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城市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发展及现状——以武昌区戈甲营社区为例
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 作者:周伟文
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作者:周伟文/严晓萍/赵巍/齐心(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一、研究背景城市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求、日常生活料理需求、健康保健需求和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对于老年群体生活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老年人作为脆弱群体,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的重新调整中,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和忽视,使他们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受到限制。
同时,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所能为老年群体提供的生活帮助是十分有限的。
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也促进了社会现代化进程,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成果如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发育和建设,特别是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区基层组织自主化发展趋势,为老年群体需求满足的社会化途径提供了可能。
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与养老方式直接相关,以往他们的各种需求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
虽然社会化养老作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就中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水平看,社会化养老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的条件还远未成熟,家庭养老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问题是,传统意义的家庭养老模式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挑战,在城市尤其如此,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对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冲击也大于农村,尽管中国有着优秀的养老文化和伦理道德传统,但是,城市中青年人群生存竞争的加剧、跨地域职业流动的加速、生活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无疑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家庭中的代际关系模式,这表明,传统意义的家庭养老需要更新,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时代已不复存在。
在社会养老方面,由于受到社会保障、社区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需求。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群体在物质文化、医疗健康等方面需求的增长与满足,这些需求与有限的社会能力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产生的老年心理问题和冲突加剧了老年人与社会的隔膜感和疏离感,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的影响与改善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的影响与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影响,同时也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首先,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之一是居住空间需求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来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休息和进行特殊的医疗护理。
因此,城市居住环境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和适宜的居住空间布局,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交通和出行方面。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因此需要更加便捷和智能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
城市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提供无障碍设施和关怀服务,以确保老年人的交通出行安全和便利。
此外,还可以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和共享出行概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灵活和舒适的出行选择。
老龄化也给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的健康护理需求增加,他们更需要便捷的医疗服务和社区养老设施。
因此,社区建设应该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增设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其次,老龄化还提出了对社区安全和社交活动的更高要求。
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犯罪的目标,因此社区需要加强安保力度,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此外,社区活动和社交互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社区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健身、文艺表演、志愿者活动等,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促进互助与交流。
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来应对这些影响。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老龄化问题的投入,增加对养老设施和服务的资金支持。
其次,社区居民应该加强互助与关爱,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向,如智能化居住环境和远程医疗服务等。
综上所述,老龄化对城市居住环境与社区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改善的机会。
我国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老年人养老生活为例
我国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老年人养老生活为例王梦晗【摘要】为深入了解我国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对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两地90名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进行了询问和调查,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城镇居民养老机制的思路与途径。
【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13【总页数】1页(P222-222)【关键词】中国;城镇;养老;现状;问卷调查【作者】王梦晗【作者单位】武汉市水果湖第二中学,湖北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73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根据六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9.34%。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中超过10%或7%,即可认为达到了人口老龄化;由此可见,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挑战。
如何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使所有老年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调查问卷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与整理,并结合城镇居民养老的实际,自编了“城镇居民养老现状调查问卷”。
该问卷主要从三个难度进行调研,第一:目前养老的现状;第二:面临的主要困难;第三:期望改进的方式。
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包括以下8个方面:1)您目前的养老形式;2)您养老的经济来源;3)您每月可支配的收入;4)您目前的身体状况;5)您最担忧的养老问题;6)您认为最好的养老方式;7)您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8)您对养老最大的期望。
(二)调查对象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两个城市,以随机的方式从武汉市和荆州市调查和询问了城镇居民共90人(其中武汉市50人,荆州市40人),90位受访者基本情况如表1(三)调查实施本调查实施的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共发出调查问卷90份,回收9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为100%。
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以S社区为例
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以S社区为例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S社区的老年人生活方式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社交活动较少:老年人的朋友圈子大多局限于家人和小区内的邻居,很少主动参与社会组织或活动。
2. 精神生活缺乏丰富性: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主要以看电视、打麻将、读报纸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新颖多样的体验。
3. 健康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老年人身体较为健康,能够外出旅游、参加健身活动等,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存在慢性疾病和行动不便等问题,生活质量较低。
4. 家庭关系亲密度高:老年人大多数在孩子、孙子女的照顾下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但也存在部分与子女沟通不畅、家庭纠纷等问题。
综上所述,S社区的老年人生活方式仍有待提高和改进,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中国老年社区市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老年社区市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社区市场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老年社区作为老年人休闲、社交和医疗等需求的集中地,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的现状入手,分析中国老年社区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市场现状1.1 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有超过2.5亿的老年人口,老年人群体规模庞大。
这意味着老年社区市场的潜力巨大,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激烈。
1.2 各类社区类型的异质性中国的老年社区类型多样,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医疗养老社区、康复养老社区等等。
不同类型的社区在服务内容和定位上存在差异,各自面对特定的市场需求。
1.3 老年服务设施的不足尽管老年社区市场需求旺盛,但是目前我国在老年服务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老年设施的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衡。
另外,老年服务设施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 市场问题分析2.1 资金问题在老年社区市场中,投入巨大的资金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资金问题。
由于老年服务是一项长期回报的产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回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许多投资者对该领域持谨慎态度。
2.2 服务标准化问题老年社区市场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存在着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不统一的问题。
这种不规范的服务标准给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市场信誉。
2.3 人才短缺问题老年社区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需要专业人才提供相关服务。
然而,目前老年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和社工人员。
这限制了老年社区服务的发展。
2.4 可负担性问题老年社区市场的服务费用相对较高,对于一些特定群体来说,如低收入老人、农村老人等,承担起相应费用会较为困难。
这也成为老年社区市场普及的一大问题。
3. 对策分析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区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给予奖励和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子女 ” 的矛盾 . 传 统 的家 庭 养 老 模
式 在 现代 社 会 逐 渐 瓦解 : 机 构 养 老 又存 在 床位 紧 张 、服务 不 到 位 、 管
年 人 经 济 来 源是 基 本 养 老 金 或 退
模 式 成 为一项 紧迫 而艰 巨的 民生任 务 。因此 , 研 究意义 显 而 易见 。以武 汉 市武 昌 区为例 , 通 过调
查与 访谈 8个社 区的老人 , 对 武汉社 区居 家养老现 状进 行 了研 究 , 并提 出相 应 建议 。
关键词 : 社 区; 居 家养老 ; 服 务现 状
中 图分 类 号 : G 9 1 3 文 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4 . 0 5 . 0 1 6 交 圈 子 的条 件 下 . 仍 然 生 活在 他 们 熟 悉 的社 区 中 . 通 过 社 区加 强 老年
供给 的少 之又 少 在每 个 月 的生活
费上 . 1 0 0 0元 以 下 的 为 2 4人 . 占 2 1 . 2 4 %: 生活 费介 于 1 0 0 0 2 0 0 0元 之间 的占 4 2 . 4 8 %: 2 0 0 0 ~ 3 0 0 0元 的 为 3 4 、 5 l %: 3 0 0 0元 以 上 的 仅 占
0 引 言
《中 国 老 龄 事 业 发 展 报 告 ( 2 0 1 3 ) 》 蓝皮 书指 出 , 中 国 将 迎 来 第一 个 老年 人 口增 长高 峰 . 2 0 1 3年
老年 人 口数 量 达到 2 . 2亿 .老 龄 化 水平 达 到 1 4 . 8 %。 老龄 化背景 下 . 如 何破 解养 老难 题备 受社 会关 注 忙 于 工 作 的子 女 往 往 无 暇 照 顾老人 . 深 陷“ 事业人士 ” 与“ 孝 顺
武汉市老年人居住社区开发论文
武汉市老年人居住社区开发论文提供全方位和优质的服务。
服务主要宗旨是调动老人的潜能,从生理到心理因素中,增强老人们自理、自立和自信的能力,让老人们超越自我,超越年龄,推迟养老期,并通过服务,使老人们生活有尊严,从而提高了老人们生活的质量。
伴随着我国“四、二、一”型倒金字塔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势,仅靠势单力薄的家庭赡养照料老人是难以承受和满足需要的。
通过对武汉市现有老年住宅和老年人对住宅设计以及周边环境的要求进行了调研,发现只有政府支持、企业参与,通过市场运作,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方财政实力、住房保障水平和老年人的经济、身体、居住习惯等状况,因地制宜地对老年人的住房保障问题加以分阶段的解决,才能探索出一条解决养老问题的现代化新型养老模式之路。
开发建设“社会型”的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区就成为必然。
1.武汉市老年人居住社区开发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传统居家型养老、养老院、敬老院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三种。
这三种养老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满足老年人对生活方便、居住环境优美、生活亲情化、精神生活丰富的需求。
关于老年人需求的市场调研欠缺。
从外国成人社区开发的经验来看,建造商都会在项目开发前通过内部的部门或借助外来研究机构进行深入具体的市场调查,以确定项目可行性及产品定位。
而武汉市的很多项目都是自行在摸索中前进。
如侨亚项目前期建设了很多会所、酒店和休闲娱乐设施,在经营过程中才发现这些设施并未起到任何作用,成为了项目的拖累,另外郊区项目就医也困难,以致流失了很多老年人。
因此在新的项目中他们就减少了会所、酒店和休闲娱乐设施而增加了一个二甲医院。
当然,在很多细节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市场尚不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福利性老年公寓的相关政策,但尚未出台扶持商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老年公寓及老年社区的政策,武汉市已经开发的老年社区项目均面临这方面的政策瓶颈。
对老年群体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老年群体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为例摘要:为了解武汉市城区老年人近年来的生活状况,以及湖北其他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寻找不同地区的差别。
为制订老年政策,探讨新的养老方式,组织更有效的为老服务提供参考,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休闲方式,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能否幸福,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利益。
关键字:老年人、生活状况、武汉市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全球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日益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按国际惯例,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即标志这个国家进人老年型国家。
而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34%,这表明中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
而且,中国的老年人口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加,大大高于总人口1.3%的年均增长率。
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将突破2亿,到2040年前后甚至将达到4亿。
武汉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6947人,占总人口的9.98%;15-64岁的人口为8013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128人,占总人口的8.1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个百分点。
老年人的生活情况、生活质量的好坏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从老年人的基本状况着手,从经济生活,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1.老年人基本情况1.1 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部分老人学习意识强文化程度,即接受教育状况,通常与人的其它发展密切相关。
在文化程度统计中,不少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很遗憾,没有读到多的书。
”很多老人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受教育条件有限,文化程度不太高,就直接参加工作了。
武昌探索社会化养老
武昌探索社会化养老
武昌探索社会化养老
从武昌区民政局获悉,武昌区已有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其中4个正在招标,年底前将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的目标。
武昌区杨园街投入40多万元修建电力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引进武汉道能义工社会组织,每天可提供300人份的营养餐,65岁以上老人花10元钱可享受一日三餐。
电力新村居委会漆书记介绍,目前已有260位老人在“幸福食堂”用餐,而且不论哪个社区的老人都可以来该社区用餐。
粮道街戈甲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招标,委托社会组织“惠爱佳”参与运营,为老年人及时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等服务,还为辖区有需求的特殊老年人开设“家庭病床”及后续护理。
除此之外,武昌区还有多个社会组织和养老服务企业在7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拥有经营权。
武昌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吴永楷介绍,企业冠名援建、社会组织运营、高校志愿者协助送餐、街道统筹协调——“四方联动”运作模式,将走出一条新的社会化养老之路。
老年社区 调研报告
老年社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老年社区建设一、背景介绍老年社区是指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和社交等需求而建设的社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老年社区的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包括老年社区的居民和管理人员。
共发放问卷100份,访谈10个老年社区的管理人员。
三、调研结果1. 老年社区的建设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老年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
老年人的居住条件较好,社区配有便利的交通和医疗设施,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同时,老年社区普遍开设了一些老年人适宜的活动和娱乐设施,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和娱乐的平台。
2. 存在的问题虽然大部分老年社区建设较为细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公共设施的不足,如公园、健身房、图书馆等的设置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是社区活动的单一性,以舞蹈和太极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活动方式。
第三是对老年人关爱的不够,有些社区缺少专职护理人员,老年居民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照顾。
最后是社区管理问题,一些老年社区的治安管理和服务意识仍存在欠缺。
四、建议改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公园、健身房、图书馆等设施的数量和种类,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
2. 多样化社区活动:增加多样性的活动,如手工制作、书画、音乐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
3. 增加护理人员:完善社区医疗护理机构,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以便帮助老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日常常规巡查。
五、结论老年社区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老年社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表现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武汉城区养老发展现状
武汉城区养老发展现状
武汉市作为国内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养老服务业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目前,武汉城区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武汉城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较为完备,涵盖了养老院、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多种形式。
其中,一些大型养老院还具备医疗、康复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武汉市还推行了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社交活动等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另一方面,武汉城区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一些老年人认为养老院的服务不够个性化和贴心,缺少家庭氛围。
同时,养老服务的价格普遍较高,让一些老年人望而却步。
此外,对于特殊群体如痴呆老人、残疾老人等,武汉城区的养老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武汉城区的养老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待不断完善和改进。
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 1 -。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r——以武汉市H社区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r——以武汉市H社区为例彭惠青;姜迪【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现实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渐行渐远,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着服务供需不匹配、单一的服务内容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身心需求、空巢老人生活特殊性等一系列问题,从社会工作视角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是一种新的尝试.【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6(029)019【总页数】4页(P127-129,132)【关键词】空巢老人;社区养老;社工介入【作者】彭惠青;姜迪【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探索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的方法和路径,找出社区养老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及制定养老政策提供依据。
以武汉市H社区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为90%,具体分析如下:1.1 空巢老人对社区养老的认同情况1.1.1 传统的养老观念较为浓厚在调查中,76.3%的空巢老人还是更希望选择自己的家人来照顾他们,因为家人才是最值得信任和熟悉的依靠者,虽然有的和老伴单独居住,但总是希望能和子女比邻而居,最好是“一锅热汤”的距离,除非无法选择,这是当代社会老年人普遍的心态和养老意愿。
1.1.2 机构养老接受程度低问卷显示,有65.1%的空巢老人没有想过进养老院,他们认为自己含辛茹苦的把儿女拉扯大,到老了,他们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即使养老院的服务再好,也弥补不了子女因地域或工作的原因而不能陪在其身边的孤独和失落。
还有的老人则认为去养老院养老就等于被自己家庭遗弃,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作者:夏艳红束依邓迎松等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4年第5期夏艳红束依邓迎松吴群(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中国的养老问题愈发严峻。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民生任务。
因此,研究意义显而易见。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通过调查与访谈8个社区的老人,对武汉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中图分类号:G91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4.05.016 0引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龄化背景下,如何破解养老难题备受社会关注。
忙于工作的子女往往无暇照顾老人,深陷“事业人士”与“孝顺子女”的矛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现代社会逐渐瓦解;机构养老又存在床位紧张、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弊端,老年人“家庭依靠”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基于此,一种吸收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优点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在我国蓬勃兴起并大力推广。
政府牵头,家庭、政府、社会三方共同承担养老责任,社区居家养老给广大老年朋友既提供专业化服务,又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1武昌区老年人基本状况调查选取了中华路街、紫阳街、黄鹤楼街、白沙洲街等共计8家建成时间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样本,以期具有代表性。
通过对武昌区8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个案访谈10人,回收有效问卷113份,了解到社区内老人的基本状况及问题。
以下是基于此次调查结果进行的思考,以期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在接受的老年群体中,男性52人,占46.02%;女性61人,占53.98%,性别比例相当。
从年龄分布看,60~69岁老年人47人,占调查人口的41.59%;70~79岁老人56人,占49.56%;80岁以上的仅10人,高龄受访者比例较低。
中国城市发展中住区形态比较研究——以武汉新老两社区为例
中国城市发展中住区形态比较研究——以武汉新老两社区为例摘要: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建设时期,人口数量的急速膨胀,私家车的不断普及等等社会现状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这都一一体现在城市的样貌变化之中。
其中居民社区的变化就十分明显。
因此,本文提出新老社区现状的辨析。
从街道入手,分别以路网框架、街道功能、街道绿化和邻里关系4个视角展开讨论新老社区的利与弊。
最后指出:新老社区各自拥有对方所没有的优点,需要设计人员乃至政府、开发者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融合双方好的那一面。
关键词:社区,街道,尺度,景观,交往中国城市居住区模式的发展,随着国家历史的演变经历了多次飞跃和变迁。
在建国后的30余年里,受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内形成了以“单位大院”为特征的居住空间形态,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房地产业突起,新建居住区以房地产公司为主导而开发的小区为主,本文所要讨论的武汉后湖香利国庭小区即为此类社区。
随着汽车,尤其是私家车数量的上涨,城市配套基础设施随之扩张,街道的规模也为能容纳更多的机动车的出行变得越来越大。
于是,昔日以人为出发点而形成的街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车为本的道路。
本文以住宅区四周以及内部的街道出发,产生了基于不同视角下对占地规模均约为500㎡*500㎡的武汉后湖区香利国庭小区和汉正街大董社区为代表的新老住区形态的一系列思考。
1案例背景1.1武汉汉正街大董社区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汉正街从此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
“住区”在汉正街几百余年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之中,汉正街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体,因为过于开放,它没有固定的边界,也没有完整且固定的居住人群,住区形态在原基础上不断发展到现在,主体结构没有大的改变,居民在街与街之间建起越来越多的自宅形成如今的规模。
现汉正街内有26个居住社区,大董社区位于江汉区交通要道的民权路中段,占地面积0.09平方公里。
浅议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现状和发展
浅议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分析,从中国老年居住模式、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对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社区; 居住环境; 配套设施Abstract:By reviewing 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for the aged community at home and abroad,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 where suits for the aged with following aspects of living model of the aged, auxiliary facilities for the age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aged.Key words:aged commun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uxiliary facilities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
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
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
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社区老人生活状况
通过实践调查,社区老人的生活状况相较于农村老人要好一些,大部分老人和子女们生活在一起,可以得到子女们贴心的照顾,享受着天伦之乐,但仍有一部分老人单独生活。
对于这部分老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导致老人们独居的原因有多种--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或是子女在外省工作,离得较远;子女们出国在外;还有些老年人和子女不和,有代沟无法住在一起等等。
老人们单独居住,生活中难免有很多不便,有些失去老伴的,生活更加孤寂。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时下不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通过和老人们的交谈我们将空巢老人们面临的问题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我们进行问卷调查刚进入科院小区时,看见有位老大爷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着,手里拎着几个购物袋,是些蔬菜和生活用品,看样子刚从超市回来,老人身形单薄,一路上走走停停,于是我们走上前去帮忙,原来老人子孙都不在身旁,生活中所有事都只靠他一个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好多事都力不从心了”老人苦笑道。
这也就是所有空巢老人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吧。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
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也常常是无招架之力。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大都沉默寡言,“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
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空巢老人因为突发疾病而意外死亡的现象。
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环境状况之调查分析——以武汉市城市老年人为例
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环境状况之调查分析——以武汉市城市
老年人为例
吴炎城;郝亚如
【期刊名称】《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7(027)B10
【摘要】如何安排休闲活动,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武汉市老年人在休闲方式,休闲场所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特点,进而对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吴炎城;郝亚如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3
【相关文献】
1.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以南宁市老年人为例
2.城市老年人心理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3.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武汉市568位老年人的调查分析
4.影响城市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因素的分析——以武汉市3所老年大学为例
5.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生活保障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的经验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市人口、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口特征及人口老龄化形势分析
武汉市人口、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口特征及人口老龄化形势分析一、武汉市人口分析2019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12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2.4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49%,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2019年末武汉市户籍人口906.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67万人。
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1.46万人,出生率12.8‰;死亡人口5.12万人,死亡率5.7‰;自然增长率7.1‰。
二、武汉老年人口数量及特征分析截止2019年11月30日,全市户籍总人口906.40万,其中:从全市和各区老年人口数据分析来看,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呈现以下特征:(一)、老龄化程度加深1、老龄化程度增长情况。
201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906.40万,比2018年(883.73万人)增加了12.67万人。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194.25万,比2018年(187.94万)增加 6.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43%。
老龄化程度比2018年(21.27%)增长0.16%。
2、老年人口数增长情况数据表明:我市老年人口数呈逐年递增态势。
2010年至2013年,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5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14年至2019年,分别增加10.39万、7.75万、8.99万、6.1万、9.09万和6.31万老年人,显示我市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二)、高龄化趋势平稳我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26.12万,比去年增加1.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88%(2018年2.84%),与去年相比略有增长。
年度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数(万人)占总人数比例占老年人数比例比上年增长数(万人)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增大,高龄化发展态势趋于平稳。
全市高龄老人超过2万人的区有武昌、江岸、黄陂、新洲、硚口、青山等6个区,其中武昌区高龄老人最多,高达4.03万人。
武汉市90岁以上长寿老人总数为3.48万人,比去年增长0.3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城市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发展及现状——以武昌区戈甲营社区为例
发表时间:2019-12-11T14:45:31.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杨静张楠李钦刘小溪陈恒
[导读]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问题也变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问题也变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现老年人居住社区是否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了呢? 老龄化的深入,影响着中国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更新。
文主要以建筑学的视角展开对老年人居住社区发展及现状的讨论。
关键字:老龄化;老年人居住社区;建筑设计
1.老龄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稳定的重度老龄化三个过程,21世纪的中国必将形成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形态。
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67亿,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达3.26亿。
戈甲营社区就是明显的以老年人居住为主的社区,老年人占总人数的65%以上。
2.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发展
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政府扶助、社会参与、市场运营,志愿扶持为依托,吸收传统家庭养老和完全社会养老的优点,是将最适宜养老的地点定位于社区的新型养老方式。
但是以戈甲营社区为例,老年人居住环境不管是从建筑角度还是规划角度都存着在很多难以改善的弊端。
3.老人居住社区的现存问题
3.1建筑角度
3.1.1人均用地面积低
据调研,多数经济水平低且子女远居的老年人的居住社区,多为城市中少被重视的老城区。
以武汉市武昌区戈甲营社区为例,居住者多为年过60的老年人,更有因此地租房价格便宜便在此一住就是几十年的清洁工老人家。
走在小街窄巷,左边一家不到15平米的屋里放着床,衣柜,锅碗瓢盆,饭桌,床上坐着老人,妻子在下面做饭。
这样的老旧城区比比皆是。
相关部门在2013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建养老居住空间,人均用地应满足最小面积。
但对于这种本身条件差的老旧社区而言,改造工作已经难上加难。
3.1.2建筑采光差
由于街道宽度窄,导致建筑间距小,有限的空间用地导致建筑没有满足合理的日照间距。
因此形成的正午外面阳光明媚十分,屋内却昏暗无比的现象。
3.1.3建筑造型单一
常规的矩形盒子构成一户户人家,房屋的造型设计相比较新建城区而言,缺少一定的设计感。
这种设计感体现在建筑的体块组成和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
3.2规划角度
3.2.1公共活动场地匮乏
老旧社区中,这一问题尤其明显,本身狭窄的街道已经戏剧性地阻碍了驶入门前的小汽车驶出街道,居住空间都十分有限了,怎么还足以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沟通交流诉求!傍晚的戈甲营,一个拐角处一户人家门前约25平米比紧邻的两间屋子还大的凸凹不平的没有铺砖的空地就成了几位老伙计搬着小马扎或席地而坐的天地。
3 .2.2绿化率低
进入很多栋历史久远的建筑都看到了一派老树盘根的景象,年代感和情怀随之涌上心头。
相比之下,穿梭在曲折蛇形的街巷之中,看到的又是一派枯枝败叶之境。
少有的窗台上的盆栽成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象。
绿化面积极低导致走在这里的人,除了弄弄的人文气息,难以感受到这个社区存在的生机。
3.2.3社区内交通不合理
中午或晚上,走在戈甲营的每条街巷,能够感受到的不仅有一两米之内散发出的饭菜香味,甚至还能驻足门前,瞟一眼屋里电视机正在播放的节目。
邻里的亲密感由此加强,但是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如此有限的交通空间在心急如焚的外卖车下也势必成为了一个充斥着隐患的地带。
甲营崎岖的地势特点在清代或民国时期是一个家庭权利地位的表现。
在如今,此起彼伏的地块在建筑设计方面也是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和可塑性。
不过,现在的这里,并没有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
老年人服务中心建在一块高度接近一米八的地方,地块两端各设一个垂直交通。
先不说楼梯的平坦与否,仅就如此大的高差而言,就对老年人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
3.2.4社区功能单一
据相关文献显示,首批的敬老院或敬老院环境如同现在的北方农村,四面围合的院落为一户人家,在这里一个四面为围合的院落即一个村子的敬老院;不管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戈甲营社区还是较新的常青花园14小区,人们都描述这里的设施如同摆设,只能提供食和有限的活动空间,却更以大门紧锁为主。
屈指可数的两三家副食店是这个社区仅有的不同于住房的服务性建筑。
老年人服务中心也未发挥到起其最大的价值。
与邻近的昙华林街道相比,多了人情味,但是少了一份活力。
3.3街道文化角度
街道文化对社区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戈甲营社区的街道全部采用铺砖处理,没有吸引人们停留交谈的设计。
4.社区改造的方式
4.1建筑室内应更换适宜的并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照明设备。
但在小区规划角度而言,采取合理的建筑间距才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
4.2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就首次明确了新建或改造老年人服务设施应考虑包括医养,娱乐,交往等在内的特殊需求。
第一次明确了养老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应在创建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的功能分区的前提下确立。
4.3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仅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已经不再是设计者的全部设计理念。
即使居住建筑难以如同城市地标性建筑一样,在造型和用材上那般追求标新立异。
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这种改造之中的老旧社区,与邻近的商业性街道昙华林相比,保留历史的韵味的同时,适当运用新型材料和摆脱传统的造型设计,才能真正让老旧社区与快速发展的科技城市相适应相协调。
4.4公共设施的建立应从根本上分析老年人心理。
看似强身健体的公共器材,如果有人定期指导应该才会发挥其真正作用。
借鉴70年代,英国打造“家一般的”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理念,老年人公共设施的建立应该用更加传统的围坐座椅代替部分设施。
公共活动空间也应选择距交通一定安全距离的区域。
4.5不论是老旧社区的更新改造,还是新城区的建造,都应该考虑老年人身体素质,进而设置符合规范的交通流线,在不破坏城区历史底蕴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人车分流,做到建筑退道路红线合理距离。
同时增设消防通道,合理的消防车转弯半径,商业区设置符合要求的单车道或双车道。
坡道的设置,扶手的设置以及梯段的宽度,入口的宽度,地面的平坦和防滑处理都应根据建筑规范和人体工程学通过对老年人的人体,生理,心理的计测,建造一个安全,高效能和舒适的老年人交通空间。
结语
西方国家对于老年人的就业创业政策,延迟老年人退休,让老年人成为社会经济主要支撑力量等值得我们国家学习。
尽管我们国家对于老年社区的建设基于中国国情也存在许多限制因素,老年社区的规划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都仍会呈现向好趋势. 参考资料: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局.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1 专著著录格式
[2]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5~16学位论文著录格式[3]王凤鸣.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11 [4]陈实.老年人社区居住环境空间需求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10
[5]曹艺超.城市老年社区设计策略研究[D].江苏: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