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三大战略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美国

大国崛起——美国

大国崛起——美国现代化进程新大陆500年前,在北美大陆,印第安人过着以采集、狩猎、粗放农耕为主的生活。

印第安文明一直在自己的天地繁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集体生存的方式是部落,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1492年,一个叫哥伦布的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于是美洲许多东西都改变了……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蜂拥而至,将这片新大陆撕扯得四分五裂。

从此,印第安人逐渐失去了对自己家园的控制。

美洲成为欧洲各国角逐利益的战场。

在这片大地上,谁主沉浮?最终,欧洲各国都没能实现主宰这片大陆的愿望,因为这片土地诞生了新的“主宰者”——美利坚合众国。

二、引子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0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

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

100多年以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以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三、殖民时代美国跟欧洲有个传承,所以美国的文明应该说实际上就是西方文明,从欧洲发源的。

美国不是从封建时代开始的,等于是个接力棒,当欧洲发展到这个时期,美国拿过接力棒,然后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一个相对来说没有历史包袱的环境里发展起来。

欧洲人到北美去,他们带去的最基本的信仰就是天赋人权,人人在上帝面前是自由平等的,《独立宣言》里也提到这个。

北美殖民地和欧洲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等方面也非常接近。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四)两极格局的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 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 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 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割据。
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
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 地位。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 分裂为两部分. 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 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 战”在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既包括对西欧等国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但却是采取更为隐蔽
的经济手段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 系,犹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
概述: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对峙向“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演变 (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苏“冷战”兴起,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两极对峙格局. 同时,新兴力量兴起, 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三)20世纪90年代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含义: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 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 议。 基础:美苏两国力量势均力敌。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 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论述题:1、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长期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市场的扩大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第一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实施马歇尔计划。

重塑日本经济。

推行“第四点计划”。

建立“巴统。

第二个阶段: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相对下降。

对外资本输出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苏联经济实力的上升。

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成长壮大。

第三个阶段: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苏联的衰落和解体。

美国仍是超级大国。

欧洲加速一体化进程。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3、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

市场经济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

第二章主要概念:世界政治格局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形成的结构和态势。

冷战思维冷战是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的总称。

特指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的对抗状态。

强权政治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强迫其他国家服从其统治,听从其指挥。

思考题: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世界政治格局自50年代形成以来,不断发展演变。

其总的趋势就是由美苏的两极对抗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中有三条主线:一是美国和苏联争霸。

二是西欧和日本的兴起。

三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趋势是怎样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一个消失了,两极格局终结。

此后,世界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地区性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及其演变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是倡导中立政策,但是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孤立政策加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而且相比之下曾经的大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二战结束后都沦为二等国家,此时美国与苏联却成为了世界两大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罗斯特病逝,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

由此展开了称霸世界的序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苏联解体,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扩张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小时间段分别为杜鲁门时期、艾森豪威尔时期和约翰逊、肯尼迪时期。

杜鲁门时期(1945-1953):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具体内容包括: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救济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日美安全条约》。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

4、在军事战略上,执行以包围、遏制苏联为主,夺取广大中间地带大力向全球扩张的“遏制军事战略”,这种战略的作战思想是,准备打两次大战,或者两次大的全面战争,主张陆海空三军平衡发展,以原子单为讹诈工具,以常规武器为主要手段。

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1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线索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线索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程内容]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表现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三、“冷战”局面形成的影响1.对世界局势(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两国全面对抗,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对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

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

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

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

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

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

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陈海宏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专题名称】世界史【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提要】冷战时期,美国形成了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各种军事战略,包括“遏制战略”和各种核威慑战略,如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限制损伤战略、确保摧毁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总体威慑战略、有限核威慑战略和新的灵活反应战略。

与此相适应,军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并形成了新的作战思想。

这些战略和军事思想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冷战/美国军事战略/遏制战略/核威慑战略/空军第一/制海权/质量建军美国在“二战”后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亚非拉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惨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受到沉重打击。

苏联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并向全球扩张,于是在全世界形成了两强对峙、争夺霸权的局面。

“苏东事变”的爆发使美国终于取得了冷战的胜利。

冷战时期是美国军事战略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

一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多变。

“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

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

”[1](P194)美国这种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

美国为什么称霸世界

美国为什么称霸世界

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李善勇专业班级:电子信息二班学号:110102315摘要: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了西方国家集团对外战略的基础。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世界。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称霸世界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关键字:美国称霸时期世纪一、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全球战略扩张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为后盾,大力扶植、援助西方的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遏制,妄图称霸世界。

其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进攻性、侵略性。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杜鲁门主义。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3年)杜鲁门上台后,视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重大障碍,终止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战略,制定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这一基调和框架。

二、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年)根据朝鲜战争后世界的形势,美国在坚持冷战与遏制战略的同时,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

三、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年)进入60年代,肯尼迪上台,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更为灵活的“和平战略”,试图通过和平与战争的两手策略,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以上三个时期虽然美国实行的基本上都是扩张性的政策,但其总的趋势是扩张的势头逐渐递减,越来越力不从心。

二、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全球战略调整阶段由于越南战争的失败和国内的经济危机,此时美国可谓内外交困,其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因此,尽管总的目标没变,但美国不得不对实施战略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做出必要的调整,采取了缓和和维持均势的策略。

一、尼克松、福特时期(1969—1977年)1969年7月,尼克松上台不久,正式提出尼克松主义,表示美国要从亚洲实行战略收缩。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

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遏制战略”(1945—1952年)。

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型军事基地网。

(2)“解放战略”(1953—1960年)。

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

“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

(3)“和平战略”(1961—1968年)。

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

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

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

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

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

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

美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
• 保持强大军事实力、促进经济繁荣和推进 全球民主化与人权。把建立在扩大民主国 家大家庭并阻止和遏制对美国、美国的盟 国和美国利益的一系列威胁,作为冷战后 和跨世纪美国国家利益根本之所在及国家 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
A、“扩展”战略 :
巩固民主堡垒
消化民主成果
演变民主对手 “扩展战略”表明美国将以更大的力 度和规模向世界各地输出和移植美国价 值观念和市场经济模式,同时避免军事 上直接卷入。
• 这是美国推行全球扩张主义的鼎盛时期。 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
• 主要对手是苏联,
• 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
• 控制西欧、日本,达到最终独霸世界的目 的
具体推行的战略有: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 遏制战略 (1945-1960) ★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 和平战略
(1961-1968)
第二讲
美国的全球战略
一、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确立与演 变 二、冷战后美国的优势 三、美国新世纪的全球战略 四、与美国新世纪战略实施相关的问题
第一节、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
的确立与演变
一. 美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
★美国在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明确表达 了
不介入别国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二、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确立
B、“参与和扩展”战略:
目的:促进美国全球利益,确保其世界领
袖地位; 主要手段:进行多边国际合作;
政策重点:强调外交为经济和贸易服务; 战略重点:依次重视欧洲、亚太和中东; 战略主体:围绕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 目标构筑一个安全网络和一个经济网络, 以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C、 “新世纪战略”
新世纪战略包括四个方面: (1)全球安全战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止在美国以外出现政治、 经济和军事上比其更强大的地区和国家,以免 危及美国的“国家安全”。 (2)战略的重点:欧亚大陆 (3)全球经济战略 :调动和开发全世界资源为美 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继续保持美国领导和领先 地位 (4)人权民主战略:加紧利用“人权”、“民主”干 预 他国内政,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 国家的内政。

试析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

试析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

试析⼆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2019-04-03⼀、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达到世界领先⽔平。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的膨胀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外交政策有增⽆减。

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都以称霸世界为⽬标,根据不同的国际形势制定和执⾏不同的全球战略。

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个阶段:(⼀)全球战略的布置和霸权地位的确⽴⼆战硝烟未散,美国就依仗强⼤的实⼒,⼀⼿拿着美元,⼀⼿拿着原⼦弹,公然宣称“领导世界的责任”历史地落在美国肩上,企图独霸整个世界。

为此,在杜鲁门上台后就叫嚣,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并提出了对前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实⾏全⾯遏制的杜鲁门主义(即:1947年3⽉2⽇,杜鲁门在国会的咨⽂中,要求国会批准对希腊、⼟⽿其以⼏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希腊、⼟⽿其重建经济⽣活,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其实质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军事、经济封锁,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与此同时,为配合杜鲁门主义,美国⼜制定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案,由美国帮助欧洲进⾏恢复和建设,并拨款131.5亿美元,但要以⼀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前提)。

这⼀计划实施了35年,美国使16个国家加⼊其中,实现了⽤经济⼿段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的战略⽬的。

在1949年4⽉,为推⾏共同安全计划,美国与西欧12国签订了“北⼤西洋公约”,建⽴了西⽅军事集团,使它能够对西欧的政治军事进⾏控制。

⽽在第三世界,美国推⾏以技术援助落后地区的第四计划,以便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在杜鲁门卸任以后,美国以“三个计划、⼀个主义”初步完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布置,确⽴了美国霸权地位。

(⼆)全球战略的进攻通过前⼀阶段的努⼒,美国统治者更加狂热地推⾏称霸世界的计划,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即提出“解放政策”和“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通过和平演变⽅式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以军事⼲涉来扩张美国在亚、⾮、拉的势⼒。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专题复习: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学案]

专题复习: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学案]

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苏“冷战”(1947—1991)背景:(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联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其主要障碍。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夸大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冲突与对抗。

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表现: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崛起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政治领域的多极化发展。

欧共体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背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影响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二战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模拟卷(含解析)

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模拟卷(含解析)
材料五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2020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 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 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 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5)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到今天,那些奋战在武汉第一战线的前辈和英雄身上有哪 些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材料三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 1911 年 10 月 11 日夜、1911 年 10 月 12 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 为都督。 (3)材料三描写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发生在武汉的哪一场革命?这次革命在民主法制建 设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四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 40 余万人的代价,毙 伤日军 25 万余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 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 阶段。 (4)材料四中“此战”的名称是什么?它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 【武汉的今天】
D.日军占领东三省
7.为保卫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坚守最后阵地,鲜血洒满了墙壁,谱写了一曲
震人心弦的战歌,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普法战争
D.巴黎公社
8.一统江山,却国运短促,但又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地位的王朝是( )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约”和“公约”分别指什么?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2)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 22.武汉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武汉的昨天】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2018 年滨州期末)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 机期间,至少有 25 封信的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 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 13 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地位相对削弱。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 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①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针对训练 3.(2018 年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 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1945 年联合国成立时,成员国主要是美洲、欧洲国家; 后来,随着亚洲、非洲等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成员 国的分布状况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大多属 于第三世界,A 项正确;材料说明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增加,而非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与经济区域 化,故 C、D 两项错误。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991年12月11日,通过《欧洲 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 条约》,欧洲联盟成立。1993年正式
生效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 治
欧共体的五次扩大 欧化共体的五次扩大
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1月,希腊加入,成员国为10国;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济与政治
2020/11/28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 治
美国 第一节 当代美国政治
第一节 当代美国政治
一、美国政治体制 1、三权分立,权利制衡 2、总统共和制 3、两党制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 治
国会拥有修改宪法和制订法律,审批政府的预算和决算, 批准政府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和总 三权分立 统对高级官员的任命,调查 特殊事件及对总统和副总统的复选、弹劾等权力。
的负作用。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 治
二、当代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联邦制
3、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
3、 公 民 权 利 进一步 扩大。
⑴公民自由权利扩大,取消或放松了长期以 来对公民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等权利的限制 和附加条件。 ⑵公民平等权利扩大,取消或 大大降低了对公民选举权的限制,增加了公民 在经济、生理、民族、性别等社会生活各方面 的平等权利,并强调社会公益的重要地位。 ⑶公民决策参与权利扩大,出现了若干种直接 民主、半直接民主的政治参与形式。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 治
三、美国社会面面观 2、 种 族 歧 视
黑人在美国的总人口中占12%,但在公共 2、种族歧视、 职务中,只占5%。黑人的失业率是白人的2
种族矛盾 倍。全美仍有上万名三K党分子。
美国毒品交易占世界的60%,毒品年营业额高达5000- 8000亿美元。暴力犯罪年均200万起,600万人受害;每17秒 钟发生一起袭击事件;每14秒钟有1人被杀;受害致死的黑 人比白人多6倍;每17秒钟有1起持枪抢劫案;每18秒 钟有1辆汽车被盗。枪支泛滥,美国民间目前拥有各种枪支 超过2.3亿支,几乎平均人手一枪。全美平均不到1000人便 有一家枪支零售店。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集中体现在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中。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美国霸道、强权的揭露,还无法充分地说明在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浪潮中不少国家仍认可或追随美国霸权的原因。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冷战时期与后冷战时期两个阶段。

冷战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是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的全球扩张。

其中,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越南战争的失败为转折点,前期的对外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扩张性,后期以势力收缩和对苏缓和为基调。

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先后提出了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共同的主旨是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统而观之,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其内在连续性也十分明显,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

而且从冷战到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还不断膨胀,从遏止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大力扩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霸权战略并非美国所独有,但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争夺或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美国特色。

一、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联盟既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力量支撑点,也是美国霸权覆盖的核心区域,同时美国维持联盟体系与在势力范围内施展霸权的方式别具特色,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历史上的大国霸权往往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美国霸权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其联盟体系和势力范围,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

二、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为自己的霸权扩张披上道义合法的外衣是几乎所有霸权国家所通用的手法,而美国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1945年—2008年美国先后实施的各种对外战略

1945年—2008年美国先后实施的各种对外战略

1945年—2008年美国先后实施的各种对外战略1.1945-1953年杜鲁门政府实施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

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

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

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2.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实施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 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② 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

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3.1961-1969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施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

4.1969~1977年尼克松、福特政府实施的“尼克松主义”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1)

美国的全球战略(1)

时间 2000年 2010年
人均 GDP
35046
47484
美国的全球战略(1)
美国是世界大型跨国公司最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
美国的全球战略(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体
2006年,美国拥有金融资产 56.1万亿美元,占世界金融资产 总和(包括所有银行存款、政府债 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等证券共计 167万亿美元)的33.6%,远远大 于世界其他主要金融体。
美国的全球战略(1)
1、美国霸权主义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2、美国霸权主义随着实力的增强而不断 扩展其内涵和外延; 3、美国霸权主义的手法不断变换,但追 求的独霸世界的目标不变; 4、美国的霸权主义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美国的全球战略(1)
三、奥巴马以“巧实力”重振美国“领导地位”
美国的全球战略(1)
美国的全球战略(1)
二、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1)
国际战略 全球战略
对外战略
大国调动和运用 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等多种手段, 参与国际斗争,维 护和增强本国利益, 实现国家根本政治 目的的涉及全球范 围的方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1)
(一)二战前美国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全球战略(1)
美国的全球战略(1)
2020/12/15
美国的全球战略(1)
西方对霸权的理解:领导或优 势地位,特指在联盟中一个国家对其 他国家所行使的领导或统治。
中国对霸权的理解:在国际关系 中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行为。
美国的全球战略(1)
霸权国必备的2个基本条件:
1、拥有绝对的实力 2、具有统治他国的意愿
美国的全球战略(1)
B、“多伙伴世界”构想
为适应世界权力分布分散化、多极化 趋势,奥巴马提出“多伙伴世界”构想。 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与敌我划线的简单做法, 强调美国愿与不同类型国家一道应对共同 挑战,建立一个美国主导、大国合作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美国称霸全球三大战略----不同时期全球战略的特点课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业班级:机械五班学号:120108367 姓名:季小虎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在许多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切研究美国全球战略,有助于总体上把握美国的军事策略和安全,判断其国际行为的基本趋势。

作为二战中最大的战胜国美国在战争中积累下大量的资源及财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

基于此,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

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

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关键词:美国军事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不同时期特点作为二战中最大的战胜国美国在战争中积累下大量的资源及财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

基于此,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美国在争霸过程中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战略,及军事战略、经济战略和文化战略。

一、军事战略(一)、部署重要海路的军事基地、其军事能力是控制海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攻击。

(二)、部署军力在各个路地上的战略位置、其目的是防范或打击不老实的对手。

(三)、部署重兵防范潜在战略对手、其最终的目的是消灭。

(四)、太空、海洋、路基、网络形成的海陆空全方位监控世界。

二、经济战略(一)、金融、美国的金融产业非常完整。

控制全球经济贸易、目的是吸收世界资金。

(二)、科技、不仅军事科技世界首屈一指,而且民用科技也是全球最发达之一。

不过就是限制很多,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才能获得高科技产品、卖给其他国家的都是美国淘汰的产品。

这是他的实体经济。

(三)、货币、控制他国的经济和打压他国经济的战略武器。

三、文化战略文化、文化概念的输出和意识形态的灌输,目的是消灭你的抵抗意志、扰乱你的民心、搞乱你的政权基础、控制国家政权的工具。

四、不同时期的对外战略特点虽然美国通过三大战略控制全球,但是美国在各个时期采取的方针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1、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

2、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

3、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

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4、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5、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

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2、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

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三)、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

(四)、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

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

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3、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

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补充: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体现出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折。

这与当时美国内外交困的处境有关:①是美国调整亚洲政策的需要。

侵越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反战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希望尽快从越南脱身;②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变化。

尼克松提出五大力量中心说,中国是其中之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美国与苏联的争霸;③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丧失,美元危机的频频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

(五)、卡特政府(1977-1981年)的“世界秩序战略”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

2、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

3、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

4、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与中国的关系正常化,谋求同中国建立对抗苏联的战略合作关系。

5、重视人权外交。

1979年2月伊朗霍梅尼革命胜利、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沉重打击了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

1980年1月,“卡特主义”出台,美苏关系再趋紧张。

(六)、里根政府(1981-1989年)“以实力求和平”的对外战略里根是在美国内外交困的时刻上台的。

里根放弃了前几任缓和和维持均势的战略,提出了“重振国威”、“扩军抗苏”的口号,制定了以下几点政策:1、1985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谋求美国对苏联的战略优势,并且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和拖垮苏联。

2、对苏联推行强硬政策,在第三世界和军备上同苏联激烈争夺。

3、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力图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使盟国服从于反苏的总战略。

4、里根执政初期,美中关系起伏波折,随后趋于平稳,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七)、老布什政府(1989-1993年)的全球战略老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

1、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2、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

3、对中国推行既维持美中关系的基本框架,又诱压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两手方针。

4、更加重视第三世界的动荡对美国的影响,加强美国处理地区危机的能力。

1991年实施沙漠风暴计划,打击伊拉克。

5、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八)、克林顿政府(1993-2001年)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

所谓“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

为此,美国提出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控制西欧、东亚、西南亚和前苏联地区,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

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

其内容是:1、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

2、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3、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一度摇摆不定,美国统治阶层陷入“遏制”还是“接触”中国的争论之中。

经过反思,克林顿政府确立了对华“全面接触”政策,即希望通过接触而不是对抗保证美国战略利益的实现;通过与中国交往影响中国内外政策,改变中国;通过吸引中国参加国际体系,约束中国,使之按美国倡导的国际规则、规范从事。

(九)、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

2、强调军事优先,注重培植美国的军事实力。

3、注重美国本土安全。

4、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任务。

5、美国的全球战略进一步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

6、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针对伊拉克的战争,意在控制中东石油,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塑造中东地区新格局,影响国际政治。

7、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对“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从以上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策中的一条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逐步接近称霸意图,但目前来看,中、俄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发展以及广大发展中的国家的兴起,依然是美国称霸世界难以逾越的障碍,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加强的情况考虑,只有放低姿态,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才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1、吴玉才杨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52、刘金质美国国家战略辽宁出版社 19973、基辛格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海南出版社 20094、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content/14/0427/23/13500440_372777620.shtml5、全球战略之美国战略/content/15/1211/22/29564836_519737871.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