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国际局势
2011—2012
一、中美关系与 国家安全
背景:美国全球战略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1968年之前。 美国全球战略确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战略重点, 以亚、非、拉美广大地区为扩张目标,以 控制西欧和 日本为重要基础,最 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 的。
第二阶段:1968年尼克松上台——70年 代末. 美国全球战略大调整的时期。 美苏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利于美国,盟 友自主性增强,陷入越战泥潭。美国全球 战略重大调整,采取守势的缓和战略。恢 复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与内向,取得了 相当的成功,对后来美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军撤离阿富汗会增加中国反恐 和打击分裂主义的压力
2011年9月美国提出 新丝绸之路计划 军事战略 经济战略
西亚
油气资源 地缘政治
中亚
反恐基地 战略要冲
南亚
联印抗中 能源通道
建立切实安全合作框架
缅甸叫停密 松水电站,实际 变成政治问题
湄公河事件凸显航道安全重要性
3、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增加美国海军实力 维持美国海上优势
中国崛起的 不确定性
中美战略焦虑期
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实力增长必然导致军事扩张
发达国家
传统安全 地区强国
霸权国家
欠发达国家
摆脱历史宿命,避免发生激烈冲突, 非传统安全 塑造更加均衡的地区秩序
中美竞争加剧
形成多层次地区体系
2011年11月美国主导建成TPP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目 标 构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途 径
中国战略空间 借助APEC、TPP、东亚峰会
中美关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和政治1、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945—1953年的初步繁荣时期;1954—1960年的低速发展时期;1961—1969年的高度繁荣期;1970—1991年在“滞胀”中缓慢发展时期;1992—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原因是:第一,“新经济”的推动。
第二,政府的有效干预。
第三,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益处。
第四,美国生产和消费在全球的布局,还使它充分利用了大量外部资源。
(2)美国经济的新变化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垄断与竞争并存;私人垄断资本发展速度快于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与反垄断并存。
第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2、美国政治的发展及其新变化(1)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
一是联邦制;二是普选制;三是三权分立制;四是两党制。
(2)美国政治的新变化第一,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权力得到加强。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1、冷战时期美国推行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及美国的全球扩张(1945—1969年)(2)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全球战略调整(1969—1981年)(3)里根的“重振国威”(1981—1989年)(4)布什的“超越遏制”(1989—1993年)2、冷战后美国加紧建构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1)克林顿的“参与和扩张”战略(1993—2001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美国再次调整其对外政策,制定新的全球战略。
1993年9月,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中,首次公布了其“参与和扩展战略”。
1994年7月,克林顿正式提了“参与和扩展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及其演变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是倡导中立政策,但是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孤立政策加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而且相比之下曾经的大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二战结束后都沦为二等国家,此时美国与苏联却成为了世界两大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罗斯特病逝,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
由此展开了称霸世界的序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苏联解体,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扩张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小时间段分别为杜鲁门时期、艾森豪威尔时期和约翰逊、肯尼迪时期。
杜鲁门时期(1945-1953):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具体内容包括: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救济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日美安全条约》。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
4、在军事战略上,执行以包围、遏制苏联为主,夺取广大中间地带大力向全球扩张的“遏制军事战略”,这种战略的作战思想是,准备打两次大战,或者两次大的全面战争,主张陆海空三军平衡发展,以原子单为讹诈工具,以常规武器为主要手段。
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美军二战后战略
实际情况
美国既没有有效手段对付日益发展的 亚非拉各地的反帝反殖武装斗争,同 时又由于苏联拥有了洲际导弹和远程 轰炸机,具备了以核武器袭击美国本 土的能力,因而美国也不敢贸然同苏 联打核大战。 这就使“大规模报复战略"成为既 不敢打大战,又不能打小仗的战略。 为了走出这条死胡同,美国提出了 “灵活反应战略”。
第三时期
执行“灵活反应战略”期间,美军对古 第一,强调打中等强度的有限和常规战争 巴,多米尼亚,老挝等多国进行武装干涉, 并发动了越南战争,但其深陷越南战争而不 第二,基本的防御样式变为机动防御和地 能自拔致使其国力下降,而苏联乘机崛起, 域防御 迅速成为一个在军事上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超 级大国,积极推行扩张政策。此时中苏关系 第三,正式确立“空中机动作战”这一新 严重恶化,由“盟友”变成“敌国”。为适 概念,更加强调使用直升机实施垂直包围 应上述情况,美国政府制定了“现实威慑战 略”,即防守战略 第四,特别详尽地阐述了非正规作战,包 括游击战、反游击战和准战争的行动准则、 要领和方法,体现了特种战争的思想
纵深的原则体现在攻击敌军纵 深和保护己军纵深两个方面。 空间的纵深、时间的纵深、力 量的纵深,是纵深原则的三个 相互关联的侧面
协调的原则体现在协调运用各 种作战力量、协调运用各种作 战方法、协调利用战场的备种 空间、协调发挥战斗力诸要素 的效力四个方面
末期:确立战役理论
美军历史上首次把战争行动区分为战略、 战役和战术三个等级,并指出战争的战 役级就是为在一个战争战区内达成战略 目的而对现有军事力量的使用 ·自此,冷战后美军全球战略定型直 到反恐战争开始
防守战略
基本构想: 1、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尽快从越南
战争中脱身
2、利用中苏矛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让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形成美国 同盟国和中国共同抗衡苏联的战略格局 3、将战争区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 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常规战 争的局部战争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演变与决策分析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其国家安全政策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繁荣。
然而,其国家安全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的。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决策的分析。
一、历史背景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与其所处的国际时代和国家地位密切相关。
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美国以反共为主要战略,实行全球霸权主义,积极干预世界事务,发展军备竞赛,加强联盟关系,维持美国的地位和利益。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转向多极化时代,逐渐从单一的反恐主义战略转变为涵盖多种威胁的综合安全体系,重视多边主义和合作。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1. 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大国,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冷战。
美国认为苏联是其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以反共为主要战略的国家安全政策。
美国通过发展核武器、加强间谍活动、推行反共外交政策等手段来镇压苏联,同时与西方盟友形成联盟,以共同对抗苏联。
2. 后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出现了转变,从单一的反恐主义战略转向涵盖多种威胁的综合安全体系,即“四个全球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繁荣、维护全球秩序和各国治理、促进人权尊重。
美国发展了全球军事基地网络,加强联合军演和情报交流,以提高对国家安全的保障。
三、国家安全决策的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美国的国家安全决策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包括大选、国会和政党派系等因素。
在大选期间,候选人往往会提出各自的国家安全议程和战略,以获取选民的支持。
同时,国会和政党派系也对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军事因素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其军队和军事力量对国家安全决策有重要的影响。
军方将其经验和能力用于国家安全领域的决策制定和实施,并且军事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军事因素在国家安全决策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经济因素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也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社会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起初由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 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 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 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 团。此外又称为共产主义集团。
• 二战后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对峙的实质是 () • A美苏争霸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社会制度对立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美苏争霸
• 第一阶段:50中期--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 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 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 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经济.
•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 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二战时的同盟 关系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 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 格局。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 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时刻,在苏联的雅尔 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讨 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 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会后根据会议中的协议,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基础:美苏均势 •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平时作业(1-4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1次平时作业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和。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经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发展;20实际90年代以来趋势加强。
3.二战以后,美国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它还通过想西方国家提供和来保证美国实际经济霸主地位。
4.新经济是一种以为依托,以为主要支柱的新型经济形态,它代表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新经济的核心是。
5.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
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非国家行为体地位日益显著。
目前,它的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为主要特征,以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
7.当今世界政治力量结构是,一个超级大国是,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是:、日本、俄罗斯、、印度和。
8.冷战结束后,大国竞争的焦点由冷战时期的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核心的。
9.中国主张建立、、、的新秩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A.国家利益B.生存利益C.全局利益D.发展利益2.综合国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物质力包括:( )A.资源力B.经济力C.科技力D.军事力E.文教力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 ( )。
A.布雷顿森林协定B.马歇尔计划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复兴欧洲计划4.( )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A.跨国公司B.国际金融C.能源D.国际贸易5.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率先打出( )的旗帜。
A.经济全球化B.新科技革命C.信息技术革命D.新经济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不给分)1.当前活跃在国际社会中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主要有:( )A.国家B.国际组织C.政党D.跨国公司E.民族解放运动组织2.国家利益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三章奉行全球战略的美国
四、当代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
政治信任危机加深 经济危机和巨额赤字 社会危机和“社会病”
美国经济进入 不可逆转的
“债务黑洞”
2011年7月以来,美国国 债升至14.29万亿美元,达到 美国GDP的90%,占到了全球 债务余额的24%左右。
第三节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演变
一、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与演变 二、后冷战时代美国谋求单极霸权的 全球战略 三、美国“和平演变”战略及其实质
战略扩张阶段: 1、杜鲁门的遏制战略(1945-1953)
美国的对外战略发生质的变化:
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 核心的冷战政策(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对西欧、日本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 对亚非拉地区推行“第四点计划” 建立“美洲国家组织”加以拉拢和控制 在军事上实行一系列共同安全计划
三、当代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利益集团:是以某种特定利益、政治主张、 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集 中代表、表达某种特殊利益群体人们的利益、 要求,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维护自己的集团 利益。
利益集团日益成为政府和议会背后左右决策 活动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
各种方式:游说、捐款、抗议、示威游行、 罢工、暴动、大规模舆论宣传
战略推进阶段: 2、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1989-1992年)
推出“新大西洋主义”重塑欧洲格局,保持和加强 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超越遏制:在不放弃对苏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 东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经、 文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 促使苏削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国内政治“多元化”, 使苏东实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和私有化。
两党的全国组织松散很不固定
美国选举制度 的金钱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战略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战略格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球的战略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制定了不同的战略,争夺着控制地区和资源的权力。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全球战略格局。
一、欧洲战场上的战略格局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吞并了波兰、法国等国家,并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苏联红军的坚决抵抗,德国军队在东线开始失去势力。
盟军的登陆行动也逐渐削弱了德国的军事实力。
二战期间,盟军制定了所谓的“欧洲先行政策”,主要是通过陆军和空军的联合行动迅速解放欧洲占领区。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最具代表性的行动之一,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
此外,苏联的反攻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不断向柏林推进,最终占领了德国首都,结束了战争。
二、亚洲战场上的战略格局在亚洲,日本对中国、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进行了侵略,企图建立一个由他们控制的大东亚共荣圈。
然而,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面临了来自盟军的强大反击。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采取了“反击岛屿,逐渐靠近日本本土”的战略。
通过太平洋岛屿的一系列战役,盟军逐渐迫近日本本土,直到最终发动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和原子弹轰炸,迫使日本在广岛和长崎投降。
三、非洲和中东战场上的战略格局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殖民地争夺战。
德国企图通过控制北非地区中断英国与其殖民地的联系。
然而,在英国迅速反击和美国的加入下,德军最终被逐出非洲。
此外,中东地区也成为战略竞争的焦点。
因为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不同国家都渴望获得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在战争期间,英国和苏联先后入侵了伊拉克和伊朗,以确保对石油的供应。
四、全球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全球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英国和法国这样的旧世界强国地位被削弱,而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崛起,开始对全球事务发挥主导作用。
战争后,国际社会建立了联合国,旨在维护和平与安全。
此外,世界上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东西方之间的冷战。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二战后外交政策演变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影响力,成为美国政治家和外交家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外交政策不断演变,其影响至今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一、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陆陷入了一片废墟。
欧洲各国经济遭受极大破坏,战后恢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为欧洲各国提供财政援助,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稳定欧洲地区政治和经济局势。
美国在此次外交行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为欧洲提供了经济支持,还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至今仍在延续,它为后来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北约成立冷战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北约作为美国在欧洲的组织策略,旨在通过集体安全机制,加强欧洲防务,并防止苏联在欧洲的扩张。
北约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极大的影响。
它加强了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策略的重要一环。
北约与苏联的竞争和冷战之后的持续影响,是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中东政策转变在冷战的影响下,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许多转变。
如今,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是围绕着利益和安全展开的。
但是,在冷战期间,美国的中东政策是以反共为主,支持阿拉伯国家抵御苏联的影响。
冷战期间,美国与伊朗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伊朗和美国关系的紧张愈发显著。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
四、“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和通货膨胀。
为了重振经济,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供给侧革命”,并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整个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新自由主义”政策。
“新自由主义”包括放松管制、降低税收、缩减社会福利、鼓励企业进行自由竞争等政策。
这种政策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还推动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试析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
试析⼆战后美国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及其失败的原因2019-04-03⼀、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战结束后,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都达到世界领先⽔平。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的膨胀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外交政策有增⽆减。
从此以后,美国历届总统都以称霸世界为⽬标,根据不同的国际形势制定和执⾏不同的全球战略。
美国⼆战后全球战略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个阶段:(⼀)全球战略的布置和霸权地位的确⽴⼆战硝烟未散,美国就依仗强⼤的实⼒,⼀⼿拿着美元,⼀⼿拿着原⼦弹,公然宣称“领导世界的责任”历史地落在美国肩上,企图独霸整个世界。
为此,在杜鲁门上台后就叫嚣,美国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并提出了对前苏联和世界共产主义实⾏全⾯遏制的杜鲁门主义(即:1947年3⽉2⽇,杜鲁门在国会的咨⽂中,要求国会批准对希腊、⼟⽿其以⼏亿美元的援助,帮助希腊、⼟⽿其重建经济⽣活,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其实质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军事、经济封锁,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与此同时,为配合杜鲁门主义,美国⼜制定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案,由美国帮助欧洲进⾏恢复和建设,并拨款131.5亿美元,但要以⼀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为前提)。
这⼀计划实施了35年,美国使16个国家加⼊其中,实现了⽤经济⼿段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的战略⽬的。
在1949年4⽉,为推⾏共同安全计划,美国与西欧12国签订了“北⼤西洋公约”,建⽴了西⽅军事集团,使它能够对西欧的政治军事进⾏控制。
⽽在第三世界,美国推⾏以技术援助落后地区的第四计划,以便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在杜鲁门卸任以后,美国以“三个计划、⼀个主义”初步完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布置,确⽴了美国霸权地位。
(⼆)全球战略的进攻通过前⼀阶段的努⼒,美国统治者更加狂热地推⾏称霸世界的计划,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即提出“解放政策”和“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通过和平演变⽅式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以军事⼲涉来扩张美国在亚、⾮、拉的势⼒。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
D.华沙条约组织章程
8.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 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 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 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
约》
B.“铁幕”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
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7..公雅开尔声塔明会美议国、负马有歇“尔领计导划世、界欧”共,体运用自己
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
“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2001·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全球化的影响:
a.减少了国家间经济交往的障碍,促进经济 发展; b.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c.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机遇”与“挑战” 并存
1.目前,家乐福、沃尔玛、麦当劳、迪斯尼等 跨国公司在全球开设的连锁店已落户中国,这 种现象代表了一种什么必然趋势
经济上
推行“马歇尔 计划”
经济合作互助 委员会
军事上
组建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北
华沙条约组织
约”)
标志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美 苏 争 霸
二、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初,赫鲁晓夫上台 --- 20世纪 90年代初,苏联解体 )
20世纪50、60年代时期 美国占据优势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的赫鲁晓夫美国的肯尼迪)
3.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 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 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 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 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已势均力敌 B.苏联迫于压力推行缓和战略 C.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D.苏联希望结束争霸争取和平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1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
1 二战后美国历届总统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国际关系史和美国战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近300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欧洲曾长期位于世界政治的中心,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二战打破了这个格局,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强国,西德和意大利处于战败国地位,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美国不仅走上了世界战略的大舞台,而且在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
美国凭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崛起为国际关系的力量中心。
于是,它彻底抛弃孤立主义政策,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早在大战期间,罗斯福等人就设计了一套建立战后世界秩序、实现“美国世纪”的办法,通过主导成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签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为战后整个世界格局的确立奠定了基石。
美国和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以及1945年4月杜鲁门接任总统,又加速了美国奉行全球主义、与苏联对抗的过程。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取得二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
在苏联的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越出一国的范围,影响不断扩大。
苏联也不再囿于地理的限制,将影响扩展至欧洲。
在此情势下,美苏争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使美国“对国家安全、战争以及和平的传统看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在欧洲推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并重新武装西德。
在亚洲,美国先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双边和多边条约,并在这些条约的基础上于1954年9月与相关国家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在中东,则推动英国主持建立了中央条约组织,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又推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
斯皮克曼认为,美国这种对苏联(以及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遏制战略”,实质是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保持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压制苏联向边缘地带突破,进而向西方海上力量挑战。
论战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论战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作者:苏玫霖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6期1战后美国称霸全球的整体战略1.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1.2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从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后期,联合国渐渐被美国操纵利用。
联合国的创建,表达了战后世界人民的希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平等独立和持久和平的向往。
但是,联合国刚刚成立不久,美国便力图利用它来谋取自己的私利。
在它的操纵下,联合国曾经做了很多不光彩的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各国人民意愿的事情。
1.3.试图建立世界贸易组织:1945——1946从1946年2月开始筹备,到1947年4月至8月,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二次筹委会会议。
2.论述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二战以后,美国全面推进全球霸权,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全球战略内涵,试图霸权合法化,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还有文化三个方面,详解如下:一、经济战略演变简介:二战以来,美国外贸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贸易阶段、调整阶段和多元化阶段。
外贸政策的持续转变,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与国家竞争力相对下降的客观事实。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要防止“被”全球化。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化解外贸纠纷。
二、政治战略演变过程详解:从冷战到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还不断膨胀,从遏止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大力扩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霸权战略并非美国所独有,但战后美国的霸权战略与历史上列强争夺或征服世界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美国特色。
(一、)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联盟既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力量支撑点,也是美国霸权覆盖的核心区域,同时美国维持联盟体系与在势力范围内施展霸权的方式别具特色,带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历史上的大国霸权往往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强占资源的形式,美国霸权则更多地采取“借力”的方式,通过各种军事集团、条约组织构建其联盟体系和势力范围,形成一个包围对手的网络。
(二)、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为自己的霸权扩张披上道义合法的外衣是几乎所有霸权国家所通用的手法,而美国在这方面更胜一筹。
维护所谓的自由和民主成为其动员国内社会力量支持政府对外政策的有效工具以及号令西方世界的大旗,而且凭借各项实力的巨大优势,以及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问题挫折的反衬之下,美国所极力推广的价值原则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并通过一系列国际机构与制度成为规范国际社会的原则框架。
尤其在冷战结束以后,道义的旗号与标准从具有防范意味的反苏反共转变为更加自信、自傲和更具进攻性的在全世界推广所谓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为其所谓的价值标准开道。
美国的冷战政策与世界格局的转变
01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02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03
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世界崛起及不结盟运动
01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成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国际舞台。
冷战推动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发展,加强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方面的作用。
冷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01
冷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国家 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断加剧,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合作和妥协 。
02
在经济领域,不同意识形态国 家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国际贸易 和投资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 球化进程。
民主与集权
经济制度差异
美国实行市场经济,注重私有财产和 竞争;苏联则实行计划经济,强调国 家控制和资源分配。
美国倡导民主制度和个人自由,而苏 联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核武器时代到来
原子弹研制成功
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标志着核武器时代的到来。
核威慑与核平衡
美国和苏联相继拥有核武器,形成核威慑和核平衡的局面。
的方向发展。
05
美国在冷战后调整政策举措
克林顿政府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1 2 3
推行“参与和扩展”战略
克林顿政府强调美国应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领导作 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扩展市场经济,促 进全球稳定和繁荣。
加强跨大西洋关系
克林顿政府重视与欧洲盟友的关系,推动北约东 扩和欧盟一体化进程,以共同应对后冷战时代的 挑战。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对外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1945—1952年)。
形成:杜鲁门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
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
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
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
内容: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的力量均势,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必须以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苏联的力量控制在它目前所占据的地区。
也就是首先遏制苏联的进一步扩张,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使遏制战略扩展到中间地带及整个世界。
实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
评价: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布什政府的以单边主义与强硬 外交为特征的全球战略
• 强调美国在处理世界事务中的“行动自 由”,轻视各种国际机制和组织的作用。
• 以反恐战争为契机,构建新的大国关系 框架
• 强调美国的所谓“道德优势”以及对世 界的“道义责任”,更积极地以美国的 价值观来规划和改造世界。
“上海公报” ,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72年尼克松访华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
70
年
代
美
苏
关
系
缓
和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73年美、越南北政府停战协议
⊙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 点
结束越南战争,在亚洲进行战略收缩
主要内容
1、重视国家安全 “卡特主义”主要内容 2、维持世界和平 3、加强美国意识形态
对世界的影响 4、恢复美国在第三世界
的政治存在
(三)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全球战略
联邦制
里根时期的全球战略
里根“新遏制战略”
大规模扩军备战 对苏放弃缓和保持强硬政策 推行里根主义,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 加强与盟国的政治协商
——莫里斯·萨奇 :《醒醒吧,睡美人美利坚 》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1、大规模扩军备战
大规模扩军备战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2、对苏放弃缓和保持强硬政策
对苏放弃缓和保持强硬政策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加紧与苏联在第三世界争夺
3、加紧与苏联在第三世界争夺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4、加强与盟国的政治协商
“和平联战邦略制”内容
• 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对亚非拉推行新殖民
主义政策 ▲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Flexible Response)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
尼
基
克
辛
松
格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尼克松主义(Nixon Doctrine)的基本原则
常规力量准备由打“两个 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
与盟国之间实行“战略分 工”,“共同负责”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联邦制
•卡特“世界秩序”
战略
主要内容
1、加强与盟国的关系 “卡特主义”主要内容
2、维持同第三世界关系 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吉米 • 卡特
•卡特主义 吉米 • 卡特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联邦制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全球战略的缘起
• 历史上,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外 交政策。
我们的“真正的政策是避免与国外 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只能 信托暂时的结盟以应付特别紧急的 情况。” ——华盛顿告别演说
一、美国全球战略的缘起
• 在孤立主义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另一代 表思想是门罗主义。
进兵海湾
空袭南联盟
3.小布什政府的以单边主义与强硬 外交为特征的全球战略
9·11事件前:单边主义和强硬外交 突出
• 拒绝多边“约束”,以确保美国的行动 自由。
• 强调单边绝对安全,执意开发导弹防御 系统。
• 选择“退出战略”或强化惩罚行动,推 进对冲突地区的政策。
• 大幅度调整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
联邦制
利用各种手段对苏联进行演变
利用各种手段对苏联进行演变
经济 科技
文化
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2)布什“世界新秩序”构想
• 美国的领导作用 • 以西方联盟为基础,各国共同分担责任 • 维护地区稳定 • 稳定美苏关系 •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美国)的价值观念源自三、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全球战略
• 1.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战略大辩论
James Monroe
一、美国全球战略的缘起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全球战略进入 初步形成阶段。
• 1917年4月,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加协 约国对德国宣战。
• 二战后,美国彻底抛弃孤立主义政策, 从国际关系边缘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围 进行扩张。
二、冷战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1968年尼克松 政府上台之前。这一阶段是美国推行全 球扩张主义的鼎盛时期。
(一)冷战初期全球战略的确立和演变
联邦制
•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政治上,孤立、打击苏联等 “遏制战略”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国家 ※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拉拢、控制亚、非、拉国家
(一)冷战初期全球战略的确立和演变
•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
艾
森
豪 威
艾森豪威尔的“解放战略”
推进民主化:强化“民主堡垒”
主要内容
日 本
欧盟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消化“联民邦主制成果”
推进民主化:消化“民主成果”
俄 罗 斯 NATO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联邦制
推进民主化:演变“反民主国家”
古巴
演变“反民主国家”
演变 遏制
朝鲜
伊朗
伊拉克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联邦制
推行新干涉主义和炮舰政策
采取“人道主义行动”
•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尔
•加紧渗透 “中间地带”
•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Massive Retaliation)
(一)冷战初期全球战略的确立和演变
联邦制
• 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肯尼迪“和平战略”
美国的对外政 策应该像美国国徽 上的鹰,一只爪子 拿着箭,另一只爪 子拿着橄榄枝。
(一)冷战初期全球战略的确立和演变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联邦制
4、加强与盟国的政治协商
撒切尔与里根
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1)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 (Beyond Containment)
• 1)将苏联融合到“世界大家庭” 中。
• 2)促使苏联向着一个“开放的社 会”演变。
• 3)加速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
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 强调经济优先,突出经济安全。 • 在政治上,循序渐进地推进全球民主化。 • 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准备”(Shape-
Response-Prepare)三位一体的新战略构想,强 调维护当前利益与应付未来挑战相结合。
• 推行新干涉主义和“炮舰政策”。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联邦制
◎ ‘‘参与和扩展战略’’的主要内 容
1973年,美国和越南北方政府在巴黎签订停战协议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加强同北约成员联国邦和制日本的伙伴关系
⊙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 点
加强同北约成员国和日本的伙伴关系
NATO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推行“现联实邦威制慑战略”
⊙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 点
推行“现实威慑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的三大支 柱
参与和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的三大支柱
经济安全
军事实力
全球民主化
2.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的全球战 略(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 积极构筑美国主导、西方占优势的大国协调关 系。
• 调整地区战略部署,维护美国在各地区的战略 利益。
• “对美国的指责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超越了国家、阶级、宗 教和年龄的界限。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对美国的批评。美国太 爱钱了,它崇拜金钱,把市场当作上帝。美国太吝啬了,它的捐 款比例比其它国家低。美国很粗俗,是个暴发户。美国的文化地 位低下,却要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令人害怕‘美国化’。美 国傲慢无礼,用恩赐的态度对待来自其它文化的‘小猴子’。美 国太强大了,它的军事开支超过了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总和。美国 是个伪君子,它把为自身利益发动的战争粉饰成人道主义干预, 并用刺刀来输出民主。美国自相矛盾,它煽动一些‘不民主’国 家提供武器、援助和贸易。美国的外交政策出尔反尔,它摈弃了 维系数十年和平的‘不先进攻’原则,用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的 ‘先发制人’取代了‘威慑’。美国与以色列走的太近了。美国 抵制多边决议,喜欢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美国招致欧洲国家的 妒忌,导致它们想要建立一个与之抗衡的势力集团。美国撞上了 砖墙——中国的长城。美国没能解决伊斯兰教难题。美国甚至不 是一个民主国家,总统大选中44%的投票率就证明了这一点。对 美国的指责无穷无尽。为美国说话已经成为一种众叛亲离。”
核心 后盾
调整与欧日的关系,通过与欧日建 立“伙伴关系”,维系西方战略同盟。 尼克松主义的基本原则
手段:谈判
维持美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 位,推行“现实威慑战略”。
手段
以“谈判”作为中美苏大三角关 系和美国与其他国际力量之间关系的 调节手段。
(二)七十年代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国发表
3.小布什政府的以单边主义与强硬 外交为特征的全球战略
“9·11事件”使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与对 外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打击恐怖 主义迅速成为“压倒一切”的议事日程。
3.小布什政府的以单边主义与强硬 外交为特征的全球战略
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特点: • 对外部威胁作出了全新的评估。 • 对面临的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 • 在追求美国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更加强
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
93年克林顿上台提联出邦“制参与和扩展战 略”
苏联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 主要对手,美国的外交战略 失去了中心目标;处于新旧 格局交替中的世界冲突四起, 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应 如何面对世界?经过几年的 酝酿修改,克林顿政府制定 了“参与和扩展战略”。