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发展及特点知识
简述中国电影的文化背景
简述中国电影的文化背景中国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深受中华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的影响。
自20世纪初期中国电影诞生以来,它经历了从早期的探索和摸索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中国电影的文化背景不仅反映了国家的发展历程,还融入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认同。
本文将从中国电影的历史起点、文化传统、社会影响以及现代发展四个方面简述其文化背景。
一、中国电影的历史起点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905年,上海的「光影」影业公司首次引入了西方的电影技术,并制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主要受西方电影技术和叙事方式的影响,影片多为短片和模仿西方的剧情。
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电影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与战争对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展现战乱中的人民生活与抗战精神。
与此中国电影也开始探索本土化的表现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文化传统对电影的影响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对中国电影的主题和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电影通过讲述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传递儒家价值观,如孝顺、忠诚和仁爱。
这些主题不仅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还塑造了观众的道德认知和文化认同。
传统戏剧与文学中国传统戏剧,如京剧、昆曲等,以及古代文学作品,常常成为电影创作的灵感来源。
传统戏剧的表现形式、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被借鉴到电影中,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叙事模式。
例如,古典文学中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成为电影改编和创作的重要题材。
中国美学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如“诗意化”的表现手法和“留白”的艺术风格,对电影的视觉表现和叙事方式产生了影响。
电影中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常常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风格,使电影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社会变迁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中国电影的发展与国家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从早期的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各个历史阶段都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影的类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类型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
本文旨在探讨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以期为国产电影的创作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现状1. 主流类型与地域特色当前,国产电影类型主要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悬疑片等。
这些类型电影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例如,动作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喜剧片则善于运用地域性幽默元素。
2. 商业化与市场化趋势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加剧,商业化与市场化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
制片方为追求票房收益,往往倾向于投资热门类型电影,并注重营销策略的运用。
三、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特点1. 题材丰富多样国产电影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涵盖了历史、战争、现实、科幻、奇幻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2. 技术水平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产电影在特效、音效、画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使得类型化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吸引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3. 创新元素不断涌现在类型化发展的过程中,国产电影也在不断尝试创新。
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或是将不同类型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电影作品。
四、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未来趋势1. 关注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未来,国产电影应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传达正能量与价值观。
2. 强化文化自信与本土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应强化文化自信,挖掘并传承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同时,应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
3. 持续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国产电影应持续在题材、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拓展新的类型与领域。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2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增长为电影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质量与类型提升: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武侠片和农村题材,涌现出一大批评论与审美价值俱佳的电影作品,逐渐获得国际认可。
例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和口碑成功。
3.电影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影制作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使用3D、IMAX、VR等新技术,使观众获得更加震撼的观影体验。
4.投资热潮持续:中国各大互联网巨头和地方政府纷纷投资电影产业,增加了电影制作和宣传的资金,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电影联合制片、跨界合作等新模式也不断涌现。
二、趋势分析1.全球化竞争加剧:中国电影市场吸引了全球电影巨头的目光。
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上映,并与中国电影公司进行合作。
这种全球化的竞争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
2.优质内容持续需求: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存在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
投资者和电影公司应注重提升电影质量和内容的创新,在不断提高观众的精神层次上下功夫,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3.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线视频平台已成为电影传播的重要渠道,许多新型电影公司也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广、发行电影。
未来,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呈现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
4.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院线放映,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融合也开始成为电影发行的新模式。
通过与电商平台、影视公司合作,电影公司可以更好地实现影片的推广和销售。
此外,电影公司还可以拓展衍生品、影视剧、动漫等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多元化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中国电影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初,当时的电影还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中国电影是从国外引进的,主要以纪录片和故事片为主。
这个阶段的中国电影产业还相对较弱,主要是由外国电影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然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电影制片业兴起,逐渐打破了外国电影的垄断地位。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表现社会现实为主题,体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追求。
然而,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和制约。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电影受到了战争和国内政治动荡的影响,电影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国内电影工业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和制作质量也有待提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文革”运动的影响,电影产业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冲击,电影创作受到了政治压力和限制,中国电影产业陷入了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电影产业逐渐摆脱了政治限制,开始向商业化发展。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商业片为主,涌现出一批知名导演和演员,影响力逐渐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院线的发展也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电影院线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电影院数量不断增加,拓宽了电影的传播渠道。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并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电影制作基金等,大大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影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赛,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奖项,提高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中国电影强调社会现实主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转变和人民的追求。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简述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电影的萌芽期。
1896年,电影首次在中国亮相。
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由外国人带进来的,主要用于娱乐和展示。
然后,1905年,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电影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无声电影、黑白电影、彩色电影等阶段。
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孤儿救祖记》、《狂流》、《中华儿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逐渐与世界接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开始快速发展,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人物。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一、默片时代(1896年-1930年)中国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当时中国开始放映来自西方的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的引入,中国电影逐渐发展起来。
在这个阶段,中国电影以默片为主,没有对白和配乐,主要通过画面和字幕来讲述故事。
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以纪录片和传统故事片为主,影片内容多是生活片段和历史事件的记录。
二、声音电影时代(1930年-1949年)声音电影的出现给中国电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930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配音电影《歌女红牡丹》。
声音的加入使电影更加生动,观众可以听到演员的对白和背景音乐。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故事片为主,内容更加多样化,包括爱情、历史、社会题材等。
一些经典电影如《神女》和《血溅画屏》也在这个时期问世。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1949年-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开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工具。
政府开始支持电影工业的发展,建立了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学院。
电影的题材主要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英雄,如《武训传》和《林则徐》。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充满了革命热情和正能量,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电影制片厂被迫停工,电影院也关闭了。
电影创作受到严格限制,只能宣传党的政策和思想。
然而,一些纪实片和革命戏剧仍然在这个时期制作和放映,如《沙家浜》和《红灯记》。
五、改革开放以后的电影(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次新的变革。
政府开始放宽对电影制作的限制,鼓励电影界的创新。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和巩俐。
中国电影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化,涉及到社会问题、人物心理等。
一些中国电影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如《活着》和《卧虎藏龙》。
六、网络电影时代(2000年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电影开始兴起。
网络电影以低成本、短时长和创新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类型电影不断涌现出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电影类型的多样性、风格的多元化以及主题的丰富性上。
本文将探讨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一:多元性和风格丰富多年的发展使得中国类型电影逐渐走出了喜剧和警匪片的困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电影,如爱情片、历史剧、科幻片、动作片等。
这些电影类型多样化的态势使得观众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二:注重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刻画近年来,中国类型电影开始注重对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刻画,通过电影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许多电影作品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如电影《战狼》和《流浪地球》等。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三:从硬实力向软实力的转变中国电影的硬实力体现在制作技术和制作成本上,而软实力则主要表现在电影的创作上。
中国类型电影努力在创作层面上突破传统束缚,注重故事性、主题性和艺术性的体现,提高电影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这一趋势体现在《霸王别姬》和《芳华》等优秀作品中,它们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人性,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创新中国电影正处于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更加紧迫。
因此,中国类型电影发展趋势之一是注重中国文化的创新。
通过对古代文化的重新解读、对当代文化的把握,以及对未来文化的展望,中国类型电影有望创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作品。
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二:关注社会话题与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电影提供了许多素材和创作主题。
中国类型电影发展趋势之二是更加关注社会话题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通过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探索社会问题,提高电影的思想性和观念性,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中国电影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电影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电影产业的演变及其特点随着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也经历了从初创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1700字的范围内简要介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特点。
中国电影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的电影制作主要由外国公司掌控,他们引入了电影技术和电影制作理念。
但在此期间,中国电影的制作和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政权开始重视电影制作,大力支持和推动中国电影的繁荣。
这一时期,以《晚春》、《小兵张嘎》等代表作品为标志,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然而,中国电影产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此时期,电影制片厂停工,电影院关闭,整个产业陷入停滞状态。
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逐渐从混乱中恢复过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产业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
中国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加以发展。
近几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制作水平、票房成绩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电影产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电影产业在国内拥有广大的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观众基础。
中国观众也越来越喜欢观看本土电影,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
其次,中国电影产业注重大片制作。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开始投资大规模的商业大片。
这些影片在制作质量上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进入全球市场。
再次,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商业竞争。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吸引了众多国际电影公司的注意,许多国际大片在中国上映,与中国电影进行竞争。
这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最后,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审查和限制。
中国有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所以中国电影制作必须符合政府的相关要求。
这导致一些敏感和政治问题无法在中国电影中直接表达。
中国电影艺术史
中国电影艺术史中国电影艺术史是指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从最早的无声电影到现在的3D和VR技术,中国电影已经历经百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对世界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步:早期中国电影的起源最早的中国电影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期,1905年,国际上出现了第一部有声电影,但要到1931年才在中国问世。
在这期间,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是以无声电影为主。
早期的电影以纪录片和表演片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纪录片是1911年上映的《清明上河图》,它展示了南京市区繁荣的环境和民间生活。
表演片则以脸谱戏和说唱剧为主要内容。
第二步:黄金时期的兴起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电影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大型的电影制片厂。
此时期,电影由无声电影逐步转向有声电影,并从单纯的记录生活转向艺术创作。
代表作如《大闹天宫》、《神女》等,都是经典之作,奠定了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第三步:政治因素的影响在1949年以后,中国电影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进入了宣传和教育的时期,电影创作也出现了强烈的左翼思潮。
这段时期的电影以《白毛女》、《武松》等作品为代表,对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平、文化贡献和社会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步:文艺复兴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文艺复兴的时期,电影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在艺术上也有了更多的突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如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他们的代表作如《红高粱》、《霸王别姬》、《菊豆》等,为中国电影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时期。
第五步:现代电影的新篇章当前,中国电影正文艺与商业兼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015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了日本和韩国,成为亚洲电影最强劲的玩家之一。
同时,现代电影技术的普及和创新,以及环绕着电影产业的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电影开辟了新的篇章。
总之,中国电影艺术史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电影逐步融入世界电影大家庭的历程,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电影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史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本文将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1. 早期电影阶段(1896年-1919年)
这个阶段是中国电影史的起步阶段,电影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以短片为主。
这个阶段的电影内容多是生活片和戏剧片。
2. 电影工业化阶段(1920年-1949年)
20世纪20年代,电影制作开始工业化,成立了第一家电影公司。
这个阶段,中国电影界开始了自主创作,成立了很多电影公司,电影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故事片,还有宣传片、新闻片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成为了宣传和教育的工具。
电影工业逐渐国有化,政府开始大力支持电影创作。
这个阶段的电影有很多反映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作品。
4.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影工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电影制片厂被关闭,电影创作停滞不前。
这个时期的电影内容大多是政治宣传片。
5.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今)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电影制作逐渐商业化,电影市场逐渐形成。
这个阶段的电影内容多样,有现实题材的故事片,也有商业大片、动画片等。
总之,中国电影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从电影产业的起步到现在的
商业化和国际化,一直在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与特点探讨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与特点探讨一、前言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的电影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对电影产业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这也为整个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分析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和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不断扩大,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影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电影产业年度报告,2020年国内电影票房总额达到了468.9亿元,同比增长站5.4%。
同时,在同一年里,中国内地产生的电影总产值达到了523.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6.8%。
这些数字表明,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挑战。
首先,市场份额的分布正在发生变化。
即使从今年票房发展的趋势来看,疫情可能会打击部分硬件型电影大屏影院,但消费者对影院观影的渴望不会降低,观影的场支出更追求更合理的价格性价比,有利的家庭票房和以题材为导向的IP以及超级IP成为市场焦点由此更加成为影院票房新方向。
其次,影片制作的风格和题材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随着新一代电影制作者的涌现,越来越多的电影注重深度、内涵和艺术价值。
同时,电影题材也在发生变化,更多的关注现实社会和人文精神。
这些变化带来了中国电影艺术创作的新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趋势和特点1. 观影市场分布向低线城市和乡村地区转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同时也伴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观影的增加,这些年轻人常常将观影视为一种闲暇娱乐方式。
此外,在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下,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电影市场向低线城市和乡村地区的转移。
2. 电影观影人群越来越广泛不同于过去观影人群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文艺青年身上,如今电影市场对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也越来越小。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国产电影类型化趋势愈发明显。
类型化电影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还能为电影产业带来稳定的票房收益。
本文将就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现状1. 主流类型目前,国产电影主流类型包括喜剧、动作、科幻、爱情、悬疑等。
其中,喜剧电影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吸引了大量观众。
动作电影以激烈的打斗场面和特效为卖点,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科幻电影则以其新颖的题材和大胆的想象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2. 地域特色国产电影在类型化的同时,也融入了地域特色。
例如,以江南水乡为背景的爱情电影,以其唯美的画面和浪漫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此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奇幻电影、武侠电影等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特点1. 市场需求导向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观众的喜好和需求进行创作。
这种市场需求导向的创作方式使得国产电影在类型化发展的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观赏性和商业性。
2. 技术创新与特效应用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特效应用的发展,国产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特别是在动作、科幻等类型电影中,精彩的打斗场面和震撼的特效使得观众如身临其境。
3. 多元文化融合国产电影在类型化的同时,也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电影中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如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现代文化等,使得电影更具包容性和观赏性。
四、未来发展趋势1. 类型多样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国产电影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
除了主流类型外,还将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类型,如纪录片、动画片等。
2. 国际化视野国产电影在类型化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
通过与国外制片方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电影资源等方式,提高国产电影的国际化水平,拓展国际市场。
3. 品质提升随着观众对电影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产电影将更加注重品质的提升。
电影分析 - 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电影分析 - 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引言电影是一种强大的媒介,能够通过影像和故事,向观众传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影片层出不穷,深受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包括电影主题、制作风格以及市场变革等方面。
1. 当代中国电影主题的多样性电影的主题多样化是当代中国电影的一个显著特点。
与过去相比,当代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政治和社会题材,而是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
中国的导演们更加关注个体和情感,反映了人们对个人成长、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的追求。
1.1. 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当代中国电影以人性探索和情感表达为主题之一。
导演们试图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塑造,触动观众的内心。
例如,张艺谋的《活着》(1994年)展示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历史变革中的命运,引发了观众对人生意义和家庭关系的深思。
1.2. 历史与文化回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也成为当代中国电影常见的主题之一。
导演们通过再现历史事件和描绘传统文化来唤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陈凯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通过一个家庭故事来反映中国文化革命中的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
2. 当代中国电影制作风格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电影的制作风格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导演们寻求创新和突破,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1. 拍摄技术的进步现代技术的进步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导演们使用先进的摄影机和特效技术,创造出更加逼真和震撼的视觉效果。
例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2018年)巧妙地利用了特技和后期制作技术,再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
2.2. 风格多样化的尝试当代中国电影的导演们也在制作风格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他们摒弃传统的叙事方式,探索更加抽象、幻想或实验性的表达形式。
例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00年)通过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将观众引入一个情感缠绵、迷人而又伤感的世界,展示了导演对于电影语言和艺术表达的独特见解。
中国电影的发展及特点知识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二、政府的支持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 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 参与者获益。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网络内容共享 方面的政Fra bibliotek。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劣势 一、人员素质,人才的缺少
我国的电影发展还处在学习和 模仿阶段,从人员数量、素质我 国都处于稚嫩阶段,我国在导、 专业演员、美术指导、音乐制作 等电影所必需的专门人才及电脑 合成技术的应用人才都明显处于 劣势 。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二、盗版的阻碍
中国电影
时代性
中国电影
不同的时代所制作的电影都不同,某个时代的电影可以体 现出当时的时代特点,都是时代的表现,都有一个反映时 代生活的问题。但又不仅只是代表当时的时代特色,电影 不同于别的作品,带有时代的标记、是否具有时代精神, 这是一个投资巨大的艺术,影响的不仅是当时的年代,源 远流长的艺术财富,滋润着世世代代。
中国电影
冯小刚贺岁电影三部曲
张艺谋 《十面埋伏》
主要特点
电影主要特点可以从观众性、 时代性、综合性。 人们通过电影可以学到很多 知识,电影能反映一些社会 现象,因此中国电影的具有 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 电影的三点特点来分析中国 电影。
中国电影
观众性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从起初到近代的电影,从 始至终都具备着很强的观众性,正 是由于观众性的存在,中国电影才 得以发展。电影是影响巨大的大众 化艺术。 中国电影只有从电影艺术的特点出 发,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美 学思想、美学原则,沿着民族化的 道路不断突进,才能更好的为中国 观众喜闻乐见,也能使中国的电影 艺术在国际影坛放射出更加璀璨的 光华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中国电影经历了百年历程,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默片阶段、声音电影阶段、解放战争时期电影艺术阶段、大跃进时期电影艺术阶段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艺术阶段。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为默片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896年至1930年。
本阶段的代表作有《二十四节气》等。
默片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片长短,拍摄技术和手段落后。
另外,在技术上也缺乏新的研发和创新,缺乏声音和色彩的应用,正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比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更为落后,不过默片阶段也奠定了中国电影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声音电影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1930年,结束时间为1949年,代表作有《神女》等。
相比于默片阶段,声音电影的特点是可以发音的操作。
虽然声音电影的问世给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机遇,但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电影艺术的发展仍有许多不足。
第三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电影艺术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为1949年至1965年,代表作有《武训传》等。
这一阶段中国电影艺术进入了新时期,不仅技术设备得到了快速的更新,而且拍摄题材也更加宏大、高深。
此时的中国电影代表了西方电影的自由主义思想和独特的中国文化形态,享有“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的盛誉。
第四阶段是大跃进时期电影艺术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为1965年到1979年,代表作有《红高粱》等。
这一阶段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低谷,电影制作遭到了政治干扰,限制了电影艺术发展的自由性。
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机构和铺张的宣传,但由于思想不够自由、审美不够开放,导致电影艺术陷入了停滞状态。
第五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艺术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1966年到1976年,代表作有《芳芳的婚事》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因素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导致电影没有被赋予艺术的价值。
总的来说,电影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里反映出来的应该是社会以及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1. 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中国电影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民初时期。
当时,西方电影技术和电影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建立了一些电影院。
1913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黄帝大观园》。
然而,由于当时政治动荡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电影产业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
2. 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抗战时期19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心,出现了很多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导演、演员和创作人才。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电影产业受到了重创,许多电影人被迫离开上海前往内地或香港等地继续从事电影创作。
3. 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开始推动电影工业化建设,建立了许多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学院。
这期间,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如《武训传》、《晚春》、《活着》等。
同时,中国电影也面临了政治运动的影响,许多优秀的电影人受到了打压和迫害。
4. 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的崛起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对于电影产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中国电影开始接触国际电影市场,引入了许多国外电影的制片技术和商业模式。
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尝试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涌现了一批新生代导演和演员,推出了许多成功的电影作品。
5. 当代中国电影的多样化发展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扩大和多样化。
除了大众喜剧、爱情片等传统题材外,中国电影开始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包括科幻片、动画片、文艺片等。
同时,中国电影也逐渐提高了制作水平,不少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界取得了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6. 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影产业的壮大,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得大奖,中国导演和演员也逐渐成为国际电影界的重要力量。
同时,中国电影也开始进军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海外院线上映并获得成功。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
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类型电影特点与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中国类型电影正在经历一次崭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基因。
首先,中国类型电影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呈现。
中国文化重视人情味,注重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
因此,在中国类型电影中,常常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感情冲突,强调家庭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这些电影剧情紧密围绕着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转变展开,通过描绘角色的情感丰富性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次,中国类型电影注重讲述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类型电影中的故事背景常常选取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或当代社会现象等,以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既可以是历史传奇,如《红高粱》和《霸王别姬》,也可以是现实题材,如《煎饼侠》和《后来的我们》。
中国类型电影通过对中国故事的深入挖掘和创新表达,为观众呈现独特而又具有共鸣力的影像世界。
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在持续演变中。
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类型电影正逐渐崭露头角。
过去,中国电影在制作水平上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如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崛起,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为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中国类型电影在题材多样化的趋势下愈发丰富。
传统上,中国电影的类型主要集中在爱情、喜剧和武侠等几个突出的领域,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电影纷纷涌现,如科幻、惊悚、犯罪等。
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中国观众对类型电影的需求日益增长,也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创作空间。
第三,中国电影市场注重国际化发展。
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崛起已经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中国的类型电影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被引进国际市场和海外观众喜爱。
为了迎合国际观众的需要,中国类型电影也在加大对全球视野和故事表达上的探索和开拓。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电影之旅——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电影之旅——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电影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自那时起,它一直在经历着不断的变革与发展。
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电影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声片到有声片,再到如今的数字电影。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始终追求创新和进步,这使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电影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中国电影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现代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电影和文化,这些元素慢慢地融入了中国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式中,这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产量激增,也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如《神女》、《孟姜女》、《活着》等。
这些电影的成功为中国电影业创造了广泛的机会与成就。
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国电影业在50年代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谷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诉求取代了艺术性,大量的宣传电影被制作出来。
幸运的是,60年代,中国电影带着新气象得以复兴,反映人民生活和历史变革题材的电影如《刘三姐》、《红高粱》、《林则徐》等又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关注。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了一次新的飞跃。
由于对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电影的发展开始具有了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趋势。
电影制作与拍摄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被融入到电影中来。
代表性的电影如《小芳》、《北京遇上西雅图》等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更是走向国际舞台,中国电影《芳华》、《流浪地球》、《湄公河行动》等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先后引进海外,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好评。
中国电影的特点中国电影一直致力于探索迎合大众群体的电影类型与内容,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材上多以展现当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检索名称:中国电影的发展及知识特点组员:刘康刘天运胡靓姜洪薇班级:计算机多媒体10-1目录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 (胡靓)31.萌芽时期(1896-1930) (3)2.发展时期(1931-1936) (3)3.凋敝时期(1937-1945) (4)4.复苏时期(1946-1949) (4)5.持续稳定的发展(1950-2010) (5)二.中国电影的特点...................................... (姜洪薇、刘天运)61.观众性 (6)2.时代性 (8)3.综合性 (9)三、中国电影的优势与劣势 ........................................... (刘康)121.劣势 (12)2.优势 (13)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1.萌芽时期(1896-1930)从1896年到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萌芽和形成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以引进外国影片进行放映到与海外资本联合制作再到中国人独立拍片的历史过程。
并在此期间拍摄了近600部电影,其中较为著名的影片有《定军山》、《掷果缘》(劳工之爱情)《花木兰从军》等。
2.发展时期(1931-1936)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
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
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
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
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
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
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
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3.凋敝时期(1937-1945)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
在这时期里,拍摄的有《马路天使》《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
4.复苏时期(1946-194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
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
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5.持续稳定的发展(1950-2010)在此期间,经过一系列的电影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使得中国电影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使得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
仅2008年一年就一共有270部次影片参加116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68个奖项。
在日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2008东京中国电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会见了中国代表团并全程观看了中国影片《赤壁》。
主办了中国-东盟广播电视高峰论坛,发表了推动中国与东盟广播电视领域更深入广泛合作的《北京声明》。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培训了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300多名广播影视从业人员。
抓住奥运契机,加强了与境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
二.中国电影的特点1.观众性首先,电影是影响巨大的大众化艺术。
一部影片可以翻印几十乃至几百部拷贝,同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放映。
这种技术上的特点,使电影成为最大众化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艺术。
这一特性,意味着电影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
当代美国著名导演弗郎西斯福特科波拉(曾导演著名故事影片《教父》和《现代启事录》)就曾说过:“电影不仅是花几个法郎就能看到的一场活动画面,它的意义要大得多。
它将越来越成为集体的意识,成为把我们大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
”1970年一位名叫欧文潘诺夫斯基的美国人,还曾在一篇著名的论文中这样说:“不论我们是否乐意,事实上电影在全世界超过60%的人口中间造成舆论,培养趣味,影响语言、服饰、行为甚至包括体貌等等方面,确实比其他任何一种单一的影响力量要大得多。
假如法律禁止了一切严肃的抒情诗人、作曲家、画家、雕塑家的活动,那么公众中只会有一小部分人受到影响,而为之感到难过的人数则会更少一些。
可是,如果电影遭到禁止,社会后果就会是灾难性的了。
”其次,电影是直接诉诸视、听觉的国际性通俗艺术。
电影是一门直观的视听艺术,它的语言是蒙太奇,是用活动着的画面和各种音响来表达思想内容的。
所以他非常通俗,即使文盲也能看懂,拥有最广大的观众。
由于同样的理由,它还拥有“超出”国界的能力,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
在这一点上,它的观众性也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
多年来,电影工作者创造了一中能为全球理解的语言,那就是用电影的画面与声音的蒙太奇表现的一种简化语言。
这是电影艺术最特殊的一点,比如画面上表现一个孩子在换鞋,镜头推近他的一双脚,接下去是一双大人的脚已经穿好鞋,正站起来,镜头拉开,一个成年人迈步走开。
我们就知道这是表现那个孩子长大成人了。
导演可以让一个场面淡出成为一片黑暗,然后再接上表现下一段落的画面,大家便知道这是表现时间的消逝。
由于电影的普及,差不多地球上没个角落的人都能明白基本的电影语言,并感受到一些共同的视觉效果。
当某个国家的电影传播到别的国家时,尽管对电影的对白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但作为电影的实质的电影语言,却是国际性的,是可以到处通行无阻的。
再次,观众的喜闻乐见与电影的民族化。
文艺的民族化和群众化是互相联系而不可分的,电影这一最具有影响的大众化艺术,自然必需民族化。
前几年,人们争论电影作为一种外来形式,是否存在民族化问题,甚至把民族化与借鉴当代西方电影对立起来;另方面,又有人把创新与民族化对立起来。
这都是片面的。
艺术的民族性本身,就不是凝固单一的,而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变化的;至于艺术的民族化,恰恰是以吸收外来东西为前提的。
舶来的电影艺术,其实从进入中国之始,就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生根发芽与中国悠久文明的沃土上了。
中国观众曾被认为只喜欢有头有尾、富于传奇色彩、又以大团圆结局的戏剧,因而认为只有这一种类型的影片才算有民族特色,但散文结构的影片《城南旧事》却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征服了国内外的观众。
这一事实说明,民族化虽然主要是形式,但更主要的是作品的灵魂,因为民族既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那么,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是应该既包括反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民族生活的内容,也包括相对稳定但也同样有发展变化的形式的。
任何片面的理解都有偏差。
中国电影只有从电影艺术的特点出发,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美学原则,沿着民族化的道路不断突进,才能更好的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也能使中国的电影艺术在国际影坛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2.时代性电影,确切的说应该是电影艺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使它成为一种具有很强时代性的艺术。
欣赏电影与欣赏其他艺术不同:小说是一个人一个人地个别进行阅读;舞台剧虽然是集体观看,但每演一场,观众也只是数量不多的一部分人;绘画、雕塑在展览场或者广场、公园中,是供三五成群或一个个观众观赏的。
电影却必须同时在许多固定地点,集中在几天之内,被数量庞大、阶层广泛的观众欣赏。
这种特点,使电影艺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对此法国电影大师雷内克莱尔曾非常精辟地指出过:“诗人、画家、音乐家的作品是可以等待的,它可以让未来承认其价值,可是电影企业界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这番话,很值得我们注意。
诚然,所有的文艺作品,应该说,都是时代的表现,都有一个反映时代生活的问题。
但是,历来供人独自欣赏的小说、诗歌,及可供一些人同时欣赏的绘画、雕塑与必须许多人在一起同时欣赏的艺术便已经显出了差异。
一切戏剧艺术都患有早老症,因此,必须同时面向更多观众的电影不能不是一种对时间的流逝十分敏感的艺术形式,因此甚至有人认为电影只能叙述当代生活。
虽然事实上,问题并不仅仅在于哪个时代的生活,而在于这种叙述是否带有时代的标记、是否具有时代精神,但电影这种投资巨大,具有最大影响的群众性一素,直接反映当代生活,是一个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电影对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具有非常敏锐的时代感,这是电影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与社会生活、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造成的。
“主题,应该到观众心里去寻找。
”3.综合性电影的原名叫MOTION PICTURE,本意是能动的画,有声电影--TALKIE既是配以语言的能动的画。
所以,我们说,电影是一种配有声音的活动的画面艺术,这是电影最基本的特性。
电影在众多艺术部门中,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一种新兴的艺术。
它从艺术传统和其他艺术品种中吸取过营养,但有不是某一种艺术的分支或变种。
电影是以影象为主体的综合艺术。
照相也是一种影象艺术,而且是电影的基本手段,但电影艺术却不是摄影技术的简单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