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doc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服务发展
人才优先
以用为本
创新机制
高端引领
整体开发
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
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 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带头人,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 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强国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呼唤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的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学投入和 基本建设
教学改革和 质量工程
3.申报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 目的高校须有国家或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
三、申报名额
1. 每所高校申报改革试点项目类型原则上不超过 2类,每类试点项目涉及专业不超过4个。
引言
从“三大战略发展规划”看创新人才培养使命: 《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的战略需求:
培养一大批 拔尖创新人才
形成一批 世界一流学科
产生一批国际领 先的原创性成果
教学管理与 教学评估
高等 教育
联合研发基地 一流学科建设
就业指导服务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广东海洋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广西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学、植物保护、林学、园林
海南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
西南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重庆师范大学
复合应用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宁夏大学
拔尖创新型
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新疆农业大学
拔尖创新型
草业科学
石河子大学
拔尖创新型
动物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村区域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医学、农业水利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园艺
北京农学院
复合应用型
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
重庆工商大学
复合应用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
西南民族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贵州大学
复合应用型
林学
云南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西南林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林学、森林保护、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西藏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学、林学
西南大学
拔尖创新型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川农业大学
拔尖创新型
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
贵州大学
拔尖创新型
植物保护
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园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业水利工程
河南工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
河南科技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学、动物医学
河南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林学、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园艺
河南师范大学
复合应用型
水产养殖学
长江大学
复合应用型
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
北京林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林业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
天津农学院
复合应用型
农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动物医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复合应用型
园艺、园林
河北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林学、森林保护、农学、农林经济管理
山西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实用技能型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
湖北工程学院
实用技能型
农学、园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实用技能型
园林
重庆文理学院
实用技能型
园林
重庆三峡学院
实用技能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
西昌学院
实用技能型
农学、动物医学
西华师范大学
实用技能型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铜仁学院
实用技能型
农村区域发展
普洱学院
实用技能型
园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复合应用型
农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
甘肃农业大学
复合应用型
动物医学
教育部关于同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部分条款修改的批复
教育部关于同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部分条款修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7.09•【文号】教政法函〔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7.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同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部分条款修改的批复教政法函〔2020〕5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你校送审的章程修正案收悉。
经审核,该章程修正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现予核准。
请你校重新印发新修订的章程,向本校和社会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将电子文本和正式文本(一式两份)报我部备案。
特此批复。
附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修正案(2020年核准稿)教育部2020年7月9日附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修正案(2020年核准稿)一、对章程部分章节进行调整、修改:将第四章调整为“教职工”,将第五章调整为“学生”,将第六章调整为“学院管理”,将第七章调整为“学科与专业管理”,将第八章调整为“岗位管理”,将第九章调整为“财务与资产管理”,将第十二章修改为“校训、大学精神、校徽、校旗、校歌及校庆日”。
二、将序言修改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是1934年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西北植物研究所和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并组建。
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序列。
”三、将第一条修改为:“为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使学校各项办学活动有章可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开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新征程作者:宋广林唐兴芳贾俊刚郭凯锋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03期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按照“面向国家战略、突出优势特色、作出一流贡献”的总要求,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的崇高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深化七部局院省共建机制,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建设发展,实现了科教、产教、区校的深度融合,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在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发展中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绘就新时代学校发展使命蓝图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全面绘就新时代发展使命蓝图,明确“三步走”发展路线图,按照2025年、2034年、2050年三个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确立了“12345”发展思路,即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切实履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人类健康、乡村振兴四大学科使命;积极创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以及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
这一思路深刻回答了“强国建设、西农何为”的时代命题,使学校改革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驱动发展的合力更加凝聚、实现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农林人才是农业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水平。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农林人才,我们制定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林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农林人才的基础教育。
农林人才的基础知识是其成长的根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农林人才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每一位农林人才都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其次,我们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林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农林人才。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农林人才的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将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农林事业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有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推动农林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将在教育培养中注重对农林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寻求突破,为农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农林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农林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林事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我们将在教育培养中全面加强对农林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农林人才。
总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林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出色地为农林事业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农林人才,为农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科城里别样的大学生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城里别样的大学生活作者:李春雨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0年第07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F University)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设有26个学院(系、所、部)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本科专业。
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30位;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西安市西部70公里处有一座农科城,它的名字叫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杨凌因此成为中国的农业发祥地之一。
这座城市在关中平原古老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国农业发展新的未来,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是农科城里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1934年,在西北连年大旱、农业发展受阻的困境下,于右任等人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这便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大”)的前身。
86年来,西农大一直秉承着“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大精神,为西北旱作农业乃至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贡献着自己坚实的力量。
有35万棵树的校园西农大作为一所农林高等院校,校园风景那自然是没得说,一直以来就有“生态花园式学府”的美誉。
学校的绿化面积有近117万平方米,相当于163.7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树木总共有342897棵,其中乔木有42406棵,灌木有300491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1. 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求实创新,不断进取。
2.正直廉洁:立身行正,坚持正义,齐心互助。
3.求真务实:勤求真理,追求卓越,科学发展。
4.团结精诚:坚持大义,珍视友谊,团结奋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是一种岀自强不息、正直廉洁、求真务实以及团结精诚的行为准则,也是校园文化的纲领。
学校视此为指导人们追求知识、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所秉持的基本原则也为此取义。
一、自强不息西农的校训中的自强不息,主张勤奋刻苦,求实创新,不断进取。
它既是培养个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把西农打造成一所集学术、学风、质量全面发展的强校的核心理念。
它提醒学子们勤奋刻苦,用心去学,127进步,用心去做,多获得,激发自己的不懈拼搏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成就完美,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正直廉洁西农校训“正直廉洁”,强调一种文化风气。
它要求学子要拥有立身行正的道德操守,行动要坚持正义,重视廉洁的言行。
行为要守正道,要彰显正大大度、宽厚和谐。
“正直廉洁”也强调学子们有责任坚守道德准则和追求真理,共同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体现了西农视道德责任为崇高价值的理念。
三、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作为西农校训,要求大家勤求真理,把科学作为基本方法,以实际效果和技术水准为目标,追求卓越,探索未知。
“求真务实”又是西农追求教育创新的核心思想,贯穿学习、教学、科研、创新等全部教育活动。
它强调学子应深刻体悟科学精神,理解真理的来源,具备真正的创新思维,用科学的成果推动学科的发展。
四、团结精诚团结精诚在西农校训中是很重要的内容。
它包括坚持大义,珍视友情,团结奋进,共同创造。
贯彻这项校训,激发了学子们对大学生活中的正大善良、友爱互助的精神,支持他们发挥自身潜能,承担起社会责任,深入社团组织,加入各种各样的活动,形成团结互助、交流心得的良好氛围,以信任和乐观的态度去维护和塑造校园精神。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农林专业,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立,农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高等农林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更加健全,建设一批一流农林专业,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农林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高等农林教育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卓越农林人才。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农林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农林产业发展和现代化要求而设立的一项教育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为农林领域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首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创新。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将结合农林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前沿科技的应用,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同时,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并且,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再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将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并且,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
最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支持。
将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同时,将积极与农林产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并且,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
总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卓越农林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西农对中国农业的贡献
西农对中国农业的贡献1.引言1.1 概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作为一所知名的农林大学,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农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领。
首先,西农在农业科技方面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国内农业科技的领军高校之一,西农在农业科研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其在粮食作物、园艺作物、畜牧养殖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西农在农业生产技术、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其次,西农在农业教育方面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作为一所农林类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西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通过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西农培养了大批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业管理人才。
这些人才的培养不仅提升了农业领域的专业水平,也为农村地区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西农的毕业生在农业科技、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农业的繁荣和现代化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总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对中国农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通过其在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西农为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提升国家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培养优秀的农业人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巨大贡献。
展望未来,相信西农将在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写成如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展开对西农对中国农业的贡献进行介绍和分析:2. 正文2.1 西农对农业科技的贡献:本部分将详细探讨西农在农业科技方面的重要贡献。
包括西农在育种和种质资源改良、病虫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项目类型
动物医学、农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 动物科学 茶学、应用生物科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草业科学 草业科学
农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动物医学 农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 农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 农学、林学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园林 农林经济管理、农学 农村区域发展 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林业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食品科 学与工程、草业科学 林学、园艺 林学、园林 林学、森林保护、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林学、森林保护、农学、农林经济管理 林学、林产化工、园林 林学、动物科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园艺 林学 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 动物医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蜂学 动物医学、农业水利工程、农林经济管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园 艺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动物医学、草业科学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西藏大学 复合应用型
四川农业大 学
复合应用型
石河子大学 复合应用型
中国人民大 学 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 学 湖北民族学 院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北华大学 复合应用型
西南林业大 学 河北农业大 学 江西农业大 学 河南农业大 学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复合应用型
长江大学 拔尖创新型
南京农业大 学
拔尖创新型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高校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高校近年来,随着农林领域的发展以及农业科技的进步,对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启动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旨在提升高校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列入名单的高校,并探讨该计划对农林人才培养的意义。
1. 华北农业大学华北农业大学作为参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高校之一,凭借其卓越的农业科研实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旨在加强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
该校重点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农学人才,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课程和实验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
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旨在培养能够面对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众多国内外农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技术解决农业问题的能力。
3.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作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一员,积极推动优质农林人才的培养工作。
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举办实践性实验课程和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南京农业大学还加强与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科研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科研能力。
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参与单位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培养优秀农林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与各大高校的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科研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并为解决农业问题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列举的几所高校,我们可以看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在推动我国农林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89[收稿日期]20191207[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课改教改项目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广谱式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7B G 006) [作者简介]赵凯,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土地经济及管理㊂ʌ教育教学研究ɔ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赵凯,高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㊂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从分析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入手,构建了集招生㊁教学㊁研究㊁成果展示的 四位一体 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 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173(2020)5008907一㊁引言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1]㊂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㊂高校 双一流 不只在于 一流大学㊁一流学科 ,还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㊂双一流 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2]㊂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科教融合与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使科学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㊁学科与专业融为一体[3]㊂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高㊁实践能力强的现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4]㊂新时代,新使命,新农科,新征程,高等农林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农科建设㊂新农科建设既是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又要求高等农林院校更新办学理念,强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㊂同时,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其 五个振兴 中的重要一环㊂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四项重要使命,其中人才培养无疑是最根本的[6]㊂高等农林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其创新人才培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㊂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7]㊂现实中,各个高等院校对大学世界排名㊁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的过度关注,使得大学轻视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的有效配置,影响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6]㊂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人文社科范畴,研究生涉足实践应用工作有助于其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和需求,思考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研究生形成新的思维[4]㊂因此,研究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落实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当前,许多学者针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如孙维等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团队培养视角研究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8];陆一等研究了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9];朱玉成等研究了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10];陈恒等研究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11];吴雪萍研究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1];杨舒然等研究了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2]㊂纵观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有研究缺乏对具体学科类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研究范畴不具体,泛泛而谈㊂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该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目标有所差异㊂二是现有研究专门针对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㊂基于此,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面临的形势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并提出集招生㊁教学㊁研究㊁成果展示四个环节为一体的 四位一体 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二㊁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大力实施 双一流 建设高校的背景下,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涉农高校由于区位条件㊁资源禀赋㊁发展基础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其在新一轮的 双一流 评估中压力更大,竞争劣势日益凸显㊂涉农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必然和综合大学的研究生面对同一就业市场,加之 名校 的品牌效应及教育部实行的 985 211 等高校分类管理制度,使得涉农高校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面临很大的劣势㊂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㊂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形态㊁结构㊁性质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㊂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更突出学生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研究方法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从事实验活动,这就越发增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㊂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培养,更多侧重农村领域的经济㊁社会的管理问题,除了需要具有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架构和政策特点,还要求熟知农村实际情况,掌握农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㊂具体来讲,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㊂(一)生源质量偏低优质的生源是保证培养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前提条件㊂当前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优秀本科生免推和全国研究生统考招生两个渠道㊂对于优秀本科生免推,涉农高校经管类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鉴于当前教育部的规定,凡是进入推免系列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学院希望接收尽可能多的本校推免生㊂现实中,本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可谓是优质生源㊂对于学生而言,凡是进入免推系列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在当前的学校就读研究生,希望找到至少比原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致使本校招收的免推硕士研究生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90理学院为例,2016年和2017年推免研究生留在本校攻读学位的比例由5.71%下降到4.12%㊂对于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的学生,总是报考比原学校更高层次的学校,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数量相对不足㊂本校考生还存在先报考外校,若外校招收不上再调剂到本校,具有相对优势的报考心理㊂因此,这造成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招生中的总体生源质量不高㊂(二)创新类人才普遍缺乏当前,上到国家各部委下到各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各类人才计划,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俗称 杰青 )㊁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简称 优青 ),教育部有 长江学者 (简称 长江 )㊁ 青年长江学者 (俗称 小长江 )㊁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组部有 千人计划 青年千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科技部有 万人计划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中国农科院有 青年英才计划 ,人社部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有 香江学者计划 等,各省市有 黄河学者 泰山学者 黄山学者 楚天学者 等㊂尤其是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大多集中在国内知名的综合大学,农林院校经管类能占多大比例,值得思考㊂这些人才对应着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对应着科研经费㊂缺乏拔尖创新类人才的引领,怎样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加之,近年来,国家实施的 双一流 工程,致使农林院校有限的人才资源流向国内综合大学,使得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更是难上加难㊂在近年来的新进教工招聘中,农林院校资助金额几乎无法跟综合大学㊁经济较发达的东部院校相提并论,很难吸引到优秀的青年博士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在新引进教工(师资博后)的年薪不高,且学校区位(陕西杨凌)具有很大劣势㊂现实中,国内大量非211院校在新引进教工的资助金额上远远高于此标准㊂(三)研究生培养体制有待优化一是纯计划经济的招生制度,不能满足指导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㊂二是 本科生课程管理模式 下的研究生教学制度限制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㊂三是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㊁传统教育观念限制了研究生创造性思维㊂四是研究生对新知识㊁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学习渴望和热情不够, 混学位 现象突出, 被动学习 的习惯以及惰性严重等现象显著,造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体缺乏了原动力㊂五是科研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研究的原动力,研究生对所学内容兴趣大幅度降低[4]㊂(四)高校外部环境有待提升当前,高校的科学研究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之间仍比较 独立 和 封闭 ,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普遍存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2]㊂涉农高校的软环境不能很好地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欲望,其硬件设施的不足也抑制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挥,落后的教学方法限制研究生创造性思维,科研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研究的原动力[4]㊂这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创新培养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创新体制,并制订相应的措施㊂三㊁涉农高校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式构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㊂构建涉农高校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现实为指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起点,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推广优秀研究生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质量,结合导师课题积9192极开展农村实地调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突出课程设置㊁研究选题㊁开题报告㊁课题研究㊁论文答辩等主要培养环节的培养与考核,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持续优化研究环境,形成集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为一体的 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㊂图1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㊂1.强调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研究生本人㊁指导教师㊁学院(学校)等多元主体,是多元主体在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反应㊂从培养环节看,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互相紧密关联,形成一体㊂某一个环节的低质量㊁低要求㊁低标准都会对创新性人才培养造成很大影响㊂2.突出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实际当前,人文社科类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大多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追求研究目标的实证和研究方法选取,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和积累,缺乏社会实践和调查能力,轻视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淡化了实际问题的背景分析和认识,造成研究中缺乏创新性[4]㊂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大多从事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在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前沿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必须熟知农村发展政策,了解农村发展实际情况㊂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发现现实中迫切需要研究的切入点,才能够提出新观点,以供政策决策服务㊂3.呈现动态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从单个研究生培养来讲,其先后经历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四个环节后,达到了研究生所需的各项条件,完成一个培养周期,准予毕业㊂但从学院(学校)来讲,每年均面临着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和成果展示等环节㊂上一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其来年的招生及其培养质量㊂当然,各个培养单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条件下,也在结合自身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培养环节,形成新的更合理化的培养制度和培养要求,实现在原来基础上的帕累托改进㊂因此,研究生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㊂(二)运行机制此处,主要基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四大环节进行分析㊂1.研究生招生学生的遴选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何能够将具有创新潜力和科研潜力的学生选拔到这个集体是非常关键的问题㊂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要加强学科建设㊂学科影响力是学生选择学校的首要条件,只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到一流的生源㊂其次,强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用老师的个人 威信 和 感情 留住好的生源㊂再次,加强对 优质生源 的奖励和资助,吸引优质生源来本校就读㊂最后,扩大学科的宣传,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定的 影响 ㊂2.课堂教学首先,开展广泛调研,听取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建议㊂其次,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㊂同一门课可以由不同老师进行讲授,根据学生反映确定最终授课老师㊂再次,注重研究方法讲授和授课质量㊂授课内容应反映当前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把握前沿问题㊂最后,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丰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形式,积极开展以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的文献阅读研讨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不必每门课都进行考试,可以让学生撰写专业论文,提高其科技论文写作能力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学生论文讲评制度,使其知道论文的不足和缺陷,以便于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㊂3.课题研究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关键环节㊂研究生若缺乏课题研究的锻炼,最终是不可能成为创新性人才的㊂一是参与导师主持的课题㊂这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本途径㊂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生可以熟悉课题申报㊁调研表格设计㊁数据获取及统计分析㊁小论文撰写以及课题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知识,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 套路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二是鼓励研究生自己申报学校(学院)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项目,如 研究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 研究生自主管理项目 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室项目渐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等㊂通过这些项目的锻炼,提高学生业务水平㊂三是学校(学院)应构建创新型教育环境,加强导师队伍与学术氛围建设,鼓励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一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型平台㊂4.成果展示这既是研究生自身价值体现的载体,也是其获得成就感的归属,还是激励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㊂因此,必须尊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肯定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㊂基于此,学校必须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考核机制,将其成果与学位获得相挂钩,激励研究生创新性思维,并给予倾斜的奖励政策㊂(三)保障措施1.积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要在建立有效需求的基础上,明确定位农林经管方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升培养要求,优化课程设置,设置灵活的㊁切合课程需要的考核方式㊂同时,要将修订好的培养方案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每一位研究生,以确保每位研究生明确其要达到的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㊂2.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一方面要讲求一定的深度,不能和本科生一样,是 热剩饭 ;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93新的国家政策及研究动态,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㊂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要正确树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采用启发式㊁讨论式等方式进行教学㊂在广泛征求研究生意愿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课程最佳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创新教育的方法,不古板㊁不随意㊁不盲从;用心教学,努力奋斗[13]㊂3.鼓励指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提倡研究生围绕导师课题展开研究,并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㊂学校应对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给予适量科研津贴补助,对学生发表高水平成果实行单独奖励政策,激励其积极开展科研,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㊂同时,对于不按时完成任务者,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㊂4.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为研究生开展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㊁资源配置和经费保障,四是创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㊂四㊁结语立德树人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㊂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实现 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 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㊂因此,我国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㊂本文基于全国农林类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条件出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了农林类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生源质量偏低㊁创新类人才普遍缺乏㊁研究生培养体制有待优化以及学校外部环境有待提升等关键问题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林大学经管类 四位一体 的全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我国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现实为指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起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持续优化研究环境,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㊁在学习中创新,形成集 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为一体的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论述了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㊂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㊂从主体来讲,其涉及学生㊁指导教师㊁学院和学校等主体㊂我国涉农高校具有层次性特征,在资源禀赋㊁人才结构㊁创新能力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涉农高校内部,也存在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之间的竞争㊂从涉农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角度来讲,既存在非农林大学的竞争,也存在涉农高校兄弟院校之间的竞争㊂不同涉农高校资源禀赋不同,可能形成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践,紧密围绕带有共性特点的 研究生招生㊁课堂教学㊁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现 等四个关键环节,提出了 四位一体 的农林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涉农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㊂[参考文献][1]吴雪萍,袁李兰.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㊁经验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9(6):102109.[2]王凯,胡赤弟.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以学科 专业 产业链为视角[J].教育研究,2019(2):8593.[3]邹晓东,韩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4350.[4]管河山,王谦.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观察,2015(7):5859.94[5]李双群,靳玲品.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意义和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教育,2019(6):1824.[6]郑庆华.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9 23,30.[7]印桂生,董宇欣.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s1):253255.[8]孙维,马永红.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源于跨学科博士生团队培养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9(4):6369.[9]陆一,史静寰,何雪冰.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4654.[10]朱玉成,周海涛.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15.[11]陈恒,初国刚,侯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影响机理[J].科研管理,2018 (4):124133.[12]杨舒然,杨洋,包崇许.加拿大产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 (1):120126.[13]郑虎.高校会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2629.(责任编辑:李良木)"F o u r i nO n e"O v e r a l l-p r o c e s sM o d e o fC u l t i v a t i n gI n n o v a t i v eP e r s o n n e l f o rG r a d u a t e s i nF i e l d s 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S c i e n c e a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AC a s e S t u d y i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Z H A OK a i,G A OY u a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g l i n g712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P e r s o n n e l i sak e y l i n ko fd e v e l o p i n g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T a k i n g N o r t h w e s tA&F U n i v e r s i t y a sac a s e,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dt h ek e y i s s u e si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f o r g r a d u a t e si nf i e l d so fe c o n o m i c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a t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d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i e s,e s t a b l i s h e da"F o u ri n O n e"o v e r a l l-p r o c e s s m o d eo f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 i n t e g r a t i n g G r a d u a t eA d m i s s i o n s,t e a c h i n g,r e s e a r c h i n g 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e x h i b i t i o n i n t oa s y s t e m,a n d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s m.F i n a l l y,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M a j o r o f E c o n o m i c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G r a d u a t e S t u d e n t s;"F o u r i nO n e";C u l t i v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P e r s o n n e l95。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14号(教育类496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育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14号(教育类49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1.09.28•【文号】教高提案〔2021〕89号•【施行日期】2021.09.28•【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14号(教育类496号)提案答复的函教高提案〔2021〕89号您提出的《关于优化高校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提案》收悉,经商农业农村部,现答复如下: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推动各地各高校持续深化农林教育改革,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关于调整优化农学学科布局、加大农学学科支持力度的建议教育部高度重视农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涉农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学术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并重的涉农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格局。
(一)持续优化农学学科布局。
目前,农学学科门类下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等9个一级学科,全国有农学门类学科点335个,其中博士点209个、硕士点126个;涉农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兽医、林业等3个类别,共有207个相关专业学位点,其中博士专业学位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95个;每年授予博士学位31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2.7万余人。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二级学科和按二级学科管理的交叉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
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涉农相关学科自主设置工作。
目前,已有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自主设置了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装备、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等127个农业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点。
西农2023专硕专项招生公告2023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项目招生公告为了进一步应对“一带一路”建设对农业科技人才的新挑战、新要求,积极服务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国农业企业及科研单位,支撑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质量和水平,以学术交流为引领,以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为契机和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国情,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志服务于“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为此,2023年学校设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一、项目简介“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项目依据现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领域招生,是学校于2019年开始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为推动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发展,学校依托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园艺学院等相关学院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合作组织,组织校内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导师、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龙头企业高管组建“三师型”导师团队,按照“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项目需求,围绕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国际贸易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全过程生产技术及提升潜力,一带一路视角下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国际农业现状及农业转型升级、生物健康农业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重点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有志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特色1.国际化视野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利用学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合作平台,采用国际学术交流会、联合培养、短期访学等方式,建立多途径国际化人才交流模式,搭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平台。
课程教学采用讲座式、案例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以研究生自我讨论、报告为主,外教引导及讲解为辅,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锻炼。
2.“三师制”导师团队组建由校内指导教师、国际合作导师和基地实践指导教师组成的“三师制”国际化导师团队,围绕国际前沿和需求、国内外农业技术比较与提升、基地一线实践等方面,开展“三师协同”的研究生全过程培养。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作者:嘉鱼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1年第12期国家对农业高等教育一直十分重视,近年更是提出了新农科建设的要求,即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涉农专业;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林类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有农林院校120余所,它们是新农科建设的践行者,也是国家在农业发展等关键领域的重点支持对象。
202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根据院校的归属,我们可以把农林类大学分两大类,一类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农林类大学,一类是省属的农林类大学。
部属农林类大学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余四所为“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属农林类大学中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是“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他农林类大学为双非高校,比较知名的有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
中国农业大学院校属性:“985工程”、“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院校简介: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校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哪些特色呢?小编为大家提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一起来看看吧!祝你备考顺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一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创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批农科新专业。
三是开辟农林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四是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实行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发起成立了“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率先制定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五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六是按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改革探索。
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了8个方面、3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绘就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二是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推动农业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目前学校谋划开办“城乡规划”“城乡社会管理”“智能农业工程”“农业大数据分析”等新专业,为推进新农科专业发展先行先试。
三是面向未来农业,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
大力开展协同育人,推进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配置到产教融合的平台上、配置到产业示范基地中,根植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
开展西北乡村类型和特征调查,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能力。
四是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持续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青年教师海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启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要求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级,须有到场站(基地)或行业单位6个月以上实践锻炼经历。
五是积极发挥场站育人功能。
全面实施场站教学提升工程,大力加强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的条件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推进课程进场站,教师进场站,学生进场站,使场站成为我校大学生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六是在培养新时代“新农人”上再创新路。
深入推进“三融通、三递进、一卓越”331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设置多类型模块化课程,推进交叉培养,打通课程选择通道,满足学生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需要。
目前学校已经着手推行三学期制改革,启动了“大学生卓越成长计划”“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探索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