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实用疗法

合集下载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帮助儿童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的缺陷。

以下是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控制头部:脑瘫儿童通常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儿童改善动作。

同时,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作,并进行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2.翻身练: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并和儿童一起做翻身。

这样可以让躯干惯状态,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好地进行平衡练和正常的行走。

3.坐姿惯: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并使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正常的研究、交流和活动。

4.训练爬行:引导和规范儿童进行爬行,这样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

同时,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5.站立: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

这样可以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6.慢步走:最后,进行慢步走的训练,帮助儿童逐步掌握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

它会使儿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导致步态和姿势异常、肢体运动能力受限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作业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将针对小儿脑瘫患者的作业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和。

作业疗法的定义作业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日常活动、训练和锻炼,帮助小儿脑瘫患者提高肢体运动的能力和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疗法主要应用于小儿脑瘫、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作业疗法的优点作业疗法具有以下优点:•适用范围广:作业疗法不受年龄和疾病类型限制,对于各种患者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简便易行:作业疗法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可以在家庭和医疗机构中进行。

•经济实惠:作业疗法费用较低,负担小,可以通过锻炼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治疗费用。

作业疗法的原则作业疗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作业疗法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确保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带来任何伤害和危险。

•个体化原则:作业疗法的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制定。

•地址性原则:作业疗法的实施应该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治疗目标。

•积极性原则:作业疗法需要激发患者的兴趣,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作业疗法的实施方式作业疗法的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一种有趣的作业疗法,它通过游戏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建立起与治疗相结合的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

游戏疗法主要分为物理游戏和认知游戏两种类型。

物理游戏主要通过肢体动作的训练和锻炼来强化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认知游戏主要通过智力游戏、益智游戏等来锻炼患者的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疗法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是最常见的作业疗法之一,包括如洗脸、洗手、穿衣、拆卸、组装等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各种动作。

通过训练这些日常活动的技巧和动作,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一岁九个月宝宝诊断是脑瘫怎么治疗?

一岁九个月宝宝诊断是脑瘫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岁九个月宝宝诊断是脑瘫怎么治疗?
导语: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很粗心,也是因为这些粗心孩子患病也不知道,尤其是一些严重的疾病,如脑瘫,一岁九个月宝宝诊断是脑瘫怎
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很粗心,也是因为这些粗心孩子患病也不知道,尤其是一些严重的疾病,如脑瘫,一岁九个月宝宝诊断是脑瘫怎么治疗?其实宝宝诊断出疾病后,要根据疾病症状进行治疗,现在患者出现了异常的症状,就要对这些不适症状进行医治,下面就为大家讲解详细的治疗方法。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①手术;②矫形器;③水、电、光、声疗法;④语言、交流的治疗;⑤运动功能的治疗;⑥ADL训练。

2.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

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

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如古立西(脑酶水解片)、螺旋藻片(胶囊)。

再就是积
生活常识分享。

脑瘫患儿基本康复方案

脑瘫患儿基本康复方案

2、控制异常姿势反射,诱导正确姿 势出现并强化之。
避免诱发异常姿势出现及紧张度增高的动作。强化正确运动模式的动作。
3、尽量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而不是侧重于治疗单个肢体、肌肉或关 为受损部位建立新的通路,避免正常部位功能受累。
具体 节。
原则
4、适当提供感觉统合训练。
——————
排 5、整个训练均需要认真的计划和安 ——————
竖头训练的调节与训练方法一:
内容
条件
训练方案

A、肘支撑的完成
——双上肢肌力及三关节负 重能力提高
肘/手撑地
头 1)上 B、双上肢对称性伸展 训 肢的支 的 撑与保 C、上肢后伸消失 条 护性伸 D、角弓反张模式消失 件展

E、视性迷路立直建立

——抑制上肢异常姿势 ——抑制上肢后伸 ——抑制角弓反张 ——促通迷路立直 ——促通视性立直
目录
小儿脑瘫基础知识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一、小儿脑瘫基础知识
• (一)、小儿脑瘫的定义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到
出生后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特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同时伴有不 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视觉、听觉、语言、行为、 情绪等障碍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运动障碍的常见表现:轻则动作不灵活、笨拙或不协调, 重则双手不会抓握、双脚不会走路,甚至不会翻身、坐、 站、不会正常咀嚼吞咽等。
9、婴儿运动发育疗法
注: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疗法是神经发育治疗(NDT)、英国的Bobath疗 法和德国的Vojta疗法。
二、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movement therapy)是以徒手以及应用器 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 功能障碍的方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机体功 能障碍,矫正运动姿势异常的方法。是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PT)的主要部分。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ppt课件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ppt课件

疗程和强度要适宜
运动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 情况匹配合适的疗程和强度。
需要医生的指导
运动疗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 下进行,否则可能会加重小儿 脑瘫患者的症状。
结论和建议
结论
运动疗法对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神经系统障碍和肌肉功能缺陷非常有效。
建议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的家长,需要提醒他们,运动疗法不是一种短期的解决方案,需要相应的 耐心和毅力。
神经可塑性
运动疗法能够刺激产生神经可塑性,这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变化和适应性。
运动疗法的不同类型
1
康复疗法
2
康复疗法对于小儿脑瘫患者来说非常重
要,许多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运动来改善
他们的功能水平。
3
物理疗法
通过重力和力量来治疗小儿脑瘫。包括 重力牵引、激光治疗和振动治疗等。
休闲疗法
让学龄小孩放松心情,舒缓精神紧张和 焦虑等情绪,进而达到放松肌肉、改善 身体健康的目的。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
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在运动疗法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能够增加 他们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造成神经系统障碍的疾病, 使运动和动作受限制。
2 症状
症状包括运动迟钝、运动笨拙、协调不良, 甚至可能出现瘫痪。
常见的小儿脑瘫
痉挛性脑瘫
非痉挛性脑瘫
共济失调脑瘫
最常见的脑瘫类型,呈肢体痉挛、 强直和运动不协调症状。
影响由神经细胞负责的运动、舞 蹈、手势和其他动作的能力。包 括两个亚型:扭动痉挛和混合型。
受损害的是小脑,在控制运动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平衡感较差, 动作不协调。
运动疗法的原理
运动的实质
通过活动,能够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和加强身体的发育和功能。
运动疗法的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病,其症状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协调障碍等。

康复训练是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康复师更好地指导和执导儿童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肌肉拉伸•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肌肉紧张,进行肌肉拉伸可以帮助舒张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拉伸方法:1.选择合适的拉伸动作,例如手臂伸直向上伸展;2.缓慢而均匀地进行拉伸,直到感受到轻度拉伸感;3.维持拉伸姿势20-30秒;4.重复2-3次。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旨在提高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训练重点:1.坐立平衡:通过坐起、坐稳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坐立平衡能力;2.爬行:通过爬行训练,增强脑瘫儿童四肢力量和协调能力;3.行走:采用辅助器具,通过行走训练帮助脑瘫儿童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4.抓握能力:通过握物体、拿取物体等训练,强化脑瘫儿童手部动作能力。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利用电刺激技术辅助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功能电刺激设备有电疗仪、电刺激治疗仪等。

•电刺激方法:1.设置合适的电刺激参数,例如刺激强度、频率等;2.选择适当的刺激部位,例如四肢肌肉等;3.应用电刺激设备对脑瘫儿童进行治疗;4.根据康复效果调整电刺激参数,逐步提高刺激强度。

语言康复训练语音训练•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语言发展障碍,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口齿表达和语音音质。

•训练重点:1.唇舌训练:通过练习发出不同音节、音素,加强口腔运动能力;2.发音训练:通过模仿、跟读等训练,帮助脑瘫儿童纠正发音错误;3.语音矫正:采用正音训练、语音干预等方法,帮助改善脑瘫儿童的语音音质。

语言理解训练•脑瘫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常常受限,进行语言理解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其听力理解和语义理解能力。

•训练方法:1.听力训练:包括音响辨别、听音辨识等,提高脑瘫儿童的听力敏感度;2.语义训练:通过词汇学习、语义理解任务等,促进脑瘫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推拿与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15例

推拿与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15例
特 色疗 法 中国民间疗法
CHi N A’ s N AT U R OP AT H  ̄ D e c 2 01 3 .Vo l 21 N o 1 2
3 ai r n , 中脘 3 ai r n , 神阙 3 ai r n , 气海 3 ai r n 。
推拿 与康 复训 练 治疗 小 儿脑 瘫 1 5 例
边 全 之 ( 吉 林 省 长 春 市 妙 首 堂 医疗 按 摩 院 , 1 3 0 0 5 1 )
功 能训 练 : 针对 患 儿 的具 体 情 况 , 教 做 有利 于滑 利
关节、 松 解强 直及 肌 肉挛 缩 功法 。医 者教 会 家 属 , 共 同 帮 助患儿 做 头颈 、 腰背、 四肢 的康 复训 练 。每 日 2次 , 每
例, 不 明原 因者 3例 ; 痉 挛 型 6例 , 手 足徐 动 型 3例 , 共 济失调 型 2例 , 混 合 型 4例 。 诊 断标 准 : 全 部病 例均 符合 《 1 9 5 6年 美 国脑 性瘫 痪
学会 ( AAC P ) 分 类方法 修 订 》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小 儿 脑
等, 造成 新生 儿先 天禀 赋 不 足 、 脑髓 不充 、 脾 胃虚 弱 , 先 天 肾功能亏损 , 而引发 患儿生 长发 育各种 障碍 。头 部是 诸 阳之汇 , 脑 为髓 海 , 神 明 所在 之 处 。人 体 所有 经络 几 乎都交 于百会 穴 , 治疗 本 病 中取 穴 百 会 、 四神 聪是 治疗 的关键 。任督 二 脉诸 穴 内联 五脏 六 腑 , 通 过调 理 , 可 以
标 准l 】 j 。治愈 : 临床 症状 消失 , 各 项功 能基本 恢 复正 常 ,
脑损 伤所致 的综 合 征 。集 中表 现 为 : 中枢 性 运动 障 碍 ,

小儿脑性瘫痪的头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的头针治疗

精神情感区:
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 向后平刺1寸。
选穴特点:
以上定位基本都源于林氏头针。林氏头 针除了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选择头针刺 激区之外,还根据神经生理学观点,以及 脑功能与血流的关系来进行选区。经临床 研究,尤以治疗小儿脑瘫、颅脑外伤后遗 症和神经性耳聋有效。
额五针主治小儿脑瘫、颅脑外伤后遗症。
对因额叶前部的额前区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 如感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和智力减 退的症候群有效,可增强该区血流量,提高患 者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和兴趣。配合四神聪加 强醒神开窍的作用。额五针的第1针和第5针, 又称双侧语言区(布洛卡Broca’s区),对失语 症有效。故智力、语言发育落后者,取智九针; 仅智力落后者,取智七针。
四神聪――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 从前向后平刺5-8分。
注:大脑外侧裂表面标志――基点(自眼 外角向后3.5cm再向上1.5cm处)至顶骨结节的 连线。
智七针:额五针(减去第1针和第5针)+四神聪 定位同上。
林氏颞三针: 第1针: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cm处,向 后上方刺3cm长。 第2针:耳尖上1.5cm处向后上方刺3cm长。 第3针:耳尖下2cm再向后2cm处,向后上方 刺3cm长。 以上3针皆与水平线成15-20°角。
①上部:运动区的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
②中部:运动区的中2/5,为上肢运动区。
③下部:运动区的下2/5,为面运动区,亦称
言语一区。
主治:
①上部:对侧下肢、躯干瘫痪。
②中部:对侧上肢瘫痪。
③下部: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 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注: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点(正 中线前点)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 线后点)经过头顶的连线。

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

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

一、引言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患儿常伴有智力、运动、语言、感知、认知、行为等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五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脑瘫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文将针对五个月宝宝脑瘫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1. 早期评估对五个月宝宝进行全面的生长发育评估,了解其运动、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家庭康复训练(1)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对宝宝进行康复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培养宝宝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3)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游戏、触摸、听觉、视觉等方式,提高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

(4)精细运动训练:通过抓握、投掷、翻滚等游戏,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

3. 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如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

(2)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3)电疗:运用低频电、中频电等治疗方法,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肌肉功能。

4. 作业治疗针对宝宝的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5. 语言治疗对语言障碍的宝宝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训练。

6. 心理治疗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对脑瘫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

7.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如抗痉挛药物、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等。

8.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伴有严重畸形或功能障碍的宝宝,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宝宝的病情、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2. 家长积极参与:家长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关注宝宝的生活细节。

小儿脑瘫的治疗及护理

小儿脑瘫的治疗及护理

小儿脑瘫的治疗及护理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目前知道的不下百种,最常见的原因有几项,分别是是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常见新生儿疾病。

1、早产。

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龄只有28周、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宝宝都得到抢救成活。

但是由于胎龄小,胎儿的大脑发育很不成熟,容易出现脑损伤。

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即小儿脑瘫。

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一直居高。

因此,做好预防早产工作,能有效预防小儿脑瘫。

2、新生儿窒息。

除了早产外,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小儿脑瘫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

由于缺氧,新生儿未发育完善的脑部很容易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

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

所以新的观点认为: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窒息反过来加重新生儿脑损伤。

如果在此期不进行干预,那么很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出现人们担心的脑性瘫痪症状。

3、新生儿黄疸。

大部分宝宝出生后都会面临新生儿黄疸的考验,许多宝宝顺利痊愈,但有些宝宝却不幸留下后遗症,严重的会导致小儿脑瘫。

一般存在以下情况应引起注意: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有重症黄疸症状,即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205.2-256.5毫摩尔/升;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

新生儿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尾状核等部位堆积,就可能导致核黄疸,而出现智力障碍或脑性瘫痪。

此外,双胎、多胎、从事有毒物质工种的孕妇、孕妇居住环境严重污染、饮用不合格水等原因均会导致小儿脑瘫,孕妇在孕期就必须引起重视,远离不利于胎儿健康发育的恶劣环境。

...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脑性瘫痪的本质是原始反射残存及中枢性协调障碍所引起的正常反射途径被阻断,而异常反射途径被固定下来的姿势和运动异常。

专家指出,小儿脑瘫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如肌胡力、姿势和反射异常。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常常会带来轻重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影响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自理能力,培智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康复训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这些脑瘫儿童得到了有效的康复和协助。

培智学校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康复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按摩、电疗、温热治疗、超声波等。

这些疗法能够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张力不足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帮助儿童恢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传统物理疗法、健身器材疗法、功能性训练等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练习脑瘫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帮助儿童恢复或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3. 语言康复。

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

培智学校通过语言康复的方法,包括言语疗法、声音模仿练习、口语教育、语音学习等,促进儿童语言的发音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4.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一种运动和感觉刺激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儿童借助于各种感觉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提高儿童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练习平衡、肌肉协调能力、对称性等,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和运动能力。

5. 食物疗法。

饮食调节也是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方面之一。

培智学校综合考虑脑瘫儿童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营养搭配、食物多样性、饮食时间规律等,促进健康食物与良好的健康习惯。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儿童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力、自理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为脑瘫儿童争取更独立自主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严国斌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严国斌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
2
锻炼和治疗
通过各种运动和技术,进行个别或群组康复治疗。
3
跟踪和调整
定期跟踪患者的进展,并根据需求进行治疗计划的调整。
康复治疗:效果与案例分享
改善肌肉协调
通过PT治疗,儿童的肌肉协调 能力明显改善,提高日常生活 的质量。
增强力量和灵活性
PT治疗帮助小儿脑瘫患者增加 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运动 表现。
提高社交和心理发展
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 感和社交互动,促进全面的发 展。
保持治疗效果:维护和预防
康复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积极的维护和预防措施来持久。建立良好的健康习 惯和定期康复训练是关键。
预防小儿脑瘫的发生
了解养护孕妇身体健康、避免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及早干预和识别潜在问题 是预防小儿脑瘫的重要步骤。
运动疗法PT:改善小儿脑瘫
运动疗法PT是一种基于运动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锻炼和特定技术来改善小 儿脑
PT治疗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肌肉协调和平衡,以及增强肌肉力量,帮助 小儿脑瘫患者掌握更好的运动模式和姿势。
PT治疗:具体步骤
1
评估与目标制定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 疗法PT严国斌
欢迎来到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演示。通过运动疗法PT,我们帮助小儿脑瘫患者 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探索治疗的奥秘和效果。
小儿脑瘫:了解症状及影响
小儿脑瘫是一种运动和姿势障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肌群疲劳和 协调问题。这对儿童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上田法

上田法

上田法是由日本的一位小儿外科医生上田正于1988年创立的一种治疗小儿脑瘫的手法。

后传入我国。

该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的疗法,对重度脑性瘫痪缓解痉挛,效果特别明显。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田正对“中枢是末梢的奴隶”的观点赞同,认为可能是末梢(手足)的过分紧张造成了异常姿势,认为解除四肢、躯干的过紧张,异常姿势便会消失。

治疗手技:上田法由5种基本手技和4种辅助手技组成。

作为脑瘫治疗用的手技,目前我们也逐步用于成人的痉挛型瘫痪。

一、颈部法患儿仰卧位,治疗师站于头部后方,以右侧颈部法为例,术者右手抬举患儿右肩甲离床约30度,左手轻旋患儿左侧头面,使头面向右作最大回旋,越过肩峰数厘米为好。

保持三分钟(因人而异,适度保持)。

左侧再进行一次。

效果:增加颈部活动范围,降低颈部、躯干肌痉挛。

矫正非对称性姿势。

改善呼吸功能等。

二、肩-骨盆法右侧为例。

患儿仰卧,术者两人,每方向保持3MIN。

术者一立于患儿头侧,一于右侧。

术者右手托患儿右肩背部向左侧扭转躯干,左手固定左肩。

另一术者左手托起患儿左侧骨盆逆时针回旋,右手固定患儿左腿。

患儿左下肢屈曲位,髋关节90度,右下肢伸展位。

回旋度随治疗进度增加,不可一步到位。

效果:降低躯干的过紧张肌肉张力;矫正躯干、骨盆的非对称性姿;促进腹部、胸部肌肉活动,改善呼吸功能;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增加四肢的自发运动;促进平衡功能,保持平衡能力等。

三、肩胛带法患儿俯卧位,术者用右手包绕患儿左手,使患手拇指外展,屈指握拳,肘屈曲50~70度置于腰部。

术者右手托住患肘稍离腰背部屈曲内收,使肩关节充分内旋,肩胛骨浮出体表。

不宜快速内旋肩关节,要在三分钟缓慢达到最大内旋位。

术者用力要稳,不可晃动。

效果:肩胛和上肢肌肉紧张降低;肩胛和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扩大;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下肢肌肉紧张降低。

四、上肢法上肢法由三部分组成:屈曲相保持3MIN;屈曲相和伸展相交替15~20回;伸展相保持3MIN。

患儿仰卧位。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小儿异常姿势按摩法
应用原理:
脑瘫患儿存在各种异常姿势,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法通过按摩痉挛肌群,被动活动各关节,牵拉韧带肌腱,达到舒经通络,行气活血,解除痉挛之目的,从而抑制及纠正各类异常姿势。
操作方法:
1、 分髋法:患儿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双手掌按于患儿双膝内侧,拇指按于患儿大腿内侧,依患儿的耐受程度尽量外旋髋关节,并保持3-5秒后,再伸膝伸髋,如此反复操作40-60次。本 法可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抑制内收肌痉挛。
4、 摇腕法:患儿仰卧位,术者一手固定其前臂,另一手与患儿手指交叉握持其手掌,使其腕关节沿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环转运动各20-40次。本法可防治腕关节运动障碍。
5、 捋抖十指法:患儿仰卧位,术者一手固定患儿腕关节,另一手握住患儿近端指间关节,边摇动边捋至远端指间关节,稍摇动掌指关节后再以拇食指夹持远端指间关节捋抖至指端。由大指至小指共做3-5遍。本法可防治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挛缩畸形及活动障碍。
6、 压足及小腿后三指按摩法:患儿俯卧位,屈曲患肢膝关节约90度,术者一手压其足掌前部,使踝关节背屈,另一手以拇、食、中三指自腓肠肌起始端按揉至跟腱处,如此反复20-30次。本法可防治腓肠肌痉挛。
7、 前臂旋前障碍矫正法:患儿坐位,术者坐于患儿后方,一手固定患肢肘关节,另一手握持患肢前臂远端,使其前臂做旋后动作,如此反复30次。此法有矫正前方跪位伸展支撑模式及前臂旋前障碍的作用。
一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
应用原理:
通过在多个方向上被动运动全身大小关节,使各关节得到充分活动,从而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肌腱挛缩,提高各关节的活动度,手固定患儿颈肩部,一手握持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通过抖动四指,使力沿腕、肘关节传导到肩关节,从而带动肩关节抖动,每侧肩关节各抖动20-40下。本法可防治肩关节活动障碍。
6、 旋髋法:患儿俯卧位,术者一手固定其一侧臀部,另一手握持其同侧大腿近膝关节处,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各旋转其髋关节10-20次。本法可防治髋关节屈曲及活动障碍。
7、 旋膝法:患儿取俯卧位,术者一手固定其大腿,另一手握持其小腿,先屈膝3-5-次,再由内向外旋膝5-10次,再屈膝3-5次,再由外向内旋膝5-10次。本法可防治膝关节活动障碍。
2、 摇肩法:患儿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儿颈肩部,另一手握持患儿肘关节,使肩关节做由前向后及由后向前的环转运动各20-40次。本法可防治肩关节活动障碍。
3、 摇肘法: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一手固定其上背,另一手握持患儿腕关节,先使其肘关节做屈伸运动5次,再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做环转运动各20次,同时令其前臂做旋前旋后运动。本法可防治肘关节活动障碍。
2、 髋内外侧旋转法: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一手固定其一侧下肢,另一手握持患儿另侧膝关节并使该侧髋关节做由内向外的环转运动,如此反复操作40次,本法可抑制髋关节内收内旋及屈曲挛缩。
3、 直腿抬高三指按摩法:患儿仰卧位,术者一手握持其一侧髋关节,尽量保持伸直并抬高该侧下肢,另一手以拇、食、中三指按揉大腿及小腿后侧,主要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反复20-30次,本法可防治膝关节的屈曲痉挛。
8、 屈伸摇踝法:患儿仰卧位,术者一手握其踝关节后部,一手握持其足掌前部,先屈伸踝关节3-5次,再由内向外旋转踝关节5-10次,再屈伸踝关节3-5次,再由外向内旋转踝关节5-10次。本法可防治踝关节活动障碍。
动作要领:
关节活动度按摩法动作要力度均匀,节奏和缓,力求在患儿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屈伸舒展其各关节,切勿过度用力,造成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拉伤。
8、 屈伸松腕法:患儿掌心向下,术者双手以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其一侧腕关节,并使其做屈伸运动20-30次。本法可防治腕下垂及关节屈曲畸形。
注意事项:
抑制异常姿势按摩法按摩时力度要和缓均匀,以患儿能耐受而无反抗姿态出现为宜,动作要圆润流利,切忌粗暴生硬,以免拉伤患儿肌肉韧带。
4、 压膝整足法:患儿取仰卧位,使一侧下肢屈膝屈髋,并使足掌平放于治疗床上,术者一手以拇指按压于患儿踝关节前方,食、中二指按于踝关节后方跟腱处,另一手按于患儿膝关节,并用力前压该侧膝关节,再恢复至原状,如此反复40次。本法可防治尖足。
5、 搬足法:患儿仰卧位,以右侧为例,术者左手固定患儿右侧踝关节,右手拇指按压患儿涌泉穴(足底,约当2、3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向前、外推揉30次。本法可矫正足内翻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