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个案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痉挛、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症状。
今天我来介绍一个关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真实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个疾病。
小明,7岁,是一位患有痉挛型脑瘫的儿童。
他出生时并没有发现异常,但在四个月大时,家人开始觉察到他的肌肉发展有问题。
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
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震惊和无助,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各种医院和康复中心,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明的主要症状是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尤其是在行走和站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的肌肉很紧张,导致他无法正常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需要家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很多基本动作,比如洗澡、吃饭、穿衣等。
小明的父母为了帮助他尽快康复,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找了各种治疗方法。
他们带着小明接受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但效果并不显著。
小明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加重的情况。
在与医生和康复师的交流中,小明的家人了解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干预性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调整小明的神经系统,可以减轻他的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帮助他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经过详细的咨询和检查,小明的家人决定为他接受这项手术。
手术结束后,小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恢复了肌肉的灵活性,学会了更多的自理技能。
虽然康复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小明的家人始终坚定地支持着他,鼓励他勇敢面对挑战。
经过数月的努力,小明最终成功走上了康复之路。
他的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小明和他的家人都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患者依然有机会恢复正常生活。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的儿童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一、背景介绍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5岁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二、护理过程1. 评估患者状况患者张某某,5岁,因出生时窒息导致脑瘫,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
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良好,但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
2. 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以下护理计划:(1)改善肢体活动:通过被动运动、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2)康复训练:进行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2)康复训练:每日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言语、智力等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4. 护理效果(1)肢体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护理,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所改善,能独立完成简单动作。
(2)康复训练:患者在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3)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1. 通过本次脑瘫个案护理,我们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对脑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2. 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3. 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脑瘫患者的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总之,本次脑瘫个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Bobath反射性抑制手法
X X1、XX上半身(头、躯干)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
2、下半身(髋、膝、踝)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
XXXX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分开双腿 放些东西在小儿的头和肩下面,使头、 肩向前。 握住小儿的双膝关节向上屈腿。 当髋屈曲时,腿就会分开
Vojta疗法:是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 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方法。
Bobath三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采用
X抑X制X异X常紧张性姿势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
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
X第X三X阶X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协调性差,在运动 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混合型等
大脑解剖图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详细图解
锥体系解剖图
存在的异常反射
X1X、X对X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
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 主要内容 :
1
2
3
4
病案介绍 病案分析 康复计划
PT治疗
病案介绍
患儿:谢依然,女,2岁3个月
X诊X断X:X脑瘫(痉挛型)
患儿具体情况:母亲妊娠期有缺氧史,剖宫产,术中 脐带绕颈,运动发育迟缓,于2017年1月入我院进行
X康交X复叉X治呈X疗剪,刀入腿院和时尖不足能,爬改行良、As独hw站o、rt行h分走级,:下2肢级内(收肌
脑瘫儿童个案
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
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
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
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和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脑瘫儿童案例
脑瘫儿童案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主要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损伤引起。
脑瘫患者的运动、姿势和协调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下面列举了一些脑瘫儿童的案例,以展示他们面临的困境和他们所面对的挑战。
1. 张明,5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控制受损,导致他无法自主行走。
他需要使用轮椅来进行移动,并且需要长时间的物理治疗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 王芳,10岁,患有脑瘫。
她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她在学校的学习困难重重。
她需要特殊教育和语言治疗来帮助她提高沟通和学习能力。
3. 李华,7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僵硬,导致他无法自主控制手部动作。
他需要康复治疗和作业辅助工具,以帮助他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
4. 张娜,12岁,患有脑瘫。
她的协调能力受损,导致她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困难重重。
她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辅助工具,以提高她的运动协调能力。
5. 王强,8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控制受损,导致他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
他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辅助设备,以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6. 李明,6岁,患有脑瘫。
他的视力和听力受损,导致他在学习和交流方面面临困难。
他需要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以提高他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7. 张力,9岁,患有脑瘫。
她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受损,导致她在与他人交流和社交方面遇到困难。
她需要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培训,以帮助她更好地融入社会。
8. 王宇,11岁,患有脑瘫。
他的肌肉控制受损,导致他在行走时需要使用助行器。
他需要康复治疗和助行器的支持,以提高他的行动能力。
9. 李丽,7岁,患有脑瘫。
她的肌肉协调能力受损,导致她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困难重重。
她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辅助工具的支持,以提高她的运动协调能力。
10. 张鹏,10岁,患有脑瘫。
他的智力发育受损,导致他在学习和认知方面面临困难。
他需要特殊教育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脑瘫儿童个案word版本
脑瘫儿童个案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
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
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
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和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脑瘫儿童在家教育的个案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引言 • 脑瘫儿童及家庭现状 • 在家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 • 个案实践与经验分享 • 在家教育对脑瘫儿童影响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脑瘫儿童教育现状
介绍脑瘫儿童在教育领域面临的 挑战和问题,以及在家教育作为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家庭成员
父母均为全职工作者,有一个 年长8岁的哥哥。
家庭经济
家庭收入稳定,属于中等水平 ,但为小明治疗和教育投入较 大。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和睦,父母对小明充 满关爱,哥哥也对小明照顾有 加。
家庭支持
父母积极参与小明的康复治疗 ,定期与医生、教师沟通,了
解小明的需求和进步。
教育需求与挑战
教育需求
小明需要接受个性化的教育,以提高他的运动协调能力、认 知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时,需要关注他的情绪管理,帮助他 建立自信。
在家教育概念
解释在家教育的定义、特点及其 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区别。
个案背景
01
02
03
学生基本信息
介绍个案学生的姓名、年 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脑瘫类型和程度
详细阐述个案学生的脑瘫 类型和程度,以便了解其 具体需求和困难。
家庭背景
描述个案学生家庭的经济 状况、家庭成员结构等, 以揭示在家教育的实际环 境和支持条件。
社交困难
儿童可能因为社交技能不足而难以与他人互动。解决方法包括安排与其 他儿童的互动机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等。
03
情绪问题
儿童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解决方法包括建立积
极的家庭氛围、给予儿童关爱和支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特殊教育案例脑瘫儿(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胎儿期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
这种疾病会导致患儿运动、姿势、感觉和认知等功能障碍。
在我国,脑瘫患儿数量众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案例将围绕一位脑瘫儿的成长历程,探讨特殊教育的实施及其效果。
二、案例介绍小杰,男,8岁,来自我国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从小杰出生起,他的父母就发现他在运动和认知方面存在异常。
经过医院诊断,小杰被确诊为脑瘫。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杰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并未得到及时开展。
三、特殊教育实施过程1. 诊断与评估小杰的父母在得知小杰患有脑瘫后,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经过多次评估,小杰被诊断为脑瘫,并具有以下特点:(1)运动障碍:小杰的上肢和下肢力量较弱,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跌倒。
(2)认知障碍:小杰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社交障碍:小杰的性格内向,与人交往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小杰的实际情况,特殊教育教师为其制定了以下个别化教育计划:(1)运动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手段,提高小杰的运动能力。
(2)认知训练:通过游戏、故事、图片等教学方式,提高小杰的认知能力。
(3)社交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社交活动,提高小杰的社交能力。
3. 实施教育计划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注重以下几点:(1)因材施教:针对小杰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杰的成长。
(3)环境适应:为小杰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4. 教育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杰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运动能力:小杰的上肢和下肢力量明显增强,步态趋于稳定。
(2)认知能力:小杰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3)社交能力:小杰的性格逐渐开朗,与人交往时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由于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引起的,可导致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能力障碍等。
个案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脑瘫病人的症状特点、康复治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一位脑瘫患者的背景、症状表现、康复治疗等内容。
二、个案描述患者名为张琳,女性,现年8岁。
患者在出生时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增强、步态不稳等。
经过医学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脑瘫。
据了解,患者在出生前胎位异常,导致胎儿缺氧等情况。
三、症状表现患者主要症状包括:1)肌张力异常,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强,表现为肌肉僵硬、不易放松;2)运动障碍,患者步态不稳,行走时常常摇摆不定;3)言语障碍,患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表达能力较差。
四、康复治疗患者接受了多种康复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1)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按摩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肌张力问题;2)语言治疗,通过语言训练、语音矫正等手段,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3)作业治疗,通过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五、康复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肌张力明显下降,步态稳定性有所提高。
言语表达能力有轻微的进步,能够简单地进行日常交流。
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提高。
六、讨论与总结通过以上个案研究可以看出,脑瘫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康复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脑瘫病因复杂,个案研究的结果仅供参考,还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1. 盛淳臣,苑颖颖. 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29(2):176-180.2. 高叶,卫敬阳. 脑瘫儿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小儿保健,2017,25(2):120-123.。
《个案工作介入脑瘫儿童照顾者的亲职压力研究》范文
《个案工作介入脑瘫儿童照顾者的亲职压力研究》篇一一、引言脑瘫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照顾者的亲职压力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以个案工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脑瘫儿童照顾者的亲职压力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脑瘫儿童的照顾者所承受的亲职压力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亲职压力指的是在抚养子女过程中,父母或其他照顾者因承担照顾、教育等责任而产生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压力。
对于脑瘫儿童而言,其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所承受的亲职压力更为显著。
研究脑瘫儿童照顾者的亲职压力,有助于了解其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为脑瘫儿童的康复与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工作法,选取几名脑瘫儿童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及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全面了解其亲职压力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四、个案工作介入(一)个案选择与背景本研究共选取了五名脑瘫儿童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三名为母亲,两名为其他亲属。
这些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照顾、教育、心理支持等多重角色,面临着较大的亲职压力。
(二)个案工作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研究者与照顾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亲职压力。
2. 深入了解亲职压力:通过深度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压力来源。
3. 提供支持与建议:针对照顾者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心理支持、教育指导及资源链接等帮助。
4. 跟踪与评估:定期与照顾者保持联系,了解其亲职压力的变化及应对策略的效果,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与总结。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亲职压力现状通过研究发现,脑瘫儿童照顾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亲职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身体疲劳:由于需要长时间照顾脑瘫儿童,照顾者往往感到身体疲劳。
2. 心理压力:担心孩子的未来、自责等情绪使照顾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
脑瘫幼儿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幼儿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我国脑瘫儿童发病率约为1.8‰,约为0.5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脑瘫幼儿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但教育问题成为摆在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4岁,出生时因早产、缺氧导致脑瘫。
小明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紧张,姿势异常,语言发育迟缓,认知能力较弱。
在幼儿园接受康复训练期间,教师发现小明在社交、认知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三、案例分析1. 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教师制定了以下教育目标:(1)改善小明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培养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认知能力;(3)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 教育方法(1)康复训练:教师针对小明的运动障碍,采用康复训练方法,如:肌肉放松、关节活动、平衡训练等。
同时,结合游戏、音乐、舞蹈等形式,提高小明的兴趣和参与度。
(2)认知训练: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形式,培养小明的认知能力。
例如,让小明观察图片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名称和颜色;让小明模仿教师的手势,说出相应的动作。
(3)语言训练:教师采用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让小明模仿教师的发音,说出简单的词语;让小明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汇。
(4)社交训练:教师通过组织游戏、集体活动等形式,增强小明的社交能力。
例如,让小明与同伴一起完成游戏任务;让小明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分享、合作。
3.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运动能力:小明的肌肉紧张程度有所减轻,姿势异常现象得到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2)认知能力:小明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识别简单的物体、颜色和形状;(3)语言表达能力: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能够说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4)社交能力: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增强,能够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
残疾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然而,由于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本文将以一个残疾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案例介绍小明,男,12岁,患有脑瘫,肢体残疾。
小明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下游。
在学校,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导致他更加自卑,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针对小明的性格特点,教师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关心、鼓励和尊重,让小明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困难,为他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针对小明的残疾特点,教师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教会小明穿衣、吃饭、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2)康复训练: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帮助他改善肢体功能。
(3)学科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掌握基础知识。
3. 家校合作教师与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为小明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他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
4. 同伴支持教师鼓励班级同学关心、帮助小明,为他创造一个友善的班级氛围。
同时,组织同学开展互助活动,让小明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四、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 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2. 肢体功能得到改善,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
3. 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对学习有了兴趣。
4. 性格变得开朗,愿意与人交流,自信心增强。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针对小明的残疾特点,采取了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本案例的启示:1. 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关爱和支持。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背景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一组常见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疾病,患者常表现为痉挛、肌肉弱化、不协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脑瘫儿童的家长则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如何鼓励孩子进行康复锻炼和医疗治疗,如何协调各种服务和资源,以及如何在社交和情感需求上支持孩子等。
服务方案针对这些困难,我们提供了以下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来帮助儿童和家长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1. 全面评估和诊断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一个切实有效的服务方案应该始于全面且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因此,我们提供了全面的首诊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服务,以确定孩子面临的障碍和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我们在评估和诊断方面采用全新的和精准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以充分理解患者和家庭的需求,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和医疗方案。
2. 康复训练和治疗脑瘫患者需要适当的康复和治疗,该方案包括多种康复训练和治疗方法,以满足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
这些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治疗等。
我们的医护人员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方案,包括体育锻炼、物理疗法、语音练习和其他体能锻炼。
3. 家庭支持和教育脑瘫孩子的家庭和父母需要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教育,以协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个疾病。
我们提供包括家庭教育、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孩子和家庭更好地应对情感和社交问题,以及协调家庭支持和照顾的任务等。
4. 提供适当资源我们认识到,脑瘫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着困难,包括经济压力、医疗资源有限、联系社区支持机构等。
因此,我们会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有力支持,包括帮助他们访问医疗和康复资源、协调社区服务和推动合适的法规和政策改革等。
结论我们的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提供了全面的康复和治疗资源,同时重视家庭和社会支持。
我们的医疗专家会与家庭和社区机构紧密合作,制定最佳的服务计划,以确保孩子尽快恢复健康,重返轻松、愉悦的生活。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背景和概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由大脑皮质非健康性损伤而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们的身体、思维和行为产生了影响。
因此,需要为这些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的提案,旨在为脑瘫儿童提供更好的康复和发展服务。
目标用户针对的目标用户是脑瘫儿童及其家庭。
我们的服务方案旨在为这些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和发展服务,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服务内容下面是我们为脑瘫儿童设计的服务内容: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的核心部分。
我们将设计、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脑瘫患者的不同康复需求,通过康复师、心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合作,实现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
康复训练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肌肉控制和坐、站立、走路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咨询我们的团队将为脑瘫儿童的家庭提供教育和咨询服务。
我们将为家长提供咨询,如如何与他们的孩子沟通,如何更好地支持他们的智力和认知发展。
我们还将帮助家长与学校、医院等机构协商,以便脑瘫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康复服务。
社会支持我们的服务方案也包括为脑瘫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社会支持。
这可能包括提供家庭和社区支持网络,协调和安排医疗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以及向家庭提供信息和资源,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权利和对他们的孩子实现积极发展的途径。
实施计划我们的服务方案将采用以下计划:1.初期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认知功能,确定他们的康复需求和优先事项。
同时,我们将针对患者的家庭进行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
2.总体规划:我们将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和教育服务方案。
3.应用干预:我们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系统化的干预方案。
4.应用成果评估:我们将在康复训练后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以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背景脑瘫是一种由于脑部病变导致的发育不良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更加细致的服务和关怀。
因此,针对脑瘫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本文旨在提供一种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实现全面、有效的康复和生活管理,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方法1. 综合评估针对每一位脑瘫儿童患者,我们将对其进行综合评估。
首先,我们会详尽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及治疗情况。
其次,我们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如肌力、肌肉张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
最后,我们会进行社交、感知、沟通及认知等方面的评估。
2. 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我们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方案将针对患者的不同发展需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确保治疗能够切实有效。
3. 家属督导家庭支持是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我们将为每位患者指派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护理员,负责提供相关康复指导和技能培训,并通过协助家庭开展治疗工作,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应对并发症脑瘫患儿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如肌萎缩、脊柱侧弯、关节僵硬等等。
我们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应对这些并发症,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5. 心理疏导脑瘫患者有时会产生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我们将会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除精神障碍,更好地适应康复治疗和生活。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脑瘫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可帮助患者实现全面、有效的康复和生活管理,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我们将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通过家庭支持、应对并发症、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为每位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运动障碍病症,会导致儿童的肌肉协调和运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脑瘫儿童需要接受特别的医疗和康复护理,以达到最佳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旨在为关注此领域的医生、康复师和家长提供帮助。
病情评估脑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同的儿童病情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个案服务方案中,病情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病情评估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病史:包括病情起源、发病年龄、治疗经历等。
2.身体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呼吸、饮食等。
3.运动评估:包括肌肉张力、肌肉力量、肌肉协调和运动功能等。
4.心理评估:包括智力水平、情感状态和社交能力等。
通过上述病情评估,我们可以制定出针对不同脑瘫儿童的服务方案。
这些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并且需要不断地根据儿童的进展情况加以调整。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方案。
医学治疗1.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痛和提高心理状态。
2.传统治疗:比如物理治疗、理疗、按摩等,可以帮助改善儿童的肌肉张力和协调能力。
康复护理1.运动康复:可以通过锻炼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提高肌肉协调能力。
2.言语康复:针对出现发音障碍的脑瘫儿童,需要进行言语康复。
3.心理康复:针对有情感问题的儿童,需要进行心理康复。
脑瘫儿童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顾,家庭成员需要学会如何照顾孩子。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可以安排志愿者或社工进行定期陪护。
结论为脑瘫儿童制定个案服务方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涉及到运动、言语、心理等方面。
家庭成员也需要得到足够的陪护和支持。
脑瘫的治疗可能是长期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用爱心帮你舒展成长的翅膀——脑瘫儿童个案工作
用爱心帮你舒展成长的翅膀——脑瘫儿童个案工作作者:暂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2期一、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姓名:周某性别:男年龄:10岁疾病:运动神经受损性脑瘫(二)个案来源周某主动求助社工二、个案背景资料(一)基本情况周某于2008年因脑部肿瘤就医治疗,由于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致使周某大脑运动神经受损,全身肌肉无法正常用力,身体发育迟缓,只能依靠儿童车行走,但其智力水平与正常同龄人相当。
周某及其父母到北京、上海等地求医治疗均无明显效果。
2016年,周某到了入学年龄,其家长希望周某能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二)曾作出的调试及成效周某跟随其祖母多次与居住地辖区小学进行交涉,学校以周某身体状况受限为由,拒绝接收周某入校接受义务教育。
周某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无法走出家门,结识同龄人和玩伴。
(三)人际关系周某的人际交往圈主要是家庭内部成员,祖母,父母以及亲戚朋友。
没有同龄人朋友和玩伴。
(四)情绪状况周某智商情商水平较高性格开朗,生活态度乐观积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欲求和能力,经常希望自己可以与人交流。
但由于自身身体状况,偶尔产生的害羞和自卑情绪,若给予肯定和鼓励,会很快烟消云散。
(五)经济状况周某母亲由于身怀有孕在家休养,祖母年逾花甲,但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父亲职业为司机。
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完全有能力抚养周某。
(六)支持网络家人支持,周某日常生活料理主要由其祖母负责,父母对周某也是疼爱有加,有求必应,为周某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治疗费用。
一家人是周某重要的经济和情感支持者。
社会支持,周某所在的社区居民了解周某具体情况,并能给与周某力所能及的帮助和理解。
三、问题分析(一)理论分析1.“增能”理论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领域倡导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工作模式之一。
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共用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
脑瘫儿童个案报告
脑瘫儿童个案报告一、案主的基本背景与资料1、小明,男,20周岁,特教学校的学生。
脑瘫患者,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流,智力低下,相当于三岁小孩的智商。
人长得白白胖胖的,个子高大。
现在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在与老师配合上能积极听从老师的指令,就是完成的质量不好,生活自理方面不是很好。
2、、爸爸妈妈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爸爸妈妈有很高的学历。
妈妈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发生痉挛,那时的她忙于工作并没有在意,以为没什么事就没有去医院及时的治疗,当小明一岁之前没有发现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当小明一岁之后就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流口水,说话不清晰,用头撞墙等等一些行为问题。
由于家长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给小明做康复治疗,前几年特教行业并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小明一直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导致现在很多行为没有得到改善,现在在机构学习各个方面都有所好转。
二、案主的问题1、粗大动作方面不协调,比如跑、跳、下蹲、直立行走不稳等等。
2、精细动作发面不灵活,比如指尖拿物拿不起来,点数点不清等。
3、生活自理方面不能自主,比如穿衣服穿不上、吃饭不会用筷子、上厕所也不方便等等。
4、沟通交流障碍,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口齿不清晰,没有过多的语言。
5、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社会适应能力极差,不能独自走出家门,记不清路。
三、制定工作计划第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尊重、理解和同理心等沟通技巧,和案主做朋友,了解个案的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二阶段:在和案主熟悉后安排案主上一些个训和融合教育1、周一至周五早上八点半到十二点参加社区之家活动。
这一活动包括从出校门开始到菜市场买菜,在到买完菜到社区之家做饭吃饭的完整过程,其中买菜,洗菜,择菜,切容易切的菜都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因为这个活动一般是由三个同学一起完成,三个学生在一起达到了融合教育的目的,能够增加小明的沟通交流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洗菜择菜锻炼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细小动作等等。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一、服务对象:该服务对象为脑瘫患儿,因病情不同,需分为以下三类:1. 单纯运动障碍型脑瘫患儿2. 混合型脑瘫患儿3. 智力障碍型脑瘫患儿二、总体目标:针对以上三类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制定出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帮助每一个脑瘫儿童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身体以及智力的发育。
三、服务内容:1. 物理治疗对单纯运动障碍型及混合型脑瘫儿童进行物理治疗,主要针对脊柱、肌肉等方面进行帮助,提高其肢体的灵活程度,并针对每一个患儿的病情进行量身定制的运动及训练计划,以促进其身体部位的发育。
2. 言语治疗对于混合型及智力障碍型脑瘫儿童进行言语治疗,通过语音及听觉训练,帮助其提高语言沟通的能力,增强其表达能力及语言理解能力,以促进其社交能力和智力发育。
3. 情感支持针对脑瘫儿童家庭,给予情感支持,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他们与脑瘫儿童逐渐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提高其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帮助脑瘫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4. 家庭康复指导为家庭提供康复指导,帮助家庭学习有关康复知识和技能,促进康复与自救并重,降低重度患儿对家庭的负担,推动脑瘫儿童和家庭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案:1. 咨询服务:提供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为脑瘫患儿家庭提供全方位、定向的咨询服务。
2. 服务接待:创设接待窗口,建立服务档案,记录每一个患儿的病史、体检信息并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
3. 心理疏导:配备专业心理医生,针对患儿家庭的情况,施以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提高患儿家庭的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
4. 实施方案:为每一位脑瘫患儿制定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加强对脑瘫儿童的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康复指导,有助于促进脑瘫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对脑瘫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适度的训练,以提高其智力水平和社交能力。
五、服务效果评估:为了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我们将定期对脑瘫患儿进行服务效果评估,以统计服务效果的反馈情况及改进方案,确保服务方案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
脑瘫儿童个案服务方案1. 背景脑瘫是儿童发展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认知、行为、情感和社交问题。
脑瘫对患者及家庭产生巨大影响,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本文将针对脑瘫儿童进行个案服务方案的介绍。
2. 服务内容2.1 综合评估针对每位脑瘫儿童,我们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身体、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多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患儿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为后续的个案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2.2 康复训练对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康复、语言治疗和行为训练等方面。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儿恢复或提高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3 心理疏导脑瘫儿童不仅存在身体方面的问题,还存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我们将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为患儿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提高自信心。
2.4 家庭支持脑瘫儿童需要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我们将为每个患儿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家庭支持的具体内容包括家庭康复指导、家庭照顾技巧培训、心理支持等。
通过家庭支持服务,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患儿,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3. 服务流程3.1 预约评估家长可通过电话或线上咨询方式预约服务,我们会安排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3.2 综合评估评估包括问诊、观察和测试等,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个案服务方案的依据。
3.3 制定个案服务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案服务方案。
3.4 开始服务根据个案服务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等方面。
服务期间,医生将根据患儿的情况不断调整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服务的效果。
3.5 服务结束服务期结束后,我们将提供服务总结,建议后续的康复和护理措施。
4. 意义针对脑瘫儿童的个案服务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恢复或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家长提供支持和指导,降低负担和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
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
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
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容和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1)基本活动能力训练主要采用活动和物理疗法(兼用按摩辅助)进行训练。
利用感觉统合室的康复器具:踩脚印、直立双杠、平衡器等以及专用站立、握力器等对小兰进行粗大动作功能康复训练。
同时注意练习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小兰力所能及的作业容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功能的康复训练。
小兰病损症状为肌力降低型,表现为整体躯干、四肢疲软型,特别是下肢疲软无力,对此制定训练计划的疗程,1个月为1个阶段。
第1学期主要矫正小兰的卧、坐、跪、站时的姿态。
第1阶段针对小兰控制头部和躯体姿势障碍。
训练目标为头部能保持中立;俯卧位能抬头;能平卧。
具体训练容包括较长时间保持头部中立;鼓励俯卧位抬头和下肢和手臂负重训练。
第2阶段主要针对小兰控制坐姿重心障碍。
通过辅助头部、上身重心保持在中央;自我控制中位重心;上肢伸直旋转轻推轮椅一侧等一系列措施,训练小兰坐位平衡、坐位反射和坐位玩耍。
第3阶段针对小兰下肢肌力低下,爬行时双腿笨拙拖行的状态,使用上肢支撑负重游戏;辅助做到独立坐;膝负重训练;坐位到跪位到站起;借物站立,保持身体直立等手段使小兰爬时能够借助上肢支撑;能够由爬姿转为坐姿;跪时能掌握平衡。
第4阶段针对小兰下肢肌力低下,站立时有支撑障碍的情况,采用辅助借物站立;练习躯体重心向左右移动;由慢到快蹲、坐、站立动作互换;站立上肢活动等活动,使其能做借物站起、蹲下站起、坐下站起、站立时上肢活动等动作。
第2学期主要矫正小兰的行走、上下楼梯的障碍。
第5阶段针对小兰下肢肌力低下,行走有障碍的情况,使用人工在前辅助行走:人工在后扶腰部行走的方法,让她能在人工辅助下行走。
第6阶段针对小兰的行走障碍,使用上肢扶双杠行走;上肢扶桌椅行走的方法,使其能借物辅助行走。
第7阶段针对小兰的下楼障碍,用双手辅助下楼;边人工辅助边借扶手下楼;独立借扶手下楼等措施使她能借助扶手或在他人的帮助下下楼。
第8阶段针对小兰的上楼障碍,采用双手辅助上楼:边人工辅助边借扶手上楼;独立借扶手上楼的方法,使其能够借助扶手或在他人的帮助下上楼。
(2)运动康复训练对其进行3种不同运动功能的康复操训练。
对小兰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主要在痉挛减轻、姿势改善、畸形矫正、步行能力改善等方面。
具体表现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运动功能的障碍,还有脸部、舌部运动功能障碍。
学校把广播操改为粗大动作领域康复操,眼保健操后安排精细动作领域手指操,语训和语文课前做唇舌操,让小兰每天遵照计划按时完成这3套功能康复操。
鉴于小兰下肢肌力低下,不能独立进行有关下肢的运动,做肢体粗大运动功能操时,就让其坐在轮椅里锻炼上肢的运动功能。
在做手指操的过程中,小兰的掌指曲伸、收外展和拇指对掌、收外展等动作都有较大的障碍。
所以,康复教师鼓励她先摆好动作位置,再根据节拍运动,使动作逐步到位。
小兰脸部、舌部的右侧肌肉神经麻痹,完成舌操有困难,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她尽力做操,努力向正确的动作靠拢。
做唇舌操时小兰每次都流很多口水,但在康复教师鼓励下能认真配合。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脑瘫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采用活动疗法,训练通过生活自理和即时训练两条途径进行。
a.生活自理训练。
针对小兰上肢有少许活动能力的情况,为她设计了进食、洗脸、漱口、擦鼻涕、扣纽扣、上下楼梯等计划,分别体现在小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中。
b.结合学习生活进行即时训练。
根据小兰的活动潜力,为她设计了擦桌子、打扑克、写字、领读卡片等上肢精细动作的康复计划。
◆训练结果在两个阶段康复疗程结束后,对小兰进行行为以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检查评估:a.对小兰基本活动能力的评估表明,坐姿有明显改善,能借物站立、依靠物体行走,但速度较慢,较费力。
能坐在轮椅上完成上肢部分的粗大动作功能操。
能尽力完成手指操,精细动作有较明显改善。
能尽力完成唇舌操,舌部运动功能有所改善,表现在语音较训前清晰。
b.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进食、擦鼻涕、洗脸、扣纽扣、依物行走、上下楼梯方面能自理,特别是依托栏杆能自己上下楼梯,和训前让老师抱上抱下的情况相比产生了质的变化。
能和师生和睦相处,懂得在何种场合应采取何种态度。
训练自我要求也有改善,能自觉提出随机站立训练。
但偶尔还有怪僻行为现象,但发展情况看好。
c.小兰的痉挛有所减轻,肌体的耐力有所增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检查得35分,比训练前提高20分,有训练效果。
虽仍属重度障碍,但在医生建议下做矫形手术,有进一步改善功能的可能性。
◆讨论首先,对小兰训练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在训练过程中将教育与医学、心理学相结合,从而顺应了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与小兰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课题组成员由两方面人员组成,各自发挥特长。
学校教师(包括康复训练教师、评估教师等)以实际训练为主,兼顾评估;医务工作者以评估测试、从医学角度提出建议以及培训教师为主。
同时还注重吸取国外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先进经验。
其次,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需要专业人员在旁指导。
由受过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师指导,运用已有感统器材进行教育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个长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参与。
特殊学校要与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等单位共同联手、紧密合作,才能使康复训练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脑瘫儿童的个案分析一、个案情况分析小馨(化名) 4.5岁,女轻度脑瘫,走路时步态不稳,小跑,重心靠前,低个案,运动能力较差。
初来时无反应,没有喜欢的物品,无自理能力,没有语言沟通,没有缘由的大哭,具体表现为:中午休息时常常莫名其妙的哭醒。
另外身体各部位肌肉力不足,来时处于躯干阶段,不会侧滚翻,上肢分解动作差,并且腿部畸形走路略成“八”字形状,,足踝跟腱紧缩,针对以上情况感觉统合康复训练中。
以提高肌肉力为重点,同时提高小馨的运动企划能力。
二、指导策略1.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不要教儿童如何做,要找到儿童可以自己尽力玩的活动。
在康复训练室过环境装饰,来吸引其注意力增加本体感觉及反应能力。
2.把训练“阶段”化:该生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喜欢看卡片,利用这个特点把训练以认知游戏的形式呈现给该生。
比如在训练开始前告诉小馨,做完。
个可以怎样怎样。
从运用该方法到现在,小馨都会高兴的配合老师继续训练。
每天更换卡片类型,增加趣味性。
3、音乐疗法选择较欢快的音乐增加其感觉统合及反应能力。
三、训练计划1肌力提升:按照康复阶段及孩子具体情况进行肌力补充。
例补充腹肌:仰卧起坐,蛙跳。
补充髂腰肌:交替半跪等。
2感觉统合:大笼球触觉刺激,平衡板,吊兜等3认知个训:增加语言理解能力及日常物品的认知。
四、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汇总:1,因不会表达而出现莫名哭闹不配合现象。
2,运动中出现略显圆背及轻度踮脚走的现象。
五、处理方法:增加其语言理解能力增加语言课经常做背手的动作。
同时增加背阔肌及肩部肌肉的扩。
增加脚部肌力增加重心转移。
六、效果反馈通过以上各策略的运用,小馨目前处于下肢阶段,腰背挺直,走路踮脚的现象明显减少,上肢的灵活性增加,能够协调灵活的爬行,且走路速度明显减慢。
能够认识简单的与其密切相关的日常物品,例水杯,毛巾等。
反应速度有所提升:呼其名能立刻作出反应,会简单的模仿动作,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例:要东西时知道举手,喝水时知道做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