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二0一年月日

经济开发区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基于不同主导因素会形成不同的集群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及其形成机理,根据开发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开发区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因素,寻找适合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期望能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集群分类;生成机理;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产业集群

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政府利用外资的“试验田”。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我国获得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创造就业、增加税收的重要载体,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或地方政府展示区域形象的亮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开发区并没有根据自身资源环境、区域特色,发展适合的产业,而是在产业功能、结构、模式上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所吸引的投资多数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段,以加工装配为主,加之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外资对中国本土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循环中,作为外资占主体的开发区,研究其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加强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开发区、所处地区以及中国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产业集群理论是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能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经济开发区适宜发展产业集群使开发区的发

展和本地经济密切相关。

产业集群的新理念可以使人们认识到经济行为应建立在积极的社会参与和协作的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消除那些存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可以使企业在创新、竞争、生产、出口、效率化和专业化中提高经济绩效。企业进入开发区的动力是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这种对企业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堆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也不能把集群的优势作用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努力发掘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开发区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王缉慈比较分析了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区别,认为工业园区作为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区域,是一种吸引外资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政策手段,而产业集群应该是促进企业繁衍及其互动和创新的发动机,将传统的工业园区转化为具有功能联系的产业集群,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设施,发展支持企业合作的产业文化、培育支持创新的支撑机构等软环境或许更加重要。

目前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产业集群,在各集群形成过程中, 基于不同主导因素会形成不同的集群模式。结合开发区经济特点,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集群形成的机理, 可以为政府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引导开发区经济向高效率集群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主导下设立的,这种产业集群形态与市场经济中自发形成的集群在形成主导因素、布局特征以及演进机理等诸方面有着本质区别。本文将在对产业集群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集群产生的机理进行比较,分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及其分类研究

1.集群形成机理及其分类的概述

我国的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五类: 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智力密集地区、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乡镇企业集聚而形成的企业网络以及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网络。[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综合处(2004)根据我国产业集群的结构,将我国产业集群划分为三类:古典的产业集群区——“马歇尔

产业区”;“龙头+网络”的形式,其特征是龙头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中发挥创新和导向作用、横向支撑作用、纵向纽带作用,众多中小企业和家庭工厂形成网络状,实现生产的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和流通市场化,既自己开拓市场又需依靠龙头企业和区内网络集体力量拓展市场;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相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对资源依赖类型是不同的。对于低成本型的产业集群,企业在集群内可以降低相关生产要素的成本,企业在其中可以受益于外部规模经济。对于高技术型产业集群,主要依赖于大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集群内部的创新环境等。

2.本文研究视角的分类

(1)经济方面的因素

这类因素可以使企业获得直接的收益。例如,企业所需的要素市场完善,如接近原材料或最终产品市场降低企业的采购和运输成本,存在企业所需的大量技术工人或者智力型人才;企业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的存在,在某一区域共同发展企业可共享基础设施,降低单独发展所需建设这些设施所需的成本;政府激励性措施、优惠政策,政府对某一区域的企业实行的税收减免的措施。

⑵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这类因素不一定可以带给企业短时期内获得收益的增加或成本降低,而是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影响,是影响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延续性的因素。根据开发区的特点,本文主要从资源可持续性和创新性环境两方面分析:

第一,资源的可持续性,指企业对所在区域的土地、能源、水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是否达到可持续性。这些资源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所必需的资源,随着人类的消耗利用不断减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使这些资源能满足人们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关系到企业、区域甚至一个国家能否实现健康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承载力和资源容量有限的基础上的,开发区应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潜力。

第二,创新性因素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创新不仅可以改进生产率,而且它还是收益递增的源泉之一。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本地良好的创新环境,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创新环境的竞争。集群内部存在协同创新的环境,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开发区应该在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环境。

三、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开发区环境因素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开发区发展的政策环境变化

加入WTO后,对于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超国民待遇,将按国民待遇原则进行调整,调整和规范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内、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发区税收优惠的区域性优势势必将逐步消失。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选择余地扩大,可以与开发区竞争外资的区域增多,外资在其它地区投资的门槛降低。这将使开发区目前享受的差别性经济政策的效应减弱。

国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利用外资工作,中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