力度
把衡量土地集约化水平的有关指标 与由于实行集约经营而取得的成果 相比较,可以计算出土地集约经营 的经济效果。
①单位耕地面积所摊得的肥料数量; ②单位耕地面积所摊得的劳动力数量; ③单位耕地面积所摊得的农机具数量; ④单位耕地面积所摊得的役畜头数; ⑤良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等。
①单位耕地(牧地、林地、水面) 的产量或产值; ②单位农业用地(包括农、林、牧 、海藻用地)的总产值、净产值、 纯收入; ③劳动生产率;④产品成本; ⑤单位投资的产量、产值、纯收入 。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农业生物资源
(三)生物资源的作用
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对象,并可为工业、医药、交通等 部门提供原材料和能源。随着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生物资源作为人类 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已越来越为人们了解和重视。人们利用生物间 相生相克的特性,适时利用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农业生物资源
(二)农业气候具体指标
1.积温 2.湿润指数 3.光温生产潜力 4.干燥指数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农业生物资源
(一)开发气候生产潜力,提高作物单产 (二)根据气候规律安排农业生产 (三)开发利用山区的立体气候 (四)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引进优良品种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
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被等一切自然条件。 土地通常仅指地球上的陆地表层,或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面。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是农业
农业气候资源的两种利用形式: 1.直接利用,即作为能源和物质直接加以利用; 2.间接利用,即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二氧化 碳和水,生产有机物质。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一、农业气候资 源及其利用方式
二、农业气候资源 的特点
三、农业气候指标
四、农业气候资源 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五、农业生物资源
(一)无穷尽性 (二)变化性 (三)适度性 (四)资源密度低 (五)有价无值
第二章 农业自然资源要素
农业经济学 2015年高教版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三节 气候资源及生物资源
学完本章,你应该做到
本章要点
➢ 掌握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的 基本概念、特征以及他们对农业的重要作用;
➢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了解理配置与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路径选择。
2.类型:劳动集约型、技术集约型、资金集约型。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3.意义
(1) 集约经营是历史范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农业生产集约化发展,由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壤肥力可以 不断提高的特性决定
(3) 土地集约经营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 土地集约经营是我国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果的衡量指标
衡量及计算方式 具体衡量指标
表2-1
土地集约经营水平
土地经济效果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是衡量土地经营集约化水平的最主要、最准 确的指标。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节约用地
有偿利用
01 02 03 04
因地制宜
保护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概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 三、集约经营与规模利用 四、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土地集约经营的涵义
1.含义:土地集约利用,即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