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轨道电子排布规律(一)
元素电子排布规律
洪特规则德国人洪特(F.Hund)根据大量光谱实验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即分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因为这种排布方式原子的总能量最低。
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
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 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1适用范围该定则只适用于LS 耦合的情况。
有少数例外是由于组态相互作用或偏离LS 耦合引起的。
该定则可用量子力学理论和泡利不相容原理来解释。
该定则对确定自由原子或离子的基态十分有用。
2洪特规则前提洪特规则前提:对于基态原子来说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
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
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不同的2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 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作为洪特规则的补充,能量相等的轨道全充满、半满或全空的状态比较稳定。
根据以上原则,电子在原子轨道中填充排布的顺序为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3详细信息具体内容:对于特定电子排布,不同组态的LS耦合,洪特规则确定了能量排列顺序:(1)总自旋S越大,能量越低(2)S相等情况下,总轨道角动量L越大,能量越低(3)在S和L都相等情况下,对于未满半壳层或刚好半壳层,总角动量J越小能量越低,否则,J越大能量越低。
下面我们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原则来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几个实例。
氮(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二层的2s轨道中。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 H2O、H3O F HF、Ne、Na Mg2、Al3等。
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 H2S、Cl HCl、Ar、K Ca2、PH4等。
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4、H3O F OH NH2;HS Cl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1H(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 ①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 ②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
全满(s2、p6、d10、f14) 半满(s1、p3、d5、f7) 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原理
1 1.能量最低原理
排布 规律
2 2.泡利不相容原理
3 3.洪特规则
4,轨道表示式 原子核外电子不同运动状态
2
1,(2009)以下表示氦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 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
A.:He
B.
C.1s2
D.
2,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基态时具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共有( )
A.5
B.6
C.7
D.8
2
写出24Cr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和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54s1
能级交错
E(4s) < E(5s) < E(6s) <
E(3d) E(4d) E(5d)
2
5, 什么是基态,激发态光谱是如何产生的
原子的发射与吸收光谱
低能量轨道电子
吸收能量 原子吸收光谱
高能量轨道电子
释放能量 原子发射光谱
低能量轨道电子
2
6, 同一能级电子排布是如何排布的遵循什么规律
2
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 个电子存在 。
(2)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
①原子实:将原子内层已达到稀有气体结构 的部分写成原子实,以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 外加方括号表示。
②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外围电子发生变化, 而原子实不受影响。
③也可以省去原子实,直接写出原子外围电 子排布式。
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与原子能级图
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与原子能级图在原子结构中,电子的排布规律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化学行为。
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在原子的能级上,形成了原子能级图。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能级图的构建。
一、电子排布规律1. 起始原则: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中的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和自旋量子数ms)不能完全相同。
因此,首先填充最低能级的电子。
2. 奥卡规则:根据奥卡规则,电子填充顺序为按照能级的升序(主量子数n增大)填充。
当能级相同时,按照角量子数l的升序填充。
这一规则保证了电子填充的有序性。
3. 霍克规则:根据霍克规则,每个轨道(具有相同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电子组合)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这2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相反。
这一规则成为“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例外。
二、原子能级图在原子能级图中,横坐标表示主量子数n,纵坐标表示能量。
每条横线代表一个能级,能级距离越小,电子的能量越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子能级图:1. 氢原子: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根据能级公式En = -13.6/n^2(n为主量子数),氢原子的能级图为一系列离散的水平线。
每条水平线上的能级数目由角量子数l决定。
2. 多电子原子: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更为复杂。
由于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得能级分裂成了更多的子能级。
不同角量子数对应的子能级之间存在能级差。
3. 周期表:通过观察周期表中的元素,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子能级图的一些规律。
周期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主量子数n的能级,而每个周期表中的元素代表不同的电子填充顺序。
总结起来,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起始原则、奥卡规则和霍克规则是主要的规律。
而原子能级图则是用来表示不同能级和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关系。
通过研究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能级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的性质和化学行为。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与原子能级图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描述原子结构的重要工具。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2、最外层不超过8个。
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5、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6、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扩展资料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氦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0价。
4、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一条,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M 层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5、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审题和书写规范:看清是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勿忘记原子核内的“+”号。
二、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4倍的元素: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与原子能级图
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与原子能级图一、引言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含了质子、中子和电子。
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能级图是描述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原子能级图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电子排布规律1. 电子填充顺序根据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在填充原子的轨道时遵循一定的顺序。
这个顺序是由能量最低的轨道开始,逐渐填充能量较高的轨道。
具体来说,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即按顺序填充1s、2s、2p、3s、3p等轨道。
这被称为“奥本豪斯原理”。
2. 电子数量限制每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根据“洪特规则”,每个轨道的能级为2n^2,其中n代表主量子数。
例如,1s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2s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2p轨道最多容纳6个电子。
每个轨道按照能量的顺序填充电子,直到达到其最大容纳限制。
3. 配对电子和自旋规则在填充各个轨道时,电子会尽量保持单配对。
这是由“洪特规则”的一部分,也被称为“洪特规则的第二条”。
配对的电子在同一个轨道中,一个电子的自旋向上,另一个电子的自旋向下。
这是为了使电子自旋状态相对稳定,并满足能量最低的排布要求。
三、原子能级图原子能级图是以能量为纵轴,电子排布和能级情况为横轴的图表。
通过原子能级图可以清晰地描述原子中的电子排布和能级分布情况。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876能级(能量) 54321在能级图中,每个能级上都有一定的能量值,代表了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通过在相应的能级上填充电子,可以描述原子中的电子结构和排布情况。
四、案例分析:氢原子的电子排布和能级图以氢原子为例,我们可以利用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能级图来描述其电子结构。
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和能级图如下:电子排布:1s1能级图:1s在能级图中,电子位于1s能级上,表示氢原子中只有一个1s轨道上的一个电子。
五、结论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了解了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能级图的应用。
第一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学生版)
第3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一、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应优先排布在 的能级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 的能级里。
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如构造原理所示(对于1~36号元素来说,应重点掌握和记忆“1s → →4p ”这一顺序)。
2.泡利原理(1)原理内容: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 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 ,用方向相反的箭头“↑↓”表示。
(2)电子排布图 ①将每一个原子轨道用一个方框表示,在方框内标明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式子。
②以铝原子为例,电子排布图中各符号、数字的意义为3.洪特规则(1)内容: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2)特例在等价轨道(同一能级)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具有 的能量和 的稳定性。
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充满:p 6、d 10、f 14全空:p 0、d 0、f 0半充满:p 3、d 5、f 7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 ,为半充满状态,易错写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判断正误(1)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可以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2)若将15P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 22s 22p 63s 23p 2x 3p 1y ,它违背了泡利原理( )(3)2p 3x 只违背了洪特规则( ) (4)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 23p 2,其有14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深度思考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 能级和3d 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哪些违反了泡利原理,哪些违反了洪特规则。
(1)(2)(3)(4)(5)(6)违反泡利原理的有______,违反洪特规则的有______________。
2.用规范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电子排布情况。
(1)画出硼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共有____种运动状态。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及全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1。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 纳两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相反,在多电子原 子中不可能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 理的条件下,各电子将优先占据能量较低 的原子轨道。
构造原理
例题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Na、Ca、
Ar、Br原子核 外的电子排布式 Na: 1s2 2s2 2p6 3s1
吸 收 光 谱
吸收光能
吸 收 能 量
放 出 能 量
以光的形式 释放能量
发 射 光 谱
基态原子
基态、激发态相互转化的能量关系
光谱与光谱分析: (1)原子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 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 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2)光谱分析:
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如:1868年根据太阳光谱中有一条地球已知元素 中所没有的鲜黄色的明线,发现了元素氦。
试根据构造原理写出24Cr
29Cu
的电子排布式。
洪特规则的补充原则: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 半充满、全空时能量较低,体系较稳定。如 p3、p6、d5、d10 等轨道,都是较稳定的。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 跃迁到较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
Ca: 1s2 2s2 2p6 3s2 3p6 4s2 Ar: 1s2 2s2 2p6 3s2 3p6 Br: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5 [Ar] 3d10 4s2 4p5
练习:根据构造原理写出Mg、V、Zn、 Kr原子核
V: 1s2 2s2 2p6 3s2 3p6 3d34s2 23 Zn: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30 Kr :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2 4p6 36 练习:画出N、S原子核 外的电子排布的轨道式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完美版]PPT
某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其它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排布2n2个电子。
3.洪特规则 某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其它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_____ 氖2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过程:给原子拍照。 结果:很像在原子核外有一层疏密不等的“云”。
理解电子云
注意:每一个小黑点 只代表电子在该处出 现一次,并不代表有 一个电子。
一个点没有多大意义, 众多点的疏密不同才 有意义。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按能量高低在核外分层排布。 1234567 K LMNO P Q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V是____W是____X是_____Y是____Z是_____
答案:H、O、Al、S、K
A.
B.
C.
D.
2.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 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
A.14
B.15 C.16
D.17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圆周运动
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 次外层电子数一定是2或8
D.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的原子
课堂练习2
1.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 ____硅_2__8_4___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1.5倍;_硼__2__3_
(3)C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 __氖___2_8__
元素周期表中的电子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电子结构进行排列。
而这种排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电子排布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元素周期表中的电子排布规律。
1. 电子构型简介电子构型是描述一个原子中各电子的分布方式,通常以1s²、2s²2p⁶等形式表示。
其中的数字代表能级,字母代表轨道,上标数字则代表轨道中电子的数目。
2. 电子填充顺序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尔巴规则和洪特规则,电子填充顺序遵循以下规律:- 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一个原子的一个轨道不能同时容纳两个具有相同自旋量子数的电子,即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量子数相反。
- 奥尔巴规则:填充能级时,先填充能量低的轨道,再填充能量高的轨道。
- 洪特规则:每个轨道都要填满一个电子后,才能开始填充第二个电子。
3. 电子排布的规律根据电子填充顺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层能级(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填充1s轨道;- 第二层能级(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填充2s、2p轨道;- 第三层能级(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填充3s、3p、3d轨道;- 第四层能级(N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填充4s、4p、4d、4f轨道;- 第五层能级(O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填充5s、5p、5d、5f轨道;- 各能级以此类推。
4. 电子排布的例子以氧元素(O)为例,氧的原子序数为8,即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
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氧的电子构型可以表示为1s²2s²2p⁴。
其中,1s²表示第一层的1s轨道中有2个电子,2s²表示第二层的2s轨道中有2个电子,2p⁴表示第二层的2p轨道中有4个电子。
5. 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与其电子排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子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活性、原子半径等性质。
- 原子的化学活性:具有不完全填满轨道的元素相对较活跃,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第3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目标定位]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两原理一规则”,会正确书写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一、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的电子应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由里到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如构造原理所示(对于1~36号元素来说,应重点掌握和记忆“1s →2s →2p →3s →3p →4s →3d →4p ”这一顺序)。
2.泡利原理(1)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这一原理被称为泡利原理。
(2)因为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 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从能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方向四个方面来说明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的。
如氟原子的电子排布可表示为1s 22s 22p 2x 2p 2y 2p 1z ,由于各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9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互不相同。
3.洪特规则(1)在相同能量的原子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就是洪特规则。
(2)通俗地说,洪特规则可以表述为电子总是尽量自旋平行地分占不同的轨道。
如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而不是。
(3)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同一能级)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
相对稳定的状态⎩⎪⎨⎪⎧全充满:p 6、d 10、f 14全空:p 0、d 0、f 0半充满:p 3、d 5、f 7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为半充满状态,易错写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两原理一规则”(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分布要尽可能地使原子的能量最低。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能量相同)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图
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图原子结构是描述原子内部电子分布的方式,元素的电子排布图是一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图通过一系列箭头和线来表示各个能级内的电子分布情况。
根据元素的原子数和电子数规律,我们可以用电子排布图准确地描述每个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
1号元素:氢(H)氢元素只有一个电子,位于1s轨道中。
2号元素:氦(He)氦元素有两个电子,分别位于1s轨道中。
3号元素:锂(Li)锂元素有三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第三个电子位于2s 轨道。
4号元素:铍(Be)铍元素有四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两个电子位于2s 轨道。
5号元素:硼(B)硼元素有五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三个电子位于2s 和2p轨道。
6号元素:碳(C)和2p轨道。
7号元素:氮(N)氮元素有七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五个电子位于2s 和2p轨道。
8号元素:氧(O)氧元素有八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六个电子位于2s 和2p轨道。
9号元素:氟(F)氟元素有九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七个电子位于2s 和2p轨道。
10号元素:氖(Ne)氖元素有十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八个电子位于2s 和2p轨道。
11号元素:钠(Na)钠元素有十一个电子,前两个电子位于1s轨道,后九个电子分别位于2s和2p轨道、3s轨道。
12号元素:镁(Mg)位于2s和2p轨道、3s轨道。
以下为13~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图:13号元素:铝(Al)[Ne] 3s² 3p¹14号元素:硅(Si)[Ne] 3s² 3p²15号元素:磷(P)[Ne] 3s² 3p³16号元素:硫(S)[Ne] 3s² 3p⁴17号元素:氯(Cl)[Ne] 3s² 3p⁵18号元素:氩(Ar)[Ne] 3s² 3p⁶19号元素:钾(K)[Ne] 3s² 3p⁶ 4s¹20号元素:钙(Ca)[Ne] 3s² 3p⁶ 4s²21号元素:钪(Sc)[Ar] 3d¹ 4s²22号元素:钛(Ti)[Ar] 3d² 4s²23号元素:钒(V)[Ar] 3d³ 4s²24号元素:铬(Cr)[Ar] 3d⁵ 4s¹25号元素:锰(Mn)[Ar] 3d⁵ 4s²26号元素:铁(Fe)[Ar] 3d⁶ 4s²27号元素:钴(Co)[Ar] 3d⁷ 4s²28号元素:镍(Ni)[Ar] 3d⁸ 4s²29号元素:铜(Cu)[Ar] 3d¹⁰ 4s¹30号元素:锌(Zn)[Ar] 3d¹⁰ 4s²31号元素:镓(Ga)[Kr] 4d¹⁰ 5s² 5p¹32号元素:锗(Ge)[Kr] 4d¹⁰ 5s² 5p²33号元素:砷(As)[Kr] 4d¹⁰ 5s² 5p³34号元素:硒(Se)[Kr] 4d¹⁰ 5s² 5p⁴35号元素:溴(Br)[Kr] 4d¹⁰ 5s² 5p⁵36号元素:氪(Kr)[Kr] 4d¹⁰ 5s² 5p⁶以上便是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图。
电子轨道能级顺序口诀
电子轨道能级顺序口诀
电子排布规律口诀: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n代表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是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带负电,电量为1.602176634×10-19库仑,是电量的最小单元,质量为9.10956×10-31kg,常用符号e表示。
1897年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
一切原子都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运动的若干电子组成。
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如金属导线中的电流。
利用电场和磁场,能按照需要控制电子的运动(在固体、真空中),从而制造出各种电子仪器和元件,如各种电子管、电子显微镜等。
电子的波动性于1927年由晶体衍射实验得到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3个sp2杂化轨道中有2个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σ单键,还有1个sp2轨道则与另一个C的sp2轨道形成头对头的σ键,同时位于垂直方向的pz轨道则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了π键。也就是说碳碳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即双键中两个键是不等同的。π键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小于σ键,π键不稳定,容易断裂,所以含有双键的烯烃很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如乙烯(H2C=CH2)和氯(Cl2)反应生成氯乙烯(Cl—CH2—CH2—Cl)。
l ≤ n - 1 l = 0,1,2,…, ( n -1)
|m| ≤ l m = 0,±1,±2, … , ±l
每一组轨道量子数n、l、m,可以确定一个函数,即:
波函数Ψ(r,θ,φ ):代表电子运动的一种稳定状态,俗称原子轨道。
径向波函数R(r):由n和l决定,它描述波函数随电子离核远近(r)的变化情况.
能级交错:由于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使不同轨道上的电子能级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能级上的交错。———————————————————————————————————————————————
一、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1. 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192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锷将光的波动方程引申来描述原子中单个电子运动规律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即:
另外:
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就是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最低的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也就是尽可能使体系能量最低.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后来量子力学证明,电子这样排布可使能量最低,所以洪特规则可以包括在能量最低原理中,作为能量最低原理的一个补充.能级交错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如4s反而比3d的能量小,填充电子时应先充满4s而后才填入3d轨道。过渡元素钪的外层电子排布为4s23d1,失去电子时,按能级交错应先失去3d电子,成为4s23d0,而从原子光谱实验得知,却是先失4s上的电子成为4s13d1。这是由于3d电子的存在,削弱了原子核对4s电子的吸引而易失去的。过渡元素离子化时,大体是先失去ns电子,但也有先失去(n-1)d电子的,像钇等。能级交错的顺序不是绝对不变的,在原子序数大的原子中,3d轨道可能比4s轨道的能量低。)
s p d f
轨道空间伸展方向数: 1 3 5 7 ( m的取值个数)
n, l 相同,m不同的轨道能量相同。也即同一亚层中因m不同所代表的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通常将能量相同的轨道互称为等价轨道或简并轨道。
三个量子数的取值关系:
L 受 n 的限制:
n =1 l = 0 m = 0
为了解的方便,常把直角坐标 x、
y、z 换成极坐标 r 、θ、φ 表示,
换算关系是:
在解方程时,为了使解出的函数有合理的物理意义,还必须引入一套参数 n、l、m 作为限制条件。这一套参数在量子化学中称为量子数。其取值规则为:
n = 1,2, 3,…,∞ n 为自然整数
首先,根据对于原子的观察得,每个电子层还分亚层。SPDFG。。。。S层电子的电子云是球形的(电子云仅代表电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概率,越密集代表概率越大),只有一个方向,P层在XYZ轴展开,有三个伸展方向,D层有五个,分别为XY,XZ,YZ,X平方,Y平方——Z平方。以下类推。
对于电子的排布顺序,看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级交错(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又称泡利原子、不相容原理。1925年由奥地利物理学家W.泡利提出。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如氦原子的两个电子,都在第一层(K层),电子云形状是球形对称、只有一种完全相同伸展的方向,自旋方向必然相反。每一轨道中只能客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每个电子层中可能容纳轨道数是n2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是2n2。
例如: l s 至 n s 的角度部分函数为:
s 的角度函数与角度无关,是以半径为 r 的球形。
p 轨道的轨道的角度分布函数与方向有关。
如Y 2pz 为:
Y 2pz= ( 3/4π) 1/2 cos θ
(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几率密度大小的形象化描述。几率密度 = |Ψ |2,|Ψ |2 的图象称为电子云。
(四)原子能级
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能级除受主量子数(n)影响外,还与副量子数(l)有关,其间关系复杂。下图表示了若干元素原子中能级的相对高低。
由图可以看出:
(1)单电子原子(Z=1)中,能量只与n有关,且n↑,E↑
(2)多电子原子(Z≥ 2)中,能量与n、l有关。
式中:x、y、z — 是电子的空间直角坐标
Ψ — 波函数(是三维空间坐标x、y、z 的函数)
E — 系统的总能量
V — 系统的势能(核对电子的吸引能)
m、E、V 体现了微粒性,Ψ 体现了波动性。
氢原子体系的 Ψ 和与之对应的 E 可以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得到,解出的每一个合理的Ψ 和E ,就代表体系中电子运动的一种状态。可见,在量子力学中是波函数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副量子数 l = 0, 1, 2, 3, 4, …, n -1 (共可取 n 个值))
亚层符号 s, p、 d、 f、 g……
轨道形状 园球 双球 花瓣 八瓣
(三) 磁量子数(m)
确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 = 0, ±1, ±2, ±3, …, ±l 共可取值( 2l +1)个值
n =2 l = 0, 1 m = 0
n =3 l = 0, 1, 2 m = 0, ±1, ±2
m 的取值受l 的限制:如
l = 0 m = 0
l = 1 m = -1, 0, +1
l = 2 m = -2, -1, 0, +1, +2
三个量子数的一种组合形式决定一个Ψ ,而每一个Ψ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所以三个量子数都有确定值时,即确定核外电子的一种电子运动状态。
二、轨道量子数与原子能级
从解薛定谔方程所引进的一套参数 n, l, m(称为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以及取值的组合形式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如下:
(一)主量子数(n)
描述电子离核的远近,确定原子的能级或确定轨道能量的高低。决定轨道或电子云的分布范围。一般,n 值越大,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主量子数所决定的电子云密集区或能量状态称为电子层(或主层)。
杂化轨道种类很多,如三氯化硼(BCl3)分子中B有sp2杂化轨道,即由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组合成3个sp2杂化轨道,在氯化铍(BeCl2)中有sp杂化轨道,在过渡金属化合物中还有d轨道参与的sp3d和sp3d2杂化轨道等。以上几例都是阐明了共价单键的性质,至于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双键和三键的形成,又提出了σ键和π键的概念。如把两个成键原子核间联线叫键轴,把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成键,称为σ键。把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肩并肩”的方式重叠,称为π键。例如在乙烯( )分子中有碳碳双键(C=C),碳原子的激发态中2px,2py和2s形成sp2杂化轨道,这3个轨道能量相等,位于同一平面并互成120℃夹角,另外一个pz轨道未参与杂化,位于与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碳碳双键中的sp2杂化如下所示。
主量子数n 1, 2, 3, 4, 5, 6, 7, … (共取n个值)
电子层符号 K,L,M,N, O, P, Q , …
(二)角量子数(副量子数)( l )
同一电子层(n)中因副量子数(l)不同又分成若干电子亚层(简称亚层,有时也称能级)。 l确定同一电子层中不同原子轨道的形状。在多电子原子中,与 n 一起决定轨道的能量。
因而用 Y 2( θ,φ ) - θ,φ 作图即得到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其图形与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相似,不同之处有两点:
① 由于Y ≤1,Y2 ≤Y (更小),所以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瘦些。
②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有+、- 号之分,( Y 有正负号,代表波函数的对称性并不代表电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没有正负号。
角度波函数.Y ( θ,φ ):由l和m决定,描述波函数随电子在核的不同方向的变化情况,
通常将l=0,1,2.3,…的轨道分别称为s轨道、p轨道、d轨道、f轨道、…
2. 原子轨道及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1)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分布图:
Y (θ,φ) ——θ、φ 作图而成。
电子云常用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
把占90~95%的几率分布用匡线匡起来,形成电子云的界面图,故也可用电子云的界面图来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分布。
注意: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仅其物理量是量子化的,而且从电子云概念可知,微观粒子在空间的分布还具有统计性规律。即电子虽不循着有形的轨道或途径运动但它在空间的分布总有一个几率或几率密度较大的范围。因此,尽管电子决不像宏观物体运动那样,呈现某种几何形状的轨道或途径。
三、电子的自旋与电子层的最大容量
1.自旋量子数(ms)
用分辨能力很强的光谱仪来观察氢原子光谱,发现一条谱线是由靠得非常近的两条线组成,为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1925年琴伦贝克和高斯米特,根据前人的实验提出了电子自旋的概念,用以描述电子的自旋运动。
杂化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对共价键的本质和特点做了有力的论证,但它把讨论的基础放在共用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上,在解释许多分子、原子的价键数目及分子空间结构时却遇到了困难。例如C原子的价电子是2s22p2,按电子排布规律,2个s电子是已配对的,只有2个p电子未成对,而许多含碳化合物中C都呈4价而不是2价,可以设想有1个s电子激发到p轨道去了。那么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都有不成对电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但s和p的成键方向和能量应该是不同的。而实验证明:CH4分子中,4个C-H共价键是完全等同的,键长为114pm,键角为109.5°。BCl3,BeCl2,PCl3等许多分子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为了解释这些矛盾,1928年鲍林(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的价键理论。他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提出:在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几个原子轨道在成键时,可以互相叠加重组,成为相同数目、能量相等的新轨道,这种新轨道叫杂化轨道。C原子中1个2s电子激发到2p后,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重新组合成4个sp3杂化轨道,它们再和4个H原子形成4个相同的C-H键,C位于正四面体中心,4个H位于四个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