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白晓doc

合集下载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发布日期:2015-02-11大水准的代偿性改善,又能够防止肌腱不可逆的挛缩和骨骼畸形突变的发生。

而学龄期脑瘫患儿因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病理姿势和运动模式,康复效果一般较差。

随着我国脑瘫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全纳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脑瘫儿童步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该如何对他们实施康复训练,如何使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身心得到最大水准的康复和发展,需要我们实行深入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一)问题陈述小鑫(化名),男,15岁,八年级学生。

三胞胎老大,母亲怀孕7个半月时早产,出生时无缺氧、窒息病史。

出生时体重1.7公斤,出生后无病理黄疸病史,但运动发育较同龄普通儿童缓慢。

7个月时经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后辗转多地医院实行手术,术后虽有明显改善,但需配合康复训练。

因住院费用较高,又临近开学,遂不再继续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现在小鑫虽已返校上课,但刚经历手术不久,行动不便,上下学都要家长搀扶。

针对小鑫术后需要配合实行康复训练的情况,如何对小鑫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以解决因其下肢运动功能受限造成的一系列障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作者决定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为小鑫制订一个为期一年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实施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训练,希望通过训练强化手术治疗的效果,实现基本能够独立行走的目标。

(二)功能评定为了给小鑫制订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对他的体格状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等实行评定。

为准确理解小鑫的各方面资料及术后状况,作者首先调阅了小鑫的受教育档案,对其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理解。

随后又对小鑫的母亲实行了访谈,并通过她查阅了小鑫在北京某医院接受治疗时的病历资料以及术后各项检查情况,对小鑫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二、行为矫正(一)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术后各项检查结果,结合近期对小鑫的观察理解,作者发现,小鑫的主要问题是双髋略成内收畸形;双侧足尖着地,足跟悬空,呈马蹄形;双膝屈曲,呈屈髋屈膝步态;下肢肌力低下,不能完全独立行走。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实用版】目录1.脑瘫儿童康复案例概述2.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重要性3.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方法4.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成功案例5.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建议正文脑瘫儿童康复案例概述脑瘫是一种由于婴儿期脑组织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导致运动和姿势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脑瘫儿童康复案例,介绍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成功案例以及建议。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运动和姿势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有一个两岁的脑瘫儿童,由于出生时脑组织缺氧,出现了脑瘫症状。

家长发现后,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公立医院脑瘫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经过一年的治疗,孩子的症状明显改善,可以独立行走和用手拿东西。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方法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行为干预等。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作业疗法可以通过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帮助脑瘫儿童改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语言疗法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帮助脑瘫儿童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成功案例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瘫儿童的症状和功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例如,有一个四岁的脑瘫儿童,由于出生时脑组织缺氧,出现了脑瘫症状。

家长发现后,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公立医院脑瘫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经过两年的治疗,孩子的症状明显改善,可以独立行走、用手拿东西、说话和沟通。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建议对于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公立医院脑瘫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并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练范本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练范本

03
影像学检查:通 过X光、CT、 MRI等影像学检 查,评估康复训 练对患者脑部病 变的影响
04
康复治疗师评估: 康复治疗师根据 患者的康复情况, 对康复训练效果 进行专业评估
评估结果分析
01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的目的:了解康复训 练对脑瘫患儿的改善程度
02
评估方法: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 GMFM、PEABODY等
小儿脑瘫康复评定训 练
演讲人
目录
01. 小儿脑瘫概述 02. 康复评定训练 03. 康复训练方法 04. 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1 小儿脑瘫概述
脑瘫的定义
脑瘫是一种由于 大脑发育异常或 损伤导致的运动
功能障碍
脑瘫主要表现为 运动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障碍等
脑瘫的发病率约 为1%-2%,是儿 童残疾的主要原
康复评定的内容
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儿的 运动能力,包括肌肉力量、
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
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儿的 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记
忆力、语言能力等
感知觉功能评定:评估患儿 的感知觉能力,包括视觉、
听觉、触觉等
心理社会功能评定:评估患 儿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包 括情绪、行为、社交能力等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评估患 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
3 康复训练方法
运动疗法
01 运动疗法的定义:通过运动 训练,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 运动功能、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
02 运动疗法的目标: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 会负担。
03 运动疗法的方法:包括主动 运动、被动运动、辅助运动 和抗阻运动等。
04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运动方案,注意运动强 度和频率,避免运动损伤。

脑瘫儿童动作法康复训练个案分析.doc

脑瘫儿童动作法康复训练个案分析.doc

运用动作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个案上海市杨浦区扬帆学校冯雅丽一、前言动作法是日本九州大学成濑悟策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为改善脑瘫儿童运动能力而开发的一种运动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该方法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康复原理为让脑瘫儿童通过正确的努力,把运动意图与身体的运动协调起来,患儿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整个运动训练过程。

动作法的训练步骤主要包括情感交流、躯干旋转、下肢和足的训练、坐位训练、跪位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

动作法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且疗效显著,容易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推广。

目前,它不仅在日本各地养护学校及相关机构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亚洲、欧美及世界各地也被广泛应用。

二、研究对象小明,男,出生于1997年7月。

其母妊娠时患妊娠高血压,孕36周行剖腹产。

分娩时,患儿曾窒息、缺氧,后置暖箱急救,经医生诊断患有房间隔缺损。

患儿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明显迟滞,上海市新华医院诊断其为脑瘫。

2006年9月患儿入本校就读,入校后由笔者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的专业人员指导下,从ADL功能、异常运动与姿势、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肢体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患儿属中度痉挛型脑瘫。

具体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右侧髋关节外旋、踝关节跖屈内翻、左下肢肌张力为I+、立位平衡感较差、行走时阔步态。

三、训练步骤与方法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笔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采用以动作法为主的训练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一对一个别化康复训练,每周五节课,每节课35分钟。

此间,根据小明在每个康复训练阶段的具体情况,笔者定期修订动作法训练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使患儿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循序渐进地得到改善。

具体训练步骤和方法如下文所述。

(一)建立情感交流动作法的第一步是与患儿建立情感交流。

脑瘫儿童的患肢运动障碍主要体现在,其运动意图与身体运动不协调,使得患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运动身体。

脑瘫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
(1)将物体放入到盒子中,儿童通过触觉判断辨别物体软硬。
3、触觉辨别软硬(多个物体,差距明显)
(1)将物体放入到盒子中,儿童通过触觉判断辨别物体软硬。
4、触觉辨别软硬(多个物体,差距较小)
(1)将物体放入到盒子中,儿童通过触觉判断辨别物体软硬
训练延伸
家长配合训练
训练反思
本节课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的环境中进行软硬对比的训练,以训练过程和效果来看,结果均比较理想。本节课训练过程轻松,效果明显,所以在其他个案的训练中也可借鉴此方法。
脑瘫儿童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
治疗师:
训练时间:2017.4.12
训练地点:彬县特校感统教室
患者情况
姓名:性别:男年龄:13岁
患者特征:1、患者为脑瘫儿童,四肢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口齿不清。2、该儿童在视觉辨别物体颜色和触觉的感知上稍差,不能正确的分辨事物的形状。
训练目标
1、触觉辨别物体软硬
训练内容
2.在真实情景中感知
4、视觉辨别延伸到触觉辨别软硬(多个物体,差距较小)
(1)先让学生视觉辨别物体软硬(多个物体,差距较小)。
(2)将(1)中的物体放入到盒子中,儿童通过视觉记忆和触觉判断辨别物体软硬。
(一)触觉辨别软硬
1、触觉辨别软硬(两个物体,差距明显)
(1)将物体放入到盒子中,儿童通过触觉判断辨别物体软硬。
2、触觉辨别软硬(两个物体,差距较小)
训练准备
康复设备:电子白板
康复用具:儿童喜爱的物品
训练过程
一、课前调动:通过问好及简单交流进行师生互动。
二、训练:
(一)视触结合辨别软硬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视觉辨别延伸到触觉辨别软硬(两个物体,差距明显)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教案标题: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

2. 掌握适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重点:1. 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

2. 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3. 培养学生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和视频资料。

3. 康复训练器材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脑瘫儿童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注和思考。

2. 提问:你们对脑瘫儿童了解多少?你们认为脑瘫儿童需要哪些康复训练?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2. 介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职能训练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案例和视频资料。

2. 分析案例中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脑瘫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可以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并理由解释选择的依据。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需求。

3. 鼓励学生培养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康复中心或脑瘫儿童康复机构,让他们亲身了解康复训练的实际情况。

2. 邀请专业康复医师或康复师进行座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

2. 学生针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理解和关爱程度的书面反馈。

教学资源:1.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和视频资料。

脑瘫患儿运动疗法个案

脑瘫患儿运动疗法个案

( ) 五 借助器械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 、 精细
运动 、 平衡能力和协 调能力的训练 . 一方 面提
价的方法—— 利用他爱吃的食 品、 的玩具 爱玩 作为强化物 , 点头 、 微笑 、 亲切 注视、 抚摸等方
运用情感交融原则 ( 了解孩子 的喜好 、 当 孩子的最好玩伴 、 一起接触他喜欢 的东西 )变 ; 换情境法( 投其所好 运用拍球 、 转球运动 )经 ; 常给患 儿以积极的评价 :采取直接评价 的方
法; 讲授法 、 及时肯定 , 捉时机 ( 捕 采取直接评
螺丝训练 . 锻炼手指的灵 活性 。
维持 和改善患儿运动器官 的功能 .同时还可 以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 能力
( 运动疗法可 以让患儿 发挥主观能动 三) 性. 转化消极情绪。
l. O 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 右手手指屈伸 肌抗阻肌力训练及改善关节活动范m ̄练。 J I l
l. 手提重物 、 1 右 拿捏 东西 、 拧盖 瓶盖 、 拧
学 2 1 景0年 2 2 第期 1
脑瘫患儿运动疗法个案
王志英 ( 肃省 张掖 市特殊教 育学校 7 4 0 ) 甘 3 0 0
引 言

◆ 探 索 ・ 鸣 ◆ 争

打 自己或用 头撞墙 、 碰地 : 鞭炮声 、 汽车 鸣笛
2 教师的指导 下 . . 在 进行粗 大运动训 练 .
法 .亦称 治疗性 训练 它是康 复医学 中最主
要、 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之一 ( ) 二 运动疗法可以增加患儿的心肺功能 .
患儿不愿运动 . 如果 强制训练 . 就会 出现 情绪波动 : 尤其 是训练右手时常会发脾气 、 摔 东西 为使其 更好配合训练 ,我们采取 以下
策略 :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 掌握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脑瘫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康复训练中的常见技巧和辅助器具。

4.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脑瘫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脑瘫儿童的生活困难和需求。

3. 解释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4. 介绍康复训练中常用的技巧和辅助器具,如平衡训练、手部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

案例分析:5. 分析一个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步骤和效果。

6.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与展望:7. 总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心。

8. 展望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未来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教学评估:9. 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

10.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价他们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相关素材。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

3. 辅助器具的展示和演示。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康复医生或康复师到班级进行座谈或讲座,深入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康复中心或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亲身感受康复训练的现场工作和效果。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

《脑瘫儿童肢体康复个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走、跳、爬等康复训练,提高下肢关节的控制能力;在游戏中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养成自觉训练的习惯;养成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良好意志品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各种走、爬的技术。

难点:各种动作的有机结合,身体各关节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使用教具:长绳、体操垫若干、笔记本电脑、音响、毛绒玩具若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评估和学生亲切交流,鼓励学生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教授学生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

设置教学情境:过关我最棒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一些相应动作的练习。

准备好服装,打扮成小红军脑瘫儿训前的评估,回顾上一次的训练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使用踝关节矫正仪训练,斜板站立)实施训练各种姿势的走示范各种姿势的走。

沿直线走,沿曲线走,沿螺旋形走。

沿直线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沿曲线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

3、沿螺旋形走,注意适当调整双脚着地的位置,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根据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每项动作,注意身体始终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姿势,高质量完成动作。

(七色花鼓励) ?应对不同的姿势的走,作出相应的平衡姿势。

(七色花鼓励) ??通过各种形式的走,锻炼学生平衡能力,调动下肢关节能灵活地、协调地完成动作。

各种走的姿势的难度逐步加大,让学生体验应对突发地形变化应该怎样正确处置。

同时促进下肢各关节协调发展。

2、各种方法的跳(向上跳,向前跳) ? 3、各种形式的爬(手脚配合爬,双脚蹬地爬) ? ?4、放松按摩活动 ? 1、手脚配合,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向上跳。

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2、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前脚掌着地,双臂用力,做出向前跳跃的动作。

1、手脚配合爬,注意手脚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2、双脚蹬地爬,努力用双脚蹬地,完成动作。

学生躺在垫子上,全身放松。

老师在一旁加强保护,防止摔倒,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跳跃,争取碰到老师的手。

脑瘫康复案例

脑瘫康复案例

脑瘫康复案例
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会导致肌肉运动的障碍和不协调。

脑瘫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以帮助他们改善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

以下是一位脑瘫患者的康复案例:
小明是一位7岁的男孩,他在出生时就被诊断出患有脑瘫。

他的肢体运动非常困难,无法自行走路或站立。

他的家人和医生们都非常担心他的未来。

小明开始了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他的物理治疗师帮助他进行肌肉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改善受损的神经系统。

他的语言治疗师则帮助他练习发音和沟通技巧,以帮助他更好地与家人和其他人交流。

他的职业治疗师教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刷牙等。

经过数年的治疗,小明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能够自主行走,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他的肌肉。

他也能够更好地和他人交流,更加自信和开朗。

尽管他的康复仍在继续,但是小明已经展示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

小明的案例说明了脑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尽管康复治疗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 1 -。

脑瘫儿童个案word版本

脑瘫儿童个案word版本

脑瘫儿童个案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

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

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

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和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教师针对小兰疲软性运动障碍以及下肢的康复期望值限制,提出不同的康复训练目标。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这是一个关于脑瘫儿童康复的案例。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明的7岁男孩。

小明在出生时发生了窒息,导致大脑缺氧,引发了脑瘫。

他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康复,并希望能够通过康复治疗改善他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康复过程中,小明首先接受了一系列评估,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运动功能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医疗团队确定了小明的康复需求,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物理治疗是小明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物理治疗师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运动训练和技巧练习,旨在改善他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在物理治疗中,小明进行了以下训练:1. 肌肉强化:小明通过进行各种力量训练,如抬腿、蹲起等,来增强肌肉力量。

2. 平衡训练:小明进行了一系列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走平衡木等,以提高他的平衡能力。

3. 协调性训练:物理治疗师通过各种协调性训练,如投掷球、跳绳等,帮助小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此外,由于脑瘫对口腔和咽喉肌肉造成了影响,小明在言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他接受了言语治疗来改善他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言语治疗师采用了以下方法:1. 发音训练:通过针对不同音素的发音练习,帮助小明纠正发音错误。

2.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口头交流,并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职业治疗旨在帮助小明改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职业治疗师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训练和活动,包括:1. 自理技能训练:小明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进行自理技能训练,如穿衣、洗脸等。

2. 功能性训练:职业治疗师通过各种功能性活动,如握笔写字、使用餐具等,提高小明的手部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小明的父母和医疗团队都看到了明显的改善。

小明的肌肉力量得到了增强,平衡和协调性也得到了提高,而且他的言语和日常生活技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虽然小明仍然有一些困难,但他的进步给了他的家人和医疗团队巨大的希望和信心。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摘要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小孩-小乐进行康复训练。

在对该患儿的运动功能、ADL、沟通交流能力、智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了运动能力、ADL方面的训练。

经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后,小乐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0 引言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1,2]。

脑性瘫痪的发病时出生前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中新生儿窒息、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脑发育畸形、核黄疸、产伤、低体重等是其主要病因[3]。

其中运动障碍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所带来的困难最为突出。

1 研究对象小乐现在的年龄是2岁7个月,竖头稳,能完成翻身,但动作较笨拙,能撑手坐,未能独坐,能腹爬,能扶物站立,未能扶行;双手偶有握拳,拇指内收,有居中玩手,双手主动取物及被动握物但动作笨拙。

双眼追物灵活,对声音刺激反应灵敏,能认识常见物品,能指认五官,能发“爸爸、妈妈”等数个音节。

存在双下肢硬直模式、尖足。

坐位立直建立,坐位平衡欠佳。

站位平衡欠佳。

四肢肌张力高,为1+级(WAS)、肌力3级;双上肢关节活动度欠佳。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着重与运动疗法和小儿推拿对脑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脑瘫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3研究过程3.1评估诊断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4],为痉挛性小儿脑瘫。

行为及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姿势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立、走等基本动作难以支撑、到位;有多种邻域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立位勉强,双下肢硬直模式、尖足,平衡及协调能力差。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摘要】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CP)的患儿,在家长参与下进行了康复训练。

在对该患儿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进行了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

通过12个月的训练,患儿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家庭儿童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中国0岁~6岁儿童CP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目前有31万0岁~6岁CP患儿,并且每年新增加4.6万例。

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康复医生少,CP儿童多的局面,每天仅靠专业医生短暂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CP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患儿小琦,男性,2003年7月在母亲25岁时出生,1胎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为3000g,出生时羊水呛入肺中,窒息缺氧,刚生下时不会哭。

残疾类型为小儿CP,窒息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4岁时可坐、爬,6岁学说话,能够独立行走,腰硬、颈硬、流口水、只可发“啊、妈妈”单音,发音不清楚。

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差、动作迟缓、肌肉强劲有力、上下肢运动障碍、吃手指头或东西、进食时饭粒洒地。

患儿于2010年3月7岁时来本康复活动中心进行治疗。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着重对在家长参与下的CP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CP儿童的康复训练的训练场所中康复机构与患儿家庭紧密结合,强调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三、研究过程1.评估诊断。

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为痉挛性小儿CP,系由于锥体受损所致。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摘要:
一、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1.案例背景
2.康复过程
3.治疗结果
正文: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原因是出生时脑组织缺氧造成的神经损伤。

这种疾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这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叫小明,他在出生后就被诊断出脑瘫。

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小明的病情比较严重。

他的家人带他到正规公立医院脑瘫康复中心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小明接受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心理行为干预等。

通过这些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

他的家人对他的康复非常满意,同时也感谢医生和护士们的辛勤付出。

虽然脑瘫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早期治疗和康复训练,孩子们仍然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总之,脑瘫儿童康复案例告诉我们,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常州市光华学校葛小国常州市浦南路61号:213001摘要:由于脑瘫儿童学会各项运动的时间较晚,影响着他们各项肌能发育、开展。

本文通过对2名脑瘫学生的运动康复研究,在为期2年的训练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者运用家校双配合,有目的性的进行日常运动康复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康复对脑瘫儿童的肌能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介绍这2名学生的个别辅导的典型案例,并提出对脑瘫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对策。

关键词:脑瘫学生个案研究运动康复训练对策1 引言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 CP〕是指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1]。

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局部儿童回诱发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病症[2]。

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

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肢体康复训练[3]。

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脑瘫学生的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头脑身心的良好开展。

笔者在培智学校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体育训练,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主要尝试对脑瘫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个别辅导。

运动康复也称体疗,是对伤病或伤残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康复。

本文对2名脑瘫学生的常见行为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从事智障教育及脑瘫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2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案例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肢体康复训练,笔者参考台湾“个别化教育〞课程设制,针对2名脑瘫儿童作精细、粗大两类运动进行康复训练。

因脑瘫儿童本身轻重程度差异较大,针对低功能的进行精细类运动康复训练,针对高功能的进行粗大类运动康复训练,下面具体阐述分析精细类运动康复训练个案1份及粗大类运动康复训练个案1份,与大家共同探讨。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篇一脑瘫康复训练病历】脑瘫康复训练专用病历(脑瘫康复基地试行)姓名出生年月单位院长联系电话训练机构民政部“明天计划”办公室制使用说明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明天计划”长效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各基地的脑瘫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提高脑瘫康复的效果,民政部“明天计划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总结我民政系统以往脑瘫康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脑瘫康复学科的发展要求,结合各地民政康复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脑瘫康复训练专用病历(脑瘫康复基地试行),供各脑瘫康复基地在训练时使用。

病历涉及训练登记、功能评估、计划制定、训练记录、效果评估等脑瘫康复训练的各个流程环节,对规范脑瘫康复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将病历使用方法说明如下一、使用脑瘫康复训练病历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脑瘫康复训练专用病历前,各康复基地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康复基地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等熟悉病历的内容,统一掌握使用方法。

2、脑瘫康复训练专用病历的填写要求客观、准确、及时,并存档保管,以备检査。

3、脑瘫康复训练专用病历处于试行期间,各康复基地在使用中注意收集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民政部“明天计划“办公室,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脑瘫康复训练病历的使用及填写说明训练登记筛选14岁以下的儿童,重点是6岁以下、有康复潜能的儿童作为康复训练对象,纳入到杠明天计划”脑瘫康复训练之中,由康复医师填写训练登记。

在训练登记表“伴发其他残疾中所列的项目是最常见的五大残疾,存在那一项就在那项后的方框内画叫”表示,没有则不填。

杠需要说明的情况”中主要填写是否患有其他躯体疾病,如心、肝、肾等方面的疾病,另外,如有癫痫症,必须说明现在是否还有发作,是否在服药治疗中以及所服药的名称、剂量等。

2、训练评估纳入康复训练的儿童要按照评估标准,进行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由训练人员对儿童的功能进行逐项评估、打分。

初次评估的目的是掌握儿童目前的功能障碍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项目提供依据;中期评估的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训练计划;末期评估的目的是在即将结束康复训练时,对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

脑瘫康复案例

脑瘫康复案例

脑瘫康复案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中包括一系列的症状,如肌肉痉挛、运动缓慢、手足无力,以及其他身体和运动控制上的困难。

这些症状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并导致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剧烈压力。

针对这种疾病,康复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提供一则脑瘫康复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患者简介:王女士(化名)是一名6岁女孩,于幼儿园阶段被诊断出患有脑瘫。

她的主要症状是肌肉痉挛和运动缓慢,尤其是在走路时有明显的困难。

此外,她还有学习困难和交流方面的问题。

王女士的治疗过程由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负责,并经过了一系列的科学治疗,以促进她的康复。

治疗过程:王女士的康复治疗是通过定期访问康复中心来实现的。

在治疗期间,医生和治疗师为她制定了一个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旨在促进她身体和心理发展,以及提高她的生活品质。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王女士改善肌肉痉挛和动作运动。

在治疗期间,王女士进行了许多不同的物理疗法,如伸展和冷热疗法等。

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痛苦和刺激神经,以提高她运动的舒适度和效率。

在物理治疗的支持下,王女士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姿势、步态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能较好的自理。

语言治疗:王女士的学习困难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得到了专业的语言治疗师的对待和照顾。

治疗师采用了一系列的语言治疗方法,如发音的呼吸和喉咙控制练习,眼光和耳朵联系的磁性游戏等。

这些训练方式帮助王女士克服了她的语音发展障碍,提高了她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是康复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康复治疗师通过各种练习和游戏,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中各种技能操作,比如握笔写字,进食操作技能等。

这种训练也可以使王女士的自理能力和安全性方面得到增强。

结论:康复治疗师和治疗医生的不懈努力,让王女士的康复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语言、职业治疗之后,王女士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各类儿童脑瘫运动康复训练方法.docx

各类儿童脑瘫运动康复训练方法.docx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三阶段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体能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为站立行走基础训练,第三阶段为行走训练。

一、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体能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为站立行走基础训练,第三阶段为行走训练。

二、各阶段训练的训练方式、训练科目和指标第一阶段:体能基础训练训练方式:全辅助式训练。

动作大部分由训导员辅助完成训练科目: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矫形训练。

训练指标:身体舒展体态正常,关节灵活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韧带柔软有弹性,肢体躯干横平竖直无畸形,能够独立坐、蹲、正常爬行,能够依靠站立全脚掌着地。

第二阶段:站立行走基础训练训练方式:辅助加主动式。

动作由训导员辅助逐步转化为患者主动完成。

训练科目:行走跨步蹬车的各种器械训练,行走场地、障碍场地训练。

训练指标:双手扶栏杆能自行行走,步幅步高及行走姿态正常。

第三阶段:行走训练训练方式:指导主动式。

动作由训导员进行指导稍有辅助,由患者主动完成。

训练科目:行走场地训练,独立行走训练。

训练指标:能独立各种方向行走,能转体自如,姿态正常。

三、康复训练1、不要过分保护: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2、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系统开始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3、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4、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已经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5、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

脑瘫儿童康复案例摘要:一、脑瘫儿童康复案例背景介绍二、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三、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四、康复成果及启示正文:脑瘫是一种由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脑部损伤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我国有许多脑瘫儿童,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个脑瘫儿童的康复案例,探讨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并总结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期为类似患儿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脑瘫儿童康复案例背景介绍患儿小李,男,一岁半。

出生时因难产导致缺氧性脑损伤,后被诊断为脑瘫。

小李的父母了解到脑瘫并非无法治愈,于是带着孩子踏上了康复之路。

二、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方法及原则1.物理治疗:针对小李的肢体功能障碍,采用按摩、被动运动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2.语言治疗:针对小李的语言障碍,进行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心理治疗:给予小李关爱和心理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4.康复教育:对小李进行特殊教育,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5.家庭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学习康复知识,为小李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1.治疗周期长:脑瘫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儿和家庭付出长时间的努力。

2.治疗效果不稳定:康复过程中,小李的病情有时会出现反复,给治疗带来困难。

3.社会歧视:脑瘫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遭受歧视,影响其心理健康。

四、康复成果及启示经过长达两年的康复治疗,小李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1.脑瘫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

2.家庭支持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3.社会各界应关注脑瘫儿童,消除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包容的成长环境。

总之,脑瘫儿童的康复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科学治疗和家庭支持,康复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践报告 标题: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类型:指 导 教 师:罗治安、廖元贵系 别:康复医学系班 级:康复1031班、康复1033班学 号:1026043106 、1026043312 姓 名:吴丹 白晓2013年5月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毕业专题 √目录一、研究对象 (3)二、研究目的 (4)三、研究方法 (4)四、研究过程 (4)(一)训练前情况 (4)(1)外在表现 (4)(2)构音动作技能的检查 (5)(二)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1)训练计划的制订 (5)(2)训练的实施 (6)五、结果 (7)六、讨论 (8)参考文献 (8)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作者:吴丹(康复1031班)、白晓(康复1033班)指导老师:罗治安、廖元贵摘要文目的:以一例脑瘫儿童为个案,对其进行以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探索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

主要在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改善。

结果:表明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有效。

关键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

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部分儿童会诱发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症状{2}。

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

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学龄前是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良机,损失将无法弥补。

但是目前,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重视肢体康复训练,相对轻视语言和认知训练{3}。

脑瘫形成的病因主要有:(一)出生前:1 怀孕早期的母体感染 2 母亲乱用药物 3 受孕前或妊娠早期碘缺乏 4 多胎妊娠 5 宫内生长迟缓 6 早产 7 基因缺陷(二)出生时:1 难产、严重窒息(大脑缺氧) 2 产伤,颅骨创伤造成闹组织受压(三)出生后:1 核黄疸 2 婴儿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 3 脑瘤 4 脑出血脑外伤 5 由于气道阻塞或心跳骤停造成的缺氧1、研究对象李某某,男孩,2011年3月出生,足月顺产,出生时有短暂缺氧窒息现象。

2011年春季常规检查时发现其脑间隙增宽,故家长带其到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所详查。

结果显示脑干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正常,但脑CT的结果显示脑细胞容量不足。

DDsT的检查结果也表明其智力发展可疑,四肢运动发展水平低于实际年龄6个月。

其随后走访多家医院在不同医院就诊,有的医生认为是发育迟缓,有的医生则诊断为脑瘫,属于痉挛性四肢瘫,存在语言发展迟缓、轻度智力发育迟缓等,于2012年1月到我院治疗,接受针灸和推拿治疗{4}。

2012年秋季,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三个月的综合训练,主要内容为四肢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

2、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一名脑瘫儿童进行综合训练,探索综合训练,特别是认知训练对脑瘫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训练法。

观察法即对每次的训练进行观察,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内容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

访谈法对象是李某某的爸爸妈妈,李某某每次训练均由妈妈陪同,访谈时间为训练前后和休息时间,内容包括李某某在家中对其实施的协助训练及其效果。

训练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李某某进行综合训练,以其训练前的各方面情况作为参照,来分析比较训练效果。

4、研究过程4.1训练前情况李某某进行综合训练前,在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了咨询,其内容包括行为表现、肢体运动能力测查和构音动作技能的检查,简要情况介绍如下:4.1.1 外在表现李某某两侧的身体不平衡,行动能力明显受到限制,头控好,会单侧翻身,四点撑不稳,时间短。

不会爬。

李某某惯用左侧肢体,特别是左手。

经过测试,发现其右手的抓握能力有限,手指的握物能力很受限制,说明其精细运动技能的发展水平相当低。

右侧肢体力量明显弱于左侧。

肢体的肌肉张力存在问题。

肌肉相对松软,表现出肌张力低,关节松动,特别是右侧身体部位。

腕关节、肘关节需要他人帮助握拳才可以拿住东西。

李某某一直流口水,吞咽功能尚可,只能吞食流食,略微坚硬食物会出现呕吐的症状。

说明其口腔器官的动作技能受限。

但是整个脸部器官相对端正,孩子也一直保持笑容,与人相处友好,乐意与人相处。

有困难时会用手、眼神、身体姿势寻求家人的帮助。

说明其社会化方面的能力相对发展较好。

4.1.2、构音动作技能的检查构音动作技能的检查主要包括下列部位的器官功能评估:舌头:舌头的灵活度受限制非常明显。

除了舌头能够稍微往外伸一点点之外,其余的动作都无法完成。

比如舌头前伸后缩、舌头左右移动、舌尖左右抵双颊、舌头舔上下嘴唇、舌头伸出往上翘。

舌头往外伸也只能伸到牙齿的位置。

小舌:用吸管碰触小舌,发现无丝毫反应,说明小舌的肌肉麻痹。

后咽壁部:用吸管碰触,孩子没有丝毫恶心之类的反应,后咽部肌肉麻痹。

d)呼吸:孩子无法完成用吸管吹气的任务。

e)双颊:无法完成鼓起双颊的任务。

f)下颌:用力将下颌往下扳和往上推检查其下颌的力量,发现尚可。

g)嘴唇:孩子的嘴唇几乎一直处于一个张开的状态,无法闭合,即使模仿闭合,也存在很大困难。

虽然一直张开,但若要求张开到一个最大位置,也很难做到,上下唇的碰触动作也无法完成,说明嘴唇的肌肉控制能力也很有限。

h)牙齿:牙齿咬合尚好。

但无法完成上下牙齿的碰触动作。

i)象征性语言综合能力评估:小于12个月,认识简单的基本食物,对于符号认知差。

根据上述检查情况,表明孩子的构音技能存在严重限制。

这种限制严重阻碍了孩子言语能力的获得。

由于孩子可以根据要求发出咳嗽的声音,所以可以排除其声带震动能力不足的原因。

4.2、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4.2.1、训练计划的制订根据咨询和检查结果,结合检查过程中对孩子的观察,发现李某某的主要问题是肢体运动的发展落后、语言落后和认知落后。

在动作技能方面,孩子的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都存在严重的限制,这种落后不仅严重制约了李某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其语言障碍,语言障碍又制约了孩子认知水平的发展,形成了非良性循环。

因此,对李某某的综合训练以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作为目标,制定了训练计划。

根据观察,发现李某某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这是训练的一个有利条件,故训练中特别强调开发和挖掘李某某的理解能力。

训练在动作技能、语言和认知三个方面展开。

动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包括精细运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感统训练和构音器官功能训练。

语言训练以口腔功能训练为基础,同时有意识扩大孩子的交际范围,在生活中培养其独立能力和交际能力,巩固学会的交往技巧。

认知训练方面,强调挖掘和发挥孩子的理解能力,注重语言能力形式的培养,以书面语或者其他语言形式来替代或弥补口头语言的缺失。

4.2.2、训练的实施动作技能训练。

这部分内容包含了粗大运动训练和精细运动训练。

训练过程中融人了听从指令训练和语言理解力训练。

粗大动作的训练主要以下肢训练为主。

李某某的下肢运动受到限制,并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关节的挤压,翻身,拉起坐,座位平衡等,目的是为了提高李某某的关节控制性,增加肌肉力量,改善李某某的不良姿势。

例如,翻身训练要求李某某根据训练者的要求由下肢带动髋关节,上下肢体达到分离,直到达到正确的次数和力度才可以翻身。

开始时李某某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他对髋关节肌肉的控制不灵活。

经过训练李某某可以较好完成这项任务。

与此相对应的家庭训练项目包括拉起,两点前臂撑等锻炼四肢力量、控制度和协调性的项目。

精细动作训练主要包括了插木棍、玩塑料积木、敲十五弦琴等项目,其目的是训练其手腕和肘关节的控制力和稳定性,重点矫正其手部的抓握姿势和力度,提高其右手的承重力和抓握技能。

例如,插木棍训练分为粗大木棍和细小木棍两个难度等级。

前者比较简单,李某某只要根据要求和提示将不同大小、若干数量的木棍插入合适的洞洞中即可。

经过这项训练,其手部力量得到一定锻炼。

配合的家庭训练项目有撕开包装纸、捡豆豆,乱画等。

语言训练。

由于构音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李某某基本无口头语言,只能够发出极少的元音,故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口腔功能训练和发音训练。

口腔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舌头的灵敏度和灵活性训练、上下牙齿的碰触训练、呼吸训练和鼓腮训练等{5}。

训练方法主要采用手法刺激和游戏法,时间为每次三十分钟。

训练结合了儿童的个性特点,主要采用游戏形式吸引儿童的兴趣,使用做拼图、吹泡泡、切水果等形式训练其认知功能,用柠檬汁作为辅助工具对儿童进行舌头灵活性训练。

例如,柠檬汁训练其具体操作是让儿童平躺在垫子上面,头用枕头垫起,头部固定住,膝盖向上弯曲,这种姿势有效避免了流口水的干扰。

然后将柠檬汁置于儿童的唇部,要求儿童张大嘴巴,用舌头来舔,训练者移动棉签位置,促使儿童的舌头向各个方向伸缩,以锻炼舌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

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发音训练以口型训练为主,李某某只能够发出极个别的元音,其他语音连基本口型也难以完成。

训练者从元音开始辅助李某某做出各个语音的口型,鼓励其模仿发音,并且在镜子前面矫正自己的口型。

训练内容还包括了语音的长短区分、强度区分和连续发音。

相应的家庭训练内容和方法大致同上。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主要包括基本空间方位的认知、大小高矮多少的认知、颜色认知、数概念、文字图片配对等训练项目。

训练使用趣味性很强的教具,使李某某充满了学习兴趣。

例如,数概念的认知采用数字积木教具,要求儿童把打乱的积木配对好,并进行排序。

如果儿童完成了任务,鼓励方式为和儿童一起拍手若干次,以此来强化数的认识。

又如,高低认知和颜色认知采用的也是彩色积木,积木由四种颜色组成,高低程度也分为四个等级,训练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

相应的家庭训练要求家长以各种生活用品,包括食物、玩具等作为灵活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在生活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认知训练。

5、结果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李某某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基本上达到了训练目标。

肢体运动动作技能方面,训练后李某某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都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有腹爬慢慢转换成四点爬,目前独坐已经可以达到60秒以上,有明显的进步,面部表情比较自然,双脚力度平衡有改善,爬行的姿势比训练前好了很多。

肘关节和腕关节的肌肉紧张度有所缓解,手部力量有所增加,手指灵活度加强,抓握能力提高了很多。

口腔功能方面,训练后李某某的舌头灵活度和敏感度增强,舌头可以逐渐伸出牙齿外,有一定的卷曲度,呼吸功能有进步,下颌和脸颊的运动自如了许多,口腔闭合较好,口水也少了许多,吞咽功能更好了。

这些进步为语音和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语音训练方面,经过发音训练和口型练习,李某某能够比较准确地发出一些元音,例如“e”、“a”等,但是大部分的语音还是不能发出,说明其口腔功能有待进一步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