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环腐病及其防治图谱

合集下载

【病害图谱】马铃薯病害图谱大全(推荐收藏)

【病害图谱】马铃薯病害图谱大全(推荐收藏)

【病害图谱】马铃薯病害图谱大全(推荐收藏)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在我国也是四大主粮作物之一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

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和番茄类似马铃薯的病害也较为繁多,据统计超过300种,常见的造成重大危害的有十余种。

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

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

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变成褐色干腐。

防治方法:①选种早熟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锰锌,代森锌,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

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马铃薯尾孢菌叶斑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和地上部茎,块茎未见发病。

初生黄色至浅褐色圆形病斑,扩展后为黄褐色不规则斑,有的叶斑不太明显;潮湿时,叶背现致密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进行深耕;实行轮作。

马铃薯环腐病怎么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技巧

马铃薯环腐病怎么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技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防治策略制定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马铃薯环腐病具有 抗性的品种,从根本上减 少病害的发生。
建立无病种薯基地
在无病区或无病田块中种 植马铃薯,并建立无病种 薯基地,确保种薯不带病 菌。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 田间管理措施,增强植株 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农药防治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消毒
对马铃薯种子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 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 发生。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和 药剂拌种。
温汤浸种
药剂拌种
使用杀菌剂对马铃薯种子进行拌种, 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常用的拌种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 灵等。
将马铃薯种子放入50℃左右的温水中 浸泡10-15分钟,然后捞出晾干播种 。
马铃薯环腐病怎么防治马铃 薯环腐病的防治技巧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识别 • 防治策略制定 • 具体防治技巧分享 • 防治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
设计 • 总结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预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 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生产造成
治效果。
经济效益
通过比较防治前后的经济效益, 评估防治措施的经济效益。
持续改进方案设计思路阐述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 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 马铃薯环腐病,制定相应的
防治方案。
01
02
0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有 益微生物控制病害发生。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方法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方法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方法马铃薯环腐病,听到这个名字就让人毛骨悚然,像是个不请自来的恶客。

说到马铃薯,大家都知道,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炸薯条、土豆泥、马铃薯炖肉,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不过,环腐病就像是个小恶魔,偷偷潜入我们的土豆园,搞得我们心神不宁。

要是让它肆意发展,别说吃土豆了,连看都得伤心。

所以,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个恶魔赶走,保护我们的土豆。

预防环腐病是最重要的。

就像打仗,防御工事要先筑好。

种土豆前,选种是个关键环节。

千万别随便选择那些病株,真是得不偿失。

可以选择一些抗病性强的品种,像“早熟白皮”之类的,听起来就靠谱。

土壤的选择也不能忽视,湿气重的地方,真是个环腐病的乐园。

土壤要排水良好,种植前可以施点基肥,促进土壤的健康,这样土豆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根基稳固,才能抵御疾病。

土豆种下去后,水分的管理也是个大学问。

别让土豆根部泡在水里,湿得像洗澡一样,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

适当的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像是给土豆喝水,也要懂得分寸。

土豆长大后,保持适度的光照和通风也很重要。

通风不良,就像一个闷在屋里的小孩,心情不好,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给土豆晒晒太阳,透透气,能让它们茁壮成长,生病的几率自然降低。

说到病虫害的防治,也不能马虎。

环腐病主要是由病菌引起的,虫子在旁边捣乱也会加重病情。

防治病虫害,可以选择一些生物农药,像是用植物提取的药剂,既环保又有效,真是一举两得。

定期巡查自己的土豆田,发现一点问题,就及时处理,别等到小问题变成大灾难,真是得不偿失。

尤其是在多雨季节,更要加倍小心,防止水分过重造成病菌滋生。

除了这些,轮作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别每年都在同一个地方种土豆,像是每年都去同一家餐厅吃饭,总得换换口味。

轮作不仅能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打击病菌的滋生。

可以选择一些豆类、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真是个聪明的选择。

病菌在土壤中积累得越少,土豆越能健康成长,毕竟谁都不想吃到带病的土豆。

土豆环腐病危害及其防治

土豆环腐病危害及其防治

品种多样性
推广种植多个抗病品种, 以降低病原菌的适应性, 减少病害发生。
更新换代
定期更新抗病品种,以应 对病原菌的变异和克服抗 病性的丧失。
加强田间管理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04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数量。
轮作休耕
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 作,降低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风险。
施肥管理
03
土豆环腐病的危害
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减产严重
土豆环腐病可导致土豆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黄化、块茎腐烂等,从而显著 降低土豆的产量。
传播迅速
该病害在田间传播迅速,一旦感染, 很快会扩散至整个田块,进一步加剧 产量损失。
对土豆品质的影响
块茎畸形
受环腐病影响的土豆块茎可能发育畸形,形状不规则,表面产生裂纹或病斑。
叶片黄化
感病植株的叶片从边缘开始黄化 ,逐渐向内扩展。
矮化现象
病株生长受阻,株高明显降低,叶 片数量减少。
块茎症状
块茎表面出现褐色环状斑纹,内部 组织变为黄褐色,质地松软,易腐 烂。
土豆环腐病的分布与影响
全球分布:土豆环腐病在世界各地土 豆种植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温带地 区。
食品安全:环腐病导致块茎腐烂,可 能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 构成威胁。
环腐菌能在土豆植株内部及土壤 中存活,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
发病条件及影响因素
01
02
03
气候条件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 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加 重病害发生。
土壤条件
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 连作、土壤湿度过高有利 于病害发生。
品种抗性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

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

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

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探讨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探讨

马铃薯种薯环腐病形成及防治措施探讨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地,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病虫害,其中种薯环腐病是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

种薯环腐病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对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种薯环腐病形成原因1. 病原真菌感染马铃薯种薯环腐病是由真菌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隐芽孢镰刀菌所引起。

该病原真菌在翻土和田间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就会大量增殖,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引发种薯环腐病。

2. 土壤条件土壤含水量过高、排水不畅,以及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马铃薯种薯生长的不利条件。

这些条件都容易造成种薯表面和内部的污染,从而诱发环腐病。

3. 种薯保存条件马铃薯种薯在储藏、搬运等环节中,如果受到损伤或者受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响,都容易造成种薯感染环腐病。

二、种薯环腐病的防治措施1. 土壤管理在种薯的种植前,要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清除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

同时要保持土壤排水良好,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在地里。

2. 种薯管理在种薯储藏和搬运的过程中,要保持种薯的完整性,避免受到损伤。

储藏种薯的环境条件要保持适宜,不能让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让种薯受到感染。

3. 合理施肥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要根据土壤测定的结果,合理施用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不失调,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4. 合理的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生长的过程中,要进行规范的病虫害防治管理,对可能影响产量的病害进行及时的防治,减少病害对种薯的侵害。

5. 科学种植在进行种植之前,要对地块进行合理规划,做到轮作种植,避免连作耕种,从根本上减少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的滋生。

三、结语种薯环腐病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环腐病的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种薯管理、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种薯环腐病的发生,保障马铃薯的良好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环腐病 农业植物病理学 幻灯片

马铃薯环腐病 农业植物病理学 幻灯片

马铃薯环腐病农业植物病理学幻灯片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农业病害。

它由一种叫做马铃薯环腐病毒(Potato virus X, PVX)的病毒引起。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和跳蚤等,也可以通过接种汁液和种薯传播。

本文将讨论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

一、病因:马铃薯环腐病毒属于马铃薯病毒组中的一个成员,是一种短缩的RNA病毒。

它的基因组由正链RNA(single-stranded RNA)组成,长度约为7-8kb。

病毒在植物体内繁殖,并利用寄主细胞的机制合成新的病毒颗粒。

二、症状:马铃薯环腐病主要影响马铃薯地上部分,包括茎、叶和花。

感染后,植株出现明显的病斑,开始为黄色,随后变为褐色,形成环状。

叶片出现纵向裂缝,造成叶片畸形和脱落。

同时,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感染的植株出现早衰现象。

另外,病毒还会影响马铃薯地下部分,使得块茎发育不良,品质下降。

三、传播途径:马铃薯环腐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跳蚤等。

这些昆虫叮咬感染的植株,再叮咬健康的植株,将病毒传播给健康植株。

此外,通过接种汁液和种薯也可以传播病毒。

四、防治措施:(一)病毒源控制: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减少病毒传播源。

(二)病虫害防治:种植抗病毒品种和抗病毒种薯;定期喷洒农药防治病毒传播昆虫。

(三)病毒检测:对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排除带毒种薯,避免病毒传播。

(四)种植合理:合理布局马铃薯田地,避免病毒在田间的传播。

(五)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增强马铃薯的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病害。

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如病毒源控制、病虫害防治、病毒检测、合理种植和科学施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马铃薯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

(六)遗传改良:通过马铃薯的遗传改良工作,培育出抗病毒的品种,提高其抗病能力。

遗传改良可以通过杂交两个抗病毒的亲本,筛选出具有高度抗性的后代,并通过选育和繁殖工作逐步提高品种的抗病能力。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品PPT课件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品PPT课件
Groul)
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上面有黑色同 心轮纹和少量黑霉,病斑外面有黄色晕圈;茎部病斑同叶部 病斑基本相似;薯块
形成暗褐色圆形 病斑或不规则形 病斑,稍凹陷, 病斑下面组织干 腐变褐。
马铃薯早疫病为害叶片正、背面症状
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E11.et Mart.] Jones
90.00 36.00 39.00
30.00 30.00 22.50 96.00
马铃薯晚疫病不同药剂防效(喷施4次,隔10日一次)
——西吉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2008年
处理
用药量 防治效果
亩产公
克/亩 病情指数 相对防效(%) 斤
58%甲霜锰锌 90
10.6 83.5
1493.9
70%代森锰锌 75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图
四.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病害,气候条件 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温度,湿度 影响最大。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
(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 湿度为最适。孢子囊萌发的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菌 丝生长适温20一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一 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 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 水滴。)
马铃薯真菌性疾病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 是一种导致马铃病流行的地 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 亡。
. 常见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技术——预测方法

土豆环腐病体现症状及防治和治疗办法

土豆环腐病体现症状及防治和治疗办法

病害抗性基因挖掘
寻找和培育对土豆环腐病 具有抗性的品种。
绿色防治技术
探索和研究环保、高效的 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等 。
发展前景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共 同研究和应对土豆环腐病 的挑战病研究的投入,以推 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推广绿色农业
积极推广绿色农业,提高 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以 减少土豆环腐病的发生。
加强种薯管理
加强种薯管理是预防土豆环腐病的关 键措施之一。在种薯的选取和处理上 ,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种薯应选择无病、无伤口、无烂窖的 薯块,并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进行消毒处理。种薯在贮藏前应进 行筛选,剔除病薯和受伤的薯块。
改善农业措施
改善农业措施也是预防土豆环腐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田间 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种子带菌
带菌的土豆种子在播种后,会通 过土豆的根系和匍匐茎进行传播 ,导致其他健康植株受到感染。
病土传播
如果使用带菌的土壤进行种植,病 菌会通过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农 具等传播媒介,感染健康的土豆植 株。
病株接触传播
相邻的病株之间,可以通过接触传 播病菌,导致病害在田间扩散。
发生原因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土豆对环腐病的抗性 有差异,一些品种可能更容易受
经验教训总结
必须对种薯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消毒、切块等,以减少环腐病的
发生和传播。
在施肥方面,应按照科学的方法 进行施肥,以保证土壤中营养元 素的平衡,减少环腐病的发生概
率。
在土豆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环 腐病的监测和预防,及时发现并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06
相关研究与展望
研究进展
01

最新的土豆病害图谱都找齐了,一定要转发啊!

最新的土豆病害图谱都找齐了,一定要转发啊!

最新的土豆病害图谱都找齐了,一定要转发啊!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病害,几乎能在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区发生。

通常说的种薯退化即为不同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病所造成。

马铃薯害虫分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比较主要的有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①晚疫病田间发病状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

【病害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防治方法】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

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

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

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马铃薯环腐病及防治

马铃薯环腐病及防治

马铃薯环腐病及防治
环腐病由马铃薯环腐棒杆菌(Corynebacteriumsepedonicum)引起,可发生于茎叶,也可发生于块茎,在贮藏期间仍可继续为害,严重时引起块茎腐烂。

近年来随着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环腐病的发生明显减少。

1、症状
环腐病也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地上部症状一般出现在开花期后。

初期症状出现于植株下部叶片,表现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并出现萎蔫。

以后脉间逐渐变黄、变枯,叶缘变黄并上卷。

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不同,所以植株症状表现也不同。

一种症状是植株矮化、瘦弱、分枝少、叶小发黄,萎蔫症状不明显,且一般到生长后期才出现;另一种是植株急性萎蔫,叶片呈灰绿色并向内卷,提早枯死,茎基部维管束环变色,严重时能挤出菌液。

块茎感病的典型症状是横切面沿维管束环变色,严重时腐烂。

发病初期块茎表面看不出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发病严重时横切面有菌液溢出。

2、防治方法
主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建立无病繁种基地,采用脱毒原原种进行种薯繁殖;整薯播种,以消除切块中病菌的传播;催芽播种,及时淘汰带病种薯。

- 1 -。

如何防治土豆环腐病

如何防治土豆环腐病

如何防治土豆环腐病土豆感染环腐病会出现植株生长迟缓、节间缩短、瘦弱、分枝减少、叶片变小等症状;染病薯块经过贮藏后,薯皮会变为褐色,病株薯尾部皱缩凹陷,环腐部分也有黄色菌脓溢出。

薯块皮层与髓部易分离,常致软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块迅速腐烂。

一、主要症状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主要分布在夏季较凉爽的地区,国内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

病菌在生长季节后期和结薯期侵染叶片。

在薯块的维管束组织周围产生奶油黄色或浅褐色腐烂,形成一圈航崩解组织,用力挤压剖开的薯块,在皮层与髓部之间产生一个裂缝。

病菌通过匍匐茎浸染,早期若在薯块末端侧面横切,沿着靠近匍匐茎的维管束组织,有一个透明状至乳白色的黄色区域,这个黄色至浅褐色区域能扩展至整个维管束组织。

在发病后期这个维管束和变色区域变软。

二、传播途径通过病薯块污染切刀和包装传播,昆虫(包括一些叶蝉、蚜虫和马铃薯甲虫)也能传带病菌。

在种薯切片的地区通过切刀传播。

种植病薯后,病菌迅速繁殖,并沿着维管束侵入植株的茎部和叶柄。

随后侵入根部和新薯中,这个过程有时在种植后8周就可完成,新薯又可作为再次浸染的来源。

病菌虽不能在土壤中存活,但能在马铃薯袋、仓库墙壁上、机器上和其他农具设备上存活并具有浸染性。

病菌最适于在较低的温度(21℃)下生长,因此病害在较为冷凉的地区发生较重。

三、防治措施1、从无病田选留无病薯块,播种前进行严格挑选并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草木灰加新高脂膜拌种后在行下种,可减少病菌侵染。

2、生长期及时松土、培土起垄、浇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喷施地果壮蒂灵,提高土豆吸水吸肥能力,增强免疫性,保障土豆高产优产。

3、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施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同时应及时拔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以减少田间病菌源。

土豆环腐病防治与治疗

土豆环腐病防治与治疗
土豆环腐病防治与治疗
演讲人
目录
01 土 豆 环 腐 病 的 认 识 02 土 豆 环 腐 病 的 防 治 03 土 豆 环 腐 病 的 治 疗
土豆环腐病的认 识
病原体
01
病原体:细菌
02
细菌种类:欧文氏菌属
03
传播途径:土壤、灌溉水、 种薯等
04
感染症状:环状腐烂,茎 基部变黑,植株萎蔫死亡
传播途径
抗菌素:如链霉素、土 霉素等,可有效抑制细 菌生长
田间管理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
选择抗病 品种
土壤消毒: 使用化学药 剂或生物制 剂进行土壤
消毒
加强肥水管 理:合理施 肥,保持土
壤湿润
及时清除病 株:发现病 株及时拔除, 并集中销毁
加强田间巡 查:定期检 查田间病情, 及时发现并
采取措施
病株处理
块茎表面出 现凹陷或凸

07
块茎内部出 现空腔或空

08
块茎表面出 现裂纹或龟

09
块茎内部出 现硬块或硬

10
块茎表面出 现霉菌或菌

土豆环腐病的防 治
农业防治
选用 抗病 品种
合理 轮作
加强 田间 管理
合理 施肥
及时 清除 病株
加强 土壤 消毒
01
02
0304Biblioteka 0506化学防治
1. 农药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
01
土壤传播:通过土壤中 的病原体传播
03
农事操作传播:通过农事 操作如耕作、施肥等传播
02
灌溉传播:通过灌溉水 传播
04
种薯传播:通过带病种 薯传播

【农技】马铃薯软腐病、环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农技】马铃薯软腐病、环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农技】马铃薯软腐病、环腐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很多种植马铃薯的朋友们都知道,马铃薯环腐病和软腐病是常见的病害,一旦沾染上这种病害,马铃薯的幼苗就会枯死、坏死。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吧!一、马铃薯环腐病1.症状及病因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

枯斑型多在植物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

病情向上扩展,会导致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

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形成病株。

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

2.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

(2)选用抗病品种。

(3)提倡小整薯播种,不用刀切,避免切刀传病。

(4)对切刀和装种薯的器具进行消毒。

消毒水可用75%酒精,对工具进行消毒和沾刀。

(5)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微肥。

二、马铃薯软腐病1.症状及病因软腐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收获之前的块茎上及储藏的块茎上。

被侵染的块茎,气孔轻微凹陷,棕色或褐色,周围呈水浸状。

在干燥条件下,病斑变硬、变干,坏死组织凹陷。

发展到腐烂时,软腐组织呈湿的奶油色或棕褐色,其上有软的颗粒状物。

被侵染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病斑边缘有褐色或黑色的色素。

腐烂早期无气味,二次侵染后有臭气、黏液、黏稠物质,有些品种上病斑外围常有一变褐环带。

病原软腐细菌在土壤、病残体及其他寄主上越冬,在种薯发芽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可经伤口、幼根等处侵入薯块或植株。

病原细菌潜伏在薯块的皮孔内及表皮上,遇到高温、高湿、缺氧,尤其是薯块表面有薄水膜层,薯块伤口愈合受阻,病原细菌即大量繁殖,在薯块薄壁细胞间隙中扩展,同时分泌果胶酶降解细胞中胶层,引起软腐。

通气不良、田里积水、水洗后块茎上有水膜造成的厌气环境,利于病害发生发展,氮肥施用过多也提高感病性。

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

马铃薯环腐病图片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环腐病图片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环腐病图片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技术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常见病害,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病菌主要生活在茎和块茎中。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环腐病的症状
(1)生长期发病,初期地上部逐渐萎蔫.叶片向内卷曲。

后植株慢慢枯死,有时病株茎部叶片叶尖相叶缘变成褐色,生出黄绿相间的斑驳,病情重时,造成全叶变相枯死,甚至全株枯死。

(2)块茎发病,轻时外观无症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变为淡黄色,发病重时,薯块外皮发软、粗糙,易剔离,维管束变色较深,皮层下坏死部分呈环状。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新克l号、荷兰7号、荷兰l5号等品种马铃
薯。

(2)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采用整薯播种。

(3)种薯可用多抗霉素l00-200毫克/千克溶液消毒。

(4)控制发病中心,及时拨出病株,清除病薯,带出田外销毁。

马铃薯的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硫酸链霉素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一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 -0.5L ,隔10天1次,连续灌2-3次。

马铃薯环腐病 防治方法

马铃薯环腐病 防治方法

马铃薯环腐病防治方法我折腾了好久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我真的是瞎摸索。

我就想着是不是和浇水有关系呢。

我当时就尝试少浇水,寻思着让土壤别那么潮湿,说不定能抑制这病。

结果发现没啥效果,马铃薯该得病还是得病。

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病和浇水多少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我这个方向完全走错了啊。

后来,我觉得可能是种子的问题。

于是我仔细挑选马铃薯种薯,那些看起来有点软烂或者上面有小坑洼的,我都坚决不要,只选那些长得结实饱满、表皮光滑的。

这就像是在一群人里挑选最健康强壮的一样。

我以为这样就能解决了,可是种植之后,还是有环腐病出现的情况。

我就很纳闷,这到底是为啥呢。

接着,我又想到了土壤。

我把种马铃薯的那块地全部翻了个遍,把土弄得松松软软的,还撒了一些石灰进去。

我想着就像人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一样,马铃薯也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

石灰呢,就相当于给土壤消毒杀菌。

不过呢,这在预防上有点效果,可还是不能完全防治环腐病。

再后来,我听说有一种专门针对马铃薯环腐病的药剂。

我就去买来试试。

我按照药剂的说明书,很小心地去调配比例。

我当时就想,这就像做菜放调料一样,比例得合适,多了不行,少了也没用。

药剂买回来后,我在栽种之前会先把种薯用配好的药水浸泡一番。

这还真有点效果,发病率确实降低了不少。

还有啊,我觉得轮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有一块地,之前老是种马铃薯,得病的情况就很严重。

但是另外一块地,之前种的是别的农作物,再来种马铃薯的时候,发病的概率就小很多。

这就好比人老是在一个屋子里待着,病菌就容易滋生,换个屋子就好多了。

在收获的时候也得注意。

我以前收获就很粗暴,直接用工具乱挖。

后来发现这样很容易伤到马铃薯,让病菌趁虚而入。

现在我都是小心收获,尽量避免把马铃薯弄伤。

不过我也不确定这些方法是不是就完全能把马铃薯环腐病控制住了。

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值得尝试的办法。

大家要是种马铃薯,一定要从选种开始就多上点心,再把土壤、药剂、轮作和收获这些环节都照顾到,肯定能减少马铃薯环腐病带来的损失的。

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形态

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形态

马铃薯环腐病病菌形态马铃薯环腐病,听这名字就觉得有点儿不太妙吧?这可是一种让人头疼的病菌,尤其是对于那些种土豆的农民朋友们来说。

你想想,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马铃薯,结果被这病菌给“圈”住了,真是心如刀割啊。

得说说这病菌的模样。

它们可不是那种一看就让人想打的可怕角色,而是小小的、微微的,像是个隐形的敌人。

咱们肉眼根本看不见,可它们的破坏力可是惊人。

就像在黑暗中悄悄摸索的贼,转眼就能把你的马铃薯搞得伤痕累累。

说到这里,咱们得聊聊这病菌的“战术”。

它们一上场,就先从马铃薯的根部下手,悄悄地潜入,真是无声无息。

就像隔壁大妈的秘密调料,一下子就能让你的菜变得怪怪的。

病菌最爱在潮湿的环境里大显身手,雨水多的时候,马铃薯的根就成了它们的“乐园”。

你想,刚下过雨,土壤里湿漉漉的,病菌就像鱼在水里,畅游得不亦乐乎。

然后呢,土豆们就开始出现黑斑,根部腐烂,真是惨不忍睹。

再说说这病菌的繁殖速度,简直快得像闪电!它们一点儿不客气,成群结队地“入侵”,每一棵马铃薯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下一个目标。

这就好比一个人去自助餐厅,看到喜欢的菜,根本停不下来,越吃越多。

这样一来,马铃薯的产量可就大打折扣了。

农民们一脸懵圈,这要是让病菌闹腾下去,估计就得跟土豆说拜拜了。

面对这些小坏蛋,咱们也不是毫无办法。

土壤的排水很重要,湿漉漉的环境可不是好事。

要是有条件,农民朋友们可以试试轮作,也就是种别的作物,给土豆一个“休假”的机会,病菌就没了“家”。

有些农药也能帮忙,不过这就得看情况而定,得小心别让化学物质影响了土壤的健康。

就像咱们吃药得有个度,别过了头,反而伤了自己。

得提醒一下,虽然马铃薯环腐病让人感觉有点儿无奈,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搞好土壤管理,适当轮作,病菌就能被压制。

农民朋友们就能继续享受丰收的乐趣,想到这里就觉得特别温暖,毕竟能吃上香喷喷的土豆,生活就有了滋味。

说到底,种地这事儿啊,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不是吗?所以,咱们要对抗病菌,守护好我们的美味土豆,让每一口都充满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环腐病及其防治图谱
2014-09-17本刊作者王永崇农药市场信息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黄眼圈、圪缩病等,是系统性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我国是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后由于种薯调运,相继传至其它马铃薯种植地区等地。

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个别可减产60%以上。

发病原因:
引起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为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图1),也称环腐棒杆菌,属好气性细菌。

短杆状菌体无鞭毛,单生或偶而成双,不形成荚膜和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环腐棒杆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也可通过切刀带菌在切薯块时传染。

病薯播下后,在22℃左右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7左右的最适环境条件下,或者芽眼腐烂不能发芽,或者出土病芽,且病菌可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引发马铃薯环腐病。

危害症状:
马铃薯感染环腐病后,地上部染病可显示出枯斑型和萎蔫型两种症状。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图2),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图3),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图4)。

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图5~8),这正是环腐得名的来由。

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中心病株。

感病马铃薯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有白色菌脓溢出。

发生流行特点:环腐棒杆菌在1~33℃的温度范围内都可生存,且干燥情况下的致死温度为50℃。

环腐棒杆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虽然很短,但在土壤中残留的病薯或病残体内可越冬且长期存活,一般情况下对下一季再侵染方面的作用不大,所以夏播和二季作生育期相对较短,一般发病较轻。

收获期因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触传染,因而成为环腐病的重要传播时期。

影响环腐病流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病害发展最适土壤温度为19~23℃,超过31℃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于16℃症状出现推迟,一般温暖干燥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展。

在2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贮藏比低温1~3℃贮藏发病率高得多。

另外播种早则发病重,收获早则病薯率低。

防治技术:针对马铃薯感染环腐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检疫,杜绝菌源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种植抗病品种的整薯播种,播前进行晾种或催芽,汰除病薯。

种薯如需切块,切刀可用0.2%升汞水、或0.1%高锰酸钾液等浸渍消毒,做到切一块消毒1次。

同时也可用45%敌磺钠湿粉150克/100千克种薯,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21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也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进行浸种
处理,然后晾千播种。

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集中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施用磷酸钙作种肥,在开花后期,加强田间检查,防治田间地下害虫,减少传染机会。

留种田要先收,在收、选、晾和入窖过程中,严格进行挑选,剔除病薯。

有条件的可单独贮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