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共7页文档
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
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一、背景介绍急诊科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各种急救病人,是医院内外病人的“生命通道”。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势在必行。
二、考核目标1. 提高急诊科服务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确保病人得到及时、专业、全面的救治。
2. 增加工作效率:通过考核,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速度,并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 加强团队合作:通过考核,促进团队合作、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提升,确保科室整体目标的达成。
三、考核内容和权重1. 患者就诊时间:按时完成急诊病人的诊疗工作,减少等待时间,并做好患者信息登记。
权重:30%。
2. 诊疗准确性:医务人员对急诊病人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方案合理性进行评估,保证医疗质量。
权重:25%。
3. 医疗安全:抢救工作、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等医疗安全指标的达标情况。
权重:20%。
4. 团队协作:医务人员在急诊科内部的团队合作情况,以及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情况等。
权重:15%。
5. 患者满意度:病人对急诊科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和医院口碑等指标。
权重:10%。
四、考核标准与评估方式1. 患者就诊时间:记录患者到达急诊科的时间和完成诊疗的时间,根据时间间隔评估,每个时间段给予相应分值。
2. 诊疗准确性:医务人员的医疗记录、病人的康复情况、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进行综合评估。
3. 医疗安全:以抢救成功率、病人恢复情况为主要评估指标,并结合医疗事故情况进行考量。
4. 团队协作:通过医务人员间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团队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
5.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
五、考核奖励和处罚机制1. 考核奖励:根据每位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得分情况,给予相应的绩效奖金,并向其上级部门和团队成员表彰。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是医护人员在急救现场进行的紧急医疗服务,对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评估和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绩效质量评分标准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救反应及处置能力(40%)- 反应速度:评估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任务后的反应速度和及时性。
- 现场评估: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和判断能力。
- 急救处置:评估医护人员对急救措施的正确选择和有效实施能力。
2. 技术操作水平(30%)- 心肺复苏技能:评估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静脉通路建立:评估医护人员进行静脉通路建立的熟练程度。
- 创伤处理:评估医护人员在处理各类创伤时的技术操作水平。
3. 协调沟通能力(20%)- 协同工作:评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患者沟通:评估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4. 医疗记录及报告(10%)- 记录完整性:评估医护人员对急救过程的记录完整性和准确性。
- 报告及时性:评估医护人员将急救情况及时报告至相关部门的能力。
考核评分方法院前急救工作的考核评分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每个评估项设置相应的分值,根据绩效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 满分为100分,总分按照各项评估的权重计算得出。
- 定期进行绩效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与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提高医护人员的绩效质量。
结论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质量及考核评分标准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评估和考核方法,我们能够不断完善院前急救工作,确保患者获得及时和有效的救治,保障其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评定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评定评分标准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急救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一步推动院前急救服务的发展。
本评分标准从多个方面对急救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包括急救反应时间、急救质量、团队协作、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一、急救反应时间(20分)1. 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车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的比例(10分)- 达到90%以上:10分- 80%-90%:8分- 70%-80%:6分- 低于70%:0分2. 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开始对患者进行救治的时间(10分)- 5分钟内开始救治:10分- 6-10分钟内开始救治:8分- 11-15分钟内开始救治:6分- 超过15分钟开始救治:0分二、急救质量(30分)1. 急救措施的正确率(15分)- 达到90%以上:15分- 80%-90%:12分- 70%-80%:9分- 低于70%:0分2. 急救药物使用正确率(10分)- 达到90%以上:10分- 80%-90%:8分- 70%-80%:5分- 低于70%:0分3. 患者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处理能力(5分)- 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5分- 无法及时发现或处理:0分三、团队协作(20分)1. 急救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10分)- 沟通顺畅、协调高效:10分- 沟通存在问题,但能基本协调:7分- 沟通和协调都存在问题:0分2. 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能力(10分)- 能够高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10分- 协作存在一定问题,但能完成任务:7分- 协作能力差,影响急救效果:0分四、患者满意度(30分)1. 患者对急救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15分)- 非常满意:15分- 满意:12分- 一般:9分- 不满意:0分2. 患者对急救过程的满意度(10分)- 非常满意:10分- 满意:8分- 一般:5分- 不满意:0分3. 患者对急救效果的满意度(5分)- 非常满意:5分- 满意:3分- 一般:1分- 不满意:0分总分:100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绩效评定,旨在不断提升急救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共7页文档
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院前急救机构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公益性,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正确导向的原则。
绩效考核应当突出社会效益第一,通过项目和指标的设定与考核,引导院前急救机构追求社会效益,体现院前急救工作的公益性。
(二)全面考核的原则。
通过建立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对影响院前急救工作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考核。
(三)客观考核的原则。
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判院前急救机构的运行及管理状况。
(四)有利发展的原则。
绩效考核应当在综合反映院前急救机构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院前急救机构履行职责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组织管理(一)卫生部负责制订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指导全国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院前急救机构考核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院前急救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
(三)院前急救机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保证院前急救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院前急救机构要积极配合考核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院前急救能力,落实公益性。
三、考核对象考核的对象是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分中心等医疗机构。
其他类型院前急救机构参照本方案进行考核。
四、考核内容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机构建设、日常急救、应急救援、学科建设、急救培训、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七个部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考核项目和指标进行调整和细化(一)机构建设(15 分)。
院前急救机构的房屋、车辆、人员和通讯等设备设施应当按照标准配置;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日常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评定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评定评分标准1. 引言院前急救工作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医疗救治工作。
评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和进行评分是为了提高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本文将介绍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的基本原则和评分标准。
2.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原则- 独立性:评定院前急救工作绩效时应独立决策,不受外界干扰或用户协助。
- 简单策略:遵循简单的策略和方法,避免复杂的法律纠纷和争议。
- 可确认性:评定时所引用的内容必须能够被确认和证实。
3. 评分标准为了评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可以考虑以下评分标准:3.1. 急救响应时间- 评估急救人员从接到急救请求到到达现场的时间。
-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响应时间的合理范围,例如5分钟内到达为满分,10分钟内到达为及格,超过10分钟为不及格。
3.2. 急救措施执行- 评估急救人员在现场执行急救措施的准确性和效果。
- 根据急救工作的标准操作流程,评估急救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急救操作。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救治效果,评估急救措施的执行情况。
3.3.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评估急救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情况。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监测结果,评估急救人员是否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4. 患者转运安全- 评估急救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急救人员是否采取了适当的安全措施。
3.5. 患者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满意程度。
- 可通过患者的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4. 总结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评定和评分标准是为了提高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评定时应遵循独立决策、简单策略和可确认性的原则,并根据急救响应时间、急救措施执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转运安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分。
这些评分标准将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和绩效。
120急救中心绩效分配方案范文(通用11篇)
120急救中心绩效分配方案范文(通用11篇)120急救中心绩效分配方案范文(通用11篇)1根据医院有关绩效考核的规定,特制定《检验科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请大家遵照执行。
一、考核目标与原则目标: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行为规范,提高职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做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定性考评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核对象与时限从8月1日起,检验科所有员工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每月考核一次。
新员工转正后纳入当月考核。
三、考核的主要内容(一)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员工手册》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
(二)医疗质量: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制度和医学伦理道德,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诊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三)服务质量:服务用语文明规范,服务态度好,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认真践行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临床沟通: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调,相互补台,倡导良好、融洽、简单的人际关系,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增强工作的凝聚力。
(五)全勤:鼓励员工出全勤,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分:包括各级行政部门、媒体或患者的表扬,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
四、考核方法(一)绩效考核基础分为80分,专业资格20分。
依据考核的主要内容,将考核分为四项,并分别给予分值,同时,对考评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设定考核指标及标准,设立加分和扣分标准。
考评总分为基础分+专业资格分+加分。
(二)考评工作分为两个步骤:1.科室评价。
科室建立员工日常工作行为记录,指定专人(或科主任)对本科室人员的工作行为做好日常记录。
科室根据每个人日常的工作行为对照《检验科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打分评价,每月5日前,考核结果报送院办公室。
2.医院总评。
由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小组组织实施,根据科室评价的结果,将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患者反映、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记录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每个员工进行评价,做出绩效考核结论。
急诊科室绩效考核方案
急诊科室绩效考核方案急诊科室绩效考核方案一、绩效考核目的急诊科室是医院中的重要一环,负责处理紧急状况和急需治疗的病人。
为了提高急诊科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良好的医疗服务,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是必要的。
本绩效考核方案的目的是评估急诊科室的绩效,发现问题,促进改进,提高整体工作效能。
二、绩效考核指标1. 病人等待时间:衡量病人等待就诊的时间,包括病人到达急诊科室后的等待时间和就诊开始的等待时间。
2. 就诊效率:评估医生的就诊速度和处理疾病的能力,通过统计平均门诊时间、医生就诊人数等指标来衡量。
3. 疾病分类准确性:衡量医生对患者疾病进行正确分类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审核疾病分类准确率、医生分类一致性等指标来评估。
4. 急救成功率:评估医生的急救技术和处理急救病例的能力,衡量急诊科室的应急处置能力。
5. 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患者反馈等方式,评估病人对急诊科室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服务质量、沟通能力等。
三、绩效考核方法1. 数据统计:对每个指标进行定期数据统计和汇总,包括病人等待时间、就诊时间、疾病分类准确性等指标的测量。
2. 抽样调查:每月对20%的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以评估病人对急诊科室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3. 病例分析:选取部分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评估医生的诊疗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医生评估:对医生的就诊效率、疾病分类准确性和急救技术进行评估,定期进行考核和培训。
5. 绩效奖励和改进:对绩效优秀的医生和团队进行奖励,对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进实施。
四、绩效考核周期和评估方式1. 绩效考核周期:每月进行一次数据统计和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样满意度调查和病例分析,每年进行一次医生评估。
2. 评估方式:将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并召开绩效考核会议,对绩效得分进行评定和总结。
五、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和改进1. 应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加强问题处置和短板补齐,提高急诊科室的工作效能和质量。
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坚持院前急救工作的公益性。
根据院前急救人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方法,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管理(一)卫生部负责制订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指导全国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开展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确保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院前急救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细化考核项目指标,制定本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院前急救机构根据设定的项目和指标,可采取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对象考核对象为从事应急救治医疗服务的院前急救机构的在岗人员。
四、考核内容(一)出勤考核(15分)。
包括正常出勤、因公加班、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
(二)业务考核(60分)。
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
业务考核内容应当按照以下岗位进行分类:1.医师: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随车抢救设备使用、院前急救综合素质、现场抢救成功率、危重症处理率、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病历书写情况、医德医风情况、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以及学术科研等。
2.护士: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徒手心肺复苏、行进间治疗操作、随车监护仪器使用、车载器械(具)和药品的完好率等。
3.驾驶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车辆状态和安全行车、复杂路况驾驶、故障判断与排除、交通法律法规的掌握等。
4.调度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呼救受理时间、调派的合理性、基础急救医疗知识、计算机文字输入速度、常用电话号码和地理信息的认知、调度系统和通讯工具的掌握、识图技术、速记技能、消防器材使用、普通话和应用英语会话等。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考核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考核评分标准1. 绪论本文档旨在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评估和考核评分标准,以确保急救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本评分标准可用于对急救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有助于提高急救工作的水平和标准化。
2. 评分标准急救工作的绩效评分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急救响应时间急救响应时间是评估急救人员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
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响应时间目标,并对急救人员实际响应时间进行评估和评分。
响应时间越短,评分越高。
2.2 急救技能和知识急救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救援效果。
通过对急救人员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其掌握程度,以确保其具备满足急救工作要求的能力。
考核结果与标准匹配程度越高,评分越高。
2.3 现场处置能力急救人员在现场的处置能力对于抢救生命至关重要。
应对急救人员在现场的处置能力进行评估和评分,包括对现场急救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对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2.4 团队合作和沟通急救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工作效率和救援结果有重要影响。
对急救人员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和评分,包括对团队合作的积极性、沟通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
2.5 素质和道德标准急救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素质和道德标准,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救护精神等方面。
通过对急救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标准进行评估和评分,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
3. 绩效评估流程绩效评估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流程,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具体流程如下:1. 设定评估周期和频次,例如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
2. 评估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急救专家和相关主管人员。
3. 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评分,可以采用等级制或百分制,评分标准应设定明确。
4. 将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
5.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和培训措施,以提高急救工作的绩效水平。
4. 结论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评估和考核评分标准对于提高急救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
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及考核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及考核评分标准概述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需要制定明确的考核评分标准来衡量急救团队的绩效。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及考核评分标准的指南和建议。
院前急救工作效率的要素高效的院前急救工作是通过以下要素来衡量的:1. 响应时间:从接到急救呼叫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
响应时间应尽量缩短,以确保及时抵达患者处提供急救服务。
2. 现场处理时间: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到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疗机构的时间。
现场处理时间应高效,并符合标准的急救操作流程。
3. 技术操作准确性:对急救人员在现场进行的技术操作进行评估,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操作准确性和技术熟练度是衡量急救团队能力的重要指标。
4. 协调与沟通: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是提供高效急救服务的关键。
团队合作、信息共享和沟通能力应纳入考核评分标准中。
考核评分标准为了衡量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可以采用以下评分标准:1. 响应时间评分:记录每次急救呼叫的接听时间和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
根据不同类型的急救呼叫,设置响应时间的标准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2. 现场处理时间评分:记录每次的现场处理时长,如评估患者状况、实施急救操作等。
根据标准的急救操作流程,设置现场处理时间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3. 技术操作准确性评分:对急救人员在现场进行的技术操作进行评估,并根据操作准确性和技术熟练度进行评分。
4. 协调与沟通评分:考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信息共享和沟通质量等方面。
根据团队协作的表现进行评分。
5. 总分评定:将以上指标的评分综合计算,得出综合评分。
根据不同等级的综合评分,可进行相应的奖励、改进或下属人员培训等。
结论制定明确的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及考核评分标准,能够促进急救团队的绩效提升,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通过对关键要素的评估和综合评分,可以识别出急救团队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急救工作效率。
急诊医院绩效实施方案模板
急诊医院绩效实施方案模板一、前言急诊医院是医疗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急诊医院绩效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急诊医院提供一份绩效实施方案模板,帮助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和实施急诊医院绩效管理工作。
二、绩效目标1. 提高急诊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和治疗时间,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2.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3. 提高医院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绩效实施方案1. 急诊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医疗质量指标:包括患者治愈率、再发率、并发症率等;- 时间效率指标:包括患者等待时间、医生诊疗时间、检验检查时间等;-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药品、设备、人力资源利用率等。
2. 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 设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急诊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 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 - 定期组织绩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3. 绩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建立激励机制,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进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 建立绩效奖金制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医务人员相应的奖金和福利。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绩效管理的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分工;2.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 推行绩效管理制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绩效管理制度;4. 定期评估和改进: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5. 持续监督和督促: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五、结语急诊医院绩效实施方案的建立和落实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绩效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急诊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和患者的满意度。
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
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急诊科医护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医疗安全,促进科室的持续发展。
二、考核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考核标准和流程应明确、透明,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评估。
2、量化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采用可量化的指标来客观评估工作成果,同时结合定性指标评价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
3、激励性原则考核结果应与奖励、晋升、培训等激励措施挂钩,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反馈与改进原则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考核结果,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升绩效。
三、考核对象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考核内容1、医疗质量(1)诊断准确性:通过病历审查、病例讨论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是否准确。
(2)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衡量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3)医疗操作规范:检查医护人员在急救操作、输液、采血等方面是否符合规范流程。
2、工作效率(1)平均接诊时间:从患者进入急诊科到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
(2)平均处置时间:完成一项治疗或检查的平均时间。
(3)床位周转率:统计急诊科病床的使用频率和周转速度。
3、团队协作(1)医护配合默契度:观察医生和护士在急救过程中的协作情况。
(2)跨科室沟通协调:评估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信息传递、协作效果。
4、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患者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
5、职业素养(1)工作责任心:考察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程度、工作的认真程度。
(2)应急处理能力:在突发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和决策能力。
(3)学习与创新: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以及在工作中提出的创新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考核方法1、日常考核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进行日常工作的观察和记录,包括出勤情况、工作表现等。
2、定期考核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采用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上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公布日期】2011.06.16
•【字号】内卫医政字[2011]598号
•【施行日期】2011.06.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院前急救机
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通知
(内卫医政字〔2011〕598号)
各盟市卫生局: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院前急救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9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盟市卫生局要根据卫生部《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考核实施细则。
二、各院前急救机构要在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卫生部《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试行)》,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考核项目指标,制定本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鼓励院前急救相关人员重学习、练技术、强服务,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院前急救人员积极性,积极推进院前急救事业发展。
三、各盟市卫生局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的绩效考核,指导各院前急救机构开展人员绩效考核,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上报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
*******
联系电话:************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院前急救(120)绩效考核
120月绩效考核(奖惩)制度
一、出诊医师一次20元;驾驶员一次15元;担架员一次10元;
二、交接班
1.医师未及时填写交接班记录,因仪器故障而影响出车的扣50元,造成纠纷的按相关处罚条例处罚;
2.驾驶员未及时填写交接班记录,因车辆故障而影响影响出车的扣50元,造成纠纷的按相关处罚条例处罚;
三、病历、质控量表
院前急救病历每月检查,根据病历质量评分表,平均分低于80分扣20元;80-90分扣10元;有漏写,经查实,每份扣50元;未按要求及时填写质控量表一次扣5元。
四、出车反应时间
无特殊情况下超过3分钟出车,医师、驾驶员、担架员一次各扣20元;特殊情况下未及时汇报一次扣10元。
五、按病种要求未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的发现一次予例会通报批评,并扣20元。
六、拒绝出车的予例会通报批评,扣100元,如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相关处罚条例处罚。
七、患者投诉,经查实无明显医疗过错的予以例会通报批评;如发生医疗过错按相关处罚条例处罚。
八、心肺复苏成功团队一次奖励100元;
九、团队获得锦旗,予例会点名表扬,并予100元奖励。
120急救员绩效考核
120急救员绩效考核
120急救员日常绩效考核
根据我院《120急救员交接班制度》和《120急救员工作制度》制定120急救员日常绩效考核内容如下:
1.遵守医院相关规定,杜绝干私活和私收费,一经发现给与当月绩效清零处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2.改善工作态度,提高服务理念,发生无故拒载或因态度、设备检查交接不到位、低级技术事故原因的投诉事件给与当月绩效清零处理,并视情况给与罚款。
3.每日参加交接班,特殊原因需提前请假,迟到一次扣2分。
4.记录本登记出现漏登、错登、字迹潦草不能辨认、记录信息不全等,每发现一次扣1分。
5.未按规定携带急救箱和对讲机接诊的,发现一次扣1分。
6.危重病人院前未与急诊科沟通的,发现一次扣2分,如因此造成严重后果者遵照第2条给与处罚。
7.发生特殊情况或不良事件及时与相关领导沟通,隐瞒不报或延误上报造成后果自负,视情况给与扣分处理。
8.未按规定进行人员和物品交接班的,发生后果由接班者负责,并视情况扣除当事人1-10分。
9.积极参加急诊科日常诊疗及相关活动,出现消极怠工,散播负面信息等情况追究当事人责任并视情况扣除1-100分。
注:绩效采取100分制,奖金按照最终得分比例发放。
120绩效考核细则
使用管理
按按操作程序正确使用通信设备,有故障及时报修并记录。
个人
有故障未及时报修,每起扣50元。
应急处置
作发生突发重大事件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个人
未完成登记,每例扣20元;重大突发事件未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每例扣50元,影响救援工作,扣100元至全部奖金。
信息记录
做好调度信息登记,信息录入要求做到及时、完整、正确。
医驾
药品过期,仪器损坏、丢失、故障未及时报修,每例扣相关责任人50元至全部奖金;车辆未运行时发生仪器丢失的,每例同时扣医驾人员50元至全部奖金。
担架车使用前检查是否安全,有问题及时处理;担架床保持清洁,有污垢及时清洗;每天检查氧气瓶内氧气是否充足,空瓶及时调换。
担架床有明显污垢,每例扣20元;担架车有问题未及时处理或驾驶员未及时完成修复而影响救援,每例扣50元至全部奖金。
医疗收费
管理
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急救服务费,所收的款项应在中心规定时间内及时上交到财务科,不得迟交、漏交、涂改等。
驾驶员
未按规定乱收费,发生有效投诉,扣当月奖金的1-5%;
安全搬运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搬运病人,正确使用和操作担架车(床);搬运病人时,医生、驾驶员相互配合、共同搬运。
医驾
违反操作规程或未共同搬运病人,造成不良后果,扣100元至全部奖金。
个人
月平均电话受理和调度时间超出90秒,扣20元;平均摘机时间超过5秒钟,扣40元。
受受理120电话时应准确掌握四要素,用语规范,语气温和、语速相适。急救任务在派车后及时回电确认地址及病情,了解现场情况。出现意外情况应及时应变,积极与对方沟通。
个人
按照《XX区急救站调度科日常受理规范考核细则》执行,每月开展个人受理规范考核。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评定评分标准
院前急救工作绩效及评定评分标准1. 引言院前急救工作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评估院前急救工作的绩效,制定评定评分标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的目标和标准。
2. 绩效评定目标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的目标是确保高质量的急救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评定的结果可以用于改进急救工作流程和提升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
3. 评定评分标准以下是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的标准和评分:3.1 急救响应时间- 评分标准:- 响应时间在5分钟以内:满分10分- 响应时间在5-10分钟之间:满分8分- 响应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满分6分- 响应时间超过15分钟:满分4分- 响应时间超过30分钟:满分2分- 响应时间超过60分钟:满分0分3.2 急救操作技能- 评分标准:- 操作规范、准确无误:满分10分- 操作基本规范,但有轻微错误:满分8分- 操作不规范,但没有对患者造成损害:满分6分- 操作不规范,对患者造成轻微损害:满分4分- 操作不规范,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满分2分- 操作不规范,对患者造成重大损害或致命后果:满分0分3.3 急救团队协作- 评分标准:- 团队协作默契,高效配合:满分10分- 团队协作良好,但有轻微配合问题:满分8分- 团队协作一般,配合存在问题:满分6分- 团队协作较差,配合明显不足:满分4分- 团队协作很差,配合严重不足:满分2分- 团队协作无法完成任务:满分0分3.4 急救记录完整性- 评分标准:- 记录完整、准确无误:满分10分- 记录基本完整,但有轻微遗漏或错误:满分8分- 记录不完整,有较多遗漏或错误:满分6分- 记录严重不完整,遗漏或错误较多:满分4分- 记录非常不完整,遗漏或错误明显:满分2分- 未做任何记录:满分0分4. 总结通过制定院前急救工作绩效评定的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地评估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这有助于提高急救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急救服务。
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坚持院前急救工作的公益性。
根据院前急救人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方法,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管理(一)卫生部负责制订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指导全国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开展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确保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院前急救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细化考核项目指标,制定本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院前急救机构根据设定的项目和指标,可采取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对象考核对象为从事应急救治医疗服务的院前急救机构的在岗人员。
四、考核内容(一)出勤考核(15分)。
包括正常出勤、因公加班、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
(二)业务考核(60分)。
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
业务考核内容应当按照以下岗位进行分类:1.医师: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随车抢救设备使用、院前急救综合素质、现场抢救成功率、危重症处理率、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病历书写情况、医德医风情况、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以及学术科研等。
2.护士: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徒手心肺复苏、行进间治疗操作、随车监护仪器使用、车载器械(具)和药品的完好率等。
3.驾驶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车辆状态和安全行车、复杂路况驾驶、故障判断与排除、交通法律法规的掌握等。
4.调度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呼救受理时间、调派的合理性、基础急救医疗知识、计算机文字输入速度、常用电话号码和地理信息的认知、调度系统和通讯工具的掌握、识图技术、速记技能、消防器材使用、普通话和应用英语会话等。
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
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1. 概述急诊科作为医院最重要的门户之一,承担着接诊、救治急危重病人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急诊科绩效考核方案,以便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激励。
2. 考核指标2.1 门急诊接诊量门急诊接诊量是衡量急诊科工作繁忙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以每日、每周或每月的接诊量为考核指标。
接诊量高低直接反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2.2 门急诊病人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是评价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急诊科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可以全面了解病人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评价。
2.3 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成功率是评估急诊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抢救成功率高低反映了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2.4 医院资源利用率急诊科的运作不仅仅依赖于医务人员的工作,还需要充分利用医院的资源,包括设备、药品等。
医院资源利用率直接影响了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诊治质量。
3. 考核流程3.1 数据收集根据以上列出的考核指标,急诊科应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系统,收集和记录各项指标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
3.2 指标评估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对每个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分标准,将每个指标的值映射到相应的分数。
3.3 绩效考核结果汇总将所有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每个医务人员的绩效得分。
绩效得分可以按照不同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4 绩效反馈和激励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其绩效得分,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
激励可以包括奖金、晋升、荣誉称号等,以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4. 考核周期和频率4.1 考核周期急诊科绩效考核应设立合理的周期,一般可按季度或半年为周期进行考核。
较长的考核周期可以更好地反映医务人员的持续工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院前急救机构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公益性,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正确导向的原则。
绩效考核应当突出社会效益第一,通过项目和指标的设定与考核,引导院前急救机构追求社会效益,体现院前急救工作的公益性。
(二)全面考核的原则。
通过建立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对影响院前急救工作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考核。
(三)客观考核的原则。
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的需求,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判院前急救机构的运行及管理状况。
(四)有利发展的原则。
绩效考核应当在综合反映院前急救机构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院前急救机构履行
职责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组织管理
(一)卫生部负责制订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指导全国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工作。
(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院前急救机构考核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本省(区、市)院前急救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
(三)院前急救机构主管部门对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之一,保证院前急救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院前急救机构要积极配合考核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院前急救能力,落实公益性。
三、考核对象
考核的对象是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站)和急救分中心等医疗机构。
其他类型院前急救机构参照本方案进行考核。
四、考核内容
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机构建设、日常急救、应急救援、学科建设、急救培训、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七个部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
地实际,对考核项目和指标进行调整和细化。
(一)机构建设(15分)。
院前急救机构的房屋、车辆、人员和通讯等设备设施应当按照标准配置;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日常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
(二)日常急救(25分)。
日常工作重点考核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等,包括急救出车次数、急救人次、紧急呼救受理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与途中救治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医疗行车和消防安全以及车辆、通信和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
(三)应急救援(15分)。
应急救援重点考核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能够保证紧急救援工作的及时高效,包括应急预案的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预案演练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集结时间、处理效果等。
(四)学科建设(10分)。
学科建设重点考核学科带头人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情况,包括带头人要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人才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完善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能够经常性开展学术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达到要求,承担科研项目和课题,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论文发表。
(五)急救培训(10分)。
培训工作重点考核对内部员工、辖区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中的急救中心(站)医务人员、其他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相关急
救常识普及宣传和急救技能普及培训。
(六)医疗质量(15分)。
医疗质量重点考核符合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规范的情况,主要包括危重病人处置、病历质量和医疗事故等。
(七)社会效应(10分)。
社会效应重点考核行风情况、公众对120电话知晓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相关部门的评价等。
五、考核结果
院前急救机构绩效考核采取百分制,按照分值设定和总体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其中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核结果的应用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
院前急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院前急救机构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坚持院前急救工作的公益性。
根据院前急救人员岗位的不同特点,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
价相结合方法,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管理
(一)卫生部负责制订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的相关政策,指导全国院前急救机构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二)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辖区内院前急救机构开展人员绩效考核工作,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确保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
(三)院前急救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细化考核项目指标,制定本单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院前急救机构根据设定的项目和指标,可采取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从事应急救治医疗服务的院前急救机构的在岗人员。
四、考核内容
(一)出勤考核(15分)。
包括正常出勤、因公加班、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
(二)业务考核(60分)。
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
业务考核内容应当按照以下岗位进行分类:
1.医师: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随车抢救设备使用、院前急救综合素质、现场抢救成功率、危重症处理率、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病历书写情况、医德医风情况、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以及学术科研等。
2.护士: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徒手心肺复苏、行进间治疗操作、随车监护仪器使用、车载器械(具)和药品的完好率等。
3.驾驶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车辆状态和安全行车、复杂路况驾驶、故障判断与排除、交通法律法规的掌握等。
4.调度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呼救受理时间、调派的合理性、基础急救医疗知识、计算机文字输入速度、常用电话号码和地理信息的认知、调度系统和通讯工具的掌握、识图技术、速记技能、消防器材使用、普通话和应用英语会话等。
5.管理人员:包括履行职务情况、完成任务情况、落实目标责任制情况、应急预案的掌握与运用、急救管理学术水平等。
6.工勤人员:包括工作数量和质量、履行职务情况、完成额定任务情况、工作积极性、遵章守纪和服从管理等。
7.担架员等:包括工作量、各种担架操作、安全抬运情况、四大技术掌握、消防器材使用等。
8.其他人员: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
(三)评价考核(15分)。
包括上级及有关部门的考核评价,社会评价包括患者、媒体以及社会其他部门的评价,院前急救系统行业管理部门的检查考核等。
(四)特殊考核(10分)。
包括参与重大事件抢救或重大活动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等。
五、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采取百分制量的形式,分为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考核结果的应用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