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课件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促进平衡反应:治疗师从前方、后方、侧 方或对角线方向突然推拉患者,还可配合 使用大球、滚筒、平衡板等辅助训练器具 进行,使之保持身体平衡,不致跌倒,训 练维持平衡的能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BATH疗法
• 肩部和上肢的关键 点调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BATH疗法
• 头部关键点控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技术特点: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模式、 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感觉刺激、姿势控 制、运动模式,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运 动模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BATH疗法
• 控制关键点 • 1)治疗师通过对患者身体关键部位(中心控制点:
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控制点:肩峰、 髂前上棘;远端控制点:拇指、拇趾)上的手法 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降低肌张力,引出 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 2)手法操作从躯干和近端开始,向远端移行,并 随之减少操作点和控制的量以逐渐诱导出随意运 动,常与反射性抑制联合应用
BOBATH疗法
• 姿势控制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控制训练: • 治疗师首先对患者进行核心控制(指对腰、
躯干及骨盆)的稳定性训练,在此基础上 再训练肢体选择性的运动控制练习,并将 所练习的运动模式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反复练习

【康复课堂】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

【康复课堂】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

【康复课堂】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一、内容及技术:小儿脑瘫的康复冶疗广泛应用运动疗法,涵盖了运动疗法的所有内容,如主动运动的随意运动、抗阻力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诱发运动;等长运动;向心性及离心性等张运动;等速运动;放松性运动;力量性运动;耐力性运动;局部运动;整体运动;徒手运动;器械运动;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技术等。

神经生理治疗技术中神经发育疗法及神经易化技术被广泛采用,包括:Bobath技术、Vojta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Temple Fay技术、Domain技术、Phelps 技术等。

引导式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目前日益受到重视并被采用;运动学习被不同程度地应用。

其他技术如强制性诱导疗法、减重步态训练、平衡功能训练、借助于辅助器具的训练等。

除上述技术与方法外,近年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脑瘫康复中,使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二、基本原则:① 遵循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促进运动发育;② 在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同时,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诱导;③ 使患儿获得保持正常姿势的能力;④ 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⑤ 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运动模式,逐渐完成运动的协调性;⑥ 康复训练前对肌张力的缓解;⑦ 增强肌力;⑧ 对于功能障碍的处理;⑨ 对于肌-骨骼系统的管理;⑩ 根据需求采用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技术;以主动运动及诱发运动为主。

三、运动疗法的要点及特点:主要包括头部的控制、支撑抬起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膝手立位和高爬位的训练、站立和立位训练、步行训练、步态改善和实用性训练等。

运动疗法的特点应遵循,不仅要依据直观观察到的障碍纠正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更要重视功能的建立;不仅要解决局部问题,更要提高整体运动功能;适当进行被动运动训练,但主要应采用诱导运动、主动运动以及运动感知与运动认知等使患儿学习建立和巩固所期待的功能的训练;训练中应高度重视针对性、个性化、多系统、多角度训练的原则;训练中一定要主要选择采用多种技术与方法的联合运用;康复训练要避免过度治疗。

小儿脑瘫痉挛型的康复训练-52页PPT文档资料

小儿脑瘫痉挛型的康复训练-52页PPT文档资料

2019/11/5
35-
36
评估记录、结果
GMFM88项: 初评:
A区:49 B区:8.3 C区:0 D区:0 E区:0 总分:11.5
中评:
A区:67 B区:13 C区:0 D区:2.6 E区:0 总分:16.5 (三)
A区:78.4 B区:16.6 C区:7.1D区:5.1 E区:2.8 总分:22
特征性表现:
1、折刀征:被动伸展关节有折刀样感觉。
2、上肢屈曲、内收、内旋:上肢屈肌、旋后肌痉挛, 拮抗肌相对弱化。
3、下肢屈曲、内收、内旋、尖足、交叉:下肢屈肌、
2内019收/11/5肌痉挛,拮抗肌相对弱35-化。
4
痉挛型 主要临床表现
1. 肌张力增高——(常见痉挛肌肉3) 2. 原始反射残存(ATNR ,拥抱反射 …) 3. 肌肉挛缩、关节挛缩变形 4. 运动范围与肌肉痉挛程度成反比 5. 缺少四肢的伸展运动 6. 平衡反应不同程度的缺乏 7. 性格大多内向
2019/11/5
35-
13
缺 乏 伸 展
2019/11/5
35-
14
痉挛型 主要临床表现
1. 肌张力增高 2. 原始反射残存 3. 肌肉挛缩、关节挛缩变形 4. 运动范围与肌肉痉挛程度成反比 5. 缺少四肢的伸展运动 6. 平衡反应不同程度的缺乏 7. 性格大多内向
2019/11/5
35-
15
28
脑瘫患儿的翻身、爬行训练
2019/11/5
35-
29
手支撑训练
2019/11/5
35-
30
坐位训练
2019/11/5
35-
31
坐起训练
2019/11/5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幻灯片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幻灯片课件
21
2、头部控制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往往头部呈前屈,肩 胛带伸展,双肩旋内,肘,腕关节均呈 屈曲,可用双手握住患儿上臂的外侧, 然后将患儿的双肩上提并向前轻拉,同 时,将双臂做旋外的动作,使患儿的肘 关节屈曲掌心向上,然后上提双臂使患 儿的头抬起,腰部直起髋部屈曲,使患 儿颈部的肌张力增强,维持头部的直立 位置。
15
4、共济失调型
特点:全身肌肉张力偏低, 拮抗肌肌肉张力协调控制不 良,情绪反应高时动作协调 控制不良情形加剧。
16
观察、操作重点
A、肌肉张力偏低 B、手脚和/或躯干动作协调控制不良 C、行走时速度慢,稳定性不良,不易平衡 D、眼球有震颤现象
17
处置原则
促进训练部位肌肉张力平衡以增强动作 协调控制能力,尽量采取动态及具功能 性动作训练方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 避免关节代偿性控制所致的关节变形, 多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
20
1,姿势异常的训练
A、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可采用辅助器具,并定期更换体位。
B、矫正性动作:通常采用与异常姿势相反的 体位,如头背曲,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 直等异常姿势可用抱球姿势纠正,全身屈曲的 姿势可用全身伸展姿势进行矫正。
12
3、徐动型
特点:全身肌肉张力高,拮抗肌肌
肉张力协调控制不良,认知反应好, 情绪反应高/低时,全身肌肉张力高/ 低表现差异大。
13
观察、操作重点:
a、肌肉张力表现高低差异明显,高张时易显 露颈部原始张力反射 。
b、婴幼儿情绪反应敏感,颈、背伸直肌肉张 力高,前颈明显肌肉张力不足特征,但仍可主 动收缩控制。
A、上肢被动伸直牵拉之痉挛性反应低,排除 背高张反应。
B、髋关节内收,内旋,弯曲肌群皆处于松弛 状态。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1)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1)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1)小儿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孩子的行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康复训练是帮助小儿脑瘫患者恢复功能和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

一、基础锻炼1.肢体平衡练习:孩子需要两只手保持平衡姿势,在平衡板上行走;2.重心转移训练:孩子需要将重心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先站着慢慢转移,再走着转移,最后加入障碍物转移锻炼;3.拍球练习:孩子需要对准固定点拍球,可以用不同的手练习,最后要达成快速反应的效果;4.跨步练习:孩子能够根据音乐节拍跨步,可以通过加大、减小节拍的方式来增强训练效果。

二、生活技能训练1.穿衣练习:孩子需要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可以从头、手、脚开始,一步步学习,最终能够自己穿好衣服;2.饮食训练:孩子需要学会自己用勺子、杯子吃喝,可以从清淡的食物和液体开始,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3.自理训练:孩子需要学会自己刷牙、洗脸、洗澡等生活必需品,这些训练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三、语言训练1.发音训练:孩子需要练习标准的语音发音,可以通过听力训练来巩固;2.说话训练:孩子需要练习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模仿、造句等方式来提高;3.听力训练:孩子需要特别强调对声音的理解和识别能力,可以通过听写、听故事等方式来训练。

四、认知训练1.视觉训练:孩子需要通过眼睛来识别物品、文字等,可以通过看图、看书等方式来训练;2.触觉训练:孩子需要通过手来感知物品,可以通过摸、握、按等方式来训练;3.空间感受训练:孩子需要通过空间感知能力来判断物品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等,可以通过拼图、搭积木等方式来训练。

以上就是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图文介绍,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陪伴和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发现潜能。

希望大家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课件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课件
10
观察、操作重点
a、上肢抗重力肌肉被动伸直牵拉之痉挛 性反应强。
b、痉挛性肌肉多,上肢多呈屈肌痉挛, 下肢为伸肌痉挛。
c、常处于神经反射,牵拉反射,触觉及 情绪过度敏感状态。
11
处置原则:
促进低张肌肉群,减少不当抑制高张肌 肉群,引发情绪之刺激,增加障碍部位 活动控制肌肉张力调节机会。
4.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病残程度和范 围制订康复计划,定期复查和修改,要有总目 标和分目标,可将训练项目分成数个阶段进行。
4
5.宜将运动康复的训练项目贯穿在 游戏和娱乐中进行,避免训练项目 枯燥乏味。当患儿对训练发生厌倦 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切勿采取强 迫手段,防止患儿对康复训练产生 恐惧和抗拒,注意安全,防止摔倒 和创伤。
35
34
刚学会走路的患儿,重心平衡能力 很差,行走时往往显得步态蹒跚,双腿 向两侧分开,或向内旋。同时由于躯干 调节能力差,缺乏躯干旋转,手和脚的 动作不协调,因此,必须对这些患儿进 行步态,步速的矫正训练,促使患儿掌 握正常的 抬腿姿势,控制迈步的步幅, 保持左右腿之间的 合适距离,学会正常 的行走步态。
20
1,姿势异常的训练
A、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头居中间,躯 干伸直双上肢可自由活动,双侧肢体均匀支撑体重, 可采用辅助器具,并定期更换体位。
B、矫正性动作:通常采用与异常姿势相反的体位, 如头背曲,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 直等异常姿 势可用抱球姿势纠正,全身屈曲的姿势可用全身伸 展姿势进行矫正。
c、认知反应好,远端尚未发展部位仍有较高 级之动作控制。
d、婴幼儿期因动作协调控制不良,不易有痉 挛性紧缩肌肉。
e、动作控制易受心理情绪影响而表现异常。

PT-运动疗法PPT课件

PT-运动疗法PPT课件
代偿和替代原理的技术
– 能量节约技术、辅助具应用等。
.
3
概述
.
4
康复治疗学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达2级时) – 水的浮力去除肢体自身重力的运动
.
25
助力活动
.
26
主动运动
指患者主动独立完成,无外力作用的肢 体活动,以增强肌力和耐力,改善关节 功能、心肺功能和全身情况。
–主要适用于肌力3级的患者 –各种日常活动、医疗体操、有氧活动训练
.
27
抗阻运动
患者主动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增强3级以上肌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抗阻练习方法
.
11
运动疗法基本原则
因人而异
– 功能障碍特点、疾病情况、康复需求。
循序渐进
– 量变积累达质变,功能重建需再学习,强度、时间、 难度。
持之以恒
– 获得效应,效应消退。
主动参与
– 最佳效果。
全面锻炼
– 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生理、心理、职业、教 育、娱乐。
.
12
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的技术
.
指持续运动的能力,相当于运动强度、 时间或重复次数的乘积,包括:
– 全身耐力 – 肌肉耐力 – 速度耐力 – 专门耐力
.
43
全身耐力
全身耐力指进行全身活动的持续能力。 全身运动耐力的决定因素是机体有氧代
谢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和骨骼肌代 谢能力,临床上把全身耐力训练成为有 氧训练(aerobic train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运动疗法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四川省康复医院 脑瘫中心 严国斌
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中使用器械、徒手手法操作或患 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方式(主动或被动 运动等)的运动,使病人恢复全身或局部 的运动、感觉功能的训练方法。
包括:神经发育学疗法、关节功能训 练、肌力训练、牵张训练、平衡训练、移 乘训练、步行训练等
Vojta疗法
• 症候群的辅助诊断手段。 • 姿势反应性:正常婴儿对姿势的变化都具有反应的能力,是通过中枢
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 • 中枢性协调障碍:中枢神经损伤,协调作用就会发生障碍,导致姿势
反应性异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和异常的运动,形成脑瘫。 • 诊断: 1、有1-3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2、有4-5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3、有6-7种反射异常,可诊断为中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4、有7种反射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为重度中枢性协调障碍。
的等长收缩训练。 • 3)轻推技巧: • 压迫性轻推:治疗师通过挤压关节,用来增加肌张力; • 抑制性轻推:治疗师诱发由于拮抗肌痉挛产生交互抑制的肌肉无力的
收缩; • 交替性轻推:治疗师用方向相反的手法轻推患者,如从前向后与从后
向前,从左向右与由右向左轻推患者,以引出平衡反应。
BOBATH疗法
• 姿势控制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运动控制训练: • 治疗师首先对患者进行核心控制(指对腰、
BOBATH疗法
• 控制关键点 • 1)治疗师通过对患者身体关键部位(中心控制点:
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控制点:肩峰、 髂前上棘;远端控制点:拇指、拇趾)上的手法 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降低肌张力,引出 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 2)手法操作从躯干和近端开始,向远端移行,并 随之减少操作点和控制的量以逐渐诱导出随意运 动,常与反射性抑制联合应用
躯干及骨盆)的稳定性训练,在此基础上 再训练肢体选择性的运动控制练习,并将 所练习的运动模式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反复练习
BOBATH疗法
• 桥式运动——骨盆控制训练Vjta疗法• 让患儿取一定的出发姿势,通过对身体特 定部位(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患儿 产生全身性、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 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又称为诱导 疗法。
Vojta疗法
• 主要内容
– Vojta七种姿势反射:早期脑性瘫痪和脑损伤性 疾病的诊断
– 中枢性协调障碍:症候学的辅助诊断 – 治疗技术:反射性俯爬、反射性翻身
Vojta疗法
(一)拉起反射 (二)立位悬垂反射 (三)俯卧位悬垂反射 (四)Collis水平反射 (五)斜位悬垂反射 (六)Collis垂直反射 (七)倒位悬垂反射
Vojta姿势反射可用于中枢协调性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运动发 育迟滞,判定脑性瘫痪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对比以确定疗效。
Vojta疗法
• Vojta治疗手法包括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 身两种移动运动。
• Vojta利用一定的出发姿势和诱发方法,在 患儿身体上一定部位的诱发带上给予刺激, 诱导出上述移动运动,从而促进和改善患 儿的运动功能。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肢体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可取肢
体外旋位来抑制;外展肌张力增高时可取 肢体内旋位来抑制;上臂屈肌痉挛时,取 肢体对称性伸展(头在中立位) 来抑制。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出现痉挛时:颈、背及手出现屈曲痉挛时,
可取上臂水平外展或对角线伸展来抑制; 躯干与髋出现痉挛时,可将臂上举过头, 以促进躯干及髋的伸展。
BOBATH疗法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上肢保护性伸展反应:治疗师通过突然向 前方、侧位推动患者,还可在坐位或俯卧 下让患侧上肢支持体重,以诱发和促进上 肢保护性地伸展和身体平衡能力。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促进平衡反应:治疗师从前方、后方、侧 方或对角线方向突然推拉患者,还可配合 使用大球、滚筒、平衡板等辅助训练器具 进行,使之保持身体平衡,不致跌倒,训 练维持平衡的能力。
BOBATH疗法
• 感觉刺激: • 1)加压或负重:治疗师通过对关节施加压力或支持体重来增加姿势
性张力与减少不自主运动。 • 2)放置及保持: • 定位置放训练:治疗师将患侧肢体按训练要求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当
肢体能控制后,嘱患者由此位置向上和向下活动,再返回原位; • 保持训练:指肢体在无帮助情况下,停留在某一位置并保持一段时间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
BOBATH疗法
促进姿势反射 :
促进调正反应:治疗师利用头部与躯干间的位置 变化促进躯干转动。仰卧位时,将患者头部转向 一侧,诱发出胸、腰、下肢转动,训练翻身活动; 治疗师利用躯干位置倾斜,促进头部直立;坐位 时,治疗师向左、右倾斜患者躯干以训练头部控 制,治疗师利用上半身或下半身扭动时,另一半 随之转动成一直线,促进翻身活动;患者仰卧, 治疗师将患者的肩胛带或骨盆扭转,带动躯干转 动,训练翻身活动。
脑瘫康复中常用的运动疗法
• 神经发育学疗法: • BOBATH疗法 • Vojta疗法 • Pnf疗法 • Rood疗法
BOBATH疗法
• Bobath 技术是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 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以日 常生活活动任务为导向的姿势控制和运动 控制
• 技术特点:控制关键点、反射性抑制模式、 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感觉刺激、姿势控 制、运动模式,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运 动模式。
Vojta疗法
• 一 反射性俯爬(R-K) • 出发姿势
BOBATH疗法
• 肩部和上肢的关键 点调节
BOBATH疗法
• 头部关键点控制
BOBATH疗法

立位姿势

关键点控制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躯干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
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 伸肌张力;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 屈曲位,可以降低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 力;屈肌与伸肌张力均增高时,通过旋转 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