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楼

合集下载

傣族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的文化价值

傣族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的文化价值

傣族竹楼的介绍傣族竹楼是中国云南地区傣族特有的建筑形式,被誉为傣族文化的瑰宝。

它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他们的居住和生活场所。

傣族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技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傣族竹楼的建筑风格傣族竹楼是使用竹木搭建而成的,因此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

它通常由两层或三层组成,底层用作储藏粮食和农具,上层为居住区。

竹楼的结构灵巧,采用高大的柱子支撑,屋顶倾斜,方便了雨水的排放,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宽敞明亮的空间。

傣族竹楼的外观也十分精美,常常使用精心雕刻的木雕装饰物和彩绘饰品。

整个竹楼散发出一种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氛围,成为了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

傣族竹楼的文化价值1. 代表傣族传统文化傣族竹楼代表着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

它传承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竹楼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建筑,更是傣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志。

2. 体现傣族建筑特色傣族竹楼作为傣族建筑的代表,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它运用竹木材料,将自然元素与人类创造力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建筑形态。

通过傣族竹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傣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3. 宣传生态环保傣族竹楼的建造主要使用竹木材料,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

竹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植物资源,生长周期短,更新速度快,能够有效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傣族竹楼的建造方式对推广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民族交流与传承傣族竹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它成为了傣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竹楼的展示和传承,傣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5.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傣族竹楼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这为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业带来了重要的经济收益。

同时,竹楼的建造和维护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傣族竹楼简介

傣族竹楼简介

傣族竹楼简介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拦,牛马拴束于柱上。

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

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

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

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

傣族竹楼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区分,这种环境很适合建造竹楼。

傣族处在亚热带,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

傣家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

傣族地区盛产竹材,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由于傣族地区盛产竹子,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

竹楼基本外观结构
墙体 ---——不用作承重,主要用竹子编织而成。
向外倾斜
竹 子 编 织
竹楼的改进
在现今的社会里,傣族也不免会受到汉族的影响,在建筑 方面也有了改进,先前外界所想像中的竹楼应该就是全部 由竹子建成的,但却不未然。现今的“竹楼”应该叫“木 楼”,因为竹子的腐蚀性大,再加上该地的气候是高温湿 润,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腐蚀的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这里的民族改变了原来的竹楼。进而改为木楼,在建筑上 使用了更为坚硬的木头。建筑上还有一个改进,同样也是 建筑的用材的变化,以前傣家的阳台同样是竹子建成的, 也并未在栓绑什么。随着日晒雨淋,竹子日渐腐朽,上面 也长了不少青苔。人们走在上面不免会摔一跤,要不然就 将那一个地方踩踏了,脚便陷进去,严重的便掉到下面去。
竹楼卧室
傣族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 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 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艺术学院,10级环境艺术设计2班 李燕茹,201040710226
竹楼欣赏
竹楼欣赏
竹楼欣赏
竹楼欣赏
起源分析
气候 --南方亚热带地区 材料 --盛产竹子 、强度高 功能 --防酷热和湿气
竹楼的含义
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 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 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 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 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 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 征鹭鸶翅膀……
建筑材料的变化
旧时的竹楼(全竹子式的建筑)

傣族竹楼保护措施

傣族竹楼保护措施

傣族竹楼保护措施引言傣族竹楼是中国云南省傣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这些独特的建筑结构以其华丽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然而,由于环境破坏和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傣族竹楼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和传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保护措施1. 建立法律保护为了对傣族竹楼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明确傣族竹楼的保护范围、禁止侵犯以及相关的处罚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对建筑师、设计师和承包商的监管,确保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遵守相关的保护准则。

2. 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傣族竹楼的建造技术和结构特点对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应该进行科学的研究,包括对傣族竹楼的结构、材料和建造方法的深入调查。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修复工作提供宝贵的指导,并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维护和修复工作傣族竹楼的维护和修复是保护措施的核心。

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或团队,负责对傣族竹楼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复。

这些工作包括对结构的巡查、检测和维修,以及对外观装饰的修复和保养。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材料和技术供应链,确保修复工作的可持续性。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保护和传承傣族竹楼文化的关键。

应该组织相关的展览、讲座和培训活动,向公众介绍傣族竹楼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增强公众的意识和自豪感。

此外,还应加强对承包商、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傣族竹楼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5. 加强国际合作傣族竹楼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项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推动傣族竹楼保护工作的国际化。

结论傣族竹楼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确保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留和传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建立法律保护、进行科学研究、加强维护和修复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傣族竹楼的关键。

傣族竹楼——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

傣族竹楼——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

傣族竹楼——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傣族竹楼是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之一,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傣族聚居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

傣族竹楼以其别致的造型、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装饰、独特的建筑技艺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傣族竹楼建筑大多采用竹子、木材、稻草等自然材料,结构简单却稳固,构造精巧却容易组装拆卸。

傣族竹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呈方形或长方形,常常有三层以上,每层的房屋结构都与下面的不同,通过一些奇妙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包容了当地的气象、民族风情以及环境生态。

外面则常常借助斜屋顶和悬空建筑,使建筑的外观更具修饰和美感。

从整个建筑的外形来看,傣族竹楼被誉为“泼水节的盛宴”。

在造型上,傣族竹楼在原始、自然的材料上,融入了浓郁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表现。

主要表现在屋顶上,多数采用圆形、方形、角形、梯形等不同形状的屋顶装饰,结合着雕刻、彩画、绘画等花饰,使顶部的设计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在装饰上,傣族竹楼以花丝、花带、宝龙为主要装饰材料,采用彩画、瘦金体、线刻等多种手法装饰屋面、檐口、门窗、柱子等部位,加强了建筑的整体装饰效果,增强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辨识度。

在技艺上,傣族竹楼注重洛阳大智、由简入繁的运用。

建筑篇幅、墙面装饰、屋脊造型、庭院布局、门窗风格等构成了傣族竹屋的美学特点。

每个竹楼内部的房屋都是有着独特的设计,满足不同居住需求,并加上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优防护设施,能够起到保温、遮阳、防雨、防火等作用。

在文化上,傣族竹楼融合了傣族的深度文化底蕴,吸收外来文化的元素,以富有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方式,展现了傣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了傣族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傣族文化。

同时,傣族竹楼还是傣族民间舞蹈“泼水节”的主要活动场所,让游客从那里领略到了差异化魅力和文化独特性。

总之,傣族竹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是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中的瑰宝。

它的独特风格、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能够感受傣族文化和欣赏历史文化的场所。

傣族竹楼建设方案

傣族竹楼建设方案

傣族竹楼建设方案一、引言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广西和泰国、缅甸等地区。

傣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傣族竹楼作为傣族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本文将提出一套完整的傣族竹楼建设方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和传承傣族文化的目标。

二、竹楼的特点傣族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下面将对竹楼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介绍:1.材料选取:竹子是傣族竹楼的主要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轻便、廉价、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2.结构设计:傣族竹楼通常采用轻型建筑结构,借助竹子的柔韧性和抗震性能来承受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

3.装饰艺术:竹楼的装饰主要采用彩绘、雕刻、织物等手法,展现傣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图案。

三、建设方案基于傣族竹楼的特点和建筑要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设方案:1. 竹材选取选取符合质量要求的优质竹子,确保竹材的韧性和抗压强度。

同时,要充分考虑竹子的年限和保养措施,确保竹楼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2. 结构设计2.1 主要结构设计•参考传统竹楼的结构设计,制定出符合现代建筑标准的结构方案,包括梁柱、楼板、墙体等部分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在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竹材的可塑性和承重能力,以确保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2 防灾设计•考虑到傣族地区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将采用抗震、防风等设计措施来增强竹楼的抗灾能力。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模拟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提前对竹楼结构进行抗灾性能评估,确保其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安全性。

3. 装饰艺术3.1 彩绘艺术•在竹楼的外墙和内部空间,运用傣族传统彩绘技法,创作具有傣族文化特色的图案和故事。

•彩绘要尽量采用环保无毒的颜料,确保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

3.2 雕刻手法•结合传统和现代的雕刻技法,将雕刻艺术作为竹楼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展示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3.3 织物运用•在竹楼的室内空间,采用傣族特色的织物饰品,如蒙古包、挂帘等,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氛围。

傣族竹楼导游词

傣族竹楼导游词

傣族竹楼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目的地——傣族竹楼。

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楼群之一,也是保留最完好、最多样化的傣族竹楼建筑,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观光、体验傣族民俗文化。

简介傣族竹楼,因建筑材料为竹子而得名,位于中国云南省思茅市境内的傣族聚居区域,建造始于古代,延续至今,是中国优秀传统建筑之一。

建筑特点竹楼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傣族特点。

它们全部由竹子构成,包括竹板、竹梁、竹壁、竹草地等,未使用一句钉子或其他金属连接件。

每栋竹楼都是传统傣式建筑,具有独特的设施和装修风格。

傣族竹楼结构复杂,数量众多,常常规模宏大。

由于它们被嵌在山间村庄中,因此在建筑风格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旅游景点傣族竹楼也是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这里为游客提供了许多魅力和乐趣。

竹楼村落这里有十几个竹楼聚落,每个村庄都有它特有的建筑和风情。

游客可以参观这些竹楼,了解傣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当地游客中心得到更多的信息。

傣族民俗表演每天晚上,当地居民会穿着传统服装,为游客呈现精彩的傣族民俗表演,包括歌舞、手工编织、编织竹器和制作药物等活动。

木刻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示着丰富的傣族文物和手工艺制品,包括传统木雕和竹雕等。

在这里可以了解傣族文化、历史和民俗,也可以购买傣族手工艺品。

游览建议前来参观傣族竹楼,你应该带上一些必需品,如太阳伞、穿着舒适的鞋子、矿泉水和防蚊液。

在竹楼村落中走走,感受傣族民俗文化,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

总结无论你是来寻找历史遗址、发现新奇的现代发明,还是追求美食、购物和娱乐,傣族竹楼都是一个独特的旅游项目,让你流连忘返。

希望你能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旅行。

傣族竹楼缺点介绍

傣族竹楼缺点介绍

傣族竹楼缺点介绍傣族竹楼是傣族人民独特的居住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造工艺而闻名。

然而,傣族竹楼也存在一些缺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傣族竹楼的耐久性较差。

由于竹子的天然特性,竹楼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下容易翘曲、变形,需要经常进行维修和加固。

竹楼的结构相对较脆弱,无法承受较大的外部力量,比如强风或地震等自然灾害。

这就意味着傣族人民需要经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竹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傣族竹楼的隔音效果较差。

由于竹子的材质特性,傣族竹楼的隔音效果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噪音的干扰。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傣族竹楼常常面临着周围噪音的困扰,给居住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和影响。

第三,傣族竹楼的保温性能较弱。

由于竹子的导热性较高,傣族竹楼在冬季容易散热,保温效果较差。

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冬季,傣族人民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来保持室内的温暖,增加了生活成本和能源消耗。

傣族竹楼的防火性能较低。

竹子是一种易燃材料,傣族竹楼在面临火灾时容易受到严重的损失。

尽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材料的创新,一些防火措施被应用于竹楼的建设中,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火灾的风险。

傣族竹楼的居住空间相对较小。

由于竹子的特性,傣族竹楼的檐口高度较低,屋顶相对较矮,导致室内空间相对狭小。

这就限制了傣族人民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傣族竹楼虽然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傣族人民在保护和传承傣族竹楼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科技和创新来改善竹楼的耐久性、隔音效果、保温性能、防火性能以及居住空间的大小,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质量。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是干栏式建筑。

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

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

中文名,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主要材料,竹子。

类型,干栏式建筑。

传说,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

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这种干栏式建筑。

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

竹柱。

竹梁。

竹檩。

竹椽。

竹门。

竹墙。

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

因主要用竹材建盖。

留有高脚栏干。

分上下两层。

故称竹楼。

楼上住人。

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

家禽。

西双版纳傣族称自己居住的竹楼为很。

很是晃很的简称;晃很一词椐说是烘亨的谐音。

傣族竹楼烘亨是凤凰展翅欲飞之姿。

民间传说竹楼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

帕雅桑目底曾建过绿叶平顶屋和傣语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

但始终无法遮风档雨。

他正在思索建盖居室的式样时。

傣族竹楼天神变成一只凤凰冒着雷雨飞到他的面前。

低头垂尾。

两翅微张。

双脚立地。

做出欲飞不飞之姿。

帕雅桑目底在凤凰的启示下。

修建成四面坡式的高脚竹楼。

并把竹楼叫做烘亨。

后来逐渐演变成晃很和很。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

因主要用竹材建盖,留有高脚栏干,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家禽。

西双版纳傣族称自己居住的竹楼为很。

很是晃很的简称;晃很一词椐说是烘亨的谐音。

烘亨是凤凰展翅欲飞之姿。

民间传说竹楼的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

帕雅桑目底曾建过绿叶平顶屋和傣语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但始终无法遮风档雨。

他正在思索建盖居室的式样时,天神变成一只凤凰冒着雷雨飞到他的面前,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欲飞不飞之姿。

帕雅桑目底在凤凰的启示下,修建成四面坡式的高脚竹楼,并把竹楼叫做烘亨,后来逐渐演变成晃很和很。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

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

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

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

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

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这种环境。

外观简介傣族处在亚热带,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

大的傣族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傣族寨子只有一二十人家。

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

滇西一带,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一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滇南一带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

土司贵族的住宅,多不用竹而以木建,式样仍似竹楼,只略高大,不铺茅草而改用瓦来盖顶。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不致被秽气熏蒸。

傣家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

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是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

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缅地输入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由于天气湿热,竹楼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竹楼鳞次栉比,竹篱环绕,隐蔽在绿荫丛中。

生活用途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

傣家竹楼的传说故事

傣家竹楼的传说故事

傣家竹楼的传说故事背景介绍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老挝和泰国等地。

傣族建筑以竹楼为代表,其中傣家竹楼尤为著名。

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居住、聚会和举行各种庆典的场所,也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座传统的竹楼中,有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故事。

传说故事一:傣家竹楼的起源相传远古时期,傣族的祖先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竹子。

这些竹子细长而有韧性,可以轻易地搭建起一座座居住的建筑物。

于是,傣族人民开始使用竹子修建房屋,逐渐形成了傣家竹楼的独特风格。

传说中,有一位傣族神灵对傣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非常欣赏,决定赐予他们一座美丽的住所。

这座住所就是傣家竹楼。

神灵精心设计了竹楼的结构,使其可以抵御风雨和地震。

傣族人民感激不已,将竹楼视为至宝,并用它来传承自己的文化和信仰。

传说故事二:竹楼中的神秘声音据传,在傣家竹楼中经常可以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有人说这是神灵的呼唤,有人说这是竹子的呻吟。

这种声音时而低沉悠长,时而高亢而悦耳,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有一年,傣族人民在竹楼举行了重要的庆典活动。

当他们手持竹笛在竹楼中演奏时,突然听到了竹楼传来的声音。

这声音如同一位先知一般,预示着未来的吉凶祸福。

傣族人民非常迷信,对这种声音充满敬畏,纷纷在竹楼前跪拜祈祷。

这个故事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甚广,人们相信竹楼中的声音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因此,傣族人民经常利用竹楼的特殊声音进行祈福和祝福。

传说故事三:傣家竹楼的神秘力量在傣族的神话传说中,傣家竹楼被视为神灵力量的象征。

据说,傣家竹楼能够引导住在里面的傣族人民与神灵相通,接受他们的指引和庇佑。

在竹楼中,傣族人民经常进行祭祀仪式。

他们燃烧香火,敲击竹鼓,并通过舞蹈和歌唱表达对神灵的崇敬。

祭祀仪式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舞狮表演,据说舞狮可以驱邪辟邪,并为人们带来好运。

人们之所以相信傣家竹楼具有神秘力量,是因为在竹楼中的祭祀仪式中,曾经发生了许多奇迹。

有人说,竹楼中的神灵曾经帮助傣族人民战胜了外敌的侵略,有人说,竹楼中的神灵曾经为傣族人民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为什么傣族要盖高脚竹楼

为什么傣族要盖高脚竹楼

为什么傣族要盖高脚竹楼?
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和缅甸等地区。

他们盖高脚竹楼的传统习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防洪抗灾:傣族居住的地区多为山区和河谷,常年水流湍急,易发生洪灾。

盖高脚竹楼可以使居民住在离地面较高的地方,避免洪水的侵袭,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适应气候:傣族生活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湿热,多雨季节。

盖高脚竹楼可以提高居住空间的通风性能,减少潮湿和热量的积聚,使居民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3. 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傣族社会中,盖高脚竹楼是一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建造一座高脚竹楼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有富
裕的家庭才能够承担得起。

因此,盖高脚竹楼也成为了展示家族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4. 传承文化:盖高脚竹楼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种建筑形式的传承,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傣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传承傣族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傣族盖高脚竹楼是为了防洪抗灾、适应气候、展示社会地位和传承文化。

这种传统习俗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也展示了傣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云南傣族民居

云南傣族民居
云南傣族民居
傣族民居俗称竹楼,它是古代 民族发明干栏式建筑时,因建筑材 料取之于竹而得名,一直沿称至今。 傣族“竹楼”上面覆盖造型灵 活多变的歇山式屋顶,外倾斜的外 墙支撑着深远的出檐;下面排列着 开敞的柱林,檐深柱低,阴影浓密, 墙面和敞廊构成强烈的对比。加上 翠竹椰林,形成了傣族村寨的独特 风光。幢幢竹楼显示着轮廊多变、 光影错落的自然本色和建筑形式的 优美。
三角屋架示意图
斜梁屋架示意图 斜梁式民居的承重结构由木梁柱和屋架组成,它的屋架也是由柱梁组成,并有许 多椽子和挂瓦条。主要特征是三角屋架,它的屋顶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由直边的 三角屋架组成,下半部分是由四面的斜屋面相连而成。这种结构在很多方面与汉 建筑的穿斗式很相似,但椽子的使用方式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傣族民居椽子 向外暴露在檩条上是因为傣族使用的是特殊的挂瓦
室内空间
功能 分区
底层 堂屋 卧室 晒台
交通 空间
堂 屋
卧 室
晒 台
前 廊
楼梯
1.卧室 2.堂屋 3.前廊 4.晒台 5.储藏 6.座椅 7.火塘 8.户主坐席 典型傣族民居平面图
楼梯
堂屋
卧室
前廊
三、结构
结构
地基和基础
墙体
屋顶
材料
作用
处理手法
建房习俗
傣族建房的程序一般都是这样的,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 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八根 。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 要去迎接,并泼水祝福。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 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 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 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族竹楼结构和材料介绍

傣族竹楼结构和材料介绍

傣族竹楼结构和材料介绍1.引言傣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竹楼。

竹楼不仅在傣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展示了傣族人民智慧和建筑技术的精髓。

本文将介绍傣族竹楼的结构和所使用的材料。

2.傣族竹楼的结构傣族竹楼的结构独特而牢固,采用了悬挑的建筑方式,以适应傣族人民长期居住在多雨的地区。

以下是傣族竹楼的结构特点:2.1梁柱结构傣族竹楼的主要结构由柱子和横梁组成。

柱子通常使用直径较大的竹子,以确保足够的承重能力,同时在竹子的底部加固以保持稳定。

横梁则连接在柱子之间,起到支撑楼层的作用。

2.2悬挑结构傣族竹楼的楼层往往悬挑在外部,以避免雨水流入楼内。

这种结构使得竹楼在雨季仍然能够保持干燥。

同时,悬挑结构也增加了竹楼的美观度,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2.3楼梯结构竹楼的上下层之间通常通过竹子制作的楼梯相连接。

这些楼梯往往是独立的单元,既方便了居民的上下楼,又保护了每层楼的独立性。

3.傣族竹楼的材料傣族竹楼的建造主要使用竹子作为原材料。

傣族地区的竹子种类丰富,其中最常使用的是毛竹和罗竹。

以下是关于傣族竹楼所使用的材料的介绍:3.1毛竹毛竹是傣族竹楼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毛竹生长快速,质地坚韧,竹筒中的纤维较为紧密。

毛竹既适合用于竹楼的结构,又能够保持竹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罗竹罗竹是一种外观独特的竹子,其竹杆上覆盖着红色的斑纹。

由于罗竹的纤维较细,竹子的韧度相对较高,因此被广泛用于竹楼的装饰部分,比如门窗和栏杆等。

3.3其他材料除了竹子,傣族竹楼的建造还会使用木材、石头和土壤等。

木材主要用于竹楼的支撑结构,石头则被用于地基和楼层的铺设,而土壤则用于塑造楼层的地面。

4.结论傣族竹楼作为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凝结着傣族人民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其独特的梁柱结构和悬挑风格使竹楼能够在多雨的地区保持干燥和稳定,同时材料的选择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傣族竹楼的结构和所使用的材料。

傣家竹楼说明方法

傣家竹楼说明方法

傣家竹楼说明方法
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建造的传统民居,它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构造和风格。

下面是傣家竹楼的一般建造方法的说明:
1. 竹子选择:傣家竹楼通常使用当地生长的大径竹子,如毛竹或紫竹。

这些竹子要求笔直、坚韧,并且没有虫蛀。

2. 竹子处理:竹子需要经过处理,包括去皮、浸泡、晾晒等步骤。

去皮可以通过刮、削或烧的方式完成,以确保表面光滑、净化竹子。

3. 竹子编织:竹楼的结构通常由编织的竹子构成,包括墙壁、地板和屋顶。

竹子可以交叉编织或绑扎在一起,在建筑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制的竹节藤或其他绳子来固定。

4. 板材加工:竹楼的地板和天花板通常需要使用竹板来加固和装饰。

竹板需要经过切割、修整、打磨和干燥等工艺步骤,然后用钉子或竹钉固定在竹子结构上。

5. 屋顶建造:竹楼的屋顶通常采用竹制的瓦片或草编的屋顶。

竹瓦需要经过切割、磨光和定位等步骤,然后用竹藤或绳子固定在竹结构上。

草编屋顶则需要将草束编织在一起,并固定在竹子上以防风雨。

6. 室内装饰:竹楼的内部可以通过竹木家具和竹编物品来装饰。

竹木家具包括
床铺、桌椅、柜子等,竹编物品包括篮子、笠帽等。

这些装饰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能展示傣族传统文化和艺术。

以上是傣家竹楼一般建造方法的说明,当然实际建造过程中可能因地域差异和个人偏好而有所不同。

傣族竹楼简介

傣族竹楼简介

傣族竹楼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缅甸等地。

傣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闻名于世,其中的竹楼更是成为傣族文化的一大象征。

傣族竹楼是傣族传统民居建筑,采用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态环保的特点。

傣族竹楼通常建在水边、山腰等风景秀丽的地方,是傣族人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简单而稳固,多为一层或两层,屋顶呈斜坡状,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竹楼檐上常挂着五彩的风铃,随风摇曳,唱着悦耳的歌谣。

傣族竹楼内部布局合理,主要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

客厅是家庭聚会、待客的场所,通常摆放着竹编家具、花瓶、香炉等装饰品。

卧室是主人休息的地方,床铺和被褥都选用竹制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厨房是家庭烹饪的地方,灶台、锅碗瓢盆等厨具都是精心制作的竹制品。

傣族竹楼的建造技艺源远流长,经过数代傣族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傣族竹楼采用纯天然的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和加工,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撕裂、抗虫蛀等特性,可以经受多年的风吹雨打而不受损坏,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傣族竹楼设计巧妙,结构稳固,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环保节能,符合现代人对宜居环境的追求。

傣族竹楼是一种开放式建筑,通风透光效果好,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竹子具有很高的抑菌消毒能力,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

傣族竹楼不仅在建筑技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装饰艺术上也有独特的表现。

傣族人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各种工艺品,如竹篮、竹编、竹雕等,这些装饰品被悬挂在竹楼内外,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感受到傣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傣族竹楼的传统建筑风格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成为傣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傣族竹楼逐渐被现代建筑所替代,但是傣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依然不减,他们将竭尽所能保护和传承傣族竹楼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

堂屋内一般设
有火塘,在火 塘上架一个三 角支架,用来 放置锅、壶等 炊具,是烧饭 做菜的地方。
现代的堂屋
卧室

傣族卧室是一个没有窗户的大间, 中间没有墙分隔, 床垫按家 中的长幼顺序一字排 开, 方向垂直于屋脊。楼面在卧室一边 向外挑出 1. 0~ 1. 5 m, 挑出的空间用来储藏贵重物品。
诸葛亮的典故
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 瓦,其形状很像古 代人戴的帽子,据 当地人说,这是孔 明帽,说是当年孔 明曾教会当地人种 水稻,当地人为了 纪念他,便把竹楼 的房顶设计成孔明 的帽子那样。
形成竹楼的气候原因

西双版纳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 边陲。地处东 经 99度56分—101度50分,北纬 21度08分—22度36分。属北回归线的热带潮湿区, 常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而造就了该地区夏季 时地面潮湿,居住与该地区的傣家人为适应该气候, 而居于有高脚式的竹楼。高居的竹楼避免了直接接 触潮湿的地面,也可避免被水淹。竹楼的屋檐属人 字型,是因为当地降雨多,人字型屋檐有利于排水。 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住房的结构,竹楼是当地 住房的最佳选择。
竹 楼 概 括

一幢竹楼就是一个傣族家庭。竹楼一般为60、70平 方米,是正方形的;楼板距地面约二米五。竹楼的梁、 柱用木料,房顶用茅草覆盖,墙壁、地板都是用的竹 子;竹墙的孔隙很大,通风透光。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 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 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 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 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 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 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 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 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 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 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 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 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在现今的社会里,傣族也 不免会受到汉族的影响,在建筑方面也有了改进,先前外界所想像中的 竹楼应该就是全部由竹子建成的,但却不未然。现今的“竹楼”应该叫 “木楼”,因为竹子的腐蚀性大,再加上该地的气候是高温湿润,这就 进一步加快了腐蚀的进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里的民族改变了原 来的竹楼。进而改为木楼,在建筑上使用了更为坚硬的木头。建筑上还 有一个改进,同样也是建筑的用材的变化,以前傣家的阳台同样是竹子 建成的,用3-4根大的木头作为支柱,上面就依次铺上竹片(即:将较大 的竹子剖开,展成一片)就可以了,也并未在栓绑什么。随着日晒雨淋, 竹子日渐腐朽,上面也长了不少青苔。人们走在上面不免会摔一跤,要 不然就将那一个地方踩踏了,脚便陷进去,严重的便掉到下面去(但因 阳台下是烂泥,而且该地的阳台一般在1.5m-2.0m左右)。

各具特色的居民

各具特色的居民
8.各具特色的居民
——傣家竹楼
为什么傣家的楼房的竹子做的? 为什么竹楼要坐在水边?
•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 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 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 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树满寨,花满园”
竹楼分两层,请问上、下层分别做什么?
第四段
• 一宽大堂屋, 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 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 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 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 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 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我 们谢 的谢 演大 讲家 完 毕
• 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 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
竹楼由多少条柱子支撑?多少条中柱?
• 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 • 中柱一般是八根。
为什么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 傣族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 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 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 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 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木斯大学题目:傣族竹楼专业:自动化11-2 姓名:王青松学号:11100440225傣族竹楼西双版纳是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着13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总共有44个少数名族。

其中傣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占全州的30%近30万人,汉族占29.1%近29万人,其余的为其他的少数民族。

当地的傣族是族系中的水傣,世称是水的民族,当地的住房据有着特色。

据有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是常年高温多雨,干栏式建筑利于通风散热,避免直接接触到潮湿的地面,该样建筑样傣家人民有了冬暖夏凉的气候。

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

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

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

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

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

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族竹楼的基本结构:傣族竹楼是另一种杆栏式住宅。

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

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

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

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

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

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

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

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傣族竹楼的整体构造都具有自己的含义,整个竹楼的所有梁、柱、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

走进竹楼就好像走进傣家的历史和文化,傣家的主人会一一告诉你它的含义。

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

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9-13台阶梯)。

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一幢竹楼就是一个傣族家庭。

竹楼一般为60、70平方米,是正方形的;楼板距地面约二米五。

竹楼的梁、柱用木料,房顶用茅草覆盖,墙壁、地板都是用的竹子;竹墙的孔隙很大,通风透光。

楼顶成“A”字形,两面的坡度较大,从外表看,竹楼是“合”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家禽、放大农具、舂碓和织布机的地方,妇女在这里纺线织布和纳凉。

楼梯一般为九级;上楼后,先是走廊,正面为阳台,是洗晒衣物,放水缸、洗米、腌菜和洗漱的地方。

室内以竹墙隔成两部分,外为堂屋,内为卧室。

堂屋有火塘,是做饭、烧菜、煮茶、吃饭、喝茶和招待客人的地方;竹墙上挂有小农具、背包和书籍,屋里宽敞整洁。

卧屋呈长方形,有两道门与堂屋相通;一家几代人同居一室,席地而卧,一人一铺,每铺都有垫子和蚊帐,并有一个盛衣物的竹编箱,放在铺边上。

他们睡觉是有规距的:高处为上,低处为下,因此,一个村寨,或处于相同地势几个村寨的人睡觉时,头都躺在高处,即一个方向。

客人到家做客时必须把鞋脱在外边,才能进竹楼,但不能进入主人的卧室。

傣族竹楼分为两类:官家竹楼和百姓竹楼。

官家竹楼宽敞高大,呈正方形,屋顶带三角锥状,颇类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用木片复顶。

整个竹楼用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撑,木柱建在石墩上,有的横梁上雕刻花纹呈ù形或弓形,这是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结果,特别是缅寺和亭阁都有这种凹状花纹。

屋内横梁穿柱,结构简单。

上木梯后即为“掌房”,正屋为客室,中置火塘,侧旁分隔为二至三间,是主人夫妇和孩子的卧室。

官家竹楼客室约有三十平方米大小,能容纳一二十人就座。

掌房用篾席铺地,是乘凉和妇女纺织的地方。

百姓竹楼与官家竹楼相同,只是较为狭小,屋顶用茅草覆盖,木柱不准用石墩柱脚,也不准用横梁穿柱,不准雕刻花纹。

为什么傣家人都爱住竹楼不愿住平房呢?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中已经作了答复,该书说:“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

”原来竹楼的妙用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

来到版纳,最令人心动的就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影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

从外形上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致让人如在梦中。

为什么傣家人选择住竹楼呢?傣家人住竹楼的缘由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气候因素:西双版纳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国的西南部,云南边陲。

地处东经 99度56分—101度50分,北纬21度08分—22度36分。

属北回归线的热带潮湿区,常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因而造就了该地区夏季时地面潮湿,居住与该地区的傣家人为适应该气候,而居于有高脚式的竹楼。

高居的竹楼避免了直接接触潮湿的地面,也可避免被水淹。

竹楼的屋檐属人字型,是因为当地降雨多,人字型屋檐有利于排水。

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住房的结构,竹楼是当地住房的最佳选择。

另一个因素是当地的自然资源: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地周边有着丰富的竹子,在早期该地人就选择了用竹子来作为建房材料,而且竹子较木头好采伐,以运输等,加之竹子属凉性,让当地人在炎热的夏季里能够觉得凉爽。

傣族竹楼景观优美,样式独特,因傣族处在亚热带,还保留祖先的习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所以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

所以还保留着大的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村落只有一二十人家。

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

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一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还有一个猪头的标志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栏”住宅。

土司头人的住宅,多不用竹而以木建,式样仍似竹楼,只略高大,不铺茅草而改用瓦来盖顶。

西双版纳境内,傣族自己能烧瓦,瓦如鱼鳞,三寸见方,薄仅二三分,每瓦之一方有一钩,先于屋顶椽子上横钉竹条,每条间两寸许,将瓦挂竹条上,如鱼鳞状,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顶是不能攀登的,若瓦破烂需要更换,只须在椽子下伸手将破瓦除下,再将新瓦勾上就可。

凡住此类房屋的,便算是村中的大户了,就是车里宣慰衙门,建筑式样也不过如此,只是面积较一般傣族民间的木楼大得多,全楼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长十余文,阔七八丈,楼上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但不开窗,故黑暗无光,楼下空无遮栏,只见整齐的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着,任牛马猪鸡自由地在其中活动,这就是傣族最局统治者的官衙兼住宅了。

这种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马的屋子,在西南边区中普遍可以见到,例如哈尼、景颇、僳僳以至苗、瑶、黎诸族,住屋建筑也如此式,惟下层多用大石或泥土筑为墙壁。

傣族的竹楼,则是下层四面空旷,每晨当牛马出栏时,便将粪便清除,使整日阳光照射,住位于上层的人,不致被秽气熏蒸。

傣家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

屋里的家具非常简单,竹制者最多,凡是桌、椅、床、箱、笼、筐,都全是用竹制成。

家家有简单的被和帐,偶然也见有缅甸输入的毛毡,铅铁等器,农具和锅刀都仅有用着的一套,少见有多余者,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都具地方色彩。

傣家人的竹楼是坝区类型,由于天气湿热,竹楼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竹楼鳞次栉比,竹篱环绕,隐蔽在绿荫丛中;景洪县的曼景兰寨和橄揽坝就是坝区傣家竹楼的标准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在改变,傣族竹楼也在变化中。

傣家人住竹楼,我早已知道。

可见到的竹楼与我想象中的似乎不太一样。

说是楼,其实它只有一层,只是整个房子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

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养猪圈牛。

至于傣族人为什么自古以竹楼为家,我想大概是因为住在高悬于地面之上的地方,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

事实上,在我所到过的傣族寨子里,名副其实的竹楼已所剩无几。

现在,绝大多数的竹楼应该叫作木楼,甚至有的竹楼的木桩也被砖或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所代替。

这情景对于我这个企图寻觅古老民族的淳朴风俗的人来说,或多或少是种遗憾,但我又不得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感到欣慰。

还好,在我走访了十几个村寨之后,我终于见到了一座真正的竹楼。

竹楼的主人是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当时她正在一架古老的织布机前织布,身边的箩筐里放着各种颜色的棉线。

她不停地在布机上换着梭子,布机上便出现了一道道的彩条。

她告诉我,这种布是专给老年妇女做筒裙用的。

征得她的同意,我从竹楼前面的楼梯爬上了楼。

上面的地板是一条条竹板拼成的,缝隙里透出光亮,隐约可以看到楼下的东西。

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还真有点让人害怕。

楼上有一条不算窄的通道,前面是一个一半露天一半有顶的平台,上面放着不少坛坛罐罐,据说每个傣族人家都有这样的坛坛罐罐,过去用来存水,现在虽然每家都有了自来水,可这些坛坛罐罐还没扔掉。

傣家竹楼的房间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