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演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III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班级:组别:姓名:等级:

【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学奠定儒家思想基础;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体系完整

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宋朝: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阶段

明朝: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明末清初:批判继承构建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第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3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

(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2)百家争鸣;(3)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点分析一:孔子与老子的思想

(一)孔子的思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政治思想:(1)思想的核心是“”,要待人宽容,即“”。(2)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3)恢复周礼,主张“”。

2.教育思想:(1)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教学对象:“有教无类”。(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二)老子的思想:

1.认为“”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2.指出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老子的思想社会是“”的社会。其思想通过《老子》一书流传下来。

考点分析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战国儒家代表及思想

1.孟子:主张“”,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的民

本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主张“仁义”和“”,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提出

“”,强调以礼乐使人向善。

3.孟子和荀子吸取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来改造儒家思想,使其体系更加完整,更适合社

会需要。

(二)战国道家和法家:

1.道家庄子:万物是相对的,主张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2.法家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主张,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极大地提高了君权,

迎合建立国家的需要。

【核心要点突破】

“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解,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考点分析三: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2.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边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以下是著名学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4.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统治者任何事件不管

5.《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孟子②荀子③告子④苏格拉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7.(2011年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8. 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加有效地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