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纸构成》教案
九年级美术《纸构成》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纸构成》的教学设计九年级美术《纸构成》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构成的设计知识及其设计特色,掌握纸构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通过各种方法,制作具有设计跟的纸构成作品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设计意识,感受设计对生活的'影响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应以简单的设计图形为主,先建立学生的设计意识。
本课时主要以立体构成为主线,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主要特征,及其制作原理。
三、教学重点:了解纸构成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运用纸构成的制作原理制作出一件纸构成作品。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剪刀、美工刀、各种颜色的纸、胶水(固体胶)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授课过程1、师:教师提出问题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纸有哪些方法。
请同学回答生:揉、卷曲,折叠、插接、剪折等方法2、引出立体构成的概念:我们把只要进行简单的揉、捏、折等方法便改变了平面形态,这种形式称之为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它是指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形式美得原则组成立体形态的过程3、简单介绍立体构成(类似圆雕)、面体构成(类似浮雕)、4、立体构成制作原理:是在三维空间中,把具有三维的形态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拼装、构造、从而创作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全新的三维形态的过程5、教师出示不同制作方法的纸构成图片,例如:折叠立构、卷曲立构(不同大小的卷曲组合等)、插接立构(插接、粘接)、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以及重复图案的反复组合,让学生猜测其灵感,分析其制作方法。
6、节奏与韵律,结合上述立构作品,介绍在立构中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两件纸构成作品。
2、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作品创意讲解,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八、教学反思。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用纸造型2

用纸造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
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校园雕塑。
提问:你喜欢这些雕塑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除了这些材料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用纸能做吗?你了解纸造型的种类吗?(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归纳引导:①纸造型的适应性。
②纸造型的种类。
2.引导探究。
(1)课件展示作品。
提问:知道浮雕和圆雕的差异吗?纸造型可以用哪些表现方法?借助什么工具?立体构成和纸造型的关系?(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研究探讨制作方法,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①制作中有什么困难?②如何使折痕又直又挺。
(3)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4)教师归纳并小结。
①浮雕圆雕的异同点。
②圆雕的基本造型手法。
( 教师在视频转换器上边讲边示范。
)3.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我要求你为我们学校实验楼的空地上设计一件圆雕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
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提示:①设计方法:构思、构图、选材、制作。
②小组分工,各尽所能。
③学生可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还可以配以光、色、背景等。
可以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完善各项设计要素,这样在制作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教案(精选篇)

2024年八年级美术上册《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教案(精选篇)八年级美术上册《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教案 1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实用性与品位性的统一,即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创造的自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重点: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难点:立体设计。
既要考虑生活用品是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功能。
情景导入拿出之前学生完成得座椅作品导入新课。
探究表现创新1、理解领悟课件展示现代生活用品图片组织讨论: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有哪些特点。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
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2、探究学习确定设计的主题。
分析它的使用功能。
造型构思。
确定设计风格,现代或古朴、几何或相形。
采用什么技法,几何形组合或面的切割组合等。
基本技法:直线折,弧线折,切刻切形,卷曲,组合(粘贴与插合)选用纸材。
包括薄厚、色彩、质感等。
讲解一些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巩固练习自由制作。
教师指导创设情境:教师和几名学生作为业主,将学生分组为各家具设计公司,通过作品进行招标,最终完成一组生活用品的组合。
作品评价标准:1、设计美感,能否用审美的眼光,关注生活2、生活用品的设计:能否完成一个生活用品的创意设计。
3、学生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介绍自己的构思,作业展示将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这是学生互相交流,进行审美教育的舞台。
三、展示评价拓展延伸根据学生的作品,讲解作品的优劣点,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生活离不开设计,造型上的美感。
纸立体构成

纸立体构成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构成,了解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纸立体构成作品。
2、欣赏立体构成作品,通过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纸立体构成作品。
3、在再用纸进行立体构成的过程中感受立体构成的艺术美,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纸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2、难点:在纸立体构成实践中体现创新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1)多媒体;(2)纸立体造型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彩纸、双面胶。
四、教学步骤:一、引入:1、师:同学们你能否将一张平面纸如何变成立体状?(请同学上来演示)归纳:卷曲、折叠、切刻师: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构成(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
2、揭示课题:师: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
(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二、欣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作品:1、欣赏学生作品:“物理书籍封面”——平面构成各种纸立体构成作品(实物)——立体构成设问: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有什么区别?归纳: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进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
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平面构成经过深度的延伸成为立体构成。
2、师:生活中立体构成应用在哪些方面?(看投影)归纳: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欣赏立体构成的图片)。
3、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混合构成(学生欣赏投影出示图片)四、讲解立体的构成方法:1、平面感的面材(如纸张)转变为具有立体感,是源自深度空间的增加。
而折叠、弯曲及切割拉引都可以使深度空间增加,所以,立体的主要构成方法是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
纸构成教案

纸构成教案【篇一:纸雕塑教案】教材分析纸雕塑本课以立体构成为原理,制作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纸雕塑作品。
与纸浮雕相比,纸雕塑更强调纸的“扩张力”和形象空间的表现,含有更多的立体构成知识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立体构成趣味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学生分析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学生乐于表现的题材。
但在立体思维方面,学生会感到很陌生。
所以本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造型构思,大胆表现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纸雕塑造型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立体造型的方法。
把握纸材特性,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完成一件简单的立体构成;炼立体思维的能力,提高立体表现能力。
通过欣赏纸雕塑作品自己设计制作纸雕塑作品更加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与事物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
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
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过程设计一、探索新知1.检查学生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2.展示搜集到的城市雕塑图片。
它们分别座落在哪些地方 ?欣赏纸雕塑作品。
解析造型构思,及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
介绍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如组合法、折叠法等。
3.请学生尝试以游戏的形式在最短时间内用其它不同的方法“立纸”。
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请制作者介绍方法,教师适当提示、补充、演示。
4.底座的形态及作用请学生观察底座的形态,为什么它们形态不同,对相应的作品起到什么作用?5.师演示范例,讲解制作步骤:构思、构图、造型制作、整理成型 6.作品欣赏通过赏析作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中的重、难点。
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感受纸材的特质及更多的造型方法。
认识底座的作用。
7.引导学生感受如何结合环境进行构思、及掌握基本的制作步骤。
3.纸构成-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3.纸构成-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的种类和性质;2.掌握纸构成的基本方法;3.能够通过手工制作、剪纸等艺术形式,加深对纸构成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纸的种类和性质:–如何分辨各种纸张;–纸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2.纸构成:–美的构成原理;–纸的构成方法与技巧。
3.纸的艺术应用:–手工剪纸;–纸板雕塑;–纸板拼贴等。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纸构成的方法和技巧;2.运用手工制作、剪纸等艺术形式,深入学习纸构成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课堂:介绍纸的种类和性质,纸构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实践课堂:利用手工制作、剪纸等艺术形式,加深学生对纸构成的认知和理解。
五、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不同质地、不同厚度的纸张;2.准备剪刀、尺子、胶水等工具。
2. 导入(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让学生讨论: 1. 手中拿着不同的纸张,观察和比较它们的质地; 2. 让学生猜测不同纸张的用途,纸张的种类及性质。
3. 正文(70分钟)(1)纸的种类和性质1.讲解纸的种类:手工纸、画纸、水彩纸、包装纸等;2.讲解纸的性质:包括纸张的厚度、光泽、吸水性等。
(2)纸构成1.讲解美的构成原理,即线、面、色;2.范例展示,详细示范构成方法;3.帮助学生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纸构成的技巧和方法。
(3)纸的艺术应用1.讲解手工剪纸、纸板雕塑、纸板拼贴等艺术形式;2.教授基本的剪纸方法和技巧;3.范例展示手工作品,让学生进行操作,为之后的实践做准备。
4. 实践(50分钟)1.让学生使用自己手中的纸张进行操作;2.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创作。
5.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设计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功经验;2.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3.总结纸构成的知识和技巧,强化学生记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
七年级美术下册《纸的立体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纸的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
2.掌握折叠、剪切、粘贴等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创作中的灵活运用。
2.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具有个性化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纸的立体构成作品中的色彩、形状、质感等元素,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4.强调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剪刀、合理利用材料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共同构思创作方案。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形成具有个性的立体构成作品。
8.拓展延伸,激发创新: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其他材料进行立体构成创作,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立体构成实例,如建筑模型、纸雕艺术等,引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立体构成的作品?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七年级美术下册《纸的立体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纸的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应用。
2.学习运用不同的纸张材料,通过折叠、剪切、粘贴等手法,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3.培养学生对纸张材料质感和色彩的感受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的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浙教版九上美 3纸构成 教案设计(1)

纸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构成的设计知识和设计特色,掌握纸构成的基本技法和形式原理。
2.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方式,结合形式原理创作出具有美感与设计感的纸构成作品。
3.感受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提高设计意识,进而美化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材分析:纸构成是以纸为主要表现材料,并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方法,按照立体构成形式美的法则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充分展现了纸特有的材质美——柔韧性和可塑性。
本课以纸构成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纸艺世界。
通过学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纸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并能合理运用切割,折叠,弯曲,插接,粘贴等立体构成手法。
其次,了解纸构成的基本形式原理,并能结合这些原理创作纸构成作品,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纸构成课程具有三个特点:1.选材方便;2.应用广泛;3.题材多样。
三.教学重点了解纸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掌握纸构成的基本形式原理,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四.教学难点运用纸构成的形式原理创作一件富有美感的纸构成作品。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课前准备:学生:卡纸,刻刀,剪刀,白纸,双面胶。
老师:纸造型范例,演示的工具材料,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纸,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吗?学生动手尝试请尝试成功的学生进行展示与解说: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使纸变得立体?师:同学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使纸变立体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纸构成,一起学习使纸变得立体的方法。
出示课题2.了解纸构成师:在学习纸构成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纸构成。
现在每组都有一个纸构成作品。
观察你手中的纸构成作品说一说:纸构成是以什么为主要的表现材料?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观察讨论回答师:根据这两个问题,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纸构成吗?纸构成:纸构成是以纸为主要表现材料,并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方法,按照立体构成手法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纸构成教案1浙美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纸构成教案1浙美九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纸构成教案1浙美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纸雕的基本常识与制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利用剪或刻纸,最后黏贴成型的方式,提高学生亲自动手和团体协作能力,推广学生的兴趣爱好。
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创作想象力、提升视觉空间感知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实践长智慧,情趣无限的艺术魅力。
2学情分析日常学习中,中学生对跟纸张有关的学习用品再熟悉不过,却很少有学生知道,纸张,可以有很多艺术特色的行为,纸雕就是其中一种。
它们是人类随着纸的发明而随之发生的,同样承载着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因此,在学生对纸雕的趣味制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中体会美、创造美。
3重点难点刻纸刀法技巧应用、刀工流畅程度及各零部件的多层次空间黏贴组合关系。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掌握纸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创作想象力。
4.1.2学时重点刻版纸雕的制作方式4.1.3学时难点学生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思维转变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3分钟)播放课件——由整页“纸”字的书法体引入简单介绍纸的发明史,引导学生抢答纸的主要用途:书写、绘画、印刷或包装……(懂得“纸雕”的学生,不多)活动2【导入】引出课题(8分钟)用PPT播放多幅大师级的纸雕作品,在学生赞叹作品精美绝伦的同时,恍然大悟,原来:纸,还可以用来——纸雕在学生激情高昂地猜想这些作品是怎么完成的以及想亲自动手尝试时,进入活动3活动3【讲授】纸雕相关知识(11分钟)一.纸雕历史(3分钟):纸雕,又称纸浮雕,是一种以纸为制作材料、使用刀具塑形的手工艺品,结合了绘画和雕塑之美。
纸雕起源于中国汉代,据文字记载最早是由一种“纸莎草”的植物草纸用手工扎做而成的人物纸雕作品。
浙教版九上美 3纸构成 教案设计

纸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构成的设计知识和设计特色,掌握纸构成的基本技法和形式原理。
2、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方式,结合形式原理,创作出具有美感与设计感的的纸构成作品。
3、感受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提高设计意识,进而美化生活,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纸构成的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技法,掌握纸构成的基本形式原理,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运用纸构成的形式原理创作一件富有美感的纸构成作品。
三、课前准备学生:普通白纸、卡纸、刻刀、垫板、双面胶等。
教师:纸造型范例、演示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都一张普通的白纸,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挑战,请你们来尝试下如何将这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状(同学演示)师归纳:折,卷,切刻。
等方法师:我们把这个制作过程叫立体构成(板书),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一起来学习纸构成(板书)2、欣赏立体构成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两组师:请问为什么要这么分呢?(比较两组的异同,引出面体构成和块体构成)师总结:我们把这种以面体为基础的立体化的表现称为是面体构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立体的形式,这和浮雕的效果很相似。
我们把这种块状的立体形态称为是块体构成就像是圆雕(1)出示图片提问学生:这是属于哪一种构成?师:仔细观察这个面体构成这件作品,里面有很多的对比关系你发现了吗形体的对比,方向的对比,空间的对比、、、有了这么多样的对比变化,如果没有制约,随意安放会变成什么样子?生:会非常的杂乱无章。
师:这是我们就需要一个管理者,统一就出现了,它合理的安排各个组成部分,让整个作品和谐、美观(引出第一个形式美法则:多样与统一)(2)出示两张图片提问:属于什么构成?面体构成。
这分别是两个同学的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生:、、、师:虽然都是同一个要素,线。
但是的线反复出现,但这样高低的变化形成了一种节奏,这种节奏就好像音乐一样,有了一定的规律,最终就形成了优美的韵律。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用纸造型1

用纸造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
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1.启发引导,新课导入。
纸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了,它们静静地躺在文具店的货架上,是那么的不起眼!可你知道吗?纸在有心人的手中,能变幻出很多精致奇妙的作品呢!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纸艺的世界,好吗?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作品欣赏。
(配背景音乐)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的来源,纸造型的历史。
b.纸造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c.纸造型中的形式美法则。
(2)表现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课本范例,并引导欣赏。
提出问题:a.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b.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吗?(提示:造型、组合、构成、色彩、肌理……)②学生自主探究,并分组汇报。
③教师引导,并结合欣赏范例,介绍纸造型的不同形式及表现方法。
(3)观察体验,欣赏评析。
①课件展示典型作品,观察体验。
提出问题:a.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你了解作者的设计思路吗?c.你领会作品的情感表述吗?你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吗?②小组讨论,自主研究。
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纸构成》说课稿

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纸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纸构成》是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之一,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纸作为绘画材料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教材名称:《纸构成》•适用对象:浙人美版九年级学生•教材内容:纸作为绘画材料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2. 教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纸作为绘画材料的基本特征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纸的不同材质和质感;•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绘画中纸的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对纸这一特殊材料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纸作为绘画材料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纸的染色、剪切、拼贴等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绘画材料的尊重和关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意识。
3. 学习策略目标•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纸的染色、剪切、拼贴等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授纸的染色、剪切、拼贴等绘画技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纸质感十足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纸的注意和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这幅作品中纸的质感和纸的运用方式,引发学生的疑问。
2. 讲授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介绍纸的基本特征,如质地、厚度、颜色等;•分类介绍常用的纸张种类,如水彩纸、素描纸、手工纸等。
3. 展示纸的艺术创作实例通过展示一些纸质感强烈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纸带来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4. 分组练习:纸的染色技巧将学生分为小组,引导他们使用水彩颜料和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染色实践。
指导学生掌握染色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讨论。
5. 演示纸的剪切与拼贴技法通过演示剪纸和拼贴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将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进行剪切和拼贴,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娄燕倩 九年级上册 第3课 《纸构成》第2课时PPT课件

复杂的块体 角的处理
角凹凸
将多面体外棱角进行折入或折入再 凸出处理,折痕线可以处理为直线, 也可为弧线。
切角 将多面体
的棱角部分作直线或 弧线切割,将角去掉。
尝试制作
探究思考 体块之间可以怎么组合
复杂的块体
复杂组合
分析块体组合的规律
形式美之三
对称与均衡
对称给人的视觉感受为有序、庄重、 整齐、和谐之美。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不同的多面体组构立体造型
具有扩展、凝聚、舒展的感受。
复杂的块体
切割拉伸
面的处理
表面凹凸
多面体的表面为多 边形平面,我们只 有将此多边形分为 几个等大的角面, 设置折痕线,才有 可能使平面折成凹 入或突出的状态。
刻透
复杂的块体 边的处理
折痕线变形
将多面体原来笔直的棱边折痕线变 成曲线的处理,幅度不宜过大,可 使原来严肃的形体变得优美起来。
统一表现为构成各个部分之间的视 觉调和关系。
形式分析
③
④
①
②
运用学习的三个形式美法则分析以上四个块 体构成作品,并尝试为他们命名。
实践练习
组合式纸构成作品标签 小组成员 作品名称 创意解说 自我评价
结合两节纸构成课学习的知识,每一小 组制作一件组合式纸构成的作品。
作品展示
走向设计师
走向设计师
均衡是运用大小、色彩、位置等差 别来形成视觉上的均等。
节奏与韵律
节奏表现为形态大小、方向、色彩 等造型元素既连续又有规律、有秩序的 变化。
2024版《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初中美术教案

《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初中美术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纸张材料选择与准备•立体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生活用品设计实例分析•制作过程演示与技巧指导•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立体组合生活用品定义01立体组合生活用品是指通过设计、折叠、剪裁、粘贴等手法,将平面材料转化为具有三维形态和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
02这类用品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更重要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满足生活实际需求。
纸张材料特性及选择纸张材料具有轻便、易加工、成本低廉等特点,适合用于立体组合生活用品的设计。
不同类型的纸张具有不同的厚度、韧性和质感,选择合适的纸张材料对于实现设计效果至关重要。
创意设计与实用功能结合在立体组合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应注重创意与实用性的结合。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有趣的生活用品,同时确保用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和创造美,提高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纸张材料选择与准备不同类型纸张特性分析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适合书法和国画创作。
质地较硬,厚度适中,易于折叠和剪切,适合立体造型。
韧性好,耐磨损,适合制作需要承重的立体结构。
表面光滑,色彩鲜艳,适合制作需要光泽感的作品。
宣纸卡纸牛皮纸蜡光纸根据作品需求选择纸张类型,如需要承重的选择牛皮纸,需要光泽感的选择蜡光纸。
考虑纸张的厚度和硬度,选择易于折叠和剪切的纸张进行创作。
注意纸张的颜色和纹理,选择与作品风格相匹配的纸张。
选择合适纸张进行创作将纸张浸泡在水中,使其变得柔软易塑,适合制作需要弯曲的立体结构。
浸泡法熨烫法上色法使用熨斗将纸张熨平,消除折痕和皱纹,使作品更加整洁美观。
使用颜料或彩笔为纸张上色,增加作品的色彩层次和表现力。
030201纸张预处理技巧分享010204注意事项及安全问题使用剪刀、裁纸刀等锋利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割伤手指。
在使用浸泡法处理纸张时,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避免烫伤。
纸立体构成美术教案

纸立体构成美术教案【篇一:要素齐全的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案教学内容:立体构成概念及造型要素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及造型要素;运用理论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引发学生动手造型的兴趣;培养造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方面的能力,以及立体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造型的制作能力。
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示范、练习、讲评等。
教学课时:14教学过程:第1—4节课导入: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怎样过渡到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的相互关系。
新授:一、立体构成的涵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
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
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 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 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
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1、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2、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019-初中美术纸造型的说课稿-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中美术纸造型的说课稿导语:分享了一篇关于初中的美术纸造型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纸的造型(之一)是浙江省义务教学初中美术第四册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中一个教学内容,在手工制作中纸的造型是培养学生慧眼、巧思、妙手的有效途经。
同时也为学习第六册纸的造型(之二)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依据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落脚点,我确定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能力目标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难点: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实现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本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本堂课的课间、课尾,我通过图片、音乐,两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去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2.讨论互助法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和互助精神。
(三)说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促进认识,增进友谊,掌握技能。
2.学生指导法法以学生指导学生,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困难的学生,培养班级同学间的一种团结互助精神。
九年级美术上册《纸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使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美术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美术创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同时也渴望在创作中展现个性。在本章节《纸构成》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探索纸张的多种可能性,发挥创意进行作品创作。
2.教师点评每组作品,从创意、技法、美观等方面给予评价,强调优点,指出改进方向。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构成艺术的魅力和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纸构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创作一幅个人纸构成作品:学生需运用课堂所学的剪切、折叠、拼接等技法,独立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纸构成作品。作品主题自选,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动植物、人物等,要求创意新颖,技法熟练。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纸构成的艺术魅力。
-运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出创意火花。
-实践式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纸构成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基本概念与技法:讲解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示范基本技法,让学生跟随操作,感受纸张的变化。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1.纸构成的基本概念:介绍纸构成的定义,以及它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纸构成的分类:详细讲解纸构成的分类,如平面纸构成、立体纸构成、装置纸构成等,并通过图片展示各类作品,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纸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纸构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上一节课半立体构成的认识和学习,了解了点、线、面三大构成要素在立体纸造型面体构成设计中的运用;在本节课中掌握纸张这一材料展开面体构成之多面体变异学习,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审美意识,体验纸造型艺术的魅力。
2、运用切折、开窗的艺术手段体验纸造型凹入凸出的空间变化,设计制作一个有立体感的、丰富空间变化的纸造型作品。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浙美版九年级17册教材第3单元知识, 重点内容较突出,主要以立体构成为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为了提高现阶段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的引导学生以纸为媒介用纸张材料了解立体构成的构思,要素和构成的组合原理,创建形态于空间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在启发他们的同时,针对他们不同学生的水平,给予不同水平的指导和分析;由于对设计这深奥的学识还不够了解,建议少文字多图片,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剪纸、彩纸拼贴等,掌握了纸张的各种剪、折、刻的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在本课上以抽象的几何形作为纯粹形态训练,着重突出立体造型中创造层次与立体的表达,呈现新的形态 ----- 纸立体构成,将造型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组成视觉立体形态的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多面体变异中切折方法运用。
教学难点:体验多面体凹凸变化,不同的面之间的形式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纸构成初中美术教案

纸构成初中美术教案课程类型:初中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纸材料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纸材料的运用和创新。
教学难点:1. 纸材料的切割和组合。
2. 创意纸构成作品的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纸构成作品的示例。
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纸构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纸构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如纸的切割、折叠、组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纸构成的基本技巧。
三、纸材料的运用和创新(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纸材料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纸材料的切割、折叠和组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纸构成作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纸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创意纸构成作品的创作(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纸材料进行创新创作。
2. 学生进行纸材料的切割、折叠和组合,创作出具有创意的纸构成作品。
三、作品展示和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纸构成的创新和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纸构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2. 学生对纸材料创新和创作的能力的评价。
3.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的评价。
九年级上册 第3课 纸构成 第1课时

一切多折
多切多
多样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分析形式美的规律
块体作品欣赏
作业 临摹制作一个面体构成作品。 要求和建议: 1.能够分析出临摹对象制作方法和 技巧。 2.可在临摹的基础上加以改变。
制作参考图
延伸思考
今天所学的半立体构成在生活 中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
第3课 纸构成
(第1课时)
纸的用途
纸可以用来做什么?
试一试、比一比,看谁将纸从平面变成立体的方法多。
折的方法
包括直线折、曲线折、圆折、切折等。
卷的方法
包括扭曲、卷曲、螺旋曲。
卷的小技巧
插接的方法
综合运用这些技巧创作的纸构成作品。
纸构成是以纸为主要表观材料,并通过切割、折 叠、弯曲等立体构成手法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比较这两件作品的异同。
块体构成
面体构成
面体构成是以平面为基础的立体化的表现,也 就是通常所说的半立体形式,与浮雕效果相似。
面体构成
制作手法
产生这样的视觉效果需要运 用哪些处理手法?
切 折
面体构成制作方法
1.画出折线图。 3.完成。
2.折出半立体的(浮雕式)形状。
切与折的丰富变化
不切多折 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构成,了解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会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纸立体构成作。
2、欣赏立体构成作品,通过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纸立体构成作品。
3、在再用纸进行立体构成的过程中感受立体构成的艺术美,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纸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2、难点:在纸立体构成实践中体现创新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多媒体;(2)纸立体造型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彩纸、双面胶。
四、教学步骤: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能否将一张平面纸如何变成立体状?(请同学上来演示)
归纳:卷曲、折叠、切刻
师: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构成(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
)
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
2、揭示课题:
师: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
(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
二、欣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作品:
1、欣赏学生作品:
“物理书籍封面”——平面构成
各种纸立体构成作品(实物)——立体构成
设问: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有什么区别?
归纳: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进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
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
平面构成经过深度的延伸成为立体构成。
2、师:生活中立体构成应用在哪些方面?归纳: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欣赏立体构成的图片)。
3、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和混合构成(学生欣赏投影出示图片)
四、讲解立体的构成方法:
1、平面感的面材(如纸张)
转变为具有立体感,是源自深度空间的增加。
而折叠、弯曲及切割拉引都可以使深度空间增加,所以,立体的主要构成方法是折叠(直线折叠、曲线折叠)、弯曲(扭曲、卷曲、螺旋曲)、切割(挖切、直线切割、曲线切割)。
2、分别出示折叠、弯曲、切割的方法的纸立体构成图示。
3、学生制作:
作业要求:请你以个人或者伙伴合作的方式为学校或者门头沟新城区设计一件用现代构成方法的雕塑。
用折叠、弯曲、切割等方法制作一件纸立体构成体现效果。
辅导要点:在操作上重点辅导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提示学生注意使用刀具的安全。
五、讲评:
1、作品展示:将作品集中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拓展欣赏:《现代构成风格的城市雕塑》
3、小结:通过对纸立体构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制作纸立体作品的几种基本技法(折叠法、切刻法、卷曲法等)。
而且领略了纸立体作品的风采,它能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以及不同的效果,形象逼真动人。
同学们今后可以积极的设计,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