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
小儿脑性瘫痪的物理治疗原则与基本原理
小儿脑性瘫痪的物理治疗原则与基本原理婴幼儿脑性瘫痪PT的原则第一阶段:抑制ATNR、TLR,使肌张力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促立直反射完成及发育,促平衡反射完成发育。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翻身、爬、坐、站、行①正常感觉运动经验获得②基本运动的获得,如:翻身、爬、坐、站行。
3协调:促进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
使动作肌与拮抗肌保持协调。
婴幼儿脑性瘫痪物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一)促通头控和翻身的康复治疗原理俯卧位抬头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动作,而且在儿童做各种姿势运动时,都是以头部直立为先行,不能控制头部的婴儿是难以完成其他动作的。
因此,头部控制对于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动作等高级运动功能的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完成与躯干控制良好打基础。
许多运动发育迟缓的小儿头部控制能力差的原因是由于脑部损伤致运动发育障碍引起的,多与原始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TLR)、拥抱(Moro)反射的残存、颈部肌肉、躯干部肌肉紧张性异常有关,同时与颈部肌群无力或肌肉的力量不平衡亦有关。
在进行抬头训练时,还应进行颈部肌肉的控制训练和力量训练。
从神经发育学的角度来看,稳定的头部控制需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脊柱的对称性伸展;体轴回旋;上肢的支撑与保护性伸展;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的建立;从仰卧位到坐位到四爬位的姿势变换;拥抱反射消失。
翻身是由卧位向直立位动作发育的中继,是更广泛接触外界空间的准备,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对站立、行走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翻身的运动完成,躯干立直反射才能出现,股膝关节的屈曲和支持动作才能完成。
促进躯体回旋运动完成,促非对称性姿势的消失。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脑组织在其生长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某种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期疾病等,或新生儿早产、窒息、黄疽、传染性疾病、脑缺氧、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脑瘫的发生。
由于患儿病变在脑,肌肉本身没有瘫痪,故运动和姿势的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发展,表现形式多样,可有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惊厥发作等表现。
现将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1)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①以安全为前提,不提倡危险动作。
②具有针对性,以功能障碍点为目标,有针对的指导。
③要求简单、实用、有针对性、易于掌握适合家庭操作。
④指导时应尽量让患儿安静、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指导。
(2)康复指导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①针对首次接触康复治疗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进行适当的康复宣教如:如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常见方法、康复治疗对家长的要求等等;第2步对患儿进行康复评估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及特点;第3步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指导在家庭生活中的抱姿、睡觉的姿势、坐姿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接着示范给家长,之后让家长亲自操作、并指导家长一些技巧直到其基本掌握。
②针对家庭康复后进行定期康复指导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了解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的情况,让家长充分的反映治疗过程中的难点;第2步适当的评估,总结患儿这段时间家庭康复的进步情况,给与家长持续家庭康复的信心;第3步对于康复过程中家长提出的难点及新发现的问题给与适当解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四步对于康复治理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家长到康复门诊进行咨询;最后给出下一段时间的治疗重点及康复目标。
在康复训练中,对大龄患儿要尤其加强固定肌的训练,以期完成一个点的姿势控制。
脑瘫儿童家庭康复PPT课件
• ②平衡能力训练。
7
二、康复护理
正确抱姿
脑瘫孩子多数时间由家长抱着,对其 应该根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抱法,以促 进头部、躯干的控制能力,纠正孩子的 不良姿势。
8
二、康复护理
1、痉挛性脑瘫:让孩子坐或卧于床上,双腿
分开,先把孩子蜷起来。成屈髋、屈膝状态,然 后把他抱起来,与母亲面对面的放在胸腹前,孩 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 部或肩,头可以枕在母亲肩上,也可以与母亲面 对面。
33
三、康复训练
家长帮助控制头部,使其一侧肘支撑,
辅助下肢完成从单肘支撑到俯卧位转换。
34
二、康复方法
下肢摆动带动身体 翻转,促进翻身动作, 注意:保持双上肢上举 上抬。
35
三、康复训练
利用斜坡使小儿做向下翻滚动作,以诱发主动翻身。
36
三、康复训练
37
三、康复训练
辅助小儿完成侧卧位 到单肘、单手支撑,到逐 渐坐起,从而完成由侧卧 位到坐位的动作转换,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1.痉挛型
• ①降低肌张力,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 ②防止关节变形; • ③抑制原始反射,促使自动反应,鼓励进行避免痉
挛姿势的自主运动。
4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2.手足徐动型
• ①加压固定,静态制动为主,控制关键点; • ②减少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 • ③强调保持对称姿势,控制
25
三、康复训练
球上头控训练
辅助孩子 双肩,做前后 左右倾斜, 以提高不同情 况下的头部控 制反应能力。
26
三、康复训练
双上肢无力,无法支撑上身体重,借助器材辅助完成手2支7 撑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浅谈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7-01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自出生前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
小儿脑瘫是引起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8‰~4.0‰[2],脑瘫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脑瘫主要是大脑组织受损后发育障碍,影响了小儿的智力发育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如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
由于脑性瘫痪患儿的病程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康复治疗适应了这一需求。
通过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技术手段和知识可达到纠正患儿异常姿势,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建立患儿的良好心理。
现将多年来对脑瘫患儿的康复经验介绍如下:1常规康复措施按小儿脑瘫病变常规治疗,药物加(或高压氧)一般康复、健康教育和功能康复。
1.1改善患儿生活环境。
平时的康复当中一定要保持患儿生活空间的清洁,定时开窗通气,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常带患儿到户外活动,细心地做好患儿的卫生,注意让患儿远离危险物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2训练患儿穿衣能力。
在日常的康复中应正确的运用穿衣技巧。
穿衣服时最好取坐位,以患侧肢先穿后脱、健侧肢体先脱后穿的原则,按衣袖、兜背、另一袖、扣扣的顺序进行,同时应教患儿辨认衣服的前后左右,慢慢训练患儿自己穿衣的能力[3]。
1.3锻炼患儿正常进食。
患儿摄食障碍,常表现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长期下去会引起患儿营养缺乏。
因此,日常的康复当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进食情况,给予合理的营养搭配,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糊状、半流食等容易下咽的食物,以补脑的食物补充为主,对吞咽困难者采取下额控制技术,用手指对下巴施以柔和而沉的向上推力,同时诱导患儿开口、闭口、头部向前屈曲等动作,促进患儿吞咽[4]。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1.个体化原则:智障儿童的程度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训练方案应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康复训练师和专业医护人员应详细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能力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2.全面性原则:康复训练应从多个方面促进智障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康复、认知训练、社交技能培养和情绪管理等。
综合性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综合发展水平,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3.渐进性原则:智障儿童的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以适当的难度进行训练,以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
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巩固和复习已学习的内容,确保孩子能够牢固掌握。
4.动态性原则:智障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他们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训练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训练一直保持有效性。
5.全参与原则:康复训练需要与智障儿童的家长和学校等相关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训练目标和计划,并及时交流和反馈训练效果。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参与对儿童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和支持。
6.引导性原则:在康复训练中,训练师和专业医护人员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适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儿童积极参与训练。
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7.适应性原则:康复训练应根据智障儿童的具体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不同年龄段、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需要不同的训练方案和方法,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训练内容和方式,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8.连续性原则: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
训练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对于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家庭和学校等支持儿童的长期参与和坚持训练。
脑瘫治疗三原则是什么?
脑瘫治疗三原则是什么
一、解除痉挛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有效手术方法。
目前手术的水平已经能够做到只解痉、不降低肌力和不损害本体感觉;做到有重点、特异性地降低某肌或肌群的张力或肌力,以建立关节周围新的动力平衡,纠正非固定畸形,预防固定性畸形的发生和加重,改善肢体行走的稳定性。
二、畸形矫正
对于已经挛缩的关节或者关节变形就要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制动的正确与可靠程度将明显影响矫形的效果与功能,对年龄大、畸形严重、复杂的患者,术后用石膏固定的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的要求,而且石膏的并发症也较多。
骨外固定技术用于脑瘫畸形的矫正,明显地提高了脑性瘫痪肢体畸形矫形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或成年人重度复合性下肢畸形的组合性矫形治疗。
三、康复训练
目的是教会日常生活技巧,提高生活能力。
患儿完成基本动作,达到穿衣、进餐等日常生活自理动作。
增强四肢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肩、肘、腕的稳定性,手的抓握及协调、准确性,能完成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
改善生活质量。
脑瘫的治疗是长期艰苦的工作,不但需治疗肢体活动障碍,还需家庭的情感、心理等的帮助,需家长的参与,才能将康复训练长期持续下去,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治疗-同济:陈勇
同济医院康复科 陈勇
一、概 述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在出 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由 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各种损 害或损伤所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 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综合征。病 因:发生于出生前,也可发生在出生 时,发生于出生后。 康复基本的目的就是帮助脑性瘫痪的 患者获得或学会新的运动功能及生活 的能力。
(二)伴随障碍 常有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 力障碍、知觉障碍语言障碍 等。
三、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一)目的 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训练的目 的是:提高运动功能,提高日 常生活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重 返家庭、重返社会。
(二)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 身体的旋转动作训练:目的是提高翻 身坐起的能力。 骨盆的控制训练:决定今后爬行、坐 位、立位与行走能力的基础。如:桥 式运动。 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
(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 俯卧位的头部控制训练及对伸肌进 行刺激的训练,俯卧在楔板上的 支撑训练,肘部支撑训练,爬行 动作的训练。
(3)坐位训练
(4)站立训练 从跪到站,四点跪训练——双膝跪 训练——蹲起训练
(5)步行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3.言语功能训练
语言理解能力训练: (1)语音训练 (2)发音矫正训练 (3)语句训练 (4)交谈式练习
四、康 复 教 育
1﹑预防措施 坚持优生优育,保 证胎儿健康发育; 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 可疑脑瘫的患儿是实施脑瘫康复 的关键,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 食三个方面来观察。` 3﹑家庭治疗 对于脑瘫患儿,家 庭治疗非常重要。
小儿脑瘫康复务管理规章制度
小儿脑瘫康复务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为了规范小儿脑瘫康复务管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的康复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和康复师。
第二章机构设置一、小儿脑瘫康复务管理委员会设立康复务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小儿脑瘫康复务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指导和监督康复工作的开展。
二、康复治疗团队每个康复治疗机构设立康复治疗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医师、护士、康复师等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共同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第三章康复治疗流程一、接诊与评估患儿来院接受康复治疗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了解患儿的康复需求和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二、康复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言语康复、作业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定期跟踪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康复效果评估每个康复治疗周期结束后,应进行康复效果评估,评估治疗效果及患儿的康复进展情况,记录评估结果并交由康复医师审核。
第四章康复服务管理一、医疗卫生管理康复机构应加强医疗卫生管理,保障患儿的健康安全,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相关规定,定期对医疗器械和康复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二、人员管理对从事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医务人员和康复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设施管理康复机构应保持设施设备的完好和卫生,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确保患儿能够安心接受康复治疗。
第五章康复宣传与教育一、康复宣传定期开展小儿脑瘫康复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小儿脑瘫康复的认识和关注度,助力康复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二、家庭教育康复机构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康复知识培训,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和配合康复治疗,共同努力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康复服务。
第六章绩效评估与改进一、绩效评估定期进行小儿脑瘫康复服务的绩效评估,对康复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
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1000字脑瘫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或受损所致的一种疾病。
康复治疗是脑瘫患儿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份常用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案。
一、脑瘫患儿的评估1. 调查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家族病史、疾病期限和医疗治疗的方法。
2. 物理检查:对肌力、病理反射,肌张力和关节范围进行评估。
3. 运动功能评估: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细致的评估,如步态、平衡、手部能力等。
4. 心理社会评估:了解患儿的心理特征、行为和与家庭的关系等,为之后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二、物理治疗1. 拉伸运动:采用主动和被动的方法,进行全身的肌肉、腱和关节的伸展运动。
2. 锻炼训练:针对患病部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平衡性和协调性。
3. 功能训练:通过不同的运动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促进患儿自主运动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4. 步态训练:采用支架、助行器等辅助器材,提高患儿的走路能力和步态。
三、心理康复1. 心理干预:采用游戏、玩具等刺激,让患儿在愉悦、互动的环境中参与到康复中。
给予患儿适当的奖励,以提高其自我控制和参与度。
2. 家庭支持:给予患儿和家长适当的情感支持和指导,使患儿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康复环境。
四、功能辅助器具1. 体位支架:采用不同形式的体位支架,通过调整患儿的体位,对患儿的肌肉、关节进行带动或支撑,以达到功能性的改善。
2. 助行器:采用不同类型的助行器辅助患儿行走,如助行架、拐杖等,以提高其步态和日常活动的能力。
3. 矫形器:将患儿的肌肉、关节定位正确,使患儿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活动训练。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方案是非常多元化的。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评估患儿身体和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善患儿的功能。
通过长期的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儿童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障碍,常伴有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和感知障碍。
康复治疗是儿童脑瘫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探讨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语言治疗和辅助技术等方面。
物理治疗是儿童脑瘫康复中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改善患儿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例如,在物理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按摩、牵引、拉伸等手段来改善患儿肌肉僵硬和关节畸形等问题。
此外,物理治疗还可以通过使用辅助器具来帮助患儿行走和保持平衡,如矫形器、步行器等。
功能训练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功能训练旨在通过重复和持续的训练,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在功能训练中,常常通过模仿、模拟和反复运动来培养患儿的运动技能。
例如,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功能训练方法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手眼协调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
语言治疗是针对儿童脑瘫智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语言治疗旨在帮助患儿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促进其社交交流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治疗中,通常采用各种交流辅助工具和技术来辅助患儿进行交流,如手势、图像符号等。
此外,在康复治疗中,还可以通过音乐疗法和艺术疗法等方法来促进患儿的言语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辅助技术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一种新兴方法。
辅助技术通过使用各种辅助器具和技术,帮助患儿改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例如,通过使用电动轮椅、语音识别设备等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儿行走、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此外,在康复治疗中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辅助训练等方法来促进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物理治疗、功能训练、语言治疗和辅助技术是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交流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试题答案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能力B. 增强社交技能C. 促进认知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个不是脑瘫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A. 早期干预B. 个体化训练C. 忽视家庭环境D. 综合性治疗3. 脑瘫患儿的运动康复训练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肌肉力量训练B. 关节活动度训练C. 平衡协调训练D. 所有以上选项4. 在进行脑瘫康复训练时,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提高语言沟通能力?A. 语言治疗B. 职业治疗C. 物理治疗D. 音乐治疗5. 脑瘫康复训练中,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什么?A. 增强感觉刺激B. 改善感觉处理能力C. 减少感觉过敏D. 所有以上选项二、判断题1.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应该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开始。
(错)2. 脑瘫康复训练的目标是使患儿能够尽可能地达到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对)3. 脑瘫患儿的心理康复不需要特别关注,因为他们主要的问题是身体上的障碍。
(错)4. 水中训练可以作为脑瘫康复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对)5. 康复训练计划应该由医生、治疗师和家长共同制定。
(对)三、简答题1. 简述脑瘫康复训练中物理治疗的作用。
物理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手段,如热疗、冷疗、电疗、水疗等,来改善患儿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平衡能力。
物理治疗还能够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描述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首先,家庭是患儿最熟悉的环境,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抵抗情绪。
其次,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能够提高患儿的康复动力和自信心。
最后,家庭康复训练可以确保康复活动的连续性和日常生活的融合,有助于患儿更好地将训练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脑瘫康复训练中为什么要注重跨学科合作?脑瘫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个身体系统和功能领域。
因此,康复训练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儿科医生、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导致儿童在运动、姿势和协调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功能水平,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对患有此病的儿童至关重要。
首先,康复计划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其次,康复计划可以改善儿童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使他们在行走、跑步和踢球等活动中更加自如。
此外,康复计划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促进他们与家庭、朋友和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由此可见,儿童脑瘫康复计划是儿童脑瘫患者综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核心部分。
通过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肌肉的发育和功能的改善。
此外,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等康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体能训练中,以提高效果。
2.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帮助儿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例如自理、用餐和穿衣等,儿童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独立性。
此外,辅助器具的使用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也是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言和认知训练:儿童脑瘫患者在语言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困难。
因此,康复计划应该包括相关的语言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与专业的康复师合作,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实施策略1. 个性化定制:儿童脑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对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功能评估,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
2. 多学科合作:儿童脑瘫康复计划需要多个专业的康复师共同合作,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儿科康复出科考试题
儿科康复出科考试姓名: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以下表格内)1.小儿康复治疗的特点是(???)A.康复治疗时剂量强度可大可小???B.严密观察其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C.必须进行过强过久的热疗或运动??D.脑瘫患儿增加运动量和提高手法强度E.小儿进行的运动疗法是一样的2.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尤以哪项疗法可能发生意外(???)A.物理疗法?B.运动疗法C.作业疗法?D.语言疗法E.心理疗法3.小儿疗程不宜过长的理由不正确的是(???)A.小儿机体代谢旺盛??B.体温调节功能健全C.容易发生体温调节紊乱D.热代谢平衡障碍E.能量消耗过多4.下列哪项不是患儿进行运动疗法的高危因素(???)A.癫痫???B.心脏病C.肺功能不全???D.严重贫血E.佝偻病5.小儿进行手法冶疗时动作要轻柔其原因主要是(???)A.骨骼脆弱肌肉不发达??B.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C.小儿机体代谢旺盛???D.小儿不合作E.小儿的反应性不稳定6.脑瘫的病因按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出生前、围生期和出生后三个阶段。
以下属于出生前因素的是(???)A.吸人性肺炎?B.出生体重<2000g?C.窒息?D.染色体异常?E.缺血缺氧性脑病7.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导致的结果为(?????)A.伤侧上肢功能障碍???B.健侧上肢功能障碍C.伤侧下肢功能障碍?D.健侧下肢功能障碍E.肢体功能无障碍8.新生儿核黄疸进行光疗时,需保护患儿的(???)A.眼睛???B.鼻C.耳????D.嘴E.皮肤9.Vojta认为,运动发育落后几个月以上则为异常,必须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10.脑性瘫痪的主要表现为(???)A.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B.智力低下C.惊厥D.心理行为异常E.感知觉障碍11.脑外伤患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A.头颅X线检查B.腰椎穿刺C.CT或MRI扫描D.脑电图E.脑诱发电位12.下列哪项描述与儿童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无关(??)A.分娩前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B.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C.分娩期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D.新生儿严重窒息引起E.脊髓灰质炎的后遗症13.不引起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是(???)A.脑性瘫痪?????B.肌营养不良C.遗传性脊肌萎缩症D.急性脊髓灰质炎E.髋关节脱位14.不属于稳定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是(???)A.脊柱裂??B.肢体残缺C.肌营养不良???D.脑外伤E.脊髓灰质炎15.不属于进行性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是(???)A.遗传性脊髓性脑萎缩??B.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C.腹原血管病??D.格林-巴利综合征E.肌营养不良16.下列哪项不是儿童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原则(???)A.游戏、教育结合的原则??B.早发现、早诊断C.早康复?D.治疗、游戏、教育三体合一E.治疗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儿童康复实际上是治病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康复B.儿童康复侧重于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C.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重返家庭和学校D.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重返真正意义的社会E.儿童运动功能康复中需要借助一些器具,以限制异常活动,维持功能性姿势,预防或矫正畸形18.儿童常见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不包括(??)A.痉挛治疗B.精神的治疗C.挛缩的治疗??D.皮肤保护E.脊柱侧弯的治疗19.儿童挛缩的治疗首选的策略是(??)A.控制张力?????B.调整合适体位C.预防??D.缓解痉挛?E.适当运动20.脑外伤患者最为突出、具有特征性的功能障碍(???)A.运动障碍?B.感觉障碍??C.认知障碍???D.感知障碍???E.行为障二.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以下表格内)1.引导式教育治疗适应证不包括(???)A.重症智力低下B.3岁以上仍不能与人简单交流的患儿C.并发智力低下者D.运动功能障碍者E.拌有行为异常者2.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靠(???)A.病史??B.症状C.染色体检查????D.脑电图E.体格检查3.新生儿是以哪些形式支配运动(???)A.原始反射???B.脊髓反射C.皮层反射??D.皮层下反射E.以上均对4.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部分病原体并不需要通过血脑屏障。
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
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为了保障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和照顾。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医院脑瘫儿童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管理目标和原则1.管理目标:确保脑瘫患儿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全面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管理原则: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细致化。
二、管理内容1.指导意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医疗服务: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理疗等,以帮助患儿尽快康复。
3.康复治疗: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心理疏导: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5.康复器械:为患儿提供适当的康复器械,帮助他们进行训练和康复活动。
6.药物管理:对患儿进行药物管理,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轻用药不良反应。
7.营养指导: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
8.定期检测: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功能评估和检测,以监测康复效果和疾病进展。
9.家庭指导:为患儿的家人提供康复指导和护理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10.社会支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患儿建立康复信心和自信心。
三、管理流程1.接诊登记:患儿到院就诊后,前台接待人员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确定病情优先级和就诊流程。
2.专家会诊: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对患儿进行病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3.医疗治疗:根据专家会诊方案,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治疗。
4.康复训练:由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康复团队,对患儿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5.定期复查:定期回访患儿,检测康复效果和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出院跟踪:患儿出院后,医院保持对其康复进展的跟踪和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服务。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儿康习题3
儿康习题(三)1.孤独症康复教育人员提供的(A)服务,对孤独症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必须是重要和有意义的。
A.行为干预B.引导C.切入生活D.认知干预2.孤独症儿童的家庭需要面对的压力不包括(C)A.经济B.情感C.衣食D.体力3.当孩子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后,家长倾向于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对于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多数家长可能会采取(B)的方式。
A.专横B.退让C.“限铁不成钢”D.暴躁4.在诊断前后康复教育人员需要提醒家长照顾到儿童的情绪问题,同时也要逐渐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专业的角度,合理地向家长分析相关行为的要求是儿童会但是不配合、还是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
对于前者,可以通过()改善,后者则需要通过()帮助儿童完成。
BA.辅助、调整强化物B.调整强化物、辅助C.调整强化物、调整任务D.辅助、调整任务5.康复教育人员需要提醒家长教育和照顾孤独症儿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请家长在()这最重要的两方面上都要积极健康,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DA.经济和知识B.认识和精力C.经验和体力D.身体和精神6.我国孤独症康复教育行业处于()阶段。
BA.起步B.发展C.初熟D.成熟7.康复教育人员最主要的本职工作是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教育,面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家长,应建议其向()寻求帮助。
AA.专业的心理咨询师B.其他孤独症儿童家长C.医生D.医辅人员8.孤独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长,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A.其中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孩患病的严重程度高于女孩。
B.其中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女孩患病的严重程度高于男孩。
C.其中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孩,女孩患病的严重程度高于男孩。
D. 其中女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男孩患病的严重程度高于女孩。
9.以下类型不属于孤独症类型范畴的是:()DA.典型孤独症B.阿斯伯格症C.广泛性发展障碍一未分类型(PDD-NOS)D.强迫症10.以下关于孤独症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CA.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B.孤独症是因为教养方式不妥而导致的C.孤独症不是只发全在儿童身上,它是终身的疾病D.孤独症患者在智商方面低于普通人群11.以下关于孤独症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DA.孤独症患者不会说话B.孤独症患者没有感情,因此不会与他人建立友谊C.所有孤独症患者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D.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12.以下关于双胞胎儿童患孤独症概率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A.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相比更有可能患有孤独症B.异卵双胞胎与同卵双胞胎相比更有可能患有孤独症C.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患孤独症的概率一样D.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不可能患有孤独症13.以下关于孤独症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BA.母亲的年龄越大、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B.父亲的年龄越大、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C.母亲的年龄越小、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D.父亲的年龄越小、孩子患有孤独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4.在自我沟通阶段,孩子通常对身边的人没有兴趣,他们常常自己玩。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原则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原则
俺跟您唠唠这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原则。
您说这小孩得了脑瘫,那可真是让一家人揪心呐!这康复治疗,首先得有耐心,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就说这训练吧,得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俺见过有的家长,那急得哟,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就好起来,这哪成!咱得慢慢来,像教孩子走路,今儿走一步,明儿走两步,一点点进步。
还有啊,得给孩子足够的关爱。
这孩子本来就遭罪,咱不能再给他脸色看。
得时刻鼓励着,哪怕他就动了那么一小下,咱也得夸夸,让孩子心里头暖乎乎的。
再说说这环境,得舒舒服服的。
别孩子一训练,周围乱糟糟的,那能行?得安静,得让孩子能静下心来。
还有那医生护士,得跟孩子亲,不能冷冰冰的。
要跟孩子说笑,让孩子不怕。
俺有一回见着一个小孩,那小眼神可怜巴巴的,训练的时候累得直哭。
这时候家长和医生就得哄着,陪着,给他力量。
反正这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方面面都得照顾到,原则就是要有耐心、有关爱、有好环境,这样孩子才有希望慢慢好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基本原则是:
1. 早诊断、早治疗。
2. 综合治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 家庭参与、协作治疗。
4. 分析患儿的心理、引发其主动性。
5. 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同步进行。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有:
一. 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人体的运动大体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有基础性运动(抬头、翻、爬、坐、跪、站、走、跑、跳、投等)和技巧性运动(翻滚、走平衡木等)。
精细动作包括:抓、握、提、放、撕、扯、捻、压、拧、悬、揉、搓、翻、掀、折、曡、捆、绘、写等。
二. 常用的治疗训练方法;首先要根据小儿运动发育顺序制定治疗计划,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规律。
第二不要给两个以上难题。
第三是运动和感觉训练同时进行。
早期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头的控制:
1. 眼球追視训练: 治疗师用颜色鲜艳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
30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上下移动,完成眼球追視训练,为头的控制打下基础。
2. 仰卧位头部的旋转: 完成仰卧位时头部的上下左右旋转功能训练。
3. 肘支撑头抬起:俯卧位完成此功能训练,来抑制迷路性反射姿势及屈肌张力的亢进。
4. 仰卧位头部的上抬:脑瘫患儿常有仰卧位时屈肌控制能力低下,受到外界刺激是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这种情况进行此项训练非常必要。
5. 俯卧位头部上抬与双上肢支撑 :这一动作主要是抬高头部的抗重力能力和双上肢支撑负重的能力。
(二)躯干的控制
1.仰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通过调整双上肢可以向前方伸展,,还可以抓住膝、脚并放到口边,分离运动开始出现,腹侧肌肉发育达到高峰。
2.俯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这一训练来控制患儿肩关节上提和内收。
3.骨盆的控制训练:这是维持坐位和站立的重要环节
(三)上肢的支撑
1.骨盆部位的负重及重心的移动。
2.侧方、后方支撑体重
(四)保护性伸展:在球上完成效果较好.
(五)坐位的训练:这一训练完成坐位的平衡和调整能力
(六)爬行能力训练:包括腹爬、膝手立位爬行,俯卧位、膝跪位、仰卧位的训练侧卧位、
(七)站立训练:从跪到站立(四点跪训练、两点跪训练、蹲起训练)从坐位站起、从跪位站起、单腿站立、立位姿势等训练。
(八)步行训练
三.手部功能训练
握拳式手的纠正训练、伸肌痉挛者的抓握训练、伸肌痉挛、拇指不能内收的纠正训练、对掌、对指、并掌的引导训练
四.认知能力训练: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五.语音能力训练:包括呼吸、构音、发音、表达、阅读、书写训练等。
六.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梳头、如厕、上下台阶等。
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与亲人的交往、社会生活的适应,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居家注意事项、认识公共设施、参与集体活动、懂得安全常识等。
八. 引导式教育
九.感觉统合训练
十 .药物治疗促进脑组织发育的药等
十一.传统医学康复疗法针灸、推拿等。
十二. 手术治疗:适合痉挛型脑瘫,在10个月-5岁间施行较好。
十三.物理治疗:低频脉冲电疗法水疗等。
原文链接:/xent/2014/0110/15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