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9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9——体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课时)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在前面的模块中我们曾经学习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现在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其中,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要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实施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等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在课时安排量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而单元教学设计一般需要多课时完成,在教学形式上,一节课教学设计一般只有一种,而单元教学设计则根据单元或是章节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一般包括多种教学形式。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但关注如何让学习者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习者理解一章或是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这种系统教学设计的方法,既帮助了教师整体把握章和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更方便学习者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

二:单元教学设计(二)
1 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中可以包括多个“一节课教学设计”和“主题式教学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在一个单元内部可以进行主题目式教学,还可以综合两个或多个单元知识内容开展主题式教学。

2 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结合
*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三:主题式学习
1 什么是主题式学习
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

主题式学习的前身可追溯自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院教育,但其理念则可追溯到杜威的进步主义学派,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并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轴。

2 主题式学习的类型
* 单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围绕某一学科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主题所组织的不仅有学科的既定内容,还有和主题密切相关和拓展内容,如《共同的家》,《Weather 》。

《燃烧的学问》等。

×多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涉及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需要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如《小小的鸡蛋》等。

×超学科的主题式学习:以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几乎不考虑课程领域,所学内容和课程无关,超学科的主题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范围,如《走马大佛山》等。

3 主题式学习的作用。

×打破学科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使得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强化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整体,全面的知识。

×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了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习者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了学习者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能力
4 主题式学习的特点
×有一个主题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
×学习内容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
×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
×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为主,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

一个优秀的主题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课程的组织结构,能够帮助我们聚集和定义一个学习单元,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让学生在相关学习概念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强化学习者对这个学习主题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主题式学习并不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它只是众多教学,学习方法中的一种,并不是组织课程教学的唯一方法。

四: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特点(与一节课教学设计的不同)
主题式教学设计与一节课教学设计之间空间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比较:
(1)理论基础。

两者相同之处是理论基础仍然是由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这几个方面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主题式教
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和以前的基础上引入,吸收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
果,例如多元智能理论,活动理论等。

(2)教学设计的核心。

基于教材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偏重于让学习者掌握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围绕着某个学科的“知识
点”开展教学活动。

而主题式教学设计,则是围绕着主题来组织学
习内容,以一些综合性的驱动学习,偏重于对活动的设计,让学生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

对于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制定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对知识的获取。

而主题式教学设计,
则是围绕着主题制定相关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它更强调学习
者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探究态度,
关注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

(4)教学内容。

对于一节课而言,教学的内容一般是单一,孤立的学科知识点,而主题式教学内容是在选择并提炼与主题相关的课本教学
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增加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内容,经整合后形
成调试结构化的学习内容。

(5)学习资源。

对于一节课而言,学习资源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托组织的资源,而对于主题式教学设计而言,学习者可以自由探究与主题相
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资源的内容更为广泛。

(6)学习活动。

对于一节课而言,学习活动以教师的"传递——接受“式为主,而主题式教学设计则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为
主。

(7)学习评价。

对于一节课而言,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它偏重于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形式
采用最多的是测验。

而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则是对学习者对
主题的理解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者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性的评价,
是一种面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

(8)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周期。

对于一节课而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课堂集体教学,教学的周期也是以课时为单位。

而对主题式教学而
言,教学组织课堂集体教学,而是更加灵活多样,大部分的教学周
期比较长,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单位。

(9)师生角色。

相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的积极性,主体参与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
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
参与到主题的设计过程中午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
为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合
作者和促进者。

五:主题的形成及来源
主题的形成一般有三种方式:教师提供,师生共同商讨决定和由学生提出。

一般而言,我们提倡由师生共同开发,因为这样既有学生主题的机会,教师也可以从课标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确定主题,以免主题偏离课程目标。

主题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教科书中的学科知识和概念,如科举制度
结合青少年的作品和读物,如走进《西游记》
结合当前发生的事件,如伊拉克战事分析
结合师生感兴趣的问题,如恐龙的灭绝,飞碟
结合时令,节庆以及地方民俗活动和庆典,如四季,春节,灯谜,中秋节
善于用地方或社区资源,文化遗产,如傣族采购,走进青藏高原
结合某种物体或者器物,如小小鸡蛋知多少
结合学校活动,如郊游,参观博物馆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如购物,召开运动会
结合学生能力或者技能等,如沟通能力,处理冲突能力
衡量主题是否可行一般可以参照下面几条标准:
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科学性,教育性,整合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主题的选择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深入了解
主题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主题的选择是否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选择主题开展的时间是否恰当
是否具备学生开展主题学习的相关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主题的选择应具有层次性。

对于层次低的主题而言,所涉及的概念一般都比较具体,学生主要是对具体内容的学习。

而对于层次较高的主题而言,涉及的概念则比较抽象。

在学习内容的同时,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迁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主题。

六: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环节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就纷纷尝试以主题的方式来整合课程和教学,对于主题式教学过程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Heidi Hayes Jacobs 教授在1989年出版的专著《交叉学科课程:设计和执行》中,提出了主题式课程设计的四步:
(1)选择组织中心,以作为课程的焦点
(2)脑力激荡联想,让师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来探索组织中心
(3)建立引导性题目,作为单元学习的架构,范围与顺序;
(4)设计活动以供实施。

我国台湾学者黄永和1999年提出了主题式学习设计的六步:
(1)决定组织中心
(2)发展概念网络
(3)决定学习内容
(4)建立引导性的问题
(5)设计教学活动
(6)决定评价方式
综合各种观点,主题式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决定组织中心,确定主题
分析教学内容,发展概念网络
分析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
建立引导性的问题和任务
设计教学活动:时间进度,子活动设计,实施建议,资源设计,支持工具设计(活动模板,学生作品样例等)
设计评价
其中对主题式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进行提炼,包括:
选题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任务设计
资源设计
活动模板及支持工具的提供
评价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具体学科设计的时候,各设计的要素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合。

七: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骤及意义
1 搭建单元教学设计框架的意义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元教学设计是什么,掌握了作为单元教学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而搭建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途径来具体落实单元教学设计,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设计者整体把握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设计者对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形成逻辑关系明晰的知识体系
便于设计者在整个单元内研究室主题式教学的选题及其活动设计
有利于研究室各知识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
便于设计者预先确定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
有利用学习者形成对整章或是整个单元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点之间的孤立。

2 制定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的一般步骤
*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学时。

钻研教材,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画出各知识内容之间的概念图,提炼出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并由此决定该单元所需学时量
* 分析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

在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书写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对教授对象进行相关特征分析。

* 初步确定各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

根据所提炼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合每种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所需课时量,并且初步列出每种教学形式的任务设计和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 对复杂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研讨。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难以确定教学形式的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征求其他人的意见,在综合考虑其他人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复杂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

从上述步骤可以看出,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分析得是否准确到位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它直接影响整个单元的后续设计,因此,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以教材知识内容的组织顺序为依据。

以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抓住不同类型内容的特点,体现不同的教学方式
前后课时的教学设计要体现相应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